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辅导材料(含答案) (1)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f928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a.png)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法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表现法律原则时,法律一词一般作( ) A.狭义解释B.广义解释C.中义解释 D.普通解释2.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和墨家B.墨家和道家 C.道家和法家 D.儒家和法家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5.法的关系根源于( )。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6.在西方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经典性论述即“法治应当优于(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孔子 D.韩非子7.法制一词的词义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 ) 后不断演变。
A.1949年 B.1982年C.1992年 D.1997年8.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法治的时间是( )。
A.17世纪后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9.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其中与( )的关系尤为密切和重要。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关系 D.经济体制10.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在( )意义上所说的。
A.直接B.最终意义C.基础D.阶级意义11.把利益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的标准是( )A.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 B.计算角度的不同C.利益主体不同 D.是否为法律所承认12..主张“恶法亦法”的学派是( )。
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D.政策法学13.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 )。
A.氏族 B.胞族 C.部落D.部落联盟14.法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阶级冲突激化 B.生产力发展C.社会分工发展 D.人文因素影响 15.法与国家( )A.二者同时产生B.二者产生没有内在联系C.先有国家后有法 D.先有法后有国家16.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概念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17.在西方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法学思想是( )A.自然法思想 B.经济分析法学C.批判法学D.分析法学18.法理学概念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中转站是( ) A.香港 B.澳门 C.日本 D.新加坡19.先秦时期与“法学”近似的知识是( )。
法理学练题班答案与解析
![法理学练题班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2dd4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0.png)
法理学专项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D 。
解析: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普遍约束力表现在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而非只针对敌对阶级存在。
D 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D 。
2.【答案】D 。
解析:A 项不符合题意。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这些机关的执法活动使法律实施得到直接保障。
B 项不符合题意。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C 项不符合题意。
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创制、执行、适用、监督等都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明确的程序来进行的。
D 项符合题意。
法的规范性,指每个规范不仅规定行为本身,而且对作出或抑制某种行为的情况和条件,以及违反此项规定的法律后果也要予以规定。
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是反复适用的。
故本题答案为D 。
3.【答案】C 。
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A 项错误。
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B 项错误。
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
对犯罪的制裁体现的就是强制作用,C 项正确。
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D 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
5.【答案】C 。
解析:《立法法》第91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A 项正确。
第88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BD 项正确。
并非所有法规的效力都是相同的,C 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4.【答案】B 。
法理学材料分析题
![法理学材料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70df996bec0975f465e23a.png)
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1)张军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运营行为?为什么?(2)交通执法大队的处罚行为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张军系上海某区某公司市场经理。
2009年9越8日下午1时左右,他驾驶福特私家车在路口等红灯,这时一名白衣男子过了敲他的车门。
白衣男子说胃痛,因打不到车,请求带他一程去医院,还拿出10元钱当车费。
张军先是拒绝,但看到对方“痛得弯下了腰”,心软了,就让他上了车。
不料,车开出不远,白衣男子在车停下时候突然拔走车钥匙,七八名身穿制服的人随即出现,把张军从车上拖下来,反扣他的双手,卡住他的脖子,将他塞进一辆面包车,并拿走了驾驶证和行驶证。
“面包车上‘制服人员’拿出一份《某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调查处理通知书》,填写我的车牌,让我签字,理由‘非法营运’。
”张军说,“‘制服人员’告诉他,交钱才能拿回车。
张军想打电话报警,电话呗抢走。
张军要求“制服人员”亮明身份,“制服人员”称是某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其中一人出示了工作证,却将姓名一栏遮住。
在面包车上交涉了半小时后,张军被勒令下车,而他的福特车被“制服人员”开走。
张军队记者说:“我怎么可能开黑车?我不差那点钱。
再说,自始至终我对那白衣男子说我不会收他的钱。
“张军后到建交委要车,交通科的万科长说:“没有雇社会人士诱骗车辆,而很可能是一部分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配合执法”。
14日,按照行政执法大队的处罚流程,张军被“强制性要求”放弃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窗口工作人员透露,如果被处罚对象不“放弃上述权利”,就无法取回车辆。
14日下午4点,张军向该执法大队缴纳了1万元“罚款”,拿到了被扣押一周的福特车。
他说,缴罚款并非就是接受处罚,由于自己急着用车,并涉及拿车程序上的“强制”问题,无奈签了字。
但自己肯定会提起诉讼,洗掉“非法运营”的罪名。
2、赵某和马某是夫妻。
一日赵某在看报纸,看到报纸上说某两夫妻平日如何恩爱,结果离婚分割财产的时候还是闹得不可开交。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_1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a1d1770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a.png)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法理学练习一、填充题:1、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社会规范。
P45~47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社会规范。
P46~47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所有内容的社会规范。
P46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其实是(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内容实际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所打算的。
P43,P44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办法主要有:法的清理、(编纂)和(汇编)三种。
6、各国对于法的对象效力大致有四种原则,即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庇护主义)原则和综合主义原则。
P627、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
通常有(命令)终止和(默示)终止两种形式。
8、所谓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规章)、(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
P66~779、法律规章有严密的规律结构,通常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P6910、法律规章的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公民(许可)如何如何,(必为)如何如何以及禁止如何如何。
11、根据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根据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P7512、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所有(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P7813、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两个办法是:法律规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节办法)。
14、《XXX 组织法》、《城市居民XXX会组织法》属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未成年人庇护法》、《红十字会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
P83~8715、《合同法》、《继承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教导法》、《律师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
P83~8716、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P10317、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个人))或者(组织(法人))。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587636c175f0e7dd1372f.png)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单项选择题1.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中“可以这样行为”对应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是:()A、命令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C、授权性法律规范D、选择性法律规范答案:C2.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的细胞是:()A、法律制度B、法律条文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答案:D3.以下关于对正义的理解错误的是:()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B、正义是指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的事物C、正义是一个绝对的概念D、正义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答案:C4.下列关于法的溯及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B、法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C、法律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D、一般各国采取的通例是“从新兼从轻”的原则答案:D5.下列能构成法的渊源的是:()A、判决书B、委任状C、结婚证D、行政法规答案:D6.下列关于法学的研究对象说法正确的是:()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B、法是一个静态的概念C、法学研究的法是纸面上的法,不包括生活中的法D、法学研究的法是依照人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答案:A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原则的作用:()A、对政治改革具有导向作用B、直接决定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C、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D、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答案:A8.关于法的词义演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法”和“律”二字最初就是同义B、在中国古代,法和刑二字是通用的C、借助神意来判断某人是否有罪是中国古代人常使用的一种裁判形式D、法的古体字是“灋”答案:A9.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A、种类B、机制C、数量D、目的答案:A10.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B、判例C、正义和公平观念D、道德答案:B11.下列关于法学一词的来源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先秦时的“刑名之学”与现代法学相似B、法学一词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大量使用的C、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学是古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D、古罗马法学家对法学下的定义是神的事物答案:D12.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宪法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答案:B13.“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这一规则是:()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答案:C14.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A、宪政制度的建立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答案:C15.下列关于法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概念是法律上规定的或人们在法律推理中通用的概念B、法的主体是法律规则而非法律概念C、在实体法中,法律概念的数量超过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D、法律概念是适用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必不可少的因素答案:C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性C、法规定人民的权利、义务和权力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答案:ABCD2.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A、社会法学B、理论法学C、应用法学D、基础法学答案:BC3.法不是万能的,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法不是社会调整的惟一手段,法的实现要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相配合B、法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C、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调整D、有些事实在法律上不能确定答案:ABCD4.法的要素包括:()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体系D、法律概念答案:ABD5.从法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A、法学本科B、法学边缘学科C、法学技术学科D、法学理论学答案:AB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A、立法学B、法律解释学C、法律社会学D、法律研究学答案:ABC7.关于法学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A、法学是随着法的出现而出现的B、有了法就有了法学C、法学是法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产生的D、法学的产生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答案:ABD判断题1.在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和判例法往往是在一个意义上使用的。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c0c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3.png)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一、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 法是社会道德的体现D. 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2. 法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国家制定或认可B. 具有普遍约束力C. 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D. 以道德教化为手段3. 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法具有规范作用B. 法具有教育作用C. 法具有强制作用D. 法具有道德教化作用(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2)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无论身份地位、财富状况,都必须遵守。
(3)法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
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4)法具有强制性。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答案:法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功能:法通过规定权利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教育功能:法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3)强制功能: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法律权益的实现。
(4)保障功能:法保障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法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没有法,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
2. 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法通过调整经济关系,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法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c45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c.png)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第一篇: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17.法的适用的特点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21.法的执行的特点22、立法的特征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30、法的价值的特征参考答案: 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分)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分)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
(2分)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2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分)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2分)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分)3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
法理学复习材料
![法理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543af44693daef5ff73d03.png)
法理学期末复习材料简答一、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基本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法与其他现象或事物的基本关系的表现。
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泛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之间交互行为的准则。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有保证其实施社会力量,即都有某种强制性。
二、法的局限性法以其特有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正如以上所述,法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一,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第二,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第三,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四,在实施法律所需的人力资源、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的局限性,并要以对法的局限性的认识为基础,把法的调整机制与其他社会调整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良性社会秩序,并以此保障改革开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
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1.宪法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和胜利成果,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
2.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这里是作为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的角度,也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的含义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其他地位仅次于宪法。
第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它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和基本法律。
法理学题目(附答案) 法学 复习材料
![法理学题目(附答案) 法学 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49a3d904a1b0717fd5ddc8.png)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学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一系列范畴达到系统化程度后才出现的。
下列不属于法学形成中高级形态部分的是A.法律观念B.法律认识C.法律技术D.法律思想2.孟德斯鸠的经典之作《论法的精神》主要运用的方法是A.经济分析方法B.社会调查方法C.价值分析方法D.比较分析方法3.中国法学最初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始于A.春秋B.战国C.先秦D.西汉4.法律具有许多特征,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A.普遍性B.明确性C.肯定性D.变动性5.下列属于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A.秩序价值B.正义价值C.利益价值D.公平价值6.关于法在现今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法确认国家政权的合法性B.法确立国家体制的基本模式C.法组织国家机构使其处于有序状态D.法有效地替代国家权力的运行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途径通常是A.社会革命B.社会改革C.社会创新D.社会矛盾8.关于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正确的是A.旧法可以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延续B.法的变迁与社会发展进程基本一致C.同一性质社会的法的内容、特点和形式都一样D.法能反映社会,但不能起强大的反作用9.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B.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道德C.国家的治理,精神统治和法律约束缺一不可D.国家的治理,德主刑辅10.法律全球化会带来法治理念的转变。
全球治理的法治不具有的特征是A.契约化B.多元化C.分散型D.一体化11.下列不属于法的功能的是A.调整功能B.指引功能C.评价功能D.保障功能12.不属于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是A.对侦查活动的监督B.对监狱活动的监督C.对行政活动的监督D.对立法机关的监督13.现代法治的政治条件是A.党的领导B.司法独立C.市场经济D.民主政治14.在一定民族或一定地域内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并在历史上得以传承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是A.法律文化B.法律传统C.法律原理D.法治精神15.国家权力机关对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力的行使进行监察和督导的一种专门活动是A.立法监督B.违宪审查C.行政监督D.审判监督16.形式法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罗尔斯B.德沃金C.富勒D.亚里士多德17.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A.古希腊B.中世纪的欧洲C.法国民法典D.古罗马18.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或存或废或改动的专门活动是A.司法审查B.法的修改C.法的清理D.法的变动19.在我国,全国人大表决法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表决方式或其他方式,而决定采用表决方式的主体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全体代表C.全国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0.在有的国家,立法权由一个君主或总统、总督、议员联合组成的议会行使,其立法体制属于A.共和的立法体制B.复合的立法体制C.单一的立法体制D.民主的立法体制21.1999年,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张纳入A.党的15大报告B.宪法C.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D.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2.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他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A.制定法B.实施法C.认可法D.维护法23.法所具有的人们必须遵从的强制力是指A.法的效力B.法的实效C.法的后果D.法的适用24.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被称为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关系的主体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25.下列选项属于公义务的是A.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义务B.应纳税的义务C.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D.夫妻之间的义务26.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008d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1.png)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12017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规范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情况的指引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答案:A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如《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则;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宣告的是买受人的__,是不确定的指引。
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
故A选项正确。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__五种。
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前者指通过一个具体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
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故B选项错误。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故C选项错误。
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故D选项错误。
法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6713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2.png)
法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导言法理学是法学科目中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理论的学科。
它探讨了法律存在的目的和根据,研究了法律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法律与道德、政治等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在学习法理学过程中,进行试题练习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法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法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让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第一部分:法律的本质和特点题目一:什么是法律的本质?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法律的本质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要素。
法律的本质包含了法律的目的、属性和作用。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正。
法律的属性包括法律的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
法律的作用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
题目二:法律的特点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答案二:法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社会适应性。
普遍性指的是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不分国籍、性别、种族等。
强制性是指法律是强制性规范,违反法律会受到处罚。
相对稳定性是指法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频繁的改变。
而社会适应性指的是法律需要适应社会变革和需求,保持与社会的协调和适应。
第二部分:法律原理和法律理论题目三:什么是法律权利?请简要说明。
答案三:法律权利是法律赋予人们的主体能力,是个人或组织依法享受和行使的权益。
法律权利包括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
权利的主体是指享有权利的人或组织;权利的客体是指权利的对象或所涉及的利益;权利的内容是指权利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法律权利的存在和保护,旨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题目四: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答案四: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犯罪并构成犯罪事实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以侵权责任为主要形式,主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
法理学参考答案
![法理学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375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d.png)
法理学参考答案法理学参考答案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逻辑的学科。
它涉及到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价值、法律的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法律领域,法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和解释法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法理学的一些参考答案。
一、法律的本质法律的本质是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法律的本质,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规范人类行为的一种社会工具。
按照这种观点,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保护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按照这种观点,法律是一种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工具。
无论哪种观点,法律的本质都与社会秩序和公正密切相关。
二、法律的价值法律的价值是法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的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社会角度来看,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防止人们的自私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从个人角度来看,法律的价值在于保护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保障和依据。
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个人的角度来看,法律都有其重要的价值。
三、法律的规范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法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法律规则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标准和责任。
法律的规范性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实现的。
法律的规范性是法律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法律权威性的表现。
法律规范性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明确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
四、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阐释。
法律的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则应用到具体案件中。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官和法律从业者的重要职责。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需要考虑法律的文字、历史、精神和目的等因素。
同时,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也需要考虑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法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441e45ef7ba0d4a733b57.png)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法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起源的根本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2.我国执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执法形式是[ ]A.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执法D.人民政府的执法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大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4.下列关于守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B.守法的内容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C.守法的高级形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D.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5.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和宣判案件有助于发挥[ ]A.法律的预测作用B.法律的教育作用C.法律的指引作用D.法律的强制作用6.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7.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8.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B.“法律的形式”概念所表征的是一国法律的分类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从其效力、等级地位及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划分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D.法律的形式包括成文法形式与不成文法形式,正式的法律形式与非正式的法律形式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内容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客体10.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也有例外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定C.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只有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十年者,适用中国法律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制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12.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B.法制体系包含法律体系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13.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达,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权利能力是公民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王某把入室抢劫的李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王某押送扫40里外的派出所B.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王某征得患者张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王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法与违反道德是一回事B.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C.违法行为与无效行为是一回事D.违法行为不一定无效,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也不一定违法16.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法理学概述习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概述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4c65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5.png)
法理学概述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提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正确答案:C2、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A、法律遵守B、法律制定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正确答案:B3、饭局结束后,甲乙都喝了不少酒,甲向乙说:“咱俩别开车了,醉驾已经入刑了。
”甲乙拒绝酒驾的行为体现了()。
A、预测作用B、强制作用C、评价作用D、指引作用正确答案:D4、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依靠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B、依靠司法机关的强制C、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D、依靠法律监督机关的有效监督正确答案:C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渊源的是()。
A、宪法B、权威性法学著作C、乡规民约D、道德信念正确答案:A6、关于公平正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时代秉持相同的正义观B、严格执法等于实现了公平正义C、人类一切法律都维护公平正义D、公平正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正确答案:D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正确答案:B8、人事争议诉讼是一种()活动。
A、民事B、执法C、司法D、行政正确答案:C9、法的内容最终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体现了()。
A、法的特征B、法的价值C、法的作用D、法的本质正确答案:D10、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下列不属于法的形式上的特征的是()。
A、具体性B、规范性C、强制性D、一般性正确答案:A11、法律关系是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
A、自觉与强制的关系B、指引与遵守的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正确答案:C12、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
A、宪法B、地方性法规C、刑法D、法律正确答案:B1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
法理学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
![法理学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95952a50e2524de4187e7e.png)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1. 简述法学的研究对象。
答: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相互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总之,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2. 如何划分法学体系?答: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这是就法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随着法律发展成为广泛而复杂的整体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法律部门的出现,产生了对法律体系进行解析型研究,即对法律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科学需要。
由此,出现了法学内部的分科。
然而,如何分科或依据什么标准分科,这在国内外法学著作中还没有一致的观点。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法学体系:第一,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或迟或早要有新的法学部门与之相应。
第二,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3. 为什么说法学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答: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联系。
这是因为:第一,在认识论上,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可以分为若干大类,每一类都包括一系列科学部门。
在不同的科学部门之间还有若干边缘科学。
各门科学都以特定客体作为研究对象。
各门科学以其研究对象的个性而互相区别开来,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由于它们研究的对象的共性而互相联系,并一起构成科学体系或学科群。
法理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法理学复习提纲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4862a58fb770bf78a558d.png)
(一)判断题(B)1.法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A)2.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
(A)3. 法律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B)4.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A)5. 凡建立在相同经济基础之上、反应相同阶级意志的法,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
(A)6.由国家认可的风俗习惯,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B)7.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种义务属于绝对义务。
(A)8.法律汇编不改变汇编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法律编纂可以改变原法律规范的内容。
(A)9.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行为能力。
(B)10.部门法的划分是绝对的,各国存在适合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的、永不可变的部门法划分的模式。
(A)11.一个国家对同时期其他国家法律或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是法律移植。
(B)12.一位党的干部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同时被开除党籍,这些都是法的实施方式的体现。
(B)13.张某认为尽管道路上车辆众多,但只要人们遵守交通法规、各行其道,人们的安全就有保证。
张某的这种观点说明了法所具有的评价作用。
(A)14.每一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权利的能力或资格,在法学上称为权利能力。
(A)15.宪法、行政法和刑法、诉讼程序法在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中属于公法范畴。
(A) 16.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对各级法院的判决进行研究,就某种类型案件的审判总结出一般规则,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公布,其总结过程属于归纳推理。
(A)17.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该条文的表述,说明了法律所具有的指引作用,在指引作用的分类中,这类条款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B)18.大陆法系的特点是将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
(A)19. 某法学院教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讲解释义,这种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
(B)20.法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因此这种法律意识就是法。
(B)21.刘某和王某谈恋爱并签订一份协议,就约会的时间、互相尊重各自的选择等事项进行了约定,其双方签订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法理学题库含答案及解析
![法理学题库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7dd37ab307e87101f69699.png)
法理学题库含答案及解析1.(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参考答案: BCD 【解析】法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但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二者调整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第二,内容不同,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第三,表现形式不同,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第四,强制力不同,法律具有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
故本题答案选 BCD。
2.(单选题)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参考答案: D【解析】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故本题答案选 D。
3.(多选题)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参考答案: BD【解析】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
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故本题答案选 BD。
4.(多选题)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D.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参考答案: BCD 【解析】A 项说法错误,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不包括对思想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辅导材料(含答案) (1)法理学辅导材料一、分章练习二、综合练习分章练习第一章法学导论选择题1.关于法律的学问,在我国先秦时期被称为( A )A.刑名法术之学B.律学C.法学D.经世之学2.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C )A.法学不仅需要研究法律本身,还要研究法律现象的规律B.法学体系的具体表现就是大多数法学院中的课程设置体系C.树立社会正义是法学的初级功能D.我国在1990年代之前法理学这门课一直被称为法学基础理论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中国古代的律学实际上是注释法学B.现代汉语中上的“法学”和“法理学”一词是近代由日本输入中国的。
C.一般认为,法学体系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边缘法学D.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共同性和一般性问题的理论法学第一章法与法律第一部分内容分析一.法(法律)的含义二.关于法与法律的概念的争议三.法律的特征六个要点:(1)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2)法律的国家意志性: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法律的创制包括制定和认可两种方式;(3)法律的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法律是由国家按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的普遍性:效力对象的普遍性和效力的反复性(5)法律的程序性:法律是强调程序、规定程序和实行程序的规范(6)法律的可诉性:法律可以作为人们起诉、辩护、裁判的依据四.法律作用的含义和区分五、法律分类第二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下同)1.下列关于“法”、“法律”的含义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C )A.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中国古代“法”字解释为“刑”。
B.欧洲大陆国家的民族语言中,大多用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法”和“法律”。
C.《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此乃“法律”作为独立合成词的开始。
D.拉丁文中的“Jus”,不仅指“法”,而且指“权利”、“公平”、“正义”等义。
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 B )。
A.法律对全社会具有约束力。
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C.法律具有规范性。
D.法律具有客观性。
3.法律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B.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C.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D.规范性。
4.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差别是通过( D )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A.思想。
B.信仰。
C.道德观。
D.行为。
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法律具有( A )。
A.普遍性B.连续性C.强制性D.程序性6.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法律”,是从( C )开始的。
A.管子B.唐律C.清末民初D.当代中国7.西方法学界,有学者将自然法与实在法区分开来。
在他们看来,自然法是指( B )。
A.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的法律规则B.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C.法学家们的学说D.宪法中规定的内容8.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B )。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C.上层建筑之一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适用的绝对性B.一个国家的法律可以适用于一国的所有领域C.法律的普遍性并不是指法律调整的对象的无限性D.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同样案件同样处理10.保证法律实施的是( C )。
A.社会舆论B.宗教信仰C.国家强制力D.人们的觉悟11.法的普遍性是法的( A )的派生物。
A.规范性B.程序性C.强制性D.国家性12.不属于法律规范作用的是( C )。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经济作用D、强制作用13.法要作用于社会关系,必定要通过对( A )的调整。
A、人的行为B、人的思想动机C、人的情感体验D、人的思维14.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 C )产生影响。
A、他人的行为B、个人的行为C、一般人的行为D、犯罪者的行为15.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 A )。
A、人的行为B、人的思想动机C、社会关系D、人的情感体验16.法的规范作用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B )。
A.教育作用B.维护社会和平C.强制作用D.预测作用17.根据法律规范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可以将法的指引分为( D )。
A.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B.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C.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D.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18.“有关罗马国家的法为公法,有关私人的法为私法”。
这句话出自( B )。
A.西塞罗。
B.乌尔比安。
C.恺撒。
D.阿奎那。
19.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根据( D )对法律所作的分类。
A.法律制定的主体B.法律的效力C.法律的表现形式D.法律规定的内容20.按照法的创制与表达形成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C )。
A.根本法与普通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21.特别法是指( D )。
A.宪法B.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C.在国际范围内的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或者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律D.在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时期或者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律22.以下哪些法律属于私法?( B )A.宪法 B.民商法C.刑法 D.行政法23.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按照( C )对法律进行的分类。
A.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B.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C.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不同D.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不同24.“恶法亦法”这一名言应该体现了哪种法学流派的观点?(B )A.自然法学B.实证分析方法C.法律社会学分析方法D.历史法学25.“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一名言应该体现哪种法学流派的立场?(C )A.自然法学B.分析实证法学C.法律社会学D.历史法学26.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以此指导人们行为的属性是( B )A.法律的普遍性B.法律的规范性C.法律的可诉性D.法律的程序性【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下同)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B、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C、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发展和延伸D、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2.古代汉语中的“法”,就其词源看,有以下含义( ACD )。
A、明断曲直B、权利C、公平D、与“刑”通用3.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基本特征,表明( CD )。
A、法具有概括性B、法具有程序性C、法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律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之一4.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有( BD )。
A、自然形成B、制定C、默许D、认可5.法的特征包括( ABCD )。
A.规范性B.普遍性C.程序性D.国家意志性6.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有( BCD )。
A.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B.国家意志即法律C.法律是唯一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D.法律的强制性贯穿在法律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中7.法律的规范性包括( ABC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统治作用8、“法律不是万能的”是因为( ABCD )。
A.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它的调整范围不是无限的B.法律的某些特性,如抽象性、稳定性、滞后性、普遍性等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之间存在矛盾C.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D.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有时难以确定9、法的社会作用包括( ABD )。
A、维护秩序B、社会整合C、预测作用D、解决纠纷10.关于普通法与衡平法,表述正确的是( ACD )。
A、普通法与衡平法是英美法系主要的法律分类B、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大陆法系主要的法律分类C、衡平是作为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D、普通法与衡平法均为判例法1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的一般分类。
( CD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C.公法和私法D.普通法和衡平法12.法与国家的关系是(AC )。
A.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解释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B.法的适用范围以国家主权为限,对国家领域内一切人或组织有效C.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体现了每一个国民的意志13。
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BCD )。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公开的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C.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14。
行政法作为公法,其原因是( ACD)。
A.行政法体现了权力与服从关系B.行政法体现了公民的意思自治C.它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D.不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15.下列有关法学思想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BC )A.自然法学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B.实证主义法学的法律概念是“实然法”C.社会学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强调法的社会效果D.经济分析法学运用法的价值分析方法16.法律的可诉性特征是指( ABC )A.法律可以作为人们起诉的根据B.法律可以作为人们辩护的根据C.法律可以作为人们裁判的根据D.法律可以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三、论述题1、论述法律的规范性及其规范作用。
2、论述法律的可诉性特点及其意义。
3、论述法律的程序性特点及其意义。
4、从法律的基本特征分析法律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第三章法律渊源第一部分内容分析一.法律渊源的类别二.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对这一表格,作以下说明:(1)不考虑军事法律的立法主体,中央层次的立法主体包括第1、2、3、4行所列的国家机关,地方层次的立法主体包括第7、8、9行所列的国家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狭义的法律。
(3)并不是所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都有立法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也不是所有的地方人民政府都有立法权,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4)“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其中,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可以根据授权制定一种特殊的地方性法规,即经济特区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1980年以来,已先后建立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和海南省5个经济特区。
国务院1984年12月5日发文,批准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青岛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重庆市;1988年3月5日批准宁波市;1992年7月25日批准邯郸市、本溪市、淄博市为“较大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