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教案

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教案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重点难点】重点: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新课导入】导入1:情境导入2017年7月23日下午4点半左右,暴雨袭击某某某某城区,某某市红山路遭洪水袭击,从动图画面中可以看到一辆小轿车被洪水直接冲走.多条道路被冲毁,目前尚未收到有关人员伤亡情况.从新闻中可以看出洪水对汽车、对桥梁、对公路等等都造成了破坏,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对物体做了功.导入2:复习导入复习提问:(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结论: 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课堂探究】一、动能和势能物理学中,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即它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因此,流动的水、风、X开的弓都具有能量.能量这个概念与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1)能量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能量的大小: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此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即功可以衡量能量的大小.(3)能量的单位:同功的单位一样: 焦耳(J) .说明:根据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能量说明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一个正在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量;而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一定能做功;但是它未必正在做功.例如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块没有做功,由于石块下落时能够做功,故石块具有能量,而正在下落的石块,石块的重力对石块做功,该石块一定具有能量.我们周围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动能与势能;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做功的实例:风吹帆船航行;急流的河水把石块冲走;运动的钢球把木块推开.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对外做功的实例,表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人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铅球从高处落下时能把地面砸个坑.重锤和铅球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对外做功,表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弓被拉弯后能把箭射出去,弹簧被压缩后能把压在它上面的物体弹起,弓和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对外做功,表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说明:一个物体可以单独具有动能、势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为它在运动而具有动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而具有重力势能.二、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问题: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探究:步骤1:将木板放在光滑斜面下的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分别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h1和h2)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步骤2:分别让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钢球从同一高度(h)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把数据记入下表,并比较各组数据序号下滑物体下滑高度(高/低)木块运动的距离(远/近)1 大钢球低近2 大钢球高远3 木球高近探究说明: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就越大.所以要增加小球滚到水平木板上的速度,只需增加小球的高度即可(如步骤1).同理要使小球在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必须使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实验时用笔做好标记)滚下(步骤2).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到达底端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做的功越多,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数据分析:对比表中1,2两行数据,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静止释放,起点高的钢球到达底端的速度大,与木块撞击后使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对比2,3两行数据,质量不同,钢球的质量大,当它们从同一高度被静止释放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但钢球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问题:物体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物体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有关.探究:将小方桌腿朝下水平放在沙箱的沙子上,使用质量相同的物块从不同高度(h,H)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记下下陷的深度.将体积相同的,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观察小方桌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把数据记入下表,比较各组数据序号举高物体举高高度(高/低)小桌下陷深度(深/浅)1 相同小球低浅2 相同小球高深3 相同高度小浅4 相同高度大深数据分析:对比1,2实验数据,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能使小方桌下陷的越深,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对比3,4实验数据,物块被举得相同高度,物块的质量大,小方桌下陷的深,说明被举高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在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在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另外一种势能——弹性势能和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举例:拉弓,形变越大,箭射得越远.蹦床形变越大,运动员蹦的越高).问:荡秋千具有什么特点,动能、势能大小有发生变化吗?答:有.有的时候位置高了,有的时候位置低了,有的时候快了,有的时候慢了,所以动能和势能都会变化.分析:(单摆)小球在最高点时,只具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当放手后小球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运动速度变快,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变小,动能变小,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可以反映一个物体做功的本领大小(注意: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1.小明在超市乘坐扶梯匀速的从一楼到达二楼,在这一过程中( D )A.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D.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2.下列关于水的各句诗句中,和机械能没有关系的是( C )3.(多选题)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由静止释放,在左右摆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 ABD )A.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4.下列现象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 ,属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bc .三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于2009年全部完工,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 335米,静态投资1 352.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 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早由美国研发.它是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和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兼具载人航天器和运载器功能,并按飞机方式着陆的航天系统.。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
1.让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让塑料盒在水平面的相同位置,比较移动的距离
2.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三)科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渡:物体除了由于运动而具有能,还因为什么能具有能量?猜测一下,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模仿探究动能的过程,思考这几个过程,提出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师
课题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及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教材对认知内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的描述很详细,但探究方法及原理比较突兀,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问题
1. 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
(质量改变、速度不变)
2. 如何改变质量?
(使用质量不同的小球)
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体会实验设计和验证过程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3.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同一高度滚下,到达平面的初速度一样)
总结实验设计思路:
1.机械能概念的提出
(1)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回顾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回顾学习内容
巩固学习内容
(六)课堂训练
分析,讲评
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检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的学习成果,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设计(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设计(含答案)

动能与势能班级: 姓名: 组号:(一)情景体验 体验 动能活动1:让玩具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推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甲。

活动2:让玩具车从斜面的B 点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推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乙。

活动3:在玩具车上面粘一铁块,再让玩具车从斜面的B 点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推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丙。

(1)比较活动1和2,活动 中的玩具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木块移动的距离 。

(2)比较活动2和3,活动 中的玩具车的质量大,玩具车对木块做功 。

(二)教材助读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 ,物体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能的 过程。

2. 叫做动能,它的大小跟物体的 、 有关。

3.势能包括 与 ,物体由于 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因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 有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

4. 和 统称为机械能。

完成情况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三)预习自测1.下列物体只具有一种形式的能(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的是()A.在空中飞行的炮弹B.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品C.正在行驶的卡车底板下的减震弹簧D.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2.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A.机械能B.动能C.重力势能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1:什么是能量思考以下问题:1.体验中,运动的玩具车、从高处下落的石块、拉开的弹弓,它们的共同点是。

物体能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吗?探究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合“体验”,回答问题:1.由“体验”,可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2.实验方法:动能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需利用法。

3.实验设计:(1)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1 教学设计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1 教学设计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1 教学设计姓名课题课型时间合理利用机械能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2.技能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能结合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简单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

3.情感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到能量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这是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及其转化的前提基础,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理解并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具体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问题预设1.风、流动的水和张开的弓能对物体做功,为什么?你听说过风能、水能、机械能吗?这都涉及到能,可见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能?请将你对能的理解写下来,并举出4个具有能的物体的例子。

2.水电站中以上游流下的水冲击水轮机,可以推动水轮机转动而做功,高空落下的物体会伤人,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他们分别具有什么能?各举4个例子说明。

3.2014年5月,一架太原飞往厦门的飞机在高空疑遭遇“鸟击”,机头被撞凹受损,是由于小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什么能?这种能量的影响因素还有什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受高空落物伤人的启示,美军正在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

它要依托太空平台的搭载,借助小型火箭助推和高空下落产生的巨大能量,它产生的巨大能量的来源是什么?这种能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 夏天,为了缓解空气干燥,洒水车会向马路洒水,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洒水车的机械能如何变化?请分析。

6. 你荡过秋千吗?请分析荡秋千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秋千最终会停下来,机械能哪去了?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7.滚摆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具体分析能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并写在下面。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学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学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号【学情分析】上节课刚学完功的计算,本节是上节的延伸,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内容分析】认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难点: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识链接】1.比较做功的快慢三种方法2.怎样计算功率?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新课教学】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第二学时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学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1号干电池一节、2号干电池一节、木块(或泡沫块)、橡皮、硬纸板等。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动能和势能活动1:列举生活中能够做功的物体。

活动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射出的箭、运动的球、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悬吊的电扇、起重机吊起的重物、被举起的杠铃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张开的弓、变形的撑杆、蹦极时张紧的橡皮绳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活动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运动着的不同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①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②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A.1号干电池B.2号干电池C.木块(或泡沫块)D.橡皮E.硬纸板F.大钢球G.小钢球H.斜面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动能的大小如何显示?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5.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本节重点】1.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本节难点】1.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本节知识概览图能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新课导引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荡秋千,当被推动几下后,秋千越往高荡,速度就越慢,往低处荡时速度就加快.秋千速度为何发生上述的变化?教材精华 知识点 1 能量能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越多.能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 机械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速度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高度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 弹性势能 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2 动能重点;掌握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与动能大小有关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探究实验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动能大,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所以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击的木块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1)将木块放在水平面上,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撞击木块,通过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长度,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如图9—142甲所示).(2)比较木块分别被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同一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如图9—142乙所示.(3)比较木块分别被从同一高度处滚下的木球、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如图9—142丙所示。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课时)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课时)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课时)教案:合理利用机械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机械能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

难点:机械能转化的条件,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滑梯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利用机械能的。

2. 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以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能的转化。

如通过小车下滑斜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的速度和高度的变化,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

难点:机械能转化的条件,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规律,但在课堂上,对于机械能转化的条件的讲解可能不够透彻,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分析其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生活实例: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电梯和滑梯,作为引入环节的实例。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能、动能、势能、机械能。

知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量的理解、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难点: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学习过程】一、认识机械能阅读课本20620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举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3、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叫做。

体验活动:1、列举几个物体做功的例子。

2、举出具有动能、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实例。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汽车、摩托车与列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

阅读课本207---208页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阅读课本第207页“加油站”1、2(2)交流讨论实验中注意什么?(3)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点拨:1、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2、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三、探究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阅读课本208---209页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探究重力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阅读课本185页“加油站”3(2)请说出实验中注意的问题?(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点拨:1、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说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2、不同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撞击小方桌,质量越大,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体验活动:设计实验,证明弹性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点拨: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体验活动:1、观察滚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置怎样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2、观察小朋友所玩的蹦蹦杆,它在使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汶川地震后的5月14日,我空降兵15勇士不畏牺牲,勇敢地从4999m的高空跳伞执行侦查营救任务,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组织大规模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合理利用机械能内容提要怎样正确理解重力势能?答:(1)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产生的。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决定的。

因此,质量相同时,被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当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

(2)一般情况下,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是以水平地面为参考标准的,也就是说,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就是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3)重力势能是一种被物体储存的能量,是无法直观看出的,只有在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此时发生了能量的转化),物体的重力势能才表现出来。

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时,经常出错,有什么诀窍吗?答: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必须抓住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不放。

动能的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在分析实际问题时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略了另一个因素。

例如,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很多同学在分析时被“匀速行驶”所迷惑,错误地得出“动能不变”的结论。

实际上,尽管车的速度没有变化,但它的动能还是在不断减小,因为洒水车的总质量在不断减小(它正在洒水嘛)。

怎样正确理解机械能?答: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加,就是物体的机械能。

当一个物体只有动能或只有势能时,也可以称物体具有机械能,此时机械能的大小就是该物体的动能或者势能。

分析机械能间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什么?答:机械能包含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在分析这些能量间的相互转化时,应分析它们的速度、高度、形变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的是,能量的转化发生在变化的过程中,只有在某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才有能量转化现象的出现。

必须点明在“××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有时机械能的转化发生在同一物体上,如玩滑梯、汽车行驶过程等;有时机械能的转化不一定是在同一物体上,像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起跳、跳高运动员进行撑杆跳高等,这里的机械能转化可以是在不同的物体间进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0.6节,主要讲述了机械能的概念、分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

具体内容包括:1. 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4. 机械能的利用效率;5. 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能利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2.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3.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能利用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滑轮组能省力?滑轮组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2. 知识讲解:(1)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5m的高度自由下落,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和动能。

解: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得到:mgh = 1/2 mv^2,代入数据计算得到v = 10m/s,动能Ek = 1/2 mv^2 = 100J。

4. 随堂练习:练习题1: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高度h = 10m的地方自由下落,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和动能。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课时课题合理利用机械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重点1、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

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一)动能分析演示(1)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

引出动能的概念。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流动的风、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

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学生回答学生自学观看并归纳总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演示(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

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归纳小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二)势能演示(4)A、压缩的弹簧能够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够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够做功。

它们都能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

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

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1、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举例:被压缩的弹簧、被拉长的橡皮筋、被踩弯的跳板等都具有弹性势能。

③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

演示(5)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10。

6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能、机械能、动能、势能的概念(2)掌握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知道各类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2、预习范围教材第10章第六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能量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3。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和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三、预习检测1.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木球,它们以相同速度向前滚动,比较木球和铅球的动能大小,正确的是( ).A.木球动能大 B.铅球动能大C.木球和铅球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判定2。

如图所示的苹果树上结有三个质量相等的苹果,其中重力势能最大的苹果是()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3.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如图),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B.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C.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

动能和势能1)能,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合理利用机械能》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2、据报道,一辆横穿铁路的拖拉机,因故障而停在铁道上,此时从远处驶来一列火车,尽管司机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缓缓驶近的列车还是将拖拉机撞飞了,这是因为火车的( ).A. 动能很大B. 速度很大C. 势能很大D. 功率很大3、如图所示为某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的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A. 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B. 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C.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4、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地面越高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B. 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C. 悬挂在顶棚上的电灯静止不动,它没有重力势能D. 任何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5、下列物体只具有动能的是( ).A. 被运动员举着不动的杠铃B. 沿坡路向上行驶的汽车C. 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D. 站在树上的猴子6、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一定只具有动能B. 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C. 汽车的动能一定比自行车的动能大D.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7、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铅球、铁球和铝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具有的势能是( ).A. 铅球最大B. 铁球最大C. 铝球最大D. 一样大8、关于能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线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偏开一个角度后,因为小球不能做功,所以小球不具有能B.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子弹具有能C. 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D. 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势能大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该实验是探究动能与的关系,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的大小,木块因受到最终静止.10、.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自带的燃料和助燃剂,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含有氢和氧的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储存在火箭内。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同步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同步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同步导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机械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合理利用机械能”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机械能。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学会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

2.教学重点: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滑轮组、杠杆、小车等。

2.学具:计算器、纸张、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

2.讲解机械能的概念:通过教具演示,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教具进行机械能的计算和转化,加深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

4.生活中的机械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利用机械能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5.创新设计:让学生利用学具,设计一种可以利用机械能的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活动难点: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

2.活动重点:合理利用机械能,提高生活质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机械能。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更多的机械能利用例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更多的机械能利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机械能的计算方法还不太理解,因此在课后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配套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配套教案

11.6合理的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看一故事:1912年,在美国加州的长滩,一只海欧撞进了一架刚起飞的莱特飞机的控制系统,飞机坠入大海,从而开创了鸟撞飞机的先河.那么为什么鸟可以把飞机撞毁那?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新课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同学们对能聊都不陌生,那么谁能举出一些与能量有关的例子那?学生举例:疾驰的汽车,高挂在枝头的苹果,拉伸变形的皮筋…这些具有能量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可以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1.能量(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因此其他能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2.能量的不同形式: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年级初二学科备课时间课题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课时安排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及其单位。

3、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资源准备斜面,钢球,斜槽,小车,滚摆,单摆,弹簧教学过程设计(初案)备课建议及教学思考第一部分导入新课你知道满足什么条件的物理物体具有能?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斜槽的倾角应尽量小些。

滚下来时推动木球。

(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菌,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怎么判断策略势能大小的变化?当钢球滚到斜槽上的某一点时,钢球具有什么能?比较该位置和起始位置和钢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总结学生发言,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进行新课能的概念复习功的概念,推动粉笔合在讲桌上移动一段距离,分析重力是否做功,推力是否做功。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出示教材图1-1实验装置,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

引导学生分析在碰撞木块的过程中,钢球是否做功?讲述: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2、动能小鸟和飞机迎面相撞时,其中的能量大到足以击落飞机,那么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归纳学生列举的事例,引出动能的概念,如运行的列车、流动的河水、奔跑的运动员……说明: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新沪科版八10.6《合理利用机械能》word学案1

新沪科版八10.6《合理利用机械能》word学案1

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定义。

2.探究讨论,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讨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并解释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化的例子,养成节能习惯二、知识回顾:1.做功必备的两个条件是:(1)(2)。

2.功率等于:,功率的公式:。

3.机械效率等于:,机械效率的公式:。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认真看书中P184-188页内容)边看书、边讨论回答问题:1.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具有的能叫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能。

动能和势能的统称为能。

3.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1)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2)汽车、列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动能大的分别是(1),(2)。

观察书中P208页图10-40和10-41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2.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2)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的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思考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1)法,(2)法。

2.探究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观察书中P208页图10-42和10-43 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落下来打在小桌上,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说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不同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撞击小方桌,质量越大,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2)结论:物体被举的越,质量越,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有:法,法。

(3)有拉弓射箭的经验可得: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越。

3. 观察滚摆(单摆)现象(1)描述P209页图10-44和10-45滚摆和单摆在由下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都是动能,重力势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
(新版)沪科版
1、知道动能、势能、机械能。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能、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及他们的转化。

一、知识链接:
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考虑摩擦和动滑轮自重,实际拉力物重的一半。

2、你能计算出一枝铅笔的铅芯利用效率吗?
二、目标落实目标一:什么是机械效率?
1、阅读课本202页看图10-33回答: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拉力做功你会发现什么?我的发现:
2、实验证明了什么?我的回答是:
3、什么是总功?
4、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有用功?
【点拨】
使用机械时,会有省力、方便等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拉力所做的功,物理学叫。

在这一总功中包含了拉力在提起重物时,必须克服动滑轮的自重和滑轮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做的功。

这部分功,是无用
的,但又不得不做,称为。

从总功中减去额外功,就是有用的功,物理学中叫。

5、什么是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η=100%,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W总:总功【明确】
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由于W总 W有,所以<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η大于1或大于100%,那肯定是错误的。

目标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练一练】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
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用动滑轮提起物体时,动力F把绳子末端拉起的距离是物体被提起高度的2倍。

已知:求:η。

解:目标三: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使用滑轮组提起相应的重物,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比较三次测算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

【小结】
1、同一滑轮组,载重越大,机械效率越,所以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2、相同载重的情况下,动滑轮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3、改进机械结构,在滑轮的转轴上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注意】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①如果不是匀速地拉,弹簧秤示数忽大忽小,则W总偏大偏小,且滑轮组对钩码的拉力不等于钩码的重力,则W有偏大偏小,由η=W有/W总算出的机械效率偏大偏小、②如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于弹簧的自重而导致示数F偏小,η=,η偏大③如果在弹簧秤静止时读数,由于滑轮和轴之间没有摩擦,则读数F 偏小,η偏大、
【想一想】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刻度尺,能不能测出滑轮组机械效率?我的回答是:
三、拓展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的功一定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2、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3、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测试作业;205页1-4学检:70页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