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学生将学习有关信道噪声、调制解调技术、传输信道、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多路复用、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信号传输、编码解码、调制与解调、信道特性等。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传输信道和信道特性•掌握调制与解调技术•理解编码解码的原理和应用•学习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3. 课程大纲第一章信道噪声•信道噪声的概念和类型•噪声功率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的求解•热噪声模型和热噪声功率的计算•量化噪声的概念及其影响第二章调制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和分类•AM调制、FM调制和PM调制•调制解调电路和原理•标准调制技术的应用第三章传输信道•传输信道的基本特性和分类•基带传输的优缺点及应用•带通传输的优缺点及应用•香农定理和信噪比第四章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压缩编码的概念和技术•熵编码和霍夫曼编码•奇偶校验码和海明码•卷积码和循环码第五章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多路复用与频分复用•多路复用与时分复用•多路复用与码分复用•多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 评估方法•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5. 参考资料•《通信工程基础》(李祖卿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林志强、于海松编著)•《数字通信原理》(谢金星、吴舟义编著)6.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中,实验包括调制解调实验、编码解码实验和多路复用实验。
《现代通信原理》考纲
《通信原理及实验》课程考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通信原理及实验》是信息工程(包括电子信息与通信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不是从具体电路出发,而是从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着手进行分析,系统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它的一切分析研究都是在“信号分析”和“随机过程”的基础上。
是一门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求注意掌握好所要求的基本概念。
同时本课程是一门呈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
包含《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等的基本知识。
虽说是一门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需要用到已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和灵活应用,对实际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和参观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各种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性能指标等。
了解一定的通信技术和系统的概念。
这样就能系统地更好学好本课程。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设计和综合分析具体电路和系统的指导课,是灵活运用所学的综合课。
希望大家用前后联系,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地学习。
它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位考试课程。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1、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度量及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2、系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的基本分析方法3、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与理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三、课程考试的基本内容(一)绪论1:常用的通信术语2: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数字信号及通信的主要特点4:信息的概念及其度量5: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注意“统计平均”与“时间平均”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各态历经性,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的定义,性质,一维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2:窄带随机过程的表达式和统计特性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概念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特性(三)信道与噪声1:信道的定义、分类和模型2: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3:随参信道媒质的三个特点,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4: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香农公式及应用 5:信道加性噪声的统计特性(四)模拟调制系统1: 模拟线性调制:主要研究了调幅信号以及由它派生出的其它形式的已调信 号(双边带信号、单边带信号、残留边带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以及它们 的产生与解调方法,这些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把它们统称 为线性调制。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011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时数:70 学分数: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处理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一方面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高频电线路等多门前修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后继的通信专业课程如:扩频通信、通信对抗、软件无线电、光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通信网络等通信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本课程系统阐述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数字通信各个主要环节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现代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的方法,为深入学习通信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习题练习、实验等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及其性能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与理论的发展状况。
本课程共70学时,其中教授63学时,习题课7学时。
教材: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六版).(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有:l、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2、信息及其度量;3、主要性能指标。
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有:4、引言;5、通信系统的组成。
难点:6、信息及其度量;7、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确知信号(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确知信号的类型;2、确知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傅立叶变换)及信号的频域性质;3、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4、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有:1、互相关函数与互谱密度难点:确知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傅立叶变换)及信号的频域性质第三章随机过程(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2、高斯定理;3、窄带随机过程;4、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5、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通信原理2.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Principles3.课程号:23100630二、学时总学时54学时其中:授课54 学时实验0 学时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核心课程。
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侧重数字通信,它对信息传输所需的现代化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给予了较详细和较系统的讨论。
通过此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掌握传输的基本原理及通信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
使学生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核心课程。
它主要介绍信号在信道中可靠有效传输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模拟调制,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系统,模数转换,最佳接收,信道编码等内容。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学时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信息量、传码率、传速率等基本概念。
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等知识。
二、确知信号以及随机信号分析内容包括:确知信号的类型、频域性质以及时域性质,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特性,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的关系,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情况。
8学时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窄带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白噪声加正弦波的统计特性,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输出功率谱密度与输入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三、信道内容包括:介绍了恒参信道,随参信道模型,随参信道中出现的多径现象及改善信道特性的分集接收,讨论了信道中的加性噪声,引入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有代表性的各种恒参、随参信道,及信道中加性噪声的一般特性,重点分析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现代通信概论(本)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概论(本)教学⼤纲现代通信概论课程教学⼤纲编写⼈:审核⼈:⼀、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机电⼯程学院适⽤专业:电⼦信息⼯程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概论课程代码:016032课程类型:专业⽅向课程学分:2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考核⽅式:考查先修课程:模拟电⼦技术、数字电⼦技术、微机原理与接⼝技术、信号与系统后续课程: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计算机⽹络⼆、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信息⼯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门理论性强,但有⼀定的实践性和较强实⽤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要求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典型现代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基本⼯作过程,了解各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课程⽬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理解计算机⽹络的体系结构和⽹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和接⼊Internet的关键技术,培养学⽣初步具备局域⽹组⽹及⽹络应⽤能⼒,从⽽为后续信号⽹络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第⼀章概论(总学时:2)第⼀节基本概念(学时:1)第⼆章数字通信技术(总学时:6)第⼀节模拟信号数字化(学时:2)第⼆节时分多路复⽤及PCM30/32路系统(学时:2)第三节数字复接技术(学时:1)第四节同步数字系列(SDH)(学时:1)第三章程控交换技术(总学时:6)第⼀节概述(学时:1)第⼆节程控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学时:2)第三节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构成(学时:2)第四节呼叫接续过程分析与控制原理(学时:1)第四章信息传输技术与系统(总学时:6)第⼀节光纤通信(学时:2)第⼆节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学时:2)第三节卫星通信(学时:1)第四节移动通信(学时:0.5)第五节图像通信(学时:0.5)第五章通信⽹(总学时:2)第⼀节电话⽹(学时:1)第⼆节⽀撑⽹(学时:0.5)第三节智能⽹(学时:0.5)第六章数据通信与数据⽹(总学时:4)第⼀节数据通信概念(学时:0.5)第⼆节差错控制(学时:1)第三节物理层接⼝(学时:1)第四节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学时:0.5)第五节数据交换⽅式(学时:0.5)第六节数据通信⽹(学时:0.5)第七章 ISDN与ATM技术(总学时:2)第⼀节 N-ISDN(学时:1)第⼋章宽带IP技术(总学时:2)第⼀节 IP⽹络的基本概念(学时:0.5)第⼆节宽带IP技术的发展(学时:0.5)第三节宽带IP⾻⼲⽹技术(学时:0.5)第四节下⼀代⽹络(NGN)技术(学时:0.5)第九章接⼊⽹与接⼊技术(总学时:2)第⼀节接⼊⽹简介(学时:0.5)第⼆节有线接⼊⽹技术(学时:1)第三节⽆线接⼊技术(学时:0.5)(⼆)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基本要求:第⼀章绪论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式。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也是通信及通信类相关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的理论和基础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分析方法。
课程的作用是通过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
使通信专业的本科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和工程测试能力,为研究设计各种通信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大纲适用于通信及通信类相关专业 4年制本科教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术,本课程以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
结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对通信基本理论及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和设计新的通信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的要求是以现代通信系统和代表发展趋势的通信新技术为背景、以信息传输系统模型为主线,讲述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并以数字通信系统为主,介绍调制、编码、信号设计、噪声分析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信原理涉及理论广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有:《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或者《概率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实验14学时),4学分。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部分引入双语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大纲本课程按照授课方式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课堂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展开详细介绍,注重将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尤其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在知识结构定位上注重发挥承前启后、体系衔接的作用,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通信系统及网络中关键的技术要点和支撑这些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实现理论与技术学习驱牵引导、纲举目张的效果。
遵循理工融合、学以致用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适应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站在全局高度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和应用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更深一步专业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职业敏感性和适应性。
教学任务1. 了解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技术,建立全程全网的通信知识体系架构。
2.掌握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基本知识。
3.掌握通信网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节点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网及相关技术;以太网技术;ATM交换技术;智能网技术;IP 网技术;软交换技术。
了解帧中继技术;数字数据网技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4.掌握同步数字传送网基本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系统;接入网原理;铜线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
5.掌握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技术;了解微波通信基本技术及系统;卫星通信基本技术及系统;。
6.在上述学习要求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全程全网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7.回顾先修相关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理清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8.认识并熟悉各种实用通信设备,及其相关通信技术。
结合各种通信设备之间的关系与相互联接,进一步确立全程全网通信理念。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课堂教学部分)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课程开设背景和授课内容安排;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技术。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传递信息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3. 理解通信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4. 具备设计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与噪声- 信道与编解码- 模拟与数字通信2. 传输介质与信道特性-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 信道传输特性的度量与分析3. 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码元与波形传输-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4. 模拟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复用技术- 频移键控与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与性能分析5. 数字调制与解调-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频与正交振幅调制- 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6. 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分时复用和频分复用- 输错编码与差错判决- 多址接入技术与协议7. 信道编码与纠错-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 奇偶校验与循环冗余校验- BSC和AWGN信道中的纠错编码8. 无线通信与信道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道传输与性能分析- 天线与传输功率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设计通信原理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常规作业与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22015二、课程性质与特点: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特点:本课程在简要介绍模拟通信原理的基础上,以数字通信原理为重点,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应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程。
四、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指标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把握通信信号设计的发展脉络和指导思想,在给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与了解更多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理论。
五、学时及学分:本课程总计60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15学时),4学分,每周4学时(理论部分每周3学时,实验部分和相应的理论部分同步进行)。
六、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七、考核方式:考查课程。
平时考核、实验、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等方面考核占10% 。
实验成绩: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态度占10%,实验报告占10%。
期末考试:闭卷笔答,成绩占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二)参考书目[1]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
[2] 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理解消息信息和信号的区别;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模型;掌握信道的分类;激发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关系和区别;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的优点;传输速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教学时数: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通信的发展一、通信方式二、通信的发展过程第二节消息、信息和信号一、消息、信息和信号三者的关系和区别二、信息量第三节数字通信一、基本概念二、数字通信的优点三、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四、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第四节信道一、无线信道二、有线信道三、信道模型四、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第五节信道中的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噪声的分类三、白噪声第二章信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号的类型及分类;基本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性质;了解常见的随机变量,知道它们的数字特征;掌握高斯过程的概率密度;掌握确知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概论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参与)审核人:(专业科科长)(教务科科长)批准人: (分管校领导) 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为通信专业高级技工生设立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电路基础、模拟电路、高频电路、数学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本课程系统阐述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数字通信各个主要环节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现代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把重点放在数字通信原理上,懂得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有关通信系统中的技术指标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一些基本技术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的方法,为深入学习通信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的教学;(2)掌握系统的组成、分类与工作原理,结合现代通信先进技术进行讲解。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本课程推荐教材:《通信原理》作者:丁龙刚,马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20879, 本课程课时:60课时。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通信消息、信息、信号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
2.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及其调制和解调。
3.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分类及模型,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1.消息、信息、信号2.基本概念3.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2.通信系统3.通信系统的构成4.通信系统的分类5.模拟通信系统6.模拟通信系统的模型7.模拟通信系统的特点8. 调制9. 解调10.数字通信系统11.通信方式12.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3.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14.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教学建议:1. 授课重点是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通信方式与通信协议等知识点。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教学大纲.doc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学分:2总学时:30 开课单位:电子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这门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对现代通信的相关技术和原理有基本的了解。
该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以及近代发展概况。
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当代通信技术的了解,熟悉通信技术的专业术语,让学生对整个通信网和各种通信技术有个基本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较全面的现代通信基本概念,为他们将来学习中解决相关的通信技术问题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学时分配早学时第0章概述第1章通信基本理论第2章数字通信技术第3章电话通信与交换技术第4章计算机通信技术第5章移动通信技术第6章光纤通信技术第7章卫星通信技术第8章通信新技术2 2 2 2 4 6 6 4 2合计30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0.概述(2课时)[1].通信发展简史[2].现代通信业务简介[3].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各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了解电话通信系统及电话通信网的构成;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了解电报通信系统的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多媒体通信的概念;掌握通信信号及其分类。
1.通信基本理论(2课时)[1].现代通信业务简介[2].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各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了解电话通信系统及电话通信网的构成;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了解电报通信系统的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多媒体通信的概念;掌握通信信号及其分类。
2,数字通信技术(4课时)[1].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2].数字通信的特点及性能指标[3].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4].时分多路复用基本要求: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抽样的概念及抽样定理;掌握量化的概念及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掌握编码的基本概念及A率13折线编码的实现方法;了解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及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构成;了解PCM30/32系统的时隙分配及帧结构方式。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
7
第7章面试这件事儿(中)
2
1、自我介绍的要素2、现场问题回答技巧
课堂
讲授
小组模拟企业,制订招聘需求
8
模拟面试
2
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内容
实训
合计:
16
合计:
16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以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小组表现综合评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0%
期末大作业
本次大作业将以模拟面试为载体,以简历撰写/面试现场/学期感悟进行综合评估
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基本的求职能力的提升训练,能够撰写适合自己的简历,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
2.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课后复习、作业等环节的实施,训练学生的团队融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及未来的就业状况有客观的认知,并能够培养作为一个通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团队融合能力及加深岗位认知度等,提前对职场具备一定的了解,缩短职场适应期。
授课对象:15通信1、2、3班
开课院系: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田荣/讲师
联系电话:
Email:2778516101@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求职能力提升训练,中兴新思教育内部教材
教学参考资料:
孙志河,职场礼仪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1日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开课系:信息工程系适用专业及学生层次:初中起点学时:112学时先修课:数学、电工基础、电子电路后续课:现代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推荐教材及参考教材:现代通信原理(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编写人:XXX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通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讯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现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传输性息能。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模型、基本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实际物理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分析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第二,教学中应时刻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序论教学要求(1)了解通信的概念(2)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通信的方式。
(3)掌握通信系统性能度量的指标。
(4)了解通信的频段划分,了解通信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通信的概念,通信的方式。
(2)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3)通信频段划分(4)通信的发展方向第二章模拟调制系统教学要求(1)了解调制的功能及分类(2)掌握线性调制原理与非线性调制原理(3)掌握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的抗噪声性能教学内容(1)调制的功能及分类(2)线性调制系统:AM、DSB、SSB、VSB的调制原理(3)非线性调制系统: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4)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教学建议通过超外差式收音机,通透讲解AM、FM的特点第三章数字基带调制与传输教学要求(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PCM)基本原理、抽样定理、量化理论、编码理论(3)了解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原理,掌握A律13折线编码方法。
(4)了解PCM系统抗噪声性能、ΔM、DPCM系统原理(5)掌握无码间串扰的时域、频域条件及传输波形。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学时:1周学分:1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通信原理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沈保锁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通信原理后续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通信技术特点。
本综合实验通过集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使学生在认真消化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产生、变化和传输有进一步的了解,是通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毕业后从事通信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结合MATLAB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学习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建模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l、进一步巩固和加深通信原理和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通信原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熟练运用MATLAB仿真软件。
4、能独立撰写设计说明,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综合实验得出的各类图形。
5、课前做好预习,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的验证图形。
现代通信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现代通信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前言
现代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无线通信、数字通信、信道编码、信号处理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就《现代通信原理》第三版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
本课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通信信道编码、信道模型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如下:
•信道编码
•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特点
•数字调制的理论与技术
•数字调制的误码率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
•多载波调制技术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综合案例、讨论等。
1.讲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3009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建议开设学期:5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平台基础课。
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数
学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
本课程系统阐述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数字通信各个主要环节的基本原理,使学生
掌握现代数字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数字通信
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无线通信网络安全》
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 2学时)
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
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
掌握信息及其度量、通信系
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基本要求
(1)了解通信消息、信息、信号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
(2)理解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及其调制和解调。
(3)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分类及模型,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
重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特点。
难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特点。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通信方面相关资料
(二)无线传输信道( 4学时)
了解信道的定义和模型,理解加性噪声。
掌握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和路径损耗的分类及
特点。
了解信道容量与信噪功率比、信道带宽的相互关系。
1.基本要求
(1)了解无线信道传播特性。
(2)掌握衰落信道路径损耗。
(3)掌握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原理。
2.重点、难点
重点:无线信道传输特点。
难点:多径效应产生机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三)模拟调制系统( 4学时)
掌握各种线性调制的产生与解调方法,以及各种线性调制系统地抗噪声性能。
掌握抽样定理和模拟信号的量化。
1.基本要求
(1)了解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2)理解非均匀量化、增量调制。
(3)掌握PCM与△M的比较、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和线性预测编码。
2.重点、难点
重点:信号的量化过程。
难点:信号的各类调制。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四)数字基带传输原理( 4学时)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基带传输常用码型及码间串扰的概念。
掌握基本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频谱特性。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知识、数字基带信号的各类码型。
(2)理解无码间干扰的传输特性及条件。
(3)掌握均衡与扰码和解扰。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无码间干扰的传输特性、条件、扰码和解扰。
难点: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无码间干扰的传输特性、条件、扰码和解扰。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五)数字调制与解调( 4学时)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多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1.基本要求
(1)了解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原理。
(2)理解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MASK)的原理及特点。
(3)掌握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
(4)掌握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
2.重点、难点
重点:多进制调制与数字调制的区别。
难点: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六)差错控制编码( 4学时)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差错控制方式;差错控制编码分类;检错和纠错原理;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1.基本要求
(1)了解差错控制基本概念和常用差错控制编码方法。
(2)理解奇偶校验、恒比码和矩阵码。
(3)掌握循环冗余校验码、卷积码。
2.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编码的区别。
难点:恒比码和矩阵码。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七)蜂窝通信基础( 4学时)
蜂窝通信概述;蜂窝系统基本原理;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和蜂窝系统体制。
1.基本要求
(1)掌握蜂窝网原理。
(2)掌握区群划分原理。
(3)掌握典型信道干扰成因。
(4)了解扩大系统容量的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频率复用的概念和方法,干扰和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及提高系统容量常用方法。
难点:区群划分对系统容量和干扰水平的影响。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八)LTE关键技术( 4学时)
通过包括高阶调制、多天线技术、分集与复用技术、多址技术等通信系统典型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LTE高阶调制技术。
(2)掌握OFDM基本原理。
(3)掌握LTE下行多址和上行多址方式。
(4)掌握LTE采用的MIMO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抗多径衰落和提高系统容量的措施。
难点:子载波正交原理和多址方式实现原理。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九)无线通信新技术( 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5G关键技术。
(2)了解WIFI技术
(3)了解智能天线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各种先进的组网理论和通信机制原理。
难点:每种新技术各自的技术特点。
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适量选择教材每章内容后面的练习题。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注:教学方式填写“讲授、实验或实践、上机、综合练习、多种形式”。
四、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贡献点
贡献点1:在课程中详细介绍传输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现代数字调制技术、蜂窝通信技术和LTE下一代通信新技术的基础上,注重
揭示每个概念的来源、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以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本质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支撑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信号处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信号处理、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实践技巧分析并解决实际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法律、安全及环境等诸多因素。
4研究:掌握利用所学通信技术分析和研究现有通信体制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能力,使本专业学生建立起对现代通信原理的本质认识。
形成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能够利用所学通信知识研究解决通信新问题并具备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或方法的能力。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和大作业成绩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作业成绩:15%。
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70%。
主要考核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书面考试形式。
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等。
大作业成绩:15%。
主要考核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在信道共享技术、干扰抑制技术和多天线技术等范围内,自由选择题目并在三周内完成。
主要包括原理分析、实验步骤和计算机仿真。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主讲教材《无线通信基础及应用》魏崇毓主编(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辅助教材《通信原理》樊昌信曹丽娜(第七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参考书目:
1.《无线通信导论》彭木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2.《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邬正义,徐惠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Rappaport著,蔡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七、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作为《无线通信网络安全》课程的先修课。
(二)其他说明
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