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
L.评价脑干功能
(1)脑死亡 由于脑干结构(组织)的损害,使昏迷成为不可
逆时,可通过BAEP、SEP、VEP的测试确定脑 死亡。 (2)昏迷
由于BAEP较少受代谢性药物和巴比妥类的 影响,因此对昏迷的病因(药物中毒或脑干器质 性病变)有鉴别作用。同时对昏迷的预后有判 断价值。
M.神经再生的判定
在神经切断性损伤缝合后,如果神经有所恢 复,可记录到相应的SEP和相应EMG的再 生电位,这是神经纤维再生的唯一客观证 据。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定 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查, 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否存 在肿瘤。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C、脊髓外伤必查: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
意义和价值: SEP在脊髓的应用广泛,评价 脊髓功能受损程度、部位,早期检查可以 较准确的判断预后,对手术有一定的参考。 可通过SEP或脊髓诱发电位电位的测定,判 断是否是完全性截瘫,并为预后提供依据。 临床证实:SEP的恢复先于临床运动机能的 恢复,如果在外伤早期SEP可被记录者,一般 预后良好,反之,预后不佳。
F、脑干病变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 听觉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意义和价值:评价脑干内的视觉、听 觉、本体感觉、运动等传导通路以及 三叉神经→面神经核通路的功能。
G、脑出血与脑梗塞
必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 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D、周围神经损伤
必查: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 意义和价值:通过SEP、EMG可判定周围
神经损伤程度,以及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并为治疗效果作客观评定。
诱发电位地形图及其临床应用
诱 发 电位地形 图( v kdp t t l a pn ) E o e oe i p ig nam
是研究 被检 查 者 在 给 予 外界 特 定 条 件 的刺 激下皮 层 电位的分 布状 态 。 常用 的刺 激 有 视 觉 刺 激 、 觉 刺 激 和 电 刺 听 激 。它 主要研 究在 特定 时间范 围 内。
迹 。我们 建议 , 阶段 B A 现 E M作 出的任 何新结 论
没 在平 均功率 中。 因此 我们 建 议 目前 只 能把 黑 白 曲线 与彩 图 同步显示 , 进行 对照 分析 以弥补 不足 。
和 医学上 的报 告 , 应有 常规 E G 的结 果 作 为 均 E
印证 和对照 。
4 智能 障碍 的诊 断 , 、 如脑发 育不全 、 痴呆 等 5 脱髓鞘 性疾病 , 、 如多发性 硬化 的诊断
6 脑死亡 的判 断和 昏迷 的预后判 断等 、
( ) 协助 眼科 和耳 鼻咽喉 科疾病 的诊 断 二 可
圄
2 脑瘤视觉 诱发 电位 地形 图表现 、
( 可协助判 断上述 疾病 的疗效和预后 等 三) 四、 诱发 电位地形 图的诊断 原则
Ui : op T
将诱 发 电位 的 曲线 图进 行 快 速付 叶转 换
( F ) 变为地 形 图。 FT ,
三 、 发 电位地形 图 的临床应 用价值 诱 ( ) 一 可协助 大脑器 质性疾 病 的诊断
1 大脑 肿瘤 的诊断 、
2 急性脑 m管病 的诊 断 、 3 先天性 发育 畸形 的诊断 、
与健侧对 比 下降大 于百分之 五十 。
C、 个大 脑半球 极性变 化紊乱 , 整 失去 ¨ 常 的 |
极性 改变 ( 由正相 转 为负牛I } l 的改变发 牛改 变 ) 。 () 2 后视路 病变 A、 病变侧 枕 区 相 电位 消火 B、 变删枕 区 电』 病 下降 () 3 枕叶病变 , 视路痫 变改变大致相同 。 () 1 双侧 枕 区止 相 电位 不 对 称 , 差在 百 分 之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诱发电位产生诱发电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到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
诱发电位分类根据检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可分为: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作为神经内科医师,应着重了解感觉诱发电位。
常用感觉诱发电位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分为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提供临床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的亚临床病灶(尤其对那些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脱髓鞘病灶者);动态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脱髓鞘病灶的变化;用于脊柱和颅脑外科中脊髓和颅脑手术的神经监护。
感觉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上局限性首先,它仅能确定感觉传导通路上是否有异常,但不能确定病因。
其次,由于诱发电位最终记录部位在外周器官(眼、耳、外周皮肤),因此,这些器官有病变也可导致其结果异常。
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产生的解剖基础: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视乳头处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继续在同侧走行,并与来自对侧眼球的交叉纤维结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再发出神经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放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
VEP 是枕叶皮质接受视觉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到的一个电反应。
而当视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视觉诱发电位都可以出现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产生的解剖基础:耳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含有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听觉传导通路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感受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冲动,中枢突进入内听道组成耳蜗神经,终止于脑桥的耳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入纤维一部分到双侧上橄榄核,尚有一部分纤维直接进入外侧纵束,并止于外侧纵束核。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2) 导联2:第七颈椎棘突CV7——正中 前额FP2,记录N13电位,记录到的是下 颈髓后角与延髓交界楔束核的综合电位。
3) 导联3:对侧顶部P3——正中前额 FP2纪录N20-P25复合波,是主感觉皮质最 早的反应波。
3. 测量指标
1) 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可由腕锁距离和欧勃电位N9潜伏期计算出。 2 ) 波 峰 间 潜 伏 期 ( IPL ) 及 左 右 侧 差 值
3. 按刺激后诱发电位出现的潜伏期长 短分短、中、长潜伏诱发电位。
4. 按纪录部分距离诱发电位神经发生 源的远近分近电场电位和远电场电位。
脑诱发电位的特征
1.
广义的脑诱发电位分两大类,即非特异
性和特异性。
1) 非特异性:脑自发电位经各种诱发刺激 (光、声、电、感觉、过度换气等)而形成的
脑电位变化。其特点为不同刺激形成相同的脑 波变化。如视反应、觉醒反应等。
神经发生源,是神经的脑群体突触后电 位的综合。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 基本特点:
1. 与刺激有锁时关系。潜伏期长短取决于 1) 传导通路长短 2) 神经传导速度 3) 突触延搁时间 2. 恒定的反应形式,即有固定的波形组成,他
们都有相应的神经发生源。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在50ms分析时程内,可在刺激点对侧顶部恒常 纪录到一个“w”形波群,即N20-P25-N35-P45。 其中N20-P25复合波起源于主感觉皮质S1区。
2) 特异性:因不同刺激(体感、视或听)通
过特定的神经传导道路,在脑的不同部位形成 不同的诱发电位信号。其电位波幅低(2μv) 通常被埋没于自发电位中。
脑诱发电位的特征
2. 锁时特性:诱发电位信号的形成和刺 激有固定的时间间隔,是同步的,和叠 加次数形成正比的增大。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CEP)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大脑皮质反应的电生理技术。
它通过刺激外部或内部刺激源,如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等刺激,记录大脑对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
该技术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用于疾病诊断、手术监测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等领域。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首先是视觉诱发电位(VEP)。
VEP是记录和分析大脑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
通过让受测者观看特定图像或接受光刺激,测量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VEP广泛应用于癫痫、视觉障碍、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其次是听觉诱发电位(AEP)。
A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听觉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让受测者接受声音刺激,并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AEP被广泛应用于听觉系统疾病的早期检测、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中枢性耳聋的诊断。
第三是体感诱发电位(SEP)。
S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触觉和体感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对受测者进行触摸、电刺激或热刺激,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SEP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和感觉异常等领域的诊断和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最后是运动诱发电位(MEP)。
MEP用于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动作刺激的电位变化。
通过对受测者进行运动刺激或经颅磁刺激,记录和分析大脑对刺激的反应。
MEP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和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康复评估。
测量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方法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如EEG设备(Electroencephalography)和其他刺激装置。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一章 诱发电位概论
•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是对周围神经、外周感觉器官或中枢 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以适宜刺激, 在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记录 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后者称为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感觉诱发电位
• 定义:分别采用脉冲电流、闪光或变化的图象、 连续声音作为刺激源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或突触 后电位。
• 感觉诱发电位特征 ①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长短 取决于刺激部位与记录部位的距离、神经冲动传 导速度、传导通路中神经元突触的数目等。②由 于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有特定的传入通路和皮层 代表区,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特定的局限性空 间分布。③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一定的反应形 式,并具有可重复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体感诱 发电位)
第一节 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系统基本感觉通路
第二节 体感诱发电位
一、基本原理(上肢)
上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
N13 (第7或5颈椎棘突-Fz导联 )——颈 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脑电性质 脑电强度 波形特征 波形含义 记录条件 与刺激相关性 分析内容
脑电图 自发脑电 30~100 µV 连续性 生理性 无需刺激 无时相关系 频率、幅度、相位
诱发电位 诱发脑电 0.2~20 µV 限程性(刺激后一段时间) 生理性、解剖性、心理性 必需刺激 有时相关系 潜伏期、波幅、相位
第二章
• P2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 19.70±1.10ms;
• P14-P22 IPL正常参考值: 6.90±0.89ms;
脑电图和诱发电位及临床应用
11
大量皮层神经元的同步电活动须依赖 丘脑的功能
某些自发脑电形成,就是皮层与丘脑非特异投
射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一定的同步节律的丘ຫໍສະໝຸດ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 单一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变化不足以引起皮层 表面的电位改变,必须有大量的神经元同时发 生突触后电位变化,才能同步起来引起皮层表 面出现电位改变。
• 锥体细胞分布特点-----电场形成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细胞内记录到的突触后电位变化与皮层的电位节律变化 相一致:
认为皮层表面的电位变化是由突触后电位变化形成的。 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突触后电位总和引起皮层表面的电位 改变。
诱发电位 ---特异性 非特异性
• 非特异性诱发反应是指不同的刺激均能 产生相同的反应,
• 特异性诱发反应是指必须具有诱发电位 基本特点者
一、脑电图
• 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地自发产 生节律性的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 (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
• 3. 记录脑电图:记录清醒闭目状态下各导联的 脑电图,通常在记录过程中进行睁眼闭眼试验和 过度换气试验。由于过度的深呼吸,大量的C02排 出体外,造成呼吸性碱中毒,此时能引起一过性 的脑血管收缩及脑血流量减少,如有持续性或阵 发性的异常脑电波出现时,则有诊断价值。
• 分类: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09-8-4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
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
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1.电极的放置听觉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并与前置放大器输入盒连接。
2.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对侧耳给予白噪声掩蔽。
一般采用70-8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检测时受检者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分析在较强声刺激,如60~80dB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Ⅰ~Ⅴ波,分别主要由听神经(波Ⅰ)、耳蜗核(波Ⅱ)、上橄榄核(波Ⅲ)、外侧丘系( 波Ⅳ)、下丘核波Ⅴ)产生。
其中,I、III、V三个波较稳定。
1.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约1ms。
2.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在给予60dB以上刺激强度时,各波间期相对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4ms。
3.两耳间各波潜伏期比较一般侧间差别不超过0.2ms。
4.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运用1.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2.脑干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3..脑干炎、脑干血管梗塞、出血、脑干损伤常导致I-V波异常改变,特别是波间期延长,波形变异甚至消失。
肌电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下列各种情况应该避免EMG检查:
有血液病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明显减少到 20000/mm3者不宜行EMG检查。
有病毒或其它感染因子感染时,有可能通过针极 造成医源性传染。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用电刺激时,有一定的 危险性,容易使起搏器抑制。
注意: 原则上应避开对刚做过肌电图的肌肉行肌肉活检。 测定血中肌酶谱最好在肌电图测定之前进行。
3 营养性与中毒性神经病。VB1、VB6、VE缺乏 长期服用异菸肼造成VB6缺乏。药物中毒:如苯妥英纳、 戒酒药物、氯霉素、雷米封、灭滴灵、氯喹、磺胺类、呋 喃类等。金属中毒:铅、汞、锂、金等金属中毒。工业中 毒:二氧化碳、砷化物、乙醇.农业中毒:有机磷、敌敌 畏等中毒。
意义和价值:发展的早、中、晚期均 适用,可以定位周围神经损害的范围、 类型以及损害程度,作为临床治疗、 估计预后的参考。治疗后检查,可以 评估治疗结果。
3 、异常运动单位电位(MUP)
神经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增宽,波 幅增高,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肌源性损害:MUP的时限缩短,波幅 降低,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4、大力收缩电位的异常改变
单纯相和混合相 病理性干扰相
神经电图检测
1、神经传导速度 2、F波 3、H反射
神经传导速度
脱髓鞘病变:运动和/或感觉神经NCV 减慢。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在临床中应 用广泛。对各科疾病的诊治都 有一定帮助
神经内科的应用
神经内科是神经电生理检测联系最为 紧密临床科室之一 一、周围神经卡压症
周围神经卡压症的彻底治疗依靠外科手段, 但患者的首诊往往是神经内科。神经电生 理检测可以准确定位损伤神经、部位、损 害程度,以此可以确定是否转外科治疗。
肌电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当有内外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人体时,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产生相应的神经电冲动,通过一泄的神经传导通路将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信息在神经传导通路的各节段上不断整合,并引起一系列的皮层电活动,经计算机的平均叠加后,在大脑皮层对应的头皮位点记录到相关的电位变化。
我们称这种电位变化为诱发电位。
它能够准确实时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当时的功能状态,在神经电生理学的临床检测手段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诱发电位检测手段我们可以更好的判断感觉传导通路(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及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及功能,因此可将英作为临床疾病诊断及科研工作的辅助检测技术。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SEP)作为体感诱发电位的下属分类检査之一,其主要反映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及功能。
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的末梢感受器受到某种刺激,产生的信号由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传递至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朿核,再通过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最终达到初级感觉皮层或辅助运动区,在相应的位点就可记录岀相应的电生理变化。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刺激方法为脉冲电刺激法,应用表而圆盘电极刺激上颌支、下颌支,并在检查中进行刺激电极正负极性反转以达到减少伪差的目的。
我们所检测出的TSEP波形为"V"形波•因其各波的起源点不同,故可反映相应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
对于各波起源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学者认为早成分中的N5波起源于三叉神经节,Nl. N4波起源于原始感觉皮质,N3、N4波起源于第2皮质感觉区,N5、P9是邻近肌肉电活动的远场效应(1) o也有学者认为N13起源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及脊束核,P19起源于丘脑•基底节水平,N30起源于初级感觉皮层(2)o TSEP波形之所以较为稳左,因其不受性别、意识水平、镇静药等因素影响。
运动诱发电位定义及临床应用
运动诱发电位定义及临床应用
运动诱发电位(MEP)是指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电生理信号,是由运动皮层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所产生的反应。
运动诱发电位可以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来观察肌肉的电生理反应,从而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运动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神经内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神经外科手术:运动诱发电位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帮助医生定位运动皮层,以避免损伤运动皮层引起肌肉瘫痪等后遗症。
2. 神经内科疾病:运动诱发电位可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
3. 康复医学:运动诱发电位可以评估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如脑卒中后的肢体运动恢复。
4. 运动医学:运动诱发电位可评估肌肉的神经控制情况,对于运动损伤的治疗、训练和康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运动诱发电位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 1 -。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和H反射。
运动诱发电位测试通过
向大脑发出刺激来评估运动皮层的功能。
感觉诱发电位测试则用于
评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皮层功能。
H反射测试则用于评估脊
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
诊断和监测神经肌肉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周围神经
病变。
此外,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常用于术前和术后评估,以帮助
医生了解神经系统在手术前后的功能状态。
除了临床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总的来说,肌电-诱发电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理学测试方法,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监测病情发展和进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肌电-诱发电位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
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Ⅰ~Ⅴ波.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典型波形及来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来源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 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15-25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 Ⅰ,Ⅲ和Ⅴ波较稳定,出波率最高,最具有临床意义.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6岁,10天前被打伤右耳听不见,主观听阈左侧10dB,右侧105dB;ABR左侧 25 dB,右侧65 dB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5岁,纯音测听右侧极重度聋,ABR右側35dB
必需指出,ABR 阈值并不等于纯音阈值,而是反映了听神经至外侧丘系处的神经功能是否完整. 如多发性硬化病人,ABR引不出,纯音听阈却正常. 如听神经病患者, ABR引不出,纯音听阈高频可正常,DPOAE可正常引出. ABR阈值的判断还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判断,测试者操作的准确性,对反应阈判断的经验很重要,有时需反复测试才能判定.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 Corti 器
周围突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神经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神经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CEP)是指在外部刺激下,大脑皮层神经元产生的电位变化。
它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电图来研究大脑活动的方法,常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研究大脑的认知和感觉加工过程,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神经机制是通过刺激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后,信号逐渐传导至相应的脑区,激活该脑区的神经元,从而产生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可通过电极从头皮表面测量到,并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对于不同的感觉刺激,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显示出不同的波形特征。
例如,视觉刺激引发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反映了视觉信息处理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常用于评估视觉系统功能及其相关疾病。
听觉刺激引发的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则可以用来检测听觉通路的功能异常,对于耳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类似地,触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oked Potentials,OEP)等也有着特定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通过记录VEP可以判断视觉通路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青少年近视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AEP可以用于评估听力损害和中枢听觉通路异常,对于婴幼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SEP则常用于评估感觉神经损伤以及脊髓和脑损伤等疾病的定位和程度判断。
这些应用都依赖于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技术对大脑的精准检测和分析。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技术正不断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等。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随着神经科学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 CE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电生理信号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首先,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和更准确的功能定位方向发展。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脑电图记录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并通过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来解读脑电图所反映的大脑活动。
然而,脑电图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限,难以提供精确的大脑活动信息。
因此,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新的高时空分辨率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记录技术,例如采用高密度脑电阵列或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性近红外分光成像(fNIRS),以更准确地定位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来源和功能特征。
其次,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言语和运动等认知和行为过程。
通过测量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不同认知和行为任务的神经机制,并深入理解大脑功能的本质。
此外,大脑皮质诱发电位还可以用于研究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帮助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在临床应用方面,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大脑的生理状态。
例如,在康复医学中,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进展,了解他们的认知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此外,大脑皮质诱发电位还可以用于辅助手术规划和术中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精确的大脑功能定位信息,帮助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除了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领域,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应用前景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如人机交互、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等。
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3)脑干血管病
出血、梗塞 (Weber 、闭锁综合征正常) 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 OPCA 脑疝 Vit B12缺乏 糖尿病 尿毒症 昏迷与脑死亡 手术监护 药物副作用监测
视觉诱发电位
VEP
视神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低概率---相关任务
P300起源:顶、枕、颞、联合区、 海马结构
杏仁体
实验参数
记录电极:Fz Pz Cz
参考电极:双侧乳突
刺激形式:
16---20岁 P300 PL最短,
01
以后每年增加1---1.5ms
02
观察:
、 痴呆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鉴别真性和假性痴呆(抑郁症)
精神障碍 波峰降低,潜伏期正常 (注意障碍)
4
反映上行传导途径及感觉皮层的功能
诱发电位的分类
4.按诱发电位起源分类
1.按感觉 刺激的形式分类
视觉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三叉神经、脊髓传导速度、 阴茎背神经
2.按刺激后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长短分类
短潜伏期 <10ms 中潜伏期 10-50ms 长潜伏期 >50ms 短潜伏期----多起源于皮层下(BAEP)长潜伏期-----多起源于大脑皮层 (P300)
各波PL、IPL在正常值内
01
两侧之差<0.3 I--III > III--V ,
02
波幅两侧比较<50% I/V <0.5。
03
正常人II波可以消失,IV、V融合。
04
4.诊断
婴幼儿、不配合成年人,可给予催眠药 不能代表真正的听力,帮助确定外周的 听见敏度
鉴别听力损伤 (1000--4000HZ)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大脑皮质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 CEPs)是一种记录和研究大脑皮质神经元集体活动的电生理技术。
通过刺激感觉器官或者进行特定的神经逻辑任务,可以观察到大脑皮质产生的电位变化,并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变化,可以获得有关大脑功能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被用来研究大脑的感觉功能。
通过刺激各种感觉通路,如视觉、听觉和触觉,我们可以测量和分析大脑皮质在感知过程中的反应。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感觉信息的,还可以揭示感觉信息在不同疾病中的改变和异常。
此外,大脑皮质诱发电位还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认知功能。
通过让被试进行特定的神经逻辑任务,如注意力、记忆和语言等方面的任务,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脑皮质在该任务过程中的变化。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是如何执行认知任务的,也可以揭示不同病理情况下认知功能的改变和障碍。
此外,大脑皮质诱发电位还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功能连通性。
通过刺激大脑的一个区域,同时记录其他区域的反应,可以研究大脑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网络结构,还可以揭示不同疾病中功能连接的改变和异常。
对于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准确、更精细地研究大脑的活动。
首先,随着设备的改进,我们可以获得更高的时空分辨率,从而更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大脑活动的变化。
其次,通过结合其他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等,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大脑的复杂功能和结构。
另外,大脑皮质诱发电位还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例如,它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和脑损伤等。
通过观察大脑皮质在这些疾病中的反应变化,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的有价值信息。
此外,大脑皮质诱发电位还可以用于研究和评估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系统,为瘫痪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康复和交互方式。
听性诱发电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结
听觉诱发电位也称听觉脑干反应(ABR),是客观听力 测定的又一种方法。它是短声(Click)刺激后从头皮 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 波幅和潜伏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
和耳声发射法相比ABR不但能反映听力有无损害,而且 可反映听力受损的程度。但操作相对繁琐,每例测定时 间需40分左右,因此作为筛查方法有其局限性。
珠海市每年新增耳聋患儿100名左右,发病率 在6‰左右。
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医院为基础,采用耳声 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相结 合作一线筛查的模式为宜。
先了解ABR发展概况:
1971年,ABR评价婴幼儿听力, 1974年,商品化上市, 1978年,引入中国,主要集中研究:使诱发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R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局限性:
①在刚出生的新生儿阳性率较低,一般到3 个月后听 觉系统发育比较成熟;
②耗时较长,40min 以上; ③缺乏频率特性,不能发现低频听力损失,因此作为
筛查方法有局限性; ④需在有屏蔽设备的隔声室内,要求婴儿安静或睡眠
状态。
ABR 测试方法
通常让儿童口服水合氯醛使患儿入睡,在患儿用药入 睡后约需30-45分钟进行测试。当患儿入睡后,分别 于耳后、前额、头顶中心皮肤放置电极,同时注意不 要伤害和惊醒患儿,然后戴上耳机。
有研究表明,AABR 用于婴儿听力普查的灵敏 度为100 % ,特异度为97. 5 %~99. 7 %。和 常规ABR相比,AABR无需专职的听力学家监督 或解释结果,并且为便携式、非侵入性检查, 对环境要求不高,平均检测时间少;
因此AABR 是一种非常准确、快捷的新生儿听 力筛查手段。
但AABR 对于低频或非常高频的听力损失不敏 感,对于听神经病需联合应用ABR 和OA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诱发电位
Cz
右眼
AVERAGING
O'z A1 O1 Oz O2
70 cm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频率.:最大. 2 Hz 暗室
O'1-Cz O'z-Cz O'2-Cz
N145 N75
P100
100
200 ms
• 反应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 功能。这条通路的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 神经→视交叉→视放射→视觉皮层。
• VEP在检查视交叉前视神经传导障碍时最有价 值,但VEP的异常并没有特异性,例如,肿瘤 压迫视神经、缺血改变或脱髓鞘疾病都可引起 P100波潜伏期延长。
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为棋盘格翻转VEP
正常V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命名:N75、P100、N145 波形辨认及正常值:由三相复合波组成 异 常 : 波 形 消 失 ; 潜 伏 期 > M + 3 SD
(117.6ms) ;波幅降低;潜伏期和波幅均异常 N145
N75
P100 12
V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波形消失:尤其是双眼波形消失,可能出现技 术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势力极差。若排除, 说明视觉传导通路病变。单眼波形消失,提示 病变侧视交叉前部病变。
刺激强度:主观听阈+60dB 短声(click);频率:1030c/s 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2次 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IV V III II
I
刺激
V
IV III II I
VI V II
I
耳蜗神经外周部分
II
耳蜗神经核
III
2.评价听力:对听力检查不合作、癔症、婴儿,可 判断是否有听力障碍。
3.昏迷:对昏迷预后的评估及可能的损害部位(脑 干还是大脑半球)有一定鉴别意义。
4.脑死亡的判断。
5.手术监护:监护后颅窝手术确保听神经发生不必 要损伤。
视觉诱发电位(VEP)
• VEP是枕叶皮质接受视觉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 到的一个电反应。
(5)I-V波间期延长,提示耳蜗后任何部位的病变, 还要根据,如果I-III波间期延长,提示病变可 能累及同侧听神经至脑干段,如果III-V波间 期延长提示病损可能影响到脑干内的听觉传导 通路。
BAEP的临床应用
1.多发性硬化:随着MRI普遍应用,更多的多发性 硬化病灶被发现,但对脑干上的病灶尤其是亚 临床病灶,BAEP有重要作用。早期表现V消失, 也可表现为III-V波间期延长。其次I-V波间 期延长,III消失。相比VEP、SEP,BAEP对 多发性硬化诊断的阳性率要低。
3.缺血性视神经病:一般不影响P100波的潜伏期, 但可出现波幅降低。
4.前视路压迫性病变:压迫严重侵犯视神经可以导 致P100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但其延长没有脱髓 鞘病变明显。
体感诱发电位(SEP)
SEP是躯体感觉系统的外周神经部分在接受适当刺 激后,在其特定的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记录出电 反应。主要反应周围神经、脊髓后索、脑干、丘 脑、丘脑放射区及皮质感觉区的功能状态。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到体
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活 动,它反应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传导通路 功能的完整性。分为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 诱发电位。实际应用中,最常用和比较容 易检测到的是感觉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 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2)潜伏期延长:单眼延长,提示延长侧视神经病 变,部位在视交叉前。双眼明显延长,提示双 侧视神经交叉前病变。双眼轻度延长且程度相 近,视交叉后部病变可能行大。
(3)波幅降低:和潜伏期相比,波幅减低意义有限。 因为个体差异大,和视敏度有直接关系。注意 力不集中、眨眼、眼震均有影响。单眼VEP波 幅降低,提示视神经或眼部病变。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
项检测脑干是否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 指经耳机传出的声音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 在头顶记录的电位。
检测时通常不需要病人的合作,婴幼儿和 昏迷病人均可进行测定。能客观敏感的反应 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凡是累及听通道 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
检测方法:
多采用短声刺激,记录电极通常置于Cz,参考电极 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FPz。
•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体感诱发电位主要为:
• 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下肢胫神经体感 诱发电位。
• 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
方法和波形辨认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 (Cz':Cz后2-2.5cm,C3‘或C4’:Cz'旁开7cm)
• 下肢胫神经刺激SEP
与躯体感觉传导通路有关的解剖通路有两条:后索 -内侧丘索投射系统和脊髓-丘脑投射系统。
根据受到刺激后诱发电位出电位的潜伏期长短,分 为短、中、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其中短潜伏期体 感诱发电位收到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少,波形稳定, 可反复记录,临床上应用的最多。短潜伏期体感 诱发电位主要传导通路是后索-内侧丘索投射系统。
方法和波形辨认 刺激:踝部胫后神经 记录:Cz' (Cz':Cz后2-2.5cm)
SEP临床应用(感觉通路病变) 周围神经病 脊髓病变:后索病变 脊髓监护:手术 MS:发现临床下病灶 脑死亡:较BAEP更有意义
谢谢
上橄榄核
IV
外侧纵束核
V
下丘VI高位听Fra bibliotek枢VII
大脑听觉皮层
正常BA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辨认:I、III和V波最有价值 正常值:I波:1.5ms左右;V波:5.5ms左右;III波:
I和V波之间 异常的判断:波形全部消失,潜伏期和波间期异常,
I/V比值(波幅比)异常(波幅在个体之间变化很 大,对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6
BA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各波全部消失,可考虑听神经的严重损害,也 可根据其他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脑死亡。
(2)I波或I、II之后各波消失,可考虑听神经颅内 段或脑干严重受损。
(3)各波绝对潜伏期均延长,两侧对称,可能为双 侧听力轻度下降。
(4)I未引出,其后各波都存在,且绝对潜伏期延 长,如果III-V波间期正常,则病损可能在脑 干听觉传导通路下段或听神经。
VEP的临床应用
是神经科和眼科的辅助诊断检查手段,对视交叉前 病变的定位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
1.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视神经是最长受累的部 位之一。视觉通路上局部的髓鞘脱失,受损的视纤 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是P100波潜伏期延长。
2.视神经炎:VEP突出的改变是P100波潜伏期明显 延长。结合临床单眼视力突然下降、眼球胀痛、及 眼底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