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Course No.:

Course name: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Class hours per week: 4 Credits: 2.0

Course type: Optional

Prerequisite course: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object: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and blackboard

Teaching target and fundamental revi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his will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to a particulate media,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fluid flow and fluid pressure between particles in influencing the behaviour of soils.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Applying soil mode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slopes, shallow foundations, and retaining walls.

Course 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identifie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soils which makes them different to oth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hus introduces concepts that allow the appropriate modelling of the behaviour of soils, especially pore water pressure, perme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void ratio on the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These elements connected in order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including Cam-clay, and Cam-clay based model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course will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basic soil mechanics methods for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yp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Main contents and time quotient:

Section 1: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behaviour 2 hours Section 2: 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4 hours Section 3: consolidation and settlement solutions 4 hours

10 hours

Section 4: 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traditional

solutions to critical state theory

Section 5: 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 4 hours Section 6: K0 concepts, lateral earth pressures, and

4 hours

retaining wall design

Section 7: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4 hours Tutorial Sheets:

One sheet per week, 3-6 problems per sheet.

Final Examination:

Closed-book

Grading Scale:

Tutorial Sheets 30%

Final Examination 70%

Recommended reference book:

1.Barnes, G., 2010, Soil Mechan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algrave Macmillan; 3rd Edition

549pp.

Additional Reading Material:

1.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Freeze, R. A. and Cherry, J. A., 1979, Groundwater. Prentice Hall;

1st Edition, 604pp.

2.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Tomlinson, M. J., 2001,

Found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entice Hall; 7th Edition, 569pp.

3.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and critical state theory: Wood, D. M., 1990, Soil behaviour and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462pp.

4.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Chowdhury, R., 2010, Geotechnical slope analysis. CRC Press 1st

Edition, 737pp.

5.K0 concepts, lateral earth pressures. Clayton,C.R.I., Milititsky, J. and Woods,R.I., 1993, Earth

Pressure and Earth-Retaining Structures. CRC Press 2nd Edition, 408pp.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高等土力学

学分:2 周学时:4

面向对象: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工程地质、土力学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着重强调了土体材料区别于其他工程材料的重要特性,介绍了一些可以有效模拟土体性状的本构模型,尤其是孔隙水压力,渗透性及孔隙比对土体工程性状的影响。以上内容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系统介绍了土体本构模型包括剑桥模型及一些基于剑桥模型的本构模型的开发过程。最后本课程将讲述一些基本土力学方法的实际工程应用。

(二)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dentifie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soils which makes them different to oth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hus introduces concepts that allow the appropriate modelling of the behaviour of soils, especially pore water pressure, perme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void ratio on the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These elements connected in order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including Cam-clay, and Cam-clay based model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course will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basic soil mechanics methods for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yp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土体材料不同于其他工程材料的主要特性,主要内容包括:在颗粒介质上的力学应用,理解颗粒间的流体流动和流体压力是如何影响土体的性质,理解土体本构的发展及应用,基于土体本构知识能够解释一些滑坡,浅基础及挡土墙的问题。

(二)可测量结果

1)理解土体材料不同于其他工程材料的主要特性。

2)了解在颗粒介质上的力学应用。

3)理解颗粒间的流体流动和流体压力是如何影响土体的性质。

4)了解土体本构的发展及应用。

5)能够基于土体本构知识对一些滑坡,浅基础及挡土墙的问题作出解释。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授课方式:a.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按顺序提示今后内容、答疑、公布讨论主题等);b.课后阅读和团队合作(按照讨论题内容进行和课堂推荐参考文献,分小组进行阅读和讨论发言起草工作);c.习题课(讲述平时随堂测试中较为普遍的难题);d.期末闭卷考试课程要求:熟悉基本土力学知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土体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堆土力学的兴趣。

说明:课程主要以讲述为主,课后作业将以随堂测试的形式进行,每周进行一次测试,每次3-6题。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

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随堂测试占30%。

四、教学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了解土力学的学科特点,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重点: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难点:

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主要内容:

土的形成、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三相比例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土的工程分类、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结构性和击实性。

重点:

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三相比例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土的工程分类。

难点: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三相比例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章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主要内容:

土的层流渗透规律、渗透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二维渗流及流网、渗透力与渗透破坏、渗流量计算。

重点:

土的渗透规律、渗透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渗流量计算。

难点:

土的渗透规律、渗透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渗流量计算。

第四章土的固结理论及地基沉降计算

主要内容:

土的压缩和固结概念,室内、现场试验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二维、三维固结概念,不同变形阶段和应力历史的沉降计算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侧向变形概念。

重点:

土的压缩特性,室内、现场试验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不同变形阶段和应力历史的沉降计算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侧向变形概念。

难点: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地基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

第五章土中应力、应变、强度计算及极限状态理论的经典解释

主要内容:

土中自重应力、地基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非均质或各向异性与均质各向同性地基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与差异,莫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意义及应用,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应力路径的概念。

重点:

土中自重应力、地基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压力,莫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意义及应用,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应力路径的概念。

难点:

地基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莫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

第六章土坡稳定分析

主要内容:

整体圆弧滑动法,BISHOP法条分法,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

重点:

整体圆弧滑动法,BISHOP法条分法,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难点:

整体圆弧滑动法,BISHOP法条分法。

第七章土压力及支挡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

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分类和形成条件,朗肯和库伦土压力理论,有超载、成层土、有地下水情况的土压力计算,挡土墙设计。

重点:

朗肯和库伦土压力理论。

难点:

朗肯和库伦土压力理论。

第八章地基承载力及基础设计

知识点:

地基破坏模式、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载荷试验方法,地基极限承载力。

重点: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载荷试验方法,地基极限承载力。

难点: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载荷试验方法,地基极限承载力。

附:课时安排

1. Barnes, G., 2010, Soil Mechan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algrave Macmillan; 3rd Edition 549pp.

2. 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Freeze, R. A. and Cherry, J. A., 1979, Groundwater. Prentice Hall; 1st Edition, 604pp.

3.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Tomlinson, M. J., 2001, Found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entice Hall; 7th Edition, 569pp.

4. 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and critical state theory: Wood, D. M., 1990, Soil behaviour and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462pp.

5. 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 Chowdhury, R., 2010, Geotechnical slope analysis. CRC Press 1st Edition, 737pp.

6. K0 concepts, lateral earth pressures. Clayton, C.R.I., Milititsky, J. and Woods, R.I., 1993, Earth Pressure and Earth-Retaining Structures. CRC Press 2nd Edition, 408pp.

六、课程教学网站:

将通过校内网络提供必要的课件和文字材料链接

(要求至少A4纸4页)

工程流体力学复习知识总结

一、 二、 三、是非题。 1.流体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是水平面。(错误) 2.平面无旋流动既存在流函数又存在势函数。(正 确) 3.附面层分离只能发生在增压减速区。 (正确) 4.等温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和压力都减少。(错误) 5.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也是水平面。(错 误) 6.平面流只存在流函数,无旋流动存在势函数。(正 确) 7.流体的静压是指流体的点静压。 (正确) 8.流线和等势线一定正交。 (正确) 9.附面层内的流体流动是粘性有旋流动。(正 确) 10.亚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正确) 11.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可以是斜面或曲面。(正 确) 12.超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减小,压力增加。(正确) 13.壁面静压力的压力中心总是低于受压壁面的形心。(正确) 14.相邻两流线的函数值之差,是此两流线间的单宽流量。(正确) 15.附面层外的流体流动时理想无旋流动。(正 确) 16.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液体的水平面是等压面。(错 误) 17.流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滞性减少;温度降低粘滞性增大。(错误 ) 18流体流动时切应力与流体的粘性有关,与其他无关。(错误) 四、填空题。 1、1mmH2O= 9.807 Pa 2、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3、流体的主要力学模型是指连续介质、无粘性和不可压缩性。 4、雷诺数是反映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它反映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 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5、流量Q1和Q2,阻抗为S1和S2的两管路并联,则并联后总管路的流量 Q为,总阻抗S为。串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总阻抗S为。

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24 案例教学课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 《财务报表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用于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 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胜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和进行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教学要求: 1、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3、能对利润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4、能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5、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6、掌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掌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8、掌握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9、掌握企业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和分析; 10、会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课程适用专业 金融学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教学目的】 了解财务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财务信息 第三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和评价基准的含义; 2、了解财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和财务信息的内容; 3、掌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4、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2、掌握比较资产负债表和定比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 3、掌握共同比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 第三章利润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润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利润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利润表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利润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2、掌握比较利润表和定比利润表分析方法; 3、掌握共同比利润表和利润总额构成分析方法。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 面向对象: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七、课程教学网站 示例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 课程编号:06112200 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 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 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工程流体力学知识整理

流体:一种受任何微小剪切力作用,都能产生连续变形的物质。 流动性:当某些分子的能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做相对的移动改变它的平衡位置。 流体介质:取宏观上足够小、微观上足够大的流体微团,从而将流体看成是由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 压缩性:流体的体积随压力变化的特性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膨胀性:流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流体的膨胀性。 粘性:流体内部存在内摩擦力的特性,或者说是流体抵抗变形的特性。 牛顿流体:将遵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反之称为非牛顿流体。 理想流体:忽略流体的粘性,将流体当成是完全没有粘性的理想流体。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表面力:大小与表面面积有关而且分布作用在流体微团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力。 质量力:所有流体质点受某种力场作用而产生,它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 压强:把流体的内法线应力称作流体压强。 流体静压强:当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时,流体的压强称为流体静压强。 流体静压强的特性:一、作用方向总是沿其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二、任意一点上的压强与作用方位无关,其值均相等(流体静压强是一个标量)。 绝对压强:以完全真空为基准计量的压强。 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计量的压强。 真空度:当地大气压-绝对压强 液体的相对平衡:指流体质点之间虽然没有相对运动,但盛装液体的容器却对地面上的固定坐标系有相对运动时的平衡。 压力体:曲面上方的液柱体积。 等压面:在平衡流体中,压力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特性一、在平衡的流体中,过任意一点的等压面,必与该点所受的质量力互相垂直。特性二、当两种互不相混的液体处于平衡时,它们的分界面必为等压面。 流场:充满运动流体的空间称为流场。 定常流动:流场中各空间点上的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缓变流:当流动边界是直的,且大小形状不变时,流线是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直线的流动状态为缓变流。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51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64 / 4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免疫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药理学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药物体内过程和用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原理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言 [基本内容] 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任务、药理学在医药学中的地位、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地位、药理学的任务、药理学的分支、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基本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特性,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受体学说。 药效学概述:激动药、拮抗药的概念,竞争性拮抗药物与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药物量反应和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评价。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的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清单的应用清单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专升本) 一、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 训练,能在本领域从事石油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石油工程高等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读、写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地质学等基础理论。 (3)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石油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本专业 领域内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的初步能力。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主要课程:英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数学、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渗流力 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基础、钻井完井工程等。 教学要求:高等函授教育是以学员自学为主,平时辅导和集中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 自学是函授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函授教学的中心环节。函授学员必须按教学计划和大纲、 自学指导书的要求,系统地学习教材内容,认真阅读指定的参考书,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自学时间一般为计划学时的2?3倍。 本计划不专门安排实践教学,实践(含上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由学员自己在平时工作

中或自学学时中完成。 本计划不安排体育课,但要求函授学员应按本人的实际情况,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 五、毕业规定 函授学员学完规定的课程,总学分达到毕业要求,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可准予毕业,由长江大学颁发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 学员在学习期间完成的并获得局级或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本人系主要研究人员)的科研设计(论文)或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署名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第一作者论文,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参加答辩。 六、授予学位 函授学员达到教学计划规定要求,通过湖北省学位办组织的成人本科外语(英语)学位考试或国家四级外语考试;通过本专业学位课程,油层物理、采油工程、钻井工程与完井工程考试。可授予长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能源与环境材料概论 学分: 2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材料学院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当前世界能源与环境现状以及各种新能源转换方式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及技术要点,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半导体照明、直接热电转换、燃料电池、能量存储以及新能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当前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特点、研究现状与趋势。 (二)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current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various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waterpower, biomass, thermoelectricity, fuel cells and energy storage and so on. The related materials will be discussed.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21世纪前沿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新能源、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必要性与取得的主要进展,掌握一些新能源及环境材料的原理、关系、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和新能源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发展现状,一些重要的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作用原理、需要克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掌握能源与环境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二)可测量结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目前国内外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和能源、环境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2)掌握一些重要的能源与环境材料的作用原理、重要参数、需要克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 (3)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与方向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掌握新能源与环境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课程编号: 学时数:72 其中实验学时数:12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它是研究流体平衡、运动及能量间内在联系与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以流体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一般工程技术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获得流体力学方面基础理论的系统知识,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流体静止及运动时的规律以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掌握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当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使学生对工程

实践中有关的流体力学问题有较广泛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1.1 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1.2 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3 牛顿内摩擦定律 1.4 流体的力学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 掌握流体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连续介质、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 第2章流体静力学 2.1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2 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2.3 流体静压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形式 2.4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分布规律 2.5 压强的测量、计算与应用 2.6 作用于平面的流体静压力 2.7 作用于曲面的流体静压力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3010411 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内容简介: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管理学科,是现代药学科学和药学实践 的重要基础,是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课目。 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的管理,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方面(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价格、广告、使用 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它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目的是通过其学习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教学任务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为执业药师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药事、药事管理及药事管理学科的概念、性质、定义等, 药事管理研究性质、特征、过程和步骤等。 【基本要求】 掌握药事、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的含义及区分; 熟悉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学科体系及近20年学科发展主要方面; 了解药事管理学科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品、药学与药师 【基本内容】 药品的定义、分类、质量特性、商品特性; 药品监督管理概述; 药学的社会功能和任务; 药师的定义、类别、功能,执业药师法律和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掌握药品和药品分类管理;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流体力学 绪论 第一章流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 第四章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 第五章有压管路的水力计算 第六章明渠定常均匀流 第九章泵与风机 绪论 一、流体力学概念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研究内容: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1、流体静力学:关于流体平衡的规律,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 2、流体动力学:关于流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 基础知识: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反映物质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 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 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流体力学的萌芽:距今约2200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一文,他对静止时的液体力学性质作了第一次科学总结。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英)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中讨论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使流体力学开始成为力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皮托(法)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法)对运动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瑞士)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性流体。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1822年,纳维(法)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

《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电视频道及节目整体包装》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111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学分/学时:4/64 先修课程:电视节目策划 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和作品结合) 课程简介:电视频道与节目包装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学生的主干专业课。本课程综合讲授电视频道与节目包装的理念、策略、设计、制作、评价等。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电视包装创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学生今后开展电视频道包装和节目包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电视频道的品牌构建; 2(训练学生的电视包装创作能力。包括掌握电视频道LOGO、收视宣传片、形象宣传片等频道包装中各个环节的形式,并能够应用于设计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节) 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其他学时备注 4 第一章电视频道的品牌战略与电视频

道的品牌营销 第一节品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电视频道品牌概念 第三节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 第四节电视频道的观众研究 第五节电视频道品牌营销 第六节电视频道品牌推广 第二章品牌战略下的电视形象识别系 4 统 第一节电视形象识别系统 第二节电视频道的理念包装 第三节电视频道的行为包装 4 第三章电视频道形象包装设计原则 第一节“KISS”原则 第二节“USP”原则 第三节观众利益原则 第四节可持续性原则 第四章电视频道在播包装的实施:频道重点:第二节 4 实际操作: ID 4 第一节电视频道ID的概念 第二节电视频道ID的意义和功效 第三节掌握几种ID的创作类型 第五章电视频道在播包装的实施:宣传重点:第二节 2 实际操作: 口号 2 第一节电视频道广告语系的概念 第二节频道广告语系的分类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Econom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7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化工技术经济是一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渗透和外延发展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化学工业的特点,研究化学工业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及科研等个方面和个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任务是将化工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化工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掌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达到能对具体化工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 开设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强经济观念,培养效益意识,使学生能将化工技术实验与经济效果正确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着重讲述化工生产中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作为化学工程师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了解 2 第二章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投资、项目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基本概念及销售收入、

生活中的流体力学知识研究报告

工程流体力学三级项目报告multinuclear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 Report 项目名称: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流体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体育,工业,生活小窍门等。讨论了一些流体力学原理。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为什么洗衣机老翻衣兜?倒啤酒要注意什么诀窍?高尔夫球为什么是麻脸的?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讨论流体力学中一些简单的原理,如伯努力定律,雷诺数,边界层分离等,展现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证明流体力学妙趣横生。 关键字:伯努利定律;层流;湍流;空气阻力;雷诺数;高尔夫球

前言 也许,到现在你都有点不会相信,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流体的世界里。观察生活时我们总可以发现。生活离不开流体,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汽车飞奔,乒乓极旋,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为什么洗衣机老翻衣兜?倒啤酒要注意什么诀窍?高尔夫球为什么是麻脸的?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讨论流体力学中一些简单的原理,如伯努力定律,雷诺数,边界层分离等,展现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证明流体力学妙趣横生。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在经意或不经意中巧妙地掌握和运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让其行动变得更灵活快捷。

一、麻脸的高尔夫球(用雷诺数定量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高尔夫球的表面做成有凹点的粗糙表面,而不是平滑光趟的表面,就是利用粗糙度使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减小,使流动变为紊流,以减小阻力的实际应用例子。最初,高尔夫球表面是做成光滑的,如图1—1,后来发现表面破损的旧球 图1-1光滑面1-2粗糙面 反而打的更远。原来是临界Re数不同的结果。光滑的球由于这种边界层分离得早,形成的前后压差阻力就很大,所以高尔夫球在由皮革改用塑胶后飞行距离便大大缩短了,因此人们不得不把高尔夫球做成麻脸的,即表面布满了圆形的小坑。麻脸的高尔夫球有小坑,飞行时小坑附近产生了一些小漩涡,由于这些小漩涡的吸力,高尔夫球附近的流体分子被漩涡吸引,

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061B0060 高等数学 4.0 Higher Mathematics 4-0 预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大学文科本科生 全书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主要内容。介绍初等微积分、线性代数简介、概率统计初步等三部分内容。 The course contains calculus, linear algebra, probobility and statistics.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第一册,姚孟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高等数学习题课28讲》,苏德矿、吴明华、卢兴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061B0060 高等数学 4.0 Higher Mathematics 4-0 预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大学文科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基本特点、方法、思想、历史及其在社会与文化中的应用与地位有大致的认识,获得合理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对科学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一定的数学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微积分(48学时) (一)函数、极限、连续(12学时) 1. (2)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存在定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形,初等函数的概念。2.(8)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 3.(2)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单侧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不加证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利用连续性计算极限。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重要性质:有界性定理、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不证)。 (二)一元函数的微分学(12学时) 1.(8)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单侧导数。函数的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求导法,初等函数的导数及基本导数公式表。高阶导数的概念,高阶导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