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机灵的小鼠标说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机灵的小鼠标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认识并掌握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鼠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鼠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3.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鼠标的使用技巧。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与学生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计算机?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执行指令的智能机器。
- 它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任务,比如玩游戏、写文档、上网冲浪等。
2. 认识鼠标:- 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之一,它可以通过移动来控制计算机中的光标位置。
- 通过鼠标的点击、拖拽等操作,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3. 鼠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鼠标左键和右键:左键用于选择和确认,右键用于呼出菜单。
- 鼠标滚轮:用于向上或向下滚动页面或文件。
- 鼠标拖拽: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来选择、移动或复制文件或文本。
操作实践1. 示范操作:- 展示给学生看一段有关鼠标操作的视频,并示范一些基本的鼠标操作,如点击、拖拽等。
2.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一只鼠标。
- 分发练习材料,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鼠标操作的实践练习。
-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总结梳理1. 请几个学生向全班汇报并演示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到的鼠标技巧。
2.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汇报,进行总结梳理,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收获和重要观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鼠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他们在练习过程中逐渐熟悉了鼠标操作,并实现了更准确、更高效的操作。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长沙县高桥镇直荀学校潘曾英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学目标1.研究性目标:通过观察、访谈、查资料等研究方法,了解身边的信息技术设备及用途,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与讨论,共同制定计算机教室的使用规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现代计算机的构成;并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名称。
难点:计算机术语的表达,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四、教法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的教学。
1.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会边出示 PPT边给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不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3. 想象教学法: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想象画作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场学的知识。
五、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上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认识计算机》这节课是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电脑的入门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引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我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找了很多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也找了主板,内存条,硬盘等实物给学生近距离的观察。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对象是滇人版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长,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等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具体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同时,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如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安装软件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基本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05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学生分析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步骤安排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日益普及
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04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置实际操作题,要求学生完成特定任务或操作,检验其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
设计案例分析或编程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06
CHAPTER
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创设情境
开展小组或个人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竞赛激励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计算机的神奇魅力。
实践操作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多元评价
03
CHAPTER
教学辅助材料
教材内容
02
CHAPTER
学生分析与教学策略
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资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目录•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与规范上网行为引导•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0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02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的观念。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是保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重要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办公自动化、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
通过了解这些应用领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和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学生需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复制、粘贴等。
知识点梳理02计算机硬件组成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
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用于与主机进行信息交互。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一一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说一下教材分析及处理:《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是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
本课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针对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介绍计算机的本质,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并对学习后续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这里,我只选择了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另外要结合计算机硬件的实物,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电脑特别感兴趣。
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课件、中央处理器(CPU)。
教法: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生的好奇、活跃的心理特征。
我准备运用以下教法:1.谜语导入。
谜语导入,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课题导入方法。
这节课我也准备运用这一教法,谜语导入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和活泼,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进入课题。
2.多媒体情景吸引。
有农村的学校,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是个比较稀少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单调性。
2024年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
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计算机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
2.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
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硬件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四、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10分钟)1.教师讲解计算机的正确开关机方法,强调安全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
2.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教授基本的打字技巧。
五、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如CPU、内存、硬盘等。
2.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
这是因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通常只接触到计算机的表面操作,而对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了解较少。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同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简史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与软件)3.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领域4.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练习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主要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内部结构、操作方法等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5分钟)•通过举一些正在使用计算机的例子,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与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内部结构。
2.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简史(10分钟)•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概况,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提醒学生“计算机”一词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本质。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重点介绍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
•同时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为后续操作做好铺垫。
4.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领域(15分钟)•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数据处理、计算、存储、通信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其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5. 讲解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练习(30分钟)•介绍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关机等。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实际的计算机使用过程,并通过互动答题、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掌握程度。
6. 总结与提高(5分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计算机的更多功能和应用,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评估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程的评估主要采用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情况来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024初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2024初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初识计算机》,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初识计算机》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计算机并学习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作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初识计算机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对科技的积极态度,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感受科技、体验科技、亲近科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是:实践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小故事:假设你们是一支考古队,在某个遗址中发现了一台古老的计算机,请问你们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接着,我将展示计算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的神秘和魅力。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初识计算机。
设计意图:以情景引入的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环节二、整体感知,了解计算机。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呈现一些计算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计算机的外观和基本功能。
同时,结合学生的思考,我会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和作用,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
202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2024《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认识计算机》这个教材,它是2024年版本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7课时的内容。
该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并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个课程,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并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操作界面。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他们意识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在这节课中,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操作方法,而难点则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一些教学法和学法。
教学法上,我会结合课堂讨论、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呈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和理解。
学法上,我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将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片,以直观地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操作界面。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实际操作演示。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举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基本知识: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作用。
3. 演示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电脑和展示操作界面,教授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操作界面的介绍等。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任务,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和键盘布局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和键盘布局教案: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和键盘布局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和键盘布局,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认识计算机和键盘布局的方法和步骤。
一、认识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收、处理和输出数据的机器。
它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而软件则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和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外观: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计算机的外观特征,如显示器、键盘、主机等,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来展示这些组成部分。
二、键盘布局键盘是我们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主要工具之一。
学习键盘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打字等操作。
了解键盘的基本布局: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键盘的基本布局,包括字母、数字、符号和功能键等。
可以与学生一起玩游戏,让他们通过按键盘上的不同键来识别和记忆键盘布局。
学习常用键位:引导学生学习键盘上一些常用的键位,如空格键、回车键、退格键等。
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或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键位。
三、活动设计1. 观察计算机外观特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计算机的外观特征,如主机的形状、显示器的大小等。
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2. 键盘布局小游戏设计一个键盘布局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按键盘上的不同键来识别和记忆键盘布局。
可以设置计时,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多地按下正确的键位。
3. 键盘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键盘操作练习,如输入字母、数字等。
可以提供一些练习材料,帮助学生逐步熟悉键盘布局并提高打字速度。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键盘的布局。
计算机教案说课稿模板范文
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认识计算机》一课。
本节课选自XX版《计算机基础》教材,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起始课程。
本节课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硬件组成以及日常使用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操作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设备。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2)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2)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3)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操作等。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剖析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
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
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二、说目标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的说课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小学信息技术的一门基础课程——《认识计算机》。
一、授课目标本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4. 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操作,如打开软件、新建文件、保存文件等。
5.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概念。
2.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物或幻灯片,介绍计算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3. 演示通过幻灯片或屏幕实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4. 练习引导学生逐一操作计算机,进行开机、登录、打开软件、新建文件等操作。
5. 总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互动,总结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并展示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用途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示和练习,并通过自主练习和巩固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测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问答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些计算机技术和应用问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应该全面、系统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外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能力水平,采取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简介计算机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方法。
《认识计算机》这门课程,旨在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发展历程、使用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计算机,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基本构成;3.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技能;4.培养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敏感性,增强其科学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3.计算机应用技巧与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工具,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与其特点相适应,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 - 讲解法:向学生全面讲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 -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知识; - 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
五、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直观的认知,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计算机基本概念。
2.计算机基本概念探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并认识到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3.计算机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其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构成,明确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功能。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深入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运算、存储和输出四个步骤,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流程,掌握计算机运作的原理。
5.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计算工具的初步出现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再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进程,提高其科技文化素养。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教案一: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2.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硬件和软件;
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
5. 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6.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
1. 师生互动:
- 教师引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使用经验;
- 教师展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
2. 导入新知:
-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3. 讲解重点:
- 教师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以及各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 学生完成一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小测验,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展望: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6. 课后拓展:
- 学生自主搜索和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草图;
2. 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3. 计算机基础知识小测验。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一:《认识计算机》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宏大的创造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教学新课:1、计算机的外观: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
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老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比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需要有相应的软件。
计算机软件有许多种。
犹如学们玩的嬉戏软件,帮忙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学问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任凭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比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1-4 。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二:《机器人邮递员》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学问点是让学生把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洁的“挨次式”结构。
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阅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
•课程介绍与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目录•编程初步体验•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综合性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简介认识计算机课程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常用软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通过讲解、演示、操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动画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02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分类应用领域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概述硬件计算机的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的物理基础。
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
根据功能不同,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提供基础服务;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直接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
03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常见操作系统介绍及特点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拥有丰富的应用软件和游戏支持,是最常见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macOS操作系统稳定性高,设计优雅,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和专业的应用软件支持,是苹果电脑专用的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开源免费,安全性高,可定制性强,适用于服务器、开发者和高级用户。
应用软件分类与功能举例01020304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开发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软件安装与卸载方法软件安装软件卸载04计算机网络基础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ARPANET的诞生与发展01TCP/IP协议的出现02互联网的商业化与普及03网络设备与网络协议简介网络设备网络协议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1 2 3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05编程初步体验编程概念及意义编程概念编程意义编程语言分类与特点编程语言分类编程语言特点编程环境搭建与简单程序编写编程环境搭建简单程序编写06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030201课程重点内容回顾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作品展示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技术难度、完成度等方面,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教案-2024鲜版
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对象的方 法,学习调整对象的大小和位置,设置对象 的环绕方式等。
16
Excel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技巧
2024/3/28
Excel基本概念
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掌握新建、保存和关闭工 作簿的操作。
输入与编辑数据
学习在Excel中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数值、日期和时间 等,掌握数据的修改、复制、粘贴和删除等操作。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 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人 工智能等。
9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范
开机与关机
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避免非正常 关机导致数据丢失或硬件损坏。
02
使用鼠标和键盘
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如单击 、双击、拖动、输入文字等。
01
网络使用
2024/3/28
11
常见操作系统类型及特点
桌面操作系统
如Windows、macOS等,主要用于 个人计算机,提供图形化用户界面和 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
移动操作系统
如Android、iOS等,用于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强调便携性和触控操作。
服务器操作系统
如Linux、Windows Server等,用于 运行网络服务器,提供高效、稳定和 安全的运行环境。
简要介绍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人 工智能、5G等技术的融合应用。
2024/3/28
20
网络安全概念及重要性阐述
网络安全定义
解释网络安全的含义,包括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 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
《认识计算机》教案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教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为后续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对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2)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
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
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
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
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
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组成器件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
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
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寄存器. 内存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
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
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
(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
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
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