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诊

合集下载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建立标准化的分诊流程
制定明确的分诊标准和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分 诊。
简化流程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提高分诊效率。
培训分诊护士
对分诊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评估和判断能力。
提高分诊准确率
完善患者信息采集
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为分诊提供可靠依据。
定期评估与反馈
对分诊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失败案例二:缺乏有效培训的分诊人员
总结词:缺乏培训
VS
详细描述:某医院急诊预检过程中, 由于分诊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经 验,导致对病情的判断不准确,出现 了多起误诊和漏诊事件。这不仅影响 了患者的救治效果,也影响了医院的 声誉和患者信任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某医院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预检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背景。在急诊预检过 程中,团队成员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流决策,有效降低了误诊 和漏诊率。
失败案例一:分诊失误导致的医疗纠纷
总结词:分诊失误
详细描述:某医院急诊预检过程中,由于分诊护士判断失误,将一名重症患者分配到了普通科室,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 时机。家属对此表示不满并提起医疗纠纷,医院因此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02
CATALOGUE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
患者接待
01
接待人员应热情、耐心地接待患 者,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症状和 需求。
02
确保患者及其家属的隐私和尊严 得到尊重,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初步评估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了解生 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状 况。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紧急程度,为后续分级与分流 提供依据。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 非急症患者: • 轻症患者或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情 况,无或很少有不适主诉,240min内应诊。
急诊预检分诊原则
• 急危重症优先就诊原则: • 急诊分诊最主要的是在急诊就诊人群中准确、快速 识别威胁患者生命的情况,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 排就诊的优先顺序。
急诊预检分诊原则
• 准确快速分级分流原则: • 由于急诊分诊的时效性要求,分诊护士需在35min内完成分诊评估和分诊决策,这就意味着分 诊护士必须借助敏感性高的 分诊标准进行快速、 准确分诊,并为患者安排合适的就诊区域,体现急 诊分诊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精神障碍(有自伤或伤人倾向)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成人)
级别
指标维度
分级指标
2级
单项指标 心率40~50次/min或141~180次
/min
收缩压 70~80 mmHg或 200~220mmHg
SpO2 80%~90%
疼痛评分7~10分(数字疼痛评分法)
综合指标 MEWS评分 4~5分
其他
分诊护士根据专业判断患者存在高风险 或潜在风险,尚未达到紧急抢救的情况。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要求
• 急诊分诊护士负责根据其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到相应的 区域就诊,其分诊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的救 治效果。
• 急诊分诊护士应有: • 明确的岗位要求和严格的准入标准。 • 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护理专业知识。 • 具备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病情评估分析能力。
急诊预检分诊岗位设置
• 急诊科应设立急诊预检分诊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24h在岗接待来诊患者,工作内容包括: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前言
分诊标准是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进行分类的框架,用于指导分诊护士的分诊工 作,确保分诊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安全 有效的急诊分诊标准可准确识别急危重症患者, 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根据病患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和分级,以确定病患需要紧急治疗还是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治疗。

这一标准是为了优化急诊病患队列,提高医疗效率,同时保障病患的安全和合理就医。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主要由医疗专家制定,根据临床经验和现有的医学指导意见综合而成。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示例:1. 红色(急救区):病患需要立即进行抢救、重症监护或救治,病情危急,无法耽搁任何时间。

2. 橙色(急诊区):病患需要在30分钟内进行治疗,病情严重,但不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或功能。

3. 黄色(观察室):病患需要在2小时内进行治疗,病情较为严重,但不属于生命威胁。

4. 绿色(治疗室):病患需要在4小时内进行治疗,病情较为稳定,但仍需要及时治疗。

5. 蓝色(轻症区):病患需要在6小时内进行治疗,病情较轻,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治疗。

6. 灰色(非急诊区):病患不需要急诊治疗,可以到门诊或其他科室就诊。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将病患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医护人员可以更加科学地安排病患的就诊顺序和治疗时间。

对于病情危急的病患,可以迅速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较轻或可以适当等待的病患,可以给予合理的时间安排。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病患进行合理的分级,可以减少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的病情恶化风险。

同时,也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使得急诊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总之,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有助于优化急诊病患队列、提高医疗效率、确保病患的安全与健康。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是指在患者到达急诊科之前,通过电话、网络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从而合理地安排急诊就诊顺序,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制定旨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对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级,以便迅速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确定能否延迟就诊或需要立即就诊,并进行适当的现场预警。

下面是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1)一级:呼吸频率>30次/分,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嗜睡,需要氧气或辅助通气支持。

(2)二级:呼吸频率20-30次/分,伴有轻度气短,呼吸道症状或持续低氧血症。

(3)三级:呼吸频率<20次/分,无明显呼吸困难,单纯咳嗽。

2.循环系统疾病:(1)一级:体温>39℃,伴有寒战、意识改变或休克状态。

(2)二级:体温>38℃,伴有明显疼痛、口渴、虚弱或有尿少。

(3)三级:体温<38℃,无明显疼痛、虚弱或尿量正常。

3.消化系统疾病:(1)一级:呕吐物中带有血液、黑便或腹部膨胀。

(2)二级:呕吐物无血液,腹痛缓解或无呕吐。

(3)三级:腹痛缓解,无呕吐、腹泻或其他明显不适。

4.泌尿系统疾病:(1)一级:血尿,伴有明显腰痛或尿潴留。

(2)二级:血尿,腰痛缓解或无明显腰痛。

(3)三级:腰痛缓解,无血尿或尿潴留。

5.神经系统疾病:(1)一级:昏迷,伴有抽搐、言语混乱或瞳孔异常。

(2)二级:意识模糊,伴有头痛、失眠或焦虑。

(3)三级:无明显意识模糊、头痛等症状。

6.外伤、骨科疾病:(1)一级:颈部、胸部或腹部刺伤,伴有呼吸困难或休克状态。

(2)二级:明显畸形或可疑骨折,并伴有明显疼痛。

(3)三级:无明显畸形,疼痛可忍受。

7.妇产科疾病:(1)一级:急性产科出血,伴有动脉搏动模糊或紊乱。

(2)二级:少量阴道出血,无明显疼痛或体温升高。

(3)三级:无阴道出血或其他明显不适。

以上只是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部分参考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资源分配情况进行调整。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五篇)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五篇)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急诊病人就诊最好有人员陪同。

2.转院病人或复诊病人请随带既往资料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初到急诊,可询问急诊大厅预检台护士以便能及时分流到专科急诊就诊;诊疗全程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均可询问预检台护士。

4.急诊病人按先后顺序就诊,兼顾病情轻重。

如有危重病人,医护人员会首先抢救此类病人,此时需要其它就诊患者理解加以配合。

5.急诊病人经医生诊治后由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下一步去向:病情较轻者门诊治疗;病情较重者建议留院观察或安排住院治疗。

6.急诊挂号、就诊、付费、化验、取药及输液等均在一楼急诊完成;部分特殊检查需到专门检查室,医技楼一楼放射科(ct、____光胸透)二楼检验科。

7.急诊各处标有显着标识,并提供部分健康宣教知识,敬请就诊时留意查看。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二)是指在急诊科就诊之前,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诊,确定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以便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安排诊疗顺序,从而提高急诊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急诊科人满为患、候诊时间长、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分为急诊患者和非急诊患者,将急诊科的优先资源合理分配给急需治疗的患者,同时也可以提高非急诊患者的就诊体验。

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下,通常会设置专门的急诊分诊室,由专业的护士或医生进行初步的评估。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等信息来判断患者的紧急程度,并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就诊区域。

紧急情况下,患者会优先得到急诊科的医生和设备的支持,非急诊患者则会在分诊室等待相应科室的就诊。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急诊科的等待时间和拥挤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就诊效率。

同时,它也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然而,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和医务人员精心组织和协调,以确保评估准确性和分诊的准确性。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三)是指在急诊科医院就诊时,将患者根据疾病情况严重程度和就诊需求进行分级预检,分为不同优先级,以便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和资源分配。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需求紧迫程度来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安排急诊资源和优先处理患者。

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医院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常见的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1. 一级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诊治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心脏骤停、严重外伤、严重呼吸困难等。

2. 二级急诊: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较快诊治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中度外伤、急性心肌梗塞、中度呼吸困难等。

3. 三级急诊:患者病情较轻,可以稍作等待但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诊治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轻微外伤、流感、呕吐等。

4. 四级急诊:患者病情非常轻微,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得到诊治的情况,例如一些轻微划伤、慢性疾病复查等。

分级标准的具体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医院和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需求和医院资源来确定最终的分诊等级。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培训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 划,提高服务质量。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患者和医护人员 的意见和建议。
质量监控
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执 行效果。
06 急诊预检分诊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技术进步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01
利用AI算法和数据分析,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
分诊处理
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将 患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轻度、中度和 重度,安排相应的治疗
区域。
转诊指征与流程
指征
当患者病情超出急诊科处理能力时, 需转诊至其他科室或上级医院。
流程
评估患者病情,确认需要转诊;联系 接收科室或医院,确保接收方同意接 收;完成相关转诊手续,安排转运。
04 急诊预检分诊中的沟通与 协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信息共享
与其他科室保持密切联系, 共享患者病情信息,以便 为患者提供连贯的治疗服 务。
协作配合
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共同应对紧急情 况,提高救治成功率。
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与转诊
建立合作关系
与周边医疗机构、上级医院等建 立合作关系,确保患者能够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
转诊流程
制定明确的转诊流程,确保患者在 需要时能够顺利转至其他机构接受 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 加,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不断完善,逐 渐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重要性及应用
01 02
重要性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对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快 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诊预检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

国内分诊概况
预检工作的有效运行包含: 预检评估方法的选择 预检系统的设立 有能力的预检护士配备
其中高效预检系统的设置至关重要!
陈兰 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现状 护理研究 2014.25(9):2259-2261
分诊原则
预检分诊程序
一看 二问 三 检查 四 分诊
预检分诊程序
一看
病人外表:衣着情况,有无创伤。 病人意识:神志、瞳孔、有无大小便失禁。 病人皮肤:面部、口唇颜色,皮肤出汗等。 病人体位:卧位、行走姿态、肢体活动情况。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急诊预检分诊
目录
01 分诊概述 02 预检分诊程序 02 病情分级 02 分诊制度和依据
急诊预检分诊
✓概念
预检分诊系统就是通过使用预检标尺快速地对患者进行分类 挑选的基础框架。 该系统的核心是“4个正确”: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给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医疗护理。 病情的分诊和学科的分诊。
≥30
21-29
15-20
9- 14
体温 (℃)
≥ 38.5
35- 38.4
血压 (mmHg)
≥200
101-199
心率 (次/分)
≥130
111-129
101-110
51-100

AVPU 反应
A
SPO2
<90% 91-93%
94-100%
尿量
<30 ml/h
意识状态评分:A:反应灵敏(Alert) V:对语言刺激有反应(Responds to voice) P:对疼痛刺激有反应(Responds to pain) U:无反应(Unconscious or unresponsive)
Ⅳb

急诊预检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
评定与处理
急诊预检分诊
第16页
预检分诊
分诊盘
分诊处设置
位置: 面对急诊科大门, 连接治疗区
体温表、压舌 板、手电筒、 血压计、口罩、
手消等
物品: 电话、分诊单、分诊盘、平车、 轮椅等
人员: 分诊护士资质(富有经验、高年资)
急诊预检分诊
第17页
国外急诊分诊概况
5级国际预检系统
美国使用急诊严重指数(ESI),用独特方法将敏度 分级与资源使用相结合,预检不足发生率较低
能忍受疼痛用1~10数字来 比
急诊预检分诊
喻,相当于哪个数字程度。
第33页
PQRST公式 举例
患者, 男, 34岁。饱餐后出现腹痛, 伴恶心、呕吐, 疼痛似刀绞一样, 弯 腰时疼痛加重。疼痛位于右上腹, 并向右肩部放射。疼痛猛烈但勉强忍受, 假如用数字1~10表示, 病人说自己疼痛“大约相当于8”。以往曾有2次 类似发作, 每次均在饱餐后, 连续时间不等。
急重症患者采取开放绿色通道方式优先救治, 实施先抢 救后挂号, 先抢救后付费制度
06年北京协和医院依据危急、危重、紧急、不紧急4类 病情制订了急诊分诊标准并实施至今, 取得了很好效果。
本质: 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类,突出危重患者优先救治特点
急诊预检分诊
第19页
5级预检分诊
级别
标示
分诊类别
患者情况
急诊预检分诊
第25页
三、检验: 腹痛病人做腹部体查,头痛、 头晕、心悸、年长者等病人测 量生命体征,测指尖血糖等
急诊预检分诊
第26页
四、分诊: 将病人主、客观资料综合分析, 确定病人病情分类和分科, 一类马上送抢救室进行医学处置 二类抢救室进行医学处置或诊室

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简介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在急诊预检过程中,将病人根据病情分级,视
病情及病人病情轻重,安排入围适当的病床或病区,以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服务质量,尽可能地将其他担任管理
或治疗的機構配合,使急救患者的救治时间和就诊环境得以维持,达到医
院效率最优的目的。

二、急诊预检分诊的程序
1.分诊病人:当病人到达急诊预检中心,接受急诊医生的预检后,根
据病情重轻分成就诊病人、休息病人及较重病人三类。

2.分诊就诊病人:就诊病人包括轻度病人及重度病人,根据医院规定
的病人病情分类标准,安排其就诊、治疗。

3.分诊休息病人:休息病人一般为轻度病人,以及未诊断出病情或治
疗延后治疗的病人,例如,发热病人或头痛病人等。

安排休息病人,可以
避免尤其是病重病人的拥挤、长时间的等待,并且有助于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等。

4.分诊较重病人:较重病人一般指急性脑血栓和重症感染性疾病,这
类病人根据不同病症安排住院治疗,并交付给医院负责患者护理及延安就
诊的病区医生,以及与病人病情密切相关的其他科室医生护士。

急诊预检分诊(内容清晰)

急诊预检分诊(内容清晰)

急诊预检分诊分诊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准确及时的分诊可以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分诊的目的:※ 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先处理危急症。

※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3. 尽快进行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4.与病人建立可信关系,及时沟通。

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健康指导。

※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常见急症的分诊:A 休克1.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2.创伤性休克3.烧伤性休克4.感染性休克5.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B腹痛内科急腹症:一、病因:1.急性胃肠炎症所致的腹痛。

2.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痉挛性腹痛。

3.胸部疾病所致的反射性腹痛,如膈胸膜炎、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1.腹痛呈一过性、间断性、游走性或不规则性。

2.腹痛部位不明确,喜按,无腹膜刺激征。

3.胃肠道外疾病常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发热、咳嗽、心悸等。

外科急腹症:一、病因:1.炎症:腹腔内器官炎性病变,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2.穿孔: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外伤性穿孔等。

3.出血: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如外伤性肝脾破裂。

4.梗阻:包括肠腔、胆道或尿路梗阻。

5.绞窄:腹腔脏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如急性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1.突发腹痛,持续数小时以上或持续性腹痛并阵发性加重。

2.腹痛部位明确且固定,局部压痛明显并拒按,常伴腹膜刺激征。

3.常见伴随症状:休克、黄疸、呕吐、发热,发热一般发生在腹痛4-6h以后。

4.X线提示有穿孔、梗阻、结石等表现。

急诊预检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
精神障碍(有自伤或伤人倾向) 阴道出血,宫外孕,稳定 创伤患者:有高危险性受伤机制* 其他:凡分诊护士认为病人存在高风险,但不需要紧急抢救/ 潜在危险情况。
单项客观 指标
脉搏41-50或141-179次/分钟 收缩压70-80或200-219mmHg
SpO2:85%-89% 疼痛评分8-10分**
综合指标 MEWS评分:4-5分
指完成初次分诊后,在一定时间内或者患者出现症状改变后,要对 其进行重新评估、分级,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在候诊过程中因病情变 化或吴分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分级响应时间内未看诊,等候时间>30分钟需动态评估。
急诊高危病人
好斗,暴力倾向人员 酒精或药物滥用者 精神病患者 发蔫、不出声患者
高诉讼风险病人
XXXXX医院
急诊
预检分诊
我该去哪儿看?
主讲:XXX
分诊
让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救治
目录 contents 1
概述
2 分诊流程
3 分级分诊标准
1 概述
急诊分诊是急诊救治病人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一、概念
急诊分诊
急诊分诊 临床狭义
急诊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由预检护士快速、准确的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分 诊级别,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同等级安排就诊现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地分配急诊医疗 资源的过程
XXXXX医院
急诊预检分诊
THANKS
主讲:XXX
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没有明 确危及生命或致残危险,应在一定时间段内 安排就诊 MEWS评分:2-3分
响应时间:小于10分钟
急诊分诊
Ⅳ级:亚/非急症病人
急诊分诊
Ⅳa级: MEWS评分0-1分或者病人有轻微症状或 者没有急性发病情况。

急诊就诊为什么要预检分诊

急诊就诊为什么要预检分诊

急诊就诊为什么要预检分诊医院是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场所,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危、急、重症患者最多的地方,是医院急救技能、应急水平、协调配合能力、综合治疗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

为了提高急诊效率、优化利用急诊资源,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应运而生,进一步提高缩短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为什么要分诊,这些问题不妨一一来解答。

一、急诊急诊(Emergency treatment),顾名思义,就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是医院为了突发疾病和意外事件的病人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专业救治的科室。

由于接触的病人多为情况紧急、伤害严重,所以急诊科的忙碌程度可见一斑,非常考验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救治水平。

急诊包括医院前、来院途中、医院内的紧急救治和生命支持,以及后期重症病房进行的监护和抢救治疗。

门诊是为了可择期治疗、病情不紧急的病人得到更加专业的救治,分有众多科室,而急诊则是为了帮助病人快速脱离生命危险,一般不分科,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接受紧急治疗,后续可转为住院或者继续急诊观察。

简而言之,急诊是为了救命,门诊是为了治病。

二、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设立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现实背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且公民素质不尽相同等现实,医院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患者,面临着巨大的救治压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医疗资源被浪费的现象,“急诊不急”等问题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矛盾。

过去遵循先接诊先治疗的原则,一些病情并非紧急的患者占据了急诊资源,造成了一些病情紧急、生命垂危的患者急救救治被耽误,受影响,从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医疗事故。

但其实对于非急病患者来说,他们大多并不是故意去占用急诊资源,只是因为不了解急诊的作用和价值,不清楚自己的病情是不是急病,不明白应该去急诊还是门诊。

急诊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大众陷入“看病难”的难题中,特别是危重病人的病情可能迅速急转直下,出现生命危险。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问题下,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制度来解决急诊资源被占用的问题。

(2)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内容急诊预检分诊制度(emergency triage)是指基于将有限的急救资源投入到病情更为危急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所采取的对急诊病情划分等级,遵循从重到轻、从急到缓的急诊救治制度,以保证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急诊A级:危急(抢救室),等候时间立刻,适用于≤24小时的新生儿,体温高热伴惊厥发作。

急诊B级:重症(抢救室),等候时间<15分钟,适用于新生儿发热(耳温/口温≥38℃)、耳温/口温≥41℃、肛温≤35.5℃、嗜睡、浅昏迷、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急性瘫痪、呼吸中度困难、气促明显、氧饱和度<95%、咯血、重度哮喘发作和明显喘鸣。

急诊C级:1小时内等候,适用于≤2月婴儿、耳温/口温≥39.5℃(肛温≥40℃)、精神状态有改变、惊厥后24小时、头痛明显、呼吸轻度困难、中度哮喘发作和氧饱和度>95%。

急诊D级:2小时内等候,适用于>2月婴儿、耳温/口温≥38.5℃(肛温≥39℃)、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急诊E级:非紧急(门诊),等候时间>2小时,适用于耳温/口温≥38℃(肛温≥38.5℃)和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根据病人的程度、级别、等候时间、年龄和体温等因素进行分类。

在每个级别中,都有明确的体征和症状,以便医生进行判断和诊断。

例如,急诊A级适用于危急的情况,如新生儿出现高热伴惊厥发作。

而急诊B级适用于重症情况,如氧饱和度<95%或重度哮喘发作等。

通过这些分类,医生可以更快速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急诊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
急诊预检分诊是为了提高急诊患者的就诊效率和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种流程。

以下是急诊预检分诊的详细步骤:
1. 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接待员会帮助患者填写登记表格,并核对个人基本信息。

2. 接待员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并记录在病历表中。

根据症状的轻重缓急,将患者分为三个级别:绿色代表轻度症状,黄色代表中度症状,红色代表重度症状。

3. 根据患者的症状级别,接待员会将患者引导到相应区域的等候区。

4. 在等候区,护士会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体温和心率等。

5. 护士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症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护士会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血液检验、X光或CT扫描等。

7.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做出具体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8. 医生会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并根据需要开具相应的处方。

9. 护士会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如给予药物治疗、缝合伤口等。

10. 随后,患者可以进行结算并离开急诊室。

如有需要,医院会根据情况安排患者住院观察或转诊至其他科室。

以上就是急诊预检分诊的流程,旨在快速、准确地为急诊患者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

通过这个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并提高急诊部门的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预检分诊
分诊的定义:
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准确及时的分诊可以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分诊的目的:
※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先处理危急症。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3. 尽快进行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4.与病人建立可信关系,及时沟通。

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健康指导。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
常见急症的分诊:
休克A
1.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2.创伤性休克
3.烧伤性休克
4.感染性休克
5.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腹痛B内科急腹症:
一、病因:
1.急性胃肠炎症所致的腹痛。

2.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痉挛性腹痛。

3.胸部疾病所致的反射性腹痛,如膈胸膜炎、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
1.腹痛呈一过性、间断性、游走性或不规则性。

2.腹痛部位不明确,喜按,无腹膜刺激征。

3.胃肠道外疾病常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发热、咳嗽、心悸等。

外科急腹症:
一、病因:
1.炎症:腹腔内器官炎性病变,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2.穿孔: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外伤性穿孔等。

3.出血: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如外伤性肝脾破裂。

4.梗阻:包括肠腔、胆道或尿路梗阻。

5.绞窄:腹腔脏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如急性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
1.突发腹痛,持续数小时以上或持续性腹痛并阵发性加重。

2.腹痛部位明确且固定,局部压痛明显并拒按,常伴腹膜刺激征。

3.常见伴随症状:休克、黄疸、呕吐、发热,发热一般发生在腹痛4-6h以后。

4.X线提示有穿孔、梗阻、结石等表现。

5.出血性急腹症者腹穿为不凝固血液或经4-6h快速补液而抗休克仍无好转。

头痛C发病原因:
颅内疾病:感染、颅内血管、颅内占位、颅脑外伤等。

颅外疾病:骨疾病、神经痛、眼原性、耳原性、鼻原性、牙原性头痛。

全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中暑等。

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

头痛的伴随症状
头痛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症。

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者多见于偏头痛。

头痛伴眩晕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急性头痛伴精神症状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注意脑肿瘤。

大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急程序 .一急诊科接受到大批伤员或接到院外有大批伤员信息时,应立即通知急诊 1.科主任、护士长和行政值班,有行政值班向门诊部主任、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汇报,必要时根据情况向院领导或主管院长汇报,迅速启动诊断预案。

院外大批伤员需现场急救时,急诊科应迅速调度现有的救护车、急救医 2.生和护士迅速奔赴现场,必要时请救兄弟医院支援。

大批伤病员来急诊时,由急诊科主任、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急诊科 3.护士长组成抢救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到急诊科参加抢救,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大批伤员收诊后全院病床的临时调配,必要时向分管院长汇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开展。

如果收到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传染科及上级 4.防疫组织,对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应迅速隔离治疗,并在发病所在场地配合上级防疫部门进行消杀,肠道门诊作为隔离治疗所在地。

院外急救所需急救药械、消杀药品,隔离所需的生活用品,由急诊科常 5.备待用。

各级急救队员接到急救信号,应在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集合,由急救 6.领导小组组织指挥整个抢救工作。

大批伤员来院时的应急措施: 7.
大批伤病员来院时,其急救工作在院急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参加急救工作的各级人员按下列分组进行,使抢救工作迅速、准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伤情分检组:一.人员组成: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及急诊科医生、护士。

任务:(1)迅速检查病人,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抢救转运以及现场诊治。

(2)分发门诊病历,作好登记工作,按轻重缓急及死亡病人分别在手腕上挂上相应的标记和编号牌,并妥善保存病历。

(二)现场诊治组:
人员组成:院相关专业抢救人员或急诊科主任指定的相关医师、急诊科护士
任务:负责现场伤病员的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检查等处置,包括病人入院、进手术室、留观察室等分流安排。

(三)病房组:
人员组成:相关专业科主任、医生、护士
任务:负责入院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
(四)手术抢救组:
人员组成:外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及相关专业科主任、医生、护士
任务:对重危重病人进行迅速的诊断,确定抢救方案,及时手术,协调各专科手术事宜及术后病房安排。

(五)安全保卫综合服务组:
人员组成:保卫科科长、门诊部主任、保卫科、门诊部、财务科等部门工作人员。

任务:(1)建立抢救警戒线及临时抢救区维持抢救秩序
(2)增加临时救诊桌椅,保证伤病员有较舒适的休息环境
(3)设置临床记帐处、各种检查、处方、治疗单凭加盖“重大抢救”章及签名记帐,以示负责统一结算
(4)对已死亡伤病员应尽快明确死者单位,无法刻章明者,作好性别、估计年龄、外型衣着特征及财务科登记等工作
(5)遇重大凶杀斗殴伤员,除严格执行上述抢救处理外,由保卫科及时汇报公安管理部门
(六)后勤者:
人员组成:总务科长、科员及支助人员若干
任务:(1)保证水、电、气供应、电梯转运等
(2)协助伤病员转送等
(3)解决伤病员被服、饮食、临时床铺及生活用品
(七)协调接待组
人员组成:院办、医务科、门办、保卫科等部门负责和工作人员
任务:(1)负责伤病员在院内分布情况、死亡人数、手术人数、危重病人数统计汇总工作
(2)掌握伤病员全部情况,随时向上级有关单位汇报情况,包括意外死亡发生情况和经过
(3)向伤员家属及组织报道伤员病情及救治情况。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急诊处理:
及时准确分诊,了解中毒级别,迅速组织救援小组尽早治疗,早期明确诊断,早
期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分诊:快速、准确的分诊是成功的第一步,早期分诊危重病人,重点注意小孩、老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将病人病情分级后送到不同救治区,早期识别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尽快通知当班医生组织早期救治,做好记录工作
建立救援小组:
A成员组长(急诊科主任或副主任)、医生(急诊医师、相关科室医师)、护士、检验科人员、药房人员、医务处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护工
B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通力合作
诊断救治
早期诊断:病史、症状和体检早期救治:分区、分级救治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对症处理
可能引起中毒食物送检危重病人优先救治、及时转运分流
相关科室会诊特效解毒药物
无可疑中毒病人留观
中毒情况调查和处理:发病经过、主要临床表现
发生中毒的地点、单位、时间
中毒人数、重病人数及死亡人数
可疑食物、进食范围及发病趋势
处理销毁中毒食物和切断来源
火灾的应急处理救护流程
119、120接到报警电话?呼救信息到达当地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当死伤5人以上时启动预案,?并向本区域医疗行政部门报告
派出现场救援第一梯队,由专业急救人员组成?
医疗救援流程
1.进入火场需佩戴防护面罩,伤员到达安全地点后实施急救。

伤员脱险由消防部门负责
2.伤员由火场内撤离或被救脱险后,立即开始救治
3.初步检伤,分类救治
4.优先抢救的伤员:如烟气中毒引起窒息、呼吸困难、呼吸停止者
5.将现场伤亡情况迅速向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包括请求增援(急救人员、设备、药品)
6.登记伤员资料
7.稳定伤情,护送伤员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8.急救医疗部门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共同组成现场指挥部
9.维持现场秩序,畅通救护车进出通道
10. 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提供接收医院的急诊观察床、手术床位、监护室床位等实时动态信息
接诊三无病人处理
1、接诊无姓名、无家庭地址、无医疗费用三无病人后,相关科室应协同保卫科详细了解病人情况、登记陪送人员的姓名、地址、单位、身份、电话及与患者的关系,并记录患者出事的地点、时间及当时有关情况、以便查验,凡有涉及刑事案件的病人时,保卫科应向公安部门汇报。

2、无论何种渠道,送至我院的“三无”病人,医护人员应当无条件的接诊,医生做到首诊负责制,建立完善病历,认真细致书写病历文书,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保卫科应当协助相关科室做好三无病人监护工作。

3、各科室对三无病人及时做诊断,并给予基本的治疗措施,危及生命时应全力处理抢救,并同时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汇报。

4、三无病人原则上留急诊观察室处理,需急诊手术或抢救治疗者应请示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收至相关专业科室,任何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委。

5、三无病人不符合住院条件或病愈后仍然滞留、拖延不走的,由保卫科全权负责与民政部门、当地派出所、村委会、病人家属联系,送回当地。

电话接听原则和技巧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