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家庭暴力研究

合集下载

社区家庭暴力总结汇报材料

社区家庭暴力总结汇报材料

社区家庭暴力总结汇报材料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身体、心理或经济上的伤害行为。

在社区中,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家庭暴力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总结汇报材料:第一部分:调查背景分析我们小组的调查对象是社区居民,范围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

调查目的是了解社区家庭暴力的发生频率、原因和影响,并探索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1. 家庭暴力的发生频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家庭暴力的发生频率令人担忧。

调查对象中,有25%的人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家庭暴力,其中妇女和儿童是最常见的受害者。

2. 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经济问题:经济压力是导致许多家庭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失业、贫困和生活压力,一些人会将情绪和压力转嫁给家庭成员,从而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 婚姻问题:不健康的婚姻关系也是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

夫妻间的冲突和不和谐关系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变得暴力。

- 心理问题:一些人可能患有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其对家庭成员产生暴力行为。

3. 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影响:受害者可能受到身体伤害、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自信、抑郁甚至自杀。

- 家庭关系影响: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和谐关系。

受害者可能感到孤立和无助,而施暴者则可能失去家人的爱与支持。

- 社会影响:家庭暴力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不仅导致了社区的不安全感,也浪费了公共资源用于处理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预防和处理措施为了解决社区家庭暴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预防和处理措施:1. 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如何寻求帮助。

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并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警机制。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家庭暴力现象调查一、研究背景: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成员关系中,一种家族成员或多种成员使用言语、行为或实施暴力等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控制、威胁或恐吓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论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心理或社会功能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都属于家庭暴力。

二、研究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家庭暴力的现象、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以帮助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

三、调研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分发给受访者,包括家庭成员、邻居、学校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等,以获取他们对家庭暴力现象的认识和观点。

2.通过深入访谈受访者,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对家庭暴力的感受和态度。

四、调研结果:1.调研对象中,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为妇女和儿童,占比分别为60%和30%。

2.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矛盾、冲突和经济问题,占比分别为40%、30%和20%。

3.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70%的受害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4.只有40%的受害者向相关机构举报或求助,其中主要原因是对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缺乏信任感。

五、调研建议:1.加强家庭暴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受害者的认识和意识,帮助他们更早地发现和报告家庭暴力。

2.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防治机制,在社区、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层面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咨询、援助和庇护服务。

3.加强家庭和婚姻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沟通能力,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4.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六、结论: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机制和提供支持和援助,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为家庭成员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暴力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调研显示,在许多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大多是妇女和儿童。

妇女和儿童通常是家庭的弱者,他们往往无法自保,受到暴力的伤害更加深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家庭暴力的伤害。

其次,调研显示,家庭暴力案件中,绝大部分施暴者都是家庭成员。

这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避免将不良情绪转化为暴力行为。

此外,调研还显示,许多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沉默。

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苦难,害怕家庭暴力带来的耻辱和不安全感。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鼓励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寻求帮助。

最后,调研还发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家庭暴力的防治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并将继续努力,希望未来能够减少甚至终结家庭暴力的发生。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由于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暴力问题仍然很普遍。

这对受暴力影响的家庭成员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同时对整个社会和家庭稳定也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防治家庭暴力成为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帮助防治家庭暴力。

定义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一方以威胁、恐吓、强暴、打骂、控制行动或使用枪支、刀剑等手段威胁、伤害、甚至致死另一方或多方成员的行为。

它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言语上的伤害、心理上的伤害以及性虐待等。

它通常由更有力的一方对更无力的一方施加,并有多种表现形式和程度。

它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和个人后果。

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信任和安全感首先,家属需要建立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关系,从而消除他们的抵抗情绪,建立出向专业人员求助的信任和安全感。

家庭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听取和尊重受暴力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需要,增强家庭的合作意愿。

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到理解和同理对方的感受。

2.介入控制暴力行为其次,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介入控制暴力行为。

如果有任何暴力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给予施暴者一定的惩罚。

对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受害者,需要加强保护,确保他们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3.提供支持和援助家庭暴力受害者需要支持和援助。

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向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咨询和必要的物质帮助,帮助他们逐渐重新建立自信心,恢复生活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协议服务,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合法权益得以保护,可通过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来解决。

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社区各种机构和资源合作,为受害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4.促进家庭和睦最后,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希望家庭温馨和睦,所以需要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帮助家庭成员在冲突和争执中达成共识并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

反家庭暴力法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是每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环境,拥有一个和谐、平等、尊重的家庭是每个人的渴望。

然而,家庭暴力作为破坏家庭和谐的行为,给受害者带来身心双重伤害。

为了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反家庭暴力法》,旨在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

本文将探讨反家庭暴力法的背景、内容以及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影响。

一、反家庭暴力法的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权益意识的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家庭暴力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恐惧。

为了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我国于**年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

二、反家庭暴力法的内容《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针对家庭暴力问题制定的专门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义和界定:法律对家庭暴力做出详细的定义,并明确了受害者和暴力行为的范围。

这样可以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2. 打击和制裁:法律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包括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等,以惩治家庭暴力行为。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3. 预防和救助:《反家庭暴力法》还重点强调了预防和救助的重要性。

它要求建立健全的家庭暴力防治体系,加强公共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

另外,法律还规定了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职责,鼓励并支持他们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援助服务。

三、反家庭暴力法的影响《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对于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增强了受害者的保护意识: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使受害者意识到自己有权利保护自己并追求法律制裁。

这种保护意识的增强鼓励了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报案,并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2. 降低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反家庭暴力法的严厉惩罚措施和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有效阻止了一些潜在的家庭暴力行为。

同时,法律还加强了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社会谴责,使其成为一种不被接受的行为,遏制了家庭暴力的蔓延。

家庭暴力分析及防治的法律思考(一)

家庭暴力分析及防治的法律思考(一)

家庭暴力分析及防治的法律思考(一)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法律工作的热点。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是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一方的行为。

其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女性。

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

2000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已经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家庭暴力现状危害成因群防群治一、家庭暴力的内涵及特征一)国外和国内的不同认识在国外,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及立法较我国进行得早,并已经有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有代表性的,如英国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从英国学者观点看出:〃家庭〃不仅指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暴力〃主要指男性对女性实施的有害行为。

在我国,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在以婚姻,血缘和法律关系为基础而构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摧残、折磨或其它手段侵害家庭成员身体、精神和性等人身权利的强暴行为。

二)社会学的认识社会学者认为:家庭暴力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要有效遏止家庭暴力,必须在修改现有法律的同时,开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家庭暴力公众运动通过培训、宣传等社会手段改变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转变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无数家庭和个人的生活。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探讨了其定义与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性,有助于提出更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未来,需要加强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多预防和干预的策略,以保护受暴力影响的家庭成员,构建更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展望令人期待,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消除家庭暴力,实现家庭和谐稳定的目标。

【关键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重要性、现状、目的、定义与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其成因和影响,从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侵犯,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研究家庭暴力问题,可以帮助社会更加关注并认识到这一隐秘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促进立法、政策和社会机制的完善,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救助方法,降低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伤害,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深入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保障每个家庭成员的权益和安全。

1.2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曾经或正在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

而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破裂的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受害者中不乏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也反映出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升。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家庭暴力是社会上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为家庭社会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教育家庭暴力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失衡和心理扭曲,家庭社会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家庭暴力的危害和特征,提高人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并推动整个社会形成对家庭暴力的零容忍态度。

家庭社会工作人员还应在学校、社区、企业等不同场所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二、建立家庭暴力干预机制家庭社会工作人员应积极促进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干预机制,确保在发现家庭暴力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介入和干预。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家庭暴力举报和处理机制,建立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应急救助机制,建立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流程和协作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家庭社会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协作与合作,共同推动家庭暴力干预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为受害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三、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家庭暴力受害者常常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重建自我价值和重获生活信心。

家庭社会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为受害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摆脱受害者角色,重返正常生活轨道。

家庭社会工作人员还应协调社会资源,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比如工作就业、法律援助、住房安置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重新融入社会大家庭。

四、推行家庭关系疏导和重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往往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他们的家庭成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社会工作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与防治

社会工作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与防治

社会工作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与防治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公共问题,对个人及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预与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上的作用,以及相关干预与防治策略。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与背景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个或多个成员对另一位成员进行身体、情感或经济等方面的虐待或控制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带有恶劣的意图,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创伤。

不同文化和地区对家庭暴力的定义略有差异,但其共同点在于它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平等。

家庭暴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0%的妇女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

此外,儿童和老年人也常常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给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经济和社会负担。

二、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预中的作用1. 家庭暴力干预的早期介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早期介入,及时识别和干预家庭暴力问题。

他们可以在社区中设置家庭暴力预警机制,与警察、医疗机构等合作,共同发现和报告家庭暴力的迹象。

通过及早干预,可以阻断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2. 提供安全庇护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受害者提供安全庇护,提供匿名的庇护所和住宅,帮助他们脱离暴力环境。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受害者重建自尊与自信,并为他们提供法律帮助,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保护机制。

3. 家庭暴力干预的案件管理社会工作者在家庭暴力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他们可以将案件提供给相关的法律机构处理,并协助受害者与警方、法院等建立有效的联系。

此外,他们还需要对施暴者进行评估,并为其提供恢复性治疗,有助于防止再次发生家庭暴力。

三、社会工作的家庭暴力干预与防治策略1. 社区教育与宣传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区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关注。

他们可以组织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和干预家庭暴力。

基层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报告

基层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报告

基层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报告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识,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于2016年3月起正式实施,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然而,随着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围绕反家庭暴力法在执行中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展开研究。

1、家庭暴力事件数量有所下降《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加强了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家庭暴力问题,推动家庭和谐与和睦。

随着这项法律措施的实施,从2016年至今,全国范围内的家庭暴力事件数量已经有所下降,说明反家庭暴力法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2、家庭暴力救助机构得到了加强依据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必须设立指定机构或委托服务机构,为受害者提供必要帮助,这些机构可以是妇女儿童保护机构,也可以是各类社工站等,它们的设立将极大地加强家庭暴力救助的质量与效率。

3、公众意识逐渐加强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不仅是法律层面的争取和实践,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针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的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有助于摆脱一些固有的思维观念。

在家庭暴力的问题上,公众已经逐渐加强了自我保护和自我维权的意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也向一些更为隐蔽的家庭暴力提供了遏制与制止的力量。

1、家庭暴力法实施效果未达预期尽管家庭暴力事件数量有所下降,但反家庭暴力法执行效果不如预期。

许多政府部门内部的指导意见较为复杂,缺乏系统、完整而有效的治理机制与措施,特别是在家庭暴力事件的预防、调查、处置和救助等环节上,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性、待遇与奖惩机制不到位、督察制约不足等问题。

2、对受害人的保护还存在不足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使得机构及专业人员的相关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但是从实施结果来看,一些受害人并不能得到充分保护,有的女性甚至因报案得不到支援反而遭受报复,家庭暴力的案件没有得到有效调查及预防,导致家庭成员乃至整个家庭处于被动和困境状态。

家庭暴力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家庭暴力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家庭暴力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庭面临着诸多压力,其中
包括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现象的出现。

家庭暴力是指配偶或亲属之间的身体、心理或性上的施暴行为,常常伴
随着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冲突与不安全感。

家庭暴力给受害者、施暴
者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家庭暴力的研究具有很大
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暴力的原因、形式、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问题,为完善家庭暴力的防治机制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家庭暴力的定义、类型与特征。

2、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3、家庭暴力的影响,包括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家庭关系的影响等。

4、家庭暴力的预防与治疗。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掌握有关统计数据。

2、案例分析法:通过个案研究与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家庭暴力的发生原因、形式及其影响,并掌握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心理特点。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完善家庭暴力防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同时,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启示作用,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摘要】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和家庭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家庭暴力问题,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建立家庭暴力专案小组、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进行家庭访谈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引导受害者寻求法律援助以及开展家庭暴力预防教育活动等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终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不仅可以帮助受害者获得及时帮助和支持,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为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秩序作出贡献。

【关键词】家庭暴力,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专案小组,心理援助,家庭访谈,法律援助,预防教育,综合应用,政府,社会组织,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家庭暴力的定义家庭暴力的定义指的是在家庭内发生的一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暴力和性暴力等。

家庭暴力通常由家庭成员之间发起,例如配偶间暴力、父母对子女的暴力、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等。

家庭暴力的特点是受害者和施暴者有亲属关系,且受害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往往面临着无法脱身的困境。

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甚至危及受害者的生命安全。

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本人造成影响,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和谐,甚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家庭暴力,必须深刻认识家庭暴力的定义及其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事件,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和安全。

1.2 家庭暴力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和深远的。

受害者在家庭暴力事件中往往会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这可能导致长期的身心健康问题,甚至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受害者在遭受暴力后可能丧失自信和独立性,产生自卑感和恐惧感,影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

家庭暴力还会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造成严重破坏。

[调研报告]家庭暴力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家庭暴力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家庭暴力调查报告家庭暴力是一种导致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受损的行为,全球范围内都存在,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之一。

据统计,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1.社会观念滞后: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暴力被认为是一种家庭内部的私人问题,不应该在家庭外部被人知道。

这种思想观念的滞后,让很多人感到尴尬和羞愧,不敢向外界求助。

这也导致了许多暴力行为的发生。

2.经济压力: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成为家庭负担,一些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

当经济状况遭遇困难时,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自然就会提高。

3.婚姻关系不协调:家庭暴力最常见的产生原因是夫妻关系不协调,婚姻出现裂痕或者是双方出现矛盾时,可能会转化为暴力行为。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1.身体健康:受暴力行为的人员通常会遭受身体的打击和打压,会导致身体变得虚弱,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心理状态:家庭暴力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可逆的影响,长期受到暴力侵害的人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自闭和厌世等问题。

3.社会关系:家庭暴力不仅会破坏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三、家庭暴力的防治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向更多的人普及家庭暴力的危害,让社会各界监视家庭暴力行为。

2.建立专门机构:建立相关的专业机构,为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人员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3.强化法律制裁:建立更加完善和严谨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条款,对于行为不良的人员进行强制教育和法律制裁,惩罚此类行为。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家庭暴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建立专门机构和强化法律制裁也是遏止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径。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家庭暴力是一种对家庭成员施加身体、心理或经济压迫的行为,它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地防治家庭暴力,保护受害者的权益,成为家庭社会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家庭暴力防治工作。

一、儿童保护策略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之一,他们往往无力抵抗暴力,并且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

保护儿童免受家庭暴力的伤害是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建立儿童保护网络家庭社会工作应该与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联系,建立儿童保护网络。

一旦发现有儿童受到家庭暴力的困境,需要及时发现并介入,确保他们的安全。

2.提供心理支持受到家庭暴力的儿童往往心理创伤严重,需要及时得到心理支持和治疗。

家庭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儿童寻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建立儿童庇护所对于遭受家庭暴力危害的儿童,家庭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他们获得安全的庇护所,提供临时的居住和生活保障,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妇女在家庭暴力中往往是弱势群体,她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保护。

家庭社会工作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介入策略。

1.提供法律援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往往需要法律帮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家庭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受害者获得法律援助,包括律师服务、法律咨询等,帮助她们维护自己的权益。

2.提供经济援助家庭暴力往往伴随着经济依赖和财产损失,家庭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受害者获得经济援助,包括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经济补助等,帮助她们重新融入社会。

三、家庭和睦策略除了保护受害者外,家庭社会工作还应该积极介入家庭暴力事件,帮助家庭化解矛盾,重建和睦的家庭关系。

1.开展家庭调解家庭社会工作可以组织专业的家庭调解师参与家庭暴力事件的调解,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化解矛盾,重建和睦的家庭关系。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内容提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的行为。

近年来有进一步增多趋势,其呈现出的特征、产生的后果令人堪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

本文探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的具体对策,目的在于遏制家庭暴力,惩治家庭暴君。

关键词:家庭暴力特性成因对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中发生过家庭暴力行为,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范围内发生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也已经是一个涉及全球性的问题。

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根源来自于男尊女卑、父权制的传统陋俗,它严惩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这一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我想在这里谈谈家庭暴力问题。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一般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古今中外家庭中较常见的普遍现象。

就其含议而言,我认为是这样的:家庭暴力是指一切具有家庭关系的成员中发生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具体应该是“家庭内部发生的对身心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配偶、家庭中对女方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身心健康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

这个解释从字面上讲是广泛的。

而我们所认识的家庭暴力,一般是指男子对妻子行使的暴力行为,有人称之为“殴妻现象”。

如英国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也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折磨、伤害和虐待行为。

家庭暴力论文 (3)

家庭暴力论文 (3)

家庭暴力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案例的综合分析,得出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包括法律保护、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等方面。

通过系统研究和综合治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受暴者,促进家庭和谐。

1. 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家庭中一方或多方成员对另一方成员进行身体、心理或经济方面的侵害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是有意的,旨在控制和恐吓被害人。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2. 家庭暴力的原因家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中的紧张氛围,例如经济压力、婚姻不和谐等,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产生暴力倾向。

•家庭成员的恶性循环:曾经受到暴力对待的人,可能在长大后对他人展现暴力行为。

2.2 个人心理因素•暴力倾向:个体的人格特征和个人行为习惯可能使其更容易选择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自卑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个人的心理负担和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其对家庭成员进行暴力行为。

2.3 社会文化因素•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男性控制的社会观念可能导致男性对女性进行暴力行为。

•文化认同和传统观念: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可能使得暴力行为在某些社会中更为普遍。

3. 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被暴力者的伤害:身体上的伤害、心理创伤、自尊心受损等。

•对家庭关系的伤害: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受削弱,关系破裂。

•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秩序受到破坏,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4. 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为了防止和减少家庭暴力,采取以下一些预防和干预策略是关键的:4.1 法律保护•加强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建立家庭暴力举报机制,确保受害人可以安全地报告家庭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指导原则与方法家庭暴力是指一方家庭成员对另一方家庭成员实施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作为或威胁,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对个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也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威胁。

因此,加强家庭暴力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指导原则和方法两方面探讨家庭暴力的防治工作。

一、指导原则1. 依法治理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中,依法治理是首要原则。

相关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制裁,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警惕,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2. 管控风险及早发现和预防家庭暴力,是管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家庭暴力情况的登记档案,及时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发现家庭暴力现象的特点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加强对家庭暴力背后的矛盾和纠纷的化解,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3. 多元合作家庭暴力防治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公安、司法、教育、卫生等部门应联手合作,建立家庭暴力案件的快速处理机制,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置能力。

同时,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等也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家庭暴力的防治。

二、防治方法1. 宣传教育增强对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是预防家庭暴力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如媒体、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宣传法律法规,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此外,学校应加强家庭暴力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的意识。

2. 建立援助机制对于家庭暴力受害者,及时提供援助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建立起完善的援助机制,提供包括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受害者可以通过咨询电话、网络平台等途径,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 加强监督与处罚对于家庭暴力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加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对家庭暴力案件进行快速处理和侦破,确保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北师大 家暴 研究报告

北师大 家暴 研究报告

北师大家暴研究报告
当下,家暴防治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关心的话题。

随着家暴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以及受害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聚焦于惩治与预防家暴的议题。

在这个过程中,2016年3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一个关键节点。

它以法律的形式,对家暴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并确立了处置家暴的原则。

在家庭暴力问题上,有几个常见的误解,亟需得到澄清。

首先,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范围既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女人才会被家暴的看法并不正确。

据北师大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男性自认为遭受家暴的比例并不低于女性。

就在前几天,温州苍南县法院矾山法庭发出了温州市首例保护男性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这让不少人意识到,家暴受害者其实不分男女,反对家暴,对两性而言都是一种重要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率却逐年在上升。

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现有社会法律机制在应对家庭暴力方面的缺失。

文章主要从法律的层面,通过对国外经验和国内现实的分析,力求揭示我国现今相关机制的不足,并提防治家庭暴力研究于法律层面的探讨[摘要]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率却逐年在上升。

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现有社会法律机制在应对家庭暴力方面的缺失。

文章主要从法律的层面,通过对国外经验和国内现实的分析,力求揭示我国现今相关机制的不足,并提出以法律为主、行政与社会机制综合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家庭暴力;司法救济;防治机制一、概述(一)家庭暴力的定义1.国际层面对家庭暴力的定义(1)1993年,联合国大会在《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施暴的宣言》第一条中指出: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凌辱、因嫁妆引起的暴力、配偶强奸、阴蒂割除和其它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均为家庭暴力。

(2)联合国对妇女暴力特别委员会认为家庭暴力包括(但不限于)殴打妇女、婚内强奸、乱伦、强迫卖淫、对女童的暴力、性别选择的堕胎和杀害女婴,以及对妇女的传统暴力习俗如强迫婚姻、偏爱男婴、女性生殖器割离和‘名誉’犯罪等。

[ 1](3)世界妇女大会为全方位保护妇女在家庭中的权利,1995年的《行动纲领》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在家庭中发生的身心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对家中女孩的性虐待、与嫁妆有关的暴力、配偶强奸、切割女性生殖器官和对妇女有害的其他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以及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等都属于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

2.国外对家庭暴力的定义(1)美国由于体制的原因,美国各州的法律对家庭暴力的确认标准不尽相同,固没有统一定义,而美国律师协会反家庭暴力委员会把家庭暴力定义为:当一方亲密伴侣使用身体暴力、胁迫、威胁、恐吓以及用情感、性、经济暴力试图保持对另一个亲密伴侣的权力控制时,便会发生家庭暴力。

没有任何一种身体行为可以充分界定家庭暴力,心理的、社会的和家庭的因素综合发生作用,产生施暴行为的环境。

[ 2](2)英国英国皇家警察督察提供的家庭暴力定义为:家庭暴力是指在曾经或现在有亲密关系的伴侣之间发生的身体、性、情感或经济方面的伤害行为,行为性质不由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决定。

英国内务部在相关宣传品上表述如下:如果你受到与你共同生活者的身体或性的侵害,或受到此类威胁,这就是家庭暴力。

(3)南非南非《反家庭暴力法》以列举的方式来解释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指:①肉体虐待;②性虐待;③情感、言语和精神虐待;④经济虐待;⑤恐吓;⑥骚扰;⑦盯梢;⑧损害财产;⑨双方不住在一起时,未经同意擅闯原告住所;⑩任何其他的针对原告的控制和虐待行为,这些行为一旦发生,将给原告的人身安全、健康或幸福带来伤害。

3.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不足与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作了更加明确表述: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参考国外定义后,笔者认为我国法律对于家庭暴力的界定存在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在:(1)对暴力手段的界定较为笼统,不能涵盖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暴力形式;(2)对家庭成员即受侵害者的定义不明确;(3)强调造成一定伤害后果,将造成轻微伤及口头威胁等行为排除在外。

笔者认为,家庭暴力指发生在家庭中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致使共同生活的亲密伴侣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受到或者足以受到侵害的行为。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家庭暴力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家庭性和违法性。

[ 3]家庭性是指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包括同居等)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

这点是家庭暴力与其他暴力的基本区别。

正是由于其家庭性,从而使其产生隐蔽性等其他特征。

违法性是家庭暴力的法律特征,因为家庭暴力无一例外的侵害受害家庭成员的生命、健康、尊严等权利,而亦只有当家庭矛盾诉诸暴力手段,侵害其他成员上述权利时,该矛盾才成为家庭暴力。

第二、行为的隐蔽性。

如上所说,正因为其具有家庭性,所以无论受害者还是施暴者,都或多或少地认为这是家庭内部的事情,不宜外扬,而行政执法部门也会产生一种清官难断家庭事的想法。

第三、区域和文化差异性。

经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家庭暴力发生率比较低,越是发达地区,家庭暴力的比例越小,并且文化水平高的人群中家庭暴力的比例越小。

说明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可以积极抑制家庭暴力的现象。

第四、行为人与对象的特定性。

由古至今,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数是男性家长,根据中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门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65%的施暴者是在36岁至45岁年龄段的男性。

而其对象,也就是受害人,基本上是其配偶及孩子。

(三)家庭暴力的分类由于国内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方面也没有更明晰的分类,所以根据国外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家庭暴力可分为:身体暴力犯罪、精神暴力犯罪和性暴力犯罪。

身体暴力指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折磨、摧残等人身方面的强暴行为。

包括殴打、捆绑、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等暴力行为。

[ 4]精神暴力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语言上的侮辱、恐吓、情感上的忽视等强暴行为,包括辱骂、冷脸、白眼、忽略等行为。

[ 5]性暴力犯罪指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或性接触,使被害人身心遭受严重伤害的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四)我国家庭暴力现状、发生原因及危害性1.我国家庭暴力现状家庭暴力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而随着对它的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有关家庭暴力的情况开始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

在1995至1998年对湖南省254起家庭暴力案件的随机调查中,有65人轻微伤,48人轻伤,27人重伤,8人在怀孕后殴打致流产,8人被杀,6人自杀。

[ 6]1998年武汉市妇联权益部信访中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共397件,涉及家庭暴力问题113件,占婚姻家庭纠纷的28.46%;其中丈夫殴打妻子的104件,占家庭暴力信访案件的92.04%。

2002年,全国妇联接到关于家庭暴力的信访量就达3.66万件,比上一年上升了40%,有关夫妻间暴力的信件达3万件,比往年上升了30%,同时40万个家庭解体,25%的起因是家庭暴力;33.9%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31.7%的人承认配偶对自己有暴力行为。

[ 8]上述数据只是受害者反映了的,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藏性,应该还有更多的家庭暴力事件没有被发现和处理。

由此可见,家庭暴力在我国是较为普遍的,并且情况也比较严重,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2.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比对参考相关文章后,笔者将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文化思想因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精华之一就是男尊女卑,这种思想体现在家庭中就是夫权至上,尽管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是存在在部分群众的脑海里。

这就仿佛给予了家庭中如丈夫等男性家长实施家庭暴力的一种特权,使他们肆无忌惮。

第二、社会经济因素。

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加之西方文化的冲击,间接激发家庭的矛盾,引发家庭暴力。

如工作压力大使男性家长以家庭暴力寻求宣泄、包二奶从而打骂妻儿等现象就是由此产生。

第三、放任态度及教育因素。

放任态度包括了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宽容和女性同胞对家庭暴力的容忍,这两者皆助长了家庭暴力的蔓延。

在中国,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这也使得部分男性家长因为缺乏教育而漠视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3.家庭暴力的危害第一、对于夫妻而言,轻则伤害夫妻间感情,重则导致婚姻破裂。

丈夫对妻子施暴,使妻子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同时也损害了家庭的和睦、夫妻间的感情。

妻子不堪忍受折磨,只有选择离婚。

第二、对儿童的健康及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有统计表明,6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暴力的同时,也经常对子女实施暴力。

而专家指出,即使没有受到殴打,见到家庭暴力和受到身体虐待的孩子所受的伤害同样严重。

他们会性情忧郁,变得懦弱或残暴,学习成绩下降,有自杀倾向等,这些影响在成年后仍会存在。

另外,存在暴力的家庭,其孩子长大后大多也有家庭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的比例也较高。

第三、导致女性犯罪的发生,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有些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侵害后,没有通过有效的、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来自肉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她们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走上犯罪的道路。

毫无疑问,家庭暴力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为其破坏的不仅是家庭的和睦,还可能导致其他相关犯罪的发生,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状况(一)国外反家庭暴力法律概况由于国外流行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分法,固在介绍国外立法时也分类述之。

英美法系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至于大陆法系则以瑞典为典型。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对个人权利比较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联邦和各州制定和修正了一系列法律来惩罚家庭暴力行为,比如《预防家庭暴力与服务法案》、《对妇女暴力的法令》、《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监护权》等。

美国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民事保护令制度,包括暂时保护令和保护令’等。

暂时保护令由法院依一审程序做出,判令当事人之一独占当事人双方或原告的住所,或将施暴者逐出该住所等等。

而保护令是法律授权法院于通知被告开庭审理后做出的判决,其保护范围和有效期间通常比暂时保护令更广、更长。

第二、形成了反家庭暴力的法治网络。

二十多年来所展开的立法活动,使反家庭暴力法的涵盖领域深入民事、刑事法规及社会与健康服务法规中,形成了反家庭暴力法治网络,为受害者创设许多权利,使警察、司法、行政机关及社会服务机构担负许多责任以降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伤害,而相关法律救助措施及各种政府非政府组织的救助行动更是及时、有效地保护了被害人利益。

第三、专门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专门法庭在各州逐渐设立。

专门法庭主要审理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

法官都经过专门训练,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其职责并不局限于法庭,他们经常到学校讲演,对公众进行关于制止家庭暴力的教育,并积极与律师、医生、教育工作者、心理专家、牧师、记者等建立治理家庭暴力的协作性社会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受虐妇女和儿童提供公开的避护场所。

上述制度,特别是保护令制度,均对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