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9+在山的那边(教师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 在山的那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山”与“海”的意象。
3、体会诗歌美,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导学流程设计: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A、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眼中山的那边会是什么呢?B、介绍诗歌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
学生活动二:诵读诗歌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A、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我的方法是查字典和看资料书痴.想()凝.成()铁.青()喧.腾()诱.惑()扎.下()隐秘.()一瞬.间()B、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的方法的看注释和查工具书。
痴想:隐秘:一瞬间: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形象之美?(试着读出节奏、停顿、重音,在你小组中读一读。
)3、三读诗歌,读懂内容。
A、朗读了诗歌,你一定想知道诗中写的内容,你说说二节诗分别写了什么?(分开说:不同的角度分析,如时间、情节、心理、方式等来分析诗歌写的内容。
)(总的说:人物[可以加上时间、地点]+事件[做什么事情])B、我知道了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把握山海的引申意义。
)4、四读诗歌,读出情感A、了解写作背景:王家新在1979年写下这一首诗,当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学生。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经历“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
B、揣摩朗读本诗的语气,把握诗歌的情感。
(朗读的语气一般有:开心、高兴、兴奋、惊喜、惊讶、疑惑、肯定、舒缓、婉转、委婉、豪迈、激昂、悲切、失望、痛苦、忧伤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最新9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最新9篇)《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篇一1、课前,学生板书每天一句话上课,学生给大家讲解句子大意(一般从古诗文来的语句如此处理)2、交代上课内容:师:感谢**同学对我们的激励,(承学生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另一个班写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接过来的话是相互学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志向开始我们中学学习的旅程,今天我们第一站是《在那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吗?部分学生:读过师:没有读过的同学请起立二生起立,忐忑师:那你们来猜测一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生:是山师:为什么?生:山区里的山是连绵不断的师:如果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希望山那边是什么?生:城市师:为什么?生:山区太穷、太落后,我希望能过富裕、现代化的生活。
师:是啊,很多山区太落后了,真希望山区的人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师:昨天我们不是说不说觉得生:笑。
我认为,山那边不再是山。
作者说在山的那边,肯定是说,很多山以外的地方,那肯定不会是山了。
师:那你希望会是怎样的地方呢?生:我希望是海。
师:理由?生:山区太闭塞,我希望能看见广阔无边的大海,海会给我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还会给我力量。
师:好啊,男孩子就该有海一样的心胸。
师:这两个同学没有读过课文,他们有了这样不同的认识,其他同学读过了,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生:我会写山的那边是草原,因为我特别渴望见到草原,还希望能骑上马在辽阔无边的草原奔驰。
师:跃马扬鞭在草原上疾驰,好,令人神往。
生:我希望山的那边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因为山路一定很难走,我希望能有平坦的道路通往我想去的地方师:走出大山、走向远方,可能是很多山里人的梦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呢?如果有便利的交通,他们和外面的联系会更多、摆脱贫穷也会更容易些。
……(还有不少,记不清了)师:同学们说了这麽多想法,老师也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刚看到这首诗的题目,老师就想作者说的在山的那边肯定不再是山了,但是如果我来写,我希望山的那边还是山。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目标呈现:【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一、预习热身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王家新,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陨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2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楼梯》等。
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坐矮板凳的天使》等。
2、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3)、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二、活动探究1、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2、“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3、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三、盘点提升: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的:1.加强朗读训练,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人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王家新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语句。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层次,概括大意1.我在山那边没有找到海;2.在山那边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发?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在诗中“海”“山”“爬山”分别比喻什么?明确:海比喻理想境界,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2.本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明确: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3.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作用?三、探究语言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明确:“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阅读赏析诗歌。
2、领会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蕴涵的意味,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学习重点:把握诗歌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法点拨:诵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资料助读(一)关于诗歌1、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2、诗歌分类:根据表现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根据诗歌的外在形式和语言特点,分为格律诗和自由律诗。
3、诗歌的特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
诗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
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
4、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5、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家作品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
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
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
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
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
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
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在山的那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9《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技巧,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意境,掌握“山”和“海”的不同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3.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课前探究】1.朗读诗歌,圈画文中生字词。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漫.湿()枯.干()瞬.间()喧.腾()2.解释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隐秘: 凝成:诱惑: 喧腾:一瞬间:3.文体知识诗歌,与()、()、()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富于想象,语言(),具有(),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4.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告别》《游动悬崖》等。
【预习交流】小组相互检查课前探究内容【互助提升】一.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并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及重音。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2.自由朗读诗歌,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3.诗中的“海”与“群山”蕴含着什么意思?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深层探究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理解的有什么不同?2.诗人领悟妈妈听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结尾处“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三.语言品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很美的诗句并尝试鉴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与学随笔
课后反思
喧téng()一瞬()间níng()成
2.知识链接
诗歌:文学 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来体现作者丰富
的思想感情。
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
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选词填空。
19在山的那边
课型
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
2.理解并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3.深入理解诗歌,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难点:重点目标3.难点目标2
一、独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
痴()想隐mì()诱()惑()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他只是遗憾
就会死在半路上他的祖先没有象他那样想过
死在山中不然,见到大海的就是他了
7、“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为什么山民会对山感到疲倦?请简要回答。
8、“他只是遗憾”,他遗憾什么?结合诗歌内容 概括回答。
9、你喜欢“山民”的形象,还是喜欢《在山的那边》一诗中“我”的形象?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当堂检测
山民/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山那边是什么"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父亲说: "是山"到他死的时候
"那边的那边呢?"儿子就长大了
"山,还是山"儿子也会有老婆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儿子也会有儿子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儿子的儿子还会有儿子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
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凝成()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2、听读课文录音,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课堂探究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5、再探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当堂检测一、课内精读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1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从谈“梦想”导入新课: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2、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看看孩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二.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的音。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扎下zhā漫湿màn一瞬shùn间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思考: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板书:山——————海(困难)(理想的境界)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①给诗歌另拟个小标题。
例如:我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梦……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例如: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第一节写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长大后的感悟和信念;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或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提示问题:①“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一词有何作用?想得发呆、非常入神。
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神态,表现了小时候的“我”对山外面世界的向往。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预习案】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王家新,出生于1957年,湖北人,诗人。
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等。
2.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扎下漫湿一瞬间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
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
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4.读后讨论,探究质疑:(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合作探究案】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⑴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⑵“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⑶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⑺“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⑻“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⑼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信心”?4.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或全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19课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3、树立理想,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导学重点】理解海及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
【导学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课时】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掌握字词,扫清朗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隐秘:②诱惑:③喧腾:④一瞬间: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诗中的“山”和“海”蕴含着什么意思?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二、预习展示: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清澈(chē) 枯干(kū) 依然(yī) 奔命(bēn)B.漫湿(màn) 耽误(dān) 痴想(zhī) 喧腾(xuān)C.瞬间(shùn) 瓜蔓(màn) 攀登(pān) 凝成(níng)D.奔波(bèn) 幻想(huàn) 诱惑(yòu) 朦胧(1óng)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B.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喧腾:喧闹沸腾。
D.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三、朗读课文:(1)多媒体播放MP3,学生听读。
(2)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19、在山的那边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3. 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通往理想之路充满艰难险阻,只有百折不挠第坚持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学习重难点品味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方法诵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部分预习案一.走近作者王家新,当代著名。
著有诗集《》《》《》。
他的以诗歌为核心的全部写作,被称为“一部诗歌精神的启示录”。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凝.成()隐秘..()铁青..( )诱惑..()喧腾..()漫湿..()扎.下()一瞬.间()三.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反复品味其妙处。
2. 请概括这首诗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探究案一.研读赏析: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2.诗中的“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的运用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二,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这首诗中的“山”和“海”蕴含了什么意思?(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谈论)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通过学习这首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人以“”和“”为意象。
用“”象征理想和信念,用“”象征重重困难,用“”象征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第三部分检测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痴.()想隐mì() yîu huî( ) 喧téng()一shùn ( )间 níng()成铁.青()漫.湿()二.请同学们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一句中的“种子”是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激趣导入】小时候,妈妈曾经问我: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说:我想当老师。
就这样,怀揣着这个梦想,我努力学习,1995年我考入了师专,两年后我如愿以偿做了一名老师。
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或愿望是什么?或者说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学生回答)追求美好的人生,就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但理想的实现有时并不像我们所说的这么简单,它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觉得只要我们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也祝愿同学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作者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成的一首诗歌。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一起来探讨,作者是如何追求理想的。
(我们一起来朗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美。
2.品味诗歌,体会诗意美。
3.联系生活,领略奋斗美。
【教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美读诗歌】我们先找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其余的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读的不够理想,好吗?(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感情。
)1.学生朗读课文一遍,纠正读音、停顿和情感。
读音:痴想凝成一瞬间喧腾重读:扎一次又一次一座座一次次无数全新的世界感情:第一段读出困惑、失望,声音低沉些;第二段读出拼搏、奋斗,声音高昂些。
2.聆听范读。
(录音)3.学生自由读。
4.点名学生读。
5.学生齐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感知诗歌】1.文章标题为《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海。
2.“山的那边是海”,这个“海”是怎样的“海”呢?(在诗歌中找答案)。
——“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这里所说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3.要实现理想,作者说“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这里的“山”又指什么呢?——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这里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9 在山的那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9 在山的那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9 在山的那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在山的那边》教材分析《在山的那边》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山”和“海”是诗中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意象,“海”是梦想的代名词,“山”象征追逐梦想过程中遭遇的重重艰难。
诗中“无数座山",告诫我们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要跌倒了能爬起来,要一次次坚持奋斗下去.学情分析初中的大门,是孩子人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孩子们开始憧憬未来,开始谈论理想,但学习任务加重,压力也随之而来,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面对一点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可能就难以应对。
通过《在山的那边》一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生活的哲理。
同时引导学生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领悟诗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感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1.继续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加强朗读能力的训练.2.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第19课 在山的那边.doc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
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一、导入1、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2、谈谈诗歌的特点3、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关于诗歌朗读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3)本文主旨是什么?探究学习: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3)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去英国留学,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都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
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
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所以,《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经历。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课时
1、反复诵读法
新课标明确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诵读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以读激情,以读感悟,从而体会诗的感情,理解诗的意蕴。
2、讨论点拨法
在加强诗歌朗读训练的同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赏诗、品诗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质疑,师生合作探讨学习,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3、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运用声、像、图三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适当穿插展示课件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解构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提示,能激情导思、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课堂,体现诗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 诱惑.( )_____ 一瞬.间( )_____ 隐秘.( )_____ 喧.腾( )_____ 痴.想( )_____ 凝.成(nínɡ):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隐秘.(mì):隐蔽,不外露。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chī):发呆地想。
文中的“山”与“海”有什么象征意义吗?如果有,那它们象征什么呢?
“山”应该指困难,海”就是象征一种理想,一种克服困难后所达到的光明境界。
二、探究阅读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意思是:“我”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痴想”能换成“幻想”“梦想”吗?
不能。
“幻想”“梦想”没有“发呆”的意思。
2、“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山有“脸”吗?为什么说山“铁青着脸”?
没有。
“铁青着脸”,这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完全落空。
5、从这部分看,你觉得小时侯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一个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愿追求新天地的孩子。
6、为什么“海”是“信念凝成的”?
“海”很遥远,奔向理想的征途很漫长,只有凭借信念,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
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8、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9、“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喧腾”是什么意思呢?
理想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大海在远方召唤“我”,为“我”喧腾。
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喧腾”可以换成“奔腾”吗?
不可以,“喧腾”不仅“腾”,而且还“喧”。
10、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的心灵”指的是什么?“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
枯干的心灵:
——对理想失望,没有信心实现。
——对理想的渴望。
(哪个对?)
(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三、集体讨论
1、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世界”指什么?
指理想的实现是光辉灿烂的,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的。
2、“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理想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激动、自豪……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3、体会下列加红色词语的妙处。
①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强调了“我”失望的次数多
②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说明了“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③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四、体验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大家分享。
谁先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每人准备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姓名、理想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全班汇集成册,复印后人手一本,作为永久的纪念及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