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在研究背景介绍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明确了本研究的目标,研究意义强调了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然后综合现有教学策略,提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接着介绍了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科学素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特点、教学策略、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出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些都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现有教学策略,并提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旨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探讨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9f77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3.png)
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五篇示例]1. 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合作研究的方式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让他们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动机和探索欲望。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如“为什么太阳能可以发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太阳能的特点,从而引发他们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4. 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可以运用多种元素素材,如图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通过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来演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
5.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是五种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方法的示例,通过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合作研究的方式、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多元素素材的运用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进行探讨。
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与成人不同,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例如,通过视频、图片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实验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实现对实验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操作自主性的提高小学生通常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自主性,是有效提高小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例如让学生自己展开实验布置,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观测、实验记录的能力。
同时,对于实验中需要进行的预处理步骤,教师也应该进行详细的演示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完成实验。
三、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认知水平与兴趣,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实验内容,以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好奇心,进行有趣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并完成实验过程,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课后延伸与展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追求有效性,必须将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进行相关的探究。
同时,学生还应被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演示与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将对学生的知识吸收与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科学实验是小学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科学现象,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小学生是探索世界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时,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引人入胜、容易理解并能产生直观效果的实验题目。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
二、合理组织实验过程科学实验的过程极为重要。
教师在组织实验时,应事先认真准备,并合理安排时间。
一方面,教师要确保实验内容简明易懂,能够顺利向学生传递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器材的使用,确保实验操作简单、安全。
此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实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科学实验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实景、图示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并提高对知识的记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实现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总结。
四、强调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生科学实验应当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兴趣,然后通过科学实验来解释这些现象。
例如,在教学《水的存在形态》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水的沸腾、凝固等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五、注重实践性评价科学实验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反思和总结等。
通过评价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能力。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的探究:1.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任务:实验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验任务。
任务设计应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探索和验证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2.强调实验过程的探究性: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性问题、观察记录和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主动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3.创设合作学习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知识共享。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展示实验成果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展示实验现象、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并结合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直观地呈现科学实验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为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提供充足丰富的实验资源。
这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两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实验材料、器材以及教学案例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和实践需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寻找和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学实验资料,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经验。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研究引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过程机械、实验结果缺乏实际应用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实验内容的设计小学科学实验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体验到科学知识的应用。
因此,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确定实验主题,如植物的生长过程、物体的浮沉原理等。
同时,实验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过程的引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作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实验中提供多种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和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三、实验结果的应用在实验结果的讲解中,教师应该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通过举例子、讲述实际应用场景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他们在实验结果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实验环境的创设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
首先,实验室的布置应该符合实验的要求,如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等。
其次,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工具,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验室中展示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五、实验教学的评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听取学生的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和提高。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科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实验的探索欲望。
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做出预测,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机和实验思维,为实验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选择适宜的实验项目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应该有足够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实验项目应该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三、设置合理的实验步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合理地设置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清晰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并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四、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引导。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总结经验。
五、加强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归纳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学生理解和实践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归纳。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帮助他们将实验结果与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拓展。
六、开展实践性活动除了常规的实验教学,小学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探究活动等,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兴趣的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兴趣的策略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不高,甚至感到枯燥乏味。
本文将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探讨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兴趣的策略。
一、提供有趣的实验案例有趣的实验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选择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实验案例,比如“为什么油不能和水混合?”、“为什么气球会飞起来?”等。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奥秘,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尝试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索能力。
三、提供实验成果的展示平台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向同学们讲解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科学实验中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四、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实验原理前,可以带入一个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或者结合实验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设置实验关卡、游戏任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科学实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实践与应用相结合将实践与应用相结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在教学中,除了进行基础性的实验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如何保持水果的新鲜度?”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储存水果。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实验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加对科学的实际应用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科学教学实践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当前,部分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 实验教学不足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验证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4. 评价方式单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1. 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3.锻炼动手能力:实验操作需要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三、当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当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育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1.设施条件不足:部分学校实验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2.师资水平有限:部分教师缺乏实验教学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3.安全因素考虑不足:部分实验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四、理论框架本研究以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
五、实验教学目标与意义通过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本研究对于改善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六、教学策略设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设计了以下实验教学策略:1.整体规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具体安排: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和教学方案。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评价以及实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讨论,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研究背景中指出了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在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和实验内容设计中,提出了针对小学生特点的实用性建议。
实验教学方法部分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教学评价和效果分析则是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总结。
总结表明,采取合适的实验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性研究、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分析、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
有必要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策略性研究,以期提供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推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而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研究,以期能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二是探讨适用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三是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实验内容;四是探讨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五是对实验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其优势和劣势;六是分析实验教学的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的影响。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与实践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实践能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与实践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可行的策略与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引发学生兴趣学习科学实验前,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实验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或故事来开启实验课程,让学生感到期待。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问题或悬念,让学生思考和预测实验的结果,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设立明确的目标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设立明确的实验目标,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告知学生实验的目标,他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实验的目标是验证某个重力规律,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三、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在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首先,教师应该详细介绍每个实验的步骤,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示范进行实践操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独立完成实验。
通过反复锻炼,学生可以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基础。
四、加强安全意识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点。
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实验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器材。
同时,教师需要密切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确保他们严格按照实验规则进行操作。
如果有学生违反了安全规定,教师需要及时给予纠正,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五、鼓励探索和思考科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或疑惑,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
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
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在合理选用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实验课堂的教学中,选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将实验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升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进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的主动性需要老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来实现。
在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先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做一些简单的预测和猜测,让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实验的关键点,并鼓励他们自己尝试操作,从中体会实验的本质;在实验结束之后,老师应该带领学生仔细检查实验结果,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2.创设情境情境是学习的背景,对科学实验的教学来说更是重要。
而大多数小学生对实验的强烈兴趣往往来自于一种“神秘感”。
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例子或者讲述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让学生尽可能接近或者感受这种“神秘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从而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该领域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注重实验特点实验课程本身就存在其特殊性,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能够进行实物操作,而且还能够体验这种操作的特殊感受,这样就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出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老师应该注重实验特点,让实验本身就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5.合理使用科学工具科学实验的教学必须依托于科学工具的支持,而好的科学工具不仅要具备实验所需的实用性、安全性、操作性等基本特征,还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科学工具,带领学生亲手将其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方能达到教学目标。
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小学生对科学实验存在兴趣不高、实验技能欠缺等问题。
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提升。
一、提供实验前的引导和准备阶段实验前的引导和准备阶段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来帮助小学生提前进入实验状态:1. 提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引入实验目的:明确告知学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
3.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齐全,并提前进行检查,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不必要干扰。
二、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实践操作是提高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促进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1. 学生参与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构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实验: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协作,交流合作经验,并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并合理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策略可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1. 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释现象来深化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2. 开展讨论和互动: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启发。
3. 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或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四、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现:1. 创设情境:结合故事、实例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具有吸引力和情感的实验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科学实验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要确保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富有趣味性的实验设计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例如使用彩色液体、制作小玩具等,让实验过程充满乐趣。
同时,实验设计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并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问题和课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和思维交流。
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和材料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学生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并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设备支持。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充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同时,学校也要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4. 鼓励合作与交流科学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助意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研究问题,通过合作让实验结果更加丰富和准确。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实验内容。
5. 注重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展示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加以归纳。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报告、展板、PPT等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向全班或其他班级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概述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而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低,实验内容与课堂知识结合不紧密,以及缺乏有效的实验指导和评价方法等。
因此,研究并优化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意义和目标。
随后,我们将详细分析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与应用相应策略的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小学科学实验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最佳应用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促进实验内容与课堂知识的有机结合,并探索有效的实验指导和评价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2. 实验教学策略研究:2.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2.2 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实验教学旨在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它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思维等核心技能。
此外,实验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对科学领域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验设计与实施方法:为了有效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确定目标。
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要求,明确所要达到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实验的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实验的策略分析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求,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需要不断创新,采取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实验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确定实验内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实验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制作简单的电路等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
实验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来确定,使实验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实验效果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实验效果。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内容的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增强实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实验器材、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提升实验效果。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立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四、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反思、实验报告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启蒙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亲历科学。
而科学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更是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载体。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实验探究,对于十多年专职科学教学的实践者来说,有独到的见解。
1遵循认知规律,设计有效实验1.1实验设计要符合xx的认知规律在吉林农村,学生父母大多都种地,学生也有这方面经验.教师可以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双边活动,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
如“绿豆发芽”的实验设计,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四颗绿豆、一次性杯子、纸巾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绿豆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
1.2实验设计要符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课也不例外。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交流总结”的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质疑精神。
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有效的。
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指导实验过程,做好教扶放结合2.1科学有效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的有效方法,它的特点是从个人学习转向群体互助,追求合作互惠的学习效果。
但该怎么分,有多种做法,有同质同组,有异质同组。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实验教学也常常遭遇诸多难题。
本文将从实践出发,系统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学生科学兴趣首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探究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科学知识的奥妙。
例如,可以设计趣味性十足的实验游戏,或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探究求知的兴趣。
二、掌握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可以采用直观实验法、解释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科学原理,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掌握科学创新思维。
三、关注教学评估最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关注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考试、问答、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还要注重评估反馈的差异性、个性化、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发表时间: 2011-05-26 10:32:55 点击次数: 1,388一、问题的提出1、小学科学学科地位国家曾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2001年对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情况开展了四次科学素养调查。
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1996年仅为0.2 %,2001年为1.4%,调查的对象虽是我国公众,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小学科普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而这一改变必须从改革小学的科学教学开始,小学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学科。
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改为《科学》,更加看到国家对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并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并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课时量也有所增加。
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为各校建立仪器室、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加大科学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核心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3、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针对“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反映”进行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82.8%的学生喜欢科学课,其中由于“科学课老师讲得好”的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科学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科学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55%。
由此可见,学生喜欢科学课主要是因为课程本身“符合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
”其中,实验教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
4、国内外相关研究自2002年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以来,浙江、北京、上海等地,针对课程实施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提出了“自主—探究”“点拨—探究”“做中学”等教学方法。
当前,美国、法国等国家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的教学创新运动中,指出学校要反复强调体验性的学习,其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是“从做中学”学得最好,而不是听别人如何说,特别是小学科学学科。
他们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
”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
5、问题与现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针对“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反映”进行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82.8%的学生喜欢科学课,其中由于“科学课老师讲得好”的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科学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科学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55%。
由此可见,学生喜欢科学课主要是因为课程本身“符合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
”其中,实验教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应该说没有科学教师不知晓、不了解了。
让学生在科学课堂里动起来,成为了探究式教学的标志,它的特点决定了科学学习应采用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而探究教学不能也不可能离开实验教学。
然而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一番提问和铺垫之后,学生就热情高涨、风风火火地实验起来,“议论声、争辩声、操作声,声声入耳”。
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却往往搞不清自己在探究什么、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怎样解释或说明了什么问题,也是糊里糊涂、不明就里,很多时候甚至得出一个错误的解释或结论。
实验并不像理想中那样地帮助完成教学,而只是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而已。
这样的实验教学是肤浅的、也是危险的,鉴于这种现状,我们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6、研究的价值“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将促进教师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内容选定、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策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
7、研究的基础对于本课题的开展,我校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我校有市级科学学科带头人1人,市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2人。
2006年,我校开始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多,在2009年底顺利结题。
2010年12月,我校科学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组。
二、课题界定实验,是根据一定科学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的条件下,使自然科学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进行观察、研究,获取科学事实,并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实验教学,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仪器、设备等开展实验,用以辅助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种形式。
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作用。
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此课题的研究是围绕小学科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根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若干对应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发展和变化制定出新的方案,或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三、理论依据1、儿童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心理学家皮亚杰表明了“做”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在“做”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
儿童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都是通过“做”形成的,他们的兴趣、动机的形成,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都是通过“做”进行的。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认为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他主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发现知识,并不是要学生去寻求那些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
4、科学学科教学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课题的目的和思路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相符合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本课题总体目标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推进我校科技创新示范校的建设。
其具体目标为: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动手实验为载体”,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能通过自主实验研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策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
3、形成学科特色形成我校学科特色,带动联片学科建设,推进我校科技创新示范校的创建。
五、研究内容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设计问卷调查表,了解教师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困惑,调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内容选定的策略研究:钻研实验设计、重组教学材料,确立有价值的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建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预设等。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学组织的策略研究:在兴趣激发、氛围营造、过程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
(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指导操作的策略研究: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保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助手、激励者、引导者、促进者。
我们将研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3、小学科学实验检测的研究研究实验检测标准,正确、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指导教师改进实验教学。
六、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取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辅之以文献法、案例法、调查法等。
1.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理论著作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从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困惑,调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3、案例研究法。
选取典型案例,在校内研讨,并在片区交流,通过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样式。
4、行动研究法。
教师和专家共同合作,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科研应用价值。
采用课堂观摩、专家指导、案例分析等手段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策略上争取专家指导,由全体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合力,协力攻关,并讲究实效。
(二)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2、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4年4月)①、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②、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③、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④、观摩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
⑤、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⑥、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⑦、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1、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