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第3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Ti = ρA0 (V A + u a )u a 2
三. 理想效率
1 .定 义: 理想推进器的效率称之为理想效率。 理想推进器的效率称之为理想效率。 称之为理想效率
有效功率 η iA = 消耗功率
2.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有效功率: 推进器在静止流场中以速度V 有效功率: 推进器在静止流场中以速度 A前进产生 有效功率为: 推力 Ti ,则有效功率为:
Ti ⋅VA
消耗功率: 有效功率+ 消耗功率: 有效功率+单位时间损失的动能 而单位时间损失的动能为静止流体单位时间内得到 的动能为 由(1)式 )
1 2 mu a 2
T i = mu
a
得:
1 Ti u a 2
1 1 2 mu a = Ti u a 2 2
则消耗功率为: 消耗功率为
T iV A +
理想效率为: 理想效率为:
η iA
T iV A = 1 T iV A + T i u a 2
η iA =
VA
VA 1 = 1 ua + ua 1+ 2 2V A
(7) )
将(5)式看作为 )
u a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 的一元二次方程,
Ti 1 2 ua + VA ⋅ ua − =0 2 ρA0
求解得: 求解得:
− VA ± VA + 4 ×
而在实际状况下,尾流通常都是要收缩的,即A1↙,为了 不至于使尾流收缩,人为地加上导流管,以防止尾流的收缩, 不至于使尾流收缩,人为地加上导流管,以防止尾流的收缩, 提高推进器的效率,这也就是导管螺旋桨产生的理论依据。 提高推进器的效率,这也就是导管螺旋桨产生的理论依据。
§3-2 理想螺旋桨理论
一. 概 述
2
ua =
T 1 × i 2 ρ A0
1 2× 2
= VA +
2
Ti 1 ρ A0 2
− VA
ua = VA
1+
Ti 1 ρ A 0V A 2 2
−1
(8) )
将(8)式代入(7)式得到: )式代入( )式得到:
η iA =
1 Ti 1 − 1) 1+ ( 1+ 1 2 ρA0V A 2 2 = 1+ 1+ 2 Ti 1 ρA0V A 2 2
§3-1 理想推进器理论
一.概 念: 什么是理想推进器: 1. 什么是理想推进器: 推进器为一直径为D的没有厚度的圆盘面, 推进器为一直径为D的没有厚度的圆盘面,此盘面 具有吸收外来功率并推水使其获得轴向诱导速度的功 这样一个被理想化了 推进器称之为 被理想化了的 称之为理想推进器 能,这样一个被理想化了的推进器称之为理想推进器, 又称鼓动盘。 又称鼓动盘。 什么是理想推进器理论: 2. 什么是理想推进器理论: 在以下几个假定前提下,运用动量定理得到的 得到的推进 在以下几个假定前提下,运用动量定理得到的推进 称之为理想推进器理论 器理论称之为理想推进器理论。 器理论称之为理想推进器理论。
叶元体理论﹙ 二. 叶元体理论﹙Blade-element theory ﹚ 考虑了推进器的几何形状, 考虑了推进器的几何形状,不考虑流场 的变化。 的变化。 1878年傅汝德不考虑周围流场的变化, 年傅汝德不考虑周围流场的变化, 年傅汝德不考虑周围流场的变化 认为桨叶由孤立叶元体组成, 认为桨叶由孤立叶元体组成,求出各叶元体 上的作用力,沿桨叶径向积分, 上的作用力,沿桨叶径向积分,以求出桨叶 及整个螺旋桨的作用力。 及整个螺旋桨的作用力。
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Theory of Propeller Action﹚ ﹚
§3-0 螺旋桨理论概述
一. 动量理论﹙Momentum theory﹚ ﹚
不考虑推进器的几何形状,考虑了流场的变化。 不考虑推进器的几何形状,考虑了流场的变化。 1. 理想推进器理论:1889年傅汝德运用动量定理解 理想推进器理论:1889年傅汝德运用动量定理解 释鼓动盘前后轴向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释鼓动盘前后轴向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轴向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理想螺旋桨理论:1920年贝兹运用动量矩定理解 2. 理想螺旋桨理论:1920年贝兹运用动量矩定理解 释鼓动盘前后轴向及周向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释鼓动盘前后轴向及周向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轴向 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环流理论(涡旋理论)Circulation or vortex theory 环流理论(涡旋理论) 将周围流场与桨叶作用力结合起来考虑。 将周围流场与桨叶作用力结合起来考虑。 无限叶数涡旋理论 理论: 1912年 儒可夫斯基发展的, 1. 无限叶数涡旋理论: 1912年,儒可夫斯基发展的, Z =∞ 升力线理论 1952年Lerbs根据流体力学机翼升力线 理论: 2. 升力线理论:1952年Lerbs根据流体力学机翼升力线 理论引伸而来,它以许多能产生升力的涡线(升力线) 理论引伸而来,它以许多能产生升力的涡线(升力线) 代替桨叶的作用, 代替桨叶的作用,升力线产生的速度场与螺旋桨周围 的速度场等效。 的速度场等效。 升力面理论 1944年Ludwig考虑宽叶螺旋桨的负荷弦 理论: 3. 升力面理论:1944年Ludwig考虑宽叶螺旋桨的负荷弦 升力面修正。 向分布而发展的。实用上: 向分布而发展的。实用上:升力线理论+升力面修正。
m ⋅ (V A + u a )
AA1至CC1流管中单位时间内流体动量的增量: AA1至CC1流管中单位时间内流体动量的增量: 流管中单位时间内流体动量的增量
m ⋅ (VA + ua ) − m ⋅ VA = mua
3.根据动量定理:作用于流体上的力等于单位时间内 根据动量定理: 流体动量的增量: 流体动量的增量:
ρ A 0 (V A +
1 u a ) = ρ A1 (V A + u a ) = m 2
其中: 其中: A0――鼓动盘盘面积 鼓动盘盘面积 A1――尾流截面面积 尾流截面面积 由(5)式: )
Ti = mu a = ρA0 (V A + 1 u a )u a = ρA1 (V A + u a )u a 2
(11)
的一元二次方程: 将(11)式看作为是 u a 的一元二次方程: )
ua + VA ⋅ ua −
2
Ti =0 ρ A1
Ti ρA1 − V A + VA +
2
求解: 求解:
ua =
− V A ± V A + 4 × 1×
2
2 ×1
=
4Ti ρA1
2
ua = VA
1+
4T i
ρ A1V A
2
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1)不计推进器的尺度、形状, 不计推进器的尺度、形状, 只考虑鼓动盘面积 A 0 =
πD
4
2
(2)在鼓动盘盘面上压力与速度均匀分布 (3)理想推进器只考虑轴向诱导速度
u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而忽略了周向和径向诱导速度 ut 和
ur
鼓动盘工作于无限深广的理想流体中, (4)鼓动盘工作于无限深广的理想流体中, 即不计粘性、无旋、不计边界的影响。 即不计粘性、无旋、不计边界的影响。
3. 运动模型及力学模型
压力变化曲线:压力突变是由于推进器的作用吸收的能量 压力变化曲线:压力突变是由于推进器的作用吸收的能量 突变 速度变化曲线:速度保持连续变化﹙紧前方和紧后方一样﹚ 速度变化曲线:速度保持连续变化﹙紧前方和紧后方一样﹚ 保持连续变化
二. 理想推进器的推力及诱导速度 单位时间内流过鼓动盘(面积为A 的流体质量: 1. 单位时间内流过鼓动盘(面积为A0)的流体质量:
1.什么是理想螺旋桨? 什么是理想螺旋桨? 理想推进器是通过吸收外来功率而产生轴向诱导 速度,而对于螺旋桨而言, 速度,而对于螺旋桨而言,是利用旋转运动来吸收外 来功率的,因此除了产生轴向诱导速度之外, 来功率的,因此除了产生轴向诱导速度之外,还要产 生周向诱导速度。 生周向诱导速度。对于理想螺旋桨则是忽略离心力及 尾流收缩的影响,此时螺旋桨产生的周向诱导速度在 尾流收缩的影响,此时螺旋桨产生的周向诱导速度在 周向诱导速度 桨盘紧后方至远后方保持不变,为一常数,这一被理 桨盘紧后方至远后方保持不变,为一常数,这一被理 紧后方 保持不变 称之为理想螺旋桨 想化了的螺旋桨称之为理想螺旋桨。 想化了的螺旋桨称之为理想螺旋桨。
1 1 2 P1 + ρ (V A + u a1 ) = P0 + ρ (V A + u a ) 2 2 2
'
(3) )
盘面处前后压力差= P1 − P1
'
作用于整个盘面上的推力Ti = A0 ( P1 − P1 )
'
(4) )
将(2)、(3)式代入(4)式得: )、(3 式代入( 式得:
1 T i = ρ A0 (V A + u a )u a 2
Ti = mu a = ρ A0 (V A + u a1 )u a
﹙1﹚ ﹚
4.在远前方及盘面紧前方运用柏努利方程: .在远前方及盘面紧前方运用柏努利方程:
P0 + 1 1 ρV A 2 = P1 + ρ (V A + u a1 ) 2 2 2
(2) )
在盘面紧后方及远后方运用柏努利方程: 在盘面紧后方及远后方运用柏努利方程:
(9) )
(9)式为以盘面积 0表达的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式为以盘面积A 表达的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令载荷系数
σT =
Ti 1 ρ A 0V A 2 2

η iA =
2 1+ 1+ σT
(10) )
(10)式为以载荷系数 σT 表达的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10)式为以 表达的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另外,我们可以推导以尾流截面积 另外,我们可以推导以尾流截面积A1表达的理想效 率的表达式: 率的表达式: 根据在盘面处BB 与尾流截面处CC 根据在盘面处 1与尾流截面处 1运用连续性方 程,即单位时间内流入BB1截面的质量与单位时间内流 即单位时间内流入 截面的流体质量相等。 出CC1截面的流体质量相等。
----------------------------------------------------------------------------------------------------------------------
Ti = mua = ρA0 (VA + ua1 )ua
(1) ) (5) )
η iA =
3.理想推进器的效率也总是小于 1 的一个值。 . 的一个值。
1 <1 u 1+ a 2V A
4.诱导速度越大则理想效率将下降。 .诱导速度越大则理想效率将下降。 则理想效率 由(7)式: ua ↗,ηiA ↙ ) 5.推进器的直径越大,效率将越高。 .推进器的直径越大,效率将越高。 直径越大 一定时, 由(9)式,当Ti,VA 一定时,A0↗即D↗,则 ηiA ↗ ) ↗ 6.载荷系数越大则理想效率将越低。 .载荷系数越大则理想效率将越低。 则理想效率 由(10)式, σ T ↙,则 ηiA ↗ ) 7.尾流截面面积越大,则理想效率将越高。 .尾流截面面积越大,则理想效率将越高。 效率 一定时, 由(13)式,当Ti,VA 一定时,A1↗,则 ηiA ↗ )
2
−1
(12)
将(12)式代入(7)式得: )式代入( )式得:
ηiA =
1 1+ × 2 1+ 1 4Ti = 4 3 + 1+ 4Ti −1
(13)
ρA1V A
2
2
ρA1V A 2
(13)式是以尾流截面面积 1表达的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13)式是以尾流截面面积A 表达的理想效率的表达式。 尾流截面面积
m = ρ A0 (V A + u a1 )
2.远前方AA1断面处流入的单位时间内的动量: 远前方AA1断面处流入的单位时间内的动量: AA1断面处流入的单位时间内的动量
m ⋅V A
远后方CC1断面处流出的单位时间内的动量: 远后方CC1断面处流出的单位时间内的动量: CC1断面处流出的单位时间内的动量
(5) )
5.将(1)式与(5)式对比得到盘面处的诱导速度: . 盘面处的 )式与( )式对比得到盘面处 诱导速度:
u a1
其中: 其中:
1 = ua 2
(6) )
u a1 ————盘面处流体的轴向诱导速度 盘面处流体的 盘面处流体的轴向诱导速度
ua
————远后方流体的轴向诱导速度 远后方流体的轴向诱导速度 远后方流体的
四. 结 论:
1. T i 与 .
ua 是共存的。 是共存的。
由(5)式, u a ≠ 0 才有理想推力 T i ≠ 0 ; 否则, 否则, ua = 0 , Ti = 0 ;
1 = ua 2
ua
↗, Ti ↗ 。
2.盘面处诱导速度等于远后方诱导速度的一半。 .盘面处诱导速度等于远后方诱导速度的一半。 等于远后方诱导速度 由(6)式, u 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