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及护理
血透的抗凝选择和注意事项
![血透的抗凝选择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cf4a9754693daef5ef73de1.png)
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III(AT-III) 由肝细胞与内皮细胞合成,分子量5.8万d,作为丝氨酶蛋白酶 抑制物,还能抑制凝血酶、 IXa、Xa、XIa及XIIa等丝氨酸蛋白 酶。
肝素辅因子II(HC-II) 由肝脏产生,主要灭活IIa,肝素可加速其作用1000倍。
蛋白C
肝脏合成的Vit k依赖因子。以酶原形式存在血浆中,其被激活 后,在蛋白S协同下,灭活Va、VIIIa,增强纤溶酶活性。
每次更换输液部位或管路后1 – 2小时内应监 测离子钙
若血泵停止数)
必须关闭葡萄糖酸钙泵(防止过量钙进入患者体内)
若因病情需要停止血滤(如诊断, 更换导管, 手 术, 凝血或更换管路), 应在重新开始血滤时按 照停止前的速度设置ACD-A及葡萄糖酸钙泵 速
PV
葡萄 糖酸 钙
V SAD
V PA
ACD-A
heater BLD
UF
准备输液泵
将输液管路与血滤管 路的动脉端相连接
最接近患者处
(血泵前)
根据患者病情, 设置 血滤机的常规参数
R
PV
葡萄 糖酸 钙
V SAD
V PA
ACD-A
heater BLD
UF
ACD-A初始泵速为 血液流速(BFR)的 2.0 – 2.5%
FDP D2
凝血机制与抗凝机制 体外循环促进凝血 理想的抗凝剂 抗凝剂的选择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枸橼酸钠抗凝
阿加曲班
甲磺酸奈莫司他
水蛭素
前列腺素类药物
抗血栓形成透析器及涂层技术
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
低血容量 高血细胞比容 高超滤率 透析中血液或血液制品的输注 透析中脂肪制剂的输注 透析管路复用 使用动静脉壶(空气暴露,气泡形成,血液振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2021精选文档)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2021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c5319cef18583d048645941.png)
前言
抗凝技术是保证CBP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 过度抗凝将会导致患者出血 ,危及生命。
体外循环凝血影响因素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及泵驱动 弥散与对流: 后稀释型血流滤过明显 血流量: 低流量导致血流缓慢,高流量易致湍流 滤器膜材料及几何特性: 生物相容性差,高吸附性膜,易凝血
前列腺素(PGI2)
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 PGI2已作为慢性HD患者的抗凝剂 在CRRT中具有局限性 可联合使用
水蛭素 (hirudin)
一种由65~66个AA组成的天然抗凝剂,由水蛭 唾液腺分泌的凝血酶最强的特异性抑制剂。 水蛭素对纤维蛋白原浓度,血细胞无影响,短 期或长期作用无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对血流 动力学无影响。 水蛭素已成功用于间歇性血透抗凝,治疗肝素 诱发的血小板减少,Karl-Georg成功用于危重 ARF患者CBP的抗凝治疗。
Na 140; K 0 ;Mg 1.5;Cl 101.5 Citrate 40mEq/L Dextrose 0.2% zero calcium
Arterial
Filter
Ultrafiltrate
Calcium infusion
5.6mEq/hour
Venous
CRRT抗凝
4%枸橼酸三钠:14mol/L 47.6%枸橼酸三钠:1.4mol/L(TSC) ACD溶液:葡萄糖+0.038mol/L枸橼酸+ 0.075mol/L TSC (67% TSC, 33%枸橼酸) 血中枸橼酸水平 正常:0.05mmol/L ACT延长: 4-6mmol/L 枸橼酸代谢 枸橼酸三钠+3H2CO3=枸橼酸+3NaHCO3 枸橼酸=3H2CO3+H2O+3CO2=4H2O+6CO2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课件PPT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158b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e.png)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 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适用 于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机制与普 通肝素相似,但具有更高的生 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是一种新型的抗 凝技术,通过在透析液中加入枸 橼酸盐,达到抑制凝血酶活性的
目的。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临床应用中具 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较好的抗凝 效果,尤其适用于有高出血风险
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技术是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素之一,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凝固,从而 保证血液透析的效率和安全性。
抗凝技术在血液透析中的重要性
防止血液凝固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与透析膜接触,会引起凝血反应,导致血液凝固。抗凝技术 的应用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液凝固,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风险、肝功能等状况,选择合适的抗 凝技术。
透析器的类型和使用情况
不同类型的透析器对肝素吸附程度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凝技术。
医生的经验和判断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抗凝技术 ,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调整。
03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
普通肝素抗凝
总结词
普通肝素是血液透析中最常用的抗凝剂,具有抗凝效果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详细描述
普通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抑制凝血因子Xa和凝血 酶的产生和活性,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在血液透析中,肝素通常以全身或局部 给药的方式使用,可有效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凝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总结词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剂,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无肝素抗凝技术及护理操作
![无肝素抗凝技术及护理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c70ac89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c.png)
无肝素抗凝技术及护理操作1. 无肝素抗凝技术简介无肝素抗凝技术是一种在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抗凝血技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
与传统的肝素抗凝技术相比,无肝素抗凝技术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肝素抗凝技术主要通过激活内源性抗凝机制来阻止血液凝结,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该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或器械来实现,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医疗场景,如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
2. 无肝素抗凝技术的应用领域2.1 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心脏手术是无肝素抗凝技术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心脏手术中,无肝素抗凝技术可用于维持血液的流动性,防止血栓的形成,并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无肝素抗凝药物包括阿加曲班和比伐卢定等。
2.2 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无肝素抗凝技术在血液透析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可以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栓的风险,并减少透析器的损坏。
2.3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心脏手术和血液透析外,无肝素抗凝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医疗场景,如体外循环、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等。
在这些领域中,无肝素抗凝技术可以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抗凝血方法。
3. 无肝素抗凝技术的护理操作3.1 技术前准备在进行无肝素抗凝技术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嘱,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无肝素抗凝技术。
然后,护士需要检查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以评估患者的抗凝需求和风险。
最后,护士需要准备所需的无肝素抗凝药物或器械,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3.2 技术操作无肝素抗凝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性的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体位,清洁操作部位,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药物或器械准备:根据医嘱或操作要求,准备所需的无肝素抗凝药物或器械,并确保其无菌和可靠性。
3.技术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将无肝素抗凝药物或器械应用于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或系统。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及护理2-李英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及护理2-李英](https://img.taocdn.com/s3/m/351eaf730b4e767f5acfcebc.png)
LOGO
操作流 程
9.透析30分钟后查血浆总钙浓度,动脉端取样。根据结果 调整输注速度在24-42ml/h.
10.定时在动脉端枸橼酸钠输注的下游取血测凝血时间。
11.机器因自检进入透析液隔离状态时,不需调整枸橼酸 钠输注速度,但机器因透析液浓度.断水或其他原因进 入旁路状态时超过5min,则要减慢枸橼酸钠的输注速 度50%并关闭氯化钙的输注。
LOGO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及护理
长沙市第三医院 李英
发展史
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 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1961年
1982年
近年来
首次应用于 血液透析
不仅应用于血液透析, 也较多应用于连续性 血液净化。
LOGO
原理
枸橼酸根离子能与血钙离子结合呈难以解离 的可溶性复合物枸橼酸钙,致使血中钙离子 减少,阻止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从而起 到抗凝作用,从血液回到体内以前,钙离子 从透析液或钙溶液补给,故体内钙离子浓度 不变,无体内抗凝作用。
长沙市三医院肾内科
LOGO
关键技 术
枸橼酸钠的配置:
1.保证枸橼酸钠进入透析器时浓度在2.5-5mmol/L
2.预冲液:500ml生理盐水+46.7%枸橼酸钠5ml,
配置成0.66mmol/L的溶液。
3.原液配制:1000ml5%葡萄糖+90ml 46.7% 枸橼酸钠配置成原液(132mmol/L)
一路液体输注 不需要监测
枸橼酸 钠透析
无需很高血流 几乎无凝血的 两路液体输注 需要监测
量
发生
LOGO
比
较
缺点:
枸橼酸根进入体内参加三羚酸循环代谢产 物为碳酸氢盐(每分子的枸橼酸根可代谢 为三分子碳酸氢根),可导致血浆碳酸氢 盐的增加。
血液透析抗凝技术的应用与护理
![血液透析抗凝技术的应用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11a5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6.png)
03
血液透析抗凝技术的护理
抗凝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凝血功 能、是否有出血倾向等, 以便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 剂量。
准备透析器和管路
确保透析器和管路清洁、 无破损,并按照规定进行 预处理,以减少与管路相 关的凝血风险。
患者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 、控制饮食和液体摄入量 ,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 凝血风险。
局部抗凝剂抗凝技术
总结词
局部抗凝剂抗凝技术是通过在透析过程中局部使用抗凝剂,如硫酸鱼精蛋白或卡巴克络 等。
详细描述
局部抗凝剂抗凝技术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通过特定的给药方式,如动脉注射或体外循环 回路中加入抗凝剂,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常用的局部抗凝剂包括硫酸鱼精蛋白和卡巴 克络等。这种抗凝方法适用于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强抗凝作用的患者,如高凝状态或血栓
个体化抗凝方案的发展
患者特异性因素
个体化抗凝方案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重、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个体特异性因 素,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抗凝治疗方案。这种 方案能够更好地平衡抗凝效果和安全性,降 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动态监测与调整
个体化抗凝方案将通过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 状态和抗凝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 治疗效果的最佳化。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抗凝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策略
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抗凝技术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例如,抗凝药物可以与抗炎药物、免疫调 节药物等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和减少 不良反应。
跨学科合作
跨学科的合作是实现抗凝技术与其他治疗方 法联合应用的关键。医生、药师、护士等医 疗专业人士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
抗凝技术及护理
![抗凝技术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3c533ab90d6c85ec3ac63d.png)
发生原因:原来血钙低、透析前有严重的 代谢性酸中毒,通过纠酸而导致低血钙。
谢谢!
抗凝技术及护理
一、抗凝目标及抗凝剂选择
• 1、抗凝目标 (1)抗凝的主要目的: 减少膜接触反应; 维持滤器的功能完整性; 维持血管通路的有效性。
(2)理想抗凝的目标
• 不影响全身凝血系统 • 使用最小剂量的抗凝剂量,保证IHD或 CBP的正常运行 • 不影响膜的生物相容性 • 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肝素可通过滤器被清除,但被超滤的肝 素极少,相当于我们注射速率的10%。 滤器对肝素的吸附很快达到饱和,可阻 止膜上血块形成。 用肝素盐水预冲滤器、延长浸泡时 间,可增加超滤率和溶质清除。
• 4、使用肝素的方法: 首量:15-20mg; 持续量:5-10mg
• 5、凝血试验: WBPTT(全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LWCT(试管化凝血时间) ACT(活化凝血时间):保持滤器后 ACT在200-250s(正常为150-170s),滤 器的使用寿命可达24-36h,但常伴有出 血的发生。
(3)理想的抗凝剂具备的特点
• • • • (1)抗血栓作用强 (2)出血危险性小 (3)药物抗凝作用只局限于滤器中 (4)药物监测简便易行(尤其要适于 ICU床边使用) • (5)长期使用无全身副作用 • (6)使用过量时有相应的拮抗药
2、抗凝剂的选择
• • • • • • 肝素 低分子肝素 局部肝素抗凝 局部拘橼酸抗凝 前列腺素 水蛭素
2、应用指征
• • • • 活动性出血患者 血小板减少症 过敏反应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方法
• 导管和血路通过三通相连,拘橼酸钠从 动脉端输入,而钙盐则用输液泵通过三 通的另一端输入静脉。.
4、安全性
血液透析的抗凝技术
![血液透析的抗凝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bd350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a.png)
血液透析的抗凝技术一、全身肝素化抗凝(一)常规肝素抗凝法1.预冲血液透析开始前先以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00ml+肝素20mg)冲洗透析器及管路。
2.持续给药法肝素持续给药时血液中肝素浓度稳定,抗凝作用稳定。
(1)体内首剂肝素:于血透开始前5-15分钟。
肝素2000iu(16mg)从内瘘静脉端一次性推注。
(2)维持剂量:肝素500-2000iu/h从动脉端管路持续泵注。
(3)必要时监测凝血常规,并酌情调整剂量,使凝血指标维持在相应的目标范围。
(4)肝素平均半衰期为50分钟,血透结束前30-60分钟停止肝素注入。
(二)肝素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 不良反应(1)出血:某些患者可发生急性脑出血、大呕血等;某些患者表现为长期隐性出血,如出血性心包炎、消化道出血等。
(2)血小板减少症:部分患者在长期应用标准肝素后发生血小板减少,少数患者在应用肝素后3-4天即发病。
(3)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个别患者有荨麻疹、皮疹、哮喘等过敏症状。
(4)血脂异常:肝素激活脂蛋白酶,促进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FFA)增多,使血液甘油三酯浓度增高。
(5)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应用肝素的患者,与累积肝素剂量有关,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肝素在骨组织中蓄积影响骨矿化有关。
(6)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下降、脱发等。
2. 防治正常人肝素半衰期为(37±8)分钟。
尿毒症患者可延长到60-90分钟,并且每个透析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故对高危出血患者不宜使用肝素;对于潜在出血危险的患者,可选择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对血液透析中突发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肝素,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
鱼精蛋白剂量为透析时肝素总剂量的1/2。
由于鱼精蛋白半衰期较短,可出现反跳性出血,这时可再给予原剂量的1/2。
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将鱼精蛋白稀释后缓慢推注,再用生理盐水讲内瘘针残余的鱼精蛋白缓慢推入,以防因剂量不足而反跳引起出血。
每个血液透析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用肝素,并根据医嘱给予其他抗凝方法。
血透过程中的抗凝技术
![血透过程中的抗凝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6762701de80d4d8d15a4f2c.png)
常规肝素抗凝法
(1)凝血时间目标值 (2)肝素给药方案
凝血时间目标值
在无出血倾向或低危出血倾向时,肝素剂量可变范围 较大。而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并发症。肝素持续给药时 血中肝素浓度稳定,抗凝作用稳定。而间歇性给药时 肝素血浓度波动较大,抗凝活性波动也大。血液透析 过程中,维持WBPTT或ACT在基础值的180%~而在血 透结束时,降至正常140%。 以防止血透结束后穿刺部位出血 ,在患者WBPTT或 ACT基础值高于正常范围时,血透过程中WBPTT或ACT 的目标值不是以该患者的基础值为参照,而应以该中 心正常值或其它病人的平均基础值为参照
应用指标
适用于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
用药方案
透析时间≤4小时,如Hct<30%,则60 1U/kg;如Hct~30%,则801U/kg, 透前一次静脉注射,不需追加剂量。透 析时间>5小时,则上述总剂量的2/3透 析前用,1/3剂在透析2.5小时后应 用o
副作用
(1)出血 低分子量肝素并不能完全避免 出血并发症。可应用鱼精蛋白中和,但 作用不如对标准肝素。 (2)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率低于标准肝素。 一般情况下应用标准肝素引起血 对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
局部体外肝素化
在透析器的动脉端给予肝素,静脉端给 予恰当剂量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 作用,该方法仅具有体外抗凝作用,而 不影响病人体内凝血机制,可显著减少 患者出血危险性。
肝素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1)出血并发症 如透析结束后发生明显 出血,可应用鱼精蛋白中和,剂量为透 析时肝素总剂量的1/20由于鱼精蛋白半 衰期较短,可出现反跳性出血,这时可 再给予原剂量的1/20某些病人表现为长 期隐性出血。在有心包炎、心包积液的 患者可诱发心包积血。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及护理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996947be1e650e52ea99a7.png)
抗凝目标
理想的抗凝剂 尿毒症患者的凝血状态
凝血功能低下的原因
血液透析的抗凝监测指标 目标值 血液透析时肝素抗凝观察 指标
抗凝目标
不影响膜的生物相容性 使用最小剂量的抗凝剂 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理想的抗凝剂
抗血栓作用较强 出血的危险较小 药物抗凝作用只局限于透析器内 药物监测简单易行 长期使用无全身副作用 使用过量有相应的拮抗剂
不良反应:
出血:不能完全避免出血,必要时用鱼精蛋白中和,但效果不如普通 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普通肝素
过敏:罕见,应用肝素过敏者不能用LMWH
对比: 抗凝作用强,出血危险性小,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使用方法安全,有效,更适 宜长期使用的抗凝剂。
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抑制Xa活 性,对凝血时间影响小,显 现明显的抗栓/抗凝作用分 离现象。
使用方法:
3.间歇给药 血液中肝素浓度波动大,抗凝活性也大。 首剂:透前5-15min,内瘘端一次推注肝素4000U 追加:每小时检查凝血时,若ACT或WBPT下降 至正常150%或LWCT不超过20min则追加1000-2000V肝 素.并在30min后重复测凝血时间。 由于肝素持续输注时凝血时间可维持在某一稳定 的水平 而间歇性给药时凝血时间波 动较大,目前 血液净化装臵均采用持续肝素 输注法。 4.首次肝素剂量的调整 增加肝素剂量 减少肝素剂量 体重的影响 5.停止给药的时机
配制:
肝素每支2ml含12500u. 500ml生理盐水+10支 12500u的肝素,每毫升含 250u的肝素. 须由两人严格核对,配制 后写明日期,剂量及配制 者姓名. 肝素配制后只能保存24h 并且要冷藏.
使用方法:
1.预冲: 生理盐水500ml+肝素20mg冲洗透析器及管路 2.持续给药 肝素持续给药时血液中肝素浓度稳定,抗凝作用稳定 体内首剂肝素 于血透开始前5-15min。肝素 2000IV(16mg)从静脉 端一次推注。按 50-100u/mg 维持剂量 肝素500-2000IV/h从动脉端管路持续泵注 必要时监测凝血常规,调整剂量,使凝血 指 标维持在相应的目标范围。 肝素平均半衰期50min,透析结束 前30-60min停止肝素注入。
小剂量肝素2
![小剂量肝素2](https://img.taocdn.com/s3/m/49262caeb0717fd5360cdce2.png)
三、关键技术
四)肝素输注速度的调整 对于小剂量肝素技术,需维持WBPTT或ACT延长至 基础值的140%的平均输注速度约为600u/h,但可在 200-2000u/h的范围内波动。若首剂肝素量750u引起 WBPTT的延长值过大或过小,则输注速度600u/h必须 作相应的调整。
四、操作流程
1.常规预冲管路:500ml生理盐水+肝素2500u 2.循环浸泡:15-20分钟 3.测定WBPTT或ACT基础值 4.首剂肝素:750u 5.连接管路,开始透析 6.3分钟后再次测定WBPTT或ACT,根据其值决定是否追加肝素。 7.透析过程中每30分钟测定WBPTT或ACT值 8.肝素持续泵入,保持WBPTT或ACT值延长140%,直到透析结束。
三、关键技术
(一)预冲方法 生理盐水500ml+肝素2500u循环浸泡 15-20分钟
三、关键技术
(二)给药方法 1.最佳方式:予以首剂肝素,然后持续静脉输注。 持续输注可避免凝血时间大起大落, 从而避免重复间歇给药
三、关键技术
2.常用凝血时间试验 全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WBPTT 活化凝血时间ACT Lee-White试管法凝血时间 为了真实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在动脉近心端 采血作凝血试验。不要采集体外循环的血液,因 需采集的是患者凝血功能而非体外循环血的凝血 功能
小剂量肝素抗凝 技术及护理
长沙市第三医院 李英
一、定义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小剂量的肝素抗 凝,保证血液在体外的循环通畅,同时达 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凝的目的。 两个条件:保证体外循环通畅 不引起出血
二、适应症
1. 低、中度出血倾向患者 2. 心包炎 3. 低出血危险的近期手术患者
三、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20
(四)局部肝素化
适用于出血倾向或是有出血症候的病人。 肝素由动脉输入,鱼精蛋白由静脉回输,以中和肝素,保持滤
器中(体外循环)肝素化,而对全身的抗凝作用轻微。可减 少全身出血。但仍存在肝素的过敏反应,另外患有反跳现象。
1918年人类发现了肝素,但当时制剂的不纯,影响了 临床的使用。
7
整理ppt
历史沿革
直到30年代肝素得到较好的纯化,才较多的应用于临床,直至现 在已成为最常用的抗凝剂。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在各个方面(抗凝剂 的种类,制剂,使用方法等)都取得了更大的完善
8
整理ppt
历史沿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
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的有效进行
整理ppt
3
体外循环与凝血
体外循环装置(穿刺针、静脉内插管、 导管、透析膜等)表面有不同的致凝血性
血浆蛋白附着
血小板黏附、聚集
产生血栓素A2, 激活凝血级联反应
凝血
整理ppt
4
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
透析中输入 脂肪制剂
透析中输入血制品
低血容量
透析通路 再循环
或APTT,根据结果调整用量,一般是结果延长至基础值得1.5-2倍(180﹪)
计算原则:肝素使用量与ACT或APTT的延长值成正比
整理ppt
19
(三)小剂量肝素化法
适用于有出血倾向或是近期开刀、胃肠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 血以及心包膜炎等。
肝素的体内首剂量是10-25IU/Kg,约为750-1,000 units(6-8mg), 并在给首剂前及给首剂后半小时测试血凝时间一次。理想血凝时 间约为病人的原来血凝时间的1.5倍。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及护理
血液净化科 李X
整理ppt
1
血液透析仍然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最
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慢性肾衰竭发病率的 上升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血液透析患者的数 量逐年上升。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治疗,
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应用抗凝剂。
整理ppt
2
血液透析应用抗凝剂的目的
➢ 保持良好的体外循环 ➢ 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 ➢ 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
体内过程:
1、给药途径:静脉给药 2、血浆蛋白结合率:80% 3、分布容积:0.05 – 0.07L/kg 4、代谢:肝脏,经肝素酶分解 5、排泄:肾
整理ppt
11
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是常用的肝素,与ATⅢ结合,使后者发生分子构型改变,与凝血酶. 凝血因子Ⅹa. Ⅺa Ⅻa结合并灭活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 和力,产生抗凝作用 (ATⅢ:主要灭活Ⅱa和Xa,也灭活Ⅸa, Ⅺa, Ⅻa, 激肽释放酶和纤 溶酶等)
必要时随时监测凝血指标 治疗结束前30min-1h停止肝素注入。
整理ppt
16
首剂的重要性
首剂给予后3-5min才能到达动脉系统 要在首剂给予5min后进行引血 否则可能影响透析效果
整理ppt
17
(二)间歇肝素化法
体内首剂肝素: 透析前5-15min,肝素按3000-4000u(或100u/kg) 由置管或内瘘的静脉端一次推入。
普通肝素常用抗凝方法
➢ 持续肝素化 ➢ 间歇肝素化 ➢ 小剂量肝素化 ➢ 局部肝素化
整理ppt
15
(一)持续肝素化
体内首剂肝素 : 透析前5-15min,肝素按 50U/Kg(2,000至3,000 u(16-24mg))或0.30.5mg/kg,由置管或内瘘的静脉端一次推入。
持续用药:持续泵入肝素500~2000IU/h(4~ 16mg/h),从血液透析动脉管路上的肝素管路端由肝素 泵持续输注。
於60秒为准。如需调整以100 u/h(0.8mg/h)为基准。以ACT监 测则维持正常的1.5倍至2倍左右。 低分子量肝素也可使用于CRRT的治疗。
整理ppt
22
二 低分子抗凝技术
普通肝素的缺点
• 易引起出血并发症 • 相对生物半衰期短 • 可引起骨质疏松:抑制骨形成 • 促进骨吸收。 • 影响脂质代谢 • 干扰血小板功能
产生以下作用:
1、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抑制凝血酶,阻碍纤维蛋白的形成 3、阻止血小板凝集与黏附
整理ppt
12
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整理ppt
13
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肝素的半衰期在个体间差异很大,且随使用剂量增 大而延长,应制定个体化的使用方案,并在血液净化过程 中密切监测。
整理ppt
14
持续用药: 首剂后约1-2小时,当ACT延长至1.5倍时由静脉 端输注肝素1000-2000U。之后根据每半小时复查ACT的结果追加肝素 500-1500U。
持续给药法较间歇给药法并发症少
整理ppt
18
肝素剂量的调整
根据肝素药物动力学检测结果调整,计算肝素敏感性,从而得到个体的肝 素剂量
一般根据经验值给予首剂50U/kg,然后在首剂给予后3-5分钟可检验ACT
血液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影响抗凝效果的因素
血液透析抗凝的护理
整理ppt
9
普通肝素 抗凝法
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低分子肝素 抗凝法
无肝素透析法
分类
其他肝素 抗凝法
整理ppt
10
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一.普通肝素抗凝法
标准肝素为分段肝素(UFH),是一组糖蛋白混合物,平均分子量是12kD。半 衰期 30min-2小时,平均50min,个体差异大。
高血细胞比容
高超滤率
使用动静脉壶 (气泡形成, 血液震荡)
整理ppt
5
历史沿革
目标
血液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技术 影响抗凝效果的因素
血液透析抗凝的护理
整理ppt
6
历史沿革
没有合适的抗凝方法
早期血液透析进展的一大障碍
天然水蛭素是早期血液透析主流的抗凝方法,但因其 严重而多发的不良反应阻止了它进一步的应用
局部肝素化法比起低量肝素化法并无较多优点,故目前几乎 已经不被使用。
整理ppt
21
Heparin: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肝素:首剂2000-4000u(16-32mg)后﹐持续给予10 u/kg/h或5001000 u/h(4-8mg/h)。
通常病患之间剂量差异可能相当大﹐而需因人而异。 通常每4-6小时监测一次APTT或ACT即可。 测血凝时间以动脉端(肝素pump前)及静脉端(透析器后)一并抽取。 以APTT为例﹐肝素使动脉端维持延长小于45秒﹐静脉端维持延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