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课件28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幅 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
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 剪掠
韵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同
味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
风 格
天动地的神威;乐队合奏
异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
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吹着芦管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
内 作风也往往暗合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 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 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 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 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比较分析曹操《观沧海》 与普希金《致大海》的异同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七缀集》
自学情况 基础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咽(yàn)喉 薄(bó)弱 单薄(bó) 难以下咽(yàn)
yān
B.梵文(fán) 无垠(yín) 星宿(xiù) 轻鸢(yuān)剪掠
fàn
C.犬吠(fèi)
咻(xiū) 一宿(xiǔ) 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呜咽(yè) 归宿(sù)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 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 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 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 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 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 长。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 “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 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比较文学
原因?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
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 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中国诗的特点:
(2-7) 发展: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后缺乏变化且逐渐腐化(2 形式: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3)
韵味:富于暗示性(4-5)
风格:笔Hale Waihona Puke Baidu轻淡,词气安和(6)
内容: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7)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 ‘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 ‘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 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 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 对中西本位文化论。
数见不鲜(shù)
shuò
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居高临远 卓尔不群 能言善变
辩
B.聊以慰藉 斩钉截铁 回长荡气
肠
C.卧心尝胆 毕恭毕敬 凌风出尘
薪
D.惊天动地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第1段: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2-7段:中国诗的特点 第8段:结论
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1)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 伤!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作者心坎情绪的自然流露,
《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 状,也反响出作者广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 实景的刻画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魄力。《致 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 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不同点:《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究篇幅短
小的特点,“是文艺观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 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致大海》篇 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 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 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
谈中国诗
钱钟书
走进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年),字默存, 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从清 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 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围城》;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
合作探究: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 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 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 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 观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出中 外诗歌的异同。
中西对比
诗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异
史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同
同
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 甚差异
论证中国诗特点的方法:
比喻 对比 引用 类比 举例
婚姻好比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 人想逃出来。人生、事业大 抵如此。
——《围城》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 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 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
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 含义和表达作用。
1、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在 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形 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
3、“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 记着旅途的印象”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 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 国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 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 诗歌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 剪掠
韵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同
味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
风 格
天动地的神威;乐队合奏
异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
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吹着芦管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
内 作风也往往暗合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 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 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 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 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比较分析曹操《观沧海》 与普希金《致大海》的异同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七缀集》
自学情况 基础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咽(yàn)喉 薄(bó)弱 单薄(bó) 难以下咽(yàn)
yān
B.梵文(fán) 无垠(yín) 星宿(xiù) 轻鸢(yuān)剪掠
fàn
C.犬吠(fèi)
咻(xiū) 一宿(xiǔ) 一蹴而就(cù)
D.颦蹙(pín) 呜咽(yè) 归宿(sù)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 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 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 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 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 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 长。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 “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 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比较文学
原因?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 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
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 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中国诗的特点:
(2-7) 发展: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后缺乏变化且逐渐腐化(2 形式: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3)
韵味:富于暗示性(4-5)
风格:笔Hale Waihona Puke Baidu轻淡,词气安和(6)
内容: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7)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 ‘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 ‘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 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 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 对中西本位文化论。
数见不鲜(shù)
shuò
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居高临远 卓尔不群 能言善变
辩
B.聊以慰藉 斩钉截铁 回长荡气
肠
C.卧心尝胆 毕恭毕敬 凌风出尘
薪
D.惊天动地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第1段: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2-7段:中国诗的特点 第8段:结论
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1)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 伤!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作者心坎情绪的自然流露,
《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 状,也反响出作者广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 实景的刻画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魄力。《致 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 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不同点:《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究篇幅短
小的特点,“是文艺观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 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致大海》篇 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 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 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
谈中国诗
钱钟书
走进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年),字默存, 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从清 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 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围城》;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
合作探究: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 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 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 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 观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出中 外诗歌的异同。
中西对比
诗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异
史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同
同
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 甚差异
论证中国诗特点的方法:
比喻 对比 引用 类比 举例
婚姻好比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 人想逃出来。人生、事业大 抵如此。
——《围城》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 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 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
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 含义和表达作用。
1、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在 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形 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
3、“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 记着旅途的印象”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 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 国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 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 诗歌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