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
媒介批评的类型方式与内容
![媒介批评的类型方式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8d122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e.png)
媒介批评的类型方式与内容媒介批评是对媒体作品、媒体表达或媒体业务进行评价和批判的一种形式。
它旨在揭示媒体的优缺点,评估其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对公众有益的反馈和指导。
媒介批评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方式和内容,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类型。
1.文本批评:这种批评类型注重对媒体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它可以探讨文章的逻辑性、可信度、立场、倾向性、主题选择、论证手法等方面,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美学批评:这种批评类型聚焦于媒体作品的美学价值,即审美。
它可以评价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图像表达、音频效果等方面,为公众提供对艺术形式和媒体设计的理解与鉴赏。
3.道德批评:在媒体批评中,道德批评是一种重要的类型。
它关注媒体在道义上的责任和义务。
道德批评可以揭示出媒体的不当行为、不负责任的报道、伦理冲突等问题,并呼吁媒体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利益。
4.政治批评:政治批评是指对媒体在政治观点和立场上的倾向性进行评价和批判。
这种批评类型可以揭露媒体对特定政治势力的偏袒或曲解,以及对公众政治意识和理解的影响。
5.经济批评:经济批评关注的是媒体的商业运营和盈利模式。
它可以评价媒体的商业伦理、广告内容和媒体拥有权的集中化程度,为公众提供对媒体经济运作的洞察和了解。
不论采用何种批评类型,媒介批评的内容应当客观、有根据、全面。
它应当提供事实和证据作为支持,避免主观偏见和无根据的推测。
同时,批评应当从多个角度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进行考虑,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重要的是,媒介批评应当促进媒体的进步和改善,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社会影响批评:社会影响批评关注媒体作品和表达对社会的影响。
它可以评价媒体对公众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行动的塑造和引导。
这种批评类型可以揭示出媒体在种族、性别、宗教、贫富差距等方面的态度和偏见,引起公众对社会问题和公共利益的关注。
7.技术批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优秀的媒介批评文章
![优秀的媒介批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7c27d7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e.png)
优秀的媒介批评文章
优秀的媒介批评文章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1. 深入分析:通过对媒介作品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缺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批评意见。
2. 公正客观:媒介批评文章应该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偏袒任
何一方,对媒介作品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
3. 有明确的观点:媒介批评文章应该有明确的观点,即针对哪个
问题、哪个方面进行批评,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 引用有力的证据:媒介批评文章应该引用有力的证据,如数据
和科学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 结合实例分析:媒介批评文章可以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
实例来说明媒介作品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6. 具有启发意义:媒介批评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能够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介作品,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7. 语言简洁明了:媒介批评文章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不啰嗦,
不冗长,能够让读者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
优秀的媒介批评文章应该具备深入分析、公正客观、有明确的观点、引用有力的证据、结合实例分析、具有启发意义以及简洁明了的语言等要素。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4d19d7c28ea81c758f578fb.png)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媒介批评【分析】超纲题,属于709(现在是815)的大纲内容。
参见雷跃捷《新闻理论》最后一节和《媒介批评》一书。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分广义和狭义。
答:广义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首先,媒介批评是一种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批评的一种特殊活动。
第二,媒介批评是人类在自觉利用大众传媒时,对这一自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理论反思。
第三,媒介批评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形态或阶级意识的影响。
第四,媒介批评的标准,除了受阶级意识的影响与制约,也存在着永恒的人类社会准则,如正义、人性、理性等等。
狭义的媒介批评专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所开展的否定性评判。
2.理论新闻学【分析】基础题,属于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超纲题,属于709(现在是815)的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内容分类。
答:理论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的新闻学研究。
理论新闻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新闻学原理、新闻理论、新闻概论、新闻传播学、新闻广播电视概论等。
理论新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奠定学理基础,使之避免流于技能应用与操作性的层面。
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与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共同构成广义新闻学有机的、完整的新闻学科整体。
3.新闻自由【分析】基础题。
属于大纲内容。
难易程度:☆☆★。
答题思路:下定义→特征分点论述→分类。
答: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同时也包含人民群众有创办新闻机构或者接收新闻信息的权利。
媒介批评的标准概述
![媒介批评的标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4837e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6.png)
媒介批评的标准概述媒介批评是对媒体内容、报道和表现的评估和分析,旨在评判其质量、准确性和公正性。
媒介批评的标准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类型的媒体,包括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电影、广告和社交媒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媒介批评标准:1. 真实性:媒介报道的真实性是评估的重要标准。
这包括事实准确性、信息来源可靠性以及报道是否基于客观事实而不受个人或政治立场的影响。
2. 公正性和平衡性:媒介批评应关注报道的公正性和平衡性。
这意味着媒体应该提供多个观点的平衡报道,避免偏袒特定利益群体或偏见。
公正性还包括避免对个人或团体进行无根据的攻击或污名化。
3. 透明度和道德:媒介的透明度和道德行为是批评的重要标准。
媒体应该明确披露其所有人、资金来源和潜在利益冲突。
此外,媒体应遵循道德准则,例如尊重隐私权和不歧视原则。
4. 内容质量:内容质量是评估媒介的重要方面。
这包括评估媒体的专业水平、研究深度和意见表达的质量。
批评还应关注媒体是否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和文化敏感度,以便读者或观众能够全面理解报道。
5. 可信度和可靠性:媒介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标准。
这包括评估媒体的良好声誉、专业资质和前后一致的报道。
可靠性还与事实核实的方法息息相关,媒体应该准确地报告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信息。
6. 社会责任:媒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批评应关注其社会责任。
这包括评估媒体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以及其对社会和公共利益的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媒介批评的标准涉及真实性、公正性、平衡性、透明度、道德行为、内容质量、可信度和可靠性,以及社会责任。
这些标准有助于评估媒体的质量和对公众传播信息的影响。
媒介批评是对媒体内容和表现的评估和分析,旨在评判其质量、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传播信息和影响舆论,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媒体进行批评和评估非常重要,以确保公众接收到准确、公正、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媒介批评的标准之一是真实性。
新闻传播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批评
![新闻传播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c62bf4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2.png)
新闻传播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批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媒介批评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介批评起着监督媒体、推动媒体进步的作用。
本文将从媒介批评的定义、目的、方法以及该领域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媒介批评的定义和目的媒介批评是指对媒体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旨在揭示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指出媒体在报道中的倾向性、失实性或偏见,并促使媒体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媒介批评通过对媒体报道的评估和反思,对公众提供一个判断媒体价值和可信度的参考标准,同时也鼓励媒体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
二、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内容分析、立场分析、话语分析等。
内容分析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以评估媒体的报道倾向性和失实性;立场分析则是分析报道中蕴含的立场、观点以及对事件的解读,以揭示媒体的偏见和立场;话语分析则是对新闻报道中的语言使用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意图和潜在信息。
三、媒介批评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应用1.揭示新闻偏见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体往往可能存在地域偏见、文化偏见、政治偏见等。
媒介批评可以通过立场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揭示报道中的偏见,促使媒体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报道。
2.发现新闻失实新闻报道的失实性是媒体批评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内容分析和对事件的事实核实,媒介批评能够揭示出报道中存在的失实现象,推动媒体改正错误,并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关注媒体伦理媒体伦理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媒介批评可以关注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违反伦理规范的报道进行批评,推动媒体遵循新闻职业道德,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4.促进跨文化交流国际新闻报道涉及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媒介批评可以通过对报道的语言、图像和符号等进行分析,推动媒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确保报道准确传递信息,减少误解和刻板印象的产生。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媒介批评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媒介批评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12c697c01f69e314332943c.png)
媒介批评一、定义:,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阶级和利益的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狭义的媒介批评,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展开的否定性批判,其批评主体是从事媒介批评的团体、组织、个人。
二、对象、标准、类别1、对象:广义: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批判,包括三个层面,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层面: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科学、人类的关系;本体层面: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是媒介批评的基本范畴,包括传者和受众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传播的内容研究、传播的效果研究;现象场面: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传播给受众的给受众的各种信息,——新闻节目、广告、天气等狭义:针对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各种产品2、标准:媒介批评离不开对批评对象的价值判断以评判作为求知的方法;以解释作为求真的方法;以批判作为求善的方法;以祛魅最为求美的方法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差别(1)对于求知、求真、求求美等价值标准的认识上,存在着根本差别资产阶级的新闻媒介理论,为受众提供的所谓知的评判认识标准,是以抽象的客观、中立这些概念作为依据的。
这种客观主义的新闻传媒标准,刻意标榜超阶级、无党性,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纯客观的报道和评述,用抽象的人性和社会受众等概念来掩饰资本主义新闻制度下只有少数人享有新闻自由的事实,用客观、中立的概念来攻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在遵守客观、公正、真实的传播原则的同时,不忌讳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性质,公开宣称自己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并将是否做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服务作为衡量新闻事业的最根本的标准(2)在对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标准的实践上,存在着根本差别。
资产阶级新闻媒介在打着自由、客观、公正的旗帜,对公众进行传播的时候,为达到宣传其价值观念或意识形态的目的,往往在大众传播实践中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真与美的分离与脱节。
媒介批评四
![媒介批评四](https://img.taocdn.com/s3/m/f59e726d9b6648d7c1c74652.png)
第四讲 方式、方法与内容
回顾:关于“表现”与“再现”
再现说:在文学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 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 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 /question/18226867.h tml?an=0&si=1)
五·媒介批评方法的特殊性
非封闭特征。 1· 方法的要素。 哲学思维;其他学科的理论;其他学科 的研究方法。 施拉姆;陈卫星。 2· 批评方法的互补。 针对性。
六·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
系统分析格式。 媒介行为:社会生活系统、媒体与记 者的传播系统、作品内容的展示系统。 报道过程;新闻事实的双重属性—— 信息与思想。 “典型”价值:共时性的历史地位; 时代精神和阶级特征;历时性的道德榜样。
预习
下一节课学习以“媒介环境”理论为中心 的“媒介批评对象研究与批评活动”。 推荐书目: 斯图尔特·霍尔著,徐亮、陆新华翻译:《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 馆2003年版。 青井和夫著,刘振英译:《社会学原理》,华夏 出版社2003年版。
思考题
1· 尝试对你所处环境的“媒介素养”作初 步调查与分析。 2.如何从文本特别是标题的角度鉴别“硬 新闻”和“软新闻”?
回顾:关于“表现与“再现”
再现(Representation):传播是为获得集体性的生活所 要的有力联系而把随机分散的元素结合起来的有用工 具。联系表现在:等级、纵向和横向联系、用符号和信 号进行重复再现; 表现(Expression):传播是内部联系和整体参与,如果 某些阶段和等级在联合它们之间早已成为整体性的元素 时,这就需要特定范围的具体联系层面。 (《传播》第6页,<法>吕西安·斯费兹著,朱振明译, 陈卫星审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4)
媒介批评写法
![媒介批评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cb0a9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b.png)
媒介批评写法一、什么是媒介批评媒介批评呢,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啦。
这可包括好多方面呢,像对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这些媒介的内容、形式、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判。
比如说,你看一部电视剧在电视上播,你觉得它的剧情很狗血,这其实就是一种很简单的媒介批评哦。
媒介批评就像是我们对媒介这个朋友的评价,有好的评价,也有不好的评价。
二、媒介批评的角度1. 内容角度内容的真实性。
这可太重要啦。
就像新闻报道,如果新闻里说的事情都是假的,那这个媒介可就有大问题了。
比如有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编造一些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就是内容真实性上出了岔子。
内容的价值性。
内容是不是有意义呢?是能让我们增长知识,还是能让我们得到娱乐?要是一个节目或者一篇文章,看了半天啥也没得到,那就有点浪费时间啦。
比如说一些毫无营养的综艺节目,除了看明星瞎闹,没有什么内涵。
2. 形式角度版面设计或者画面呈现。
对于纸质媒介,版面设计得好不好看,字的大小、排版是不是合理,都会影响我们的阅读体验。
而对于电视、网络视频等,画面的色彩、镜头的切换、特效的运用等就是形式方面的要素。
像有些电影的特效做得特别假,看着就很出戏,这就是形式上没做好。
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渠道也有不同的特点。
传统的报纸杂志靠发行来传播,网络媒体靠网络平台。
如果一个媒介选择的传播渠道不合适,那也会影响它的传播效果。
比如一些小众的艺术作品,放在大众社交平台上可能就没什么反响,但是放在专门的艺术论坛上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关注。
三、媒介批评的写法1. 提出观点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是觉得这个媒介好呢,还是不好呢?或者是有好有坏?比如说,你可以说“我觉得这个新闻网站在报道国际新闻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国内民生新闻的报道上就有点欠缺”。
观点一定要简洁明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要说啥。
2. 举例论证光有观点可不行,得有例子来支撑。
就像刚才说的新闻网站的例子,你可以具体说哪一篇国际新闻报道得好,好在哪里,比如报道很全面,采访了很多不同的专家和当事人。
简述媒介批评的内容和方法
![简述媒介批评的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7f8b480029bd64793e2c9d.png)
简述媒介批评的定义、内容和方法。
答:一、媒介批评的定义。
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作为一种道德批评和理论反思活动,媒介批评与媒介诞生共同面世,也会相伴终身。
媒介批评和新闻批评不是一个概念。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媒体通过批评性的报道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
而媒介批评是把新闻媒体作为批评的靶子和对象。
那么,批评是如何定义的呢?据考证,在各国的语言里,批评包含有批判、评论、评价、审查、鉴定,甚至非难、非议、挑剔、吹毛求疵等意思。
从本意上讲,批评就是“判”与“断”:判,即分辨与选择;断,即价值的认定。
由此可见,媒介批评的属性和实质就是对大众传媒产品以及大众传媒本身进行价值判断。
二、媒介批评的内容。
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
人和媒介的关系是媒介批评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而人和媒介的关系,也正是隐含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的问题。
①从大众传播媒体的文化层面出发,主要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管理、科学技术的关系。
如传播媒介与人类社会关系,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政府管理、法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等。
②就本体层面而言,这是媒介批评的基本范畴,这方面包括传者和受者研究、传播公式研究、传播的内容研究、传播的效果研究等等,是专业性与学术性的批评。
③现象层面主要是指大众传媒生产的产品传播给受众的各种信息,包括新闻节目等媒体呈现的全部信息。
狭义的媒介批评通常就是指对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的批评。
三、媒介批评方法。
媒介批评的方法:①哲学的批评方法。
②实证的批评方法。
③艺术的批评方法。
媒介批评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媒介批评的价值取向,不同社会制度有着不同的媒介批评标准。
资产阶级的媒介批评标准是以评判作为求知的方法;以理解作为求真的方法;以批判作为求善的方法,以祛魅作为求美的方法。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47850a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a.png)
标题: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 媒介理论批评
麦克卢汉,这位被称为“电子社会之父”的理论家,提出的“媒介即文化” 的观念,至今仍然在我们的思考中回响。他以独特的视角,将媒介视为文化的载 体和推动力,而这种视角的独特性,正是其理论的魅力所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类社会三个阶段的理解之上的。他认 为,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和重新部落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 发展,都与媒介的变革密切相关。部落化阶段对应的是口语传播时期,非部落化 阶段则是书面传播时期,而重新部落化阶段,则是电子传播时期。
3、研究影响:分析媒介信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考虑其短期和长期影响, 以及其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可以参考相关研究或数据来深入了解媒介影响的机 制和效果。
4、评估可信度:对媒介机构的可信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对新闻媒体、 社交媒体、广告机构等的评估。要考虑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专业性和透明度等 方面,同时其对公众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目录
01 一、媒介批评的特性
02 二、媒介批评的职责
03 三、媒介批评的标准
04 四、媒介批评的方法
05 参考内容
媒介批评是一种对媒介内容和媒介机构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的活动。它具有 独特的特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提高媒介信息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促进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媒介批评的特性
标题: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 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们身处于一个由媒介定义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工 作、娱乐,甚至思维方式都被媒介塑造。然而,对于媒介的定义和影响,却鲜有 人深入探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特别是其关于媒 介革命与学习革命的观点。
麦克卢汉的媒介定义是广泛的,包括人体和人脑的一切延伸。他认为,任何 一种新的媒介都是旧媒介的延伸,如电视是人的耳朵和眼睛的延伸,是嘴巴的延 伸。这种理解媒介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媒介不仅仅是工具, 而且是人体的一部分,是我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第四章 媒介批评理论(一)
![第四章 媒介批评理论(一)](https://img.taocdn.com/s3/m/b23909146c175f0e7cd137bc.png)
因而,能否成为一个批判的世纪还要经受 时间的检验,而这其中的最为关键的还在于我 们能否建立起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具有现 实批判成效的批判方法,并不是在于我们拥有 了多少种众多的批判方法,那些没有批判实效 的、空洞意义上的批判方法再多也是没有实际 价值的。
这样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提 出多少种批判方法,而是要看重某一种批判 方法的实际效用,也可以说,让传媒批判切 近大众传播的现实,直面大众文化的实际, 对推动传播和引导阅听起到一种具有实效的 功用,这就是我们当前传媒批判所要面对和 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在知识建立的层面,也就是科学哲学的 层次上,主流传播研究被批判为缺乏理论, 落入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不自知。
2、铨释社会现象层面的问题
在解释社会现象的层面上,也就是社会 理论的层次上,主流传播研究被批判为“隐 含”著一套未加验证的功能论和多元论。
传播理论层面的问题
在传播理论的层面上,主流传播理论 被批判为仅注重可见的,个人或微观的, 和行为的效果研究;而忽略了宏观的、结 构的、和历史的研究。
日内瓦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治· 布莱就曾指 出过,“要等到21世纪,才能看出来本世纪 是否是一个伟大的批判的世纪。”看来,欧 洲国家那种传媒批判表面上的繁荣并不等于 实质上的批判成效,要想真正的成为一个真 正伟大的批判世纪,就不仅仅在于我们拥有 了多少种批判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 要有几种可以操作的、富有成效的批判方法, 由此我们才可以说,20世纪是一个当之无愧 的批判的世纪。
政治传播学者布鲁勒(Jay Blumler) 即指出,当时的社会危机也引发了媒介危机, 许多社会群体认为媒体扭曲了他们的本质。 参与柏克莱大学学生运动的吉特林(Todd Gitlin)即曾就当时主要的电视及报纸如何 矮化、窄化“民主社会学生会”组织的情形 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feb9fc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b.png)
媒介批评媒介批评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观众和读者,我们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新闻,而媒介批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意义。
媒介批评旨在分析和评估媒体产出的内容,以及媒体如何塑造我们的观念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媒介批评的重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必要性。
首先,媒介批评有助于揭示媒体的偏见和局限性。
无论是新闻报道、电影、广告还是社交媒体平台,媒体都有可能存在偏见和个人观点的影响。
通过媒介批评,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偏见和倾向,并提醒自己保持理性的思考。
媒介批评者通常会深入研究媒体的运作方式,并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和意图。
他们的观点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真相的一面,同时也唤醒我们对媒体信息的审慎态度。
其次,媒介批评提供了对媒体行为的监督和反思。
媒体是一个强有力的塑造社会舆论的工具。
通过掌握信息的流动和渠道,媒体能够引导公众的思考和态度。
然而,媒体的力量也可以被滥用,以服务于特定的利益群体或狭隘的意识形态。
媒介批评的出现,使得公众能够对媒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反思。
媒介批评者通过对媒体内容的分析和评估,提醒公众保持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并促使媒体在报道中更加负责任和公正。
此外,媒介批评对于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媒体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上,媒体行业存在着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
这些偏见和偏好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平衡。
通过媒介批评,我们可以呼吁媒体关注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包容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媒介批评者经常倡导并提倡更加平等和多元的媒体环境,使得媒体内容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面貌。
最后,媒介批评还有助于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受众和参与者。
然而,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媒体信息对于公众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媒介批评可以帮助公众建立更加准确和有意义的媒体素养。
通过媒介批评者的观点和分析,我们可以学习到分析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媒介批评——精选推荐
![媒介批评——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5c3e3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49.png)
一、简答题1、媒介批评的定义、对象;答: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是以一定的价值立场和理论为依据,对传播政治经济体制、从业者行为、媒介产品以及媒介消费中的利益、意识形态与权力进行的判断、阐释与评价的活动。
构成:批评史、批评理论、批评方法与批评实践。
媒介批评的对象,包括传播政治经济体制、媒介从业者、媒介及产品、媒介消费者。
2、媒介批评的主要理论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2)符号学和结构主义;(3)后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4)女性;(5)精神分析;(6)叙事学;(7)霸权理论;(1)传播政治经济学:吸收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将新闻传播业置于社会整体中进行思考,建构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
(2)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责任论:不质疑新闻传播体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认为新闻界的问题主要是媒介所有者与从业者没有履行职业操守和专业理念及社会责任。
(3)信息流通与后殖民主义:新闻信息的流通在国际、国内范围都是不平衡的;主张国家应该致力于消除“知识沟”;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实现信息的平衡流通。
(4)传播内容批评:解读渗透在媒体文本中的权力因素,批评既定的社会权力秩序。
(5)媒介文化研究:英国伯明翰学派;民粹主义,告别精英式的文化定义,呼唤通俗文化的出场,颠覆了既定的文化观念。
3、美国媒介批评的实践的发展状况;鉴于美国媒介批评实践庞杂的特点,从体制和内容两方面分别加以分析在当代美国社会,新闻业受到法律法规、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媒介批评的监督和制约。
在这个看似完整的制约体系中,媒介批评既有来自新闻业内部的批评,又有来自非新闻业界的批评,这种监督机制已经形成了有组织的体制。
美国媒介监督组织体制由四个方面构成:行业外监督组织的批评、媒介行业内部的批评、新闻委员会和业内专业组织的批评、个人的批评。
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当代美国媒介批评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利用网络是媒介批评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网站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媒介批评 笔记
![媒介批评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f928e90b4c2e3f562763c3.png)
媒介批评笔记
媒介批评
一、媒介批评的内涵与视角
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体发展社交媒体媒介化社会
媒介批评: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
介自身所作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媒介批评是一种理论思维,依托某中思想理论对媒介进行分析。
在分析中包含着价值判断。
媒介=真实?
什么是谣言?
真实的现实?虚拟的现实?
媒体框架:
中国媒体对灾难进行的报道
外媒
不同的媒介观,造成了不同的媒介框架
我们通过媒介的认识框架获取对现实的认识。
媒介、文化、社会之间的建构关系:
媒介批评理论解决的核心问题
媒介和文化社会之间具有不可脱离的关系(深刻、互动。
媒介体现出文化形态,本身是社会文化反映的形式,影响社会建构)
误读、认识偏差
媒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世界?(机制、形成原理?)
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技术层面,揭示媒介与人、社会、文化、技
术的深层次关系。
基本的价值立场反思性的批判
基本取向价值批判阐释
立足批判价值立场,传播观念、背景,通过人文学科
批判视角宏观哲理思辨抽象的归纳批判哲学(康德三大批判理论反思性)
批评视角中观理论针对个案展开两种含义
评论视角微观现实感悟新闻评论新闻稿观察感悟。
媒介批评考试重点
![媒介批评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d891f8f61fb7360b4c6528.png)
媒介批评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媒介批评⑴认识:①媒介批评是一种活动。
具体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批评的一种特殊活动。
②价值判断是道德评价的范畴,理论鉴别是学术检验的的范畴。
媒介批评是人类在自觉利用大众传播时,对这一自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理论反思。
③人类发明大众传媒和利用大众传媒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阶级社会形态。
媒介批评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精神活动。
④媒介批评的标准,除了受阶级意识的影响与制约,也存在着永恒的人类社会准则,如正义、人文、理性等等。
⑵定义:媒介批评学是以人类的媒介批评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媒介批评的性质、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媒介批评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①广义的可表述为:所谓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②狭义的可表述为:媒介批评是专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所开展的否定性评判。
⑶主体:从事媒介批评的团体、组织、个人(传者和受众/业界内外两部分人)①文化层面:宏观意义⑷对象和内容(内容含于对象):②本体层面:基本范畴,主要对象,中观意义批评③现象层面:微观意义,文化产品以及传递给受众的信息①以评判作为求知的方法⑸标准:②以解释作为求真的方法③以批判作为求善的方法④以“祛魅”作为求美的方法①哲学:人文关怀及哲学反思精神关注的大众传媒,是社会思潮的反映⑹方法:②实证:调查统计分析和科学实验为主的主要手段开展研究③艺术:借鉴文艺批评的方法2.法兰克福学派⑴定义:法兰克福学派指的是1923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建立的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所秉持的学术观点和形成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众多,著述丰富,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整个20世纪。
⑵发展:①创立时期和早期(美国时期):1930年至1949年的20年。
代表人物:马克思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雅明等。
论媒介批评的标准
![论媒介批评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5deb9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1.png)
作者: 付文波
作者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四川成都610071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3-134页
主题词: 媒介批评;标准
摘要:本文对已有的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整合,在“针对批评对象的标准”的类别下归结为三个批评标准:政治思想标准、美学艺术标准、历史语境标准。
同时提出全新的一类——“针对批评者及其行为的标准”,在此类下提出规范性标准和规则性标准两种,使我们对媒介批评的标准问题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媒介批评(修改版)
![媒介批评(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c95afbba0d4a7302763a37.png)
媒介批评一、名词解释1、媒介批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媒介批评的主体是从事媒介批评的团体、组织和个人。
批评的对象和内容主要有文化从面、本体从面、现象从面。
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是最主要的标准。
或: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媒介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它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层面、本体层面和现象层面;狭义的媒介批评是指对大众媒介的产品,如新闻报道、文艺作品、通俗音乐等的批评。
2、法兰克福学派指的是1923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建立的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所秉持的学术观点和形成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马克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尔诺、哈贝马斯等。
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为后世的媒介批评提供了一种批判的范式,对开展大众文化的批判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文化研究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欧洲时期”(约1930——1939年,即从学派形成到它的主要理论家迁居美国的那段时期)、“美国时期”(1939——1949年)和“联邦德国时期”(50年代——70年代)。
3、《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CJR)作为美国最早创立也是最知名的全国性媒介批评刊物,是行业内媒介批评的典型代表。
该杂志于196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的赞助下成立。
它不仅逐日检查媒体的行为,而且也检查整治、经济、技术、社会、法律等其他各种力量对媒体行为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该评论经常对媒体进行质疑,对重大新闻的报道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评,并对整个新闻界给予有利的指导。
媒介批评的基本原则
![媒介批评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06015a2b0717fd5360cdca4.png)
2010.No1104摘要:面对日益繁多的媒介形式和内容,媒介批评的难度日益加大,本文规范出宏观的媒介批评的基本原则,使媒介批评能够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批判标准,使媒介批评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媒介批评 批评原则 价值 文化媒介批评:是对媒介和媒介传播内容的价值评判 其作为从西方舶来的概念和理念, 自1995年在我国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被正式提出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这期间,虽然我国的媒介批评实践日益活跃和繁荣,媒介批评的理论研究也从无到有,逐渐增多。
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加深,社会成为了一个信息“蜂拥”的社会,承载这些超量信息的媒介随处可见。
媒介形式在不断地更新,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媒介批评。
面对纷繁的媒介,媒介信息,也加大了研究媒介批评的难度,我认为需要一个宏观的基本原则来规范媒介批评,使之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
一、媒介批评角度的多样性与批评的目标一致性的统一(一)媒介批评可以从众多不同角度实施批评,例如从学术角,现实角度,等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评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1、媒介批评的学术角度。
从政治出发:其涉及政治经济学,国家机器,公共领域等方面;从经济出发:主要是经济学角度出发来批评。
从文化方面出发:文化既是一个人文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经济概念。
如何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是新闻传媒产业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媒介批评的一个主要内容。
伦理:伦理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于性、爱、以及普遍自然法则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并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普遍上升而呈上升趋势。
媒体通过监督,实施正确的导向,优秀的伦理道德得以弘扬。
人类学: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
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与批评媒介的标准主要有 三个方面:
• 1)新闻规律、专业理念; • 2)职业道德、新闻法规; • 3)社会、文化规范
标准一、新闻规律和专业理念
• (一)、新闻规律
• •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 指出:“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 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 • 思考:何谓“新闻传播规律”?
• 教材: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 • 将文学批评的“意向”概念引进到新闻 批评中,对记者的报道和媒体行为的意图、目 的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是新闻批评的首要 标准。
•
标准(一)、意向标准
◆作品要具有真实性 1.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事实; 2.真实揭示事件发生和变动的原因; 3.真实描写环境和人的形象及心理特征; 4.真实暗示某一具体事实与全局的关系。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招聘记者 某报社招聘一名记者,考试题目为:假如你 是秦朝一家报社的记者,请写一篇焚书坑儒那天 的报道。 主编考后审卷,随意粘起一篇,题目为: “惊世屠杀心狠手辣”。他连内容也没看便撇在 一边。 后面一篇写的是:“本报讯:今日有匪帮冒 充官人屠杀儒士,焚烧书籍,殿下深感忧虑……”。 又看一篇,仅有四字:“今日休刊。”主编 叹曰:“人才啊”! 最终该报社录取一人,其文内容:“本报最 新消息:殿下昨日与京都知识分子代表畅游京都, 随后举行了大规模的篝火晚会,聚会始终在亲切 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 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 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是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 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服务和公众 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 控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和政治控制相 制衡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社区控 制模式。 • (陆晔、潘忠党,2002)
• • •
•
•
•
• •
•
《新闻记者的信条》一共有八条。 第一条:“新闻事业为神圣的职业。” 第二条:“凡与报纸所刊载文章有关的人,就其全部职 责而言,均为公众所信赖的人。” 第三条:“思想清晰,说理明白,正确而公允,是优良 新闻事业的基础。” 第四条:“新闻记者,只须写出心目中认为真实的事 物。” 第五条:“对新闻压制均属错误,除非为国家社会幸福 而设想者。” 第六条:“出言不逊者,不适宜从事于新闻之写作。受 本身偏见所左右及他人偏见之笼络,都应该避免,绝不能 因威逼利诱而逃避本身之责任。” 第七条:“广告、新闻与评论,均应为读者的最高利益 服务。因此,一种有益的求真求实的观念高于一切。” 第八条:新闻事业应该“独立不挠,傲慢、权势均不能 使其动摇。重视建设性、宽容性,而不取粗率性。”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
思考1:关注灾难报道
• • • • • • ◆媒体的进步体现在哪些地方? ◆什么才是地震报道的主角? ◆如何看待报道中记者悲情式的表达? ◆人本价值、新闻价值孰大孰小? ◆公众的知情权与被采访者的保护如何平衡? ◆地震报道是在见证还是在消费,是记录还是
闯入? • ◆如何看待救灾典型、英雄报道?
•
• ◆坚持教益标准 • 1.肯定真善美,否定假恶丑; 2.推动和促进公平正义; 3.升华人们的思想境界,推动人的完善。 运用教益标准的要求: • 不能简单地给新闻作品和媒体行为贴上道 德标签; • 充分肯定有益于文明进步的新闻现象; • 指出新闻作品和媒介行为中的谬误或欺骗 性。
• ◆是非标准
• 原文摘要:
• 灾难面前,暂停娱乐,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 电视台的考验。 • 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牵动着众人的心,各电视台 纷纷暂停综艺节目、影视剧,为直播芦山地震报道让 路。 • 据记者粗略统计,地震发生后的12个小时内,全 国33家上星卫视中,有包括东方、宁夏第1财经、湖南、 北京、湖北、四川、深圳、江苏、浙江等多家卫视播 出了自制灾情直播节目。 • 此次地震灾情的直播,东方卫视的表现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8时02分发生地震,8时20分便开始进行 直播,是全国第一家直播地震新闻的卫星电视,早于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近1个半小时。
• 客观新闻学要求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 同时,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 客观新闻学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 区别开来。
• 它的主要假定是,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对 每个人都同样有效;个人的意见则是主观 的,对他人而言缺乏合法性。 • 新闻工作者对客观性的信念就是对“事实” 的信任和对“价值观”的不信任,以及在 新闻中对二者必须分离的承诺。
• 在对媒介产品及媒介(人)的行为实施批 评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 掌握媒介批评的标准和方法,是成功批评 媒介的途径。
一、媒介批评标准的重要性 1.衡量媒介品格 2.反映社会文化 3.引导媒介行为
• 由于批评对象以及媒介作品的多种多样, 它的价值也表现在不同的维度之上,因此, 对媒介的批评也绝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标准, 它必然也是复杂多样的。再加之批评者所 处的时代及他们自身的政治和认识立场, 他们所持的标准也会不一样,用马克思主 义的观点来看,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绝不能奢望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一网打尽所有媒介 作品的万能的批评标准,这是讨论批评标 准时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前提。
是非标准的内容: 1.媒体的立场和行为符合国家的利 益立场; 2.媒体的言论和行为、新闻作品符 合国家的法律法规、重大的方针政策。 3.新闻作品和媒介行为代表公共利 益。
• • • •
标准(二)、再现标准 ◆选择事实的完美程度 ◆形式表现思想内容的完美性 ◆再现技巧的独创性
• 结论:媒介批评应该把对思想内容的评判 和再现形式的评判有机结合起来。分析评 价新闻的思想性和机智性,不能只用简单 的意向标准衡量,而是把两个标准有机地 联系起来。批评者对事实处理的巧妙性进 行分析,既重视了思想内容的研究,也重 视了形式的探讨。
• 陆晔和潘忠党列举了五项基本原则作为新 闻专业主义的内容:
• (1)传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 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或经济利益 集团; • (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 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 • (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 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 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 • (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 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 治权利或经济势力; • (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 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 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 ………………
• 对于国内荧屏众多的各种选秀节目,如 何看待? • 尼尔· 波兹曼《娱乐至死》:“人们感受 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 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 么不再思考。”
• 媒介批评作为批评者的主体行为,不是主 观地、随意地做出肯定或否定,而是用一 把客观尺子把握批评的出发点和击节点。 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新闻现象作出评断, 才能达到批评方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雷跃捷:《媒介批评》观点(P13-17): • 求知——分析和阐明大众媒介所创造的价值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指导并解释生活 的意义。 • 求真——对媒介所传达的意义不予全盘接纳, 而尝试去解释或再创造原作者所提供的意义。 • 求善——以否定性的思考、意识的启蒙、现 状的改变,透视媒介中的物化关系,激起受众的 独立判断能力,以避免论文商品化媒介下得牺牲 品。 • 求美——批评家从审美的角度应该清楚地看 到大众文化的通俗、贫乏、模式化、平面化、麻 醉大众意志等弊端,指明商业社会大众文化导致 大众审美情趣低俗的危害,为大众文化“祛媚”。
• …………
思考2:关注电视娱乐选秀
• 不完全统计,2013年有29个真人秀节目在央视以及地 方卫视轮番登场。这的确为草根们提供了更多的成名 机会。但是,选秀节目发展到现在,什么歌手没出现 过,什么形式没出来过? • 还能拼什么?各大卫视显然将宝压在评审身上。从最 早的柯以敏、黑楠、夏青到第二代的包小柏、伊能静、 庾澄庆们,再到现在的罗大佑、陈奕迅、郑钧这批 “3.0版”,评审不仅要会唱、会说、会演,还要讲求 跨界——瞧!“影后”章子怡都来选歌手了! • 本周一、二,即将在5月19日开播的东方卫视真人秀节 目《中国梦之声》(以下简称《梦之声》)进行了成 都站选拔。在章子怡、郑钧、罗大佑、陈奕迅联审的 《中国最强音》惨遭口诛笔伐后,《梦之声》的四位 评审要如何突围,才能不负“《美国偶像》中国版” 的名号?
•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国务院1997年颁布 • • • • • • 第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三条,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第四条,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第五条,保持清正廉洁的作用 第六条,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
•
•
•
• 剥开色情的新闻自由外衣 • (程瑞 《亚洲周刊》 2000年4月3日) 香港政府最近提出一系列管制色情刊物的建议,包括成立 评审委员会负责刊物的评级,并规定报章把“风月版”封上胶套, 禁止青少年购买。对青少年工作者和广大家长来说,这是迟来的 甘露,但总算回应了社会多年来的呼声。一些设有色情副刊的报 章辩称,这些专栏仅属“与性健康有关的文字”,质疑当局“压 制新闻自由”。这是给色情披上新闻自由的外衣,迷惑公众,也 迷惑国际舆论,但却瞒不过广大市民雪亮的眼睛。 香港高销量报章夹附色情版,轻易进入万千家庭,在全球 独一无二。几份通俗报刊为求招徕读者,在副刊开辟色情小说专 栏及“嫖妓指南”,对青少年荼毒至深。当局过去视而不见,其 实是港英殖民政府的“阴谋”。如果说色情版式港人的权利,但 为何香港英文报章却没有这种权利?保有中文的“黄”,而无英 文的“色”,岂非咄咄怪事? 香港回归近三年来,媒体继续享有新闻自由,将管制色情 内容与新闻自由挂钩,实属混淆视听……不仅侮辱劳伦斯的文学, 也侮辱了读者的智慧。 报刊是社会公器,牟利之余更要负起码的社会责任。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嫖妓指南“的报章老板及编辑,难道会将这 些”精彩版面“带回家,让自己未成年的子女细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