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可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

(一)感染性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实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为防护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疾病,针对感染性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特制定本预案。

1、感染性职业暴露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医疗副院长组员: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务部主任、预防保健办主任、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药剂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感染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职责:制定职业暴露后相关政策,拟定职业暴露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置措施。

2、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实验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2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隔离衣。

2.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6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六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六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等病毒的危险,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湖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的本预案。

一、成立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对HIV患者进行标本送检检查,主管医师要告知检验科。

三、检验科对临床送检标本HIV初筛(+)时,要及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科室并及时送标本到上级单位进行确诊实验,以便做好预防控制和网络直报工作。

四、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五、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以便追踪观察治疗。

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污染源的HIV阳性,则补救处理措施按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执行,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

七、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征得领导同意后可去相关科室进行免费检查、治疗。

八、发生HBV暴露后,经医院感染科调查审核后,受伤医务人员可免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

第二篇: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四、组织机构(一)人员构成:组长:田永丽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成员:何斌(二)工作职责1协调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2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02
科学有效
遵循科学原理和规范操作,确保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合理,防止事态
扩大。
03
协同联动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确保信息畅通、资源
共享。
现场救援流程
现场评估
在实施应急救援前,对现场进行全面评 估,了解事故的性质、规模和可能的风 险。
现场控制
在救援过程中,确保现场秩序和安全, 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或衍生危害。
01
针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修订,完善预案的细节和流
程。
增加成功案例的推广价值
02
将成功案例加入预案中,为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03
确保预案符合医院实际需求,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与其他应急预案的衔接
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
确保预案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定期报告
03
按照规定的报告周期,将职业暴露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包括
已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等。
03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常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应穿戴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手套、眼罩、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
皮肤消毒
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分泌物,如需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分泌物 时,应预先进行皮肤消毒。
施和人员分工。
演练结果评估与总结
1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评估,包括演练人员的表 现、物资准备、应急响应速度等;
2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和建议,不断完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3
将演练结果及时向全院医务人员通报,提高大 家对应急预案的重视程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医务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常常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从而可能导致感染或其他健康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与原则1.目的: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旨在及时、有效地应对职业暴露事件,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原则:预防为主、科学预防、保护为重、综合应急。

三、组织机构与分工1.预案编制单位: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与医院、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合作编制。

2.组织机构:设立职业暴露应急指挥部,主要包括指挥长、副指挥长、办公室、卫生保健组、应急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

四、应急预案内容1.职业暴露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

2.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根据不同的职业暴露类型,明确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工作程序控制等。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

3.职业暴露事故应急处置:明确职业暴露事故的分类和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

包括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事故调查、污染场所清理和消毒等,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4.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暴露监测。

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及时救治和调整工作岗位等。

5.应急培训与演练: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应急培训和演练。

通过模拟实战,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预案实施: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级下发到相关岗位。

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工作计划和检查机制等,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风险,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三、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感染性物质、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而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

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暴露、有害物质暴露和放射性暴露。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1. 当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2.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提供详细信息。

3. 所在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

五、应急处理流程1. 感染性暴露(1)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用消毒液消毒。

(2)及时就医,并向医疗机构报告。

(3)根据暴露的病原体,接受相应的疫苗接种和抗生素治疗。

2. 有害物质暴露(1)立即脱离暴露现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解毒、排毒措施。

(3)及时就医,并向医疗机构报告。

3. 放射性暴露(1)立即停止接触放射性物质,并撤离暴露现场。

(2)清洗污染的衣物和皮肤,并采取相应的放射性防护措施。

(3)及时就医,并向医疗机构报告。

六、后期处理1. 医疗机构应组织专家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2. 医疗机构应根据职业暴露的情况,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3. 医疗机构应根据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再次发生。

七、培训和演练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记录和报告1.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暴露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处理情况,并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跟踪观察
对暴露人员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
医疗废弃物处理与消毒措施
医疗废弃物分类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将其分为感染性废弃物、损伤 性废弃物等。
医疗废弃物处理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高温灭菌、化学消毒等。
医疗废弃物存放
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存放区域,防止废弃物的泄漏和扩散。
心理干预与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2023-11-06
目录
• 概述 • 组织机构与职责 • 应急响应程序 • 应急处置措施与保障 • 培训与演练 • 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 • 附则与附件
01
概述
定义与背景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或暴露于有害 物质的情况。
背景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多种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威胁,为了保障医务人 员的健康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心理干预
对暴露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监测
定期对暴露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05
培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与内容
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 式等。
针对不同的医务人员岗位,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 用性。
检查与评估
对接触部位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是否有 皮肤破损、黏膜暴露等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 清洗、消毒、治疗等。
其他职业暴露应急响应程序
化学物质暴露
如发生化学物质暴露,应立即 脱离污染环境,脱去污染衣物 ,用流动清水冲洗污染部位。 根据暴露物质的特点选择中和 剂、清洗剂等进行特殊处理。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组长:彭鹏副组长:代作进成员:周瑞雪罗兰代丽刘静杨燕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一)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二)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三)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四)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五)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六)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一)医护办、院感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二)医护办: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三)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

(四)药事办: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管和发放。

(五)后勤保障部: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临床有关防护用品与物质准备。

(六)院感办:1、立即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及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特制定我院职业暴露处理预案。

一、组织管理: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医务部、护理部、感控科共同协调、负责此项工作的管理。

二、预防为主:医务部、护理部、感控科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教育、培训,科室按要求准备防护用品,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划伤刺破皮肤,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三、报告程序: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务部、感控科。

2、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尽可能在24h 内采取预防、处理措施。

四、处理方案1、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1.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1.2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1.3如有伤口,应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必要时伤口进行外科处理;被狂犬病患者或疑似狂犬病患者咬、抓后的伤口,按其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2、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防。

若患者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检测结果未知,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开具这些项目的检查单。

3、被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取血标本查乙肝抗体;未接种疫苗和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 ~ 2个月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无需处理。

4、被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取血标本查丙肝抗体,接触4 ~ 6个月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固镇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训练脚本为了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依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拨职业暴露防护用药的通知》等相关技术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原则维护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病毒。

二、定义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三、适用范围卫生、公安、司法等系统有关工作人员。

具体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负责抓捕和监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嫌疑犯、罪犯、吸毒人员以及性罪错人员的公安、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从事其他艾滋病相关防治与关爱的人员。

四、危险性评估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暴露级别根据暴露源(含有病人病毒的体液、血液或者被含有病人病毒的体液、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的接触方式的不同,将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且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1、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
【应急预案】
1.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2. 局部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外的血液。

局部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查询污染来源患者检验
结果,必要时对污染来源患者进行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4. 医务人员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签字确认,填写《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感控科根据具体情况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相应的免费检验单。

5.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将检验结果、用药发票等相关资料交感
控科备案。

6.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追踪、随访管理。

【流程】
发生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后→现场紧急处理→皮肤暴露:如
果皮肤表面切割伤、咬伤等被血液等污染,立即局部紧急处理挤血一冲洗一消毒,用皂液和流动水沖洗→黏膜暴露:如果黏膜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分钟以上,特殊情况用清水、自来水进行冲洗→报告科主任或者护士长,报告主管部门→风险评估,暴露类型、暴露源、暴露者→暴露者无风险,可终止→存在风险暴露,开具相关检验→填写血源性职业暴漏登记表→暴露者可能存在被感染的风险,选择干预方案→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将检验结果、用药发票等相关资料交感控科备案→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追踪、随访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应对能力,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影响,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1.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诊疗、护理、检验、放射、药剂等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2. 本预案不适用于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三、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变组织等感染性物质,或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品等有害因素,可能导致感染、中毒、放射性疾病等健康损害的情况。

四、职业暴露分级1. 轻度暴露:接触感染性物质,但未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放射性物质,但剂量小于国家规定限值。

2. 中度暴露:接触感染性物质,并伴有皮肤或粘膜破损;接触放射性物质,剂量在国家规定限值以内。

3. 重度暴露:接触大量感染性物质,导致感染风险较高;接触放射性物质,剂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

五、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职业暴露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并简要描述暴露情况。

2. 所在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当事人进行现场处理,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指导处理,并根据暴露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当事人病情变化,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5. 所在部门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调查,并提供相关资料。

六、暴露处理1. 清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暴露部位,必要时使用消毒液。

2. 消毒:暴露部位如有破损,可用碘伏、酒精等消毒液进行消毒。

3. 伤口处理:如暴露部位有伤口,应妥善包扎,避免感染。

4.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因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人员。

三、内容(一)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RPR等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在伤口旁端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再用0.3-0.5%碘伏或2%碘酊和75%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及时报院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皮肤污染:污染部位用肥皂水、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并用75%乙醇或碘伏等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

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衣物污染: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

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专用容器;(二)HBV职业暴露:血清学检测:立即抽血对暴露源及暴露者进行血清血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HBsAg、抗-HBs、ALT等,并在第6周、第12周及6个月内复查。

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

乙肝疫苗接种间期按第0-1-6月执行;不明确暴露者HBsAg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HBsAg和抗HBs,并尽快给暴露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三)HCV职业暴露的处理:1.对暴露源要时行抗-HCV的检测。

2.对于暴露者,检测基线抗-HCV和ALT水平:如果暴露者抗-HCV阴性,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暴露后第6周、第12周及6个月内复查抗-HCV和ALT水平。

如检测到HCV、RNA 阳性,应尽快报预防保健科开始抗病毒治疗。

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检验、科研等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各部门职责如下:(1)医务科:负责组织培训、考核和监督医务人员执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2)护理部:负责组织培训、考核和监督护理人员执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3)院感科:负责职业暴露事件的监测、调查、分析和报告,制定防护措施。

(4)药剂科:负责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药品。

(5)检验科:负责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和监测。

四、预防措施1. 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2. 防护用品: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3. 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4. 生物安全柜:在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中,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

5. 污染物处理:对污染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

五、应急处理程序1. 事件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上报院感科。

2. 现场处理:根据暴露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清洗、消毒、包扎等。

3. 医学观察:对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用药。

4. 检测与监测:对暴露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监测病情变化。

5. 事件调查: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6. 信息报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职业暴露事件。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医院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医院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

为了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保障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医院应成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负责职业暴露事件的应对与处理。

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应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务科负责统筹协调各科室,制定并监督执行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护理部负责指导护士在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并提供相关培训;感染管理科负责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评估、跟踪和报告;检验科负责对暴露后人员的病原体检测;药剂科负责提供必要的药物支持;设备科负责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现场调查、评估、跟踪和报告。

二、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医院应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包括:(1)加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加强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措施和操作技能;(3)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4)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理;(5)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应急处理流程(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停止手头工作,用流动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液(如碘伏、酒精等)进行消毒;(2)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按照科室要求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3)根据暴露的病原体类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等;(4)定期进行病原体检测,了解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5)在治疗期间,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休息和调整工作强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建立健全我院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及时救治,特制定我院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及药物预防方案,具体如下:一、局部处理措施体表接触污染的血及体液,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更换清洁衣物。

保持冷静,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报告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发生乙肝、丙肝、HIV、梅毒等职业暴露后,应立即上报感染办,同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经科室负责人核实签字后,交感染办。

在节假日及夜间发生职业暴露后,应联系总值班室(8192011)。

三、药物干预措施根据锐器污染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一)乙型肝炎:职业暴露者如乙型肝炎抗体<10mIU/ml、乙型肝炎抗体阴性或不清楚,则应在24—48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每针10-20μg,接种程序为0、1、6个月,并在3、6个月内复查。

如果已知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或乙型肝炎抗体>10mIU/ml,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二)丙型肝炎:目前尚无适用于丙型肝炎暴露后的治疗。

1.在暴露当时检测HCV抗体及ALT水平。

2. 在暴露后6个月时检测HCV抗体及ALT水平,或在4-6周时做HCV RNA PCR检测。

3.如果复查HCVRNA为阳性,则建议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随访及治疗。

(三)艾滋病: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方案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级别分为基本用药方案和强化用药方案,两种方案的疗程均为28天。

职业暴露相关的应急预案以及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相关的应急预案以及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相关的应急预案以及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可能遭受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职业暴露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1. 应急预案1.1 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 紧急撤离:协助受影响员工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避免事故扩大。

- 报警和求助: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求助。

1.2 事故调查与分析- 收集信息:收集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包括受影响人员、暴露物质、事故发生时间等。

- 原因分析:针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等。

-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3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 评估演练效果: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 处理流程2.1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 现场处理: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确保事故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 伤者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根据需要联系医疗机构。

2.2 事故调查与处理- 成立调查组:上级领导成立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 事故原因分析: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 处理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3 事故总结与改进- 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对事故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改进措施的实施:根据总结结果,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 培训与宣传-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 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提高员工对职业暴露的认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处置,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危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基本概念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不属于职业暴露范畴:(1)违反劳动法的职业损害:如医务人员的孕期辐射等;(2)非直接接触病人与病人样本的其他意外事故伤害:玻璃划伤,设备挤伤,砸伤,电击等。

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组织体系(一)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职责建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包括医院主要领导、院感科、防保科、临床检验中心、药剂科、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负责对本院的职业暴露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及预案启动后的事件处置全过程的领导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方案及具体措施;协调医院各部门的现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现场卫生应急工作所需的各类保障服务;负责监督和管理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疾病防治等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1.院感科:定期对各部门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和监督检查,指导开展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做好职业暴露后的感染检测、预防用药记录;对职业损伤和各类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工具。

2.临床检验中心:负责对乙肝、丙肝、梅毒及HIV血液初筛检测工作,如发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院感科,HIV阳性标本应尽快报院感科、防保科,由防保科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后24~48小时内,完成对接触者和接触源的血源性病原体相关检测,及时通知结果并在院感科的安排下进行血液追踪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为了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防护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
组员:院感科、医务处、护理部、药剂科及检验科主任
二、职责
组长负责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的全面工作;院感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治疗及处理工作,并对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予以指导;医务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用药治疗工作;护理部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科室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物品的配备情况;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药剂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发放工作。

三、预防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医务人员如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即刻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对其暴露级别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安排其到疾控中心进行病毒载量水平测定。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根据暴露级别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感染管理科负责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5、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u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ug。

四、登记和报告
1、科室24小时内填写职工医疗利器刺伤/职业暴露上报表并上报感染管理科。

2、感染管理科负责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如为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要记录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