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公文写作与处理学简答题
![公文写作与处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9e9c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6.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公文(即公文公文): 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1、公文含义的理解?2、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3、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4、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5、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1、文书、文件、公文: 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和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即公务文书。
2、文书: 称公务文书也称私人文书;3、文件:广义上跟文书一样, 狭义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文件版头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1、公文: 指各机关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2、公文的特点?4、法定的作者;2.法定的权威;3、特定的效用;五、规范的体式;5.规定的处理程序。
1、法定的作者: 指依据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能权利并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2、公文的作用?4、领导和指导;2.行为规范;3、传递信息;1、凭据记载; 5.公务联系。
2、公文的分类?3、从公文的来源分: 收来文件、对外文件、内部文件;4、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分: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5、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分: 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6、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分: 行政、法规文件;党的文件;行政文件;八、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分: 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规范性公文。
1、公文写作: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 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 体现领导者的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2、公文写作包括?3、起草初稿, 指构思基本完成后动笔行文, 写出公文初稿的具体过程;1、讨论修改, 指对初稿作进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审稿的过程。
2、公文起草的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3、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4、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 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1、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 多人分工执笔, 由一人统稿贯穿成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1db77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e.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命令是体现国家领导机关意志的下行公文。
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强制性和特点。
2、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的建议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⑵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写作应注意什么问题:⑴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⑵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⑶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3、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内容重要。
决定一般都不是由个人作出的,而是由领导集团或权力机构,针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集体研究讨论后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因而其内容重要。
⑵政策性强。
决定涉及的问题重大,它公布后,对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有指导、导向作用,因而政策性极强。
⑶有约束力。
决定对有关人员具有约束力,它的执行是带强制性的。
决定的类型有:⑴指挥型?⑵个案型?⑶知照型指挥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写作时要注意做到决定理由充分,决定事项清楚,执行要求明确。
个案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针对个案做决定,主要目的是扩大影响,让群众学习榜样,警惕错误,所以事实分析要清楚,期望要求要具体。
4、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特点有:⑴表达群体意志?⑵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类型有决策部署型?和结果公布型。
5、决定和决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决定和决议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在文字表述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简洁。
决定和决议的不同在于:⑴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⑵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
⑶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6、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7a6cc1ad51f01dc281f130.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
名词解释:
1.公文:是社会合法组织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应用文书。
2.标题: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
3.正文:公文的主体部分。
4.作者:制发公文并对其负全责的机关。
5.成文日期: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
特殊情况下以会议通过的时间、印发时间、批准时间作为公文形成的时间。
6.印章或签署:印章实际上市指作为机关权力象征的印信在公文上留下的印记,
7.主题词:用以揭示公文基本内容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术语。
8.文头:又称发文机关标示,用以强调公文专人归属护额权威性的标记。
9.发文字号:由作者对其制发公文一次编排的顺序代码。
10.签发人:代表机关核准并签发文稿的领导人的姓名。
11.秘密等级:公文涉密程度标志。
12.紧急程度:表明公文送达和处理时间要求的标志。
13.主动机关:对所收公文负责实际办理,答复责任的机关的全称,规范简称或统称。
14.附件及其标记:指附属于公文证件的其他材料。
15.抄送机关:对所受公文一般无须承担直接办理、答复责任,而只需了解公文
16.注释:对正文中有关词术语及有关事项的注解、说明。
17.印发说明:对公文印制发出的情况的介绍。
公文写作与处理(行政管理)复习提纲,含答案
![公文写作与处理(行政管理)复习提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12cee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43.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行政管理)复习提纲,含答案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题1.个人主体2.上行文3.批复4.民事诉状5.调查报告二、简答题1.应用文写作主体要具备哪些修养?2.报告与请示有哪些不同?3.起诉状的正文部分主要写哪些内容?三、判断题1、关于转发省分行川工行办发92 号文件的通知。
()2、公安厅表彰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决定。
()3、综合报告可以涉及多方面的问题。
()4、复函一般用“特此函复”作结。
()5、通知可以“特此通知”结尾,也可以发出号召、抒发感情。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必须依法纳税的通告。
()7、关于申请赴日访问演出经费的报告。
()8、情况紧急可以越级请示。
()9、级别低的机关可以和级别高的机关联合行文()10、受双重或多重领导的单位,视请示内容,可以有两个以上主送机关。
()四、改错题红石乡人民政府公文金红发第56 号签发人:修建马岭至牛洞公路的报告金阳县人民政府:马岭、五坪、牛洞是我乡的贫困村,总人口七千多。
制约这些村经济脱贫致富的主要圆原因是交通闭塞,致使经济、文化生活落后,盛产的桐籽、杉木、桃李、板栗等经济作物不能变成商品。
据估计这几项经济作物若能运出销售,即可使三村群众人均收入增加500 元左右。
广大群众强烈要求修公路,渴望早日脱贫,表示愿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现决定修建马岭至牛洞公路,全长37 公里,经测算,共需经费65 万。
我乡已集资25 万,尚缺40 万。
恳请县人民政府拨款解决。
此致敬礼!附件:如文金阳县红石乡人民政府印章2002 年5 月20 日主题词:公路建设报告__________ 报:县财政局县交通局送:马岭、五坪、牛洞————————————————————————————————————————————————附件:关于__ 省交通干部学校基本情况的报告主题词:干部教育公务员报告抄报:省委组织部、省交通干部学校。
__ 省交通厅办公室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一公文写作与处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个人主体是相对于群体主体而言的,指为解决私人事务而进行应用文写作的主体。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f422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7.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是指在组织、企事业单位中进行公文起草、审批、发放、归档等一系列工作。
公文是组织、企事业单位内部和与外部交往的一
种重要形式,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写作与处理必考是因
为公文是组织、企事业单位日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掌握公文写作与处理知
识能够提高组织、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效率和外部对组织的认同度。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1.标题:准确、简明地概括公文内容,具有吸引力,易于记忆和辨识。
2.题头:包括公文的主送、抄送、密级、份数、日期等信息,以准确
地表达公文的发文情况。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d63d952f01dc281e53af0bb.png)
甲骨文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五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
尚书: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公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
对外文件:简称发文。
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收来文件:简称收文。
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秘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
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总称。
公文办理及撰写常用名词解释
![公文办理及撰写常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ac7f66d7f1922791788e894.png)
公文办理及撰写常用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公文办理常用名词1.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
2.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3.专用公文:是指某个业务部门、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部门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规定格式的公文。
4.事务文书: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 1文体,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类管理类文体处理的日常事务亦为公务,所以事务文书属于广义的公文范畴。
它与狭义公文的区别在于:一是无统一规定的文本格式;二是不能单独作为文件发文,需要时只能作为公文的附件行文;三是必要时它可公开面向社会,或提供新闻线索或通过传媒宣传。
5.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形势全力、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可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他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6.公文格式:公文格式,即公文规格样式,是指公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方式,它和文种是公文外在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
包括公文组成、公文用纸和装订要求等。
7.公文处理:对公文的撰写、传递与管理,它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是机关实现其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
8.下行文:是指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094fc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0.png)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1.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1)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坷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2)法定效力。
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
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⑶特定体式。
就是指特定的体例格式,包括统一的种类、名称、格式以及办理程序。
3.公文的主要类别(1)按适用范围分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将公文分为15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2)按公文来源分类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3)按行文方向分类按行文方向区分公文,是对发文的进一步分门别类,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
(4)按性质作用分类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5)按保密程度分类保密公文是指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内容,需要控制知密范围、知密对象的公文。
按涉及机密的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三种。
(6)按办文时限要求分类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特急件加急件和平件。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_36P[1]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_36P[1]](https://img.taocdn.com/s3/m/d90b982b915f804d2b16c1c8.png)
¥什么是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其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③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文书、文件和公文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出现于清末。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普通文件,指非无密可保,可供任何人阅看的文件¥公布文件,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如公告、通告、公报、法律、法令,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报告¥行政文件,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通知、意见等。
¥党的文件,指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领导、工作和建设等活动。
¥指挥性公文件,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与指导工作的公文,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规范性公文,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及组织章程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工作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所使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知照性公文,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如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公文处理与写作
![公文处理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ebfbe95bcf84b9d528ea7af6.png)
公文处理与写作名词解释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驶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行成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文件: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有文件版头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
3.法定作者:就是依据宪法和其它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4对外文件: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本机关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5.收来文件:收来文件简称收文。
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来的文件。
6.内部文件: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7.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到了往来关系。
8.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
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9.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呢。
10.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11.秘密文件:秘密文件就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机关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12.普通文件:普通文件就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称非密文件。
一般来说,只限于本机关或本组织内部,不对外公布,即不在社会上公布,不向国外传播。
13.公布文件: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14.法律文件: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15.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只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16.行政文件:行政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
17.党的文件。
党的文件就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活动。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6b0eedf8c75fbfc77db27e.png)
公文写作要点一、公文1、涵义:公文是党政机关处理党务政务,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处理行政事务所使用的正式文字材料。
2、作用:(1)发布和传达机关决策的载体。
(2)强制或指导对决策贯彻执行的工具。
(3)工作依据和检查的凭据。
(4)公务联系的纽带。
(5)宣传教育的手段。
3、特点:(1)内容上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效能上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3)形式上的程式化规范化。
(4)使用上的一定范围和时限。
(5)文风上的准确与庄重。
4、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二、公文写作要求1、具有合法性,即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
2、实事求是,讲究实效。
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反对文牍主义、形式主义;要有真实性、可行性。
注重时效。
3、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
三、公文缮写要求1、序码拟写公文按规定最常用的有四层序码:第一层:一、二、三、......;第二层:(一)(二)(三)......;第三层是1.2.3.......;第四层是(1)(2)(3)...... 。
不足四层的从中选用。
2、数字《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公文成文时间:行政机关公文用汉字书写,党的机关公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公文缮写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墨汁,不能用铅笔或圆珠笔。
四、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注:带*者为特有)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有13种:*命令(令)、*议案、*公告、*通告、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905a8efb84ae45c3b358c97.png)
甲骨文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五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
尚书: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公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
对外文件:简称发文。
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收来文件:简称收文。
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秘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
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总称。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0d129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d.png)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一、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的初印象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但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窍门,就没那么难啦。
公文嘛,就是在工作或者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用的文件,像是通知、报告之类的。
二、公文写作的那些事儿1. 格式很重要。
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穿着风格一样。
比如说,一份正式的报告,它的标题、正文、落款都有固定的位置和格式。
标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正文呢,要条理清晰,分段明确。
落款得写上发文的单位或者个人以及日期。
2. 语言得严谨。
可不能像咱们平时聊天那么随意,但是也不用太刻板。
用词要准确,不能有歧义。
比如说“大概”“可能”这种模棱两可的词就要尽量少用。
像“兹有”“鉴于”这些比较公文式的用词,在合适的时候就得用上,这样会让公文看起来更专业。
3. 内容要有逻辑性。
得把事情说清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个顺序。
比如说写一个项目进展报告,就可以先讲项目的总体情况,再分点说各个部分的进展,最后总结一下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计划。
三、公文处理也不简单1. 收文处理。
收到公文的时候,得先看看是哪个部门或者谁发来的,然后登记好。
再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来分类,紧急又重要的当然要优先处理啦。
2. 发文处理。
发文之前要仔细审核内容,看看有没有错误或者不合适的地方。
还要确定好发文的范围,是内部使用还是要发给其他单位。
然后选择合适的发文方式,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
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就像是一对好伙伴,在工作和正式的事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们有一些规则和要求,但只要我们多学习、多练习,就能够掌握好它们。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1-12章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1-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dc922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0.png)
公⽂办理程序:就是指公⽂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系列环节。
收⽂:是指机关⽂书部门收进外单位发来的⽂件材料。
收⽂办理:是指⽂书部门收到材料后,在机关内部及时运转直到阅办完毕的全过程。
收⽂办理程序:组成收⽂办理这⼀过程的⼀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称之为收⽂办理程序。
签收:是指收到⽂件材料后,收件⼈在对⽅的公⽂投递单或送⽂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的责任,保证公⽂运转的安全可靠。
登记:就是指需要登记的⽂件在收⽂登记簿上编号和记载⽂件的来源、去向,以保证⽂件的收发和处理。
分发:亦称分办,是指⽂书⼈员在⽂件拆封登记以后,按照⽂件的内容、性质和办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收来⽂件分送给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承办⼈员阅办。
传阅:是指单位或份数很少的⽂件以及⼀些⾮承办性⽂件,需要经机关各位领导⼈和许多部门阅知时,由⽂书⼈员组织在他们中间传递和阅读。
轮幅式传阅:传阅⽂件应以⽂书⼈员为中⼼进⾏传递,这种传阅⽂件的⽅法称为“轮幅式传阅”。
拟办:是指对来⽂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批办时参考。
拟办意见可根据来⽂的情况分别由办公部门负责⼈或业务部门承办⼈提出。
批办:是指机关领导⼈对送批的⽂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
承办:是指机关有关部门或⼈员按照来⽂的要求进⾏具体⼯作或办理复⽂。
催办:是指根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地对那些必须办理答复的⽂件承办的情况时⾏督促和检查。
查办:是指⽂书⼯作⼈员协助机关领导检查各项⽅针、政策、决议、指⽰的执⾏和落实,以及对某些问题进⾏查处,解决的⼀项承办性⼯作。
注办:是指对公⽂承办的情况和结果,由经办⼈在公⽂处理单上所作的简要说明。
发⽂:是指机关⽂书部门根据本机关的⼯作需要向外发出⽂件材料,包括本机关制发、转发、翻印、复印的⽂件材料等。
发⽂办理:就是指⽂件从拟稿到印制发出的整个运⾏过程。
拟稿:是公⽂承办⼈员根据领导交拟或批办的意见草拟⽂稿的过程。
审核:是指公⽂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审批签发之前,对公⽂的内容、体式进地的全⾯审核和检查。
2021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二章复习要点
![2021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二章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f16e0c102de2bd970588a1.png)
2021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二章复习要点一、公文写作是代机关立言:公文写作,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表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写作包罗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的整个过程。
二、公文的起草的组织可分为:1、由一人准备、拔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
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最遍及的基本组织形式)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全文三、公文质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2、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四、公文写作特点: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五、公文写作基本要求:1、要包管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2、要量力而行,在业务上符合客不雅规律3、在文字表述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与逻辑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与笔迹材料六、公文写作的步骤:1、明确发文主旨2、收集有关材料3、拟出写作提纲4、认真起草正文5、反复检查修改七、正文起草步骤:1、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2、不雅点正确情况确实3、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4、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八、公文的修改有以下几方面: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思想是否正确、论述是否集中、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不雅点的修改:不雅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公文的基础,有了正确的不雅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示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包罗:(1)公文总体结构的修正(2)起承转合的调整(3)层次位置的改变。
5、关于语言的修改:准确、鲜明、精练、生动九、公文写作人员修养主要表现:1、政治本质好:明确的政治标的目的、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辨别力。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五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五](https://img.taocdn.com/s3/m/d8951218941ea76e59fa0449.png)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五讲话类文书:就是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场合发言时所依据的各类文稿的总称。
从广义上说,它不仅包罗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和群众集体上颁发讲话时的文稿,也包罗只代表个人意见的、以群众身份所作的各类讲话的文稿,它是在公众场合经常使用的文书。
讲话稿:通常是指各级领导在各种会言上宣读的文稿。
幕词:是在大会开始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读的阐明会议宗旨、说明会议议题和议程、向与会代表提出希望的书面文稿。
闭幕词:是在大会结束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传的概括大会主要精神、总结大会成果、指出会后努力方面的文稿。
词:是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的五种讲话类文书。
欢送词:是送别客人时表达良好祝愿的一种讲话类文书。
答谢词:是宾客在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时,向主人表示感谢的一种讲话类文书。
会议记录:是如实记载有关会议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文书。
电话记录:是在用电话处理公务时,记载有关通话内容的文书。
接待记录:是指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记载有关接待内容的文书。
大事记:是将本机关本部门工作的重大公务活动或重大事件按年、月、日的先后进行如实记载的一种记录性文书。
简报:就是简明扼要的书面报告。
简报类文书:是用于报告请示工作、反映问题、交流经验、沟通情况、鞭策工作开展的一种简短的、摘要性的信息载体。
简报类文书只是一种统称,常见的名称有“简讯”、“快讯”、“快报”、“动态”、“信息”、“工作通讯”、“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内部参考”、“摘报”等。
会议简报:即专门报道、交流有关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情况的简报。
工作简报:就是反映本部门、本系统各方面工作情况的简报。
提案:是指提请机关或必然组织的会议讨论、处理的意见或建议的文书。
建议:是组织、单位或个人对某项工作、某项活动或某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文书。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3章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325f05ed6c85ec3a86c2c54a.png)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3章
调整卷定:是指在平时归卷的基础上,详细检查每一条款中所积累的文件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最后确定组合案卷的一项工作。
卷内文件摆列:是指将每个案卷内的文件按照必然的规律和挨次进行系统化摆列,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条理性,使每一份文件在案卷内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案卷标题:也称案卷题名,是案卷的名称,是对卷内全部文件内容的总概括。
案卷编目:是指在卷内文件摆列编号的基础上,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和案卷封皮等工作。
卷内文件目录:是案卷的组成部分。
卷内备考表:是用以注明卷内文件材料需要说明的情况的表格,以备案卷移交档案部门办理人员和查档人员对此卷有一概括了解。
案卷封皮:是指用以庇护卷内文件、标注案卷内容的卷皮,用安稳厚实的牛皮纸统一制作,使用毛笔正楷字填写,起醒目作用,并便于长期保留。
全宗号:是档案馆指定给立档单位的编号,在一个档案馆内全宗号不能重复。
目录号:是全宗内案卷所属目录的编号,在一个全宗内案卷目录号不能重复。
案卷号:是目录内案卷的挨次编号,在一个案卷目录内案卷号不能重复。
案卷目录:是对经过分类摆列和编号的案卷进行登记所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命令是体现国家领导机关意志的下行公文。
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强制性和特点。
2、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的建议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⑵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写作应注意什么问题:⑴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⑵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⑶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3、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内容重要。
决定一般都不是由个人作出的,而是由领导集团或权力机构,针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集体研究讨论后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因而其内容重要。
⑵政策性强。
决定涉及的问题重大,它公布后,对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有指导、导向作用,因而政策性极强。
⑶有约束力。
决定对有关人员具有约束力,它的执行是带强制性的。
决定的类型有:⑴指挥型??⑵个案型??⑶知照型指挥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写作时要注意做到决定理由充分,决定事项清楚,执行要求明确。
个案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针对个案做决定,主要目的是扩大影响,让群众学习榜样,警惕错误,所以事实分析要清楚,期望要求要具体。
4、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特点有:⑴表达群体意志?⑵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类型有决策部署型?和结果公布型。
5、决定和决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决定和决议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在文字表述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简洁。
决定和决议的不同在于:⑴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⑵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
⑶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6、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特点:⑴针对性⑵原则性。
类型:1、涉及全局问题。
带普遍性的指示;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指示的正文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7、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类型有直接指导型和批转执行型。
8、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9、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性文件。
公告与通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公告、通告是性质相近而有一定差别的文种,它们在三个方面有大同小异的特点:⑴公布的公开性:公告和通告的内容都是公开的,公布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或遵守。
差别在于发布的范围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公告涉及的范围广,通告涉及的范围小。
⑵事项的重要性:公告和通告是代表政府或一定的机构发布的,其内容涉及较多群众,因而必须是重要的事情才可以使用公告、通告的形式发布。
一般公告公布的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而通告公布的,虽次于公告,但在其适用范围内,也是重要的事情。
⑶操作的严肃性:公告一般由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发布,涉及地方法规的,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一般机关团体,不能随意发布公告。
发布通告的机构也要注意自己的权限范围,不能超越权限办事。
不代表法定机构的团体或个人,不能随意发布通告。
写作公告与通告要注意:⑴符合权限,一事一告。
公告、通告写作前一定要明确是否有必要使用这一文种,发布该文种是否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
⑵内容明确,语气庄重。
公告、通告是公开宣布较重要的事情,要有关人员知道或遵守,所以内容一定要十分明确,以免执法时出现差错。
⑶注意格式。
公告、通告的标题有四种形式: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发文单位加文种,事由加文种,只有文种名称。
10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公报的特点和公告接近,都具有内容的公开性和重要性,发布机关的权威性。
两者的区别:从发布机关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多用公报,政府机关多用公告。
从内容来说,宣布单独事件多用公告,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等多用公报。
宣布要有关人员遵守的法定事项,用公告而不用公报。
常用的公报有会议公报、统计公报、外交公报三种类型。
会议公报: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
统计公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
外交公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谈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主要公布会谈各方的观点及取得的共识。
发布统计公报要注意什么问题?统计公报必须由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构发布,任何机构不得随意发布全国性、地区性的统计数字。
统计公报以发布各种数据为主,其内容一定要科学、准确。
涉及国家机密的统计数字,不得在公报中公布。
统计公报一般分项分点或结合表格形式发布。
11、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传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文件。
类型有::⑴发布性通知⑵批转性通知⑶转发性通知⑷指示性通知⑸任免性通知⑹事务性通知;通知的主要用途:1.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通知应该知道或者办理的一般事项用通知;2.发布某些行政法规或对下级机关工作有所指示,按照内容不适宜用命令或指示发布的,用通知发布;3.国务院和各部、各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的秘书工作部门,转达它的领导机关的会议通过的文件和领导上的指示用通知;4.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互相通知需要知道的事项用通知。
12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通报的特点有⑴周知性:即在发文范围内让所有人都知道所通报的情况。
⑵指导性:同胞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群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要群众认清事情的性质,提高思想认识。
通报的类型:表彰先进型?批评错误型?传达事项型。
表彰先进的通报正文:一般按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分析先进思想、指明如何向先进学习这样四个步骤写。
批评错误的通报正文,应把批评根据、错误事实、处分决定、错误性质、善后办法五个方面写清楚。
13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陈述性公文。
特点有:⑴重陈述。
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如实向上级陈述工作情况,事实和意见的陈述应当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⑵有主见。
汇报工作不能只摆事实而没有汇报者的观点,汇报者在报告中,应当对所报告的事实,提出自己的看法。
报告写作要注意:答:⑴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
以汇报工作情况为主的报告,应突出重点,把主要事实讲清楚。
⑵表达观点要精炼清晰。
报告中需要表达报告者观点的地方也不少,汇报工作需要有自我评价,对今后工作提意见或建议,更是以阐述观点为主。
⑶语言要简洁朴实。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因而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或缩小事实,不可报喜不报忧,不可过分强调困难。
类型有: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14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或批准的报情性文件。
特点⑴超前性:请示必须在办事之前。
⑵说明性:请示的目的在向上级说明情况,请求帮助。
⑶单一性:请示必须坚持“一文一事”,不能在一份公文中同时请示两件以上的事情。
类型有:⑴请求批准型⑵请求帮助型⑶请求批转型。
请示写作要注意:⑴要遵守行文规则。
⑵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
⑶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
15请示和报告有何区别?答: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陈述性公文。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或批准的报请性公文。
报告重陈述并要有主见,请示则具有超前性、说明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15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求事项的指示性文件。
特点有:⑴针对性:针对“请示”这一文种,针对请示的机关,针对请示的问题。
⑵指导性:批复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规范作用,下级不能违背上级的批复。
批复可分几种类型有⑴表态性批复:主要是答复请求批准类的请示,或同意,或不同意。
⑵指示性批复:针对下级请示的事项或提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带有指导下级工作的性质。
请示写作要注意:⑴要先回应后批复。
⑵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明确。
⑶要及时批复。
16函是机关之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
特点⑴形式灵活,适应性强。
⑵务实性强。
函可分商洽函、问复函、请准函、知照函。
函的写作要注意:⑴一事一函,直陈其事。
?⑵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
17会议纪要是记载会议情况和精神用以公布或传达的纪实性文件。
特点:⑴纪要性⑵约束性⑶知照性。
会议纪要的类型有:⑴决议性会议纪要⑵协议性会议纪要⑶研讨性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正文写作:一般分为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个部分。
⑴会议概况介绍开会时间、会议名称、会议议题、出席者、主持者、会议过程等。
⑵会议内容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介绍会议讨论和决定的主要事项。
⑶结束语是真个正文部分的小结,往往对与会者、下级机关、有关群众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
18条例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定和发布的系统规范某一方面工作、活动、行为等的规范性公文。
类型可分为:⑴党的中央机关制定的条例⑵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条例⑶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条例。
19规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规范某方面工作的规章性公文。
类型有⑴党内规定⑵法规性规定⑶一般性规定20条例和规定的写作要注意什么?答:条例和规定都是规范性文种,关于规范性文件的写作,可综合以下四点:⑴草拟条例和规定要遵循下列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搞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
⑵起草条例和规定,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进行清理。
⑶条例和规定的内容用条文表达,常见的有“章条式”和“条款式”两种写法。
⑷语言要准确、严密。
21规章类文书是规范工作、活动、行为等的规章制度类文书,适用于党政系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组织机构。
它主要包括的文种有: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章程、规则、守则、制度、公约等等文种。
章类文书的特点:具有内容的规范性、执行的强制性和制定的程序性三大特点。
22、办法是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者是对法律、条例、规定等在执行过程中某些方面具体做法的补充规定。
办法规定的内容应具体、周全、便于操作。
23、实施细则就是实施法律、法规的细小规则,它多半是主管部门针对实施法律、法规时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制定的规则,目的是加强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
实施细则写作时要注意:实施细则就是实施法律、法规的细小规则。
⑴实施细则的写法一般也是“章条式”或“条款式”,但其第一条必须说明是哪个法律或法规的实施细则。
⑵法律法规必须概括,实施细则必须具体,便于操作。
实施细则的内容,必须和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相对应。
24、章程是一定的组织机构制定的确定组织原则或办事原则的规章类文书。
章程可分为组织章程和办事章程两大类。
25、守则是特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写作时要注意:守则因为需要有关人员都遵守,涉及的人比较多,因此必须简短、精炼、易记。
其写法多半是把内容概括为几条,甚至是朗朗上口的若干短句或词组,以便群众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