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
灭菌的器具则一定要灭菌。
6 提 高计 数 结 果 准 确性 的措 施
为保证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 除按上述要 求操作外 , 每次取样时 , 培养液 需振荡摇匀后 再取样 。每次用 血 球计数板上 2个 计数室 同时计数 , 其平 均数。要重 取 复测定 , 取几次平 均值 。这些措施使 抽测 结果更 有代
表性。
构” “ 、 肾单位模式 图” 仔细理 解文字和 图片的 内在含 , 义, 要求学生说 出 自己的发现。此过程 引导学生 明确 :
① 含有较多代谢废物的血液经过 肾脏后变化 为尿和含
生物 学 教学 21 年( 5 第 1期 0 0 第3 卷) 0 较少废物的血液 ; 肾单位 由肾小球 、 ② 肾小囊和 肾小 管 组成 ; 肾小球是毛细血 管球 , ③ 肾小管周 围缠绕着 大量

3 2・
生 物学 教学 21年( 5 第1期 0 0 第3卷) 0
“ 的 形 成 和 排 出" 教 学 设 计 尿 的
薛桂 华 ( 东 胶 灵山 中 2 4 ) 山 省 南市 卫 学 62 67
摘 要 采用情境导入、 视频展示 、 自主学 习、 合作探究 、 分析比较等方式 , 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 实际应 用的能力 , 导学 生关注生 指 尿 的形成与排出 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活, 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
带着问题 、 疑惑进 入对新 知识 的学 习。播放 完后教 师 引导 学生积 极 思考并 回答 : 氧化 碳、 、 机 盐 、 二 水 无 尿
题, 并为 以后 的学 习奠定基 础 , 到 了承 上启 下 的作 起 用 。在 内容的选择和安 排上 , 着力从 学生 的生活 实际 出发 , 将基 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 , 面向全体 学生 , 根据学生 学习规律 , 精心设计学 习提 纲。对 于本 节 内容的重点 如 肾脏 的结构和尿 液形成 的过 程 、 点 难 如肾单 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 的关系及尿液形成过程 中 的物质 变化 比较 抽 象 , 生难 以理 解 , 过 多媒 体课 学 通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常州市翠竹中学李红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

由此可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尿的形成过程。

二、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这一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

由一句话: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切入课题。

以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进入“泌尿系统组成”的教学: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再小组合作学习81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开始“尿的形成过程”教学: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教材中有“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难点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设计[看:说“发现”的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制作课件;准备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的图片,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二)研究学习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会产生哪些废物?以什么形式排出?大家知道泌尿系统系统家族有哪些成员么?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1、信息交流(1)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学生学习提纲上的有关问题。

(2)学生对照学习提纲上的问题,认真观看FLASH动画,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归纳书上知识点,提出小组内提出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

2、调查分析(1)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

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2)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由学生组织学习,教师适当参与,及时把重点内容或应该点到的地方总结归纳出来,化解了重难点。

3、拓展延伸,关注健康指导学生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梁冬梅(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 366000)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之后,针对人体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如何排出有关知识的学习。

本章知识学习后,学生对人体内物质的来源、利用和排出,形成了完整知识链,学生对人体生理活动现象有了更多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个人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在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念渗透,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结合生物课程目标和本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教学过程运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观察,对泌尿系统及重点内容肾脏结构建立感性认识,了解其形态特点,获得有关的结构和功能知识。

2、创设科学研究情境,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提供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加以鼓励和评价,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

3、通过教学课件对肾单位的微观结构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将分析资料后所得的结论加以整合,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4、调用学生已有的有关泌尿系统知识,说明尿的排出途径。

指明排尿的意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觉地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获得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将主要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到人体是如何通过肾脏、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将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的。

二、尿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肾脏通过不断的过滤血液来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这些废物物质包括尿素、尿酸、氨和各种盐类等。

这些废物物质被清除出去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处理后,被输送到肾盂中。

在输送的过程中,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的重吸收。

经过重吸收处理后的尿液,被称为终尿。

三、尿的排出过程
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体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排泄出来的终尿经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

在膀胱中,尿液被暂存,等待排出。

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通过排尿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感觉到排尿的需要时,膀胱内的肌肉会开始收缩。

同时,尿道口的门也会打开,尿液顺着尿道排出体外。

当大便排出后,肛门会进行收缩以防止尿液和大便共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过滤血液和重吸收的方式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在泌尿系统中,膀胱的收缩和尿道的门的打开才实现了排尿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我们加深了对人体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认识,也明白了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

《课程标准》对《尿的形成和排出》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同学们对尿液的排出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模糊的,因此教师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

2.教学特色践行减负增效的课程改革精神,通过演示实验,图片,多媒体展示及选取材料动手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已有的知识→建构核心概念→资料分析,与教材进行充分的对话→案例分析→情感升华等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扎实高效地掌握知识,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思路支撑【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新课程济南版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第一个内容。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知识后,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新陈代谢过程形成一个完整地认识,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对于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感知人体的和谐之美,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分析与讨论等活动的安排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知识呈现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了知识内容,中间通过“相关链接”对教材知识做了适当的延伸,同时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深化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2.课程标准要求【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的物质运输”的知识:知道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组织细胞再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这为完整的学习人体的“新陈代谢”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方案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方案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单位的结构是难点。
教学资源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好的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述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他感动了天下所有的人,难道肾对人体如此重要吗?肾到底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方案
瓮安县建中中学:刘守芬
课题名称
《尿的形成和排出》
科目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本节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资料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其中是资料分析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提高观察能力。
2、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质呢?
3、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
先出示FLASH动画了解血液进入肾单位以后如何成为尿液。教师点评。
活动4:小组讨论血液是怎样进出肾单位的?尿液的形成和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重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1章第2节第二课时,在第1节学习了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明确了尿液能排出大部分水、大部分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在第2节第一课时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深入,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讲解时要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结合模型和生活中的实例,并科学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尿形成示意图”、“肾透析——血液透析装置”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时是第2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尿的形成和排出。

在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获得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同时知道了“肾脏是由多个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包含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尿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尿的形成过程一、肾单位结构简图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1.血液由和血浆组成,血浆中主要含有、、、和等物质。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全部、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任务二】概述尿的形成过程——习题检测三、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肾脏是泌尿系统重要器官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1)肾脏: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高右低,左、右侧各一个,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由平滑肌等组成的管道,上连肾盂,下通膀胱作用是输送尿液
(2)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侧紧贴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部分,它向下与肾小管相连通。
(3)肾小管: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它们是由出球小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另一端又汇集成小静脉,最后形成肾静脉。
4.肾脏中血液流动的途径
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肾动脉。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入肾以后再经过多次分支大部分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然后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以后,再度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肾小管周围,然后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肾静脉,出肾门入下腔静脉。可以概括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小静脉→肾静脉→下腔静脉。
(g/L)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
7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方法技巧
区分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主要看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如果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都有,则该液体为血浆;如果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都没有,则该液体为尿液;如果只含葡萄糖而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则该液体为原尿。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初中生物_《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的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过程。

2、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四、难点突破1、设计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媒体演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flash动画及视频,将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用具制作课件、泌尿系统模型、自制“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录像视频。

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讲解法、图解法。

4启发诱导,小组讨论。

七、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尿毒症相关图片。

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而肾就像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那么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1.复习提问:(师在黑板绘图)(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2)肾单位中血液的流经路线是什么?(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学生思考后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尿毒症患者,关注我们的肾脏——《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及年级册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题名称:《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材分析:生物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生物课就应该养成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生存技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是排泄废物的主要途径。

本节教学是对消化、血液循环、呼吸等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又为环境保护等内容打下伏笔。

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本节有较多的图片和表格资料。

因此设计本课时力求生活化、直观化、问题化、情感化。

采用情景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整合提升---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科学推测能力,通过讨论、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3使学生建立“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描述肾单位的结构,理解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学难点: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长颈漏斗若干、滤纸、粗细不同的红蓝线、尿的形成动画、新鲜猪肾、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开场播放尿毒症录像,让学生了解尿毒症是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不能排尿造成的,给病人带来无限的痛苦,然后让学生议论、交流:“患者下肢水肿、食欲不振、皮肤溃疡……患者很痛苦,需要做血液透析,可以做肾脏移植……”通过这一环节激起了学生的怜悯同情心,顺势引导学生要积极探索相关知识,学会关爱他人。

二:探索新知(1)对照模型自学基础知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教师出示模型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设计如下问题讨论|:1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什么作用?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想象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血液怎样进出肾脏的?3想一想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通过讨论初步认识尿的形成并不是孤立完成的,而与血液循环密不可分的。

(2)观察感知肾脏宏观结构到底尿的形成器官——肾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观察解剖肾脏:可以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闻一闻,发现肾脏有股尿臊味,最后把肾切成两半,认识肾是空心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然后在这种高涨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肾脏的宏观结构包括:肾皮质、肾髓质、肾盂。

(3)学做合一突破重点——肾单位结构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只有在充分明确其结构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尿形成的过程,对于这一重点知识,采取先利用课本插图自学肾单位机构知识,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做一个肾单位(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毛线、长颈漏斗、滤纸,允许学生自用材料):把滤纸放在长颈漏斗里代表肾小囊与肾小管,把毛线球放在漏斗里表示肾小球,扯出一端的毛线缠绕在漏斗管上表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还有的同学用一只手握紧放在另一只手里表示。

还有的用长管气球表示肾小管和肾小囊。

通过动手使微观复杂的肾单位结构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肾单位结构的理解,最后总结肾单位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然后设计如下问题过渡到下一环节:血液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尿液与血液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4)初步猜测尿的形成原理出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份表格:成分血浆/g.dL-1原尿/g.dL-1尿液/g.dL-1蛋白质80.0微量0.0葡萄糖0.100.100.0无机盐0.720.720 1.10水909896尿素0.030.03 1.80针对表格设计如下问题讨论:(1)原尿是哪里的液体?原尿与血浆两种液体之间的阻隔是什么?二者成份的不同说明肾小球的壁和肾小囊的内壁有什么作用?二者成份的异同说明什么?(2)原尿与尿液有何不同?这种差异是流经什么结构造成的?你想到肾小管会发生什么作用?(3)尿液与原尿、血浆的成份中相同的是什么?三者之间成份的差异是什么?三者的成份异同使你想到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渊源关系?通过讨论初步了解尿的形成起源于血浆,与肾单位关系密切。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猜测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形象理解,完成知识迁移,在学生合作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肾单位结构图,所以同时展示肾单位结构图。

)(5)直观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形成理论以形象的动画展示尿形成的过程,感受真实的过程,印证上一环节的猜测与联想,形成系统条理的理论。

整合尿的形成过程即:血浆 原尿 尿液(水、蛋白质、葡萄糖 (蛋白质微量、葡萄糖 (无机盐、水、、尿素)无机盐、尿素) 无机盐、水、、尿素)然后对照尿形成演示装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说明每一步内容。

(6)理论联系实际,检验真理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疲劳,给课堂注入一点快乐的元素,品尝成功的喜悦,设计一些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1)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总量约有150升,而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为什么?(2)医生检验某人的尿液有较多的蛋白质,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什么?(3)某病人的尿比重下降,尿量增加,尤其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可能是什么?(4)为什么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中的高?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上述问题,思维的火花再次发生碰撞,在争论中度过了大脑疲劳期,同时也加深了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明确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关系。

(7)系统整理——了解排尿过程、意义学生利用模型挂图描述尿排出的途径:肾单位——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结合实例理解排尿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升华情感,懂得健康的生活。

——师生交流要养成及时排尿、饮足够的水等好习惯。

三:交流收获此环节充分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归纳总结交流,共同形成本节知识体系:泌尿系统组成 具体到肾脏的结构 详细到肾单位的结构 理解尿形成的过程 联系到排尿的途径和意义。

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四: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引子是尿毒症的有关问题,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观点,设计如下内容:尿毒症释义,尿毒症的症状,尿毒症的早期发现,尿毒症的家庭疗养,尿毒症的治疗(血液透析、肾脏移植)。

重点设计尿毒症治疗——血液透析的有关问题:(同时出示血液透析机的结构图)(1)对血液透析的目的是什么?(2)当血液流经透析管时,其中的废物就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屈膝过程相当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哪一个过程?其中透析管相当于肾单位中的什么结构?过滤作用 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 肾小管半透性膜血液透析液管子透析废液新鲜透析液(3)透析仪中的透析液,其成分和浓度应该与正常人的什么成分相同?经过透析的血液中尿素的浓度变化是怎样?(4)为什么病人的血液要从动脉引出、从静脉流回?(5)想一想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再次回到尿毒症这一问题上,学生安静下来,静静吮吸着老师带来的营养,那么专注那么仔细,思考时也缺少了调皮,我知道他们的内心在同情那些尿毒症患者,很想帮助他们的缘故。

我的内心很欣慰:善良、博爱,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5拓展延伸为让学生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环保,布置作业:通过上网、观看新闻了解与本节有关的问题。

引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练为主线,以活动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培养目标,以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的情绪触动、激动、快乐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知识的力量。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足:比如教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创作肾单位模型,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局限性,如果提前布置学生自学自备材料自己创作,相信会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不够,完全可以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于尿毒症的资料。

设计摘要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抽象,有较多的图片和表格资料,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力求生活化、直观化、问题化、情感化。

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整合提升---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练为主线,以活动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培养目标,以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的情绪触动、激动、快乐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知识的力量。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第三节开花与结果教学设计方案贵州省织金县第五中学穆仕伟课堂练习(5min)1、连线柱头花柱子房果实胚珠种子雄蕊果皮受精卵凋落花瓣胚子房壁2、有些花“花会说慌”,像黄瓜,南瓜等植物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你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备课资料:一、自编话剧:《我是最重要最伟大的》甲(根):我是根,我最重要,我养活了你们,为你们吸收水分、吸收无机盐,我的功劳最大。

乙(叶):不对、不对,我吸收阳光,制造有机物,我功劳最大。

丙(茎):说什么呢?根,你需要的有机物是谁运给你的呢?叶,我每天把你高高托起,帮你运来水和无机盐,没有我,你们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甲乙丙(交头齐说):看来我们三个都很重要(向花、果实和种子看去)哈哈:花、果实种子,你们没话说吧?你们是有可有无的,哈哈丁(果实与种子):做人不要忘本啊!你们是怎么长出来的?没有种子妈妈,哪有你们呢?戊(花):种子你说得太对了,但我认为我最伟大的,我漂亮招人喜欢,我芳香怡人,我还产生了你们种子,我是最伟大的。

甲乙丙(交头齐说):没有我们,你能存在吗?你能产生种子吗?戊(花):这…这……己(人):你们就不必争了,你们都很重要,你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甲乙丙丁戊点头认同)你们都那么的重要,养活了我们人类,哎呀,我好饿啊,我要吃你们了。

甲乙丙丁戊:不要、不要……(退场)己追随着退场二、教具制作1、挑花教具制作(见图一、图二)(1)材料: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颜料(多种)(2)方法:①用泡沫制作底座、雌蕊和雄蕊的花药。

雌蕊分为前后两半,每半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柱头和花柱与子房)之间用竹签连接,可拆可组。

花药与编衣针构成雄蕊,可拆可组。

粉红卡纸剪成花瓣,绿色卡纸剪成萼片,两者在对称轴中央加竹签固定。

②子房的前半部分表面着绿色,内剖面用颜料画出胚珠内部结构图;子房的后半的下部分着粉红色,去掉上部分,视为桃的果实。

(3)使用,①组装与拆散演示花的结果②演示受精后花的变化,果实的形成以及花与果实结构的关系。

2、子房解剖及植物双受精演示模型(1)材料:木板一块(略38*55cm),白色卡纸(底色),绿色、橙色卡纸(制作子房),颜料,输液管和20ml注射器,黄色颜料,书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