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1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

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6《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1

6《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1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通:,译为:二、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今义:数词。

古义: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义:副词,十分,很。

古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义:因果连词。

古义:5.于是..余又叹焉。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古义: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今义:支配、概数等古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古义: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入,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③有穴窈然()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客舍青青柳色新()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游褒禅山记》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小编整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本文是关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感谢您的阅读!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

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梳理(全)

《游褒禅山记》梳理(全)

一、古今异义词: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同一般的)阿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了)4、由山以上五六里(而,上)5、何可胜道也哉(尽)6、于是余有叹焉(对此)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治学的人、求学的人)二、一词多义:1、“观”:(1)观察、看。

“古人之观于天地……”(2)景象。

“非常之观”。

2、“得”:(1)能够。

“不得极夫游之乐”。

(2)心得、收获。

“往往有得”。

3、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⑤由山以上五六里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承接)⑥无物以相之(来)4、而:(1)但是,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因而。

而人之罕至焉。

5、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那些)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一个“其”,我们,人称代词;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6、之:(1)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2)的。

此余之所得也;非常之观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这里。

卒葬之(4)代词,他。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游褒禅山记》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小编整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著的一篇游记,使用的是文言文。

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深入描写了禅理境界,是一
篇文笔优美、意蕴深刻的作品。

下面是《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
的归纳整理:
1. 常见的动宾搭配:如“登山、泛舟、瞻仰、游荡、观瞻等”。

这些词
在对景描写和游记中常常出现。

2. 单音节词重复的表达手法:在一些神态描写和修辞手法中,常常使
用单音节词的重复,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如“俯俯仰仰、悠悠闲闲”。

3. 处所词作动态动词用:在文中有许多使用处所词作动态动词来使用,如“翻回、转到、过来、回到”等。

4. 指代词的运用: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指代词,如“其、之、乃、其间、
然后”等等。

他们都是指代前文中出现过的词语。

5. 反问句的表达手法:反问是文言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此非芜菁之苗乎?此非蒲柳之枝乎?”
6. 经验和事物名词的运用:在文中,许多经验和事物的名词都被广泛
运用,比如“霁、阳、云、箫、松、山、水、屿、岛、谷、峰、嶂、澗、渚”等等。

7. 比拟与拟人手法:比拟和拟人是唐代文人非常擅长的手法,如“麓山
如鍼,势若倾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等等。

8. 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山高
水长、远近名山、巍峨屹然、旖旎婆娑”;中心句,“烟霞缭绕,仙境
般的美景令人陶醉”等。

总之,《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文笔优美、意蕴深刻的作品,通过对自
然美景和禅理境界的描写,展现出唐代文人的诗性和哲学表达能力,
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

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小结实词1.文(1)文章,这里指碑文例:其文漫灭(2)碑上残存的文字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为(1)刻,动词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是,动词例:于人为可讥3.记(1)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用作书名或篇名例:游褒禅山记(2)题记,动词例:而记游者甚众例:来而记之者已少(3)写作,动词例:临川王某记4.观(1)观察,动词例:古人之观于天地……(2)景象,名词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5.名(1)称之,命名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识其本名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6.得(1)能够,助动词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心得,收获例:往往有得例:此余之所得也7.常(1)平常,寻常,形容词例:非常之观(2)常常,副词例:常在于险远8.道(1)道路,名词例:有碑仆道(2)说,动词例:何可胜道也哉9.然(1)……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例:有穴窈然(2)然而,连词例:然视其左右10.谬(1)错误,形容词例:盖音谬也(2)弄错,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与之相反)1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13.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虚词1.其(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3)距其.院东五里指示代词,那个(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它上面的(6)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它上面(7)其.下平旷代词,它的(8)问其.深代词,它的(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那些(10)其.进愈难凑足音节,舒缓语气(11)而其.见愈奇同上(12)然视其.左右代词,它的,(13)盖其.又深代词,它(14)则其.至又加少矣指示代词,那些(15)既其.出凑足音节,舒缓语气(16)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那个(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我(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19)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它的2.而(1)而.卒葬之连词,表承接关系(2)而.记游者甚众连词,表承接关系(3)而.其见愈奇连词,表转折关系(4)有怠而.欲出者连词,表承接关系(5)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承接关系(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连词,表承接关系(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递进关系(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连词,表转折关系(9)而.人之所罕至焉连词,表因果关系(10)而.又不随以怠连词,表递进关系(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转折关系(12)而.在己为有悔连词,表并列关系(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连词,表转折关系(1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连词,表并列关系3.之(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代词,它(2)而卒葬之.代词,那里(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4)褒之.庐冢也结构助词,的(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它(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结构助词,的(7)入之.甚寒代词,洞穴(8)谓之.后洞代词,它(9)入之.愈深代词,洞穴(10)遂与之.俱出代词,他们(11)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文字(12)余之.力尚足以入结构助词,的(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①代词,他们;②结构助词,的(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结构助词,的(17)而人之.所罕至焉音节助词(1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代词,他(19)其孰能讥之.乎代词,他(20)此余之.所得也音节助词(2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音节助词4.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介词,因为(3)由山以.上五六里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关系(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介词,因为(6)夫夷以.近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7)险以.远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8)不随以.止也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9)而不随以.怠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目的,来(1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所以”连用,表……的原因,……的缘故5.夫(1)夫.夷以近语音助词,无义(2)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那(3)悲夫.古书之不存代词,那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称之,命名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同上4.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所看到的(景象)7.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作名词,到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惑,使……迷乱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名: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

游褒禅山记 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 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高中阶段学过的篇目有《病梅馆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本文通过记游阐发人生哲理,得出两点启示:一是达到目标,要有志、力、物等主客观条件,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二是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

二、文言词法(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同寻常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求学的人……的原因(四)一词多义1、观(1)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观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观看2、文(1)其文漫灭碑文(2)独其为文犹可识字(3)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文章(4)鱼龙潜跃水成文同“纹”,波纹(5)文过饰非掩饰3、然(1)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4、道(1)有碑仆道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五)虚词1、其(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6)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难道(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2、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2)由山以上五六里而(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表修饰(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并列(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来三、文言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2)有碑仆道省略介后(3)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省略介后(4)遂与之俱出省略(5)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四、本文名为游山,实为谈治学、处事的大道理,作者是如何看待“志”、“力”、“物”三者之间关系的?作者认为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9.罕(稀少) 10.止(中止)
• 11.相(辅助、帮助)
12.焉(代词,那里)
• 13.于(介词,在)
14.有悔(有所悔恨)
• 15.其(反问语气,难道) 16.孰(疑问代词,谁)
• 4.
• 1.于(对于)
2.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 3.夫(代词,那些)4.其(古书)
• 5.名(识其本名,作动词)6.胜(尽,完)
• 7.慎取(谨慎地选取)
• 5.通假字 •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 • 1.对此,对这件事 • 2.不平常,不同寻常 • 3.到了----的地方 • 4.(1)------的缘故 • (2)求学的人 • 5.十分之一
• 1.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 2.名词作动词, 命名 • 3.名词作动词, 向上走 • 4.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 5.动词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 6.动词作名词, 到达的人 • 7.形容词作名词, 深度 • 8.形容词作名词,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 9.形容词作名词, 艰险遥远的地方 • 10.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 11.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 • 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错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一、
• 1.浮图(和尚)
2.卒(死)
• 3.以(因为)
4.庐冢(庐墓,指慧褒弟子在墓旁盖

的屋舍)
• 5.以(因为)
6.乃(表判断,为,是)
• 7.(残存的文字) 10.识(辨认)
• 11.言(说)
12.盖(大概)
• 2. • 1.由(从,自) • 3.其(代词,那些) • 5.以(表修饰,而) • 7.且(将要,快要) • 9.又(更) • 11.方(当,正在) • 13.咎(责怪) • 15.之(代词,他) • 17.之(助词,的)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4.形容词用作名词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到达的人 流传的文字 见到的景色
走到头 照明
地势又险又远的地方
5.副词活用做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
从侧面
尽情享受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状语后置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四.古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字11
古义:不平常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3.此学者所以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表……原因;表凭借
今义:表结果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对于这件事
今义:介词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梳理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甫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
以故其后名之曰
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命名
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识其本名
2.动词活用做名词 则其至又加少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形容词用作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

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

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1知识全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2、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3、课文解读: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游褒禅山记》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

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慧褒()庐冢(,)仆道()谬()穴()瑰怪()窈然()(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而卒葬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碑仆道4、其文漫灭5、盖音谬也6、有穴窈然7、有怠而欲出者8、不出,火且近9、盖余所至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则或咎其欲出者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4、而人之所罕至焉15、无物以相之16、其孰能讥之乎17、何可胜道(四)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由山以上五六里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8、火尚足以明也9、极夫游之乐10、常在于险远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特殊句式: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高一语文文言知识点之游褒禅山记

高一语文文言知识点之游褒禅山记

高一语文文言学问点之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游褒禅山记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特别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特殊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特别,很。

3.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特地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由。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四周;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到达,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到达某种程度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定,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尽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见)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缘由,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假设水之归海(超过,赛过)④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有或许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饰非掩过(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支配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构造,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构造,表缘由,的缘由)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    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一、文学常识1.本文的作者是,字,晚年号半山,谥号“文”(故世称“”),临川人,(朝代)杰出的家和家。

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主要作品集《》。

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这是一篇说理性(文体),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二、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并释义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基数词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今义:由于这个、因此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特别,副词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三、一词多义1.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2.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⑩其孰能讥之乎?4.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之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焉①于是予有叹焉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四、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并释义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有泉侧出.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7.而其见愈奇.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9.火尚足以明也.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4.往往有得. ()五、指出特殊句式,翻译句子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高中文言文词句知识归纳

高中文言文词句知识归纳

高中文言文词句知识归纳《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推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竟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见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缘由,可译为"由于'"是由于"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赛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也许'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代慧空禅院)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代华山洞)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⑿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代游客)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五、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一、名“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

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

“命名”是“名”的本义。

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

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

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

《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二、盖“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

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

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

“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

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大概。

)三、所以“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

“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

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

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

补充:1、疑难句释.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

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清楚:①于:从。

“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

②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

“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

③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

“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

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古代。

“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存”是漫灭,磨灭。

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了。

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从而发出无限感慨。

亦通。

2.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6)其孰能讥之乎(7)此余之所得也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7)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5)(6)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