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分类门科整理

合集下载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界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级的学科,是生物学中的基础性内容。

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历史。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生物分类法是基于拉丁语命名法的“形态分类法”,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一、界(Regnum)界是最高的生物分类等级,是所有生物的最大分类单位,代表了整个生物界。

生物界按照生物进化的程度和差异性,被划分为不同的界。

二、门(Phylum)门是生物分类的第二级,界下面的一个大分类单位。

门包括具有相似特征的生物种类,是按照生物界内部的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的。

三、纲(Classis)纲是生物分类的第三级,门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纲是生物分类的主要基本单位,包括了共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四、目(Ordo)目是生物分类的第四级,纲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目是生物学分类中的重要等级,包括了一组更加相互关联的生物类型。

五、科(Familia)科是生物分类的第五级,目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科是生物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等级,包括在形态上有较多相似性的生物。

六、属(Genus)属是生物分类的第六级,科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属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单位,通常包含多个种类,同时具有较明显的形态特征。

七、种(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级别,属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种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指在形态、生理、生态等多方面表现相似的一群个体。

生物的分类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类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于生物科学的介绍资料

关于生物科学的介绍资料

关于生物科学的介绍资料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机理以及生物系统的科学领域。

它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生态系统层面的所有生物领域。

生物科学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支:
1.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注基因组、DNA、RNA、蛋白质等分子层面的生命现象。

2.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性,涉及细胞器、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等。

3.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4.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机能的运作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调节机制,关注代谢、生理过程和适应性变化。

5.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分子和代谢物的合成、降解过程等,揭示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6.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等。

7.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群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演化,探讨生物种类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科学在许多研究领域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医学、农业、环境保护、食品科学和生物工程等。

通过对生物体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生物科学为人类提供了解决疾病、改进农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学科领域,它贡献于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并促进了医学、农业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科 生物学名词

科 生物学名词

科生物学名词
生物学名词
科,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它位于目和属之间。

生物总共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

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

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九年级下册生物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生物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学作为中学生物学科的一部分,是九年级学生的必考科目之一。

九年级下册生物学的知识点包括种类繁多的生物分类、遗传与进化、细胞分裂与生长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和演化关系的学科。

它按照生物特征和相互关系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生物分类的基础是生物的分类级别,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1. 界界是生物分类中最高的分类级别,主要根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营养方式来划分。

目前已知的常见界有原核界、真核界等。

2. 门门是生物分类中次于界的分类级别,它是根据生物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和解剖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例如,植物门、动物门等。

3. 纲纲是介于门和目之间的分类级别,它是根据生物的体型结构、生活方式和解剖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划分的。

4. 目目是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级别,它是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解剖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例如,鸟类目、鱼类目等。

5. 科科是介于目和属之间的分类级别,它是根据生物的生活方式、解剖特征和遗传关系等来进行划分的。

6. 属属是介于科和种之间的分类级别,它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亲缘关系来进行划分的。

例如,大熊猫属、狮子属等。

7. 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级别,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亲缘关系等进行划分的,属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九年级下册生物学的重要考点。

1. 遗传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性状和特征。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它位于染色体上,通过DNA分子传递遗传信息。

遗传的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某一种性状在个体之间的遗传方式,隐性遗传则是指某一种性状在个体之间以隐形方式遗传。

2. 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类多样性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进化的基本机制是自然选择,即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自己的遗传信息。

初二生物五四制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生物五四制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生物五四制知识点归纳总结五四制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生物的系统分类方法,以五个大类和四个直接下级类别的形式来组织、分类、归纳生物。

本文将对初二生物中的五四制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物的五个大类五个大类分别是:动物界、植物界、菌类界、原生生物界和古细菌界。

这些大类根据生物的体细胞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物形态等特征进行划分。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动物界动物界是指所有动物的总称。

动物界的特点是多细胞、异养和有机体结构,其中包含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亚界,如昆虫、鸟类、哺乳类等。

2. 植物界植物界是指所有植物的总称。

植物界的特点是多细胞、自养和细胞壁的存在,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界,如松树、玫瑰、草等。

3. 菌类界菌类界是指真菌的总称。

菌类界的特点是多细胞、异养和体细胞具有细胞壁,其中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子球菌门等,如蘑菇、酵母菌等。

4. 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是指原生生物的总称。

原生生物界的特点是单细胞、异养和无细胞壁,包括纤毛虫门、阿米巴虫门等,如草履虫、阿米巴虫等。

5. 古细菌界古细菌界是指古细菌的总称。

古细菌界的特点是单细胞、异养和结构特殊,可以生活在极端环境下,如高温、高压等,如极限嗜热菌、产甲烷菌等。

二、生物的四个直接下级类别五个大类基于一些共同特征进一步细分为四个直接下级类别:门、纲、目和科。

下面进行详细讲解。

1. 门门是指生物分类中的第一个级别。

在动物界中,门指的是动物界下面的大的分支,如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在植物界中,门指的是植物界下面的大的分支,如被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等。

2. 纲纲是指生物分类中的第二个级别。

在动物界中,纲是针对同一门的动物进一步分类,如哺乳纲、鸟纲等。

在植物界中,纲是针对同一门的植物进一步分类,如松纲、被子植物纲等。

3. 目目是指生物分类中的第三个级别。

在动物界中,目是针对同一纲的动物进一步分类,如鲸目、猫目等。

在植物界中,目是针对同一纲的植物进一步分类,如菊目、针叶目等。

所有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具体...

所有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具体...

所有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具体...你要的是什么的?植物还是动物?很多!自己在植物学和动物学的书上找吧。

你回找得到那你想要的1 藻类植物(Algae)1.1 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l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l 管胞藻目(Chamaesiphonales)l 颤藻目(Osillatoriales)1.2 裸藻门 (Euglenophyta)裸藻纲 (Euglenophyceae)l 裸藻目(Euglenales)l 柄裸藻目(Colaciales)1.3 金藻门 (Chrysophyta)金藻纲 (Chrysophyceae)l 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l 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l 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l 金球藻目(Chrysosphaerales)l 金枝藻目(Phaeothamniales)1.4 甲藻门 (Pyrrophyta)纵裂甲藻纲(Desmophyceae)l 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横裂甲藻纲(Dinophyceae)l 多甲藻目(Peridi-niales)l 变形甲藻目(Dinamoebidiales)l 胶甲藻目(Gloeodiniales)l 球甲藻目(Dinococcales)1.5 黄藻门(Xanthophyta) (Chromophyta) 黄藻纲 (Xanthophyceae)l 异鞭藻目(Heterochloridales)l 根黄藻目(Rhizochloridales)l 异囊藻目(Heteroglocales)l 柄球藻目(Mischococcales)l 异丝藻目(Heterotrichales)l 气球藻目(Botrydiales)1.6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中心硅藻纲l 圆筛藻目l 根管藻目l 盒形藻目羽纹硅藻纲l 无壳藻目l 单壳藻目l 短壳藻目l 双壳藻目l 管壳藻目1.7 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l 团藻目(Volvocales)l 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l 色球藻目(Chlorococcales)l 丝藻目(Ulotrichales)l 胶毛藻目(Chaetophorales)l 石莼目(Ulvales)l 溪菜目(Prasiolales)l 鞘藻目(Oedogoniales)l 管藻目(Siphonales)l 管枝藻目(Siphonocladales)l 绒枝藻目(Dasycladales)l 双星藻目(Zygnematales)1.8 轮藻门 (Charophyta)轮藻纲(Charophyceae)l 轮藻目1.9 褐藻门 (phaeophyta)等世代纲不等世代纲无孢子纲1.10 红藻门 (Rhodophyta)红藻纲l 紫菜亚纲l 真红藻亚纲2 地衣植物门(Lichenes)l 子囊衣纲(Ascolichens)l 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s)l 半知衣纲(Deuterolichens)3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3.1 苔纲(Hepaticae)l 藻苔目l 地钱目l 美苔目l 囊果苔目l 叶苔目3.2 藓纲(Musci)l 泥炭藓亚纲(Sphagnidae)l 黑藓亚纲(Asdreaeidae)l 真藓亚纲(Bryidae)3.3 角苔纲(Anthocerotae)4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4.1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石松纲 Lycopsida4.2 水韭亚门 (Isoephytina)水韭纲 Isoetinae水韭目 Isoetales水韭科 Isoetaceae水韭属 Isoetes spp.4.3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楔叶蕨纲 (Sphenopsida)木贼目 (Equisetales)木贼科 (Equisetaceae)木贼属 (Equisetum)4.4 裸蕨亚门 (Psilophytina)裸蕨纲 Psilopsida松叶蕨目 Psilotales松叶蕨科 Psilotaceae4.5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l 厚囊蕨纲 (Eusporangiopsida)l 原始薄囊蕨纲 (Protolyptosporangiopsida) l 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5 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5.1 裸子植物亚门 Gymnospermae5.1.1 银杏纲 (Ginkgopsida)·银杏目 Ginkgoaleso 银杏科 Ginkgoaceae&, lt;,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Wingdings; mso-bidi-font-size: 13.5pt; mso-fareast-language: ZH">§ 银杏属 Ginkgo§ 银杏 Ginkgo biloba5.1.2 松柏纲 (Coniferopsida)l 科达目(已绝种)l 伏脂杉目(已绝种)l 松柏目 (Coniferales)5.1.3 苏铁纲 (Gycadopsida)l 种子蕨目 (Pteridospermae)(已绝种)l 开通目 (Caytoniales)(已绝种)l 本内苏铁目 (Bennettitales)(已绝种)l 苏铁目(Cycabales)5.1.4 买麻藤纲 (Gnetopsida)l 买麻藤目 (Gnetales)l 麻黄目 (Ephedrales)l 百岁兰目 (Welwitschiales)5.1.5 红豆杉纲(Taxopsida)l 红豆杉目 Taxales5.2 被子植物亚门(木兰门)Angiospermae或Magnoliophyta或flowering plants5.2.1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Liliopsida5.2.1.1 百合亚纲 Liliidae百合目 Lilialesl 百合科 Liliaceae蒜属:蒜,洋葱,韭菜l 风信子科 Hyacinthaceae风信子属 Hyacinthus :风信子 Hyacinth l 田葱科 Philydraceael 龙舌兰科 Agavaceael 鸢尾科 Iridaceael 百部科 Stemonaceael 菝葜科 Smilacaceael 薯蓣科 Dioscoreaceael 蒟蒻薯科 Taccaceae兰目 Orchidalesl 兰科 Orchidaceael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5.2.1.2 泽泻亚纲 Alismatidae泽泻目 Alismatales水鳖目 Hydrocharitales茨藻目 Najadales霉草目 Triuridales5.2.1.3 槟榔亚纲 Arecidae槟榔目 Arecales环花草目 Cyclanthales露兜树目 Pandanales天南星目 Aralesl 天南星科 Araceael 浮萍科 Lemnaceae5.2.1.4 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鸭跖草目 Commelinales谷精草目 Eriocaulales帚灯草目 Restionales灯心草目 Juncales莎草目 Cyperalesl 禾本科 Poaceae竹 Bambool 莎草科 Cyperaceae香蒲目 Typhales5.2.1.5 姜亚纲 Zingiberidae姜目 Zingiberalesl 美人蕉科 Cannaceael 闭鞘姜科 Costaceael 赫蕉科 Heliconiaceae,蝎尾蕉科。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

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

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

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原核生物曾是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原核生物界至少包括4000种生物。

蓝藻细胞结构图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

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

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

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

生物学分类(门 科)整理

生物学分类(门 科)整理

生物学分类(门科)整理生物学分类(门-科)整理一简介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来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

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

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阶元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详细分类为:界(kingdom)门(phylum)亚门(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纲(class)部(cohort)总目(superorder)目(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科(family)亚科(subfamily)族(tribe)属(genus)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各级的分类依据是:1、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

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

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

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

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

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

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

生物学的一级学科排名

生物学的一级学科排名

生物学的一级学科排名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

一级学科是指学科分类中的最高等级,直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需求,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根据最新发布的一级学科排名,以下是生物学的一级学科排名:1. 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基本结构、功能、发育、进化、生态、行为等方面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含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分支学科,其中植物学和动物学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2.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演化规律。

生态学一级学科涉及生态、环境、地理、天文等多个学科,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

3.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和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

遗传学一级学科涵盖了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对于人类疾病防治、农业育种、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问题的学科,主要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突变和进化等方面的问题。

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是生物学研究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疾病防治、药物研发、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研究细胞的生长、分裂、代谢和死亡等方面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疾病防治、药物研发、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一级学科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生物学一级学科排名也会不断调整和完善。

初三生物分类知识整理

初三生物分类知识整理

初三生物分类知识整理一、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1.生物分类的定义: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原则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2.生物分类的原则:生物分类的原则包括相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进化原则。

三、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特征1.界的特征:界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等级,同一界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2.门的特征:门是生物分类的次高级别,同一门的生物具有相似的特征。

3.纲的特征:纲是生物分类的第三级别,同一纲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4.目的特征:目是生物分类的第四级别,同一目的生物具有相似的特征。

5.科的特征:科是生物分类的第五级别,同一科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6.属的特征:属是生物分类的第六级别,同一属的生物具有相似的特征。

7.种的特征: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四、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技术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分类的方法包括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遗传学方法和生态学方法等。

2.生物分类的技术:生物分类的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分析、DNA分子标记、生物化学分析等。

五、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1.生物分类的重要性:生物分类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生物生态的重要手段。

2.生物分类的应用:生物分类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六、生物分类的实例1.动物界的分类:动物界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植物界的分类:植物界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两大类。

七、生物分类的注意事项1.生物分类的名称:生物分类的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识别。

所有生物学科及知识点总结

所有生物学科及知识点总结

所有生物学科及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生境及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体的种属、个体的形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等。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遗传和进化等方面。

而生物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下面将生物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分类生物学中的分类学是生物系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生物的分类和分属关系。

生物学的分类学主要包括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生物旧体系、现代分类体系、生物的分类、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应用等方面。

1.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学的基本原则是生物的分类必须符合自然界生物的实际规律,而分类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分类、生态学分类、生理学分类、细胞学分类、生物地理分类等方法。

2.生物的旧体系生物的旧体系主要包括带谱学、近缘联系和形态分类等,这些体系是在无微生物、无细胞核、无明显的细胞运动器以及细胞核裂变等各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其分类水平不如现代分类体系。

3.现代分类体系现代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系统发育、基因组生物学、分子时钟等多种分类方法的综合应用。

这种分类方法既有传统的分类学的特点,又有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新成果,因此在精确性和科学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4.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或者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其中又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两个大的分类,下一级则是各种不同的种属,再下一级则是各种亚种。

5.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应用在生物学中,分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护生物资源、规范生产、推动研究和推动教学上。

此外生物学的分类学还可以对生物进行预测、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二、生物的形态生物学中的形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和结构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植物形态和动物形态两个方面。

门科属种 表达方式

门科属种 表达方式

门科属种表达方式
门、科、属和种是生物分类学中的四个层级,用来对生物进行
分类和命名。

在生物学中,门(Phylum)是生物分类的第二大类群,它包含一组相似的动物或植物,科(Class)是生物分类的第三大类群,属(Genus)是生物分类的第四大类群,种(Species)是生物
分类的最小单位。

在生物学中,门、科、属和种通常以拉丁文或希腊文来表示,
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

例如,人类的分类是,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科-哺乳动物科(Mammalia),属-人属(Homo),
种-智人种(sapiens)。

在书写时,门、科、属和种通常以斜体或者加粗的方式来表示,以便与普通文本区分开来。

例如,人类的分类可以写成,门-脊索动
物门(Chordata),科-哺乳动物科(Mammalia),属-人属(Homo),种-智人种(sapiens)。

总之,门、科、属和种是生物学中用来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的四个层级,它们以拉丁文或希腊文来表示,通常以斜体或加粗的
方式书写。

《生物的分类》 知识清单

《生物的分类》 知识清单

《生物的分类》知识清单生物世界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它们,科学家们根据各种特征对生物进行了分类。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

一、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生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于研究、识别和利用。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1、了解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2、便于对生物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二、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1、界是生物分类的最大单位,目前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五界,分别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门在界之下,如动物界下分为多个门,包括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3、纲门之下再分纲,比如脊索动物门中的哺乳纲、鸟纲等。

4、目纲下分为目,例如哺乳纲中的食肉目、灵长目等。

5、科目下分为科,比如食肉目中的猫科、犬科等。

6、属科下分为属,比如猫科中的豹属、猫属等。

7、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的单位。

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三、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依据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结构特征包括生物体的外形、内部构造等。

比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动物的骨骼、器官的形态等。

2、生理功能如营养方式、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

3、生态习性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

4、细胞结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以及细胞的细胞器组成等。

5、遗传物质通过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等遗传物质的特征来分类。

四、常见生物类群的特点1、植物(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植株矮小。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4)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5)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生物学知识点梳理与归纳总结

生物学知识点梳理与归纳总结

生物学知识点梳理与归纳总结一、绪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二、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产物的合成与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2. 细胞的分裂与遗传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

遗传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是细胞分裂的重要结果,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基础。

3. 细胞器官与细胞器细胞器官是细胞内部的功能性结构,例如线粒体、叶绿体等;而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例如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三、遗传学基础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2. DNA与遗传信息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它由碱基对、糖和磷酸组成。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依赖于DNA的复制和突变等过程。

3. 基因与表达调控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它参与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表达。

表达调控包括转录、翻译等过程。

四、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生物进化是物种多样性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

化石记录和分子证据等提供了进化的证据。

2. 物种形成与分类物种形成是进化的重要结果,包括隔离和变异等过程。

生物分类学研究物种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有助于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生态系统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群落、食物链等。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整体。

五、生物技术与应用1.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利用DNA重组技术对基因进行操作,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

这些技术有助于改良农作物和生产药物等。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则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子孙后代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生物中的十四门学科

生物中的十四门学科

生物中的十四门学科
教育学:应用生物教育;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学基地班、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生物医学英语、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学: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轻工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系统工程;农学:应用生物科学。

生物学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发展历史。

生物学大类

生物学大类

生物学大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展、进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生物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命现象,如DNA、RNA、蛋白质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的代谢和信号转导等。

2.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递等。

3.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等。

4.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体的内部调节机制、代谢过程、运动和感觉等。

5.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和生长等。

6.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类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物种形成等。

7.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等。

这些大类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生物学的一个整体体系,对于了解生命现象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初中生物知识点详细分类目录

初中生物知识点详细分类目录

初中生物知识点详细分类目录生物学是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异等问题。

在初中学习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

下面是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详细分类目录。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原始地球环境与生命的出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早期的环境条件,以及生命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 生命的进化:了解进化理论,以及物种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进化来适应环境的。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细胞的组成部分,如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等。

- 细胞的功能:了解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物质运输、细胞分裂和基因传递等。

3. 遗传与变异- 基因与DNA:认识基因的组成和结构,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 遗传的规律: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基因的显隐性等概念。

- 变异与进化:了解变异的原因和方式,以及变异如何与进化相关联。

4. 生物分类和多样性- 分类的原则:学习基于形态、生态和进化关系的分类原则,了解如何将生物进行分类。

- 生物多样性: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5. 植物生长与发育- 植物细胞和组织:了解植物细胞的特点,以及植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和植物生殖等。

6.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组织和器官:学习动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比如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 动物行为: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包括捕食、繁殖和群居行为等。

7.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8. 人体健康与保健- 营养与健康: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合理搭配饮食。

- 常见疾病:认识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冒、癌症和心脏病等。

以上是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详细分类目录。

生物学科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科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科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等。

下面将对生物学科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而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隔开,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等,其中细胞质是细胞内所有器官和结构的总称。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这是由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方式完成的。

2. 遗传学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的集合,包括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

遗传性状的传递是通过基因的遗传方式实现的,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是指遗传性状在表现上能够直接显示出来,而隐性遗传是指遗传性状在表现上不能够直接显示出来,需要经过基因表达和基因互作等过程才能观察到。

3.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内部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功能,以及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的水平上进行的,包括新陈代谢、协调运动、感觉、生殖等。

生物体的生理学需要考虑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生物体的稳态。

与之相关的是神经生理学和内分泌学,前者研究神经系统对生物体功能的调控,后者研究内分泌腺体和激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4.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

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DNA和RNA。

蛋白质是细胞内各类功能和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克隆、蛋白质纯化、电泳、PCR等。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例如基因工程、遗传检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初中生物目录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目录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目录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

2.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影响环境。

二、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特有)。

2. 细胞的功能: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

3. 组织的形成:由相似的细胞聚集形成,执行特定功能。

三、生物的分类1.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2. 生物的多样性: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复杂。

3. 生物的进化: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不断进化。

四、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DNA复制和分裂传递给后代。

2. 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 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五、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包括孢子繁殖和种子繁殖。

六、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2. 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

3. 健康与疾病: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七、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2. 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八、人体健康与营养1.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2. 营养的消化与吸收:通过消化系统的分解和吸收。

3. 健康饮食的原则: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多样化选择。

九、人体健康与疾病预防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传播。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必背生物分类汇总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必背生物分类汇总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必背生物分类
汇总
1.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
- 按器官分类:菌类、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按种子分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按开花植物的种子叶和胚乳特征分类:单子叶植物、双子叶
植物。

2. 动物分类动物分类
- 按身体结构和分类形态: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 按脊椎动物的类群划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
乳类。

- 按外部形态、生活性、生理特点分类:鳞片动物、毛皮动物、角质动物、鳍足动物等。

3. 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分类
- 按细胞结构分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放线菌等。

- 真核生物:原生动物、真菌、纤毛虫、酵母菌等。

4. 生物遗传分类生物遗传分类
- 活体体细胞:偶数体细胞(二倍体)和半数体细胞(单倍体)。

- 性别分化:雌雄异态、同体异株、同体同株。

- 真细胞配子:和卵子。

以上是《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中必背的生物分类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介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来历: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

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

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阶元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详细分类为:界(K i n g d o m)门(P h y l u m) 亚门(S u b p h y l u m) 总纲(S u p e r c l a s s) 纲(C l a s s) 部(C o h o r t) 总目(S u p e r o r d e r) 目(O r d e r) 亚目(S u b o r d e r) 总科(S u p e r f a m i l y) 科(F a m i l y) 亚科(S u b f a m i l y) 族(T r i b e) 属(G e n u s) 亚属(S u b g e n u s) 种(S p e c i e s) 亚种(S u b s p e c i e s)。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各级的分类依据是:1、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

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

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

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

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

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

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

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

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

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

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

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

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

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

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

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

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

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

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

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

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

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

“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

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

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

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

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

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

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

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

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

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

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

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

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

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

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

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是合并种类的根据。

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

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

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

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

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

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

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

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

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

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早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早期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苗、蓝藻)。

原核细胞构造简单;没有核膜,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分:细胞核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装置,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具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成为代谢中心。

由核质分化的真核细胞,其机体水平远远高出于原核细胞。

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是生命史上的第四个重要阶段。

随着多细胞体形的出现,发展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最后产生了高级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植物、菌类和动物组成为生态系统的三个环节。

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

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合成有机养料,供应自己,又供应异养生物。

菌类是异养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

它们从植物得到食料,又把有机食料分解为无机物质,反过来为植物供应生产原料。

动物亦是异养生物,它们是消费者,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一类生物。

即使没有动物,植物和菌类仍可以存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能够完成循环过程中合成与分解的统—。

但是,如果没有动物,生物界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更不可能产生人类。

植物、菌类和动物代表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或三大方向。

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一种五界系统。

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

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

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