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登革热诊治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2008
2009
87.5% 201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0
登革热诊治专业医学知识宣讲
病原学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 不 耐 热 , 50 度 30min , 或 100 度 2min 均 可灭活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 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1~4年免疫力,对异
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
13
登革热诊治专业医学知识宣讲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11
登革热诊治专业医学知识宣讲
流行特点
u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 与布雷指数有关
u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u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
为高峰 u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12
登革热诊治专业医学知识宣讲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WHO登革热临床分型
典型登革热
登革热
(1997)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普通登革热
登革热 2009新指南
重症登革热
16
登革热诊治专业医学知识宣讲
典型登革热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热程3~7天; 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 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 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
埃及伊蚊
2024版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目录•登革热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登革热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人类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登革病毒进入人体后,在淋巴组织、肝、脾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和免疫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血浆蛋白渗出和出血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特点流行地区01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为高发区。
流行季节02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与蚊虫活动季节密切相关,一般在夏季和秋季高发。
易感人群03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只有短暂的免疫力。
02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实验室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查取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或外周血单核细胞等标本,通过RT-PCR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或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抗原。
《登革热诊治》课件
03
血清学检查:检测登革 热病毒抗体,若为阳性 即可确诊。
04
病毒分离:从患者血液 中分离出登革热病毒, 是诊断的金标准。
04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防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就医,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并发症严重,如出血、心脏疾 病等,治疗时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 症。
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 障碍等,可导致广泛出血。
03
登革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发热
体温≥38℃。
皮疹
四肢、躯干出现斑丘疹或麻疹 样皮疹。
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可伴有牙龈出 血、鼻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感冒
感冒也会引起发热、头 痛等症状,但通常不会
出现皮疹和出血。
01
病例1讨论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考虑登革热 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好转并出院。
02 03
病例2讨论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出现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应考虑 登革热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同样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 好转并出院。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 对症治疗措施,如降温、止痛、补液 等。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生 素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输液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的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降温、止痛等,可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登革热讲座 PPT课件
登革病毒在1~3日龄新生小白鼠脑、猴 肾细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细胞株内生长良 好,并产生恒定的细胞病变。但接种猴子、 猩猩和其他实验动物,不产生症状。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 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 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 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 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 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 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 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 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 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四、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 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 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 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 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
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 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 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 较低。
(四)流行特征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 区,均可发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 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的发病率 高于农村。
2.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 而潮湿的热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 东、广西为5~10月,海南省3~10月。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蚊和白纹伊蚊。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 如海南岛等地区,后者则在南北地区 广泛存在,以长江以南为普遍。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5
传染源、宿主
•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感染的自
然宿主。
• 城市型疫源地,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是
主要的传染源和宿主,形成人-蚊-人循 环。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9
免疫性
• 登革病毒急性感染者有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第
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
• 第一次感染的反应是对黄病毒属的病毒无免疫力
的人,其抗体滴度上升较慢,抗体水平较低,并 具有相对单一的型特异性。
• 第二次感染发生在以往曾感染过黄病毒属病毒的
人,其抗体滴度上升较快,抗体水平很高,且与 黄病毒属很多病毒抗原有交叉反应。
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 双峰热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 虚弱感觉常需病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15
典型登革热
• (2)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
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 或皮下出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 看见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 等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 屑。皮疹持续约为3~4天。
第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
• 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在3-11月,
海南高峰在4-6月,广东为8月。
3/9/2021
登革热防治知识
11
人群分布
•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
区,所有年龄组均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在老 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
登革热培训课件(2024)
2024/1/28
12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控制传染源
加强对蚊虫等传播媒介 的监测和控制,减少病
毒传播。
2024/1/28
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清理积水、喷洒杀 虫剂等措施,减少蚊虫 孳生,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 、孕妇等,应加强个人 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13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 种政策,积极推广和接 种登革热疫苗,提高人
其他症状
如乏力、肌肉关节痛、眼眶痛 、淋巴结肿大等。
8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 例增高,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检查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表现 。
生化检查
可有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 高。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 体和IgG抗体,有助于早期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等渠道主动搜索疑似和确诊病例,并进行详 细个案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
聚集性疫情调查
针对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时 间、地点、人群分布、传播途径等情况。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采集人群血液样本,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了解人群免疫 水平和病毒传播情况。
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蚊虫叮 咬,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了解登革热防控知识
个人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包括疫情动态、预 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工作
个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灭蚊行动、宣传教育活动等,为社区 登革热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学习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o 登革热处理不当会变成登革出血热?不
可加重, but DHF is a distinct condition,
which even well-treated patients may
develop
1/15/2021
学习登革热专业知识讲座
• 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 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
•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疾病监测 血清学: 临床诊断 病毒分离:感染血清型
八、鉴别诊断
发热伴皮疹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流感、麻疹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
•非感染性疾病:药物疹、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九、治 疗
1.一般治疗:隔离完全退热。休息 2. 监测:血压、尿量、血小板、血 球容积等。至退热后24~48小时 3.抗病毒:利巴韦林
33
六、治 疗
病死率:不治疗:50%,治疗:3% 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我国近年登革热流行情况
佛山
4型
广州、中山市
1型
海南 、广东、 广西 3型
海南
2型
海南
2型
广州、佛山
4型
广州
1型
广州、佛山
2、4型
番禺
1型
中山
2型
广州
流行特征:
• 地理分布-地区性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 季节性 夏秋、雨季,5~10月
• 一定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 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 周期性
病毒 单核巨噬细胞
病毒血症 第二次病毒血症 抗原抗体复合物
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课件专题知识宣讲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多种闲置旳可积水容器:如放在
户外、阳台、天台闲(废)置旳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
垃圾等。
(二)室内种养旳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
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
防止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三)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
理洁净。
(四)大搞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
时清除多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
节树洞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
场合活动应注意采用防蚊措施,预防蚊虫叮咬。
(六)一旦有上述发烧、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做到早发觉、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登革热是怎么传播旳?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旳。伊蚊喜欢在日间 叮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 假如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 七天)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而传 播开去。但是接触患者是不会被传染旳。
登革热旳临床症状
发病较忽然,有畏寒、发烧,伴疲乏、恶 心、呕吐等症状。发烧常为24~36小时内达 39~40℃ 。伴有较剧烈旳头痛、眼眶痛、肌 肉、关节和骨骼痛。伴面、颈、胸部潮红, 结膜充血。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 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表浅淋巴结肿大。 有出血倾向,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 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 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严重旳有多器官大 量出血、 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
登革热旳症状有哪些?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旳“花斑蚊”叮咬后, 经5-8天旳潜伏期后发病,主要体现为发烧, 疼痛(涉及头痛、骨痛、肌肉痛或关节痛), 绝大多数病例于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 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 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恶化可造成死 亡。
登革热疾病培训47页PPT
登革热疾病培训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登革热疾病培训47页PPT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 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1~4年免疫力,对异
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
3/9/2021
12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珠三角、粤东湛江和阳江地区、潮汕地区高发
尚不具备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属输入性引起的传 播
3/9/2021
8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输入病例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
病例数 构成比%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4%
2006
3/9/2021
本地感染病例
输入性病例
输入病例比例
78.6%
6.7% 2007
28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登革出血热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有发热、皮疹、束臂试验阳性、 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等
Ⅱ级:除有Ⅰ级的表现外,伴有出血 Ⅲ级:有轻中度休克(血压下降、脉速、
皮肤湿冷、烦躁等 Ⅳ级: 休克程度深,血压和脉搏测不出
3/9/2021
29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登革休克综合征
DHF 基础上出现循环衰竭表现:
埃及伊蚊
Aedes albopictus
白蚊伊蚊 Other Aedes:
Ae polynesiensis Aedes niveus group (monkey)
3/9/2021
2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登革热在全球分布
全球有25亿人有患登革热的危险
每年有5000万到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水缸积水
3/9/2021
13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未明:ADE、毒力变异及宿主背景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复制,并可与
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 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全身微 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倾向及其蛋白渗出。
29.0%
2008
2009
87.5% 201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9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病原学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 不 耐 热 , 50 度 30min , 或 100 度 2min 均 可灭活
3/9/2021
14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WHO登革热临床分型
典型登革热
登革热
(1997)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普通登革热
登革热 2009新指南
重症登革热
3/9/2021
15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典型登革热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热程3~7天; 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 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 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
心动过速、四肢湿冷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大于3秒
脉搏弱或测不到
脉压缩小或期测不到血压等休克表现
3/9/2021
30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其他重症登革热病例
血浆渗漏所致的休克
呼吸窘迫综合征
腹泻或便秘等。
3/9/2021
16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典型体征
多样性皮疹
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表浅淋巴结肿大
束臂试验呈阳性
出血倾向(多于病程5~8天)
3/9/2021
17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18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19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3/9/2021
10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流行特点
u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 与布雷指数有关
u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u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
为高峰 u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3/9/2021
11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4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广东省登革热地区分布,1990-2010
3/9/2021
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 潮州、汕头为主的潮汕地区 湛江、阳江为主的粤西地区
5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发病月份分布,1990-2010
病例10月报告病例占92.4%
4000
7~11月报告病例占99.1% 3293
登革热的概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 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 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 骨骼和关节痛,皮疹,白细胞减少,部分 病人有出血倾向。重症病例可发生严重内 出血、休克等。
3/9/2021
1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传播媒介
Aedes aegypti
3/9/2021
20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21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22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23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24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25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3/9/2021
26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Areas infested with Aedes aegypti
3/9/2021
3
Areas with Aedes aegypti and recent epidemic dengue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全球登革热发病数及流行国家分布
3/9/2021
3000
2808
2000
1000
340
5
2
3
8
11
37
0
560 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3/9/2021
6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登革热病例年龄分布
3/9/2021
7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特点
常年存在输入及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风险 本地病例均发生于6~12月,8~10月为流行高 峰 近年输入病例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东南亚周边仍是主要来源地
重症登革热的特征
临床特征:
严重的出血、血浆渗漏及器官损
伤
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其他重症病例
3/9/2021
27
登革热诊治专业知识讲座
登革出血热(DHF)
临床特征:
高热
明显出血倾向
血液浓缩
血小板减少
血浆渗漏表现:
腹胸水、胆囊壁增厚
低蛋白血症
HCT超过正常值20%以上
3/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