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与考核制度 国子监教学有坐监制度和监生历事制度。 坐监,即教官在监内教书,学生在监内读书。 教学中有考核制度,除考校德行以外,还对生员课业 的考试,称为“考课”有月考,季考和岁考。 监生历事,即监生到监外“历练政事”,或称实习历 事,这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地方官员的生员,入学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童试)。 总之:明清官学管理的严密程度是以往朝代所不及的, 但是,自明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封建统治者企图靠思想文化专制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 权,因而利用科举取士,禁锢读书人的头脑,使学校 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0445, 中国教育管理史第七章简介
第七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 育管理

概括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 历史阶段。这个时期,封建统治者建立了最为完备的 封建制度,封建教育管理也在前代的基础上达到了近 乎完善的程度。在思想文化和教育上,表现出浓厚的 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明清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以八 股文取士,加强对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在这个过程 中,封建教育管理制度一方面至于成熟和完备,另一 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发生着蜕变。朱理学教育 日益空虚无用,八股取士越来越呆板僵化,遭到世人 的尖锐批判,一些进步思想家积极主张改革这种教育 和取士制度,并躬行实践,创办书院,讲求实学,于 是实学教育开始崛起,给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来了生机 和活力。
学为宗的书院;另一类是官学化了的书院。 (二)倡导实学书院的管理 这类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继承了宋代书院自由讲 学的优良传统,并有很大发展,打破了专习八股文, 追逐功名利禄的恶劣学风,注重实学,以培养经世致 用的人才为目的,而且建立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发展。 明代最著名的书院要属东林书院,清代以漳南书院和 “诂经精舍”,“学海堂”等书院最有影响。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原为宋代大学者杨时讲学 的场所。书院以追求“为圣为贤”的“实学”为务, 不空谈“性命”,不专为“科名”,以免丧失教育的 根本目的。 于是,在江南形成了全国著名的学派——东林学派。 东林学派也逐渐成为全国的学术和议政中心。
成了八股文的于训练基地。读书人终日沉溺于八股的 套术之中,严重地败坏了学分。 因此八股取士自明朝末年开始,不断遭到了早期启蒙 思想家的猛烈抨击。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 元等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反对科举和八股取士的高潮。 但是,由于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应封建专制 制度的,因此,一直得以维持下去,直到社会制度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才得以废除。

考期在春季,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 元”。乡试和会试的考试内容大致相同,考试分为三 场。第一场考试《 四书》义一道,每道限200字以上; 经义四道,每道限300字以上;第二场考试论一道,限 300字以上,判语5条,诏 (言告)表内科一道;第三场 考试经史时务策5道,均限300字以上。 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期在会试一个月以后。 殿试没有淘汰,只是通过考试把应试者(即贡士)排 出名次。应试者均被正式赐出身“进士”。“进士” 一般分为三甲:一甲有三名,赐“进士及第”,一甲 第一名曰“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 “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有若干 名,赐“同进士出身”。之后,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 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漳南书院 在直隶(河北),康熙十九年,(1680年) 聘请著名教育家颜元主院,颜元深刻地批判了科举取 士害人误国和理学教育的空疏无用,提出“宁粗而实, 勿忘而虚”的办学宗旨。 书院斋有长,科有领,由学生来担任。书院主要教学 “六德”,“六行”,“六艺”。 诂经精舍 在杭州,嘉庆初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建,书院 以“专励品学,非以弋功名”为宗旨。 学海堂 在广州,是阮元于道光初任总督时创建的,是 继诂经精舍后又一所讲求实学的书院。 (三)官学化书院的官理 书院发展到明清,虽然有不少的倡导实学的书院,但 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已被纳入官学体系,即官学化。 官学化书院的管理与官学几乎没有区别,书院的教学 以应举为目的,有些主张自由讲学的书院,也是讲学 与应举兼顾。

二网罗士人,禁锢思想 朱元璋很重视网罗士人,在率军起义过程中就罗致了 一批文士。明王朝建立以后,更加重视人才的选拔。 为了禁锢士人的思想,加强文化专制统治,朱元璋还 创设了八股取士,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必须以固定的格式“八股文”作文,而且不能发挥己 意,必须以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以朱熹的《四书 集注》为标准答案。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颁布《四书大全》, 《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作为钦定教本,这也是 禁锢士人思想的重要步骤,明朝还采取一系列的专制 措施来禁止不同思想的传播,使人们只能遵从信服孔 孟之道,程朱理学。 如国子学和地方官学都制定了严密的学规。 同时,明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用血腥的屠杀来扼杀 知识分子的不同思想,使其臣服于明朝的统治。
第二节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一,明清科举概况 明清两代都很重视并大力提倡科举制度,取士和任官 多通过科举,科举制度在这一时期也更加完备了。 明朝科举常科只有进士一科,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 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清代沿袭此制。 乡试: 每逢农历子,卯,午,酉在各省县城举行,场 所称为“贡院”,时间秋八月。考生为府,州,县, 学员(俗称秀才)经考试合格者。乡试考中者统称为 “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有参加会试的资格, 也可以就任小京官,州县属官或教官。 会试: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 年在京师举行。这时,各地举人会集京师应进士考试
3,教师薪俸
学官 祭酒 司业 监丞 博士 月俸 (石) 21 10 6.5 6 学官 典簿 助教 学正 学录 月俸 6 6 5.5 5 学官 典籍 府学教 授 州学学 正 县学教 谕 月俸 5 5 3 3
薪俸以米(石)计量,米,银(钞)兼给,即薪俸发 给一定比例的米,其余折成银或钞下发。 上表为洪武二十五年所定之教师薪俸。
3,学规 国子监对监生言行的纠察尤其严格,监内有严格的监 规,监规多达56条。 国子监设有“绳()厅”,由监丞负责,专门“纠察” 师生言行,惩治违犯学规者。 地方官学也有严厉的学规。 (四)教学管理 1,课程安排 国子监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标准的 教材是《四书五经大全》,此外还必须学习《性理大 全》,要加习《说苑》, 《大明律令》, 《御制大 (言告)》和书数,朔望还要习射。 地发官学课程分礼,射,书,数四类,颁经,史,律 (言告),礼仪等书要求生员熟读精通。
明清特别重视科举取士,明朝曾规定非进士莫入翰林, 非翰林莫入内阁。明朝还规定,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由 学校出身,因此,科举对学校教育及学风具有直接的 影响。学校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学生入学受教育, 目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 二,八股文取士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考试题目 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八股文源于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罢诗赋,贴 经,墨义,采用经义取士,即以儒家经典为依据,阐 发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八股文把经义考试发展 到了极端,规范化,标准化,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了 严格的限制,使它成为束缚士人思想的文化专制的工 具,使其日益僵化而走上穷途末路。 明清八股取士,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教育 内容,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学校完全变
(二)教育行政机构 明清时期,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机构仍是礼部,其职 能于隋唐时期的礼部基本一致,即管理全国学校,贡 举等事项。 明清地方官学(包括地方的一切教育事务),由中央 任命各省提学官(清朝称提督学政,学政或学院)全 权负责领导,强调地方行政长官“不许侵伊职掌行事” 提学官还有考核府州县学教师的职权。

三,书院的管理
(一)书院的曲折发展与蜕变 明清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几度兴衰。明初,因为重视 官学,提倡科举,书院收到冷落,沉寂100多年后,才 逐渐发展起来。嘉靖以后,因为科举越发僵化,官学 有名无实,这是书院讲学盛行一时。明朝中后期,政 治日益腐败,文化专制越来越加强,不许自由讲学, 曾4次下令尽毁书院,但是,因书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和强大的生命力,不久又得以恢复。 清代初年,统治者对书院采取抑制的态度。然而,书 院禁而不止,清政府感到要控制书院,靠抑制的政策 不行,不如加以提倡。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使它为我所用。 因此,明清的书院与元代一样,在性质上发生了分化, 大致分两类。一是继承宋代自由讲学传统,以提倡实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 和学校管理

一,教育行政体制
(一)学校系统 明清时期,官学,私学和书院都有很大发展。官学仍 由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所组成,大致有国子监,地方 府,州县学和社学,清代还有义学,此外还设有武学, 医学,阴阳学等专科学校。清朝很重视本民族的教育, 在明制基础上,又为宗室或旗籍子弟设立了学校。 明清的私学教育也很兴旺,不过,这个时期的私学主 要承担蒙养教育的任务,高层次的私学和一般的读经 教育多被书院所取代。 书院在明清虽几经波折,仍有很大发展,官学化是这 一时期书院管理的主要特点。

明代文教政策的精神均为清朝所承袭。清朝不仅普遍 发展经学教育,还大力开科取士,扩充科举名额。 清朝统治者在笼络士人的同时,也极力加强思想统治, 不允许任何人对朝廷有丝毫不满的言论,对汉族知识 分子更加注重防范,甚至大开杀戒。 总之:明清两代在文教政策上对知识分子采取又拉又 打,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政策,最终的目的是要实 行文化专制,禁锢读书人的头脑,压制他们的个性, 遏制他们的反抗精神,使他们俯首帖耳,做封建统治 下的忠臣顺民。明清文化专制政策,严重地摧残了知 识分子的身心,钳制了他们思想,因此,在明清之际, 就遭到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猛烈抨击。 他们在对封建制度和为之服务的程朱理学,八股取士 制度进行了全面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实学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对近代旧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和教育革新 发挥重要启蒙作用。
图概括
第一节 明清时 期的文教政策
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
二,网罗士人,禁锢思想 一,明清科举概况
第七章 明清 的教育管理
第二节明清时 期的科举制度
二,八股文取士 一,教育行政体制
第三节 明清 时期的教育行政 体制与学校管理
二,官学的管理 三,书院的管理 四,蒙学的管理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 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洪武元年 (1368年),明朝处立,朱元璋就下诏表示“愿与诸 儒讲明治道”。次年,又“命儒臣纂礼书”。这一年 还规定,国家取士,以宋儒传注为标准。 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统御 数十倍于自己的汉人,他们在尽力维护本民族传统的 同时,注重学习中原文化,对儒家也采取尊崇的态度, 利用它来扩发统治基础。 在诸儒中,清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支配 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最高纲领,要求人们只准学习和奉 行,不得有一丝一毫的违背。
(三)学生的管理 1,学生来源 自明代以来,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学生入学 等级身份的限制基本取消,教育对象的范围大大放宽 了。国子监的学生通称“监生”,依次来源分为四类: 一,“荫监生”。二,“贡监生”三“举监生”四 “例监生”。 明朝规定,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由学校出身,只有取 得府州,县学生员的资格,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学生待遇和出路 明初,政府给监生以优厚的物质待遇,不但包揽了监 生个人的衣,食,住,行,病,死,还允许带家属伴 读,赐家属禀粮。等等。 明代国子监出路,一,直接授官,二为参加科举考试。

二,官学的管理
(一)学校管理体制 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仍然是国子监。不过,明清时期, 国子监与太学,国子学,国学等名称,常常通用。明 清国子监既是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也是全国最高学 府。
国子监的行政和教学机构的设备相当完备。 明代国子监隶属于礼部,清代在民义上是由皇帝直接 管辖。 (二)教师的管理 1,对教师的要求与监督 明清教育的目的仍然是要培养“忠君”的官僚,因此, 对教师道德,学问和言行的要求很高,监督也很严格。 教官若有怠惰失职,致使监生有戾规矩者,举察到官, 定有责罚。 2,对教师的考核 明朝廷对教师的考核,既有和其他官吏相同的考满, 考察之法,又有特殊的“学官考课法”,还有平时的 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