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的成语说课讲解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中的一段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北冥之鱼的特点和它能够自由游弋的原因,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放下世俗的束缚,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教材选择了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同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风奇特,语言幽默,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可能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庄子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庄子所传达的“逍遥游”的理念,学会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学生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冥之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道理。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借鉴。
《庄子》中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庄子》中的成语及解释100个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代表作,是道家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全书共分为33篇,篇篇皆以寓言的方式表达思想,形式简洁生动。
下面列举了庄子中的一百个常用成语及解释。
1. 入木三分:形容笔力深刻准确,能刺中问题的要点。
2. 笑逐颜开:形容非常开心,笑容充满了整个面颊。
3. 世外桃园:形容人们远离纷扰的生活,生活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
4. 耳濡目染:形容长期经常听到或见到某种事物,使人受其影响。
5. 日新月异:形容事物变化非常快速,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6. 不见棺材不掉泪:形容在别人发生不幸之前,不会真正感到悲伤。
7. 江郎才尽:形容才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作品。
8. 随遇而安:形容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能保持平静和安逸。
9.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力气。
10. 囊括全局:形容掌握了全部事务的基本情况,能够全面地掌握。
11. 画龙点睛:形容在某件事情最后关头做一件关键性的工作,使之更加完美。
12. 刀山火海:形容非常险恶的环境,比喻艰难困苦的处境。
13. 前仆后继:形容人们接连不断地上来,一个接一个。
14. 颠来倒去:形容事情相反,来回翻转。
15. 无所不至:形容做事极度无理智,极度过分。
16. 豁然开朗:形容豁然明白,顿悟。
17. 精卫填海:比喻有坚强毅力的人能克服困难。
18. 悲欢离合:形容人生多变的境遇和情况。
19. 回光返照:形容事物走向衰败时一时出现的振作和活跃。
20. 丧钟长鸣:比喻连续传来死亡的消息。
21. 推陈出新:比喻摒弃陈旧,创造出新的东西。
22. 愚公移山:比喻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3. 金玉满堂:形容家财丰富,充满了金银珠宝。
24. 草木皆兵:指心里害怕,无所适从。
25. 亲力亲为:自己亲自去做,不推诿别人。
26. 应运而生:形容适时地出现,满足一定的需要。
27. 调兵遣将:指动员军队,准备战斗。
28. 一日千里:形容进展迅速,发展迅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 说课稿
《庄子二则》之《惠子相梁》说课稿(一)说教材《庄子二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由《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构成,两则短文虽然总共不足200字,却在简短中蕴涵着较丰富的寓意,可以由此折射出庄子的道家思想的主张。
选文不仅可读性强,易于记诵,且寓意深刻,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这节课讲第一个故事《惠子相梁》(二)说教法本课文采用课前预习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让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
首先是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字,并且注释中的主要内容写在重点字词的边上,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疏通字面含义后,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教师给以补充订正。
最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加以总结,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度拓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两课时(三)说学法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上主要侧重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朗读训练指导,课堂上的练习,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惠子相梁》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家、作品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检查预习的生字,朗读节奏)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五、诵读课文,品味探究(比喻义、寓意)六、拓展延伸:走近庄子净化心灵1、庄子思想的核心2、《庄子》中有趣的故事3、《庄子》流传下来的成语七、课堂总结:庄子其人,《庄子》其书八、布置作业。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2、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3、一枝之栖:栖:鸟停留在树上。
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4、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5、以珠弹雀:用珍珠弹麻雀。
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6、以锥刺地: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
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7、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8、与民更始:更始:重新开始。
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
后比喻改革旧状。
9、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
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0、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11、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12、以沫相濡:沫:唾沫;濡:沾湿,湿润。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1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14、异名同实: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15、溢美溢恶: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
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16、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
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17、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8、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19、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20、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21、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22、摇尾涂中: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
《庄子二则》课件知识讲解
• 4、《浑沌之死》蕴含了什么道理?
• (1)做事快而不加思索,对客观事物不不去 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 目好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即不按规律办 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 (2)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 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 (3)做事虽出于好心,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
螳臂当车
• 螳螂奋举腿臂以阻 挡车轮。比喻自不 量力,招致失败。
呆 若 木 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 1、、注意字音 • 纪渻(shěng )子 恃( shì)气 • 无敢应( yìng )者
呆若木鸡
•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介词,替,给
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
日吃(食物)、呼吸(空气)
代指七窍
名词作状 语,每天
• 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3、把下列意义相同的“之”归成两 类。
南海之帝 待之甚善 浑沌之地 浑沌之德 尝试凿之
助词:南海之帝 浑沌之地 浑沌之德
代词:尝试凿之 待之甚善
5、熟读课文,直至背诵。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 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 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 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 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 日而混沌死。
• “倏、忽、浑沌”命名,即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 与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庄子想象的奇诡。
•
•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 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 3、“倏”和“忽”为什么要给混沌凿开“七窍” ?结果如何?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2011-08-08 11:40《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一一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
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
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御风而行一一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解释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一一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径庭”。
肌肤胜雪一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用以说明女子皮肤的白皙。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用“形如槁木”形容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木头,比喻毫无生气或极端消沉。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
总的意思就是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
朝三暮四一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
』众狙皆怒。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 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 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主要得益于什么?
•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 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 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 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 游刃有余的大气。
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1) 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 互接近转化”道理:“大智若愚”、“大 巧若拙”、“大勇若怯”。
• 有人认为,“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 物、齐物我、合天人。
• 概括言之,“齐物论”就是一切 平等。
• 【原文】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 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 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发展——斗鸡的
•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 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 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 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寓意:
• 比喻在困境中的相依为命和互 相救助。但更多的使用时比喻夫 妻情感状态。
你怎么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 失、荣辱都是相对的。“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有关庄子的十个成语故事
一、朝三暮四(1)成语解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3)白话释义: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
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
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
”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二、鹏程万里(1)成语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2)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白话释义: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三、东施效颦(1)成语解释: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3)白话释义: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四、井底之蛙(1)成语解释: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2)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白话释义: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
五、相濡以沫(1)成语解释: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3)白话释义: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庄子·外物》,包括《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其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这两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展示了庄子超脱物欲、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高雅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道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子》的文章深奥难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学生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庄子的思想具有时代价值,学生应该学会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超脱物欲、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雅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思想的核心。
2.难点:分析庄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庄子》二则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思想。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梳理课文内容。
第21课《庄子》二则 讲义--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细读精讲教材原文:北冥有鱼1《逍遥游》(节选)北冥2有鱼,其名为鲲3。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5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6。
是鸟也,海运7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8也。
《齐谐》9者,志怪10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11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4。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5?其视下也16,亦若是则已矣17。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与惠子2游于濠梁3之上。
庄子曰:“鲦鱼4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5矣!”庄子曰:“请循其本6。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翻译:北冥有鱼1《逍遥游》(节选)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
孟子庄子成语集释(一)(备课资料)
孟子庄子成语集释(一)(备课资料)李雨露同《论语》一样,《孟子》<<庄子>>语言的生命力更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
这里收录了一些常见的成语俗语, 有疏漏之处请多多指教.(一) 《孟子》成语、俗语集释(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庄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庄子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1.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它出自《庄子·秋水》。
比如,哎呀,当我站在那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脚下,看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可真的是望洋兴叹啊!就好像河伯第一次见到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2.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是《庄子·齐物论》。
你看那个人,一会儿说这样,一会儿又说那样,简直就是朝三暮四嘛!就像那养猴人说早上给猴子三颗橡子晚上四颗,猴子不高兴,改成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子就高兴了,多可笑呀!3.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它源自《庄子·秋水》。
哼,如果不懂装懂还乱说一通,那不是贻笑大方吗?就如同那个自夸懂得很多却连基本常识都搞错的人一样。
4. 盗亦有道:意思是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出自《庄子·胠箧》。
哇塞,你说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还讲什么盗亦有道,真是让人无语!这不就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嘛,就好像那些为非作歹的人还振振有词,太荒唐了呀!5. 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这可是从《庄子·养生主》中来的哟!你瞧瞧人家那大师,做起事情来那叫一个目无全牛,厉害得很呐!就跟庖丁解牛似的,熟练极了。
6. 相濡以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典故就在《庄子·大宗师》。
哎呀呀,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那种相濡以沫的情感多么珍贵呀!就好像那两条在快要干涸的水里相互依靠的鱼,感人极了!7.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它来自《庄子·齐物论》。
哇,她长得可真美呀,真可谓沉鱼落雁!就如同那古代的美女,能让鱼儿见了都沉入水底,大雁看了都掉落下来呢!我的观点结论是:庄子中的成语真是太有意思啦,不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各种有趣的应用呢!。
庄子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庄子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它出自《庄子·秋水》一篇,讲述了一个邯郸人盲目模仿别人走路的姿势,最终失去自我,变得不会走路的故事。
该成语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在故事中,庄子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因为真正的自我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失去自我,盲目地追求他人的认可,最终可能会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因此,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作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不要盲目跟风。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 《庄子》二则》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1 《庄子》二则》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德充符》两篇寓言故事。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富有幽默感。
本文通过两则寓言故事,表现了庄子对自由、逍遥、道德的理解和追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子的文章独特性强,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庄子的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庄子寓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追求自由、逍遥、道德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庄子寓言的特点。
2.难点:深刻领会庄子的思想,感受其独特的文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投影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庄子思想。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寓意。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课堂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6.总结全文:概括课文内容,强调庄子寓言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庄子》二则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知识讲稿
文章特点
•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 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 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 载《艺概·文概》)
•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 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 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 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 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典故:屠龙之技《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 翻译?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 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 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 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这叫“齐物”。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 乐。
这则故事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抑或 是庄周与蝴蝶都在一个虚幻的梦里?你如何看 待这种“梦”?
于:在 呴:吐口水,吐沫 濡:沾湿、浸润 誉:称誉、赞颂
相:互相 以:用 沫:唾沫 非:非难、诋毁
翻译?
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 两忘而化其道 。
译文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 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 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 而为一。
《庄子》成语浅析
《庄子》成语浅析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3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 tion)No.132011《庄子》成语浅析毛向樱摘要:《庄子》是一部先秦的重要典籍,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文献材料,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成语有很多源于《庄子》.从形成方式,语法结构,词义演变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源于《庄子》的成语关键词:《庄子》;成语;结构;演变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I)13—0149—03 作者简介:毛向樱(1978一),女,广西桂林人,硕士,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收稿日期:2011—04—11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庄子又是这个轴心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傲视王侯,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的庄子,狂放不羁,逍遥自在.虽一生困顿却不改其志.更给后人留下了"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经典之作.其中精华大部分浓缩为言简意赅的成语.融入了传统语汇之中,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铸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着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历来从哲学上,文学上研究《庄子》者众,从语言上专门研究《庄子》者却鲜有.我们平时脱El而出的很多成语其实都出自《庄子》.《庄子》全书共33篇,形成成语213条,研究《庄子》成语, 可以加深对《庄子》一书的语言特色,庄子的思想以及其深邃的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庄子》在汉语史上的地位.本文试从形成方式,语法结构,词义演变等不同的角度对源于《庄子》成语进行探析. 一,《庄子》成语的形成方式《庄子》成语的结构可分为原型结构和非原型结构两大类.所谓原型结构,是指后人引用《庄子》的成语时保留了它的语言结构的原貌.摘词摘句沿用.不作任何改动.例如:视死若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子?秋水》) 其应若响——"其水若动,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庄子?天下》)变化无常一"忽漠无形,变化无常."(《庄子?天下》) 骈拇枝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于德" (《庄子?骈拇》)所谓非原型结构,是指后人在发掘,引用《庄子》的成语时对它的语言结构作了些改动.其改动的办法有以下儿种:(一)减字法后人删减原句中的虚词和不影响意义的关联词或实词后而形成的成语.例如: 强聒不舍——"见侮不厚,救民之斗;禁攻寝兵. 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庄子?天下》)一日千里——"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庄子?秋水》)见笑大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得鱼忘荃——"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庄子?外物》)(二)增字法后人在保留诗文原意的基础上.摘取其中的主要词语增加适当的字和词意合而成.例如:,其书五车."(《庄子?天学富五车——"惠施多方下》)摘取"五车"保留了原意,增加了"学富"而成. 蒿目时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庄子?骈拇》)栩栩如生——"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齐物论》)蚊力负山——"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庄子?应帝王》)(三)换字法后人将原型成语中的某个字更换后形成另一成语.例如:虚与委蛇——"壶子日:'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 一149—安常处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庄子?养生主》)捉襟见肘——"曾子居卫...….三H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庄子?让王》)(四)调序法后人将原型成语或后出成语的顺序调换后而构成的成语.例如:中规中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庄子?徐无鬼》)一饮一啄——"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祈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每况愈下——"庄子日:'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正获之问于监市猗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五)概括法后人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例如:苌弘化碧——"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庄子?外物》)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薪尽火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如其尽也."(《庄子?养生主》)郢匠挥斩——"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庄子?徐无鬼》)(六)其它: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形成的成语.如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批隙导寂——"批大邰,导大寂."(《庄子?养生主》) 白驹过隙——"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马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二,《庄子》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在成语中大都能得到体现,下面对《庄子》中的成语语法结构类型试作分析(一)联合式指词组或短句的前后部分是互相并列的动作,状态或事物如:摇唇鼓舌苞苴竿牍大本大宗满坑满谷呼牛呼马栉风沐雨内圣外王吮痈舐痔槁项黄馘孤雏腐鼠六通四辟肝胆楚越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得心应手非愚则诬超轶绝尘至矣尽矣累瓦结绳鹤长凫短踵决肘见尸居龙见骈拇枝指存而不论善始善终中规中矩窈窈冥冥朝三暮四碧血丹心黄钟大吕批邵导寂安常处顺一饮一啄分庭抗礼大惑不解送往迎来款学寡闻鬼斧神工亦步亦趋尻轮神马绝圣弃知虫臂鼠肝延颈举踵窃钩窃国探囊胜箧相响相濡息黥补劓越俎代庖含哺鼓腹詹詹炎炎虚往实归避世绝俗安室利处百舍重趼冰解冻释不上不下尘垢秕糠沉鱼落雁椎拍皖断鹑居觳食改容易貌官止神行华封i 祝恢诡谲怪鲁(卤)莽灭裂褰裳躔步钳口不言上漏下湿妄言妄听吸风饮露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二)偏正式指词组或短句的前部为修饰或限制成分.后部为被修饰或限制的对象.如:屠龙之技太仓一粟(太仓梯米)尾生之信害群之马谬悠之说井蛙之见傥来之物鼓盆之戚蜗角之争濠梁之上以锥刺地以管窥天望洋兴叹大泽暑空茫然自失欣然自喜害群之马以强凌弱虚与委蛇数米而炊夜以继日栩栩如生涸辙之鲋斗升之水枯鱼之肆踌躇满志畏影而走勃然作色呆若木鸡招摇过市洋洋大观二缶钟惑自崖而反初生之犊附赘县疣方外之人相濡以沫相视莫逆莫逆之交跳梁小丑大而无当大相径庭绳墨之言执而不化画地而趋曳尾涂中姑射神人贻笑大方向若而叹不及之法对牛鼓簧和而不唱恢恢有余损之又损吞舟之鱼以火救火至信辟金至言去言斫轮老手(三)主谓式指词组或短句的前部为动作或状态的发出者.后部为动作或状态.如:邯郸学步一日千里东施效颦百川灌河蚊力负山齿如齐贝变化无常知而不言强聒不舍夏虫语冰寿陵失步大人无己俯仰由人轮扁斫轮尾生抱柱剑头一映庄周梦蝶心如死灰形如槁木足音跫然苌弘化碧游刃有余发硎新试妇姑勃豁目无全牛监市履猫须眉交白白驹过隙(骐骥过隙)甘井先竭哀莫大于心死大匠运斤膏火自煎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螳臂当车咳唾成珠安危相易椿萱并茂道在屎溺吉祥止止小巫见大巫(四)动宾式词组或短句的前部表示动作.后部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不主故常不分畛域视死若生如蚁附膻蒿目时艰视为畏途无何有之乡不近人情瞠乎其后(五】补充式指词组或短句中.前面部分表示动作或状态,后面部分是对动作或状态的补充说明.如: 鱼游濠上失之交臂奔逸绝尘巢林一枝惮赫千里扶摇万里(六)连动式指词组或短句表达的动作有时问先后关系.如: 探骊得珠捉襟见肘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薪尽火传化腐朽为神奇播糠眯目踵决肘见(七)紧缩式如:鸡伏鹊卵大辩不言目击道存辞不获命目大不睹相忘江湖盗亦有道饮河满腹推舟于陆材大难用河汉斯言来世不可待(八)复杂式如:每况愈下(九)复句式如:君子之交淡若水知其一,不知其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人得而诛之日出而作.日人而息三,《庄子》成语的词义演变成语是汉语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 意蕴深厚,表达凝练的固定词组.与其他固定词组相比成语在意义与结构上都更具有一种稳定性.但是. 语言毕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古到今,多数成语的形式,含义都发生了变化.从语义来说,有些成语. 旧义继续存在.但又滋生出新义:有些成语.语义改变.甚至变得完全不同了.这种情况在《庄子》中也同样存在.因此.我们在掌握,运用这些成语时,必须详尽推究.细心分辨.以免用错成语,弄巧成拙.例如: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猗也:每况愈下."(《庄子?知北游》)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探骊得珠——"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庄子?列御寇》)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朝三暮四.也写作"暮四朝三"——"狙公赋芋. 日:'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日:'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JiI先生语》:"若日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心如死灰——"形固可使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望洋兴叹——"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濡:沾湿;沫:唾沫. 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现在多用以比喻夫妻之间相互救助和勉励呆若木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故事讲的是:纪浩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他是否把鸡驯好了,纪沽子说:"还不行, 它还骄傲得很呢!"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浩子还是回答说不行.因为斗鸡一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还很浮躁.再过十天,周宣王问起时,纪浩子还是说不行,因为斗鸡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最后,又过了十天,纪治子才满意地说斗鸡驯养好了.因为这时候这只鸡已经"德全"."望之似木鸡".其他鸡只一见到它都不敢正视,掉头就逃走了.由此可见,《庄子》故事的原意.无动于衷的木头鸡才是斗鸡的最高境界.这个成语最初用来形容人镇定自若,涵养高深.后来用以形容人呆笨.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变为一个贬义词.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汉语成语大词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5】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庄子》的成语出自《庄子》的成语内篇部分庄子·逍遥游【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庄子·齐物论【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养生主【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
与今异意。
庄子·人间世【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大宗师【莫逆之交】(相视莫逆)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相忘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相呴相濡)】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应帝王【向疾强梁】“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
.....”【虚与委蛇】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
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庄子·胠箧【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唇亡齿寒】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老死不相往来】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庄子·天地【螳臂当车】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知其一,不知其二】孔子曰:“彼假脩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庄子·秋水【贻笑大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夏虫不可以语冰】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子非鱼】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以管窥天】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邯郸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庄子·至乐【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达生【痀偻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呆若木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招摇过市】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子·田子方【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哀莫大于心死】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庄子·知北游【化腐朽为神奇】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着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白驹过隙】“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庄子·列御寇【探骊得珠】“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
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庄子·渔父【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6)。
庄子·让王【捉襟见肘】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执干而舞】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11),子路扢然执干而舞(12)。
庄子·外物【涸辙之鲋+枯鱼之肆】“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得鱼忘荃】【得意忘言】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则阳【蜗角之争】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13)。
源于《庄子》有案可稽的成语,据粗略统计,有220多个,意义全同的取其一。
得218个列下:安常处顺安之若命百舍重研碧血丹心苞苴竿牍奔逸绝尘变化无常冰解冻释不近人情不死不生不主故常材大难用苌弘化碧超轶绝尘尘垢秕糠沉鱼落雁瞠乎其后虫臂鼠肝踌躇满志椿萱并茂辞不获命存而不论大本大宗大而无当大方之家盗亦有道道在屎溺得意忘言得鱼忘筌车施效颦斗升之水独往独来欧鹤续凫二缶钟惑发硎新试方外之人非愚则诬废然而反扶摇直上俯仰由人负石赴河妇姑勃溪附赘县疣肝胆楚越膏火自煎槁木死灰绠短汲深姑妄听之始妄言之官正神行鬼斧神工害群之马蒿目时艰涸辙之鲋鹤长凫短厚貌深情呼牛呼马华封三祝祸福相生鸡伏鹄卵见笑大方剑头一呋匠石运斤失之交臂绝圣弃智坎井之蛙咳睡成珠 *轮神马枯木死灰枯鱼涸辙枯鱼之肆累瓦结绳鲁莽灭裂轮扁轮满坑满谷茫然目失每下愈况梦里蝴蝶谬悠之说木鸡养到木形灰心目击道存目无全牛栉风沐雨纳履踵决内圣外王能者多劳庖丁解牛鹏程万里批郤导窾骈拇技指其应若响强聒不舍窃钩窃国求马唐肆目诵五车桑枢瓮牖色若死灰善刀而藏善始善终上漏下湿尸居龙见视而不见视死如生视为畏途寿陵失步吮痈舐痔送往迎来隋侯之诛随者唱喁隋珠弹雀太仓稊米探囊肤箧螳臂当车傥来之物跳梁小丑吐故纳新推舟于陆吞舟之鱼妄言妄听望洋兴叹畏影而走蚊力负山瓮里醯鸡无病自灸播糠眯目夏虫朝菌无何有之乡相呴相濡相视莫逆效颦学步心若死灰心在魏阙欣然自喜薪尽火传能经鸟申虚往实归虚与委蛇学步邯郸延颈举踵僵鼠过河摇唇鼓舌窈窈冥冥曳属涂中一日千里一饮一啄贻笑大方以火救火齿如齐贝绰约多姿白驹过隙大辩不言大惑不解大有径庭呆若木鸡动中窥要甘井先竭槁项黄馘姑射神人鼓盆之戚画地而趋疾风甚雨监市履希数米而饮书读五年使蚊负山绳墨之言少私寡欲如蚁附膻捧腹西子莫逆之交六通四辟劳而无功款启寡闻枯形灰心空谷足音目大不睹决痈溃疽望未莫及无始无终息黥补劓须眉交白学富五车亦步亦趋辙鲋之急自崖而反大梦初醒推拍车完断以强凌弱洋洋大观栩栩如生屠龙之技儒沫涸辙以珠弹雀饮河满腹郢匠挥斥游刃有余越俎代庖运斤成风昭然若揭朝三暮四支离破碎知而不言执而不化至矣尽矣踵决时见庄周梦蝶捉襟见肘轮老手足音跫然尊古卑今相濡以沫以管窥天以水救水喜怒无常初生之犊不怕虎哀莫大于心死夏虫不可浯冰望洋兴叹探囊胠箧窃钩窃国以水救水尘垢秕穅一饮一啄骈拇枝指黄钟大吕累瓦结绳鹤长凫短不钩不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