机械工程训练部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模板】

合集下载

机械类工程训练教学大纲

机械类工程训练教学大纲

机械类工程训练教学大纲一、前言机械类工程训练课程以专业建设教学纲要的形式制定了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要求和技能训练要求等内容,同时指明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技术理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和典型零件加工及现代加工技术三大块内容,它紧密联系实际,突出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机械类工程训练教学大纲是针对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进行传统普通机械加工技术和现代先进加工技术编制两部分实训内容而制订的。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及要求(一)课程性质机械类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工科、理科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工科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

工程训练与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须统筹考虑两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以利于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工程训练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操作,在保证贯彻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学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

又是为后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毕业后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的机械类工程训练结合实践课程内容,通过实习使学生对一些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能初步学会机械零件各种加工的方法、能理解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掌握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方法、能掌握机械加工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会对具体零件进行工艺规程的编制,使学生基本具备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

1(三)课程任务及要求1、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

2、熟悉车、钳、铣、焊及数控加工基本的操作技能,对车、钳、铣、焊、加工中心及特种加工有一定的操作体会,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必备的工业安全意识。

3、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

《工程技能训练》教学大纲(A类)

《工程技能训练》教学大纲(A类)

《工程技能训练》教学大纲(A类)适用专业:本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教学周数:4周课程负责教研室:工程训练中心基础训练部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1、实习(实训)性质:《工程技能训练》(A类)课程是本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2、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⑴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导论》、《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测绘》。

⑵后续课程:《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电气控制及PLC》、《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理论及工艺》、《制造业技术经济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机械设备安装》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二、工程技能训练目的1、熟悉工业产品制造的工艺过程;了解金属材料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所用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工、夹、量具的使用和安全操作技术;了解制造过程的工艺知识,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对主要工种达到能独立加工较复杂零件的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工程材料,毛坯种类、选用和成形方法,零件的加工基本工艺和工序知识。

了解电子气动技术基本知识,对控制系统产生感性认识,获得动手能力以及初步的操作技能训练,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和工程基础。

4、通过本课程的应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劳动观念、质量与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遵章守纪等。

5、通过本课程的工程训练,使学生获得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工程意识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并具有独立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以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工程技能训练内容和要求1、实习概况⑴理解实习的目的、性质、要求和任务;⑵熟悉实习安全总则;⑶了解机械制造发展概况。

2、车削加工⑴基本知识①掌握车削加工的基本方法,了解车床、车刀、量具和主要附件的结构与使用方法;②掌握车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工一般轴类零件,了解轴类零件的加工特点;③熟悉并严格遵守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4周类)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1)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与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程,也是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获得机械制造基本知识的基础课程。

(2)工程训练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应进行独立操作,在训练过程中有机地将基本工艺理论、基本工艺知识和基本工艺实践结合起来,同时重视学生工艺实践技能的提高。

2.教学目的(1)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主要工种上应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

(3)在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作风以及遵守安全技术操作、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二、教学内容(一)工程训练概论课(2学时)1.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机械制造过程,工程训练的内容和安排;2.工程训练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3.工程训练的主要规章制度;4.工程训练安全教育。

(二)基本制造技术训练(2.5周)1.铸造训练2.塑性加工训练3.焊接训练4.碳钢的热处理及性能分析训练5.车工训练6.铣工训练7.刨工训练8.磨工训练9.钳工训练10.检测训练(三)先进制造技术训练(1.5周)1.数控车训练2.数控铣训练3.数控线切割训练4.特种加工训练三、教学基本要求(一)基本制造技术训练1.铸造训练(1)基本知识①了解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②了解型砂、芯砂应具备的主要性能及其组成。

③了解铸型(砂型)的结构,分清零件、模样和铸件间的差别。

④了解型芯的作用、结构及制造方法。

⑤熟悉铸件分型面的选择,掌握手工两箱造型(整模、分模、挖砂、活块等)特点、应用。

机械毕业实习大纲 (2)

机械毕业实习大纲 (2)

机械毕业实习大纲实习大纲:机械工程专业实习
引言:
- 实习目的和意义
- 实习时间和地点
- 实习指导教师
第一章:实习前准备
1.1 熟悉实习单位
- 公司背景和规模
- 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
- 公司组织结构
- 公司实习要求
1.2 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 回顾相关课程内容
- 学习实习过程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3 制定实习目标和计划
- 确定实习期望达到的目标
- 制定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计划
第二章:实习内容和任务
2.1 参与项目设计和研发
- 学习和参与机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
- 跟踪并参与具体项目的设计、制造、装配等工作
2.2 学习和掌握机械加工技术
- 参与机械加工过程,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
-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方法
2.3 参与产品测试和质量控制
- 学习和参与产品测试和质量控制过程
- 掌握产品测试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第三章:实习总结和评估
3.1 实习总结
- 对自己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
- 分析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改进意见
3.2 实习报告撰写
- 撰写实习报告,介绍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3.3 实习评估
- 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评估,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实习表现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 机械工程实习指导教材
- 相关学术文献
- 实习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一、前言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工程设计、制造以及运用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指导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2.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4.促进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继续深造和研究。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机械制图基础(2)机械设计基础(3)材料力学(4)热力学基础(5)流体力学基础2.专业课程(1)机械结构设计(2)机械传动与控制(3)机械制造工艺(4)机器人技术(5)汽车工程3.实践课程(1)工程实习(2)实验课程(3)毕业设计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搭建和测试,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五、评估方式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试,检验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团队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应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并鼓励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

七、实践环节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工程实践平台。

八、总结机械工程教学大纲旨在推动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优秀工程人才。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能够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促进其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时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备注
1
典型机构介绍
2
验证
介绍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平面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的基本类型和运动特性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2
验证
1、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了解各种运动副对机构结构和运动的影响。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编号
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
机械设计基础
英文
Mechanical Design Experiments
实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总学分
5
开设实验项目数
6个
其中:必修(5)个,选修(1)
课程总学时
80
实验总学时
10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
适用专业
机械类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实验内容:
1.典型机构介绍
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3.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范成
5.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6.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清楚对试件的要求和准备。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试件,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机械制造实习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实习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实习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具体目标《机械制造实习》是高等工科学校各类专业的一门以实践学习为主的工程技术基础课,是本科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技术方面知识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除了学习机械制造及其相关工艺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发展动态之外,重点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和创新基础训练。

通过实训和少量的课堂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有关机械制造及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在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社会意识以及劳动观念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教学基本内容(模块)和学时(一)机械制造基础训练模块1、铸造4-8学时(1)要求a)了解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b)了解砂型的结构,分清零件、模样和铸件之间的差别。

c)了解型芯的作用、结构及制造方法。

d)熟悉铸件分型面的选择,掌握手工两箱造型的操作技能,并能对铸件初步进行工艺分析。

e)了解浇注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f)了解常见的铸造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g)了解铸造安全技术。

(2)实习安排a)讲解示范:铸造概论及整模造型b)学生独立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实习件的整模两箱造型。

c)讲解示范:分模造型d)学生独立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分模造型的操作。

e)讨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f)讲解示范:挖砂造型、活块模造型等g)浇冒系统、浇注与落砂h)针对学生在实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总结讨论,评教评学。

2、锻造4-8学时(1)要求a)了解锻造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b)了解坯料加热的目的和常见加热缺陷及碳素结构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c)了解空气锤的加工特点和自由锻主要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的特点,能制作锻造作业件。

d)了解锻造的安全技术。

(2)实习安排a)讲解示范:锻造概论及自由锻b)学生独立操作:每组同学用空气锤锻造作业件一个。

c)小结:针对学生在实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总结讨论,评教评学。

3、焊接4-8学时(1)要求a)了解焊接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大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大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机械结构、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等内容。

2.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力学、机械材料和机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1)机械设计概述(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4)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2.机械结构设计(1)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2)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3)机械结构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3.机械零件绘制(1)机械零件绘制的基本原理(2)机械零件绘制的基本方法(3)机械零件绘制的常用工具和软件4.机械系统设计(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2)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3)机械系统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的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等内容。

2.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能力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机械设计相关的的教材。

2.教学软件:使用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3.实验设备:提供机械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和元件,如齿轮、 皮带等,以满足动力传递需求。
计算机械系统的动力需求,包括功率、 扭矩等。
05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数学优化方法
应用数学规划理论,如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等,对机械设计问题 进行优化求解,提高设计效率和 设计质量。
启发式优化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 教学大纲(本科)
目 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机械零件设计 •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安排 • 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涉及机械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运用等 全过程。
考虑机械系统的人机 工程学因素,如操作 便捷性、安全性等。
分析机械系统的功能 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设计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包 括运动形式、运动参数等。
分析运动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 围,选择最佳方案。
对运动方案进行仿真和验证, 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机械系统动力参数设计
确定机械系统的动力源类型和参数, 如电机、液压缸等。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
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非金属 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材料选择方法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和性 能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热处理方 法。同时考虑材料的工艺性能、资源 情况和经济性等因素。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考虑工艺性能和 经济性。
Hale Waihona Puke 3机械零件设计连接零件设计
30%,简答题占25%。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二、课程代码11033715三、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achinery Foundation四、课程负责人宋立权五、学时和学分54学时 1.5学分六、课程性质基础课程(实验)七、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八、选课对象大学三年级学生九、预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十、使用教材:宋立权,朱小梅,任亨斌等. 机械基础实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十一、参考书目1.《机械原理》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机械设计》龙振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3.新开发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自编十二、开课单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十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工程分析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测试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剖析现代典型机械系统功能原理、构思设计及结构实现与对比分析,认识机械的组成;了解机器人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机器人编程控制及应用;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深入了解典型机构及传动装置的运动、动力学特性;通过分析,建立改善、提高机械性能的概念;掌握现代机械参量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掌握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及尺寸、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教学大纲通过应用实践和不断完善,形成了能反映从认知到分析深化再到综合设计与创新设计的科学培养过程,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和既重视共性基础训练又注意了因材施教与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系。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中指出:实验教学应“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训练部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大纲齐鲁理工学院二〇一四年目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4)数控加工实习教学大纲 (10)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5)减速器拆装与测绘实习教学大纲 (1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制定人:苏淑英审核人:崔明铎实习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周数:1 学分:1实习地点:校内开设学期:第3学期实习类型:认识实习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目的及意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内容及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实现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完成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

实习内容1.基本知识要求;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1)机械运动简图、运动循环图、机构性能分析图一张(A1或A2图纸)(2)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4图纸)(3)设计说明书一份2.基本技能要求:(1)机械总功能的分解根据所要设计的机械总功能要求,选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功能分解。

(2)绘制机械运动循环图按机械的工作原理、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配合要求,绘制机械运动循环图,作为选择执行形式和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依据。

(3)各执行机构的类型综合确定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参数和生产阻力,选择合适的原动机。

(4)各机构的尺度综合根据各执行构件、原动件的运动参数,以及各执行构件运动的协调配合的要求和动力性能要求,确定各机构中各构件的几何尺寸(指运动尺寸)和几何形状(如凸轮廓线)等。

(5)绘制机构运动简图、零件图图纸要设计无误,图面质量好,布图合理清楚,整洁,符合国家标准。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无误,论述透彻、清晰、严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三、实习方式1.听取报告在实习开始时,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有关情况,介绍时习内容、进度和安排,提出对学生的要求。

2.进入实习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小组方案讨论,每人独立完成方案设计。

四、时间分配五、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本课程设计,平时成绩占30%(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占70%。

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其中:优秀:设计方案新颖,创新点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规范,内容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良好:设计方案比较新颖,创新点比较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比较规范,内容比较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中等:设计方案一般,创新点一般,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内容不够丰富,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

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内容一般,在设计过程中不够勤奋。

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不规范,内容严重不足,在设计过程中不够认真。

六、实习阶段小结、实习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学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深化机械原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构创新设计的能力训练,对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方面有一较完整的认识.七、主要参考书1)主要教材(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主要参考书目(1)《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机械原理》,王知行、刘廷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制订日期: 2014年6月20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金工实习教学大纲制定人:崔明铎审核人:李林实习名称:金工实习实习周数:4 学分:4实习地点:校内开设学期:第4、7学期实习类型:生产实习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目的及意义《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选修课。

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钳工和焊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掌握对简单零件冷热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通过实习,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遵守纪建的好习惯,培养经济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内容及要求实习内容(一)钳工实习1、基本知识要求;(1)了解钳工工作在机械制造及维修中的作用。

(2)掌握划线、锯切、锉削、钻孔、孔加工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应用。

(3)熟悉各种工具、量具的操作和测量方法。

(4)熟悉控制工件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的方法。

(5)了解钻床的主要结构,传动系统和安全使用方法。

(6)了解机器装配的基本知识。

(7)了解钳工安全生产技术。

2、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独立完成钳工的各种操作。

(2)独立完成考核作业件凹凸件的加工。

(3)初步具备独立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的技能。

(4)初步学会简单的设备保养与维护方法。

(二)焊接实习1.基本知识要求;(1)了解焊接工作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2)掌握焊接生产过程、特点和应用、安全操作方法。

(3)熟悉焊条的组成、作用、规格、牌号表示方法。

(4)熟悉手工电弧焊的工艺参数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5)常用焊接接头形式。

2.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引弧、收弧方法。

(2)控制好焊条运动速度在适宜范围内。

(3)独立操作手工电弧焊。

(4)初步学会简单的设备保养与维护方法。

(三)车工1.基本知识要求:(l)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概念;(2)熟悉常用量具名称、使用与保养方法;(3)熟悉普通车床的组成、运动、用途和传动系统;了解普通车床的型号、调整和维修保养;(4)熟悉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车刀主要角度及其作用,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牌号和应用;(5)了解车削加工时工件装夹方法、特点及应用;(6)掌握车外圆、端面、钻孔和镗孔的方法;了解车床的其它车削加工方法(切断、切槽、圆锥面、成形面、螺纹等);(7)了解车削加工所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Ra值范围;(8)熟悉切削三要素;了解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基本技能(l)根据零件加工要求,能正确安装和使用刀具,能正确选择和使用量具;(2)能独立操作和调整车床,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

(3)车床的调整;(4)熟悉车床各操纵手柄和刻度盘的正确使用。

(5)普通车床的车削加工特点与加工范围,掌握外圆、端面、内孔、切槽的车削加工方法,对其它回转表面(加螺纹、锥面、成形面等)进行一定的操作加工。

(6)车削加工能达到IT7-IT9的尺寸公差精度等级和1.6-3.2表面粗糙度Ra的范围。

(7)车床操作要点:1)熟悉车床各操纵手柄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2)刻度盘与刻度手柄的正确使用。

3)正确安装工件和装夹刀具。

4)切削的方法与步骤;5)粗车与精车、切削用量的选择。

6)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7)了解齿形加工的概念。

3、学生应注意观察,提出问题。

三、实习方式1.听取报告在实习开始时,由实训中心主任向学生介绍本次有关情况,进行生产安全教育,介绍时习内容、进度和安排,提出对学生的要求。

2.进入实习学生根据实习领导小组的安排,深入到各实习车间或工段,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生产实习劳动实习,并完成制作件的制作。

四、时间分配金工实习计划学时为2周(10天),时间分配如下:安全生产教育占10%,1天,钳工实习占60%,6天(含操作考核),焊接实习占30%,3天(含操作考核)。

第四学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七学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五、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每个工种中学生作品占35%,实习报告占15%,最后的金工实习心得占10%。

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

学生作品35%×2+实习报告15%×2+实心心得10%=100六、实习阶段小结、实习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学生实习中,在每一工种实习完成后,均要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实习内容、基本要求、实习心得。

由指导师傅和指导教师进行批改和给出成绩。

全部实习完成后,学生要写出总得金工实习心得。

心得内容包括对实习内容的总结,对实习中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总结实习收获。

七、主要参考书参考书:《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制订日期: 2014年6月20日数控加工实习教学大纲制定人:李林审核人:季致和实习名称:数控加工实习周数:2 学分:2实习地点:校内开设学期:第六学期实习类型:认识实习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目的及意义数控加工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核心实践课程(环节)。

该课程是以数控机床为实训平台,以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工件加工与检测为核心内容。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要求实习内容一)基本技能1.基本知识要求;1)零件图的识读2)数控加工工艺分析3)刀具认知与选用4)工件装夹与定位5)工艺文件的编制6)加工程序的编制7)基本工量具的使用二)数控机床操作2.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零件图的识读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识读,为工艺分析奠定基础。

2)了解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目的、内容与步骤,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方法。

3)了解数控机床用刀具的材料和使用范围;掌握可转位刀片的代码和选用方法;掌握刀具和工具系统的选用方法,能够根据被加工零件的特征,合理选择刀具及其几何参数,确定切削用量。

4)了解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常见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及数控机床用夹具的种类与特点;能够根据被加工零件,确定装夹定位方式,掌握工件装夹、找正、夹紧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