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第⼆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第⼆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向;3.培养设计实验⽅案,分析、处理数据的能⼒。

过程与⽅法: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培养设计实验⽅案的能⼒,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问题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性,并最终了解热⼒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型:新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熵?什么叫熵变?如何判断⼀个反应能否⾃发进⾏?【教师】我们利⽤△H-T△S来判断⼀个反应的⾃发性时,如果它⼩于0,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有反应的可能性,有反应的趋势。

在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进⾏反应,还要看有多少反应物发⽣反应转变成了⽣成物,另外还要看反应的速率。

如果反应物只有很少的量转变成⽣成物或反应的速率很⼩很⼩,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虽有⾃发进⾏的趋势,但仍然没有发⽣反应。

所以要研究⼀个反应,⾸先要研究它的⾃发性问题,接下来就要看它进⾏的程度,也就是限度的问题,最后看反应速率的问题。

好,这节我们就来看看反应限度的问题。

【板书】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提问】那么如何来表⽰化学反应的限度呢?或⽤什么来反映反应的限度呢?【学⽣】思考,预习【教师】化学反应的限度是指有多少反应物转变为⽣成物的,所以最好⽤⽣成物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的⽐值来反应。

那么我们来看下⾯这个表。

【学⽣】观察,计算:交流研讨: 已知反应H 2(g)+I2(g) 2HI (g) ,△H< 0。

现在698.6K和798.6K时分别⽤不同起始浓度的H2、I2(g)、HI进⾏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人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和反思共8页

人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和反思共8页

人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文所探讨的“化学反应的限度”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内容。

该部分是新课改后首次在高一阶段学习的全新知识点。

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限度并初步建立平衡的思想,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2.学情分析学生认知的发展: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触了部分可逆反应,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生认知的障碍:教材上没有呈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这一微观过程的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学生在建立平衡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知道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和标志;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学生应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会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图像绘制等教学过程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学生应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可逆反应;如何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及标志。

四、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活动】介绍教材上的科学史话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史话的后半部分,找出解决谜题的答案。

【学生活动】阅读科学史话的后半部分,找到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是因为炼铁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史实吸引学生注意,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阅读引出可逆反应。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可逆反应【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介绍平衡球装置(如右图所示)。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能够分析并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利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三、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像,包括火焰、爆炸、酸碱反应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什么了解。

2.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解释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转化的极限。

3.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30分钟)分别介绍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对比,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限度的。

4.平衡常数的计算(30分钟)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提供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和示例。

通过实验数据的解读和计算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讨论。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考。

6.总结和归纳(10分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影响因素的要点,并强调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图像展示:通过图像展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反应速率的变化,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3.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对反应速率与产物数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板书或投影仪。

2. 化学反应公式和反应速率方程的例子。

3.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观察一种化学反应的示范实验,例如放一块锌片进入盛满盐酸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是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反应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限度”?理论讲解:1. 板书或投影仪上给出化学反应公式,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2. 解释反应公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永远进行下去?4.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反应物的数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5.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例如,当反应物A的数量达到反应的限度时,反应速率会减慢,产物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计算练习: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例如:rate = k[A]。

2.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利用导线连接一片锌片和一块铜片,浸泡在盛满铜离子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2. 观察实验过程中铜在锌片上的生成情况。

当铜生成一定量后,观察反应是否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停止。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应物的数量,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取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限度现象。

2. 小组讨论不同反应的限度条件可能出现的原因。

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报告。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影响反应限度的因素;2.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3.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

【教学重点】反应限度的概念和影响反应限度的因素;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标志。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标志。

【学法指导】首先要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确立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能用两个直接判据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2页[板书]2-1-2 化学反应的限度[讲述]Cl2溶于水得到的氯水中既含有Cl2分子、H2O分子,也含有H+,Cl-,HClO分子等微粒,这是由于Cl2能与H2O发生可逆反应。

[板书] Cl2 + H2O HCl + HClO[设问]什么叫做可逆反应呢?[板书]1、可逆反应: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强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同一个反应当中,中间用的是“”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活动与探究]已知FeCl3溶液和KI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2Fe3+ + 2I- = 2Fe2+ + I2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

静置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取上层清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讲述] FeCl3溶液与KI溶液能发生反应,离子反应式是:2Fe3+ + 2I-=2Fe2+ + I2[讲解]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Fe3+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成Fe2+,I-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成I2。

这个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呢?显然必须通过实验验证才能确定。

在该实验设计中用过量的KI溶液与少量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如果这个反应的反应物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那反应后的溶液中应该只有Fe2+,没有Fe3+;但如果这是个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后溶液中就应该既含有Fe2+,又含有Fe3+。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的限度。

3. 能够根据反应的限度计算出产物的产生量。

4.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化学实验材料。

3. 计算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反应限度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反应的例子,让他们根据反应物的量和限度来计算产量。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量。

5.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1. 口头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3. 小测验: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反应限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拓展知识:介绍更复杂的反应限度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

2. 实践应用:邀请专业化学家或工程师来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反应限度概念。

3. 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 (2)(二)自主学习 (2)(三)合作学习 (3)1.可逆反应 (3)2.化学平衡 (4)【探究1】化学平衡的建立 (4)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4)【探究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4)【探究3】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否可以改变? (5)(四)课堂小结 (5)(五)达标测试 (6)(六)布置作业 (6)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学生思考: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分子的缘故。

氯气与水反应后,为什么还存在氯气分子?师:提出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可逆性,而可逆反应都具有一定的限度。

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化学反应限度展示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本节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0-P51,完成,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个初步把握。

为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预习案】1.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是如何规定的?2.什么样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其有什么特征?3.化学平衡的概念?4.化学反应的限度?(三)合作学习1.可逆反应思考与交流11.2H 2+O 2=====点燃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可逆反应吗? 提示:不是;因为可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师:展示常见可逆反应,小结: 学生回答:师:可逆反应的那个特征能解释氯水中含有氯气的原因? 生:共存性师:现在我们解决了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的问题,你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有多少氯气参加了反应,能否改变发生反应氯气的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个模型——化学平衡,接下来让我们学习化学平衡的建立、概念、判断及限度。

首先学习化学平衡的建立。

2.化学平衡【探究1】化学平衡的建立提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

生: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可逆反应N 2 + 3H22NH3,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氢气和1mol氮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图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引起速率变化的原因?(2)0时刻时,v(正)最大, v(逆)为0的原因?(3) v(正) =v(逆)时,速率不再发生改变的原因?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师:这样就建立了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授课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回忆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

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方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

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

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

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

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

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如何通过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能够应用限度概念解决化学反应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限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限度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掌握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2.能够独立解决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介绍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操练(15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限度概念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概念;2. 掌握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2. 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限度反应与剩余反应的关系;2. 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2. 出示一道问题:“当氧气与铁粉发生反应时,氧化亚铁(FeO)和二氧化铁(Fe2O3)是两个可能的产物。

如果给定50g铁粉和63g氧气,那么反应后剩余的哪种产物较多?”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30分钟)1. 解答导入提问,并引入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限度反应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某一物质的用量已经完全用完,不能再继续反应,此时反应即停止。

剩余反应指的是仍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但未反应完全的物质。

可以通过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来判断哪种产物会剩余较多。

2. 讲解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找出限度反应物质与剩余反应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2)将已知的物质量按照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摩尔数。

(3)根据摩尔比例计算出限度反应物质的用量。

三、实践与运用(30分钟)1. 设计实验:以氧化亚铁(FeO)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设定反应的初始物质量,并反应一定的时间后进行化学计量实验,验证反应物质的限度反应量。

2. 实验操作流程:(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氧化亚铁和氧气的化学计量关系。

(2)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按照实验要求将试剂称量并放置于反应容器中。

(4)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并进行化学计量实验,确保反应物质的质量。

(5)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限度反应物质的用量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高中化学_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内容。

本节课选取了平衡速率问题的重要知识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和高频考点。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以一定的了解,知道温度、浓度、压强可以影响化学平衡。

上节课也学习了利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比较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

本节课在教学中侧重了从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从本质上探究了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课中心线是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得出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的移动因素的考察有个初步全面、系统的认识。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考察上处于核心地位。

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高,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必修模块只学习了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以一定的了解,知道温度、浓度、压强可以影响化学平衡。

上节课也学习了利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比较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

本节课在教学中侧重了从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从本质上探究了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学生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能力有参差不齐,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共同提高。

极大的锻炼了学生思维水平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设计思想有一定提高。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 基本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一化学必修二 6-1-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  6-1-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6.1.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及特点。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会判断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难点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的判断三、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工具PPT五、教学过程【导入】思考:氯水的成分有哪些?【投影】氯水图片,氯水呈浅黄绿色【生】三分四离三分子:H2O、Cl2、HClO四离子:H+、Cl-、ClO-、OH-【问】还有氯气,说明什么?【生】说明Cl2没有完全反应完。

【讲述】说明溶解的Cl2只有一部分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限度。

所以氯气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用“⇌”,而不是“=”。

Cl2+H2O ⇌ HCl+HClO二、化学反应限度【讲述】化学反应限度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的限度。

要点1:给定的条件——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可能被可改变的;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下,其反应的限度不同。

【投影】播放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转化在冰水和热水中的反应视频要点2: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讲述】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还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用“⇌”。

(2)特征⇌双向性:反应物正向反应逆向反应生成物。

⇌双同性: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共存性: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即: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一、实验探究: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1、操作:实验现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褐色。

实验结论:有I2生成。

2、操作:实验现象:溶液分层,下层为浅绿色,上层油状液体呈紫色。

实验结论:有Fe2+和I2生成。

3、操作: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血红色实验结论:下层清液中含有未反应的Fe3+【讲述】说明即使碘化钾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存在铁离子,只有一部分铁离子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课标解读:1、通过复习可逆反应,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通过课本的交流。

研讨,学生自己计算数据,分析得出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通过对交流研讨的分析,知道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3、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平衡常数仍不能直观地表示反应限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反应限度。

4、课堂上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和步骤。

5、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理论推测等。

课时安排:4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研究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方向自发进行”这一问题后,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限度”这一角度继续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即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紧抓平衡常数概念,将平衡常数作为讨论的总线索,用其定量描述平衡状态,依据其来分析平衡移动,并将平衡转化率阿作为定量描述平衡状态的补充,对于平衡移动问题的讨论,在建立浓度商Q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普遍适用的Q与K的比较判据;同时也介绍了适用于密闭体系的平衡移动的定性判据。

学生通过必修2的学习已经知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不知道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知道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将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但不知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如何移动。

本节教材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定量描述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对化学平衡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听讲、思
考。
激发 学生 学习 兴趣, 使学 生情 绪高 涨。
应不完全,于是他们把 高炉建的非常高,以增 加反应时间,后来发现 高炉排出的一氧化碳 气体并没有减少,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FeO(s)+CO(g)
—1Fe(s)+CO2(g)
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化 学反应在进行时都具 有可逆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 就来学习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 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 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 下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 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 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 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 总结规律 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 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应达平衡。
思考,回
【举例】可逆反应:H2
和N2合成NH3,SO和Q
答。
化合生成SO,CI2溶于
水生成HCI和HCIQ
【过渡】既然可逆反应 要达到平衡,那什么时 候达到平衡呢?
养生动能同让生有强问意能发和出探价 培学的脑力时学具较的题识够现提有究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 用。
2、学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 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 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定 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 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 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3.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4.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介绍科学史话的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 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教师活动】播放化学动画魔术,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去向。

2SO2 +18O2 2SO3,让学生猜测18O 的去向,观察完之后让学生解释。

【学生活动】猜想18O 可能存在哪些物质里,观察动画演示并解释结果,得出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的结论。

【板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连接号【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可逆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1)水的生成和电解(2)氯化铵的形成和分解(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小组讨论可逆反应的特点。

【总结】3.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同时性(2)同条件(3)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议一议】既然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那么在某一确定的条件下,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呢? ,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是否就意味着反应停止了呢【交流与讨论】以SO2 和O2 反应为例分析(1)反应开始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哪个大? v(正) 和v(逆)哪个大? (2)反应进行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3)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学生活动】学生边讲解边画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思想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思想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思想一、引言化学反应限度是化学反应中能发生的最大或最小程度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反应限度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物质转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3.发展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意义(1)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即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的最大或最小程度;(2)讲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意义,即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程度的大小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速率等因素有关。

2.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1)介绍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利用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质的量计算反应限度;(2)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限度的步骤和技巧。

3.实验设计(1)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限度的变化;(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4.实践应用(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应用,如计算反应产物的收率;(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化学反应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并分析实验结果。

4.归纳法:总结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归纳化学反应限度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在化学反应限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思维深度,评价他们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郑少鑫潘红摘要: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而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具有内在逻辑的多个课时的进阶来设计教学,因此更具“结构化”。

教学内容是培育核心素养的载体,要构建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必须对内容的顺序和结构进行整合。

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先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加工”,以具有内在逻辑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和实际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并活动,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关键词: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构化当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的水平。

相较于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由于设计视野更宏观、站位更高,因此更具“结构化”。

它是对具有内在逻辑的多个课时进行的进阶设计教学,利于教师从化学观念层面统领整体教学过程,契合新课标和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落地策略。

下面,笔者以“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教学为例,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变化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化学反应快慢、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共同构成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完整体系。

《课程标准》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要求为: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从化学观念统领和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反应的平衡观念,以及平衡是可以改变的变化观念。

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为化学变化观念的建构提供了认知角度和方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则体现出本单元所承载的科学价值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高一化学组 李华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 】在以前的学习中,你所接触的化学反应一般进行的很完全。

例如,镁条燃烧后只剩下白色氧化镁,金属钠和水反应后最终得到澄清的溶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很完全呢?
【学生回答】CO 2 和 H 2O ,Cl 2和H 2O 等化学反应进行的不完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与化学反应进行程度有关的内容——化学反应的限度。

【板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多媒体提供2SO
2 + O 23相关数据】
思考: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反应物能否按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 量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为什么? 【学生回答】在2SO
2 + O 23反应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
时,三氧化硫又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氧气。

它是个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设疑】什么是可逆反应?有什么特征? 【板书】1.可逆反应
概念: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正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到左进行的反应 可逆反应用“”表示
【随堂练习1,2】小结可逆反应特点
【板书】可逆反应特点:(1)正、逆两个反应同条件、同时进行(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的转化率<100%,达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探讨】观察下列数据表,反应SO
2 + O 2
3 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
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请分析:
(1)当反应刚
开始时,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浓
度哪个大?
(2)当反应刚
开始时,正反应
与逆反应哪个
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
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4)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v(逆)怎样变化?
[学生交流]
1.小结: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
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
大,逆反应速率增大;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物质浓度不变,达到
该反应的限度。

2..请绘制密闭容器内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多媒体展示图像)
3.某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像(多媒体展示图像)
【设问】通过上面分析,大家看反应停止了么?
【学生】没有停止。

因为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速率不为0.
【师】可逆反应进行到这个程度,也就达到该条件下的反应限度。

那么化学用什么用语来如何描述这个状态呢?
【学生】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板书】2、化学平衡状态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设问】化学平衡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还是静态平衡?【板书】实质 : 是ひ正=ひ逆≠ 0,动态平衡
标志 : 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各组成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过渡】对于可逆反应,能否通过改变条件来调控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实验探究】温度对反应平衡状态的影响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阐述】在2NO
22O 4的反应中,已知生成N 2O 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
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O 2的浓度增大,升高温度有利于NO 2的生成。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颜色变浅,说明NO 2的浓度减少,降低温度有利于N 2O 4的生成。

温度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原平衡被破坏,可见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建立起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

【师】当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条件下建立新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板书】3.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原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 新平衡状态 V 正=V 逆 V 正≠V 逆 V’正= V’逆
化 学 平 衡 移 动
【师】化学平衡都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温度、 反应物浓度、压强等
【板书】(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 反应物浓度、压强等
【小结并板书】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小结】事实上,相当多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限度,即就是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

但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改变平衡状态,即就是反应限度是可能发生改变的。

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决定原料利用率和产品产率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提高反应的限度,就节约原料和能源,增加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研究化学平衡及其移动问题,对于化工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堂练习】1、2、3、4
【布置作业】课本46页第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