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第1节:数字规律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数字序列,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数字规律,如递增、递减等。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观察数字序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讲解。
第2节:图形规律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图形序列,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如形状、大小等。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观察图形序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讲解。
第3节:颜色规律教学内容:通过观察颜色序列,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颜色规律,如颜色变化等。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观察颜色序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讲解。
第4节:综合规律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综合序列(数字、图形、颜色),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综合规律。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观察综合序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讲解。
第5节:实践与应用教学内容: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实践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题目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数字序列、图形序列、颜色序列等教学素材;实践题目;小组合作工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图形、颜色等序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探究规律:学生独立观察序列,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规律。
3. 讲解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4. 实践应用:教师设计实践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巩固知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整体规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整体规划一、教材背景《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章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找规律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体设计1. 学习目标•了解找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问题并找出规律•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找规律方法2. 教学内容安排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找规律的意义:介绍找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观察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
•找规律方法: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找规律方法,如找差、找倍数、找规则等。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规律。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促进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建立问题与规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四、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教授《找规律》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将找规律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例题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情况。
•作业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六、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找规律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纯文本教学设计的内容较为具体,但并不能直接反应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表格情势的教学设计相对简单,能反应教学进程中教与学因素的关系。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有关于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1图形的排列规律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形,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潢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评注:关注学生的生活体会,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来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从中遭到美的教育,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师:看,这是聪聪的房间,仔细视察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生1:窗帘的色彩排列有规律。
(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显现);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
(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显现);生3:桌布的色彩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夸奖和肯定。
评注: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介绍自已发觉的规律,既有效地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一组事物重复显现的规律,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师:这是明明为新居设计的墙面和地面……哇!怎么乱七八糟的呀,有规律吗?生:有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明明“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觉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视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发觉了什么?把你的发觉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换,生生互动,激发思维。
师参与其中。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生2:斜着看,色彩都一样。
生3: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评注:让学生小组视察并介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发觉,这样不仅使知识更灵活的让学生接受,还使学生的思维的灵敏性和发散性得到了发展。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1、《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
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1、16个塑料杯子、8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
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活动过程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AAABBCAABBCAABBC的模式(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第一篇:课程名称: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使用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或数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找到规律的方法。
Step 2: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观察、找到规律、推广规律。
Step 3:练习老师出示一个数列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然后让学生通过发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Step 4:归纳总结学生将自己找到规律的数列或图形记录在黑板上,并比较归纳各自的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6: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找规律解决问题,并下节课进行分享。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第二篇:课程名称: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找出数列或图形的规律。
2. 能够利用找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教学重点:观察、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找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或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Step 2:解释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之后,教师逐个解释并归纳规律。
Step 3:练习教师分发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不完整的数列或图形。
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将卡片上的数列或图形补充完整。
Step 4:比较归纳学生将自己找到规律的数列或图形记录在黑板上,并比较归纳各自的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2.2 学生准备1. 复习相关数学知识。
2. 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你们发现这组数字或图形有什么规律吗?3.2 探究规律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3.3 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答案。
3.4 拓展提高1. 教师出示一组复杂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规律。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时间分配,确保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规律。
2.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或图形,发现规律。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规律。
3. 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目标1. 评价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篇一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
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开展活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
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
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
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
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
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
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归纳,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运用图形、数字等材料,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解析:本章节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材内容包括数字规律、图形规律和排列规律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的规律。
3.2 教学活动: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例如:展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操作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
3.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出下一个数字;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下一个图形。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规律的理解程度:学生能否观察、总结和描述规律。
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否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5.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等。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指导策略:通过提问、引导、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总结规律。
例如:在学生观察数字或图形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6.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规律的发现。
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出示学习提纲,探究新知1、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记下来b、例7的(1)],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讨论: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c、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7的(2)、(3)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找出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照样子创造规律。
2、学习例8。
讨论: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方法: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提升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页思考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数学计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辨别规律、寻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笔、黑板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引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找规律的。
Step 2:学习新知识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一组数字,例如 3、6、9、12。
2.教师提问:“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规律是“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
4.教师出示另一组数字,例如 2、4、6、8。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
6.教师让学生总结规律:“如果前一个数是x,下一个数是x+3(或x+2)”。
Step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计算下一个数。
2.教师抽查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
3.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Step 4:拓展运用教师出示更复杂的数字组合,让学生根据规律计算出下一个数。
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字组合中的规律,进而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是关于找规律的。
Step 2:学习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例如 1、3、6、10、15。
2.教师提问:“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让学生发现规律是“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1、2、3、4”。
4.教师出示另一组数字,例如 2、6、12、20。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3、4”。
6.教师让学生总结规律:“如果前一个数是x,下一个数是x+1、x+2、x+3、x+4”。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简单规律。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图形、数字的规律。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找到规律。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找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形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学生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有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故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教学活动:使用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规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找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描述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内容: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简单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图形、数字的规律。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5.2 教具:图片、故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5.3 学具:画图工具、列举纸条等学具。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故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
6.2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使用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举例的数学规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答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述出观察到的规律。
3. 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归纳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解答练习题,记录解答过程。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共同发现规律。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发放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给定数字或图形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共同总结出规律。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解答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规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规律,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 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思考,与同伴交流心得。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规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问题中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规律。
2.运用数学方法验证和推导规律。
3.练习应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了解规律的概念2.探究数字序列中的规律3.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4.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规律的概念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规律的概念。
2.讲解:介绍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3.练习:让学生找出给定数列或图形中的规律,并进行验证。
第二节探究数字序列中的规律1.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序列并找出规律。
2.练习:让学生自行找出一些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三节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1.引入:展示一些图形变换,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2.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变换规律,完成相应的变换练习。
第四节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引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2.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1.激发思维: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题。
3.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不做过多干预。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应用练习。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
2.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完成的规律练习和问题解决情况。
3.小测验: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回顾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评估是否合适。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对规律概念的理解程度,分析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规律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2)运用图形、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章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2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找规律的能力尚需培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2 自主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心得。
3.3 课堂讲解:(2)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的应用。
3.4 实践操作:(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规律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其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目。
6.2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节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但找规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也亟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逐步提高找规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呈现和讲解。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游戏,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系列数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探究数列的规律。
2.探讨图形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
2.教学课件。
3.准备足够的练习题。
4.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找规律》这一话题,对于数学规律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提高思维逻辑性,让我们开始吧!
第二步:讲解与练习
1.数列的规律:通过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并让学生尝
试找出其中的规则。
2.图形的规律: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或者图形排列的例子,引导学生
发现规律,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第三步:讨论与总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找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中相关的练习题,发现更多的规律并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规律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他们归纳总结和创新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下《找规律》教案
二年级下《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如:1、2、3、4、5、6、7、8、9、10……2. 认识图形序列中的规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3. 认识数字和图形存在的规律,如:1、2、3、4对应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规律。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实物道具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2. 探究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序列、图形序列以及数字与图形存在的序列,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4. 分享交流: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发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字序列、图形序列或数字与图形存在的序列,让学生进行填空或选择题。
2. 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规律,创作一个有趣的数字或图形序列。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
2. 课堂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规律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2.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课外活动。
3.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
4.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数字的规律吗?”
3.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以直观的图形、数字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规律。
2.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找规律的方法,如:观察法、列举法、归纳法等。
1.学生年龄特点: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在找规律方面具备一定的直观感知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可能依赖直观感知,缺乏主动思考和总结规律的习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规律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规律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
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
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页,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分析: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羊村要过羊羊儿童节,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老师请了小精灵聪聪和我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跟随着聪聪,我们现在来到羊村大门口,羊村的大门可不是一般的大门,它上面设计有密码,现在聪聪已经把前三组密码输入进去,再输入第四组密码大门才可以打开,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打开它吗?(出示羊村门口图片)生:有。
师: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前三组密码,它的排列有没有规律,然后才出第四组密码。
生:前三组分别是1、3、5、7重复,所以最后一组也是1、3、5、7。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了密码,现在大门已经打开了,喜羊羊和村长已经出来迎接我们了。
村长说:欢迎你们来到羊村,我带你们参观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到沸羊羊家,沸羊羊把家里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沸羊羊家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怎么排列的?
生:窗帘是一条白色一条黄色一条白色一条黄色排列的。
生:灯笼是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排列的。
生:桌布一块蓝色一块白色一块蓝色一块白色排列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觉很自然、很亲切。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参观完沸羊羊家我们来到美羊羊家。
美羊羊也把自己家装扮一新,大家说美羊羊家漂亮吗?(出示美羊羊家图片)
生:漂亮。
可聪聪却说:美羊羊你是怎么设计的,一点规律也没有。
美羊羊说:我设计的有规律呀!
聪聪说: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帮着聪聪找一找规律呢?
1、出示课件墙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图形?
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很棒。
那你发现这些图形的排列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下面请大家4人一组的进行讨论,听清老师的要求:
讨论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去说,如斜着看、横着看、竖着看。
(2)待会儿汇报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开始吧!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每一斜行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生2:横着看,第一行的第一个圆形,移到最后一个其他的图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二行,第二行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最后一个其他图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三行;第三行的第一个三角,移到最后一个其他图形向前平移一格,就变成了第四行。
生3: 竖着看……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用课件演示)
小结:你们发现的规律都对,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做循环排列规律。
(板书:循环排列规律)师:小朋友真棒。
我们已经发现了墙面排列的规律,咱们再看看美羊羊家的地面颜色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出示地面课件
地面的颜色排列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把图形横着看、竖着看、倒过来看、再横过来看,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有没有发生变化,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参观完美羊羊家,接着我们来到懒洋洋家,懒羊羊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水果,可是懒羊羊只准备了三组水果就睡着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懒羊羊把第四组水果摆出来呢?
1、懒羊羊家图片
师:首先大家观察这些水果排列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然后用自己手上的水果卡片在桌子上摆一摆。
指名反馈:点一名学生到上面来摆。
大家摆的和这位同学摆的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2、吃完水果我们又来到喜羊羊家。
(出示喜羊羊家图片)
喜羊羊家举办了一个小小智力赛,我们也来参加一下吧。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1234 2341 3412 ()
(3)书本练习二十三第1题。
(4)创造循环规律。
3、时间过得真快,小朋友快要离开羊村了,羊羊们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咦,美羊羊怎么哭了,可能她有点舍不得大家走,那你们来当一当小小设计师,创造一块有规律图案的手帕送给美羊羊吧,就当是留给羊村的礼物。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数学和咱们的生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中国古代,古人们就利用数学的规律创造了很多精彩的作品。
(出示课件:可以清心也)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段有规律的文字,在有规律的书声中结束数学探秘之旅。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他,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印象,符合教学策略的要求。
在评价方面,有学生自评、互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让学生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学数学是有用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