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ppt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思量,自难忘
? 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 深沉绵邈。不去想它,却又实难忘怀。在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 不掉的思绪,这种体会几乎人人都有。这 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 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 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 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说者多 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 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 寻索下句词意,这种解释自然是不错的。但又还不够。 此句从“千里孤坟”而来,自应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 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这两句承接开首“两茫 茫”句意,是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的。
? 上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篇即转入写梦。 因“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 所“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 基础,“梦”是“思”的幻化。上片词意 虽不涉梦,但写“思”即是写“梦”,仍 然切合“记梦”的题意。
夜来幽梦忽还乡
? 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梦”是 “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 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 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忽” 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 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 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 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 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 重。仔细吟咏,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喜亦悲的复 杂感情。
江城子
苏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解:
《江城子》,词牌名,始见于晚唐 韦庄词,为平韵单调。 欧阳炯所 作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语, 尤含本意。 至宋始作双调,实将 原曲重增一阕。 一名《江神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冈。
? 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短松冈”,是 说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 妻的坟墓。“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测之 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复一年,既 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的无尽的岁月。 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 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遥隔千里, 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 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 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 肠寸断。“肠断处”又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是 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 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 展、强化。
? 悼亡词是苏轼首创。
十年生死两茫茫
?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 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 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 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 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 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 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 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 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 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 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 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 全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 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 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 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 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 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 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 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 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 的思想感情。熙宁四年( 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 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 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 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 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 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小轩窗,正梳妆。
? 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 生活的生动写照。往时,不知有过多 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 一旁怀着愉悦的心情观看、欣赏,或 许还指点评说呢。诗人抓住了这一具 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 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 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 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 然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泪流满 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 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 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写作背景:
?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 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 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 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 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Baidu Nhomakorabea,不幸于宋英宗治平 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 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念 亡妻王弗而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自从24岁步入仕途以后,就被卷入了上层 士大夫激烈的党争之中 ,历经宦海浮沉。 先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最后又被远谪 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 , 他才遇赦北归,次年死于常州,卒谥“文 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