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本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随着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国家人事部也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

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它行业也使 IT 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游戏、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管理类的需求都保持了上升走势。

本专业属于中职教育工科类别的技术性专业,培养具有面向企事业单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RFID系统应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参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承担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掌握综合布线及组网技术,能承担网络工程组建及信息安全控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方向为:1、信息系统开发:从事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及维护工作。

2、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管理: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组装与维护及销售、计算机局域网络组建与管理、数据库系统维护与管理、企业网站安全与管理工作。

3、智能楼宇系统应用开发:从事社区智能楼宇系统应用项目开发工作。

4、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素材制作从事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工作,从事广告、装潢设计、多媒体素材制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计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教学与科研梯队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将计算机作为办公的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图文编辑、视频处理和平面设计人材.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未来 5 年黑龙江省技术工种人材缺口将达到 80 万,其中就计算机人材的需求仍高居榜首.而由于 XX 市将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物流、现代生态旅游、煤灰等产业集群。

随着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材缺口将达到 1 万余人,而 XX 的地理位置属于边境城市,吸收外地人材相对艰难,这一缺口仍会增加,这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

通过近几年对 XX 市社会用人单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材的要求及原有计算机应用人材的基础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岗位群急需人材补充: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网站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等。

(二)建设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材效益和经济效益,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材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已摸索出“职业素质+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内现有各类计算机 1037 台、实训室 28 个。

均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开设的实训项目绝大部份是生产性实训。

首创的学生工作室-—FN 工作室,摹拟实际工作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此外,校外有宏德广告公司等 6 家合作企业, 10 余种岗位可供学生实习实训.通过定单培养的方式有 5 家本地企业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基地。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计算机教师 28 名,本科以上学历占 100%,省学科带头人 1 人,市级骨干教师 1 人,有 23 名教师具备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完整资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完整资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完整资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推动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角色。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高水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规划,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1. 课程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兼顾理论和实践,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

在基础方面,应包括数学、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在应用方面,应包括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与通信技术等课程。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的课程设置,以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需求。

2. 师资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应当建立一支既有学术造诣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应包括具有博士学位和相关行业经验的教师,以及一些资深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此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还需要持续进行师资培训,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教学资源。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可以建立计算机实验室和项目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科交叉与创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创新出更多的领域和应用。

例如,与电子工程、数学、心理学等学科合作,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于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

5. 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换项目、教师互访以及科研合作,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也有助于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长期发展。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计划一、概述(一)基本情况本专业已有19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3人,中高级职称4人,45岁以下教师37人,拥有工程师、技师、高级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比例达到92%。

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建筑面积达 1400平方米,拥有1200台计算机,12个公共机房,一个“锐捷”网络搭建实验室 ,一个“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实训室),并配置了千G服务器5台,华为H3路由器一台,防火墙一台,D-Link10/100交换机43台。

实习、实训场所均能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生产现场工作流程进行实习实训.先后与西元网络、高路动画、锐捷网络、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等IT企业的合作,并与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顶岗和就业实习。

是国家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鉴定考点单位.主要建设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画、影视创作与编辑、网络搭建与管理、计算机软件编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技能训练,让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在动漫企业从事二、三维动画角色、场景的创作与开发,在网络公司从事网络的搭建、网络布线、网站建设以及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企业不用再进行岗前培训。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训练,考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管理员、动漫设计师、办公自动化师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二)人才需求论证1。

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随着青岛市打造国内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中高端企业落户胶州。

据调查,“十二五”期间,胶州市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大量的熟悉信息化技术人才、负责信息化管理的宏观管理人才、既懂信息技术应用,又熟悉具体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具体承担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的专业人才.青岛地区IT及相关行业主要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表序号企业名称未来三年人才需求1 青岛市南软件园网络管理员200人,动漫设计员300人,办公室文员、硬件维修300人2 青岛国际动漫园动漫设计员600人,办公室文员、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0人3 胶州紫光网络公司网络管理员3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0人,网络施工人员60人4 青岛东软集团初、中级程序员200人5 中国网通胶州分公司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8人,网络施工人员100人6 中集集团办公室文员2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10人,网络管理员30人7 地恩地集团办公室文员1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人8 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5人,网络施工人员100人9 青岛海尔集团办公室文员2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60人10 青岛海信集团办公室文员15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50人11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文员10人,计算机设备维修工20人,网络管理员30人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 590101学校名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824 学校举办单位遵义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一、组织保障学院为此项目专门成立了以院长鞠洪为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学院各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计财处、总务处等)配合,计算机科系领导组织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老师具体落实,共同完成建设目标.二、项目概述本项目面向贵州互联网产业集群,尤其是发展极为迅速的电子商务及未来的物联网产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专业群(计算机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通信)的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素质拓展教育建设等五个方面。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3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65万元。

资金用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1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60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改善9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40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4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0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20万元。

三、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为率先建成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对地方IT业建设发展的示范性专业,提升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地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终生学习的平台。

根据2010-202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贵州省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际,特制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方案。

本方案围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辐射能力等目标,在分析学院当前的机遇与挑战,盘点面临的任务和筹划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方案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工作,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专业特色,以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分层次地推进专业建设,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建设原则(1)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3)发挥行业优势,建设鲜明的特色;(4)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标准,推进示范专业的培育;(5)努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专业建设目标总体建设目标:到2015年,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省级示范(培育)专业,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建设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教学团队、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品牌。

创新专业建设理念,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组负责人:冯颖项目组主要参加人员:高洪升、朱雪征、杨运强、邓铁军、刘晓灵参与建设企业:沈阳东华合创数码有限公司沈阳盘古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高新区科希盟电子公司项目说明:本项目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建设重点,辐射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林业技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等专业的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时间2年,投资121.5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群概况(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现状(二)专业群情况该专业群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林业技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等三个专业。

专业及专业群学生基本情况表二、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一)专业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职业能力和服务当地社会为目标,采用“三平台多出口”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岗位技能模块,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及维护、网页开发与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服务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并具有对未来职业变化适应性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信息化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进一步完善可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选择、调整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稳定实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把该专业建设成为学院院级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具体建设目标一览表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三平台多出口”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三平台是:基本素质能力平台,专业核心能力平台和职业岗位能力平台。

前两个平台对所有学生要求基本一致,职业岗位能力平台有多个培训包,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和企业需求进行选择。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专业2015-2019发展规划二零一四年十月一、专业名称与属性专业代码:090100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专业类别:信息技术专业相对应的相关职业领域:平面设计、数码照片处理、装饰装潢设师、影视剪辑合成、影视特效制作、计算机销售维修维护。

对应工种:平面设计师、修片师、装饰装潢设计师、影视剪辑合成师、影视特效师、计算机销售维修维护员。

二、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1、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产业应快速发展,占国名生产总值比将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信息网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具备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具备涉及面广,影响大和需求广阔的特征,信息网络的任何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都将带动巨大相关产业发展和最终消费的乘数效应。

2、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行业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人才需求是极为广泛的。

根据调查,主要可分为文秘、网络技术、销售维修维护、电脑可视化(数字媒体艺术)展现、数据处理等几大版块。

其中电脑可视化(数字媒体艺术)展现广泛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游戏动漫设计、影视影像设计制作、装饰装潢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占整个计算机应用比重超过60%;网络技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约占25%,销售、维修维护约占计算机应用行业的5%;文秘相关人才需求比例约占计算机应用行业的5%,数据处理及其他约占5%。

3、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现状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是中职的热门专业,虽然各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

但各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资源仍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平衡。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任务配套)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任务配套)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立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1.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根底的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和快速开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

随着全球信息化潮流的不断高涨和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导力量。

2.信息技术的开展带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习惯。

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经成为信息社会背景下,决定经济开展、生产、生活的必要技术和职业能力。

国家信息产业和效劳业的快速开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特别是需要与相关岗位能力相适应的中、高级人才。

因此,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

3.孝感市是“8+1〞武汉城市圈最近城市,地理优势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孝感电子信息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蓬勃开展,信息化建立进度明显加快,电信业稳步开展,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40G 比特,互联网用户23.56万户,互联网普及率到达17.1%;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扩张,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5家,从业人数12810人,完成工业产值58.4亿元;软件和信息效劳业有了长足进步,到2021年底,全市从事软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企业数量已由2005年的 1家开展到了现在的28家,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也由原来的60多人开展到现在的500多人,销售收入达3.2亿元;电子政务全面推进,“一个中心、四大平台、五大应用〞根本建成;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十一五〞末我市企业域名网站覆盖率到达48.0%,OA系统使用覆盖率到达1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使用覆盖率到达38%,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使用覆盖率到达14%,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使用覆盖率到达5%。

〔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期间,孝感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通信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效劳业等三大产业,不断优化产品构造、增强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努力谋求跨越式开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汇报PPT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汇报PPT

3、质量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质量目标是:以专业教育 为载体,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 的训练,培养较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较强的社会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培养优良诚信的个人素质,使学生能胜任包 括专业岗位在内的多种岗位能力的需求,具 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
石 家 庄 法 商 职 业 学 院
(2)、工学结合需要加强
工学结合没有制度化、规模化,与企业 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 制定缺少企业参与,导致学校不知道企业需 要什么技能的毕业生。
石 家 庄 法 商 职 业 学 院
(3)、实训条件有待完善
虽然我们有自己的计算机组装维修、图 形图像处理实训室,但实训室设备陈旧,越 来越难满足教学要求。
2、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本专业本着以计算机应用行业技术人才 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 合”,探索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理念和技术 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树立“开 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因材 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思 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对应用新 工艺新技术的成功案例的剖析融入专业课程 教学,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4
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1
石 家 庄 法 商 职 业 学 院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课程建设 实训室建设 产、学、研结合体系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 专业群建设
2 3 4 5
6 7
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人才培养
石 家 庄 法 商 职 业 学 院
基本素质能力平台
专业核心能力平台
职业岗位能力平台
出口
应用系统开发 计算机安装维护 与销售 图形图像制作 与处理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正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正式)

电脑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专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达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表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老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学生创新能力强
依托专业办学条件,成立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成果显著。
2011年社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2010年以来,本专业的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了省级以上奖励18个项,获得五征奖学金1项。
(二)“十二五”专业发展环境及条件
1、机电行业发展的需要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日照市担当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增长极的重任,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日照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依托“双亿”大港,以做大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打造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鲁南临海产业区总体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钢铁及配套产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造船、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等“十大功能板块”, 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的山东南大门“黄金产业带”。都这必将会带动日照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及其关联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4、实践教学条件较好、功能齐全
本专业已建成实验验证、仿真教学、实践实训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拥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5个校内实训室。实训设备总值3800多万元,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教学需求。本专业还建立了山东五征集团、日照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个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本专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
5、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形式,将职业能力训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核心课程中的实施。按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订单培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周志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被江苏省教育厅列入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也是学院本学期重点建设专业。

本文将从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从业岗位、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工作七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方向的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可以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几乎所有工作。

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变得非常广,内容涵盖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维护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三年学习内容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因此,必须将该大类专业划分成若干专门化方向。

而这些专门化方向须根据市场需求方能确定。

为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无锡、苏州、上海、南京等地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与素质需求。

并由此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大类专业的专门化方向。

根据2003年与2004年两次对无锡新区软件园及上海软件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中国对日本的外包软件加工量非常大,软件公司需要会日语的软件蓝领人员,因此有必须开设软件专门化方向及软件/日语双专科。

而对无锡、南京等地的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调研发现,各城市各企业都在实现网络信息化,网络公司需要能够进行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调试、维护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因此,有必要开设网络专门化方向。

随着长三角地区迅速发展,各种智能化居民小区,智能化办公楼纷纷建立。

智能化楼宇中安装有门禁、安防、电视监控、背景音乐、有线电视等系统,需要对这些楼宇智能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修理的技术人员,因此,有必要开设智能楼宇专门化方向。

根据上述对企业与社会的调研,计算机应用技术大类专业将派生出软件、网络、楼宇三个专门化方向。

二、人才培养目标、从业岗位与业务要求根据对IT企业的调研与专家咨询会信息,确定三个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业岗位与业务要求如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根据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指示精神,按照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总体要求,在我校升本工作逐步落实的积极背景下,积极推进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治学方针,为了使“十三五”期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和保持专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要求,现对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拟定如下的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一)专业建设的背景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近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电话信息服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动漫设计)等。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设备维护与顾客服务、软件开发与硬件维修以及系统配置、监控系统等人才最为短缺。

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通过对全国40个城市的1.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的劳动力需求调查,发布了“企业岗位、专业人才需要排行榜”,榜单显示,目前企业急需的前10类专业人才依次是营销、机电、计算机、工商管理、经济、会计、机械自动化、法律、国际经贸、电子通讯。

另外,据调查分析,计算机IT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

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他各行各业对IT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平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类的需求将有强劲的上升趋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二: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企业、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实现了办公、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维修、管理运行、操作应用等大量的工作职位相伴而生,这些职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才能胜任。

由于大量的从业人员没有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现有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

据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实施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水平大规模的提高,各行各业需要的各个层次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拥有高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将会更加短缺。

寿光经济发展速度快,大企业多,设备先进,信息技术水平高。

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2.建设目标
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全省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成为寿光市及周边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1)招生规模
2013年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5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2)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信息网络应用能力等基本计算机信息操作技能的熟练技术人员。

毕业生全部做到“双证书”离校,应聘岗位后能够完全适合工作岗位要求。

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中,能够在国家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探索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

形成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的考核评价方法。

将“课堂教学”过程搬入合作企业工作室。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统一。

(4)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群体。

培养2名省级技术能手和一批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教师至少6人参加研究生学习或取得研究生学历,全部达到“双师型”要求。

从社会上聘请6名信息技术人才任兼职教师。

(5)教科研工作
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的浓厚教科研氛围,每人每年至少发表1篇教研论文或学术文章。

编写3至6部融入最新专业知识的校本教材。

专业教师具备主动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和电脑作品制作的研发能力。

(6)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专业建设,建立起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达20家以上。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丰富数字教学资源。

3.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宗旨,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全省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成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基地。

4.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成立由社会行业计算机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根据社会需求、专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教学。

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管理办法。

对以升学为目,立志进高校继续进修学习的学生,注重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

对以就业为目的学生,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其具备上岗就能工作的能力。

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的考核评价方法。

推进实战演练式课堂教学改革,让学习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统一。

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形成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有效途径。

(2)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渠道,获取更高的学历证书和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两年内,专业教师有6人参加研究生学习或取得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100%。

实施“青蓝工程”,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教学业务能力。

培养一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带头人、技术能手。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2名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能手。

从社会、企业聘请6名在信息技术行业有名的技术大师任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影响力。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以专业课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资源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要以项目(或模块) 为单位,与企业深度融合,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做到与岗位“零距离”。

着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做到课程内容企业化、核心课程优质化。

探索开发特色教材、活页教材等校本教材。

(4)教科研工作
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出台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听评课活动和教研会。

鼓励教师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撰写论文。

两年内每人在信息技术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将专业教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北大青鸟课程精神,组织专人进行开发,编写适合职教特色、反映先进技术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校本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两年内,编写3至6部校本教材。

鼓励教师主动钻研信息新技术,通过举办作品比赛等活动,促进专业教师在软件研发、电脑作品制作方面的能力有大的提升。

(5)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室,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开放”的运行机制,实现业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

以软件园为依托,继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面向社会,选择专业技术人才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家。

建立集教学指导、教学课件、习题试题库于一
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进行智力资源支持。

5.专业建设规划资金
该专业建设资金拟为600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示范校项目资金)250万元,地方配套和自筹300万元。

行业、企业赞助50万元,所筹经费均按要求用于校企合作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等软实力增强上。

6.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成员、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统筹规划,为本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加强资金的运用和管理,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中吸收行业、企业投资入股,实行产学一体的运行方式,激励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办学效益。

(4)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实施目标奖惩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