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德勒支住宅

合集下载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序——构思的源泉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那时,我想随他去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

”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

那是1965年,我24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对我来说,20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战后经过了15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诞生了“市民”的概念。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

我想,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过程。

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从与自然对抗似的矗立着的形象中,感觉到欧洲建筑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存在着一种秩序感。

我被它强烈的力量感所震撼了。

同时,通过观赏完全不同的西欧,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日本。

日本的建筑设计是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

与此相反,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出发,即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

彼得·诶森曼认为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而且建筑的历史积累可以说全部都是重复旧习的根源。

甚至对我提出的,应该继承那些该继承的东西也进行了驳斥,主张应该在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现代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注重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大师设计的案例

大师设计的案例

大师设计的案例
案例1施罗德住宅
由建筑师兼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设计;位
于荷兰乌德勒支市;它是风格派建筑的最典型表
现;这座住宅建成于1924年。

光滑的墙板、简
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横竖线条错落搭接的构
图,与荷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
为相似的意趣。

由此可以看到风格派对建筑艺术
的巨大影响。

建筑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
正立面图西侧立面
建筑剖面图
施罗德住宅的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图
建筑功能分析
案例二.萨夫以别墅
萨夫以别墅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

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功能分析
二层
三层
案例三、罗宾别墅
罗宾别墅兴建于仙道主义思潮方兴未艾时期,被深深地打上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烙印。

罗宾别墅是现代“邮寄建筑”理论搓澡者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同事被人们公认为赖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的最佳代表作之一,因是赖特为弗雷德里克·罗宾设计而得名。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东南大学2009、2010年建筑学考研建筑史和快题试题

东南大学2009、2010年建筑学考研建筑史和快题试题

2009年东南历史真题一、填空1.隋大兴设计者高颖和宇文恺;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也黑迭儿,水系设计者郭守敬2.中国两个建筑团体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3.著名的Trinita dei Monta(圣三一教堂)前的Spagna step是巴洛克风格的,说明建筑手法也可以用在城市规划上4.20世纪初荷兰De Stijl 风格代表作是乌德勒支住宅5.拜占庭建筑的独特建构是帆拱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书是《论建筑》、《建筑四书》、《五种柱式规范》作者是阿尔伯蒂、帕拉蒂奥、维尼奥拉7.中国的神位排放制度是__________,左昭右穆8.法国凡尔赛宫前的广场是______风格,设计者______9.北宋汴梁的在城市上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开放的街市,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10.1980-1986年建成的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是拉斐尔•莫尼欧(西班牙)11.第一个石制的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二、画图1.八架举折2.七檩举折3.中山陵音乐台4.天坛5.希波丹姆城市平面6.罗马君士坦丁堡凯旋门7.视差矫正法8.威尼斯公爵府立面三、简答5*8=401.曹魏邺城的特点并举两个以其为原型的城市例子2.为什么说独乐寺山门是唐风格的体现3.南京首都计划的内容4.三个塔的照片请分别指出类型并论述它的特点5.classical Order6.Flying Buttress7.Garden City8.Bauhaus四、问答1.以你熟悉的一个南方私家园林为例,分析其南方私家园林手法(至少5点) (10 )2.举两个我国民居不同的例子。

(12)1)绘图介绍其特点2)分析异同3)简述造成不同的原因3.论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教义分别对其建筑空间,型制及特征的影响(10 )4.结合今年来国内重大有影响力的建筑,谈谈你对现代建筑如何在技术化与地域化共生与交融的观点。

09年建筑快题⑵名称:斯坦纳住宅设计人:洛斯⑶名称: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人:皮亚诺和罗杰斯二、绘图并说明。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红蓝椅”仅仅是他丰富多彩的家具设计生涯中的一个开始。同其 他几位经典大师一样,里特维德也始终关注着设计与工业化生 产的结合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材料的运用。一般认为包 豪斯的布劳耶是第一位使用弯曲钢管设计家具的人,但实际上 ,里特维德几乎在同时,甚至比布劳耶更早些就开始使用这种 充满生命力的新型家具材料,这从施罗德住宅的餐椅中可以看 出。事实上当时双方的交流很多,相互影响很明显,只是布劳 耶的“瓦西里椅”更为优雅,在设计上更为彻底而已。
又名施罗德住宅
住宅简介
绘以里能一在如 的与的透致的脱板计宅 许的作艺马荷(乌 画说特了个前果 建反虚明、板离和者大 多抽。术斯兰 德 的是维解住一注 筑光实的纵片住几将体由 生象简运里的 勒 立风德风宅年意 形的对墙横形宅处其上里 活性洁动特乌 支 体格设格设(一 象交比片穿成主楼中是特 细,的以维德 住 化派计派计 下 。错、与插横体板的一维 节细平及德勒 宅 。画的建图 万 ,明透的竖,推一个德 。部面里设支 家这筑解年陶 造暗明造相这伸些立设 处构特计, 蒙所的,)斯 成对的型间些出墙方计 理成维。吉, 特住特我所柏 活比大,、伸来板体的 上具德新瑞 里宅点们绘等 泼、玻加错挑,、,这 表有的造特 安,了就制人 新透璃上落出稍屋但座 现较代型托年 ) 的可。更的 颖明窗不有来稍顶设住 出强表 , SchroderHouse ·
和,荷风范补中但就影由到斯布起世合房新瑞的是如 范代兰格,充央看在响此乌特鲁它界国子地尔一它今 杜表的派是道博起于。可特斯诺就文教始位(部仍, 斯人、(风:物来,可见勒基陶与化科终深 分被没 堡物艺 格它馆仍尽能它支(特众遗文就感 受当有 有术 派是馆像管 在拜 (不产组有欣 到作人 同,织些喜)精是生 长刚它这二访 彼和 体 。但现不,为心乌活 埃建)(现伊建已栋十里 筑运 人达成经房世特 著从在同但这的特在 蒙 设动 类范两有子纪维 名它把寻他座保勒那 德 计是)创塞三了最欧德) 的存它常也住护支所 里 上上建造尔年 不洲和在)建在看。指宅。中房 等安的 的年寻建这 和筑的作他出所总央子 。(先世筑力(样的常筑座年依师第是说, 馆博里 纪的的 获 锋初杰独 子历的上建代尔,一一:这得长物, 派始作特 。史地的筑专李如天件联所的雅馆但 运于。典 ,方 。门 动 ) “ “ ” · SjarelEx “ ” destijl destijl ” BrunoTaut ElLissitsky 20

现代建筑大师及作品 罗列

现代建筑大师及作品 罗列

建筑师的建筑作品。

第一组:1900-1945年1.阿道夫·路斯:穆勒住宅, (Moller )里德维尔德:乌德勒支住宅(Schroder House,1923-24)赖特:罗比住宅(Robie House,1909)赖特:落水别墅(fallingwater House, 1935)格罗比乌斯:包豪斯校舍(1926年)2.柯布西埃:萨伏伊住宅(Savoye House,1928) 柯布西埃:拉罗歇—让纳雷住宅(La Roche House,1923-25) 3.密斯:巴塞罗那展馆(Barcelona Pavilion,1929) 阿尔托:玛丽亚别墅(Villa Mairea, 1938-41)第二组:1945年—1980年1. 密斯:范斯沃斯住宅,19482. 柯布西埃:修当住宅(Villa Shodhan,1951-54)3. 路易·康:金贝尔美术馆4. 文丘里:母亲住宅5. 埃森曼:2号住宅6. 迈耶:史密斯住宅(Smith House, 1965-67)7 博塔:私人住宅(Riva San Vital地区),1973第三组:1981年--罗西(Aldo Rossi,1931-1997)、莫内欧(Rafael Moneo)、西扎(Alvaro Siza)、卒母托(Peter Zumthor);迈耶(Richard Mayer)、海杜克(John Hejduk)、艾森曼(Peter Eisenman)、库哈斯(Rem Koolhaas)、屈米(Bernard Tschum)、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扎哈.哈蒂德(Zaha Hadid)、盖里、霍尔(Steven Holl)、H&Dm、UNstudio、MVRDV、Big事务所、安藤忠雄(T Ando)、伊东丰雄(Toyo Ito)、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柯里亚(Chaeles Carrea)。

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

种抽离了材 料的形式上的整体性。
这把椅子证明了产品的最终形式取决
于结构。设计师可以给功能赋予诗意
的境界,这是对 工业美学的阐释。另
外,这种标准化的构件为日后批量生
产家具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用最简
单,最普通,最廉价的材料可以做出
最出色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培养驾驭
材料的能 力。
建筑概况
• 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尔德为图 卢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及其三 个孩子选址并设计建造的,建于 1924年,位于荷兰中部的乌得勒 支省首府乌得勒支市的城市边缘, 坐落于一些低层连排住宅区内, 1960年代修建的公路边。
建筑与场所
连排住宅区, 红墙黑瓦, 双坡屋顶
施罗德 住宅
基地分析
1960年代 后修建的公

施罗德住宅的地形与气候
荷兰
乌得勒支
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得勒支东
南,平原地形,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 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 2~3℃;7月18~19℃。地低土潮,降 水量650~700毫米。
建筑施罗德住宅的背景
•该住宅是“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的 最为知名的样例之一,里特维尔德的 施罗德住宅在内部和外部都是对其之 前的所有建筑学的根本性颠覆,被建 筑学界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派 的立体化体现”,载入世界经典建筑 史册。施罗德夫人在该住宅里生活至 于1985年去世。该住宅经由伯图斯•穆 德修复,现在是对外开放参观的博物 馆
荷兰的“风格派”
• 要谈论里特维德的设计思想就不可避免的会提及荷兰的 “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基本上是一种美 学运动,源于荷兰的绘画艺术,对设计界影响巨大,是现 代主义设计运动中三个主要的起源之一,其他两个是德 国 的包豪斯、俄罗斯的构成主义运动。

别墅设计调研报告

别墅设计调研报告

别墅设计调研报告学院:无锡太湖学院专业班级:环艺122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调研时间:2014/6/21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国外的标志性别墅的建筑风格、背景和别墅本身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互相衬托从而产生的对居住者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别墅设计的领悟,更好地融入设计者的理念,从住户的体验出发,使别墅建筑能更大程度的展现其自身功能。

二、别墅设计概述:别墅,是居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

在国外第一居所的房子叫做house,第二居所叫villa。

追溯其起源,现代意义上的别墅主要是师承国外工业革命后的开发理念。

按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山地别墅(包括森林别墅)、临水(江、湖、海)别墅、牧场(草原)别墅、庄园式别墅等。

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

中国古代称别业、别馆。

3世纪,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

中国西晋出现别墅,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

此外,历代著名的别墅有唐代蓝田王维的辋川别业、明代苏州的拙政园、清代杭州的金鳛别业和北京的勺园。

近代、现代最具特色的别墅有: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等。

别墅设计要点是:因景、因地制宜,布局灵活,体型轻巧,结构简洁。

别墅与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别墅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它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

设计VILLA时,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符不符合我们的理想。

别墅生活,人生梦想的家园。

随着生活品质的迅速提高,普通商品房已不能满足富有品位的成功人士的置业需求,强烈追求更加高尚的居住格调与生活品质,逃离嘈杂的都市喧嚣,回归纯朴自然的别墅生活已成为广大城市精英们的共识。

然而,由于传统别墅远离城市,生活成本高,配套薄弱,只能作为第二居所周末度假之用,别墅使用率一直不高,随着别墅开发理念的成熟,集居家度日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城市别墅悄然兴起。

拥有别墅,意味着:1.你处于社会最富裕阶层或最特权阶层,可以看作“富贵”的象征;2.你还有闲暇享受自然自在的生活,即富贵且有闲,这接近于西方真正的中产阶级标准。

施罗德住宅设计设计分析

施罗德住宅设计设计分析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又名乌德勒住宅。

设计人:格里特·托马斯·维尔德。

风格:光滑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横竖线条错落搭接的构图,与荷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

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

由此可以看到风格派对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20世纪20年代,一位颇具独立意识的荷兰女性,楚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在一位年轻设计师格里特·里特维德的帮助下,终于拥有了梦想中的房子,而这栋房子按照她的要求打造出来的二层小楼日后竟成了现代家居设计的鼻祖,荣耀地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建筑位于城市边缘的普林顿·亨德利克兰街道旁的一块用地,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接近郊区,它的旁边是一座“丑陋笨拙”的传统公寓。

但这块用地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它可以眺望对面广阔的郊外,那里是一片树林、牧场、运河的低地。

施罗德住宅建造在连接住宅的端头,依附于红色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以得到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线和空气,并且可以观赏田园景色,里特维尔德概括其选址的特点为“光线、空气、空间和自由”。

我们先来看看施罗德住宅的平面图:很明显,建筑把功能空间(及悬吊平台和阳台体积)从立方体的核心离心式地甩出去。

平面由正方形进行增加和减少,渐渐地从矩形的矩形转变到不规则的多边形。

然后我们看一下其人流动线图:对于以上二图,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字相互串通、首尾相连、关系紧密。

不像别的建筑有明确的功能空间的区分。

整个建筑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穿插拼凑起来的,各个部分组合严谨有序,色彩用红黄蓝三原色,简单明了,充满设计色彩,简约而不简单,充分体现荷兰风格派的特点。

现代风格建筑的开端。

整个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体形到色彩都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理论,比较符合建筑造型艺术要点。

他利用建筑板材、支架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形体产生了雕塑一般的效果。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特勒支市,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座住宅由著名建筑师格里特·里特费尔德设计,于1924年建成,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作之一。

施罗德住宅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简洁的几何形式和对空间的巧妙利用而闻名于世。

首先,施罗德住宅的设计体现了功能主义的原则。

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严格遵循其使用功能,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住宅的外墙采用了简单的直线和平面,内部空间则通过开放式的布局和可移动的隔断来实现灵活的划分。

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居住者的日常需求,也体现了现代建筑追求简洁和实用的美学观念。

其次,施罗德住宅在材料和色彩的使用上也颇具匠心。

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混凝土和钢材,这些材料在当时是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住宅的外墙涂以白色,内部则使用了原色的木材和玻璃,这些材料的自然质感与简洁的几何形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

再者,施罗德住宅的空间布局极具创新性。

住宅的内部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房间分隔,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各个功能区域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也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此外,施罗德住宅还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的引入和利用。

住宅的南侧设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同时,住宅的屋顶设计也巧妙地引入了光线,通过天窗和反射镜面,将光线引导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最后,施罗德住宅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典范,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思想和手法被后来的建筑师广泛借鉴和发扬,对20世纪的建筑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罗德住宅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空间布局和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这座住宅不仅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实用的居住环境,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风格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探析

风格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探析

风格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探析【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西方艺术界来说是一个探索的年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古典的理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随之出现的是风格派、至上主义、结构主义等一系列抽象艺术学派,而其中的风格派可以说是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最为明显的影响。

对风格派的研究将对我们探索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风格派现代建筑现代主义风格派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运动,形成后对欧洲的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杜斯堡等人的推广,很快从发源地荷兰传到了欧洲的其他国家,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源头之一。

风格派既是现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对其后代现代主义等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风格派运动风格派形成于一战期间荷兰,1917年,画家杜斯堡创办了《风格》杂志,为一批艺术理念相近的艺术家提供交流各自理想的平台,标志了风格派的形成,风格派也因此而得名。

杜斯堡、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德是风格派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里特维德主要关注自身的建筑实践活动,蒙德里安是《风格》杂志的明星,杜斯堡则是风格派自始至终的象征,可以说,杜斯堡的发展就代表了风格派本身的发展。

在《风格》杂志的第二期中风格派发表了他们的第一项宣言,宣言共八点,主旨为“号召在个人与全球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并且要从传统几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

”以这项宣言为基础,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思想及形式。

在构图上,风格派喜欢运用线条和色块等最简单的几何形式,通过水平垂直的方式组织,认为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画。

对于“风格派”的艺术家而言,这些基本要素是整体视觉现实的基础,所要做的是将这些线条、块面、色彩等因素构成一幅均衡的作品,寻找它们之间的比例和谐。

在色彩上,风格派习惯把调色板限于红、黄、蓝三原色,认为它们是惟一存在的色彩,配以黑白灰三非色,形成了色彩的抽象处理。

再读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

再读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

一.概述 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德勒支(Utrecht)的PrinsHendriklaan, 设计师是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一位著名家具设计大师和建筑师。 乌德勒支市位于荷兰中部,是荷兰第四大城市,城建于公元47年, 罗马在此修建了一座军事要塞,称为“Domplein” (教堂广场)。600 年前,DomTower是最雄伟的标志性建筑物,如今,这里是一个充满 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大学城。中世纪的时候,乌德勒支是荷兰第一大城市 和主教辖区。乌德勤支的辉煌过去反映在各种历史建筑上。施罗德住宅 就是风格派在1 924年的杰出代表作。位于乌德勒支的Prins Hendrik— laan500 建筑座落于PrinsHendriklaan低层连排住宅区内。周围的建筑估 计设计建造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形式风格到色彩都非常统 ———组墙黑瓦,双坡屋顶。施宅建造在连排住宅的端头,依附于红色 的砖砌山墙上,所以只有三个外露的立面。施宅虽建于1 924年,但80 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着简洁明快的气息。作为一种建筑风格的代表, 这栋住宅当然具备了孤傲不群的特质。但也正是这点使它与周围的建筑 群}各格不入——白色的墙面一下子就从砖红色的背景中跃入眼帘,并且 他比周围的房子矮了一层,这使它格外的注目。 :.建筑师介绍 在这不得不提及它的设计师: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Gerrit ThomasRietveld,1888—1964年)。在现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是 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他出生于荷兰名城乌特 勒支(Utrecht),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而里特维尔德从7岁起就 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19”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 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里特维尔德不是建筑学 或设计方面的科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 终有独到的理解。里特维尔德的一生中充满了革命性,也是家具设计史 上第一件现代家具的设计人:1917—191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红蓝 椅”,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风格派” 【beSaijl)运动是几乎与德国包豪斯齐名的现代艺术设 计运动。它是近代在西方文化中出现的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狂飙运动的产 物。其核心人物有:提奥·万·杜斯伯格(TheoVanDoesburg)一位多 才多艺的设计师和理论家,著名现代派画家皮尔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里特维尔德。其中包括许多当时非常“前卫”并在设计 思想上崇尚创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理论家。艺术家们强调艺 术需要“抽象和简化”以数学式的结构反对印象主义和一切巴洛克艺术 形式。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追求“纯 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是直接通过直线、矩形或 方块来表现这种性质,通过把色彩简化成红、黄、蓝以及中性的黑、白 来传播这种性质。 里特维尔德极宫轰动性的“红蓝椅”系列的首批家具设计首先在 “风格派”的专业艺术杂志上刊登出来,立aP2JI起同仁和社会的广泛关 注。随后这批作品于1923年又在德国包豪斯展览中亮相,对许多同时 代设计师,包括另外几位大师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20年代,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早期,里特维尔德的先锋作用并 未限于家具设计领域,1924年,他设计了他~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 筑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施罗德住宅(SCHRODER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式住宅(又名施罗德住宅设计图解,我们就更能了解风格派建筑的特点 宅,可以说是 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的立 建筑理念:乌德勒 只是住宅强调面的因素,所以大面积的形体如烟囱、阳台板以及入口处的垂直白墙面 等垂直构建掩饰住了这些构建后面的水平向构建, 譬如阳台板向下压得很深,完全挡住了阳台 跳梁和地板的视线,从而净化了立面:水平向 与垂直向的相交方式的第三种模式是二者皆不出头,强调含连续性,给人 含蓄、精细之感。

1923年底,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荷兰乌德勒 支市郊的一所住宅 ,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筑作品,其最显著的特 点是各个部件在视觉上的相互独立。

通过使用构件的重叠、穿插以及使简介:乌德勒支住宅(SchroderHouse , 1924年),荷兰的乌德勒支,吉瑞特•托马斯•里 特维德设计。

新造型艺术运动以及里 特维德的代表作。

简洁 的平面构成具 有较强的抽象性,细部处理上表 由里特维 德设计的这座住宅大体上是一个 一些墙板、屋顶板和几处楼板推伸出来,稍稍 来的板片形成 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 与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虚实对比、明暗对比、透 新颖的建筑形象。

现出许多生活细节。

立方体,但设计者将其中的 脱离住宅主体,这些伸挑出 的造型,加上不透明的墙片 明与反光的交错,造成活泼 如果注意一下万•陶斯柏等人在前一年1923年)所 绘制的一个住宅了。

里特维德设计的这所住 体化。

用原色来强调不同构件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灵巧的建筑形象。

室内陈设也体现了与室外一样的灵活性(图7-11),楼层平面中唯一固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和厨房,而可以自由划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设计来区分也同样用在室内,以色彩不同的部件,又富于装饰意味。

作品展示:设计师: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里特维德从7岁起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

1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

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是荷兰风格派建筑最杰出和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其简明的几何体块,错落的线、面穿插,素朴而鲜明的颜色组合,都与荷兰风格派画家的绘画有着极为相似的意趣。它将视觉要素和建筑理念从传统的解释中分离出来,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勒支市的施罗德住宅是荷兰风格派艺术的典型代表。所谓“风格派”是20世纪前期在荷兰产生的以画家蒙德里安、建筑造型师里特维尔德为首的一批青年艺术家成立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以1917年出版的期刊《风格》作为自己艺术流派的名称,又称为“新造型派”或“要素派”。该派的主要艺术主张是倡导艺术作品应该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他们声称,“传统已经绝对地贬值了,新的时代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从过去繁琐的造型、色彩简化到简单基本的直线、矩形和原色,这才能保持艺术的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此派最重要的画家和理论家蒙德里安在自己的画作中鲜明地表现出风格派的特征。他在1914年的画中就已经完全消灭了曲线,而代之以大小相等或不等的纵横网格,格子里涂抹上单纯的原色块;或是在画中表现一些悬浮着的方或长方色块,再穿插进一些横竖短线,以表现和强调“纯粹的真实性”。
施罗德住宅自建立之初,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就进行着不断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建筑的设计。整个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体形到色彩都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理论,比较符合建筑造型艺术要点。它利用建筑板材、支架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形体产生了雕塑一般的效果。
施罗德住宅在20世纪20年代建成后,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现代的建筑,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包豪斯学校校舍的创始人格罗庇乌斯和现代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大师柯布西耶都曾造访于此,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
施罗德住宅是由里特维尔德与施罗德夫人共同构思设计的。这座住宅位于乌德勒支市城郊的一片开阔地中,周围是景色优美的田园,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的照射与新鲜的大自然的气息。就如同建筑师本人里特维尔德所概括的那样:“选址的特点是光线、空气、空间和自由。”

(完整版)外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外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外国建筑史1.在古希腊建筑中,多立克柱式的檐部与柱子的比值:1:3;柱高与柱径比为:1:5.5—5.75;开间与柱径的比为:2:1;柱身有20个凹槽2.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有很大的发展,在与其拱券结构结合使用上分别出现了:券柱式、叠柱式、巨柱式、混合柱式等几种使用方式。

3.哥特建筑起源于罗曼建筑。

法国最辉煌的哥特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4.佛罗伦萨主教堂砌了12m 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墙厚4.9m。

为了减少穹顶的侧推力,还采用了①穹顶轮廓采用矩形,大致是双圆心的、②用骨架圈结构、③穹顶做内外壳、④穹顶底部设一圈铁链加固等措施。

5.当代建筑的思潮与发展倾向有:高技派、结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

6.勒柯布西耶早期的著名的现代主义的住宅建筑是萨伏伊别墅,其典型的粗野主义的住宅作品是马赛公寓,属于象征主义的教堂建筑是朗香教堂。

7.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9.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v10.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11.风格派建筑师里德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住宅堪称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12.建筑大师格罗皮厄斯于1925年设计、位于德绍的包豪斯是现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13.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建筑人情化,其作品代表着二战后建筑思潮中讲究“地方性与民族化”的倾向。

14.帕米欧肺病疗养院是由芬兰建筑师阿尔托设计的。

15.日本代代木的设计师是丹下健三;安藤忠雄最杰出的教堂作品是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

16.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最大。

17.尖券和骨拱顶是哥特建筑形成的结构技术基础。

18.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19.纽约世贸大厦双塔的高度是411米,属于典雅主义风格。

20.后现代主义的隐喻主义、历史主义、装饰主义三个特征是由斯特恩提出的21.西班牙著名伊斯兰宫殿阿尔罕布拉宫,主要有柘榴院和狮子院两个院落组成。

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

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

风格 流派
雅致主义是近几年刚刚兴起又被消费者所迅速接受的一种设计方式,特 别是对于文艺界、教育界的朋友们来说。他们有自己认识生活、享受快乐的方式 ,这种独特的思维习惯,反过来又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他们更多的 是选择一些注重品位、强调舒适和生活的温馨,但又相对简洁的设计风格。
雅致是一种带有极强文化品位的装饰风格,它打破了现代主义的造型形 式和装饰手法,追求人情味,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他艺术或自然科 学概念,把传统构建通过重新组合在新的情景中,追求配位与和谐的色彩搭配, 反对强烈的色彩反差和重金属味道,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装饰风格。
风格 流派
古罗马建筑
罗马五柱式 在希腊三柱式的基础上,罗马人还发展出两种新柱式
:托斯卡纳式和组合式。托斯卡纳式是对希腊多利克式的简 化,组合式是将科林斯式柱头的莨苕叶饰与爱奥尼亚式柱头 的涡卷式组合而形成的。
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 斯柱式等三种,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与发展。所谓古 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柱式和后来古罗马发展了的托斯卡纳 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 。
g.新中式风格
风格 流派
多以中式 产品和西式陈设为 主。木质材料居多 ,颜色多以仿花梨 木和紫檀色为主
新中式风 格不是纯粹的元素 堆砌,而是通过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 发扬,将现代元素 和传统元素结合在 一起,以现代人的 审美需求来打造富 有传统韵味的事物 ,让传统艺术在家 居文化中大放异彩 。
h.雅致风格
多立克柱又被称 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 城的帕特农神庙即采用的 是多立克柱式。
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亚柱式: 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 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 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 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乌得勒支双生住宅

乌得勒支双生住宅
乌得支双生住宅分析
MVRDV事务所的项目
MVRDV来自是由荷兰鹿丹的世界著 名建筑师组成,是国际上最成功的 建筑师小组之一。由MVRDV负责设 计的乌得勒支双生住宅项目可以说
是闻名国际。
• 乌得勒支双生住宅位于荷兰乌得勒支市一
个偏僻的街道上,旁边是一座19实际的花 园。在设计中,为了保留花园的原状态, MVRDV在建筑体量上做了很大的文章—— 把传统的14米进深的建造方式改为4层7米 的进深方式。而且传统方式是单面采光,
谢谢观赏
而改造后的新方式不仅是由单面采光提升 为双面采光,并且增加了穿堂风的效果。
内部效果图
建造剖面图
• 由剖面可以看出,设
计者设计了一条蜿蜒 曲折的墙体,划分了 两个住户的界限,并 形成理想的双赢居住 模式。
住宅全景图
• 进深缩小,高度增加,占地面
积自然变小,所以更多的基地 面积得到解放而成为庭院。同 时,在主要立面(面临街道与 花园)上大面积的开窗和开门, 使整栋建筑显得轻巧和强烈的 透明感,外部空间和室内空间 的分界线不是很明确,有种暧 昧的感觉,人们站在街道上就 可以看双宅的后院和天空。在 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的用意不 是为了探索某种理想的居住模 式,而是根据客户的要求量体 裁衣,探索非常独特的居住墨 水。

建筑作品分析-施罗德住宅

建筑作品分析-施罗德住宅

建筑作品分析 - 施罗德住宅简介施罗德住宅(Schroder House)是荷兰著名建筑师Gerrit Rietveld 于1924-1925年所设计的一座住宅建筑。

它位于荷兰乌得勒支市,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之一。

施罗德住宅是一座独特的、前卫的建筑,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几何形状、明亮的颜色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

设计理念施罗德住宅是以De Stijl(Neoplasticism)艺术运动为基础设计的,这是一种荷兰的艺术运动,追求简化和抽象化的形式。

建筑师Rietveld 运用了直线条和面片,将建筑物分解为各种几何形状,并将各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形态。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艺术的融合,同时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建筑外观施罗德住宅外观充满了几何化的形状和明亮的颜色。

它采用了白色和黑色的主导色调,并通过使用原色和灰色作为点缀色,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

整座建筑物呈现出抽象的几何形态,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展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风格。

建筑的外墙采用了平面面板,以及大面积的玻璃窗户,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

同时,这些窗户也为建筑内部的室内设计提供了通透感和开放感,使室内与室外相互融合。

室内设计施罗德住宅的室内设计同样展现了现代主义的理念。

建筑师运用了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创造出了现代而自由的空间。

室内的家具设计也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强调了实用性和功能性。

住宅的内部空间被分割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厨房与餐厅、起居室与卧室被巧妙地分割开来,同时又通过开放的布局和通风的设计相互连接。

功能区布局施罗德住宅的功能区布局十分合理和实用。

首先,室内空间被精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满足家庭生活的各种需求。

其次,不同功能区之间通过开放的布局和通风的设计相互连接,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性和舒适性。

厨房和餐厅区域紧密相连,便于家庭成员在烹饪和就餐之间的交流。

起居室与卧室区域通过移动的隔板分割开来,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空间的大小和隐私性。

分析施罗德住宅

分析施罗德住宅

47施罗德住宅(乌德勒支住宅)建筑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设计人G.里特维尔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

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

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

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端。

2风格20世纪初荷兰美术界出现“风格派”的艺术流派,倡导几何形体与纯粹色块的组合与构图。

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

这座由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里特维尔德设计的位于荷兰乌德勒支市的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在建筑领域最典型的代表。

简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颜色,错落的线条,与荷兰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

这座住宅1924年建成。

简介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中部乌得勒支省首府乌得勒支市。

20世纪初,世界建筑学领域涌现出一支崭新的流派---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派。

其成员为一批年轻的建筑师,他们摆脱传统设计理论的束缚,大胆创造出许多适应工业化社会需求的形式新颖的建筑。

他们强调简洁的设计概念,重视实用性、经济性、广泛采用现代建材。

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由荷兰建筑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为图卢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及其三个孩子所建,建于1924年。

她定制的是被设计为最好没有墙壁的住宅。

该住宅是“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的最为知名的样例之一,大概也是唯一正宗的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物。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生于荷兰中部城市乌德勒支。

他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

他没计的一些经典作品,对于世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派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在内部和外部都是对其之前的所有建筑学的根本性颠覆。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建筑细部
风格派建筑典型代表
结构上的方块被分开穿插的矩形与平 面打破,板子被简单的管件连接在一 起,形成构成主义的雕塑的风貌。这 个作品将成直角的光滑面组成的立体 构成设置到空间中,并利用三原色清 楚地表达设计思想。 里特维尔德受到风格派建筑的影响, 作为他的早期作品的施罗德建筑也成 为风格派建筑的最典型的代表
班级:10级工业设计工科班 姓名:余潮 学号:1008031019 指导老师:甘露
Hale Waihona Puke 里特维尔德其人里特维尔德出生于荷兰名城乌特勒支 (Utrecht),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而 里特维德从7岁起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 学习木工手艺。l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 的木工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 学习建筑绘图。里特维德不是建筑学或 设计方面的科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 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 的理解。有趣的是,里特维德一生中最 富于革命性,也是家具设计史上第一件 现代家具的设计人: 19l7~l9l8年他设计 并制作了“红蓝椅”,并于次年成为荷 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 成员。
室内空间
三原色的利用 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
简单的几何图形 却造就了丰富和舒适的室内空间
这就是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住宅
由建筑师兼家具设计 师里特维尔德设计;位于 荷兰乌德勒支市;它是风 格派建筑的最典型表现; 这座住宅建成于1924年 光滑的墙板、简洁的 体块、大片的玻璃,横竖 线条错落搭接的构图,与 荷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特 里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 意趣。由此可以看到风格 派对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建筑入口
这风格派建筑典型代表里特维尔德受到风格派建筑的影响里特维尔德受到风格派建筑的影响作为他的早期作品的施罗德建筑也成作为他的早期作品的施罗德建筑也成为风格派建筑的最典型的代表为风格派建筑的最典型的代表流线示意相互串通相互串通首尾相连首尾相连关系紧密关系紧密平面形态平面形态建筑把功能空间及悬吊平台和阳台体积从立方体的核心离心式地甩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德勒支式住宅(又名施罗德住宅)简介:乌德勒支住宅(SchroderHouse,1924年),荷兰的乌德勒支,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设计。

新造型艺术运动以及里特维德的代表作。

简洁的平面构成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细部处理上表现出许多生活细节。

由里特维德设计的这座住宅大体上是一个立方体,但设计者将其中的一些墙板、屋顶板和几处楼板推伸出来,稍稍脱离住宅主体,这些伸挑出来的板片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的造型,加上不透明的墙片与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虚实对比、明暗对比、透明与反光的交错,造成活泼新颖的建筑形象。

如果注意一下万·陶斯柏等人在前一年(1923年)所绘制的一个住宅设计图解,我们就更能了解风格派建筑的特点了。

里特维德设计的这所住宅,可以说是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的立体化。

建筑理念:乌德勒只是住宅强调面的因素,所以大面积的形体如烟囱、阳台板以及入口处的垂直白墙面等垂直构建掩饰住了这些构建后面的水平向构建,譬如阳台板向下压得很深,完全挡住了阳台跳梁和地板的视线,从而净化了立面:水平向与垂直向的相交方式的第三种模式是二者皆不出头,强调含连续性,给人含蓄、精细之感。

1923年底,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荷兰乌德勒支市郊的一所住宅,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筑作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个部件在视觉上的相互独立。

通过使用构件的重叠、穿插以及使用原色来强调不同构件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灵巧的建筑形象。

室内陈设也体现了与室外一样的灵活性(图7-11),楼层平面中唯一固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和厨房,因而可以自由划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设计也同样用在室内,以色彩来区分不同的部件,又富于装饰意味。

作品展示:设计师: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里特维德从7岁起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

l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

里特维德不是建筑学或设计方面的科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的理解。

在现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是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

个人简介简介里特维德一生富于革命性,是家具设计史上第一件现代家具的设计人:19l7~l9l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红蓝椅”,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风格派”(DeSaijl)运动是几乎与德国包豪斯齐名的现代艺术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多才多艺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提奥·凡·杜斯伯格(TheoVanDoesburg),著名现代派画家皮尔特·蒙德里安(PietMondrian)和里特维德,其中包括许多当时非常“前卫”并在设计思想上崇尚创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理论家。

风格红蓝椅里特维德极富轰动性的“红蓝椅”系列的首批家具设计首先在“风格派”的专业艺术杂志上刊登出来,立即引起同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后这批作品于l923年又在德国包豪斯展览中亮相,对许多同时代设计师,包括另外几位大师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20年代,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早期,里特维德的先锋作用并未限于家具设计领域,1924年,他设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筑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施罗德住宅(Schr6(1erHouse),其设计思想和手法都与“红蓝椅”出于一辙,同时也贯彻着杜斯伯格的设计理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

仅此两项,就足以奠定里特维德在现代设计中的大师地位。

生涯“红蓝椅”仅仅是他丰富多彩的家具设计生涯中的一个开始。

同其他几位经典大师一样,里特维德也始终关注着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的结合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材料的运用。

一般认为包豪斯的布劳耶是第一位使用弯曲钢管设计家具的人,但实际上,里特维德几乎在同时,甚至比布劳耶更早些就开始使用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新型家具材料,这从施罗德住宅的餐椅中可以看出。

事实上当时双方的交流很多,相互影响很明显,只是布劳耶的“瓦西里椅”更为优雅,在设计上更为彻底而已。

设计里特维德运用弯曲钢管和当时也很新潮的弯曲胶合薄板完成了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家具设计,l927年他的首批钢管家具被投入生产线中,由阿姆斯特丹的麦兹公司(Mets&Co.)生产。

里特维德的设计范围很广,而且非常神奇的是,他能在几乎每个系列的设计中都有超凡脱俗的表演,1919年他设计的纯粹以横竖构图元素组成的工作台几乎是蒙德里安绘画的一个立体诠释,这个工作台在设计上则可以明显看出格林兄弟l913年为自己住宅所设计的办公桌的影子。

而l923年他为柏林博览会荷兰馆设计的“柏林椅”则可以说是对历史上所有椅子设计的彻底反叛:它由横竖相向的大小不同的八块木板不对称地拼合成一件椅子。

“Z”形椅(zig-zag chair)里特维德下一个令世人再次震惊的设计是1932~1934年设计制作的“z”形椅。

这在家具的空间设计组织上是又一次革命,在最直接的功能上则扫除了落座者双腿活动范围内的任伺障碍。

在这件惊世之作的设计理念上,一般都以为是为回应杜斯伯格1924年发表的一种理论呼吁:要在艺术构图的竖直和水平的元素之间引入斜线的解决横竖构图元素间的冲突。

不论理论上如何解释,“z”形椅在家具设计中的革命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这种设计中的“斜线”因素早已出现在早年的“红蓝椅”中,而椅子设计中心明确的“斜线”因素早几年曾出现在霍夫曼l908年设计的一件休闲椅中。

笔者曾在椅子论文中试探性地研究这种“斜线”元素如何在椅子设计中发展起来,发现早在中国宋代的椅子设计中就开始出现这种设计因素,并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以斜背靠为关键要素的中国躺椅、休闲椅以及春宫椅成为中国家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

无论如何,“Z”形椅开发了现代家具设计的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后代不少设计师不断在其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诠释”。

家庭住宅二十世纪20年代初,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德受施罗德夫人委托为其设计一所家庭住宅。

最终这座位于荷兰乌德勒支市的建筑如今被称为“里特维德-施罗德之家”。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同样,20世纪也留给了我们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认识这点非常重要。

”梅耶(PieterdeMeijer)教授对此颇有见地。

这也是为什么他和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同事们决定要把这座建于1924年的荷兰住宅同大堡礁、泰姬陵以及中国的长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将家庭住宅列入世界遗产听上去也许是个奇怪的主意,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荷兰办事处的主席梅耶教授却坚信那样做非常值得。

“直到现在,荷兰一直规定单个建筑物不能被列入文化遗产行列,而像小孩堤防那样的建筑群才有资格入选。

文化遗产名单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都比较偏爱年份久远一些的建筑,而我们现在正努力使一些二十世纪的建筑也能入选。

”文化遗产如今,没有人生活在那所房子里,但是它仍被当作是乌特勒支中央博物馆的一部分受到精心的保护。

总馆长雅瑞尔(SjarelEx)为这座住宅所获得的新地位深感欣喜,但他也指出,这所房子始终就有些不同寻常。

他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在把它看作是一件世界文化遗产,但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它就与众不同。

著名的建筑师,如布鲁诺·陶特(BrunoTaut)和依尔·李斯特斯基(ElLissitsky)在20年代专门到乌特勒支拜访里特维德和这座建筑。

由此可见它在二十世纪欧洲建筑上的影响。

”可能这栋房子最不寻常的地方就在于,尽管它已经有了80年的历史,但看起来仍像刚建成两三年的样子。

中央博物馆馆长伊达·范塞尔(IdavanZijl)补充道:“它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独特典范,是“风格派”(destijl)建筑的杰作。

“风格派(destijl)运动”是上世纪初始于荷兰的、艺术和建筑设计上的先锋派运动,代表人物有彼埃·蒙德里安(PietMondriaan)和范·杜斯堡(vanDoesburg)等。

”内部设计里特维德希望创造的不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座充满家具和实用生活空间的家园。

范塞尔解释道:“它的楼上是生活区,有一扇滑动板可以把房间分隔为四个部分,当家人要睡觉时就会把房间隔开,但是在白天,它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里特维德对建筑的空间和环境很感兴趣,他还自己设计了被称为‘综合艺术品'的家具(德语叫做gesamtkunstwerk),这样,建筑内外就构成了一个整体。

家具一般都采用明朗色调,比如他设计的著名的红蓝色椅子。

”雅瑞尔认为“里特维德-施罗德之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将为其带来有利的弘扬与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座建筑的存在已在荷兰历史上有所保障。

100年甚至200年后它还能屹立在乌特勒支市,能与婆罗浮屠佛塔和埃及金字塔一起被列为世界瞩目的文物是多么大的光荣。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8-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集体,主要发起者为杜斯博格(TheoVanDoesburg)。

该运动提倡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元素,以形成基本设计语汇,从而使设计因其内在的可认可性在全世界找到共同语言。

风格派一个共同的主张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他们主张艺术应脱离于自然而取得独立,艺术家只有用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表现宇宙根本的和谐法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和谐的追求与表现是风格派艺术设计师们的共同目标。

里特维德是将风格派艺术从平面延伸到立体空间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他在1919年推出的具有宣言性质的这款《红蓝椅》具有激进的纯几何形态和难以想象的形式。

这把椅子全部为木构。

13根木条互相垂直,形成椅子的空间结构,各结构间用螺丝紧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以防有损于结构。

这把椅子最初被涂以灰、黑色。

后来,里特维德通过使用单纯明亮的色彩来强化结构,使其完全不加掩饰。

重新涂上与DeStijl美学思想一致的原色。

这样就产生了红色的靠背和蓝色的坐垫。

把手和椅腿仍保持黑色、少量的黄色被用来强化端面。

这把椅子以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了深刻的设计观念。

对于设计界来说,新造型主义这一名称尤为贴切。

风格派主张从理性出发,用抽象的几何结构来表达宇审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谐与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了科学理论、机械生产和现代城市的本质和节奏。

其设计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设计师里特维德、建筑师奥德等人。

他们主张把纯艺术的风格派原则运用在建筑、家具、其他产品和平面设计中,渗透世界,以创造新的世界秩序。

他们注重使用和表现新材料、新技术,指出建筑的空间是由功能与和谐两个方面构成,其外观是由其内部空间决定的。

他们把风格派绘画艺术的极其简洁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线条的形态,应用到建筑、服装、家具等方面的设计中,并设计了新的字体和非对称均衡的印刷版面。

风格派设计所强调的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思想和结构第一的原则,为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