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认识你自己——解读古希腊人心中神赐予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解读古希腊人心中神赐予的箴言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石板上用古希腊文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正确认识你自己王京征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里(古希腊的传说中该城由宙斯的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创造而成,而雅典人世代受雅典娜的保护和恩惠,故起名为“雅典”)有一个阿波罗神庙,阿波罗即古希腊诸神里的太阳神,能赐给人类以光明。
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石板上用古希腊文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传说中这个箴言是雅典城建成时是神留给人类的箴言。
直到今天,这行字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下,仍然依稀可见,令许多旅游者感到神秘而古老。
其实看起来这麽简单的几行字,实际上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难解释的一个话题......今天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这回让我们再回到中国的古代。
我们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
有一次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大哥医术是最高明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
”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个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有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
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
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
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那就是要命的大病啊。
我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已经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
行医治病,防患于未然者最高,但天下无名;病初起而手到病除者次之,但被人认为是治小病,只能传名乡里;病人垂死时才挽救人,虽保住了生命,但早已元气大伤,还会留有后遗症,这个人已经受损了,但是我却能名传天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真的能评价一个人的真正质量,只有我们的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精选阅读(1):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礼貌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
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自我的工作是帮忙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愉悦,但是却到处碰壁。
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愉悦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咱们,愉悦到底在哪里?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正因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
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我是一个无知的人。
正因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
工会名字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愉悦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1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愉悦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齐造起独木舟来了。
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1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齐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此刻觉得愉悦吗?学生们齐声回答:咱们此刻觉得愉悦极了!苏格拉底说:愉悦就是这样。
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发奋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我认识你自我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我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好处。
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方写着认识你自我。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因此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
教育家苏格拉底思想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认识自己”,强调道德修养,主张通过对话和辩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本文以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为背景,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其教育理念在现实教育中的启示。
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概述1. 认识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在道德和智慧上不断提升。
2. 道德修养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的灵魂。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和实践,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3. 对话与辩论苏格拉底认为,对话和辩论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智慧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话和辩论,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4. 教育方法苏格拉底主张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采用问答法、诱导法等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三、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案例1. 案例一:认识自己苏格拉底与青年人讨论“什么是正义”的问题。
青年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但苏格拉底不断追问,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存在矛盾。
最终,青年人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正义”,从而开始反思自己。
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2. 案例二:道德修养苏格拉底曾与一位名叫安提丰的人讨论道德问题。
安提丰认为,道德只是人们之间的约定,没有客观标准。
苏格拉底反驳道,道德是人的灵魂,是客观存在的。
通过对话,安提丰逐渐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案例三:对话与辩论苏格拉底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辩论。
一次,他问学生:“什么是勇敢?”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苏格拉底不断追问,使其认识到勇敢并不是简单的行动,而是内心的坚定。
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对话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案例四:教育方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问答法、诱导法等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美德”思想探析
苏格拉底“美德”思想探析苏格拉底是述而不作的哲学家,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其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被学术界认为是能够基本反映苏格拉底思想的哲学篇章。
《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首先提出“我对自己一无所知”,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原则,其哲学思想关注点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现实世界。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上的改善才是人生活的价值,即“美德即知识”这一原则的目的所在。
苏格拉底把世界归结为一种善的目的,并始终在劝人们行善,直至生命结束。
标签:苏格拉底;美德;知识;《申辩篇》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70年的雅典,成长于雅典的黄金时代,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优秀思想。
但在暮年时雅典民主制面临着危机,雅典人缺乏信仰而追逐名利,苏格拉底以“牛虻”自诩,用刺激、警醒的言语来拯救雅典人日益麻木的灵魂,却遭到了一些雅典人的敌视。
近七十岁的苏格拉底受到了两项指控,指他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神。
苏格拉底虽在法庭上作了精彩申辩,最终还是被判有罪。
苏格拉底坦然接受审判结果,拒绝了所有人的帮助,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雅典人的醒悟。
苏格拉底是述而不作的哲学家,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其弟子柏拉图撰写《申辩篇》来记录苏格拉底在法庭申辩的言行,借以怀念恩师。
一、“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美德思想的起点苏格拉底深刻地认识到,雅典人把自己生活的幸福定位于身体或财富,并视两者为他们优先关注的对象。
苏格拉底前瞻性地认为财富和地位不能带来善,但是善能为个人及国家带来财富等不能带来的东西。
“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把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现实世界,从而关注在人的心灵上,苏格拉底由此也建立了自己的美德观念。
苏格拉底从“认识你自己”这一原则出发,他首先认为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关注人自身美德的完善即善这一目的。
进而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把美德和知识等同起来,并认为美德是可教的,学习美德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的哲学思考
祖国2019.5.下|理论纵横|摘要:“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在自然哲学走向衰落、智者学派开始兴起的时代,苏格拉底的这一命题教人先要“自知无知”,然后不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苏格拉底被誉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他的思想对于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将研究重点由原来的自然,逐步转变为人本身,他认为想要更加深刻地对世界进行认知,就必须要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该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影响巨大,对于哲学的演进更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定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奠定了哲学是“人学”的基础,对于哲学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苏格拉底人的主体性哲学转向自知无知“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的哲学思考文/葛世林要想对自己形成深刻认识,内心必须要有一个观念,就是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这一理念不但是苏格拉底在哲学探索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在自然哲学发展末期,他的这种思想为哲学带来了新的探索思路,为古希腊哲学开辟了新的领地。
叶秀山(1984)在评价苏格拉底时认为,其最为重要的哲学贡献是首次发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自我①。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研究的第一要务,如果“不能认识你自己”,那么便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是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
一、“认识你自己”的提出背景“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雕刻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这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他将该理念应用于哲学研究当中。
在当时古希腊社会出现危机,自然哲学走向极尽、智者学派开始兴起的社会背景下,这一命题的提出无疑给古希腊时期乃至以后的哲学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一)自然哲学的衰落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哲学家崇尚的是自然哲学,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自然现象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概括、观察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探寻万物本源、构成等,这就是西方本体论的起源,其中典型的学说有泰勒斯的“万物始于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等。
简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
简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因为现代人越来越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殊不知,事情并非如此,甚至相反。
古人早就提出了这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把它完全颠倒了。
比如看过许多关于“考公务员”的帖子,总有人夸夸其谈自己的理想、性格特点,条件是最好是个公务员。
他们根本不了解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只是凭空想象,就一口断定公务员一定会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既然如此,他们自己怎么就不去报名?以至于最后竟然引起数千人上万人蜂拥而至去报名。
那么这些人中有多少人能成功呢?恐怕寥寥无几。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去考上了公务员,并且坚持了下来。
他们的结局或许是悲惨的,毕竟公务员并不适合他们,可是有谁能说,这样的人没有机会成功呢?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判断,听听别人意见,再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避免受骗上当,受到伤害。
当然,“认识你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就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不要让别人的话牵着鼻子走,我们要自己拿主意,作决定。
即使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明确的事情,你还是应该仔细地想想,你究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千万不要被别人轻易洗脑。
人的精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我们又无法同时兼顾许多方面,所以我们往往很难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所以应该保留个人的想法,在有利于发展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决定。
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够认清自己呢?首先,要多与别人沟通交流,开阔视野,放松心情,要懂得欣赏自己,尽管自己有缺点,但是我们也有优点。
比如乐观,爱帮助别人等。
其次,要相信自己,摆脱狭隘,克服自卑。
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你就会变得宽宏大度。
最后,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地去直面困难,不逃避、不退缩,积极向前,在磨练中逐渐成长。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浅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摘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反思;灵魂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包含有关于自己灵魂的内在原则,内在原则是让人了解自己并改善自己关于自己的灵魂的知识。
而这些内在原则是与世界的本原相符合的,因此我们是在这些内在原则的指引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
怎样获得这些本原性的内在原则,即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
一、认识自己的关键在于反思自己人总需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问题。
现实中,人总会不断地经历着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矛盾,那麽这些事物给我留下了什么,我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事物的?这些促使着我们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对于这一人生的问题我们只有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到达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后才能明白,才不至于迷失于变化不断的混乱世界之中。
反思是一种关于普遍原则的体认,是一种基于逻辑理性,又超越逻辑理性的洞觉。
因为反思自己重要的是反省人自身的本性,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
这种反思的方法也体现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中,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问对方,引导对方发现自己的漏洞,通过辩论接近真理,在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角色就是帮助对方认识自己,让对方主动反思自己,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回到现实,反思生活,难道生活就是为了物质享受?当你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你会感到生活的平淡,会厌烦,于是为了消除厌烦你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欲望的不断滋生会把人推向万丈深渊。
通过反思我们会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变化的物质,最需要的是灵魂的安宁,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由。
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申辩篇》这样说过:“不经过审查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
”二、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怎样才算正确的认识了自己,其根本的问题是要认识到自己的灵魂。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
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其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文/路淑英摘要:苏格拉底开创性地把“认识你自己”这句茂言作为哲学原则,实现了哲学主题由神到人,由自然到社会的转变。
近代哲学把“认识你自己”纳入认识论的层面,提升到主体性的高度,确立了人的理性或精神本质。
一些现代哲学家尽管独辟澳径,从非理性角度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但人的生存困境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越发突出,因此“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终结。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哲学命题;人的本质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墙壁上的一句箴言,苏格拉底以此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认识你自己”由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
一“认识你自己”反映了古希腊思想家对人自身的思考和关注,是哲学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了哲学发展的两个重要转变,为以后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首先,实现了哲学主题由神到人的转变。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之前,关于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是通过神话这一形式来表现。
如古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和那喀索斯传说,反映了早期人类借神话来表现对自身的认识和关注。
从“斯芬克斯之谜”这一神话的寓意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人是什么”的问题最早是由神提出的。
人如果自己无法认识和把握自己,则只有受神的摆布和奴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必须经过自我认识的阶段才能成熟。
当“认识你自己”由苏格拉底视为哲学的原则,则实现了人认识自己的一次飞跃。
黑格尔对此做了深刻的剖析,他说“苏格拉底实践了这条诫命,他使‘认识你自己’成为希腊人的格言!他是提出原则来代替德尔菲神的英雄人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理,他应当向自身中观看。
”1黑格尔认为,“认识你自己”并不是对人的特殊性的认识,而是人的思维的普遍,苏格拉底要用这样一种精神法则来代替神,“这种内在的确定性无论如何是另一种新的神,不是雅典人过去一向相信的神”。
2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苏格拉底这一一命题首先在于实现了认识主体由神到人的转变,说明了人们开始认识到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说明了人对自身命运的自觉把握。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1 无知即智慧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思想首先要求我们要
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自己其实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 愚昧者觉得这个问题极其简单,但是有思想、有智慧的智者 却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止境。苏格拉底得知神谕说没有人比 自己更有智慧了,所以他就到处寻找有智慧的人谈话,但是 他在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只是了解自己所处的领域,对 其他的领域毫不知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比如政治家 只关心政治、诗人只会写诗作诗、能工巧匠只会俢砌房屋。 他们都不能算作有智慧的人,慢慢地他发现神谕说是正确 的,自己才是那个最有智慧的人。因为自己能正确地认清自 己,能够承认自己的无知,再通过反思自己,不断地去学习 交流新的知识,无知即智慧。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也主要是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新的知识。通常大家都是围坐 在一起,当讲解某一哲学释义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回 答,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他不是去改正告诉正确答案,相反 他会不回答并再次根据学生的思路提出问题,如此往复,直 到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为止,这种教学就是通过不 断地启发学生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2.2 认清自己,把握人生
总第 472 期 2019 年 10 月(上)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472 October 2019(A)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对当代社会的·长春 136000)
中图分类号:B502.231
文献标识码:A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他曾 经说过:“我认为‘智慧’这个词太大了, 它只适合于神, 但
作者简介:林鹏(1994—),男,河南驻马店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 164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记住了这三句话你一定会一辈子受用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记住了这三句话你⼀定会⼀辈⼦受⽤
第⼀句话:不经过审视的⽣活是不值得过的。
也就是说你在⽣活中受了苦,受了冤枉,受了别⼈的压制,经历过不少风险,但是你别过后便轻轻松松地忘了,你应该回头审视⾃⼰。
通过审视,你吃的苦不会⽩吃,你所受的冤枉不会⽩受,你会吃⼀堑长⼀智。
苏格拉底的第⼆句话:认识你⾃⼰。
我们在认识世界之前,⾸先应认识⾃⼰。
也正是因为这样,你会看到“我思故我在”的价值,如果我们不在,我怎么去思考其它的呢?所以⾸先我们应该重视苏格拉底的那句话,认识我们⾃⼰。
认识我们⾃⼰这是⼀个重要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你将会发现⾃⼰内⼼的真诚。
中国⼈现在很糟糕,待⼈⾮常不真诚,说假话,骗⼈是常事。
为什么?不仅仅是⼈与⼈之间,就是我们的报纸、杂志,那些电视上说话的⼈,明明在空⼝说⽩话骗⼈,说谎话,他没有真诚。
但是如果你按照苏格拉底这句话来认识你⾃⼰,我始终⽤认识我⾃⼰的⽅式反过来认识世界,你将可能发现你是⼀个真诚的⼈。
第三句话,我知道我⾃⼰的⽆知。
这很重要,不要以为⾃⼰什么都懂,我越是去学习,我越感觉到⾃⼰⽆知。
只有这种⼈,他才能够越来越使⾃⼰聪明起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二)克利斯提尼改革 1.时间:公元前506年 2.作用:雅典国家最终形成,使雅典所 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 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比梭伦宪法要民主得多”
——亚里士多德
“前进啊!希腊的男儿, 快救你们的祖国,
救你们的妻子儿女,
救你们祖先的神殿与坟茔! 你们现在是为自己的一切而战! ——雅典悲剧诗人爱斯奇里斯《波斯人》 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开启了希腊 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
梭伦改革与伯里克利执政时代的民主政治相比有怎样的变 化?说明了什么?
除十将军外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说明雅典的民主程度大大提高,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马克
探究: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人口构成 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 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 雅典公民 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本城邦的成年男子) ——伯里克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贵族垄断大权 梭伦改革
新兴的工商业阶层不满 发展城邦民主政治
2.时间:公元前594年 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4.内容:
经 济 政 治
“解负令” 工商业发展 按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常设机 构 陪审法庭——最高法院
(1)“解负令”: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遭受的奴 役,即取消债务奴隶制。 ①对象:雅典公民 ②内容: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 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 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担保。 ③作用:这是一个解放平民的伟大法令,使雅 典公民中的贫苦大众解除了最沉重的负担,扩 大了公民范围,保障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促进 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苏格拉底激烈反对唯物论哲学家研究客观世界发现其规律的做法,说这样做不能认识真理。
认为事物所以这样是神有目的地安排,人只有从自己心里认识神才能认识真理。
他不承认一般是从特殊中抽象而来,而把一般看成是先于而且高于特殊的东西。
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观点,从其寻求“一般”的方法出发,认为不但许多特殊之外有一般存在,而且对于任何一类特殊的东西来说也都有它的“一般”,他把这个一般叫做“理念”。
据此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即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一个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的变化无常的不真实世界,理念世界高于并且先于现实世界。
这样,普遍的概念就变成了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具体事物就成了不真实的理念的摹本和影子。
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世俗的成败。
他相信自己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正确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
"认识你自己”构成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主张。
他宣扬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独行于肉体的观点,他指出:道德即是知识,知识包含一切的善。
苏格拉底把美德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使道德成为科学的对象,奠定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
苏格拉底立志不写著作,只用口头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其言大多见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的著作。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摘要】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多深刻的思想和有价值的问题追随他的门徒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有柏拉图、色诺芬等当时最著名的奴隶主贵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这个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一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至高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以苏格拉底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
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语。
一个人没有知识也就是不懂得善的概念是什么他就不可能为善而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决不会为恶。
善出于知恶则出于无知。
那么为什么往往一个人明知某种事情是不道德的却偏偏会去做呢苏格拉底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真知道是不道德的你就决不会去做你之所以去做就完全证明你是无知的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知识。
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基点。
这种有价值的思想对以后伦理学说的发展影响特别大。
既然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那么善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又是什么呢苏格拉底的回答并不很明确。
有时他认为善就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诸如健康、有力、有财富、有地位、有荣誉等等此外还有节制、正义、勇敢、敏悟、强记、豪爽等所谓“灵魂的善”。
这些行为有时有益有时亦有害究竟有益或有害主要取决于是由智慧的灵魂还是由愚蠢的灵魂来指导它们。
所以善可以说系于智慧美德也就是智慧。
这样便又回到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
由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又推出了一个“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
苏格拉底是借一个神话故事来“论证”他的这一学说的。
故事说德尔斐的传神谕的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说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说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就去证实这个“神谕”因为神谕是不能轻视的“我应该首先考虑神的话”。
为了证实神谕他就到处去找有知识的人谈话其中有政治家有诗人有工匠等等。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也是西方道德教育的鼻祖。
他创立了一套以“善”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等道德教育观念。
在具体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产婆术”等道德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美德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前提。
苏格拉底对于“美德是否可教”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上。
苏格拉底宣称,“如果美德是知识,那么它是可教的,反之亦然,美德若是可教的,那么它是知识”。
也就是说美德是知识是其可教的前提与基础。
苏格拉底所认为的知识并不是我们定义的那样,是对事物认知以及对其内部存在规律了解,而是人们通过理性的判断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种“普适”的概念认知。
而且他认为有用的知识主要是指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有关知识,善的知识,是一种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
但是美德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一方面,美德的教授并没有专门的“美德教师”来帮助受教育者,另一方面,这种知识并不像某种具体的学科或者技能,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道德教育目的是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行。
在苏格拉底看来,善是道德的最高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而美德的获取要通过人们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也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就是“认识你自己”。
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挖掘受教者本身就具有,但是被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行,使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发掘来实践德性、确立坚定的道德价值观而达到“善”的境界。
通过“产婆术”来实现道德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已由神赋予在人的心中,“教”其实就是唤醒人们前世美德的记忆的过程。
苏格拉底说:“我是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从不直接向受教育者传输所谓的概念或者规范,而是通过“产婆术”,也就是问答法来启发受教育者,使其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美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意义初探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意义初探“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宗教圣地德尔斐神庙墙上的箴言。
苏格拉底多次提及这句箴言,视其为实践哲学的精神法则和处世的人生信条,并将其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在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中,他提到了“认识你自己”的相关涵义,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这句箴言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研究路线。
一、“认识你自己”的涵义(一)自知无知作为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除了知道自己无知外什么都不知道”。
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去了德尔斐神庙,他问那里的神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女祭司回答说没有。
听到这个神谕后,苏格拉底非常困惑。
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智慧,但是神又不可能撒谎。
于是,他决定去拜访有智慧的政治家、有名望的诗人和有本领的工匠。
然而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只不过是不懂装懂罢了。
最后他说:“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的或是没有价值的,那个神谕无非是他用来告诉我们这个真理的一种方式。
在我看来,神并不是真的在说苏格拉底,而只是在以我的名字为例,他就好像在对我们说,你们人中间最聪明的是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
”在他看来,真正的智慧只有神才配享有,人的智慧是没有价值的。
人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能称得上有知或智慧。
苏格拉底也明确说道:“他们很不情愿承认这个事实,他们在有些地方假装有知识,而实际上一无所知。
”这就是自知己无知和自以为己知之间的重大差别,实际上也证明了“认识你自己”也即自知己无知,无知即智慧。
(二)察看人自己的能力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问曾经到过德尔斐神庙的欧绪德谟是否看过、思考过“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有没有察看过自己是怎样的人。
欧绪德谟说他没想过,但却自以为认识了自己。
后来苏格拉底说:“必须先察看了自己作为人的用处如何、能力如何,才能算是认识自己。
”只有认识了人自己,才能知道什么事适合自己,并且才能分辨自己的能和不能,从而给自身带来极大的益处。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理解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理解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苏格拉底那个超厉害的观点——认识你自己。
你想想看啊,咱们每天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奔波,有时候是不是都忘了好好瞅瞅自己啦?认识自己,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就好像在一个超级大的迷宫里找出口。
咱就说,你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啥不?是喜欢热热闹闹地和朋友们玩耍,还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很多人可能都没仔细想过。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不看清楚就瞎拿,结果拿回家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呀!那多可惜呀!还有啊,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吗?别小瞧这个,这可重要着呢!你要是知道自己擅长啥,那就往那个方向使使劲儿呀,说不定就能闯出一番天地呢!可要是不知道自己的短板,那可能就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好几个跟头,疼得龇牙咧嘴的还不知道咋回事呢!这就跟走路似的,你得知道哪儿有坑,才能绕过去呀,不然不就掉进去啦?再想想,你的脾气咋样呢?是不是容易着急上火呀?这就像一个小火苗,要是不注意控制,可能就会烧成大火啦!可要是能认识到自己的脾气,慢慢学着去调整,那不就像给小火苗浇点水,让它乖乖的嘛。
认识自己,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和别人相处呀。
你要是都不了解自己,怎么能知道怎么和别人打交道呢?就好比你不知道自己爱吃苹果还是香蕉,怎么能告诉别人给你买啥呢?咱平常过日子,不就是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成长嘛。
有时候可能会犯错,哎呀,那有啥呀,犯错也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呀!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爬起来拍拍土,接着走呗!咱可别小瞧了认识自己这件事儿,这就好像给自己画一幅画像,得一笔一笔慢慢地画,才能画出最真实的自己。
别嫌麻烦,这可是关乎咱一辈子的事儿呢!你要是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那以后的路走起来不就更顺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呀,大家都好好想想,多花点时间和自己聊聊天,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别总是忙忙碌碌地往前跑,偶尔也停下来,看看自己到底跑哪儿去啦。
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咱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呀,才能活出属于咱自己的精彩呀!这可不是我瞎忽悠,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呀!大家都好好琢磨琢磨吧!。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非易事在德尔菲神庙中有这样的一句铭文:人啊,要认识你自己。
在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以这句铭文为座右铭,并为之锲而不舍地追求智慧,他就是苏格拉底。
在苏格拉底的观点看来,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识别人,鉴别别人,通过认识和鉴别别人而认识自己。
然而,想要真正的认识你自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注意。
今天上思修课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有关认识你自己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记性很差的衙差在押送一个和尚。
为了让自己记住所带物品,他自编了一句话:文书钥匙锁,和尚雨伞我。
和尚看出了其中的机会,当晚和尚把衙差灌醉,将枷锁套在衙差手上,把他的头发都剃光后逃跑了。
第二天衙差醒来,数了数物品。
文书、雨伞、钥匙、锁都在,和尚呢?他紧张地摸了摸头,说:原来和尚在这里,那我哪去了?认识自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最熟悉的是人,最不熟悉的也是人:人最想了解的是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这种自我认识应该从哪里着手呢?要真正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需要这样的智慧,即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既然“认识你自己”不仅关涉到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关涉到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两个方面,在苏格拉底看来,主观上认知方面要求人们须“承认自己无知”。
承认自己无知这便是“认识你自己”所需要且必要的。
第一步,即首先除祛自己心灵的那种骄傲,惟其如此,人们才有真正认识自己的“空间”。
承认自己无知,而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因此,这正说明了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也即“勿过”。
只有“聪明人或有节制的人,才能够认识自己,能够考察他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还能够明白其他人知道些什么。
”苏格拉底非常强调认识自己的好处,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他们不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对自己合适,而且还拥有鉴别别人的能力,可以劝导他人,以获得幸福,因而获得人们的赞扬和尊敬。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苏格里拉底的这句名言距离我们虽然已经2400多年了,但我们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陌生,犹如醍醐灌顶,让人把味。
可见,人真正的能认识自己,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世界上最陌生的容貌,其实是自己的脸。
人静的时候,你如要画出自己的脸,那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亲人的脸、爱人的脸、朋友的脸、明星的脸、某个自己偷偷喜欢或者仇恨的脸------即使在梦中,也很难出现自己的脸。
梦里有你认识的人,也有你不认识的人,往往就是找不到自己。
有时我们通过照片看清自己的脸,但是面对照片中的自己,常常会疑惑,这就是自己吗?我们真实的脸其实在别人的眼中。
所以,每当听到别人在回忆自己过去的某些片断的时候,我们都会侧耳倾听,以期找回自己。
我们总是批评别人,可是往往很容易原谅自己。
因为人总是能看清别人的脸,却看不自己的脸。
虽然苏格拉底在2400多年前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艰巨的哲学任务,但是,这尘世间又有几人能认识自己?努力的学会认识自己,不断地反省自己,不必为自己不善的念头所害怕,不断的修正、检查,恶念就会越来越少。
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有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才会明白天地间的大是大非;一个人也只有勇敢的面对自己,才会善待别人和这个世界。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附着在凡胎上的这个灵魂,一旦认识了,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身殉道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谈论西方哲学,很自然会想起苏格拉底,正如谈论中国哲学,也很自然想起孔子一样,他们都是追求真理和维护真理的哲学家,两者有很多共同点。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认识你自己”,这是一条镌刻在德尔斐的智慧神庙上的箴言。
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的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的观点。
一次,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生动的谈话。
当苏格拉底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就对他说:“一个希望当领袖的人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
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
”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道,拿出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朋友自杀,把人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应该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
他继续发问:“是不是有一种学习和认识正义、美德的方法呢?对于正义、美德和善有知的人和无知的人比,哪一种人更能做得更好一些呢?”显然,对于这些问题只能作肯定的回答。
这样,苏格拉底就得出了“美德即知识”的结论,并使尤苏戴莫斯接受了自己的观点。
接着,苏格拉底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识别人,鉴别别人,通过认识和鉴别别人而认识自己。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这种自我认识应该从哪里着手呢?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区分好与坏、善与恶这些理念入手。
在他看来,善的理念决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类并强加于人类的东西,而是合乎人的理性、内在于人的灵魂的东西,是理性本身的必然的要求。
因此,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理性,“照顾自己的灵魂”,而这种自我认识是不断地通过自我反省或“回忆”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