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历史高中选择性必修2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15张PPT).ppt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1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456ba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f.png)
表现 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 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 影响 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 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 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 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 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逐步过渡
成就: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主 要工业部门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很 短时间内从小农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 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 巨大的国际声誉。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探索出了一条小农
弊端: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 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贸易保护主义
关贸总协定成立
19世纪70年代 —— 二战 1947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
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根据p50第3段,梳理贸易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表现、影响
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 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
三.P国5际2问金题融与探人究类:生结活合所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 4法.电》子产金生融、的网背络景金融,日以益及普及该法实施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原因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f69316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b.png)
学知识,分析此概况出现的原因。
材料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德国(联 项目 俄国(苏联)
邦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原油产量 11.3
1910年
钢产量
3.3
0.1 27.9 - - 0.3 13.1 26.5 6.5 3.4 0.009
原油产量 28.5 1937年
思维点拨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资 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私 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处 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 。 (2)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计划和市 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世界经济的发展
基础落实
任务一:阅读课本P48第一目,梳理20世纪初至一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 提示 阶段特征: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结果: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任务二:阅读课本P48第一目,梳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阶段特 征、表现及结果。
总结拓展
(2)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 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复苏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 进入新经济时代。
总结拓展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现代史上的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图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图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优质课件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a57d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e.png)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1.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唯物史观)2.从时空观念出发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史料实证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通过史料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结合20世界以来人类生活的史实,分析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释)重点:贸易、金融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难点:中外经济联系;新时代技术对经济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观察图片,这些图片代表了哪一领域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商业贸易领域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商务文件。
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采购。
电子商务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学习一战前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恢复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学习。
(2)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①社会主义国家: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1922年,苏联成立,实施新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C.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师】请同学们尝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全面评价斯大林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共3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02380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3.png)
【答案】D
A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0至1981年国际贸易的发 展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趋势:1900年后国际贸易不断下降;1938年后国际贸易回升 并迅速增长。 下降原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下降;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争夺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
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工业化。经济结构 不合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瓜分世界的争斗,引发一战
到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 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 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
3. 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 场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贸易保护 主义的弊端。
原因: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弊端:பைடு நூலகம்碍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 阻碍世界贸易的增长;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增长原因: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上升;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e2b7e5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5.png)
►知识点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_美_国__主导下建立。
(2)构成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 汇率的稳定和_国__际__收__支_的平 向 会 员 国 发 放 _短__期_
贷款,用于进行国 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
(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背景 这些国家将_经__济__独__立_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 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成效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 问题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 日本。 (3)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__洲__基__础__设__施__投__资__银___行_正式成立。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4.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21世纪以 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影响 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则走上_法__西__斯_道路,发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2.二战后的经济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概况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 经 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_宏__观__调__控_与市 济 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成 ②_现__代__科__技__进__步_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 效 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25张)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3c459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e.png)
世界经济的发展——21世纪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 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面对挑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可口可乐与经济全球化
——「美」汤姆·斯丹迪奇《上帝之饮》
国 PART ONE 际 贸 易 、 金 融
02
与人类生活
最廉价又最昂贵的饮料
可口可乐1924年在法国的售价
在美国售价 0.05美元
美元:法郎 1:18
关税 20%
法国售价 1.08法郎
可口可乐1937年在法国的售价
在美国售价
美元:法郎
0.05美元
1:42.5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0s
其他会员国货币
➢ 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美元取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 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 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短期贷款 稳定汇率
世界银行
长期贷款 技术援助
80年代恢复 90年代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国家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 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
整个战争时期,他们在全球共建立了近64家军用装 瓶厂,共生产饮料近百亿瓶。还设计了一种适于在丛林 中使用的便携式自动饮料机,以及一种能进出潜艇舱门 的微型自动饮料机。与此同时,他们还把可口可乐推广 到美海外驻军基地周边的外国平民中。后来,许多外国 人也逐渐喜欢上这种饮料。它的市场不断地扩大,世界 各地的人民,从波利尼西亚到祖鲁,第一次尝到了可口 可乐的味道。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0c9213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e.png)
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2.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922年 苏联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斯大林 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
上台后 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概念辨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WB)的区别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急”,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目的是帮助成员国平 衡国际收支,促进汇率的稳定等。 (2)世界银行:“救贫”,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较低。
图解历史
拓宽教材 3.观察教材第三子目图片“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之后,一名抗议者在示 威”,这反映出现代国际金融具有怎样的风险? 提示 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风波,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 融危机。
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 1995年成立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
宗旨 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 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 多边贸易 体制 ①关税的下降和 服务贸易 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
主题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问题探究 视角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材料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示意图。
教你读史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② 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危机 ③ 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 征及其根源,并分析图中美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阶段的原因。 提示 特征:呈现出周期性的循环往复。 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美国世界经 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61a1a9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c.png)
问题探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历史背景
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 露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 混乱
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不 指导思想 同 点 重点
历史结果
失败原因 相 目的 同 内容 点 结果
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
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
农业
工业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转 向政治领域
②消极作用: 1、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3、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体制日益僵化。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2、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 之间矛盾
实行国有化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 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 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制定经济计划
(2)特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
①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新生政权,苏俄陷入内战;粮食严 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②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③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普遍劳动义务制。 ④影响:
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宏观调控各有何特点?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b5d1b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0.png)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条件: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现代科技的进步。 ②结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 级,极大提高了多个部门的生产效率。 ③消极影响: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 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 国际金融危机。
(1)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性; (2)殖民扩张与掠夺; (3)两次工业革命; (4)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3、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 传播,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从道德的角度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 球的传播,有利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经营方式: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 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等等 5、认识近代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由19世纪中期,英国为中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中心 的新格局。
课堂导入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应对: 民主的方式:美国、罗斯福新政;法西斯方式: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 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对进口商品关税征 收最高达53%。这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打起了关税权、倾销战 和货币战,致使世界经济停滞,贸易总额相对于1929年减少了三分之二,世界经济全 面衰退……这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b9dde4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1.png)
滞胀及调整:20C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 滞和通货膨胀。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复苏和发展: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 业的升级。20C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 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
A.时间: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 B.定义: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模式。 C.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D.特征: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E.评价: 推动经济十年持续增长。生70年产代中关东系战争未:石改油危变机。危机
(2020辽宁丹东期末)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
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
20世纪80年代初时,英国的福利支出增加到685.1亿英
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这种变化能够说明英
国( )
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 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
(20世纪初)
英
德美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
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
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1914-1918)
2.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①过程:A.1917年十月,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②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知识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原因: 1918国内战争开始,集中有限力量保证战争 胜利,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政和军事手段)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cb95e2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e.png)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重心:调整国家与 农民的关系
苏联模式 1936年确立 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内容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私营企 业发展;租让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影响/ 成就
积极:保证前线粮食 供应,缓解城市饥荒。
稳定和恢复国民 经济;
局限:严重损害农民 巩固苏维埃政权。
利益,导致战后经济
时间
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初
经济发展,但 不平衡
1914——1918
一战
1918——1929 发展、繁荣
1929——1933 经济危机
1933——1939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专政
1939——1945
二战
1945—1970年代 战后新变化
20世纪70年代后
滞胀
20世纪90年代 新经济时代; 金融危机
【学生活动】据材料指出20世纪以来俄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最终成就?
经济政策的变化
战时共产主义;新 经济政策;苏联模 式
成就
1937年,苏联基本 实现工业化,工业 总产值位居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
【温故知新】以表格形式整理苏(俄)联 经济政策
时间 目的
战时共产主义 1918-1920年底
集中有限力量保证战 争胜利(直接过渡)
改乱了
赫鲁晓夫 改革
改残了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改死了
戈尔巴乔夫 改革
1953年
1964年
1985年
1989年 东欧剧变
1991年 苏联解体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2)中国:分两段
曲折探索(奠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49f1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0.png)
新自由主义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出售部分国有企 业,缩减福利开支 代表学派:供应学派; 货币学派
经济 政策 柯立芝繁荣 危机 调整
战后资本主 义黄金时期
经济 政策 危机 调整
80年代恢复 90年代发展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根源, 分析图中美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阶段”的原因。 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示意图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不久,为扭转英国经济“滞胀”局面,改变战后历届政府奉行的凯恩 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即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控制货币发行 量来压低通货膨胀;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提高银行利率,紧缩信贷;鼓励企业自 由竞争,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并通过税收改革等家怎样调整经济发展?结果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调
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
整
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结
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的提
果
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拓展提升: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
重商主义
盛行于16-17世纪西欧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 济理论。重商主义主张政 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 垄断外贸、提高关税。 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 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
自由放任
大规模干预经济
减少政府在经济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事务中的操控,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 让市场机制发挥 业;制定经济计划,指 调节资源的作用。 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 代表人物:亚当 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 斯密《国富论》 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21世纪以来
1.国际形势 ①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 程度日益加深。 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 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策略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 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知识回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 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措施:实行余量征集制,将农民的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严重损害了农 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 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结分合析材2料0世分纪析2以0世来纪国以际来贸国易际和贸金易和融金的融哪的些哪变些化变影化影响响到到人人类类生生活活?
守夜人
大管家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政策
凯恩斯主义
中间路线
新自由主义
16—17世纪西欧资本 原始积累时期。重商 主义主张政府管制商 业活动、提高关税以 保护国内市场。 典型表现:政府组建 大型商业公司;海盗 式劫掠
减少政府在经 济事务中的操 控,让市场机 制发挥调节资 源的作用。
代表人物:亚 当斯密《国富 论》
知识回顾
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争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内容: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 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 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特点: 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阅读第3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二战后世界经济发生哪些变化?效果如何?
(1)变化: 1)政府职能变化: ①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经济的快速 增长,实现了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70年代调整:面对70年代“滞胀”危机,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科技发展:①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②20世纪 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恢复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 程中的主导趋势。 (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 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 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
①背景:二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 立;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 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②成效: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实现了 经济高速发展。 ③存在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 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 然充满挑战。 ④影响:冲击了世界格局,促进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 多极化趋势发展。
【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被广泛应用 2.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3.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兴起;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 5.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6.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 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一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时间:20世纪初。
2.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 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2)评价:
①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 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严重影响了世 界经济的发展。(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济危机爆发: 原因:一战后,经济有所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导致了 经济大危机 表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 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社会矛盾尖锐。 应对: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2)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异同点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构成 作用 原因
IMF、WB
关贸总协定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 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 稳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时间:1945年
宗旨: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 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主要活动: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 支调整(金融危机)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时间:1945年 宗旨: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 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主要活动: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 经济(灾后重建)
2.过程
建立: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的持续增长 性质: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 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 年止,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已从 40年前的40%下降至4%-5%;发展中国家 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 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 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4.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1)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表现: A.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B.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C.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 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GATT
1.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美国战后经济实力膨胀。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3.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
德
美
法
3
2
1
4
1
4
5
2
(二)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1922年,苏联成立,实施新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③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 展重工业。这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80年代恢复 90年代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苏联与东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推动经济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 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 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背景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 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1)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提高关税、货币贬值保护 本国贸易 (2)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 民生活困难。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减少国家对经济
实行国有经济;制定经 的干预,出售部
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 分国有企业,缩
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 减福利开支
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 会生产
代表:罗斯福新政;凯 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