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C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亚临床型病人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查优点的是( B )A.早发现、早诊断病人;B.验证病因;C.普及医学知识;D.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E.抽样误差小3、在现况研究过程中,按抽样方案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意以其他人代替,从而破坏了调查对象同质性的偏倚属于( E )A.混杂偏倚;B.调查员偏倚;C.回忆偏倚;D.测量偏倚;E.选择性偏倚4、在队列研究中,随访资料与基线资料相比更着重收集( D )A.暴露因素;B.对象的个人生活习惯;C.对象的家庭疾病史;D.结局变量;E.家庭环境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暴发调查特点的是(A )A.复杂性;B.现场特点;C.实用性;D.及时性;E.重复性6、疾病三间分布是指( B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B.时间、地区、人群分布;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D.病因、宿主、环境分布;E.年龄、地区、人群分布7、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60人,因此得出( B )A.该地该病发病率为15/l0万;B.该地该病患病率为15/l0万;C.该地该病罹患率为15/10万;D.该地该病累积发病率为15/10万;E.该地该病续发率为15/10万,8、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中,为了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D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9、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B )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 D.死亡率;E.治愈率 10、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B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11、流行病学实验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B )A.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B.选择预期发病率低的对象;C.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对象;D.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对象;E.选择依从性好的对象12、以下不属于病因推断准则的是( E )A.关联的强度;B.终止效应;C.关联的可重复性;D.关联的合理性;E.剂量-时间关系;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C )。
流行病学调查考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调查考试题及答案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科学。
它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并制定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份流行病学调查的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诊断疾病B. 治疗疾病C. 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D. 预测疾病流行趋势答案: C2. 以下哪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 研究开始时,结果已知B. 研究对象是已经发生的病例C. 研究目的是找出疾病的原因D. 研究对象是健康人群答案: D3.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队列研究是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回顾性的B. 病例对照研究是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是回顾性的C. 两者都是前瞻性研究D. 两者都是回顾性研究答案: A二、简答题1. 描述流行病学中的“三间分布”。
答案:流行病学中的“三间分布”指的是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指的是疾病在不同时间段的流行情况;空间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流行情况;人群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如性别、年龄、职业等)中的流行情况。
2. 什么是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答案:相对危险度是流行病学中用来衡量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生疾病风险差异的指标。
它是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
RR值大于1表示暴露增加疾病风险,小于1表示降低风险。
三、计算题1. 假设在一个社区中,有1000人接受了某种疫苗接种,其中10人后来发展为某种疾病。
未接种疫苗的2000人中有40人发展为该疾病。
计算疫苗的保护效果(Protective Effect, PE)。
答案:- 发病率(发病率=病例数/人群数)- 接种疫苗组:10/1000 = 0.01- 未接种疫苗组:40/2000 = 0.02- 保护效果(PE)= 1 - (接种疫苗组发病率 / 未接种疫苗组发病率)= 1 - (0.01 / 0.02) = 0.5 或 50%四、论述题1. 论述流行病学研究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基本内涵: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②它的研究内容不仅是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③它的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基本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它的研究目的落实在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研究性质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也即疾病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间客观存在的态势,是一个变化的连续动态过程,受到病因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X 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应用:发病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等,可直接用于病因研究!3、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4、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综合,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临床流行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医学专业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在临床流行病学的考试中,掌握重点内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流行病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首先,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是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流行病学,以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揭示疾病的可能原因和风险因素。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清楚地描述流行病学的定义以及其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中的作用。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在临床流行病学考试中,常常会考察不同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学生需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结核病的风险因素、新冠肺炎的流行趋势等。
对于不同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还要掌握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研究设计,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统计学方法,如风险比、相对危险度等,用于分析疾病的相关性。
另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调查的目的、步骤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
在临床流行病学考试中,通常会考察学生对于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掌握程度。
最后,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
流行病学的研究旨在为制定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公共卫生措施,如疫苗接种、手卫生、环境改善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在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应用,了解公共卫生政策对于疾病防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临床流行病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各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以及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等方面。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①、研究对象:人群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 %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发病率与患病率得区别与联系:①两者分母可能一样,但分子不同 ②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得急性病调查,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得慢性病调查③当某地某病得发病率与该病得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得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得百分率。
流行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流行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个体B. 群体C. 疾病D. 环境答案:B2.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病因B. 描述疾病分布C. 评估干预措施D. 预测疾病趋势答案:B3.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缺点是:A. 无法确定时间顺序B. 无法控制混杂因素C. 无法进行随机抽样D. 无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答案:A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A. 社会经济因素B. 遗传因素C. 环境因素D. 行为因素答案:ABCD2. 队列研究的优点包括:A. 可以确定时间顺序B. 可以控制混杂因素C. 可以进行随机抽样D. 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答案:ABD三、判断题1. 横断面研究可以用于确定因果关系。
(错误)2.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用于确定疾病的时间趋势。
(错误)3. 队列研究可以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流行病学中的“暴露”和“非暴露”的概念。
答案: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指的是个体接触到某种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病毒、辐射等;而“非暴露”则指个体没有接触到这些因素。
2.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有何不同?答案: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关注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不涉及因果关系的推断;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则通过比较不同暴露组之间的疾病发生情况,来探索可能的因果关系。
五、计算题1. 某地区进行一项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1000名吸烟者和1000名非吸烟者。
经过5年的随访,发现吸烟者中有100人发展为肺癌,非吸烟者中有20人发展为肺癌。
请计算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
答案: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 = (100 / 1000) * 100% = 10%2. 在上述队列研究中,如果非吸烟者中有10人发展为肺癌,那么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相对危险度是多少?答案:相对危险度 = (100 / 1000) / (10 / 1000) = 10 / 1 = 10。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
1、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就是传染病)或分布(其她疾病、伤害与健康)得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
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得规律与原因,可以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得病因假说。
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得策略与措施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实现。
4、流行病学研究得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现代流行病学中得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得分布,其中包括疾病得流行现象;②疾病得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得感染过程与传染病得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得关系,即疾病得生态学;④ 病因论,特别就是多因论;④病因推断得原则;⑤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其中包括疾病得三级预防;⑥疾病发展得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得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流行病学得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预防疾病;②疾病得监测,疾病得监测就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得一项很好得措施;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得研究,这就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得目得而必须进行得工作;④疾病得自然史,该应用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得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⑤疾病防治效果评价,这涉及防治疾病效果得最终判断。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为1 7. 实验流行病学与理论流行病学。
8、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得特征,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得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得各种分布现象入手,而不仅就是考虑个人得患病与治疗问题,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得问题。
②对比得特征,在流行病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得思想,对比就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
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得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得强度或死亡得危险度。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考试必过
1. 简述统计学联系与因果联系的区别。
1. 统计学联系:两者的联系消除了抽样误差因果联系:必须具备统计学系,同时还必须排除是由各种偏倚引起,并且符合因果推断标准。
2. 简述病因判断的常用标准。
2.(1)关联的时间顺序(2)联系的强度(3)剂量-反应关系(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5)关联的可重复性(6)关联的合理性(7)暴露终止效应3.简述流行病学实验的分类其设计原则。
3. 分类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干预试验设计原则:设立对照;随机化;盲法。
4.什么是筛检?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4.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评价指标: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阴性)率,阳性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可靠性: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一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5. 简述RCT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用途.5. RCT 即随机化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基本原理: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住院病人或非住院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主要用途:治疗研究诊断研究筛检研究预后研究病因研究试述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或这些)因素的关系。
优点:l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不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2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3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4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缺点l由于受回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比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2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试述混杂偏倚的产生及控制。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项是描述流行病学的定义?答案: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规律、疾病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科学。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答案:疾病与健康问题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 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揭示人群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和传播的规律,为制定、实施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时、地、人群、效应四个基本原则。
5.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类型有哪些?答案: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交叉研究、横断面调查等。
6. 什么是发病率?答案:单位时间与人群数量相关的新发生病例数,通常以每千人或每十万人为单位。
7. 流行病学中使用的疾病负担指标有哪些?答案:死亡率、发病率、残疾率、生活质量调整年等。
8. 什么是流行病学调查?答案:通过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病原因等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从而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与原因。
9. 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案:问卷调查、个案对照研究、聚集病例调查等。
10. 什么是流行病学预防学?答案:通过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寻求预防控制方法的科学。
11. 流行病学预防的基本策略有哪些?答案: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加强疾病监测、推广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供预防服务等。
12. 什么是疫情?答案: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发生的新发、再发或流行的情况。
13.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为疾病控制、预防和公共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4. 请简要介绍一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
答案:COVID-19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短,传染力强,可在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中传播,且存在人群普遍易感性。
15.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案: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健康、职业健康、营养与健康等。
本文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流行病学的一些试题及答案,包括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基本原则、研究设计类型等内容。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第1章 :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1)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2)疾病的发病过程;(3)人与环境的关系;(4)病因论;(5)病因推断的原则;(6)疾病防制的原创和策略;(7)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的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流行病学的核心:观察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流行病学以 观察为起点来认识疾病。
流行病学的用途: 应用: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自然是研究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简述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预防和控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流行,包括两部分工作:一是防治对策和策略,二是疾病监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作出诊断,以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水平衡量当前疾病分布的状况,对社区和人群健康作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通过了解疾病在社区的表现而不是在医院的表现,获取关于疾病自然史的信息,以便对疾病进行筛检,预防 5、用于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疾病病因学仍将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6、疾病预防,流行病学关注疾病病因知识和疾病与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 7、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的基本观点:第2章 :疾病的分布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哪些人群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答:依据有: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⑴RR= Ie/ I0=10.2,表明吸烟组肺癌发病的危险是非吸烟组的10.2倍。
⑵AR= Ie-I0=46.0/10万人年,表明由于吸烟增加的肺癌的发生率的大小为46.0/10万人年。
⑶AR%=(Ie-I0)/ I0×100%=90.2%,表明吸烟人群中归因于吸烟的发病占全部病因的90.2% 。
发病率 患病率
定义 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分子 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新旧病例之和
分母 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被观察人数
数值 理论上发病率可以大于1 小于等于1
应用 常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 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发病率升高③病例迁入;④健康者迁出;⑤诊断水平提高;⑥报告率提高;⑦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⑧易感者迁入。
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发病率下降;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⑤治愈率提高;⑥病死率提高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疾病病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研究性质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流行病学的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也即疾病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间客观存在的态势,是一个变化的连续动态过程,受到病因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疾病流行强度又称疾病社会反应,是指一种病在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存在的数量多少,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也是疾病在人群中的数量变化。
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散发发病率呈现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称为散发。
●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
●大流行在一定时间内,某病的发病率大大超过流行的水平,而且迅速蔓延,可以涉及全国,甚至超过国界涉及数国、数洲。
●Cross sectional study横断面研究:由于现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在某一个短时间内收集的,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就像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研究或横断面调查,又由于主要使用患病率指标,所以又称为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或现患调查。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病学考试重点流⾏病学1.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定时期内,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常⽤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般⽤于衡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以⽉、周、⽇或⼀个流⾏期为时间单位,多⽤于描述⾷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③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亦称现患率或流⾏率,指在特定时间内,⼀定⼈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受检查的⼈群中某病现有感染⼈数所占⽐率,通常⽤百分率表⽰;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代发病率,指在⼀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代病例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代病例。
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数、观察期内的⼆代病例数。
2.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①患病率的分⼦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发病率分⼦为异性时期内暴露⼈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横断⾯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情况的动态指标。
3.死亡指标:①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群在⼀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数在该⼈群中所占的⽐例。
是测量⼈群死亡危险最常⽤的指标,其分⼦为死亡⼈数,分母为该⼈群年平均⼈⼝数。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衡量⼈群因病伤死亡危险⼤⼩的指标,是⼀个国家或地区⽂化、卫⽣⽔平的综合反映。
流行病学课件及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课件及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定义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探索病因,制定疾病防治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的科学。
三个名词来概括:人群、暴露【暴露是指一切研究感兴趣的,可能与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素】、疾病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类型1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相关性研究】2分析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纵3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社区试验=干预研究】4数理性研究【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另一种分类法: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s)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s)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methods)观察性研究:描述性【横断面研究{普查和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或病例报告&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第二章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绝对数:分类变量资料整理后所得到的数据。
发病例数、死亡人数相对数【多用】分类:率(rate )、比 (ratio)、比例(proportion )定义:1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例数之比,用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度。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注意:规定观察时间,通常以年为时间单位。
2比:表示分子与分母间两种情况(如两个绝对数值或两个实验性研究相对数)的关系,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比=发生的甲事件数/发生的乙事件数比较广泛化:odd ratio OR,relative risk RR,人口性别比3比例:表示某事物或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
说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部分在整体中占的比重,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故常称为百分比。
【构成比例&发生频率比例】比例=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注意: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一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而不能说明该事件发生频率的高低。
流行病学总结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总结1普查(census)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2 2.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现况调查的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研究的特定时间(横断面)3、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4、对不会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如性别、血型等因素)可以提示因果关系现况调查的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3 3.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4罹患率 (attack rate) 描述食物中毒等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情况。
5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6死亡率 (mortality rate)7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8病死率 (fatality rate) 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9散发 (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10流行 (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1大流行 (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重点及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2、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
3、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精要(一)流行病学发展简史1、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形成前期(2)形成期(3)发展期2、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流行病学工作比较落后,但个别工作卓有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成立了各级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传染病防制成效显著。
对慢性病及非传染性疾病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病因及其防治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
《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使我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跃上了法制的轨道。
(二)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包含五个特性: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即疾病、伤害和健康。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第二阶段:找出原因;第三阶段:提供措施。
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疾病分布;探索原因;落实防制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5、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
(三)流行病学的应用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疾病监测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4、疾病自然史研究5、效果评价(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的着眼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注意个体的发病情况。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3、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P1: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P86:是指临床医学领域内,引用现代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方法,从病人群体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规律的科学.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P4:指对个体病人的医疗决策的制定不能单纯依靠经验和直觉,而要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之上。
(是有意识的,明确的,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人病人的诊治方案。
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流行病研究的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P6: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心理的观点;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流行病学的应用P7:①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处理;③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④疾病相关监测;⑤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⑥疾病的自然史研究;⑦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P11: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等),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疾病的分布目的和意义P11:正确描述疾病的分布,有助于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讨病因提供线索,并有助于政府确定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为合理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发病率应用在流行病学中,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它能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1.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一般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③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
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2.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分子为异性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3.死亡指标:①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
②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通常用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
③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
④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PYLL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用途:(1)可以反映各种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危害程度;(2)有助于确定该地区(县)的重点疾病并为制定合适该地区(县)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可用于评价疾病防制措施效果;(4)对不同疾病连续多年计算潜在减寿年数,可以了解疾病发展趋势。
⑤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
用途:(1)有助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2)有助于确定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以及相应疾病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为正确制定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3)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期间的联系程度。
描述常用术语有:①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②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③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④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
5.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是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又称为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
6.现况调查特点:①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②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③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④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⑤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7.现况调查的目的:①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②发现病因线索;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④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⑤用于疾病监测;⑥其他: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用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用于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与评估、用于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制定以及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等。
8.现况调查的种类:(1)普查(Census)指对特定时间内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所有个体全部进行调查。
特点:①设计简单;②可避免抽样误差和选择偏倚;③能得到实际“率”;④耗费时间、人力、物力;⑤总体范围较大时,难以保证调查质量。
(2)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是指在特定时间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
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9.估计样本含量:影响因素有:①总体的疾病患病率π:π越小所需样本含量应相应增加;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高低的要求,精确性要求越高,即允许误差(d)越小,所需样本就越大;③显著性水平(α):α越小,则样本越大。
确定样本大小的计算:①凭经验;②对均数或率做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含量公式(单纯随机抽样)。
(1)计量资料:n=tα2s2/d2,α为显著性水平,通常取0.05或0.01,t是统计学上的t值,当α=0.05时,t≈2,s为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d为容许误差,即样本均数(或率)与总体均数(或率)之差,是调查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2)计数资料:n=tα2PQ/d2,P为估计患病率,Q=1-P。
10.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的两个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差异(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1.队列研究特点:①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②属于观察性研;③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④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研究类型:①前瞻性;②历史性;③历史前瞻性。
研究目的:①检验病因假设;②评价预防效果:人群的自然实验样本量;③研究疾病自然史:人群的疾病自然史、个体疾病自然史。
样本量确定:①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其越接近0.5,所需的样本含量越大;②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 d=p1-p0,p1样本含量与d成反比;③显著性水平α值I类错误;④效力:即假设检验时能够避免假阴性的能力,又称把握度β,β为假设检验时II类错误出现的概率,要求的效力越高,所需的样本含量越大,一般β取0.10。
12.队列研究的效应估计:非暴露组c d c+d=n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常用指标,其本质是率比。
RR=I e/I0= (a/n1)/( c/n0),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为非暴露组的倍数。
②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rate difference,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即由于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组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
AR=I e-I u=(a/n1) - ( c/n0)。
RR与AR都是队列研究的重要指标,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其结果是一个相对数,没有单位;AR则一般是对人群而言,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的比例。
如果该暴露因素消除,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比例。
AR 是一个有单位的率,RR具有病因学的意义,RR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③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EF)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AR%=(I e-I0)/ I e*100%(=RR-1)/RR*100%.④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致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⑤标化比。
13.队列研究优缺点:优点①较适用于常见病②由因及果,偏倚少,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的、③可计算发病率、RR、AR,直接估计联系强度,所得结果真实可靠④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并了解人群的疾病自然史。
⑤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缺点:①不适用于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②失访难免,不易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③准备工作繁重,对设计要求高④时间长、费用高,不能很出结果⑤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因素,有多种病因和疾病不适用此方法。
14.偏倚(bias):是指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它系统地歪曲可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真实关系,其本质是一种系统误差。
15.队列研究偏倚及控制:①选择性偏倚:由于不正确地选择了研究对象组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使从观察开始时,两组研究对象就存在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可引起选择性偏倚。
控制:采用随机化原则选择对象,严格按标准选择对象(入选和排除标准);②失访偏倚:在队列研究中,由于观察时间较长,研究对象中有人不能坚持到底而退出队列,有人迁居,有人死亡,结果当最后观察终止时,能够分析结果的人数远少于进入观察时的人数,这种现象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称失访偏倚。
失访影响研究真实性的程度取决于:失访人群的质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