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合集下载

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甘心坐以待毙吗?假如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做?
西安事变发生当年,如果是你会主张杀蒋、放蒋、还是囚蒋?为什么?
西安事变之前,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形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西安事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3、怎样评价西安事变?
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自主解决问题,有疑问的可以合作交流,展示共同组织答案
九一八事变
1、(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不抵抗政策。)
3、(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
1、(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C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 八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①制造柳条湖 东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9月 18日
事件
沈阳 ②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三 省 沦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国之危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红惨顶死山于平中顶国山兵的营同被胞日遗机骸轰炸后燃烧
日 军









东北人日民本逃关难东军在东北残杀中国人民
“小燕子” 赵薇身穿日 本军旗装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月的天空依然湛蓝 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 历史的眼眸却满含着未干的血泪 痛苦的岁月已湮没在波涛中 屈辱的日子已经随风远逝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精神催促我们前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亡东 三 省 沦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无奈之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八年级历史第14课1_难忘九一八_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4课1_难忘九一八_课件人教版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难 忘 九 一 八(1931)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 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 能忘。
比一比,看谁答得最快
事变 目的 名称
日 本 蓄 意 侵 华
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 亲属的唁电,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 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
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 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
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从张学良、杨虎城身上,你 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 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东 三 省 沦 亡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 集薪待焚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补充①
马占山:抗日义勇军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杨靖宇(中共): 抗日游击队
杨靖宇将军
西安事变(1936、12、12)
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 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 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比一比,看谁答得最快
事变名 称 目的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西安 事变
逼蒋 1936年 西安 “劝 谏”—“哭 联共 12月12 谏”---“兵 抗日 日(双 十二) 谏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杨靖宇牺牲后,日 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 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 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 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 后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义勇军
中国局部抗战(双十Fra bibliotek事变)西安事变
抗日游击队 时 间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 张学良 杨虎城
3、 _____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 1936 ______和__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 石,实行“兵谏”,史称____。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 民族利益出发,主张________解决,并 和平 周恩来 派____等到西安调停。
读一读,你有何收获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 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 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谈一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着怎样 的历史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军 后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义勇军
中国局部抗战
抗日游击队 时 间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发动者 张学良 杨虎城 (双十二事变) 结 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 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第14-15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15课  难忘九一八

•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事变发生后, 引起多个政治力量的不同反应。国民党内 部的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 杨,要杀了蒋介石。而亲英美派的宋美龄、 宋子文等希望和平解决。在此背景下,中 共以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宿怨,确定 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等 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共和各方努力,蒋介 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 解决。
2、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 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把东三 省变成了殖民地。1932年建立了 伪满洲国,然后继续向南进逼, 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从 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3、卢沟桥的重要性:
• 卢沟桥是平汉铁路上的一座石 桥,横跨在永定桥上,成为北 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 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 要地。
• 5、西安事变: • (1)原因及经过 日军占东北后,又 将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出现华北 危急,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 在关键时刻,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
• 在中共主张的感召下,国民政府东北 将领张学良和十七陆军将领杨虎城, 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 联共抗日,但均遭到拒绝(拒绝接受 联共抗日的主张,坚持“剿”共,成 为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就在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出兵进攻陕 北红军时,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 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 就是“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 变”。
• 在全国人们反对不抵抗政策,并要 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的舆论 压力下,蒋介石于1932年6月又提 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与 不抵抗政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之 后(1933年2月)又发动了第四次 “围剿”。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合适(C)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3、“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
是(D)
A日军的突然袭击 B东北军作战不利 C敌我力量悬殊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前提条件是(C)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去留?
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九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一 地点: 东北沈阳 八 制造者: 日本 事 结果: 东北沦陷 变 影响: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A释放蒋介石
B释放张学良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交出政权
6、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 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B)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 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 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说:“枪不如人,炮不 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 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1、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事结果
九 一 八 事 变
1931 年 9月 18日
沈 阳
日军制造柳条 湖事件,并以 此为借口,进 攻东北军驻地 北大营,炮轰 沈阳城。
只有四个 多月,东 北三省全 部沦亡。
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 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 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 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 略要地进行攻击。
为什么不抵抗?
东 三 省 沦 亡
伪满洲国的建立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以长春为“都城”成立了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 军 对 中 国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杨靖宇将军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 决,从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九 一 八事变(1931、9、18)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1、西安事变的爆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影响: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再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 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 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6年12月 12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日军占领沈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结果:占领了沈阳城,侵占了东北三省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 略中国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先 制造柳条湖事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 舆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东北 人民的态度怎样呢?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侵略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实质、结果与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与归纳总结;通过合作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与互助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教案教参课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交流新课导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的什么呢?时隔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又一次侵略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九一八事变。

1、师友合作完成问题并完成教师出示的知识框架。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影响;(2)西安事变的背景、目的、时间、经过、解决以及历史意义。

2、教师出示知识框架(见板书设计)学生回答:1894年;日本想侵略亚洲,进而称霸世界。

学生预习讨论完成问题。

探究释疑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框架。

2、师友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全 文 总 结
九蒋 义 张中 和 初 一不 勇 杨共 平 成 八抗 游 二恩 解 抗 变日 击 帅来 决 日 去 三 失 局 行 (wo) 西 统 一家 部 兵斡 安 一 年园 战 谏旋 变 线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小试牛刀
•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 2. 、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 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马关条约》签订 B.八一三事变 C.《辛丑条约》签订 D.九一八事变 •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全部沦陷的重要原 因是( ) A.日本关东军偷袭 B.日本兵力多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人民不支持国民党军队
难忘九一八!
• 3.“‘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 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 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 4.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 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 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 【学习目标】: • 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经过及 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培养爱国 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 【学习重点】: •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 【学习重点】: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1995年来,每当9月18日,沈阳都要 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课件)

日本陆军方面首先指责张学良为“叛徒”,并借 机打探情报。更愿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反共”, 共同“讨伐”张、杨。
日本的态度是什么?并思考为什么?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 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新授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英美
赴华盛顿的记者报道:英美为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奔走, 英国人端纳与宋子文、宋庆龄密切合作,并亲自传达宋 夫人旨意,让蒋介石联共抗日,“只是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只要蒋先生答应这个条件,张杨两将军还要 竭诚拥护你做领袖。”并且说:这个主张“也是全中国 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许多西洋人(指英美)也赞成。”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总结
九一八事变发生85年了,可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根本 不检讨自己当年的罪行,反而频频做出伤害中国人民 感情的事。例如: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曾经多次 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随意篡改历史教科书, 甚至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等等。这一切,都在警 示我们,要提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位伟人说的 好,“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更要勿忘国耻,以史为签。
新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 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 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 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 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新授
新授
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
李兆麟
周保中
赵尚志
新授
通化市靖宇烈士 陵园内杨靖宇将 军塑像
新授 讨论: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1.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2.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71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

)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二、西安事变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第14 课难忘九一八

第14 课难忘九一八

北大营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柳条湖


3、作为当时统治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国民党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东北的态度又是如 何呢?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 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 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课堂评价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 “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 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 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 由谁发动的? 张学良、杨虎城 1936年 (2)“这场军事政变”发动者的政变动机是什么? 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 的东北军将士组成 的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遣 杨靖宇等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
东 北 抗 日 联 军
中 国 人 民 局 部 抗 战 开 始
杨靖宇将 军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一、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开始 抗日游击队
事变后
“ 力 避 冲 突 , 以 免 事 态 扩大.”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为什么对日不抵抗呢?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 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 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 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 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攘外必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本就占领并没收了沈 阳边业银行。整个东三省官银号的16万斤黄 金和200万斤现洋,全部被日军劫走。在抚 顺、本溪,侵略者从这里掠夺大量的铁矿、煤 矿,运往日本。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 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 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 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 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 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英美
哼!哼!哼!我 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 内战。让他们自相残 杀吧!等到他们打到 筋疲力尽的时候,中 国就是我的了。
日 本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 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 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 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 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 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西 安 事 变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 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并称 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 的千古功臣。提问:“作为国 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 学良如此高的评价?”
材料一:9月11日,日本野田内阁开会,决定从 预备费中支出“购”岛款,实现所谓钓鱼岛 “国家主权! 坚决捍卫世界和平!
材料二: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 拜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材料三:11月13日,日本右翼政客、前东京都知 事石原慎太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成立 “太阳党”。叫嚣“制定自主宪法、增强国家 防卫能力”。

6.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派党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为 主的方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末代皇帝溥仪
3、全国其他阶层的态度
全国人民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 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 军的侵略 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 游击战争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张学良
杨虎城
三、民族大幸——西安事变
分析背景:
中华民族 共产党 张杨将军 蒋介石 生死存亡的关头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攘外必先 安内 破 占东北 产
内 战
侵华北
西安事变 实 现
合 作 抗 日
共 产 党
主张合作抗日
1991年在沈阳建立的九一八历史纪念馆
警世钟
残历碑
九一八,令人难忘!
曾经的屈辱,让我们懂得尊严;
曾经的牺牲,让我们铭记坚强; 曾经的落后,让我们奋起追赶。
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 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 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 派宋美龄等:竭力营救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应该采取什么方针?
重要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 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初步形成。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日本不惜用战争手 段侵略中国?
二、勿忘国耻 —— 九一八事变
事 变 时 间 名 称 九 一 八 事 变 地 点 策 划 者 简单经过 结果
日 日军制造柳条湖 1931年 事件,并以此为 沈 本 9月 阳 关 借口,进攻东北 18日 东 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军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 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 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对自己的民族没有信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派杨靖 宇等在 东北组 织游击 队,开 展抗日 游击战 争。
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 组织抗日义勇军,抵 抗日本的侵略。 北军部队
是怎么做的呢?
5.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①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
抗 日 名 将 杨 靖 宇
织 起抗日义勇军 抵抗日军的侵略。中 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背景
③张、杨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④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杨多次劝说无效。
2.主要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 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 战,联共抗日。
3.解决方式: 和平解决 和 平 解 决
原因 过程 国内局势复杂,杀掉蒋介石不利于抗日。 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 到西安调停。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三省沦陷
东 三 省 沦 陷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 什么态度? 全国人民 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蒋 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 党是怎么做的呢?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 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 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杀他。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4、“1931年的一个夜晚,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突然一声巨 响,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 ”此段描述发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B、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课件《难忘九一八》(含视频+课件)(共6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课件《难忘九一八》(含视频+课件)(共65张PPT)

日军占领沈阳,在城墙上射击
在长春下车时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员本庄繁(中间挥手者)其后是策划九一八事 变的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
溥仪被日 本人从天 津挟持到 东北就任 伪满州国 执政
伪 满 州 国 皇 帝 康德
3、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 怎样展开局部抗战?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西安事变的背景: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 亡的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主张;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念向红 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使张杨处于抗日不 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参考答案 (1)发动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 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3)以民族利益为重,不惜 牺牲个人的一切。
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
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恶果?
3、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 不抵抗,力避免冲突。
——1931年8月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思考: 1、面对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 介石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不抵抗政策 2、他的精锐部队正忙着干什么? 全力“围剿”红军 3、这种政策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这首熟悉的歌曲唱的 是什么事件? 九一八 事 变
近年来, 每当9月18 日事变爆发 之时,沈阳 都要鸣响警 报,以提醒 市民国耻不 能忘 。

[精品课件一]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精品课件一]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1、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 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叙述西安事变
(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经过、结果)
比一比,看谁讲得清楚、明白、简洁!
学生活动
时间 地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
榆林五中 张丽萍
一、难 忘 九 一 八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 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 能忘。
叙述九一八事变
(时间、地点、策划者、借口、经过)
比一比,看谁讲得清楚、明白、简洁!
学生活动
时间 地点 制造国 借口 经过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周恩来高度评价他们是 “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杀蒋?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怎样解决 西安事变?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呢?
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最终,我 们的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从全国抗日大局考虑, 不计宿怨,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襟,提出了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并派周恩 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张学良、杨虎城
逼迫蒋介石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体会张、杨的爱国情怀
我们为什么这样,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
齐 读“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
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 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

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水平: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水平;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准确选择,实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理解。

通过度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自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

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