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课件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息娱乐、寻求新鲜感和体验不同文化而出行的一种方式,而文化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底蕴。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进,可以不仅为人们提供愉悦和放松的体验,还能够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旅游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重要平台。
旅游的兴起和繁荣,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人们通过旅游,可以去到各地参观博物馆、古迹、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了解和学习这些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
与此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文化场所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经济来源,增加了政府和社会对文化保护的重视。
很多国家和地区将历史古迹列为旅游景点,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筹集资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护了这些历史遗迹的完整性和独特价值。
文化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吸引力。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而这些特色正是吸引旅游者前来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传统的文化习俗、传统的艺术手工艺品,还是特色的民俗节日、美食文化等都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吸引力。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去欣赏和体验这些文化,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特色,从而丰富自己的视野,增加旅游的乐趣。
而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旅游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影响范围广泛,不仅能够刺激消费需求,还能够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同时也会促进当地的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增加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收入。
旅游业的兴起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人口的流动,提高城市化进程。
很多地方通过发展旅游业,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影响也对于全球文化交流和友谊的促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新整理中国旅游文化.ppt
1.1.3 中国旅游文化的种类及特征
1.中国旅游文化的种类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建筑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 民间工艺文化、聚落文化、旅游山水文化、 旅游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等。 2.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综合性、传承性、 民族性、区域性和时代性。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闭和保护自身,人们便把它装饰在大门上,用来守门,借它告诉 外人不要乱闯。有时它还被装饰在门前的石墩上。 ⑧睚眦(ya zi):传说中性情凶残,爱争斗厮杀,所以被装饰在刀、 剑上。
⑨(趴蝮)(báxià):平生最喜欢水,所以大都被装饰在桥头柱、
桥洞、桥栏等处。
螭吻(chī wěn)
螭吻(chī wěn):喜欢远望,通常被装饰 在建筑物的屋脊上,传说它能喷浪降雨, 所以用它来防止火灾。
椒图
椒图:形状像螺蚌,性好 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 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 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 上,亦或挡门的石鼓上。 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 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 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 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睚眦
睚眦:平生好斗喜杀,刀环、 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 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 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 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 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 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 严庄重。
③赑屃(Bìxì):样子像龟,善于背重物,喜欢文字,爱扬名,因 此让它驮碑。
④狴犴(Bìàn):像老虎,有威力,所以把它产在监狱门上,用来 威吓罪犯。
⑤饕餮(tāo tìe ):平生贪吃,所以人们把它的造型装饰在与食物 有关的器物上。
⑥金猊(ní):样子像狮子,喜欢烟火,所以被装饰在香炉上。 ⑦椒图:样子像螺蚌,传说它不喜欢别人随便打扰,平时善于封
《旅游文化学》课件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旅游文化概述 》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旅游文化概述 • 旅游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 旅游文化的类型 • 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传播 • 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案例分析
01
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的定义
1 2
3
旅游文化定义
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提升当地品牌形象
旅游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当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 游客前来旅游,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加大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投入,优化产业 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
旅游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1 2
增强当地文化自信
旅游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 历史背景,有助于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和归属 感。
03
旅游文化的类型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
总结词
01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是指以自然风光为依托,通 过旅游活动展示自然之美和生态价值的文化类
型。
总结词
03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具有生态保护、环境教育和 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
意识和生态素养。
详细描述
02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包括山岳、湖泊、海滩、森 林、草原等各种景观,通过观赏、探险、休闲 等方式,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提升旅游业品质
深入挖掘和利用旅游文化资源,有助 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促进旅游业的高品质发展。
02
旅游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旅游文化
总结词
古代旅游文化以探险、朝圣和商贸为主要目的,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 探索精神。
旅游文化 教学第四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PPT课件
审美鉴别能力,是审美欣赏的前提条件。审美欣赏能力是对美进行整体 把握与审美评价的能力,引发着心灵震荡和审美的愉悦。旅游审美活动 范围广泛、类型丰富、层次多样,使旅游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审美 鉴别和欣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建立在审美感受、审美鉴别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基础之上。旅游 参与性活动为旅游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旅游中的审美创造 是在轻松自由环境中的创造,更有益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易于发 现人们内在的潜能。
高 自我实现需求 充分实现潜在能力 级 审美需求 对称、秩序和美 认知需求 求知、理解和探索 ↑ 尊重需求 胜任工作,得到赞许和认可 归属和爱的需求 与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依归 低 安全需求 生活有保障而无危险 级 生理需求 饮食,住房、穿着和性爱等
7
从马斯洛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产生 旅游动机的并非是低 层需求,而主要是获得精神享受的高级需求,即文化的需求:
12
(三)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追求真理精神的培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也”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今天,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然而,“虚拟世界”并不
能代替对现实世界的亲身体验和观察,人们依然重视 旅游的求真作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1,加深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2,获得对社会风情的体验和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促进 旅游者对世界的全面认识。 3,获取科学知识。 科学考察旅游和一般旅游中的科学考察内容,以其 巨大的魅力、鲜活的形式培育当代旅游者特别是青少 年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着现代文化人格的塑造和人 的全面发展。
文化因素是旅游消费趋向的发生器和推进器,支配和影响 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
10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首先,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建筑、历史等方面的特色。
这些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从而形成了旅游业的需求和市场。
同时,旅游也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旅游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
旅游目的地通常会设立博物馆、艺术画廊、文化演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
游客们可以参观历史遗迹、参加传统节日、体验当地特色美食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旅游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其次,文化旅游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文化旅游带来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增加了对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理解和认知。
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与发展,促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同时,文化旅游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民生。
也有很多地方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旅游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是一个多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方方面面。
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各个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旅游也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旅游业的兴盛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从而刺激了就业和投资。
此外,旅游业还可以带动当地小型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扶贫和经济的转型。
综上所述,文化与旅游是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文化为旅游业提供了基础和内容,而旅游则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文化旅游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旅游文化》课件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1 经济影响
旅游文化可以带动当地经 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和增加收入。
2 文化保护
旅游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 承各种传统文化和历史遗 产,维护文化多样性。
3 跨文化理解
通过体验不同的旅游文化, 人们能够培养跨文化的理 解与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旅游文化的分类
自然文化
自然风光和地理特色带来的旅 游体验,如海滩建筑和博物馆等 提供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 度了解。
宗教文化
寺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场 所是体验宗教文化和信仰的重 要途径。
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
巴黎, 法国
巴黎的文化遗产和浪漫气息吸引 着全球游客,如埃菲尔铁塔、卢 浮宫和巴黎圣母院。
北京, 中国
中国的长城和故宫等历史古迹展 示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壮丽的建 筑。
库斯科, 秘鲁
秘鲁的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化 的象征,它位于壮观的山脉之巅。
提高旅游文化意识所需的行动
1
本地文化活动
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亲身体验文化传统和习俗。
2
文化交流项目
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与其他国家的人们分享各自的文化和传统。
3
文化教育
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通过阅读、研究和旅游体验来丰富自己的旅游文化 知识。
《旅游文化》PPT课件
旅游文化是一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科,它探索了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密 切联系。
旅游文化的定义
文化交流
旅游文化是人们在旅行中体验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了解。
传统习俗
它涵盖了各种习俗和传统,包括节日庆典、手工艺品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历史遗产
通过参观历史古迹和博物馆,旅游文化帮助人们了解和欣赏过去的文明和遗产。
旅游与文化PPT课件
青稞
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为什么?
蒙古包
窑
洞
维吾尔民居
撮罗子
基诺族的大房子
鄂伦春族游猎时的简易住所——仙人柱
南京秦淮河
山西乔家大院
横跨怒江的溜索 沙漠驼队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傣族欢度泼水节
大理白族人民欢度盛大的节日——三月街
苗族水手们在龙船节赛船前喝酒壮行
丰富内容 特色文化
传承、传播
旅游
特色文化
过度开发或 不注意保护
枯竭、消失
开发特色文 化旅游资源
科学利用 合理保护 可持续发展
四、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__传__统_服 饰、_民__居_和饮食各具特色。 (2)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 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 截至2013年6月,我国已有45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如敦煌_莫__高__窟__、八达岭长城等。
旅游与文化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冬季寒冷、风大—— 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革为主 高领、袖长 带帽子、穿靴子
气温较差大—— 穿袍装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藏族
宽大毛质、棉质 或皮质长袍
高领 帮典
宽肥 长袖
藏靴 (松巴鞋)
南方服饰——黎族
无领
头巾
赤足或 穿凉鞋
绣花筒裙
棉质绣花 短上衣
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
九转大肠
宫保鸡丁
佛跳墙
清炖狮子头
西湖醋鱼
东安子鸡
无为熏鸭
珍珠南瓜
鲁、 川、 闽、 苏、 浙、湘、 徽、粤
文化与旅游共16页PPT资料
二、考点解读
1、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
(1)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2)自然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
态上,而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影响相对较小。
(3)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非绝对的。因此,文化景观在反 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 限性。
(3)文化系统源地是指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 系统的产生地。
(4)这些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点是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同时有 各自的精神文化景观, 形成了由一系列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 系统。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都可称为 文化区
例二:回顾世界和中国古代文
明史,并结合下图回答
_文__化__系_统__源地的情况。它们兴起的共同自然条件有
_位__于__河_流__中__下__游_ 的__平_原__地__区_,__有__适__宜_ 的__气_候____ ________ __ 。
(3)四大文明发源地从空间范围覆盖上又可以说是四大_文__化__区___,
其共同的物质景观有 农田
和 灌溉渠道
。
(4)以文字要素为例,创造拼音文字的是希腊文明 , 创造楔形
文字的是两河流域文明 , 创造象形文字的是 古埃及或黄河 文明。
二、考点解读
3、旅游景观的欣赏
(1)自然界能使游客产生美感的自然风光和物象的地域组合称为 自然风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多样的,如山、水、气、光、 动物和植物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再通 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产生联想、理念的感知印 象,从而获得美感而得到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文化与旅游
一、命题预测
1、以区域地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文化景观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条件评 价。 2、联系历史知识,考查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的形成, 文化扩散及其带来的影响。 3、以“旅游黄金周”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 分布、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交通地理等相关知 识。 4、结合旅游产业的相关资料,考查旅游对经济的 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文化与旅游融合.精选PPT
4、创意园区
北京“798〞艺术区,是外
国人到北京的第二目的地。创
意包装的特色厂区建筑、风格
各异的个性涂鸦、露天陈设的
创意作品,每天在这里举办的
艺术展、艺术节、艺术活动,
云集众多的艺术界、文化界名
流,对中外游客产生了特殊吸
引力。
上海“新天地〞,将特色民
居转化为时尚符号,高雅的风
格,集餐饮、购物、娱乐、健
8
定位:国 务院常务会议通 过的四份文件, 为文化产业、旅 游产业及其融合 开展指明途径, 并加以定位。
9
落实:国家旅游局的文件明确旅游业的文化责任, 自觉发挥其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中的作 用,提出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开展的主要措施以及当 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展的 指导性文件。
青城古镇民俗文化
* 甘肃天水文化旅游
伏羲公祭大典
麦积山石窟
仙人崖佛道儒文化
胡氏民居
轩辕文化产业园
玉泉观
4
5
一、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展文件解读
从十六大以来,一直到十八大,中央一以贯 之地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开展 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开展, 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
6
7
文化
13
文化的分类——
14
2、文化产品 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 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纯粹实用的生产 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通常讲的“文化产品〞,多是从狭义上的理解。
15
文化产品主要是指满足人们日常精神需求的产品, 有别于普通消费品,比方书籍、电影、音像制品等等, 均属此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 于精神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文化产品的 期待会更加强烈,这也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开展特点.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
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
”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
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
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
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
旅游与文化ppt实用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旅 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 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
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 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
4、贾祥春认为: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 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 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二)本书的观点: 旅游文化是包含了旅游主体、旅游客
体和旅游中介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有文化 价值的观念、行为及其产物的总和。
(三)本人的看法
旅游文化是旅游方式、旅游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 1、主体包括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业经营
旅游文化学
一、课程性质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理论性的高等教 育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 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 知识的专业方向课程。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旅游 文化学领域中目前所出现和研究的重要问 题,掌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全面了解并掌握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掌握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文化 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 营销的基本技能。
•14.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5.欧阳海燕,戏剧音乐史概述,中国经济出版社 16.江岩.晓怡,名胜文化,名刹文化,节日文化,山文化,
水文化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7.余世谦,烟、酒、茶,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18.周汛,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重庆出版社,1995 19.杨乃济,旅游于文化生活,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20.沈祖详,旅游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1.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 22.方力天,佛教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 23.林新乃,中国风俗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4.张科,中外建筑艺术鉴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 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界定)
3、文化的三层含义: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具有 社会普遍性,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它体现在人们社会 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 品和精神产品中。
第四章 旅游文化行为
➢ 第一节 旅游者的文化动机
➢ 第二节 旅游者的文化行为
三、学习 ➢ 第三节 旅游经营者的文化动机 ➢ 第四节 旅游经营者的文化行为
内容
第五章 旅游文化交流与冲突 ➢ 第一节 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与适应
➢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冲突
➢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环境冲突
➢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观念冲击
2、雅文化与俗文化 语言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的文化称为雅文
化或高雅文化。
语言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文化称为俗文 化或通俗文化。
雅文化又叫在朝的文化,也叫阳春白雪。
3、反文化与文化
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并且 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同时还会 存在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甚至对立的 文化,那么占统治地位的就是文化, 相反其对立的文化就是反文化。
第三,“化”之为融化、消融、消化、化解。
《庸言》曰;“学而不化,非学也。”
在古汉语中“文”与“化”的连用
在古汉语中,将“文”与“化”合而为一, 用得也不少。古汉语中的“文化”,主要
是指治世方略,强调以文教化万民。《说 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中的“文化”
只是“文”与“化”的连用,强调以文治 教化之道。
(四)文化的等级序列 由小到大: 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
—文化区
1、文化特质 是指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文化最
小、是最基本的单位。
2、文化丛
文化丛是指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或组合。
3、文化模式 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
4、文化区 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群所占据的地
第一章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三、旅游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四、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五、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 六、旅游文化学研究的
一、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1、西方的文化定义 在西方国家,“文化”最早为动词,含有耕
种、居住、练习、注意和敬神等意义。后来演化 为对树木、禾苗等的培育和对人类心灵、情操、 风尚的化育。西方对文化的概念是从物质财富生 产活动开始,并逐步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的。
宋采义、程遂营:旅游文化就是以一般 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者要素 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 文化形态。
章海荣:旅游活动是实际促成一种文化 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的事实。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3、张国洪认为: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 及相关要素的文化属性、结构、功能及其变 迁规律的学科。
第六章 旅游文化的价值与收益
➢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价值
➢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收益
三、学 习内容
第七章 旅游文化产品与营销 ➢ 第一节 旅游文化产品 ➢ 第二节 旅游文化营销 ➢ 第三节 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结构与管理 第八章 旅游文化景观 ➢ 第一节 城市文化景观 ➢ 第二节 民俗文化景观 ➢ 第三节 宗教文化景观 ➢ 第四节 艺术文化景观 ➢ 第五节 山水民居景观 ➢ 第六节 历史文化景观 ➢ 第七节 民族文化景观
(德文)CULTURE(英文) 文明是偏重社会、政治方面的:
CIVILIZATIPN
5、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凡是一种文化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 质的,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 的,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
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
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 单是物质的。”
性的现象 。《易·贲》曰:“观乎天文, 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8)“文”之为人,即“文人”,是与士、 农、工、商相对应的。
“化”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第一,“化”之为“生”、为“变”等等。《礼 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 万物皆化。”
第二,“化”之为感化、教化。《礼记·学记》 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驯至于善谓之化。”
——胡适
6、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1、重主体
1、重客体
2、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
2、认知心
3、道德文化
3、科学文化
4、重直觉
4、重理智
5、重内心体验 5、重客观成就
6、圆而神
7、方以智
7、重文化之统 8、重文化类别
如表
(二)文化的结构
1、“二分法”——封祖盛,1987 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是表层结构 哲学思维和文化价值是深层结构
本人的看法
文化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式、生存发展过程及其 结果的总和。
1、文化是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交往方式、生存发展方式。
2、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交往、生存 发展的过程。
3、文化是人类上述过程的结果:关系状态、创 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4、文化与文明
二者的区别: 文化是偏重心灵或精神活动的:KULTUR
者、旅游行政管理者、当地居民。 2、旅游方式是旅游文化的核心:旅游方式、服
务方式、管理方式等。 3、过程是旅游文化的动态表现:旅游者的旅游
过程、旅游经营过程与管理过程、旅游服务过程。 4、结果包括:关系、影响、创造物等。
三、旅游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一)文化结构论 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分为三个部
第一章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 ➢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分类 ➢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价值
三、学 ➢ 第四节 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 习内容 第二章 旅游文化功能
➢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审美 ➢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 第三节 旅游信息的增加与激励 第三章 旅游文化时空 ➢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空间分布 ➢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时间分布 ➢ 第三节 旅游文化空间的变化
2、“三分法”——庞朴,1987 最表层:物质层面 最深层: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
思维方式等等 中间层:介于表层与深层之间的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3、“四分法”——余尧时,1987 根据文化变迁可分四层:物质层次
制度层次
风俗习惯层次
思想与价值层次
4、“五分法”——王建武 ,1986
2、我国的文化概念
1)文化一词的来源 “文”在古汉语中的多层含义:
(1)“文”为饰纹、花纹、纹理。如《庄子·逍 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
(2)“文”为修养。《论语·雍也》曰:“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我国的文化概念
3)在“文”为修养的基础上,它又指人的美德,为德的 总称。《论语·周语下》曰:“夫敬,文之恭也
参考教材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马 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 4.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明煊,中国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6.黄艺农,旅游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7.申葆嘉,旅游学原理,学林出版社,1999
1、旅游文化涉及到对旅游活动的解释
黄晶:旅游活动的社会化使旅游者与为 旅游服务的有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全社 会的基础上,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经济现象与经 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