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正式文本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正式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1bf3112c7375a417866f8fc2.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影赏析/ Film Appreciation课程代码:19933270课程类型:全校公选课总学时数:51(理论学时:20 赏析学时:31)学分:3先修课程: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科基础部设计基础模块中心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影赏析》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面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并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
本课程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美学素质,也为本科学生的远程教育继续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电影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性质:(课内9学时+课外8学时)了解电影的分类概念、电影性质、功能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电影的知识和概念。
2.电影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影像的镜头、声音、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解电影中如何运用电影的技法进行电影创作;掌握几种电影手法的实际运用。
3.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课内3学时+课外8学时)了解中国包括香港台湾、西方东方的电影历史发展简况;理解各国电影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电影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内容。
4.电影的类型和体裁:(课内3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体裁;理解电影体裁的实际运用;掌握电影体裁的分类与类别。
5. 中外电影名家名作赏析和期末影评考试:(课内30学时+课外30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代表作品;理解电影作品的内涵;掌握电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的主题思想三、课内实验或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及要求四、学时分配表五、课程考核要求及方法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100)%平时成绩构成:考勤考纪()%;作业()%;实践环节()%;其他()%六、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教材:郦苏元主编,《电影常用词语诠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电影赏析》教学大纲1
![《电影赏析》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0a511de1f8c75fbfc77db259.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影赏析/ Movie Art二课程代码:05091314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诣在通过对优秀的电影进行集中欣赏,对学生的影视欣赏和把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为之后进行的摄影与摄像,影视后期编辑等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优秀的电影大师身上学习到影视艺术的精髓。
通过对优秀的电影的赏析,了解影视的镜头语言和镜头运动技法,以及电影的故事结构设计和动作表演。
五学时/学分:32/2六先修课程:动画赏析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电影篇第一章亚洲电影一、亚洲电影概要二、个案赏析中国:《霸王别姬》《那山那人那狗》《英雄》《张思德》《红河谷》《阮玲玉》《大话西游》《无间道》《悲情城市》《饮食男女》韩国:《八月圣诞节》《生死谍变》日本:《秋刀鱼之味》《花火》印度:《季风婚宴》伊朗:《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越南:《三轮车夫》重点:个案赏析《霸王别姬》难点:个案赏析《无间道》第二章欧洲电影一、欧洲电影概要二、个案赏析法国:《碧海情天》《天使艾米莉》德国:《铁皮鼓》《罗拉快跑》意大利:《天堂影院》《美丽人生》英国:《法国中尉的女人》西班牙:《卡门》波兰:《蓝色》丹麦:《黑暗中的舞者》马其顿:《暴雨将至》苏联/俄罗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毒太阳》瑞典:《野草莓》重点:个案赏析丹麦:《黑暗中的舞者》难点:个案赏析瑞典:《野草莓》第三章美洲电影一、美洲电影概要二、个案赏析美国:《淘金记》《辛德勒名单》《面具》《狮子王》《魔戒Ⅲ:王者归来》巴西:《中央车站》重点:个案赏析美国:《魔戒Ⅲ:王者归来》难点:个案赏析巴西:《中央车站》第四章大洋洲、非洲电影一、大洋洲、非洲电影概要二、个案赏析澳大利亚:《闪亮的风采》重点:个案赏析澳大利亚:《闪亮的风采》难点:个案赏析澳大利亚:《闪亮的风采》电视篇第五章电视栏目一、电视栏目概要二、个案赏析新闻类:美国CBS《分钟》中国CCTV《东方时空》谈话类:美国ABC《奥普拉·温弗莉访谈》中国CCTV《实话实说》综艺娱乐类:香港凤凰中文台《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国CCTV《综艺大观》益智类:美国ABC《谁能成为百万富翁》中国CCTV《幸运52》重点:个案赏析新闻类:美国CBS《分钟》难点:个案赏析益智类:美国ABC《谁能成为百万富翁》第六章电视剧一、电视剧概要二、个案赏析美国:《兄弟连》韩国:《看了又看》日本:《东京爱情故事》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射雕英雄传》《空镜子》重点:个案赏析美国:《兄弟连》难点:个案赏析日本:《东京爱情故事》第七章电视广告一、广告概要二、个案赏析麦当劳“婴儿篇”广告苹果电脑“1984”篇广告万宝路之“中国锣鼓篇”广告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公益广告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篇全球通奥运之“我能”篇广告重点:个案赏析麦当劳“婴儿篇”广告难点:个案赏析苹果电脑“1984”篇广告第八章电视纪录片一、电视纪录片概要二、个案赏析《八廓南街16号》《远古太空人》重点:个案赏析《八廓南街16号》难点:个案赏析《远古太空人》九十考核方式:考查(成绩比例:考查30%+平时60%+考勤10%)考查评分标准为:优秀、通过、不通过三档制计分。
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
![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aa65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1.png)
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
一、引言
- 介绍电影电视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 解释电影电视鉴赏的目标和研究方法
二、电影电视基础知识
- 电影电视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 影片类型和流派的介绍
- 影片制作流程和基本术语的讲解
三、电影电视的艺术表现
- 影片的剧情和叙事结构分析
- 影片的表演和角色塑造分析
- 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分析
四、电影电视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 影片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解读
- 影片对观众的情感和价值触发
- 影片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启发
五、电影电视的批评与评论
- 影片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 影片评论的写作和表达技巧
- 影片评分和评价体系的介绍
六、电影电视鉴赏的实践与应用
- 观看经典电影电视作品并进行分析讨论
- 制作电影电视评论和推荐的实践操作
- 参观电影电视相关的展览和活动
七、电影电视鉴赏的评估与总结
- 学生作品的评估和反馈
- 课程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 学生对电影电视鉴赏的个人体会和发展规划
以上为《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d60f62f705cc17552709a1.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影赏析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课程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在校生开设学期:第二至第八学期制订人:郑皓星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电影赏析》课程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素养,使学生建立起电影赏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此分析电影的艺术形式和价值内涵,掌握影视论文的写作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电影美学的基本理论,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同时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语境和产业生态,并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思考。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社会观。
能够理性、准确地解读一部电影中的人物、叙事、风格、内涵等方面的文本特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写出条理清晰、语言通顺、言之有物的影视批评,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系统的认识电影;了解电影美学的发展脉络,电影研究的主要学派,电影批评的形式要点等。
2.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理论:电影发展概述、电影美学概论、艺术片与商业片的界定。
第二章电影艺术思潮(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当代电影史上的几次著名艺术思潮。
2.通过欣赏相关电影代表作片段,解析几次电影艺术思潮的创作观念。
教学内容:理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实践:欣赏影视代表作片段,结合理论进行解读。
第三章动作电影的形式与风格(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电影艺术的相关概念界定,掌握电影文本形式与风格的内涵。
2.通过欣赏一部经典动作电影,分析电影的人物、叙事、结构、视听语言、价值内涵等。
教学内容:理论:形式与风格。
《新颖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新颖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fb42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c.png)
《新颖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新颖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新颖经典电影的研究和鉴赏,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电影的剧情、角色和主题等要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影制作技巧和艺术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新颖经典电影的背景、题材和风格。
2. 分析电影的剧情、角色和主题,理解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准确评价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对电影的批评性思考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新颖经典电影的选取和观看:从不同国家和时期的电影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和分析。
2. 剧情和角色分析:研究分析电影剧情发展和角色塑造的技巧,了解如何把握电影故事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建立。
3. 主题和意义解读:深入挖掘电影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电影的符号和隐喻,拓展电影的多重解读可能性。
4. 影评写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撰写影评,分享对电影的看法和观点,并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
四、教学方法1. 观看影片:学生在课前观看指定的电影作品,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2. 讲解和引导: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分析电影的要素,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展开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影评写作:布置影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观点表达和讨论能力。
2. 影评写作:学生根据课程要求,撰写电影影评。
3. 作业和考试:布置关于电影分析和理论知识的作业和考试。
六、参考资料1. 《电影理论与批评导论》(作者:李明)2. 《电影故事结构解析》(作者:夫·坎贝尔)3. 《电影艺术欣赏》(作者:李斯、张健)以上为《新颖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7dd73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9.png)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电影赏析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外电影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文化背景和影片制作过程。
通过观赏、讨论和写作,学生将培养对电影的审美和批判性思维,加深对不同文化视角的理解。
课程目标:1. 了解电影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熟悉中外电影的历史、流派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影片的符号、意义和风格。
4. 掌握电影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批评视角。
5.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分析电影作品并表达个人观点。
课程安排:第一单元:电影基础知识1.1电影的起源和发展1.2影片的元素:镜头、剪辑、音效等1.3影片的基本结构:片头、导言、高潮、结尾1.4电影的技术语言和视觉效果第二单元:经典中外电影赏析2.1默片时代的代表作品:如《大都会》(Metropolis)、《黄金时代》(City Lights)等2.2欧洲新浪潮:如《四百击》(The 400 Blows)、《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等2.3好莱坞黄金时代:如《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2.4亚洲电影的代表:如《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活着》(To Live)等第三单元:电影与文化3.1电影与社会变迁的关系3.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表达和主题3.3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3.4电影中的族群、性别和身份议题第四单元:电影风格与导演4.1不同导演的个人风格: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宫崎骏、昆汀·塔伦蒂诺等4.2实验电影和纪录片的艺术性4.3影片的视觉风格和主题的关系第五单元:电影赏析方法与写作5.1影片的符号学分析方法5.2影片音乐和声音的赏析5.3剧本、角色和情节的批评分析5.4电影评论的写作技巧和范例评估方式:- 平时参与和课堂讨论- 电影作品评论和分析论文- 电影赏析小组项目- 期末考试:电影片段赏析和理论知识测试参考教材:1. Bordwell, D., & Thompson, K. (2010).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2. Corrigan, T. (2012). 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Film.3. 孙志强、顾长卫(2007)。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ac80eb8e9951e79a892779.png)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2、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影概述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一、电影的诞生二、电影艺术的起源三、电影的发展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一、起始阶段二、发展时期(1922—1926)三、危机时期(1927—1931)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一、发明之初的分歧二、电影语言的确立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四、苏联蒙太奇学派五、好莱坞类型电影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十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十二、新德国电影十三、新好莱坞电影第二章电影分析基础第一节电影分析简述一、电影分析的几种类型二、电影分析的定义第二节电影分析的工具一、描述性工具二、引述性工具三、资料性工具第三节电影分析的历史一、文法书二、辩护分析三、影片解说单四、作者论五、停格第四节电影分析的目标一、总结欣赏和引导欣赏二、创新理论和印证理论三、学习电影和实践电影第五节电影艺术特征一、电影的外部特征二、电影的本体特性第三章电影直觉分析第一节故事分析一、电影的故事二、主题分析三、内容分析四、结构分析五、人物分析第二节视觉分析一、电影的画面二、电影的画面思维三、场景分析四、景别分析五、光线分析六、影调分析第三节听觉分析一、电影中的声音二、语言分析三、音乐分析四、音响分析五、无声分析第四章电影元素分析第一节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一、电影剧作的涵义二、电影剧作的故事三、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四、电影剧作的地位五、电影剧作的特性第二节作为视觉元素的摄影一、电影摄影概述二、电影摄影艺术的特性三、电影摄影的功能四、当代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一、电影声音美学的历史回顾二、电影音乐的特性三、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第四节作为连续元素的剪辑一、电影剪辑的历史回顾二、电影剪辑艺术的基本元素三、蒙太奇的基本类型第五节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一、电影表演的本质二、明星制与观众三、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第五章电影结构分析第一节电影结构理论概述一、电影的结构系统简介二、电影结构的区别系统三、电影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时间结构分析一、“本事”时间二、“本文”时间三、“放映”时间第三节空间结构分析一、画格空间二、镜头(画面)构图空间三、镜头运动空间四、形象(影片)空间第四节叙事结构分析一、因果式线性结构二、回环式套层结构三、缀合式团块结构四、交织式对比结构五、梦幻式复调结构第六章电影文化分析第一节文化与电影文化一、文化的阐释二、文化的构成三、电影文化第二节电影文化的特性一、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二、具有独立盈利模式的商业性三、易受扭曲的脆弱性四、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五、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第三节电影文化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象征主义理论二、超现实主义理论三、袁现主义理论四、后现代主义理论五、未来主义理论第四节中国电影文化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两大传统二、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文化三、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第七章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实例三、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四、考查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查,通过观赏一部电影作品,按照课堂讲述的分析方法,写出一片专业影评,要求能够按照各元素进行分解,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21997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8.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2、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影概述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一、电影的诞生二、电影艺术的起源三、电影的发展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一、起始阶段二、发展时期(1922—1926)三、危机时期(1927—1931)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一、发明之初的分歧二、电影语言的确立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四、苏联蒙太奇学派五、好莱坞类型电影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十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十二、新德国电影十三、新好莱坞电影第二章电影分析基础第一节电影分析简述一、电影分析的几种类型二、电影分析的定义第二节电影分析的工具一、描述性工具二、引述性工具三、资料性工具第三节电影分析的历史一、文法书二、辩护分析三、影片解说单四、作者论五、停格第四节电影分析的目标一、总结欣赏和引导欣赏二、创新理论和印证理论三、学习电影和实践电影第五节电影艺术特征一、电影的外部特征二、电影的本体特性第三章电影直觉分析第一节故事分析一、电影的故事二、主题分析三、内容分析四、结构分析五、人物分析第二节视觉分析一、电影的画面二、电影的画面思维三、场景分析四、景别分析五、光线分析六、影调分析第三节听觉分析一、电影中的声音二、语言分析三、音乐分析四、音响分析五、无声分析第四章电影元素分析第一节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一、电影剧作的涵义二、电影剧作的故事三、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四、电影剧作的地位五、电影剧作的特性第二节作为视觉元素的摄影一、电影摄影概述二、电影摄影艺术的特性三、电影摄影的功能四、当代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一、电影声音美学的历史回顾二、电影音乐的特性三、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第四节作为连续元素的剪辑一、电影剪辑的历史回顾二、电影剪辑艺术的基本元素三、蒙太奇的基本类型第五节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一、电影表演的本质二、明星制与观众三、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第五章电影结构分析第一节电影结构理论概述一、电影的结构系统简介二、电影结构的区别系统三、电影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时间结构分析一、“本事”时间二、“本文”时间三、“放映”时间第三节空间结构分析一、画格空间二、镜头(画面)构图空间三、镜头运动空间四、形象(影片)空间第四节叙事结构分析一、因果式线性结构二、回环式套层结构三、缀合式团块结构四、交织式对比结构五、梦幻式复调结构第六章电影文化分析第一节文化与电影文化一、文化的阐释二、文化的构成三、电影文化第二节电影文化的特性一、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二、具有独立盈利模式的商业性三、易受扭曲的脆弱性四、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五、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第三节电影文化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象征主义理论二、超现实主义理论三、袁现主义理论四、后现代主义理论五、未来主义理论第四节中国电影文化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两大传统二、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文化三、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第七章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实例三、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四、考查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查,通过观赏一部电影作品,按照课堂讲述的分析方法,写出一片专业影评,要求能够按照各元素进行分解,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60711aa0116c175e0e4857.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02397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for Psychology Movie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播放电影的形式宣传心理学,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流行趋势。
电影是浓缩的艺术表现形式,包含着心理和文化的意义。
现代生活中很多电影都以现代心理的理论为依据,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知识。
本课程通过心理电影的播放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介绍,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生活中蕴涵的哲理,让学生从电影欣赏中学到心理学知识,让心理学知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相关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在比较深刻、广泛的层面上了解人性和生活本质。
2.基本能力:热爱生活,尊重知识,实事求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人本主义教育法为主,以指导教学法为辅,适时结合发现法、讨论法、教学模拟和情境性教学等其他有效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通过对相关主题电影在心理学专业维度上的探讨,对电影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启示,从而推动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
3.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互动中要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体谅、合作、双方尊重和诚实的价值。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围绕相关主题讨论,适当穿插课堂学生互动环节。
这一环节应依据实际教学需要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电影作品赏析之大纲
![电影作品赏析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bdbe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0.png)
课程编号:08124课程名称:电影作品赏析(1)英文名称:Movie Appreciating学分:3总学时:54实验(上机)学时:无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二年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一、课程说明1.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1985年4月25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的文件。
文件明确地指出,为了“迅速改变我国电影教育的严重落后状况”,“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
这一文件的发布意味着,电影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进入我国大学课堂,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法定性的意义,也是本大纲的指导思想。
2.课程目的和要求目的:加强学生对电影这门艺术的认识,提高对影片的鉴赏能力,以及对写作影评的能力。
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求:掌握电影的基本知识以及不同类型电影的风格、特性以及历史。
对影片有一定的鉴赏水平以及能够完成质量较高的观后影评。
3.教学的重点、难点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电影语言、蒙太奇不同类型电影的特征、风格电影评论的写作4.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知识范围涉及政治、历史、文学、文艺学以及音乐学、美学、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相关课程包括中外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基础写作、中外电影史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1、《影视艺术教育》,姜敏,人民出版社,2003;2、《经典名片读解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电影的特性第二章:电影语言第三章:电影理论第四章:电影声音第五章:蒙太奇手法第六章:电影类型的划分第七章:喜剧1. 喜剧的纷杂定义2. 喜剧的基本精神3. 喜剧影片的历史4. 喜剧片经典作品分析第八章:社会伦理片1. 伦理片的社会基础2. 伦理片的模式以及情感的要求3. 伦理片典范作品分析第九章:爱情片1. 爱情片模式构成与文学源流2. 爱情片简史3. 爱情片引出的哲理沉思4. 爱情片典范作品分析第十章:动作片1. 动作片的类型特征及基础2. 动作片类型的划分3. 中国的动作片和武侠片4. 动作片典范作品分析参考片目:《虎口脱险》、《克莱默夫妇》、《饮食男女》、《恋恋风尘》、《甜蜜蜜》、《八月照相馆》、《新龙门客栈》、《唐山大兄》、《小城之春》主要内容:本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讲述电影历史,电影语言,电影特性,蒙太奇等几个方面。
《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87145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5.png)
《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电影作品与观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影作品的研究与分析,教授学生有关电影制作、电影欣赏以及电影评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通过研究电影作品的剧情、角色、视听效果等要素,让学生了解电影的语言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电影素养与批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电影作品的要素和结构,了解电影制作的基本流程;2. 培养学生对电影的敏感度,提高观影品味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电影评论的能力,能够有理性、批判性地评价电影作品;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来分享对电影作品的观点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电影史与发展- 研究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发展概况;- 分析电影对社会、文化、政治的影响。
2. 电影的视听语言- 研究电影的镜头构图、镜头运动、剪辑等基本语言手法;- 分析电影的音效、配乐、场景设计等音频技术;- 了解特殊效果、动画和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3. 电影的剧情与结构- 研究电影的叙事结构;- 分析电影的剧情发展、节奏把控;- 探讨电影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4. 观众心理与电影欣赏- 掌握观众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电影对观众情感和认知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电影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5. 电影评论与影评写作- 研究电影评论的基本框架和写作技巧;- 分析专业影评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点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采用讲解、演示、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观看和分析电影作品,参与讨论和写作活动;- 结合小组讨论、个人报告、作业评价等方式进行学生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及参考书籍1. 电影作品:包括经典电影、代表作品和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2. 电影评论:查阅专业影评、学术研究著作以及相关期刊杂志;3. 参考书籍:- 《电影艺术简史》- 《电影欣赏与评论》- 《影像识读》六、教学安排本课程为15周的学期课程,每周2课时,共30课时。
《古典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古典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3488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7.png)
《古典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鉴赏古典经典电影,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能力:- 理解古典经典电影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和影响力;- 分析电影艺术的核心要素,如剧情、角色、摄影等;- 掌握电影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对古典经典电影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与他人进行有深度的电影讨论和交流。
二. 教学内容和安排1. 绪论- 介绍古典经典电影的定义与重要性;- 探讨古典经典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的区别。
2. 古典经典电影的历史与背景- 深入了解古典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分析历史背景对电影产出的影响。
3. 古典经典电影的创作特点与影响力- 分析古典经典电影的艺术特点、创作手法和风格;- 探讨古典经典电影对后世影片的影响和启示。
4. 电影艺术的核心要素- 深入研究电影剧本、角色、摄影和音效等核心要素的作用;- 探索这些要素在古典经典电影中的运用和表现。
5. 古典经典电影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授电影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典经典电影的鉴赏和评价。
6. 古典经典电影的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经典电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7. 电影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电影讨论和交流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 评估与考核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0%)2. 作业:电影评论、分析等书面作业(30%)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题(20%)4. 期末论文或项目:对一部古典经典电影的详细分析和评价(30%)四. 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根据课程进度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电影片段- 参考资料:《电影鉴赏导论》、《经典电影解读与欣赏》等以上即为本《古典经典电影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的概要内容。
课程将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经典电影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培养他们的电影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ecc06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5.png)
《影片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通过影片分析解读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艺术作品的语言、本性、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并具有相
对直观的理解;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的独特传统和中国民族电影发展历程中的诸多特点;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在创作实践中的交融和相互影响,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电影的不同面向;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下数字电影、网络短视频、微电影、等不同形式影视作品的最新变化和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1.建议教材
1.苏牧・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2.张浩.电影作品分析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3.主要参考书
1.维尔纳法尔史提希(德).电影分析基础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2.张会军.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影概述
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
一、电影的诞生
二、电影艺术的起源
三、电影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
一、起始阶段
二、发展时期(1922—1926)
三、危机时期(1927—1931)
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
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
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
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
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
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
一、发明之初的分歧
二、电影语言的确立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
五、好莱坞类型电影
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
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
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十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十二、新德国电影
十三、新好莱坞电影
第二章电影分析基础
第一节电影分析简述
一、电影分析的几种类型
二、电影分析的定义
第二节电影分析的工具
一、描述性工具
二、引述性工具
三、资料性工具
第三节电影分析的历史
一、文法书
二、辩护分析
三、影片解说单
四、作者论
五、停格
第四节电影分析的目标
一、总结欣赏和引导欣赏
二、创新理论和印证理论
三、学习电影和实践电影第五节电影艺术特征
一、电影的外部特征
二、电影的本体特性
第三章电影直觉分析
第一节故事分析
一、电影的故事
二、主题分析
三、内容分析
四、结构分析
五、人物分析
第二节视觉分析
一、电影的画面
二、电影的画面思维
三、场景分析
四、景别分析
五、光线分析
六、影调分析
第三节听觉分析
一、电影中的声音
二、语言分析
三、音乐分析
四、音响分析
五、无声分析
第四章电影元素分析
第一节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
一、电影剧作的涵义
二、电影剧作的故事
三、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
四、电影剧作的地位
五、电影剧作的特性
第二节作为视觉元素的摄影
一、电影摄影概述
二、电影摄影艺术的特性
三、电影摄影的功能
四、当代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
一、电影声音美学的历史回顾
二、电影音乐的特性
三、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第四节作为连续元素的剪辑
一、电影剪辑的历史回顾
二、电影剪辑艺术的基本元素
三、蒙太奇的基本类型
第五节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
一、电影表演的本质
二、明星制与观众
三、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
第五章电影结构分析
第一节电影结构理论概述
一、电影的结构系统简介
二、电影结构的区别系统
三、电影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时间结构分析
一、“本事”时间
二、“本文”时间
三、“放映”时间
第三节空间结构分析
一、画格空间
二、镜头(画面)构图空间
三、镜头运动空间
四、形象(影片)空间
第四节叙事结构分析
一、因果式线性结构
二、回环式套层结构
三、缀合式团块结构
四、交织式对比结构
五、梦幻式复调结构
第六章电影文化分析
第一节文化与电影文化
一、文化的阐释
二、文化的构成
三、电影文化
第二节电影文化的特性
一、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
二、具有独立盈利模式的商业性
三、易受扭曲的脆弱性
四、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
五、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
第三节电影文化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象征主义理论
二、超现实主义理论
三、袁现主义理论
四、后现代主义理论
五、未来主义理论
第四节中国电影文化
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两大传统
二、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文化
三、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第七章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实例
三、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四、考查和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查,通过观赏一部电影作品,按照课堂讲述的分析方法,写出一片专业影评,要求能够按照各元素进行分解,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五、必要说明
参考教材:
《影视作品分析教程》(电影分册) 张浩、冯晓临、张浩、冯晓临,国防工业出版社
《影视作品赏析》,王克勇、张竞,高等教育出版社
《影视作品解读》,南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