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几个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几个途径
一、教师要了解学科内容、规律和特点(挖掘教材该挖掘什么?)
对于学科课堂教学,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都要充分了解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知识规律,以便于更好的开发教材资源。
1.了解学科知识内容
我们经常讲要深入挖掘教材。挖掘教材首先对学科的每一课、每一单元的基本内容都要给以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学科知识内容标准,要了解学科知识构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驾驭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准确的传授知识。
2.抓住学科知识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科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规律是稳定的必然存在的,存在于学科知识体系之中。需要我们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去探寻,去挖掘。具体的方法是构建学科知识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理清学科知识线索,把握学科知识脉络。这样就能在教学中,运用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规律,构建比较清晰的教学结构。
3.教师要把握学科特点
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线索规律有了比较清楚认识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概括和把握学科特点,归纳学科属性,正确认识学科是什么,或属于什么,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是语言学科,还是逻辑学科……。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我们才能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把握学科教学的正确方向。
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个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特质,就是教学风格。
改革的时代,教育教学发僧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名词术语层出不穷,适用的,不适用的,科学的,伪科学的,都无法考证,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有的人脱颖而出,有的人迷失了方向。
脱颖而出的,被争相效仿,仿来仿去,麒麟式的教学,似马非马,似鹿非鹿,不但有碍观瞻,似乎还耽误了他人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跳出这纷乱的藩篱呢?那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扎实教学基本功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自我教学特质的最基本要素。其中,优美流畅的板书,增加了教学自信和美感;准确而诙谐的教学语言,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井然的教学调控,尽显程序化教学的效果;灵活的媒体辅助,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别人永远无法模仿的,取之不竭,用之永恒。
(二)加强教学实践
人们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要经常性的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迅速成长,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个经常性的反思的过程。总结之余,还要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故事,整理编写成有效地教育教学案例,由此得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是任何教育理论书籍上都无法查找的。
然后逐渐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加深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丰富并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一般教师没有的教育特质和风格。
(三)掌握基本教育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的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可操作的,有的不过是是那些专业教育研究者,用观察的方法提出来的“教育假设”。这就需要我们有所区分,有所选择的拿来使用。其中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最适合我们教师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主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理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论;“师生互动”的教育理论……。所有这些,说是一种理论,倒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其强大的心理作用力,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
总之,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就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心应手的完成各种教育教学任务。
三、教师要腾出点时间,巩固记忆
记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可以是先天成就,也可以是后天培养。记忆也是一个过程,有了这样一个记忆的过程,才可能更好地贮存记忆。
记忆环节本身在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其中包括文字学科的名词、概念,以及逻辑学科的定理、定义、公示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保留一块时间,加强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呢?1.调控好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的使用和调控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想调控好教学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就必须在教学设置和操作上保持明快的教学节奏。
2.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绪要张弛有度,快慢有致,切忌扬鞭飞马,更忌慢条斯理。
3.体现教学的详略
记忆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要有所体现,要预先进行安排。
4.设计记忆环节
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为保持教学的详略得当,首先要舍弃那些不必要的环节设置,尤其是要避免重复性设置。其次,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大胆做出取舍,在不耽误教师的发展,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学思路的清晰,教学节奏的明快。
学习了知识不等于学会了知识,还有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了的知识,当时虽然领悟了,但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还会被遗忘,这样,对于学过的知识,
要有一个记忆、巩固、应用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决不能忽视记忆遗忘规律的存在。为了让学生更扎实的获得知识,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基本知识加以巩固,或记忆,或训练。还要在约束学生课后利用一定的时间,也要允许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对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学生领悟了所学知识,知道所学知识是什么,或属于什么,但要真正的达到掌握、运用的程度,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其中记忆就是首要的过程之一。
四、巩固教学效果的小办法
在这里所提到的“教学效果”指的是教学的显性效果,即知识目标。往往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的达成是不稳固的,很容易被遗忘,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后,都需要用一定的方法给以巩固,尤其是学生没有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的引领作用还是非常必要的。
(1)课前复习
授课前,利用新课前的3——5分钟,对上一课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或考点内容进行重点回顾,这样在距离新课较短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了一次更新,起到了巩固作用的同时,延续了记忆,制造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顺利的导入新课,起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2)课前xx
在新课授课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课前利用3-5分钟进行一次小型考试,目的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优胜者给以适当的褒奖,以求激励之功效。这样的小考,应该著眼于考点,对象学生的后续学习也起着必要的约束的作用。
(3)当堂记忆
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堂对基础知识进行记忆性训练,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够在基础知识的达成度上更加显性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