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教育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摘要)

合集下载

浅谈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

浅谈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

浅谈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作者:康晴包佳倩来源:《好日子(下旬)》2017年第12期结合课上与阅读《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想谈一谈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关系以及高校的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

一、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组织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组织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进而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与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在企业管理学术研究和实际运用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随后又被作为非营利型组织的高校、基金会、科研组织等逐步引人。

国外大学管理引人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1983年美国凯勒发表的《学术战略: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革命》一书(国内译作《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由此掀起了高教研究人员对高校战略规划的研究热潮,企业制定战略计划的技术方法被广泛用于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制定发展战略工作中,并产生了一系列专著、论文,以及有关成功经验的案例。

可以说,从战略规划发展到战略管理,既是理论的呼唤,又是现实的需要。

传统的战略规划是以充分理性、充分信息为理论基础的,而战略管理中战略规划则是以“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理论基础的。

为了克服建立在“有限理性”理论基础上的战略规划的局限性,就应加强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两个部分,因为它们是战略规划的继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组织对自己的战略目标的表述非常清晰,但实施运行过程常常与这些理性目标背道而驰。

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这是容易理解的。

因为组织战略目标通常是由领导层做出的。

但战略实施的过程则是一个政治过程、利益表达过程,反映了各种利益的冲突与妥协,因此常常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安索夫在其著作《新公司战略》中指出,战略计划与战略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焦点是制定最优战略决策,而后者的焦点是关注产生新的战略结果——新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

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

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所谓战略管理,广义地讲,战略管理就是运用我们已经制定好的战略,来对企业的运行进行管理,来监督所有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是不是符合我们所制定的这个战略;狭义的理解,就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来进行管理。

战略管理一般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战略的制定,就是按照必要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定出来;有了战略,应该怎么通过实施来贯彻下去,成为总经理和每一个员工的行动,这就是战略实施;第三个部分是战略控制,如何评估实施中的成果,并使职工正确贯彻这个战略。

确定企业的事业使命一个企业可能是由很多部分组织在一起的,之所以它们会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使命。

因此,我们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首先就要描述一下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使命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会把这么多的人组合在一起,然后让大家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而努力。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要把企业的使命描述清楚,要写出一个正式的文件。

这个文件要能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你的事业是个什么样的事业,正是这个事业把企业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2)谁是你的顾客,你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3)你的事业方向是向哪个方向发展的,你的事业将来会变成怎样的事业等等。

为了把企业的使命描述清楚,可以先考虑这些问题该如何回答。

问题的答案不能光记在脑子里,还要用文字把它描述出来,写到文件里。

说到企业的使命,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长期性,因为使命必须指出这个企业未来的经营方针和远景。

教育方向的前瞻性与战略规划

教育方向的前瞻性与战略规划

教育方向的前瞻性与战略规划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前瞻性与战略规划显得日益重要。

当今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加速以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促使教育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基石。

因此,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的教育体系,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既蕴藏着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科技进步改变了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普及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移动应用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

如果教育能够有效整合这些资源,将更好地满足个体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未来教育的形态变化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教育形态的变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首先,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如今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性思维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而单一学科的知识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推动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

其次,个性化学习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每位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风格各不相同,教育应尊重这种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

通过数据分析与学习管理系统,教育工作者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提升学习效果。

多元化的形式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兴教育方式,将赋予教育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些新形式不仅丰富了学习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其关键能力。

教育领导力的建设教育领导者在教育的前瞻性与战略规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洞察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引领教育改革与创新。

同时,教育领导者也应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教育战略,从微观层面推动落实。

有效的教育领导力需要建立在持续学习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一项全面、科学、可持续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引导、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提升、教育体系创新等方面探讨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一、政策引导在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根据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制定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还应当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教育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当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条件。

在教育经费方面,应当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三、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

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和评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的内涵发展。

其次,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是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教育体系创新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

在课程改革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推动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在继续教育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全面、科学、可持续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政策引导、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体系创新是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的核心要素,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才能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战略管理)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北大方正陈晓鸥:如何制定战略规划(上篇)归纳起来,可用这么几句话来判断一个企业里或者组织里哪些人构成一个事业单位:第一句话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很小的组织一般都不是一个事业单位;第二句话是:要相对独立,有独立的竞争对手、独立的规划、独立的业务、独立的领导,等等;第三句话是:要能够从规划中获利,我们之所以能够把它确定成一个事业单位,对它做独立的规划,是因为对这个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好处。

以某IT企业集团为例,该集团下属十几个专业公司,但是事业单位的数量比专业公司的数量要少得多。

它的事业单位也许只有三个,一个是IT服务产业群,一个是软件外包产业群,还有一个是硬件制造业群。

由此可见,该IT企业集团的事业单位实际只有三个。

所以说在划分事业单位的时候,不能单纯根据行政单位的划分来划分。

而是先要把现有行政划分的组织放到一起统一考虑,从这些组织业务的逻辑关系中,确定出合理的战略规划事业单位。

仅仅划分出事业单位来还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确定事业单位在战略规划过程中的职责。

一般企业战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称为企业综合战略,它必须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亲自负责,决不能由老总交给秘书,再由秘书交给下面一个部门来负责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这种流程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再一个层次就是事业战略,就是按战略事业单位来制定战略,而且必须由事业单位负责人亲自来抓,也不能委托给别人;然后就是次战略,因为在事业单位下面一定还有分工不同的组织划分,所谓次战略就是实施事业战略的战略,是为完成事业战略目标的各个部门的战略;第四个层次就是战术,是实施次战略的短期工作计划或行动步骤,并由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就战术而言,不同企业或组织对于何为“短期”的认识并不相同,有可能认为一年之内是一个短期,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在一年内所作的这些规划都是战术。

制定战略规划的方式制定战略规划的方式有五种:第一种是领导层授意,自上而下逐级制定,这种方式在很多企业里都运用;第二种是自下而上,以事业单位为核心制定;第三种是领导层建立规划部门,由规划部门制定;第四种是委托负责、守信、权威的咨询机构制定,当然这里所说的负责、守信、权威是一些必要的条件,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条件,如果咨询机构不具备这些必要的条件,那么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第五种是企业与咨询机构合作制定。

战略规划管理(3篇)

战略规划管理(3篇)

第1篇一、战略规划管理的概念战略规划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制定、实施、监控和调整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过程。

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规划管理的原则1. 全局性原则:战略规划管理应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企业发展各个方面,确保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

2. 实用性原则:战略规划管理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充分考虑企业资源、技术、市场等因素,确保战略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3. 创新性原则:战略规划管理应鼓励创新,激发企业内部潜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4. 可持续性原则:战略规划管理应关注企业长远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5. 动态性原则:战略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及时调整战略规划,以适应市场变化。

三、战略规划管理的步骤1. 环境分析: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市场需求等。

2. 确定战略目标: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明确企业战略定位。

3. 制定战略规划:围绕战略目标,制定具体战略规划,包括产品、市场、组织、技术、财务等方面的规划。

4. 战略实施: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5. 监控与调整: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评估战略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规划。

四、战略规划管理的实施与控制1. 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战略规划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战略规划有效实施。

2.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为战略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 人才培养: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战略规划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4. 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确保战略规划顺利实施。

5. 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6. 沟通协调: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协调,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协同作战,共同推进战略规划实施。

构建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与目标

构建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与目标

构建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与目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为了实现构建教育强国的目标,拟定一套科学、全面的战略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构建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与目标,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战略规划构建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应该是长远而有针对性的。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我国教育投入仍不足,各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因此,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出,提高对教育的投入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其次,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前,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过于侧重分数,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标设定为了构建教育强国,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第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

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

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教育战略和规划是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体系的目标、愿景、政策和实施方式。

教育管理者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战略与规划,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挑战,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需要紧密结合当地需求和全球教育趋势,以确保教育体系的稳健发展。

教育战略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计划和行动方针。

一个优秀的教育战略能够促进教育体系的整体提升,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养的未来公民。

在制定教育战略时,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找出最适合本地区域的发展方向。

同时,教育战略也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能够引领教育体系跟随时代潮流不断进步。

教育规划则是指在教育战略指导下,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以实现设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教育规划需要具体、可操作,包括资源调配、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规划,教育管理者能够指导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日常运作,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

同时,教育规划也要做好评估和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还需要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和数据化。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战略和规划。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教育现状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举措,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也需要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反馈。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拓展教育管理的决策渠道,使教育活动更贴近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

与此同时,建立共享的教育信息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加强教育管理者与教育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战略与规划是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论文[五篇范文]

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论文[五篇范文]

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论文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提笔书过这样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育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科学规划谋发展促发展,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国家振兴大业,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一.《规划纲要》的形成。

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先后颁布了两个关于教育的历史性文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根据中央部署,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组长的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

自制定工作以来,已有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与调研;2.3万余人次参与座谈和研讨,形成500多万字调研报告;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

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反复广泛征求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终于审议通过。

二.《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1.确立战略目标。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2.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

战略管理教学大纲

战略管理教学大纲

战略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战略管理英文名称:Strategic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相关课程: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营销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各专业)授课教师:陈志军、张雷、徐向艺、班博、王立生、钟耕深、张鸿萍、陈振华每学期学时:48学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 期末闭卷(60%)1. 教学目的与要求:(1)课程简介战略管理是组织为了形成和培育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确定其愿景和使命,根据内外环境设定目标,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并付诸实施与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是“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后续课程。

(3)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能力。

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熟悉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战略管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战略管理的各种问题。

(4)本课程内容提要战略管理是涵盖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评价、战略实施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和历史演变、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战略思维模式、经营环境的透视和企业发展的远景设计、战略机会与威胁分析、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

2.开课专业及教学用书:(1)开课专业、年级工商管理学科二年级各专业的本科生。

(2)教学用书钟耕深,徐向艺.战略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相关参考书[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陈春花,赵曙明,赵海然.领先之道.中信出版社,20043.各章节大体授课学时分配本课程的学时安排为每周3学时,总共需要48学时。

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理论

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理论

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理论战略规划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组织的发展与长远规划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的定义、重要性、步骤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战略规划的定义战略规划是指组织制定并执行长远目标的过程,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以实现组织长期竞争优势和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战略规划的核心是对组织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的决策和规划。

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 指导组织发展:战略规划为组织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组织能够有条不紊地实现长远的发展计划。

2. 增强竞争力:通过深入了解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规划,组织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所依据,增强其竞争优势。

3. 促进资源配置:战略规划能够帮助组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资源的作用。

4. 引领组织文化:战略规划还能够塑造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统一组织内部成员的认知和行动,并提供基于共同理念的凝聚力。

三、战略规划的步骤1. 环境分析: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明确组织所处的机遇和挑战。

2. 内部分析:评估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和组织文化等方面,寻找潜力与优势。

3. 制定战略目标:基于环境分析和内部评估的结果,制定战略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市场目标、运营目标等。

4. 制定战略方案: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战略方案,包括市场拓展策略、产品创新策略、成本控制策略等。

5. 实施和评估:将战略方案落实到实际运营过程中,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1. 组织共识:确保组织内部成员对战略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共同的决策基础。

2. 资源配置:根据战略规划,合理配置组织资源,包括人力、财务、物质等方面的资源。

3. 沟通落实:将战略规划有效地传达给组织内部成员,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和任务,并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论高校战略管理

论高校战略管理

论高校战略管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战略管理的理念、实践及其在当今高等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性。

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前瞻性的管理手段,已经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对于高等教育机构而言,战略管理的实施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定义出发,分析高校战略管理的特点、挑战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我国高校的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阐述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的高校战略管理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战略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高校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校战略管理的关键因素,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与调整等方面。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战略管理的实施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战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升高校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推动高校战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进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高校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高校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实践方法,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其中,战略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教育管理学理论以及系统论等,都为高校战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战略管理理论是高校战略管理的核心理论基础。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过程,以及组织在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的应对策略。

对于高校而言,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其如何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组织行为学理论为高校战略管理提供了对组织内部行为和过程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理论关注个体、群体和组织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反应和决策过程,对于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关注师生员工的行为模式、激励机制以及组织文化等因素对战略管理实施的影响。

教育管理学理论也是高校战略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教育管理学理论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以及教育组织的管理和运行。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于自身营运的活动进行全面的组织、计划、实施和控制,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效益和效果的活动管理方式。

战略规划则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从而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长远计划。

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虽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时,需要将自己的战略管理与其相结合。

例如,一家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运策略。

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将战略规划付诸实践。

战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实践包括了组织规划、资源配置、流程管理、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

企业领导者需要有智慧和远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内部的资源,正确把握企业的方向、目标和战略选择,将营运管理活动纳入整体战略规划中,以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

为了更好地拥有战略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科学的数据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

企业的战略管理离不开对完整管理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获取、整理和分析。

同时,及时了解和评估绩效,能快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促进企业优化战略和提升绩效。

第二,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战略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对内部流程和组织的管理。

企业的营运流程和组织结构会直接影响战略的执行效果。

建立科学的流程和组织体系,能够使企业更加高效地执行战略,实现企业目标。

战略规划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

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应评估其现有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合理确定战略方向和调整业务模式。

一次好的战略规划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合理的定位。

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需要定位清晰,并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

目标定位过程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第二,考虑外部环境。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目标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目标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建设教育强国,教育事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强国的定义、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战略目标的设定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强国的定义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教育事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水平,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国家。

教育强国不仅仅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更关注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紧密关联和互动。

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战略规划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战略规划有助于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教育事业提供长远发展的指导。

其次,战略规划能够规范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运营效率。

再次,战略规划可以促进各级教育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战略规划能够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

三、战略目标的设定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行和有针对性的,能够引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们要提高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创业人才。

此外,我们要推动教育国际化,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教育科技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四、实施策略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首先,我们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其次,我们要改革和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

此外,我们要加强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在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与管理这个题目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战略规划的必要性;二、战略规划的原则;三、战略规划的步骤;四、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五、战略管理的实施方法。

一、战略规划的必要性战略规划对于一个组织或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才能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方向和依据,确保组织或企业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规划还能帮助组织或企业理清目标、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关系,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战略规划的原则在进行战略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1.全面性原则:战略规划要考虑到组织或企业内外部的各个方面因素,包括市场、资源、技术等,以全面的视角来制定战略规划。

2.一致性原则:战略规划应与组织或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确保战略规划与组织或企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性。

3.可行性原则:战略规划必须基于组织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符合其实际资源和能力,确保战略规划的可行性。

4.灵活性原则:战略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进行及时调整。

三、战略规划的步骤1.环境分析:了解组织或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政策法规等,并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2.目标设定:根据环境分析,明确组织或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确保战略规划能够服务于实现这些目标。

3.制定战略方向:基于目标设定,确定组织或企业的战略方向,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发展等,以确保长期竞争优势。

4.资源配置:根据战略方向,配置组织或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5.制定具体措施:确定实施战略规划所需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包括时间表、责任人等,以便于对战略规划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四、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监督,以确保组织或企业能够按照计划达到目标。

战略管理能够帮助组织或企业更好地管理资源、指导决策,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组织或企业的竞争力。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策略选择,全面规划并有效配置资源,以达到长期竞争优势的过程。

而战略规划则是指在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思考和规划。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的定义、关系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制定和实施长期目标和策略的管理活动。

在充满竞争与变革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条理的战略管理,以应对外部挑战,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企业目标:战略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目标的框架,使企业能够以长期发展为导向,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并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2. 实现资源整合: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和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财务、人力、技术等,以达到最大化效益的目标。

3. 应对变化和风险: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通过战略管理及时应对,并降低不可预测风险的影响。

4. 提升竞争力:通过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二、战略规划的定义与作用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它是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战略规划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根据环境变化和内部实施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修正。

战略规划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明确发展方向:通过战略规划,企业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即将来要做什么、走向何方。

2. 平衡内外关系: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同时合理平衡内外部关系,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3. 有效资源配置: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企业在实施策略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确定绩效评估标准:战略规划不仅明确目标,还包括了衡量绩效的指标,可为企业提供寻找成功因素和改进空间的依据。

战略管理学研究论文(全文)

战略管理学研究论文(全文)

战略治理学研究论文摘要:战略治理学作为治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

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ZG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

从案例选取和案例资料分析两方面讨论案例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理论基础战略治理学在研究模式和方法上,高度重视理论的进展和验证,而不是单纯的研究问题(issue),并以假设和实证分析作为推动理论进步的最主要手段。

许德音和周长辉(20XX)6认为ZG治理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第一是在ZG背景(Chinesecontext)下对西方治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Modifiction)。

第二是在ZG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

他们认为在方法上,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

大量的实证研究是进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但是对于上述的第二类研究,他们大力提倡定性经验型研究手段的使用。

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内容分析、定性数据编码和编组等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

这些方法尤其适合建立新理论的目标。

例如YnndGry(1994)7基于对4个中美合资企业的考察而得出了不同于已知文献的理论模型的案例研究。

许德音和周长辉认为,今天正处在ZG战略治理理论的“前现代”(pre-modern)时期,也有理由期待由研究方法来带动理论的进步。

一、案例研究、试验研究和问卷研究Yin将案例研究定义为,在现象和其背景的界限不清楚时,使用多种资料源调查现实世界背景内当前现象的一种实证(empiricl)的探究。

具体而言,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产生新理论和复证(repliction)已有理论,而在复证已有理论的过程中,除了支持已有的理论有效性外,往往能够对已有的理论产生一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扩展或者缩小了原有理论的使用范围。

例如钱德勒(Chndler9)对美国企业史研究之后,不仅得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新理论,而且也产生了U形和M形组织结构的新概念。

教育战略目标

教育战略目标

教育战略目标教育战略目标教育战略目标是指为了实现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出的可以指导和推动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

教育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绩效,建设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第一,提高教育的普及率。

教育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接受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并积极开展普惠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不论贫富差异。

第二,提高教育的质量。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教育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要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关注教育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需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推进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教育应该更加开放和包容,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同时也要积极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增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第四,开展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教育过程。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个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为了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教育系统应该加强与职业教育、社会培训等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灵活的教育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第五,加强教育的研究与创新。

教育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教育研究,需要加大对教育研究者和团队的支持,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和平台。

同时,还要鼓励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教育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以上就是教育战略目标的一些建议,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一、背景介绍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推动教育的发展,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就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二、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性2.1 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2.2 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公民,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2.3 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每个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3.1 提高教育质量3.1.1 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次,实现教育全覆盖。

3.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3.2 推动教育公平3.2.1 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使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3.2.2 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为更多人提供获得就业技能的机会。

3.3 推进教育创新3.3.1 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3.3.2 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加大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投入,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路径4.1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教育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摘要)——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主任、博士高书国(根据录音和课件整理,未经本人审定,仅供学院内部学习使用)主要内容:一、教育规划发展进程和趋势二、教育战略规划理论模式三、教育战略规划构建模式四、教育战略规划方法一、教育规划发展进程和趋势(一)教育规划发展历程1.早期教育规划的重要功能与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目标紧密相连。

2.世界的教育规划发展可以不间断地追溯到古代社会。

2500多年前,斯马巴达克斯人(Spartans)就开始规划他们的教育,以便更好适应军事、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指出,教育规划为希腊的领袖需要和政治目标报务。

在中国汉朝时代,秘鲁的Incas 时代,都曾规划国家教育。

“左庙右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特点,贯穿于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之中。

宋朝小学教育普及率曾高达30%,成为当时世界教育普及水平最高的国家。

清政府在建立政权后,以当时的军事单位“旗”为基层,进行学校规划布局,发展教育。

(二)教育规划发展进程与趋势1.教育规划发展进程1930-1940年的危机表现为基本伦理与意识形态的争论;1960年代理性主义主导世界教育规划主流,但批评之声不绝于耳;1970年代到198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的压力下理性主义难以抬头,规划无用论盛行近二十年之久;1990年代中期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一轮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乐观主义再次成为国际主流。

教育战略规划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中新国家主义和转型国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兴起,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战略规划重新呈现复苏。

从国际组织到世界各国,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制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了一个“战略规划的世纪”。

2.发展趋势(1)高度理性到有限理性;(2)单一主体规划到多主体规划;(3)战略与规划相互融合;(4)单向规划到循环规划。

3.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960-1974年代初期):起步和兴盛阶段。

第二阶段(1975-1984年):衰落和徘徊阶段。

第三阶段(1985-1995年)反思和恢复阶段。

第四阶段(1996-2005年)振兴和发展阶段。

4.教育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并存。

——理论和方法研究滞后于实践。

——战略规划内容不适应需要。

教育规划内容不适应“后普及教育时代”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许多中等发展国家的大城市相继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目标,进入“后普及教育时代”。

工厂是工业社会根本标志。

工厂体现了标准化、集中化、最大化、集聚化和官僚化的原则。

美国的学校,仍然像工厂那样运作。

美国需要建立后官僚、后工厂模式上的体制。

——教育规划缺少必要的弹性。

为此,需要围绕规划的有用性、有限性和有效性问题,引入复杂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思想,开展教育战略规划研究。

——教育理论创新不足。

教育规划理论对于经济规划和城市规划出现的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对于影响全球的复杂性理论、系统工程、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反映漠然,甚至拒之门外。

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将理论与方法很少引入教育规划;教育战略规划中对于新型规划技术和工具利用不够。

——教育规划内容的缺失。

二、教育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一)教育战略规划的四个本质问题第一个问题:教育战略规划的本质与特点是什么?是制造复杂,还是追求简单?第二个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日益复杂,教育战略规划能不能预测未来?第三个问题:教育战略规划的成长逻辑是什么?应该走“理论导向型”、还是“问题导向型”的规划路径?第四个问题:教育战略决策者、制定者如何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增加规划弹性和适应性,从战略规划走向战略管理?(二)教育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分类理性主义模式(rational models):理性模式把教育完全当作一个由决策者控制的机器,认为规划应当有三种理性模式,即技术理性、政治理性和伦理理性。

技术主义规划是以专家为主要驱动力的规划,假设教育规划是一个线性的决策过程,将教育体系视为一个“黑匣子”。

有选择的理性模式(alternative rational models):从过分的技术主义向社会伦理转变,更加强调教育规划的价值、理想、权力、合作、舆论建设、争论和协商,教育规划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有助于保证人们合作和落实规划。

教育战略规划推进模式渐进模式:渐进式模式是指国家和组织变革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其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目标扩大的地理顺序,表现为教育规划和服务范围扩大都是遵循“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

采取渐趋模式可以推迟和规避突变的风险。

二是采取渐进式战略,还是采取突变型战略要与决策者和规划者的水平与行为方式紧密结合,与其能力、经验和撑控能力相适应,不能超越领导者的地位和能力。

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决策者和规划者常常以近期和眼前利益为标准进行决策与规划,而忽视长远目前和总体利益。

(三)开辟教育规划的第三条道路战略与规划相结合,经验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走现实理性主义之路,成为第三条道路的选择。

认识论:有限预测(一种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方式,即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或者说跨越复杂、追求简单)方法论:人机结合实践论:渐进战略目的论:协调发展(四)教育战略规划的理论变革1.从简单理论到复杂性理论的范式革命;2.从完全预测到有限预测的思想演变;3.从系统理论到战略工具的系统思考;4.从依靠经验向人机结合的方法创新。

三、教育战略规划构建模式(一)战略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1.教育发展需求2.战略指导思想3.教育战略目标4.教育发展政策5.战略不确定性是战略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二)不确定性的意义不确定性是战略之源。

1.不确定性是战略规划研究的最主要对象,是战略生长的基础和土壤。

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在不确定性中发展起来的。

战略是对于不确定性的确定和把握。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不确定性就没有战略。

2.不确定性潜伏着战略风险、战略危机和战略机遇。

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不确定性,是战略家化解风险、避免危机、赢得机遇的最好机会。

3.既有客观的不确定性,也有主观的不确定性。

人类在思维能力、价值判断、文化背景和相互关系方面的主观条件,是影响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4.简单和复杂既是一种自然与社会的状态,也是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和描述。

简单理论和复杂性理论都包含对不确定性认识的方法和态度。

(三)复杂—简单理论所谓“复杂—简单理论”,是以复杂性理论为指导,以战略思考和战略技术为手段研究战略性复杂问题,通过专业化分析、处理和转换,实现“战略简单”的一种思想、理论和方法。

跨越复杂,追求简单是一个原则。

跨越复杂,追求简单是一种智谋。

跨越复杂,追求简单是一种方法。

(四)教育规划的本质1.简单与复杂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

2.教育战略规划是跨越现实与理想的重要工具。

3.教育战略规划的使命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从繁着眼,化繁为简、以简驭繁——这是战略规划的本质特点和使命。

跨越复杂必须告别传统的单一经验路线和单一技术路线,实现战略与规划的结合、人的经验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五)战略灰度扩散思想战略灰度是指与战略复杂性的相关程度,一是战略性,二是复杂性,三是可逆性,即复杂的战略问题是动态变化、可以逐步得到解释和解决的。

基于复杂性理论,战略灰度的可逆性既包括复杂性的渐变过程,也包括其突变过程。

战略灰度可以划分为轻微复杂、中度复杂、重度复杂和超级复杂四个级别。

(六)战略望远镜1.战略望远镜的结构教育规划体系是战略望远镜的组织基础;教育规划理论与方法是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战略望远镜的测量工具(描述的功能;评价功能;监测功能;预测功能);2.战略望远镜的作用——透视功能——放大功能——预测功能——反馈功能——纠正功能四、教育战略规划方法(一)战略规划的生命周期隐形期:潜形的战略以无形的、非文本的形式存在。

战略的潜形期存在于战略家的头脑之中、原有的政策之中和现行的实践之中。

显形期:显形期战略规划的影响力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法定权威力、政策影响力和思想生命力。

潜形期:战略规划的隐形期是指在规定时限以外规划影响力所持续的时期。

隐形期战略的影响力表现为战略思想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常常是决策者和制定者“设计之外”的收获。

(二)多重两向循环模式“多层双向环流”模式将战略规划视为一个不断循环、变化、调整的系统,它是一个弹性结构过程,具有双向循环、及时反馈和多重影响的功能和特点。

1.以战略研究为核心。

2.多层双向循环机制。

3.自主适应和修正功能。

(三)以研究为核心的规划机制以研究为核心的规划机制包括四个方面:1.以政府机构为主体。

2.以专家咨询为依托。

3.以社会参与为保障。

4.以高层决策为终审。

(四)教育规划专业化1.专业化处理:(1)复杂数据的专业化处理;(2)复杂状态的专业化甄别;(3)复杂方案的专业化解释;(4)复杂问题的专业化建议。

2.专业化分析。

3.专业化预测:(1)模糊预测与精确预测相统一;(2)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3)已知经验与未知探索相佐证;4.专业化制定。

(五)战略弹性原理指教育规划决策、制定、实施、监测和反馈系统处理环境与条件变化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

(系统弹性、资源弹性和管理弹性)(六)战略规划方法1.基于经验的战略研究2.基于计算机的定量分析3.人机合作的规划方法(七)教育规划实验室要将STELLA 8.1系统引入教育战略规划,进行教育规划实验的初步探索,建立系统模型、数据模型,引导决策者和规划专家模拟各种政策的情境,通过实验模拟来增进其教育战略决策能力。

1.模拟环境;2.预测需求。

(八)教育战略规划文本结构教育战略规划文本的9种形式: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发展纲要;咨询报告;白皮书;行动计划;政府法案。

(九)中国应县木塔原理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应县有一座木塔,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人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高度相当于今天约20层楼房,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其重量与建成于1889年的320米高的钢结构建筑——埃菲尔铁塔的重量相仿,都是7000多吨。

(十)战略规划的弹性特质进一步深入研究战略弹性,其外延和内涵包括系统弹性、资源弹性和管理弹性。

弹性的本质是保持一种平衡,关键是正确处理目标、资源、行动与时限之间的关系,利用组织优势和规划弹性,克服弱势、化解风险、适应变化。

系统弹性;结构弹性;机制弹性;资源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配置弹性;管理弹性;决策弹性;政策弹性;实施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