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光电门、计时器
实验原理: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置于光电门前的刻度上,并记录下初始位置的刻度值。

2. 用挂钩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小车上,并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 施加一个恒定的力,使小车通过光电门,用计时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5. 通过改变施加的力和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实验前需要清晰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概念。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3. 实验后需要将实验数据整理计算,并得出结论。

4.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计算及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小心操作弹簧测力计,避免弹簧弹出伤人。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拓展实验:
1. 尝试改变小车的质量,探究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

2. 探究摩擦力对小车加速度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演示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演示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演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性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声音传感器、弹性介质(如弹簧)、直尺、计时器
实验原理: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fλ,其中v表示声速,f为声波的频率,λ为声波的波长。

实验步骤:
1. 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起来,并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入声音传感器。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2000Hz,并将声音传感器放置在弹簧的一端。

2. 拉动弹簧使其震动产生声波,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声波信号的波形。

3. 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并记录下声波从发生器到传感器的传播距离。

4. 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并根据已知频率2000Hz,计算出声速v。

5.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频率并重新测量声速,记录实验数据。

6. 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声速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实验要点:
1. 测量时要确保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正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要与声音传感器的接收频率相匹配。

2. 在拉动弹簧时要小心,避免弹簧过度振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3. 测量距离时要准确使用直尺,并保证声波传播的路径是直线路径。

4. 实验数据记录要细致准确,反复验证计算结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
1. 尝试使用不同的弹性介质进行实验,比较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控制弹簧的松紧程度,分析声速与弹性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声速与频率的关系,探究声波在不同频率条件下的传播特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做实验有哪些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做实验有哪些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做实验有哪些?
1 长度的测量
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探究弹力和弹簧深长的关系
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 验证动量守恒
6 研究平抛运动
7 验证机械能守恒
8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9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10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 测定金属电阻率
12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3 电流表改装电压表
14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池内阻和电动势
15 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6 练习使用示波器
17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8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9 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高中化学22个必做的实验内容
必修1
1.萃取与分液
2.离子的检验(Cl-、Ag+、SO42-、CO32-、NH4+、Fe3+)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钠的性质
5.氢氧化铝的两性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8.氨及铵盐的性质
9.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必修2
10.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1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4.乙醇的主要性质
15.乙酸乙酯的制取和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
16.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
17.电解池工作原理
18.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9.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中和滴定
21.FeCl3(或SnCl2)水解的促进或抑制
22.沉淀的转化
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 l 本文 首先 分析 国内 高中物理 电学演 示 实验教 学现 状 , 然后介 绍 了高 中物理 电学演 示 实验 的基 本要 求、 对教 师 的要 求 以及理 想的 电 学演 示 实验 需要 达 到的 效果 , 希 望能 够帮 助物 理教 师尽 快适 应新课 程 改 革形 式 下物理 实验 教 学的要 求。 关键 词 l 新 课程 改 革 ; 电学 ; 演示 实验 ; 教 学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5 0 — 0 2 4 4 — 0 2


引 言
说是 教师 在课 堂 的一种 表演 ,观 众就 是在 教 室里 的所 有学
电学 是高 中物 理教 学 中很重 要 的一部 分 。 电学 在 每一 次 的升 学考试 中都 占有 很 大 的分值 ,也就 是说 学 生对 电学 知识 的掌握 是否 牢 固会 直接 影 响考 试成绩 。因此 在学 生和 教 师 的心 中 , 电学既 是重 点又 是难 点 。 比如 : “ 电” 这 个 概念 就是一 个 比较抽 象 的概 念 , 它 既看 不到 又摸 不着 , 所 以有些 同学 在理解 电学 中 的有些 知识 的时 候就 比较 困难 。而 教师 的演 示实 验对学 生起 着潜 移默 化 的直接 示范 作用 ,可 以指 导学 生分 析物 理现象 , 获得 生动 直观 的感 性认识 , 从 而更好 地理解 和掌握 物理 概念和规 律l 1 _ 。电学 演示 实验可 以帮助学 生理 解一 些抽象 的 知识 ,利用 电学 演示 实验 来 引入新 课 可 以让 学生 对相 关 的知识产 生浓 厚 的兴趣 。这样 不仅使 教 师 教 起来 比较容 易 , 而且 学生 学起 来也 不会 那 么辛苦 。因此 , 在 高 中物 理教 学 中 ,电学 演示 实验 教学 无论 是 在老 师还是 在学 生 的心 目中都 有着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新的 高 中物 理课 程标 准指 出 : 观 察现 象 、 进 行演示 和 学 生 实验 ,能够 使学 生针 对物 理事 实获 得具 体 的 、明确 的认 识, 这是 理解 概念和规 律 的必 要 的基 础 。观察 和实 验对 培养 学 生 的观 察 和实验 能力 , 培 养实 事求 是 的科学 态度 , 引起 学 生 兴趣 , 具有 不可代 替的重要 作用 。 但是 由于 应试 教育 的强 大压 力 、 传 统教育 思 想 的束缚 、 实验条 件 的制约 等问题 ,在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下 高 中物 理演 示 实验并 没有 得 到应有 的重 视 ,演示 实验 教学 依然 是一 个 突出 的薄 弱环 节[ 2 - 3 1 。 为 了帮助 物理 教 师更好 地适 应新 课 程改革 形 式下 物理 演示 实验教 学 的要求 ,本 文介 绍 了高 中物理 电学 演示 实验 的基本 要求 、对 教师 的要求 以及理想 的电学 演示 实验 需要 达到 的效果 ,希 望能够 为 物理 教师进 行演 示 实验 教学 时提 供 一些有 价值 的参考 。 二、 中学物理 电学演 示实验教 学 的基本要 求 1 . 演示 实验 的基本 要求 。 并不是 每个实验 都适合 用来做 演示 实验 , 也 就是说 演示 实验 对 实验 的本 身有一 定 的要 求 。 在新 课程 改革 的要求 下 ,演示 实验 被 赋予 了新 的意 义和要 求。 首先 实验 的用时不 能太长 。 长 时间 的实 验不仅 耽误 上课 时间, 而且还 会让 学生 觉得枯 燥 , 所 以, 要 求实 验相 对简 单 , 在短 时间 内要 能够观 察 到物理 现 象 ;其次 是演示 实 验 的仪 器不宜 太过 复杂 。复杂 的实验仪 器既不 方便 移进教 室 , 又会 在组装 时 花费 大量 时间 ,而且 复 杂 的实验 仪器 做 出的 实验 现象 让学 生产 生 的疑 惑不 如 简单 的实 验仪 器做 出 的现象 深 刻 ,学生 会将 不理解 的物理 现象 产生 的原 因归 结 于实 验仪 器; 再次 是实验 现象要 明显容 易观察 。如果 一个 实验 的结果 学生 没办 法直 接观察 得 出 ,而是 由教 师做 完演 示 实验后 告 知学 生 , 那 么这 个演示 实验 就失 去 了它 的意 义 ; 最后 是 演示 实 验要有 一定 的代表性 。希望 在一 次演示 实验后 , 学 生可 以 通过 这一 次 的实验 现象 联 系到很 多其 他类 似 的现 象 ,并利 用该 实验 中学 习到 的知识 来解 决其 他问题 。 2 . 高 中物理 电学演示 实验对 教师 的要求 。 演示实验 可 以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实验一:测量木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木块的密度,学生可以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并掌握密度计算的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木块和一个测量密度的;
2. 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
3. 将木块放入中,记录的初始体积;
4. 添加一定量的水到中,记录的末尾体积;
5. 使用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

实验二: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学生可以了解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并研究如何计算加速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光滑的倾斜面;
2. 将小车放在倾斜面上,并确保它处于静止状态;
3. 用尺子测量小车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4. 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三: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学生可以了解电压的概念,并掌握如何使用电动势计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电池和一个电动势计;
2. 将电动势计的正负极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 读取电动势计上的电动势数值。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角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光的折射角,学生可以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掌握如何使用折射仪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折射仪和一束光源;
2. 将光源对准折射仪,使光线通过折射仪的入口面;
3. 通过观察刻度盘上的指示,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以此类推,列出所有的高中物理课本实验)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的简要列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教案目标学生:高中学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展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 准备各种物理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确保实验室设施和安全措施完备;
3. 确认每个实验的步骤和演示方法;
4. 准备相关的演示资料和讲解内容。

教学内容:
1. 长焦点和短焦点透镜的成像实验;
2. 受力平衡和不平衡实验;
3. 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4. 水银温度计的制作和原理说明;
5. 电池和电路的组装和连接实验;
6. 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实验;
7. 热力学原理的演示实验。

教学方法:
1. 首先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规律;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5. 结合实际生活和科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评估方式:
1. 考察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3. 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1.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拓展学生的物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物理学的奥秘。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七种主要方法物理实验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仪器”进行新的实验,以考查其基本实验能力和理解、推理、迁移的能力。

小编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物理实验七种主要方法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

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4、留迹法有些物理过程是瞬息即逝的,我们需要将其记录下来研究,如同摄像机一样拍摄下来分析。

如用沙摆描绘单摆的振动曲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位置;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的波形等。

5、外推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强度,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6、近似法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的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

简单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简单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简单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方式,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特性的理解。

实验材料:光源、平面镜、凸透镜、水箱
实验步骤:
1. 在室内准备好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和水箱等材料。

2. 将水箱中注满水,放置在实验台上。

3.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的一侧,使其发出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

4. 调整平面镜的角度,使光束正好反射到凸透镜上。

5. 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情况,记录光束的传播方向和经过平面镜、凸透镜等物体的变化。

6. 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讨论光在线性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得知,光线在真实空间中是直线传播的,当光线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在观察水中光线传播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光线经过水面时产生明显的偏折现象,这是由于水的光密度较大造成的。

知识点拓展:让学生思考,如果将水箱中的水替换成其他介质(如油、酒精等),光线传播的现象会有何变化?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涉及水的使用,操作时避免水溅到电器上,造成安全事故。

2. 实验中使用光源时注意不要直接向眼睛照射,以免伤害眼睛。

3. 在实验前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高中物理实验7测动摩擦因数和重力加速度等

高中物理实验7测动摩擦因数和重力加速度等

实验七 测重力加速度、摩擦因数和反应时间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一、实验原理、装置、步骤和数据处理用光电门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在加速度为a 的运动过程中,如果0t =时,速度为1V ,位移0x =,那么在0t >的任意时刻,位移都可以表示成2112x at V t =+,如果在t T =时刻的位移为d ,速度为2V ,那么经过简单的代换,21V V T a-=,就可以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22212V V a d -=。

把前面的方程运用到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以表达为22212V V g d-=,实验中让一个矩形挡光片依次穿过相距为d 的两个光电门,因为两个光电门可以先后测量速度1V ,2V ,能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前面的推导也可由机械能守恒简单得到,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假设1t 时刻的速度1V ,下一个时刻2t 的速度为2V ,中间通过的位移为d ,当然,这里有12V V <,那么,22211122mgd mV mV =-,重力加速度可以表达为22212V V g d -=。

实验目的:理解光电门的工作方式,用这种方式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装置: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两个光电门,铁架台,直尺,单摆,矩形挡光片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搭建实验平台,把上面的光电门称为光电门1,把它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1通道,把下面的光电门称为光电门2,把它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2通道。

注意,两个光电门的位置不能接反了。

2.调节两个光电门的位置,使挡光片在下落过程中能顺利穿过光电门,用直尺测量矩形挡光片的宽度,和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3.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开启采集器电源,进入实验专用界面,在专用界面右下脚的参数窗口输入光电门间的距离,挡光片宽度选项分别输入记录的值。

4.在采集数量窗口输入合适的数值,点击开始按钮,手持矩形挡光片,悬于两个光电门的上方,释放后,挡光片依次通过光电门,多次反复操作。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和探索实验》知识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和探索实验》知识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和探索实验》知识点详解来源:凯程教师资格证,跟着徐影考教师。

在我们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几乎都会涉及物理实验,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实验流程。

一、演示实验一般过程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学生观察分析的引导者。

在演示实验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演示实验的导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或者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解答,以此来提高演示实验的成效,增加实用性。

2.演示实验相关过程的分析演示实验的相关过程分析是演示的重要环节,在演示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

例如:物理现象事实,新奇直观,可以先演示后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将集中到相关的位置、内容上。

3.演示实验的总结和归纳在演示结束后要及时对实验过程做出明确的结论和规律等总结。

二、探究实验一般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出问题。

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所有的探究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2.合理猜想,形成假设。

科学的猜想是在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的一种有依据的推测,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此环节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能讲一些装置的用法,或交代安全问题,或做一些提示。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并注意组内各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让学生充分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关心与爱护。

5.分析论证,初步结论。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初步结论,并尝试对实验结论进行描述。

6.交流讨论,得出规律。

学生通过探究过程,积累了大量资料,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经过小组讨论,得出规律。

7.评价,交流,合作。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讽刺、打击,不宜伤及学生人格,让学生良好的个性得以张扬,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新实验新认识(V)——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新课程新实验新认识(V)——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磁 感 应等 实验 ; 介绍 了软磁 性材料 和硬磁 性 材料 的应 用 ; 用居 里点磁 性合金 ( 感 温铁氧 体 ) 采 如 的温度 传 感 器( 如应 用 于 电饭锅 ) 。利 用新型磁 性 材料做 实验 , 以使原 来 的 实验 变得 现 象更加 明显和 有趣 , 等 可 也
为 开展探 究 活动提供 了新 的平 台, 因而教 学效 果也特 别好 。
匝漆包 线 , 图 1 如 b所示 ) 。当线 圈不 闭合 时 , 圆 小
电流会 产 生阻碍 磁体 下落 的 电磁 阻力 。 因此下 落

定高 度所 需要 的时 间就 长 了。
片 很 快 下 落 ; 当线 圈均 闭 合 时 , 圆 片下 落 很 而 小 慢。

1 ’ 8
E u ain lE up n dE p rm n o .4,N 5 0 8 d ct a q ime t o An x ei e tV 12 o. ,2 0
( ) 材 准 备 2 器
1 探 究强磁 铁在 铝管 内的下 落
( ) 验 原 理 1实
钕铁 硼永 磁铁 1 , 管 ( 1 , 块 铝 长 m) 长铜 管 ( 不 开缝 ) 长铜管 ( 1 细缝 )玻 璃细 管 ( 细管 外 , 开 条 , 在 绕有 多组 线 圈 )传感 器 等相关 仪 器。 ,
( ) 作说 明 3操
许多 物理课 程标 准实 验教科 书都 编有 这样 的 内容 , 在科 技馆 中也 常看 到这样 的表 演 : 1 长 将 根
l m左右 的空 心铝管 竖直放 置 , 1枚磁 性很 强 且 把
【 演示 1 采用 1 】 块小 型的圆柱 钕磁铁 ( 电
子 市场有 售 , 价格低 廉 ) 选用 1 长 l 内径 3 m , 根 m、 c

高中物理经典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光线在直线传播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光线传播的理解。

实验器材:狭缝光源、透镜、狭缝屏、毛玻璃片、光照板、屏幕
实验原理:当光线通过狭缝时,会形成光的衍射现象。

经过透镜的光线会被集中成一个焦点。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观察到光线的直线传播。

实验步骤:
1. 将光照板置于桌面上,插入狭缝光源,并将光源打开,使得光线经过狭缝照射到狭缝屏上。

2. 在狭缝屏上放置透镜,调整透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透镜可以将光线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3. 在焦点处放置屏幕,观察并记录焦点处的光线状况。

4. 将毛玻璃片放置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5. 改变狭缝光源的位置、透镜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光线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透镜后的光线会被集中到焦点处,形成一个清晰的
光斑。

当光线经过狭缝、透镜和毛玻璃片时,光线会受到衍射和散射的影响,但光线的传
播仍然保持直线传播的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直线传播的规律。

同时也加
深了对光传播规律的理解。

在学习物理时,我们要注重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可以直观
地观察到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第7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第7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一、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的电场1.静电感应现象:把导体放入电场,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2.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在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原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各点的合电场强度等于0,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

3.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为等势面。

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三、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

(√)2.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的电势也为零。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静止不动。

(×)4.避雷针能避免建筑物被雷击是因为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

(×)5.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则验电器箔片能张开。

(×)对静电平衡的理解[要点归纳]1.静电平衡的实质:金属导体放到场强为E0的电场中,金属中的自由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导致导体一侧聚集负电荷,而另一侧聚集正电荷,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与原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导致合场强减小。

当感应电荷继续增加,合场强逐渐减小,合场强为零时,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停止。

2.对静电平衡的三点理解(1)静电平衡是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结果,达到静电平衡时,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2)金属导体建立静电平衡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3)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是指外电场E与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的合场强为零,E′=-E。

浅谈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开发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开发策略

注意力ꎬ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ꎬ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ꎬ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堂上引入多样的学科知识ꎬ打破学生固有的课堂学习思维ꎬ创建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ꎬ改善高中生知识学习的僵化印象ꎬ找到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引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等捕猎的片段ꎬ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随时给学生指出自然界中蕴藏的物理知识点ꎬ由此让学生将知识与自然㊁与社会构建在一起.借助视频的动态画面ꎬ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ꎬ既可以让学生在秀丽的自然风光下放松课堂学习的心情ꎬ又可以在猎杀动物时速度的激烈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让其精神高度紧张.在多元学科知识的体会下ꎬ学生既可以将各类不同的学科与物理加速度联系在一起ꎬ又能够丰富物理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ꎬ发挥物理教学的多元功能ꎬ构建更加直观㊁生动㊁激趣的物理课堂.在知识应用以及指导的过程中ꎬ学生对于加速度的认知和了解更加直观㊁具象ꎬ走出抽象的概念层面ꎬ加深学生的知识认知.为此ꎬ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时候ꎬ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ꎬ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来设计和引入多元的课程内容ꎬ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中ꎬ鼓励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ꎬ物理教师在教学优化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ꎬ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抽象的物理概念ꎬ加强对于概念的认知ꎬ进而改善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印象.本文分析了物理教学的过程中ꎬ对于运动学体系中基础概念 加速度的认知ꎬ分析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克服抽象概念学习的困难ꎬ进而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进步以及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ꎬ引导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㊀㊀参考文献:[1]杜文海.注重学习方法指导ꎬ提升高中物理成绩[J].新课程(上)ꎬ2011(10):144.[2]李雨轩.物理的 加速度与力㊁质量的关系 实验的探究实践[J].高考ꎬ2019(5):267-268.[3]徐晶.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分析[J].高中数理化ꎬ2015(24):34-34.[责任编辑:李㊀璟]浅谈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开发策略赵春博(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㊀315016)摘㊀要:配制仪器永远满足不了数量繁多㊁形式多变㊁灵活探究的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ꎬ从而自制教具在探究实验中得到了新的生机.因此自制教具的价值就在于能充分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ꎻ新技术㊁新材料的出现ꎬ也为实验的改进提供了新物质条件ꎻ新理念和新工艺的发展ꎬ同时也为实验的教学提供了多元思考.关键词:高中物理ꎻ物理实验ꎻ实验开发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4-0063-02收稿日期:2020-05-25作者简介:赵春博ꎬ男ꎬ浙江省宁波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ꎬ而在于激励㊁唤醒和鼓舞.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是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ꎬ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ꎬ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所以高中物理实验在高中的教学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ꎬ正所谓千言万语说不清ꎬ一看实验就灵清.如何开发物理实验是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比较麻烦的事.我个人认为开发物理实验最重要的是从模仿中去学习ꎬ模仿大师的实验㊁模仿课本中的实验和模仿生活中的现象ꎬ在模仿的过程中你就可以创新出一些新的实验.接下来就以我这几年开发实验的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开发高中物理实验.㊀㊀一㊁来源于课本ꎬ发掘课本演示实验的价值在人教版选修3-2第六章传感器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这节内容介绍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ꎬ我们只要将这个电路图进行简单的改进ꎬ将毫安表改装成LED灯ꎬ将左侧的电路去除如图1所示ꎬ就可以制成一个人体电流检测计.通过这一改进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白三36极管的放大原理ꎬ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制作一个人体电流检测计ꎬ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ꎬ同时也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图1㊀㊀二㊁妙用玩具ꎬ展现玩具的物理价值玩具是由科学原理设计的ꎬ能呈现科学现象ꎬ显现科学规律ꎬ其神奇的现象㊁巧妙的设计㊁精美的外观能抓住学生的目光ꎬ活跃课堂的气氛ꎬ使学生在好奇中愉快地学习.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ꎬ大量事实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ꎬ方向相反ꎬ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可以借助传感器或弹簧测力计来演示加以说明ꎬ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同学可能还不能唤醒他们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ꎬ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如图2所示 愤恕的小鸟 玩具来活跃课堂的气氛ꎬ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好奇心ꎬ还可以明白物理无处不在.㊀㊀㊀㊀图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3在上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和分流式接法后ꎬ我们可以借助电子积木让学生在课后去动手连接电路图及思考两种不同接法带来的不同之处ꎬ如图3所示.学生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和思考能力ꎬ还可以在实质上掌握两种接法的区别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㊀㊀三㊁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ꎬ展现物理在科技中的魅力㊀㊀新材料㊁新产品层出不穷ꎬ不断涌现.如激光笔㊁强磁铁㊁硅光电池等ꎬ这些器材价格低廉ꎬ随处可购ꎬ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制作出非常规电动机ꎬ材料是一根铜图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5丝㊁电池和强磁铁.将铜丝弯成一定的形状ꎬ然后就可以让其自由的转动起来ꎬ这样一个 非常规 电动机就制成了ꎬ如图4所示.现在网络上流行无线充电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元件让学生尝试手工焊接一个无线充放电器件ꎬ如图5所示ꎬ不但可以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ꎬ更可以体会制作带来的乐趣.㊀㊀四㊁利用简易器材ꎬ开发趣味实验每个学校都有物理实验室ꎬ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器材可以直接取自实验室ꎬ但是ꎬ利用身边的低廉㊁简易的材料开发一些低成本低实验ꎬ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ꎬ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ꎬ我们可以易拉罐㊁高亮度发光二极管㊁电池盒㊁电池㊁开关㊁导线制作水平导光的实验器材ꎬ如图6所示.首先ꎬ用工具在易拉罐的一侧钻一个直径约为5mm的小圆孔ꎬ然后在其对称的另一侧钻一个直径为3mm的小圆孔.其次ꎬ将一只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的头部插入直径为5mm的小圆孔ꎬ然后用热熔胶把小圆孔密封好.最后用电烙铁与导线将发光二极管㊁开关㊁电源连接.电源由电池盒与电池组成ꎬ开关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图6通过低成本实验器材的开发ꎬ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ꎬ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ꎬ培养创新精神ꎬ培养学生关注科学㊁技术㊁社会㊁环境的意识ꎬ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更应立足于实验ꎬ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制作和研发新的实验ꎬ即传统常规实验.我们也提倡教师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开发出一系列课堂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新技术㊁新材料整合到物理课堂中ꎬ做好数字化实验或新技术实验ꎬ开发出有利于课堂操作和学校实际的低成本物理实验.㊀㊀参考文献:[1]梁超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ꎬ2019(08):119.[2]赵锋ꎬ薛婷彦.放弃实验就是放弃教学 实验教学与教师创新 论坛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ꎬ2009(22):18-19+17.[责任编辑:李㊀璟]4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连自强
【期刊名称】《新校园(学习)》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之中,物理演示实验占据了教学的重要部分,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育,尤为重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试图探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提高手段.
【总页数】1页(P55)
【作者】连自强
【作者单位】华亭县第一中学,甘肃平凉 744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5.以课堂演示实验促进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DVD
作者:专家团
出版社: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出版
开本:0
册数:0
光盘数:7盘DVD
定价:210元
优惠价:178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适用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

片中的大部分实验设计巧妙,追求超越与创新,不但强调现象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注重引发兴趣、启发思考,力求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科学成果,提升对知识、现象的理解。

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视频技术手段和设备器材,通过特写、显微摄像、定格播放、控制播放速度等电视手法,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视性更强,超越了课堂现场实验演示的效果。

详细目录
第一盘
1、瞬时速度的测量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5、物体的微小形变
6、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7、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8、研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第二盘
1、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盘
1、超重与失重
2、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摩擦起电
5、接触起电
6、感应起电
7、法拉第圆筒实验
8、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9、观察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10、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第四盘
1、伏安法测电阻
2、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3、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4、电压表内阻的测定
5、电流表的改装
6、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
第五盘
1、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
2、探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3、门电路
4、各种磁体的磁感线
5、直导线切割磁感线
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7、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8、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9、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0、楞次定律
第六盘
1、自感现象
2、交流电的产生
3、交流电的有效值
4、变压器
5、观察电感与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6、示波器观察交流电波形
7、光敏电阻的特性
8、热敏电阻的特性
9、传感器—干簧管
10、分子引力
11、扩散运动
12、布朗运动
13、气体的等温变化
14、气体的等容变化
15、表面张力
第七盘
1、探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
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简谐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
4、共振现象
5、三棱镜对光的折射
6、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7、光的全反射
8、光的干涉与衍射
9、薄膜干涉
10、光电效应现象
11、光谱管
12、LC电路中的电磁振荡
13、阴极射线管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DVD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DVD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7盘DVD
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适用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需要。

片中的大部分实验设计巧妙,追求超越与创新,不但强调现象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注重引发兴趣、启发思考,力求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科学成果,提升对知识、现象的理解。


实验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视频技术手段和设备器材,通过特写、显微摄像、定格播放、控制播放速度等电视手法,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视性更强,超越了课堂现场实验演示的效果。

详细目录
第一盘
1、瞬时速度的测量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5、物体的微小形变
6、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7、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8、研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第二盘
1、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盘
1、超重与失重
2、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摩擦起电
5、接触起电
6、感应起电
7、法拉第圆筒实验
8、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9、观察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10、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第四盘
1、伏安法测电阻
2、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3、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4、电压表内阻的测定
5、电流表的改装
6、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
第五盘
1、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
2、探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3、门电路
4、各种磁体的磁感线
5、直导线切割磁感线
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7、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8、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9、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0、楞次定律
第六盘
1、自感现象
2、交流电的产生
3、交流电的有效值
4、变压器
5、观察电感与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6、示波器观察交流电波形
7、光敏电阻的特性
8、热敏电阻的特性
9、传感器—干簧管
10、分子引力
11、扩散运动
12、布朗运动
13、气体的等温变化
14、气体的等容变化
15、表面张力
第七盘
1、探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
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简谐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
4、共振现象
5、三棱镜对光的折射
6、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7、光的全反射
8、光的干涉与衍射
9、薄膜干涉
10、光电效应现象
11、光谱管
12、LC电路中的电磁振荡
13、阴极射线管
作者:专家团
出版社: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出版
开本:0
册数:0
光盘数:7盘DVD
定价:210元
优惠价:178元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