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doc

合集下载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1 6


No

1 6
争 贡献
乐 分 享 的 良 好 社会 风 尚 的 建 设


带 动 各 级各 类单项

行 业 和人 群 体育组
将 体 育 文 化 融 人 体 育 健 身 的 全 周 期 和 全 过 织 开 展 全 民 健 身 活 动


加 强 对 基 层 文化 体 育 组 织
形成架构清
挖 掘 传 承 传统 体 育 文 化
的作 用

发 挥 区 域 特 色 文 化 遗 产 组 织 依 法 依 规 进 行 登 记


推 进体 育社会组 织品 牌

树立全 民健 身 榜样

讲 述 全 民 健 身 故化 发 展 并 在 社 区 建 设 中 发 挥 作 用

为 实 施全 民 健 身 国 家战 略


提 的 全 民 健 身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趋完 善

政府 主
高 全 民族 的 身 体素 质 和 健康 水平
_
制 定 本 计 划 导

部 门 协同

全社 会 共 同 参 与 的 全 民 健 身 事


总 体 要 求 业 发 展 格 局 更 加 明 晰


20



2 02 0




是 经 推 进

动态 实施


统 筹 建 设 全 民 健 身 公 共服 务 体
提 升全 民健 身现 代治 理能

金普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金普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金普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以及《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6〕71号),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引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巩固和扩大体育强区创建成果为目标,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新区实际、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加快“一地一极三区两中心”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将“科学健身、健体惠民”作为新区“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1 —乡居民、结构功能完善、服务便捷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在全民健身事业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改善城乡体育健身基础条件。

夯实体育健身基础性工作,打造工作亮点。

(二)具体目标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

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56%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2.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努力提高居民体育健身活动质量和科学化水平,普遍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到2020年,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保持92%以上。

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主要任务分解表【模板】

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主要任务分解表【模板】
2
建成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所。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学校体育设施在保证教学需要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
教育局
3
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到320个以上,团体注册会员达2000个,个人注册会员超过20万;全市体育社团基本实现2A级全覆盖,其中3A级达到50个。各类体育俱乐部达1500个。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的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8个以上,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以上。
6
体育服务业总规模超过180亿元,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5%。
发改委、县(市)区政府
7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建立覆盖全市的全民健身宣传平台。通过在媒体上开办体育健身专栏专版,举办全民健身讲座,播放健身公益广告,参与策划制作各类科学健身专题片,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典型等方式,努力形成体育健身宣传工作上下联动、体媒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格局。
财政局、体育局
17
把发展全民健身产业、促进健身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以建设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为引领,培育一批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民健身产业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全民健身产业特色县(市)区和体育器材、体育旅游等特色乡镇。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慧城市”背景下,加大建设XX智慧体育健身的力度。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应用,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教育培训等新业态。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产业门类规模。
体育局、民政局
4
各县(市)区基本达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省定标准。市、县(市)区每四年举办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作者: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3期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新疆建设,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发挥全民健身的政治、教育、凝聚、引领、阵地等“五大功能”,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推进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五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新疆相适应的、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工作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工作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提高“十三五”期间XX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XX 省全民健身条例》和《XX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要求,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系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保障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合法权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为实现富民强州新跨越发挥重要作用。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与各项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符合州情、特色鲜明、覆盖乡镇、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任务(一)增强群众科学健身意识,扩大体育健身人口,提高健康水平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六进”活动,借助全民健身日(月)和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宣传和倡导体育健身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氛围,扩大体育健身人口,全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100万以上。

群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到达92%以上,全州人民体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二)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增加场馆面积和器材数量,方便群众健身科学规划和统筹全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及山野等自然条件,建设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切实加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全民健身室外路径和农村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争取到2020年,州、县市至少拥有一场一馆一中心一户外徒步线路等硬件体育设施。

着力构建县市、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健身圈。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有关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社会风尚,使全民健身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力争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7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0亿元。

具有四川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宣传片、宣传画,出版体育健身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体育健身文化,弘扬健康新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将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过程,引导群众践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大力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体育文化。

广泛开展“体育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突出群众体育的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

继续办好广场体育、假日体育等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

进一步完善业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

改革和完善办赛模式,举办四川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

进一步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城乡居民体质普遍增强。

城乡居民普遍形成体育健身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以上。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增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定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

(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显著增加。

建设以县(市、区)为中心、街道和乡镇为基础、方便社区居民和村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盘活场地设施存量资源,促进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三)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与指导,建设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坚持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 2020年)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 2020年)

二、主要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体育文化传播。营造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发挥体 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做好体育历史资料的保护 和发掘工作,积极筹建山东省体育博物馆,搭建体育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提炼运动项目文化精神,传承和推广 武术、健身气功、秧歌、龙舟等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办好一批社会效 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支持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和“足球名城”城市文化品牌、日照市打造水上运动 之都、德州市打造中国围棋文化名城和太极拳文化名城、泰安市打造国际知名体育休闲城市、莱芜市打造国际航 空体育文化城、枣庄市打造健身秧歌文化城和新兴赛车城。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作用,开 辟健身指导、知识普及、项目推广等专题专栏,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体育健身意识,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
计划背景
计划背景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满足全省人民体育健身需求,助力健康山东 建设,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560号)规定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 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三、保障措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与土地保障。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财政预算,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采 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体育服务、 参与场馆运营。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 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doc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doc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解读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明确,到2020 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 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 亿。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 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计划》提出了7 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

《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评价激励方式、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
为贯彻落实全 民健身 国家 战略 ,进一
步发展全 民健身事业 ,更好满 足全省人 民
全 国前列 ,每周参加 1 次及 以上体育锻炼 的人数达 到 5 3 以上 ,经 常参 加 体 育锻 炼人数 达 到 3 8 以上 。与全 面建 成 小康 社会相适应 的全 民健身公共服务体 系 日 趋
省政 臻 f 义份
山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关于 印发 山东省全 民健 身实施计划 ( 2 0 1 6 -2 0 2 0年 )的 通 知
鲁政 发  ̄ 2 0 1 6 3 2 9号
各 市人 民政府 ,各县 ( 市 、区)人 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 门、各直属机构 ,各 大企业 ,各
完善 ,全 面建成覆盖城 乡的全 民健 身设施 体 系 、组织体 系和健 身指导体 系 ,全 民健
体 育健身需求 ,助力健康 山东建设 ,根据
国务 院 《 全 民健身 条例 》 ( 国务 院令 5 6 0 号)规定 和 《 全 民健 身计 划 ( 2 0 1 6 —2 0 2 0 年) 》 ( 国发  ̄ 2 0 1 6 ]3 7 号 )要 求 ,结 合
车 、马术 、极 限运 动 、冰雪 、航空 、滑翔
元主体办赛机制 。大力培育专业化体 育赛 事推广和 运 营机构 ,丰 富竞 赛 组织 主体 , 完善社会 承接机制 。发挥 网络等新兴活动
等时 尚体育运动项 目,扶持 推广武术 、太
组织 渠 道 的作 用 ,完 善 业 余 体 育 竞赛 体
活动 。鼓励开发适合不 同人群 、不 同地域 和不 同行业特点 的特色运 动项 目,积极 开 展打造 “ 一市一 品牌 、一县一 特色’ ’全 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健身品牌特色活动 。 2 . 打 造更 多 精 品赛 事 。积 极 承 接 国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9.08.12•【文号】•【施行日期】2019.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为推进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对“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做出了规定。

根据《计划》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按照此项规定,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报国务院,各级体育部门负责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本级《实施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体育部门。

为做好《计划》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估,同时指导各级体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做好各级《实施计划》的效果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估目的通过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估,全面总结《计划》中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评估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进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奠定基础。

二、评估内容评估内容为《计划》中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及地方对《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本次评估重点对《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中可量化程度高和数据可靠性强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估(共18个,见附件2),并在对核心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定性评估和第三方公众满意度调查,总结梳理五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特色及工作成效。

贵州省2016-2020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贵州省2016-2020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贵州省2016-2020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公布日期】2016.11.14•【字号】•【施行日期】2016.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贵州省2016-2020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为落实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根本任务,实施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依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省政府近日印发《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计划主要内容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身休闲,努力实现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体育生态化、生态体育化,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让多彩贵州动起来,打造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 5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21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常住人口比例达34%以上,全民健身、科学健身意识普遍增强。

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450亿,全民健身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不断增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健全。

二、主要任务(三)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加快市(州)所在地“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支持县(市、区、特区)建成一批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游泳馆、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一步增强,城乡体育健身环境进一步改善。

夯实全民健身基础性工作,创新驱动,打造全市亮点,使全民健身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不断增强。

到2020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 人数超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

其中,20-59周岁人群体质状况明显改善,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普遍增强,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各项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二)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L8平方米,实现全县农村体育健身设施配套全覆盖;规划建设乒羽馆、冰雪馆;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县级全民健身广场、11人制足球场、5人制足球场、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0个、农村健身广场200个;完善体育场、体育健身工程和公园健身设施的配置。

(三)全民健身体育组织不断健全。

加快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的构建、整合与发展,推动全县各级各类健身组织、人群协会和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健康快速发展。

到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站点数量超过3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总数达到3000名;注册单项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达到70个, 拥有会员10000人以上。

(四)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创建和办好品牌赛-3 -事,增强篮球、马拉松和冬季钓鱼品牌赛事的群众参与度和影响力;完善我县以老年太极拳为龙头的全民健身活动,每年8月8日组织一次综合性的全县群众体育活动汇报表演;以农民健身工程为依托,在全县组织农民以篮球、乒乓球、象棋、健身舞蹈为主要活动项目的农民健身活动;“十三五”期间,建成有百村千人参与的农民健身活动及比赛体系。

(五)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加大对国民体质测定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全民健身科学化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目标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目标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目标王思琪【摘要】对《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内容进行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规划比以往更加有针对性和着重点,并且国家每五年制定一次全民健身计划来实施,与''''十三五''''规划相结合。

在目标方面,为了国民更好地发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对参加锻炼的人数、全国各类体育健身设施、全民健身内容等方面在之前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还新提出了关于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挥健身的功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

【期刊名称】《体育风尚》【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1页(P47-47)【关键词】全民健身;健身计划【作者】王思琪【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12.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总体目标的异同。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主要是依据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健设第二步战略的要求。

初步建立全民健身管理体制,确立起科学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结构。

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体质状况,使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得到确立。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为实现体育强国做基础。

到2015年:要在体育锻炼参与的人数上得到增加;健身意识要在城乡居民中得到提高;体育健身设施要更加完善;全民健身的体系要覆盖到城乡。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定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到2020年,群众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近年来,全民健身事业持续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进一步深化全民健身工作,提升全民健身意识,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工作计划(2016-2020年)》,旨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下文将对该计划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计划背景全民健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2016-2020年)》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总结以往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以全社会体育爱好者和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制定出一份全面、系统、具体、可操作的全民健身规划。

二、计划目标《全民健身工作计划(2016-2020年)》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意识,促进全民参与体育锻炼,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水平,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推广全民健身活动。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 加强班级体育锻炼。

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增设体育锻炼设施,加强班级体育锻炼,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3. 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提升各类全民健身场馆的服务水平,完善体育设施,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的体育服务。

4. 推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加强对全国体育协会和各体育爱好者组织的支持,推动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提高组织能力。

5.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体育供给水平。

三、计划措施《全民健身工作计划(2016-2020年)》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具体如下:1. 进一步加强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全民健身重要性和政策措施。

2. 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加大对全民健身场馆和设施的投入,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3. 拓宽全民健身渠道。

建设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气功、民族传统体育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2016全民健身计划

2016全民健身计划

2016全民健身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这包括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线下活动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到健身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让全民健身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

2. 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我们需要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选择正确的健身方式,避免健身过程中的伤害。

我们需要建立专业的健身指导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3. 打造多元化的健身环境我们需要为公众打造多元化的健身环境,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式,无论是在健身房、公园,还是在家庭环境中,都能够方便地进行健身。

我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增加公共健身设施的投放,提高公共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率。

第二、工作任务1. 研究并制定健身宣传策略我们需要研究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健身宣传策略,包括宣传渠道的选择、宣传内容的设计等。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如电视、广播、网络等,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广告、专题片、图文推送等。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意识到健身对健康的重要性。

2. 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我们将定期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邀请健身专家和健身教练为大家讲解健身知识和技巧,提供现场指导。

同时,我们还会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健身比赛和活动,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健身意识。

3. 与健身机构合作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与各类健身机构,如健身房、健身教练、体育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

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的健身课程和优惠活动,让公众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专业的健身服务。

同时,我们还会定期举办健身论坛和研讨会,分享健身经验和成果,推动健身行业的发展。

第三、任务措施1. 强化全民健身计划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来支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三)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

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

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

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

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

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

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五)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

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六)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

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七)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八)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互动交流。

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九)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

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

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

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

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

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

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

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五人制、沙滩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

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

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

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