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参考答案 2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正确答案: D(单选题)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 D(单选题)4:事物的发展是上升的运动,这是由()。
A:主要矛盾决定的B:基本矛盾决定的C:辩证否定的本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精确答案: C(单选题)5: “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精确答案: A(单选题)6:区分普通小我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照旧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正确答案: A(单选题)7: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正确答案: C(单选题)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精确答案: C(单选题)9: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精确答案: A(单选题)1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 D(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积沉舟,绳锯木断C:物极必反D:防微杜渐精确答案: A,B,C,D(多选题)1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
马克思主义题库(有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A.它能回答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B.它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和C.它始终根植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D.它是惟一能取代其他科学的理论5、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A.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B.摆脱了哲学的指导C.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共产主义社会7、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走上政治舞台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A.伟大发展B.伟大革命C.伟大发明D.伟大发现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一、多选题(共20题,100分)1、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B、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C、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D、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正确答案: ACE2、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 )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能动性E、实践性正确答案: ABCDE3、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E、唯心主义诡辩论正确答案: ABC4、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E、检验真理的尺度正确答案: ABCD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真理原则B、价值原则C、效率原则D、公平原则正确答案: AB6、价值的特性是(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正确答案: ABCD7、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人们读书的书籍E、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正确答案: ACDE8、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 )A、书本知识是源,实践经验是流B、书本知识可靠,实践经验不可靠C、书本知识重要,实践经验不重要D、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E、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正确答案: DE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A、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C、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D、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不科学的E、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正确答案: ABE10、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A、二元论错误B、经验主义错误C、教条主义错误D、冒进主义错误E、宿命论错误正确答案: BC1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占有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B、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C、大脑对感性材料要有想象力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感性材料E、感性认识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正确答案: AD12、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有( )A、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E、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答案: ABCDE13、人们在剧场欣赏某一悲剧,有人听之入神,有人听之乏味,有人为之悲泣,有人不为所动。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及答案(二)20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20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203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04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 )。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205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交换到:( )。
C、8件上衣206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
C、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0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208以下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D、统治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209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D、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2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
B、社会生产关系21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B、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12“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
D、形而上学观点2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14能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的是( )。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2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16邓小平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B可知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点击数:221 时间:2009-11-5 作者:fldqh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接受的观点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的、可靠的。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D.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创造性C.选择性D.任意性4.“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6.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哲学上()。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10.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马克思试卷及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的主体是指()。
A、有生命感觉能力的人B、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C、人的主观意识D、电脑2、认识的客体是指()。
A、人的观念及其对象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物C、人的自由创造物D、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C、改造世界D、创立新理论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5、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9、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实践观点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社会基本矛盾1 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E.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3 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E.文艺、道德、宗教阶级斗争4 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前提的有( )A.投机商人通过贱买贵卖聚敛钱财B.一些人利用暴力手段掠夺他人财产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D.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5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的有()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C.无产阶级推翻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D.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技术革命E.改变产业结构的产业革命人民群众6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工人阶级B.广大农民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参看教材旧第82页,新第85页)2、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参看教材旧第85页,新第88页)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参看教材旧第83页,新86页)4、简述生产力及其构成。
(参看教材旧第86页,新第89页)5、简述生产关系及其内容。
真题考试:20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
真题考试:20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共43道题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分工协作和经济管理属于()(单选题)A. 实体性因素B. 运筹性因素C. 渗透性因素D. 准备性因素试题答案:B2、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单选题)A.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 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 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试题答案:D3、具体劳动()(单选题)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形成商品的价值试题答案:C4、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单选题)A. 国际卡特尔B. 国际辛迪加C. 国际托拉斯D. 跨国公司试题答案:D5、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单选题)A. 理论前提B. 理论核心C. 理论品质D. 理论特征试题答案:C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 (单选题)A. 人的道德品性B. 人的经济地位C. 人的价值追求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试题答案:D7、理论联系实际是(单选题)A.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试题答案:D8、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单选题)A. 价值B. 价格C. 使用价值D. 交换价值试题答案:D9、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单选题)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 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试题答案:B10、下列各项不属于认识客体的是()(单选题)A. 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B. 已经揭秘的史前文明C. 已经观测到的银河系D. 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试题答案:D11、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单选题)A.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 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 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 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试题答案:B12、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单选题)A. 最大限度占领市场B.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C.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 获取行业控制权力试题答案:C13、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单选题)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客观性和自发性C. 盲目性和自觉性D. 客观性和普遍性试题答案:D14、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研究对象看,马克思主义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人和人性问题的学说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固有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统一性C、运动D、时间和空间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联系与发展B、对立与统一规律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A、社会实践B、吾心之是非C、圣人的言论D、逻辑证明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7.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自由理性的外化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1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B、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政体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并来,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答案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D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 a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论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1.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 消灭利益差别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 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正确答案:A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A. 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B. 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C. 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D. 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正确答案:C3.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A. 复杂劳动决定的B. 具体劳动决定的C. 抽象劳动决定的D.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正确答案:D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 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正确答案:C5.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满分:5 分正确答案:D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国家政权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农民问题正确答案:B8.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中。
A. 《资本论》B. 《共产主义原理》C. 《哥达纲领批判》D. 《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9.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 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B. 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C. 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D. 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满分:5 分正确答案:B1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 占人口大多数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 具有先进思想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满分:5 分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选择题Ⅰ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形⽽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
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主义的。
在这⾥,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主义的观点了。
2.【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的具体理解。
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于实践即“躬⾏”。
选项A本⾝表述是错误的。
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内容⽆关。
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准确理解。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对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本题选A。
4.【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A。
5.【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个。
就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就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就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
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认识的主体特征的把握。
认识的主体是指⼀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7.【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的特点的认定。
认识和实践的统⼀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命题D。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2)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2)回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先看材料后面的问题;二是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时不要过分注意细节,抓住大意即可;三是将材料的两层含义与题后的问题相对照,联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结合材料,边分析边思考、理清回答问题的思路;四是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第六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儿子: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妈妈:家里没有煤。
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钱买煤.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煤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表现(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3)生产产品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分别由少数资本家按照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进行管理;社会化了的产品成为少数资本家的私有财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上述因素,就不能不使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资本主义私人性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开始就具有对抗的性质,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尖锐起来。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只是和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相比较而显得过剩,决不是同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比较而显得过剩。
马克思说过:“如果仅仅在一个国家的全体成员的即使最迫切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发生生产过剩,那末,在迄今资产阶级社会历史上,不仅一次也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甚至也不会出现局部的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只同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有关。
”危机的可能性的第一种形式危机的可能性的第一种形式,存在于商品的形态变化中,即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所产生的买和卖的分裂.买和实脱节,就有可能发生商品的滞销现象.在简单商品经济中未曾发生过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有简单的货币流通,甚至有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流通——这两者早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很久就出现了,却没有引起危机——而没有危机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马克思:试卷2(有答案)
一、辨析题:对下列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和说明(每小题5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2、对于同一个对象,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
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
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层次清楚,观点简明。
(每小题8分,共40分)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人”?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4、帕斯卡尔说“人是一只能思想的芦苇”,黑格尔说“人之异于动物的就是思维”;“是思想赋予人类全部的尊严”,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如何理解思想、意识和观念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5、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劳动交换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三、论述题:要求切中题意,观点明确,表达清晰。
(每题15分,共30分)1、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和严重缺陷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为什么既说“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又说“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四、综合题:以下两题请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两题都作答的只计算第一题的成绩。
请按要求作答。
(共10分)1、结合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你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兴趣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
(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1999年末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2、一切哲学都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公有制经济D.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本质的可知性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A、承认事物是变化的B、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C、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是辩证法的运动观6、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唯物论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A. 商品输出B. 技术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务输出9、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的条件制约又能打破这些条件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10、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表明()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1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A、无限的B、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C、被动的D、可以为所欲为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4、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具体的可能性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6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17、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A、原因与结果B、必然性与偶然性C、可能性与现实性D、形式和内容1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1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工程项目管理自考本科试题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主义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2)
一、填空题(20分)1后康德美学中————、—————和——————三人的美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极为突出。
2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明确地将人的本质特征(“类特性”)规定为“————————”或“————————”。
3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的概念,4马克思在《——————》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5在马克思、恩格斯致——————信中,出现了“——————”和“席勒式”名词。
6马克思在《————————》中,提出了人类对世界的四种重要的掌握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问题。
二、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1“首先对劳动者说来,劳动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非肯定自己,而是不是定自己,并非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非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报按、精神受到摧残。
因此,劳动者只是在劳动之外才感到无拘无束,而在劳动之内则感到突然若失。
……结果,人(劳动者)只是在执行自己的动物性能时.亦即在饮食男女时,最多还在居家打捞等等时,才感觉自己是自由地活动的,而在执行自己的人类性能时,却感觉自己不过是动物。
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P82.您完全正确地反映了此刻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白作伶俐,而且是垂死的仿照文学的亠个本质的标记。
另外,我感觉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此刻他做什么,而且表现他如何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若是把各个人物用加倍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加倍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
P1893.“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想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粹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到,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理论基础。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意义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各具特点。
二者的辩证关系是:一是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二是二者相互区别,普遍性是共性、一般,特殊性是个性、个别,共性指包含个别事物共同本性的东西,并不包含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8、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9、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0、否定之否定规律及现实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因为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是事物得发展和完善。
同时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事物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
掌握该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轮上的错误:缺乏实践的观点,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是不科学的。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人物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的同对象相接处,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是实践在认识中基础地位的又一重要表现。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等意识形式,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4、认识的过程(2次飞跃及条件);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两次飞跃表现为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调起作用的结果。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 2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具体性)(1)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称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相对性和绝对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6、客观真理与主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可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可观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成的主观性。
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7、真理与谬误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论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现实意义(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是把中国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的桥梁;(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有重要意义。
a.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突破旧的思想观念,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做到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C.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从片面的生产力标准、经济标准中醒悟过来,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有效的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标题)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与生产关系二者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所谓社会形态,就是指导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5、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一定的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中,人民群众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不同的政治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享受到的政治权利不同,他们在政治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创造作用的发挥也不同。
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总是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消极落后的文化意识会削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而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则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6、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英雄史观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它否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任务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