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7c35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3.png)
9.(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 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D.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0.(2022南宁期末)“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 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D ) A.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B.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C.使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1)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生产瓷器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中的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等。 (2)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3)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4)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
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重点) 2.了解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4b2c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a.png)
202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商业的兴盛•资本主义的萌芽目•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录01农业的发展1耕作技术的进步23清朝前期推行了轮作制度,即土地轮流休耕,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同时增加了粮食产量。
推行轮作制度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农民采用了更为精细的耕作技术,如深耕细耙、合理施肥等,使农作物生长更加茂盛。
精耕细作在耕作中,清朝还出现了一些农业器械,如犁、耙、锄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器械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清朝前期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
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了应对饥荒和灾害,清朝前期还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通过在丰年储备粮食,在灾年时进行赈济,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粮食储备粮食生产的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清朝前期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如沟洫、渠道、陂塘等,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黄河流域的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问题,清朝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如修筑堤防、疏浚河道、开凿新河等,有效地减轻了水患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农田水利的兴修和黄河流域的治理02手工业的繁荣03丝织业的崛起江南地区丝织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丝绸品牌,享誉海内外。
纺织业的发展01纺织业成为主要产业清朝前期,纺织业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发展迅速。
02家庭纺织业的普及在农村地区,家庭纺织业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纺织品成为主要的手工业产品。
清朝前期,铁矿开采和冶炼业得到了大力发展,铁器制造成为重要的产业。
铁矿开采和冶炼金银矿的开采也得到了发展,推动了金银器皿的生产和贸易。
金银矿的开采煤炭的开采逐渐成为重要的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煤炭的开采采矿业和冶金业的进步制瓷业的发展清朝前期,制瓷业逐渐发展壮大,瓷器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
制茶业的兴起江南地区茶叶生产迅速发展,推动了制茶业的发展,茶叶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
制瓷业和制茶业的兴起03商业的兴盛北京、南京、扬州等城市的发展清朝前期的北京、南京、扬州等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全国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3d5d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8.png)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发展,不仅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
首先,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政府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
例如,对于新垦荒地,在一定年限内免征赋税。
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为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同时,清朝政府还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修复。
兴修水利可以有效地灌溉农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治理黄河、淮河等。
此外,政府还推广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番薯等。
这些高产作物的引入和推广,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农业的发展,清朝前期的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纺织业是其中的重要部门之一。
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尤为发达,形成了许多专业化的生产区域。
丝织业也有着很高的水平,苏州、杭州等地的丝织品闻名遐迩,畅销国内外。
制瓷业在清朝前期达到了新的高峰。
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生产出的瓷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各具特色。
此外,矿冶业、造船业、造纸业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
城市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出现了许多商业大都市。
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农村的集市贸易也逐渐兴盛起来,农民可以在集市上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帮的兴起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
其中,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
晋商主要从事盐业、票号等业务,徽商则在盐业、茶叶、木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经营。
商帮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人口的快速增长上。
由于农业的进步、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清朝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初中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大纲
![初中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58a6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6.png)
初中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大纲清朝前期是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位皇帝在位的时间,从1644年到1735年。
这一时期是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为了帮助你复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面是一个包含重要内容的大纲,供参考:一、顺治时期(1644年-1661年)A.清朝建立和顺治皇帝的统治1.李自成起义和明朝灭亡2.清朝入关,建立顺治朝B.经济发展和政策1.减轻赋税负担,吸引移民和商业发展2.促进海外贸易,为国内经济注入新动力3.实行社会政策,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C.农业和手工业发展1.清朝实行严格的封建农业制度2.推行现代化农业技术,如水利灌溉和肥料使用3.发展手工业,提高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收入D.商业和贸易的繁荣1.发展内地贸易和城市经济2.打开对外贸易的国门,推动海外贸易3.构建沿海贸易港口网络,促进经济发展二、康熙时期(1661年-1722年)A.康熙皇帝的统治和政策1.设立儒学考试制度,提升文官质量2.推行平南归流政策,加强对边疆的控制3.通过农业税收制度来促进农民经济发展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2.发展茶叶、丝绸、陶瓷等手工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出口能力C.商业和贸易的繁荣1.促进内地贸易和城市的发展2.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管理对外贸易3.发展海外贸易和东南亚贸易D.西方影响的引进1.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传教活动2.引进西方科学、冶金和手工业技术知识三、雍正时期(1723年-1735年)A.雍正皇帝的统治和政策1.实行清廉政治,整顿官僚体制2.推行清吏政策,减轻农民负担3.推进民间教育和知识普及,提升人才素质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效率2.发展特色农产品,如纺织品和茶叶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1.推动内地贸易和城市的繁荣2.发展海外贸易,扩大了清朝的经济影响力3.加强海防,保障海外贸易的安全D.文化和科技的发展1.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如戏曲、书法和绘画2.引进西方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以上是一个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复习大纲,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cc3a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7.png)
CHAPTER 02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农业发 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提高
实行“更名田”制度 ,给予农民土地所有 权,激发其生产积极 性。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推广先进的农具和耕 作技术,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
粮食生产的增加与改良
引进高产作物品种,如玉米、土 豆等,增加粮食产量。
实施轮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 减少病虫害。
1. 儒家思想的传承:清朝前期,儒家思想得到了 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诸如王夫之、顾炎 武等著名思想家,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要 贡献。
详细描述
2.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清朝前期,对传统文 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为清朝统治者提供 了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文化水平的 提高。
CHAPTER 06
海外贸易
同时,清朝也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亚洲、欧洲等国家都有频繁的 贸易往来,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更为频繁。
商人团体
在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商人团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建立 商会、行会等组织,维护自身利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金融业的兴起与繁荣
1 2
银行业的兴起
清朝前期,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出现了 许多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从事 存款、贷款等业务。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办官学、兴科举:清 朝前期,官学得到大力 发展,科举制度也日益 完善。这为清朝统治者 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同 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文化 教育水平的提高。
2. 民间办学盛行:在官 学发展的同时,民间办 学也得到了鼓励。许多 士绅和商人开始出资办 学,使得民间教育得到 了广泛的发展。
2. 戏剧的繁荣:清朝 前期,戏剧也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出现了 诸如京剧、昆曲等众 多地方戏种,为中国 戏剧艺术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a3a1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0.png)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的国土辽阔,多民族聚居,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也非常显著。
一、农业生产在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清朝前期,民间以灌溉为主,为解决水利问题,沿袭着汉民族的水利工程制度。
此外,清朝前期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转型,常见的耕作方式为“单秆多穗”以及“四大系统”的耕作方式,采用了牛耕式的耕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商业贸易清代商贸非常发达,尤其是手工业制品经销非常繁荣,如丝、绸、茶叶、瓷器、金银首饰等商品。
此外,也产生了许多商业区,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南门大街、百老汇等,同时还形成了以西洋铺、布店、胡同等为标志的商业区。
三、手工业生产清朝前期手工业生产手段总体上来说比较落后,但在技术上和工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比如,制作丝绸的生产技术,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蚕丝生产技术,此前的国家并没有学会这种技术。
手工业生产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来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四、铁路交通清朝前期铁路交通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节日。
早在1903年,中国就开始建立了莫高铁路,这是中国自主建立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立提高了中国自主进军工业化,开创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新纪元。
五、教育事业清朝前期的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发达的。
皇族及其亲信子弟可以学习中国古代的典籍、史书、诗歌和绘画等文化技能。
这种教育虽然有限,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带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今天,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先进的外部经济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9863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从顺治帝到乾隆帝,历经几代统治者的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不仅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顺治年间,就多次颁布鼓励垦荒的法令,规定新垦荒地免租三年。
康熙时期,又进一步延长了垦荒免税的年限。
到了雍正时期,政府还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中,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随着垦荒的推进,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据统计,明朝末年全国耕地面积约为 5 亿亩左右,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 10亿亩。
同时,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番薯等。
这些高产作物易于种植,适应性强,能够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从而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清朝前期,水利工程的兴修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黄河、淮河等重要河流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灌溉渠道和堤坝,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减少了水患的威胁。
例如,康熙时期治理黄河,任用靳辅等能臣,经过多年努力,使黄河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沿岸农田的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在纺织业方面,棉纺织业成为了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尤为发达,出现了许多以纺织为业的家庭和作坊。
丝织业也继续发展,苏州、杭州等地的丝织品工艺精湛,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
制瓷业在清朝前期达到了新的高峰。
景德镇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瓷都,生产的瓷器种类繁多,造型美观,色彩绚丽。
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矿冶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采煤业、冶铁业等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有所改进。
煤炭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冶铁业的发展为农业工具和兵器的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ee0c4448d7c1c708a145a9.png)
学习新知
2 表现
(1)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 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 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2)在水利兴修方面: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 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学习新知
2 表现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 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 概况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 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 口的1/3。
英国1600万 美国 400万 法国 2800万
中国 3亿
乾隆晚年中国人均耕地的乐观估计是3.5亩,而同时期的英 国,人均占有耕地10亩,是中国的3倍。 此外,当时英国还有800万英亩荒地,也就是说,全英国每 人尚能拥有1英亩(合6亩左右)的土地储备。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人口的增长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6.88亩 8.26亩
8.13亩 2.51亩
人口的增长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 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
18世纪世界人口9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1/3
学习新知
粮食需求 增加 人口增长 扩大开垦荒地
大量开垦荒地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粮食产量减少
3 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b75b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c.png)
课堂小结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清 朝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前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期
社 会
手工业和商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经 业的发展
商业:商业发达
济
的
发 展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人口的增长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3)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苏州、杭州等)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晋商:由山西商人组成。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 又经营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由徽州商人组成。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 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一稳定 的社会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恢复生产的措施, 重视经济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1. 原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 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人口的增长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 人口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建立之初的经济状况
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 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 ,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 诸王,勋臣和兵丁,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 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 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 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 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 。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6b3e7db4daa58da0114a9f.png)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等。
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海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4)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人。
(3)工场手工业的特点:规模大、分动合作、雇佣关系2.商业的繁荣(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①推动经济的发展②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341a3eda38376bae1fae42.png)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1、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 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 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2、概况: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3、问题: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剧中主人
公乔致庸是一名典型的晋商,晋商兴盛于( D)
A.秦汉时期 B.东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B)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清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朝 前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自学书本第三目,解决下列问题
①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1. 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 二、兴盛的表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到清朝中叶,山西
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
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徽 州商人或“徽帮”。徽人经商,源 远流长,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 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6a7f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a.png)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期
节次
1节
来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教材
分析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清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清朝前期农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其他的农副产品,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中国传统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清朝前期的商业发展,表现为从农村集市到小型工商业城镇和大城市的发展都超过了前代;地域性的商业群体如晋商、徽商也得到了发展。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清朝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定,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兴盛局面。
(二)课件展示活动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对比宋明朝农业现象,农业、手工业、商业关系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过渡语:清朝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怎么样。请看活动二。
活动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学习
目标
1.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国家发展依靠群众。(唯物史观)
2.梳理清朝前期的经济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
3.通过研究史料来研究清朝资本主义的萌芽,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3553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2.png)
商人阶层的壮大和商业资本的积累
商人阶层的壮大
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人阶层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浙商等。
商业资本的积累
商人通过商业贸易和金融投资等活动,积累了大量商业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和发展。
对外贸易的扩大
海上贸易的发展
清朝前期海上贸易得到了大力发展,沿海港口如广州、厦门 、宁波等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雍正和乾隆时期的货币政策
雍正和乾隆时期,政府开始实行“地丁银”制度,实现了货 币地租和实物地租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
05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地主阶级的变化
官僚地主
随着清朝官僚制度的完善,官僚 地主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通过掌控国家权力,霸占 大量土地资源,形成了官僚地主 阶级。
钱庄和票号的兴起
钱庄的出现
清朝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庄作为信用机构开始兴起,提供存款、贷款 和汇兑等服务。
票号的诞生
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跨地区的汇兑和结算需求增加,票号应运而生。票号主要 经营汇兑、存款、贷款等业务,成为当时金融业的重要力量。
政府货币政策的变化
顺治和康熙时期的货币政策
在顺治和康熙时期,政府主要推行铜钱和白银的并用政策, 同时实行了“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推动了货币经济的发 展。
并得到大力发展。
02
粮食储备的增加
为确保粮食安全,清朝加强了粮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
03
粮食流通的加强
清朝前期建立了完善的粮食流通体系,通过水陆运输将粮食运往各地
,确保了京师和其他地区的粮食供应。
农田水利的兴修和黄河流域的治理
农田水利建设
清朝前期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通过修建堤坝、疏通河道等措 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6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72e6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2.png)
材料一:(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
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2.原因:
康熙:盛世 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雍正:农为 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 末也。
乾隆:而爱 民之道,莫 要于重农桑。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作用:农业生产的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 朝
经济发展
农业 表现:耕 地 面 积 扩 大 ; 兴 修 水 利 ; 粮 食 产 量 提 高
经济作物品种与种植面积增加
前
意义:① 有 利 于 社 会 稳 定 和 繁 荣
期
促
社
会
进
经
②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手工业:手 工 工 场 发 展 商业:各 级 商 业 市 场 繁 荣 、 大 城 市 繁 荣 ; 商 帮 发 展
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大力兴修水利; ③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④经济作物品种与种植面积增加
①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②促进手工业和城镇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手工业
1.表现: ①传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紫地珐琅彩折 花绸单蟒袍—云锦 (清雍正年间) 枝莲纹瓶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材料三:吴江盛泽镇“以棉绫为业,商贾贩缯(丝织品),远近幅集(聚集)。”
根据材料分析手工业工场的特点。
手工 工场 特点
①人数多、规模大 ②分工合作 ③面向市场,雇佣关系
工
雇佣关系,标志着
场 手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工
业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3495da2fd0a79563c1e72a1.png)
2.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A.北京 B.扬州
C)
D.杭州
C.苏州
3.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A.山西和徽州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A)
683万 741万
清朝开荒执照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 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 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 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河道总督:靳辅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3)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推广 玉米、甘薯等高产 作物。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
《康熙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王翚画)
《乾隆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盛世滋生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清朝从康熙到乾隆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康雍乾世” 。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明朝末年,社会经济遭到 严重的破坏 。清初的统治者 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 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 计”。顺治、康熙、雍正、乾 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三、人口的增长
1.增长
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 清朝前期的统 口 治者采取一系 学习与 列恢复社会经 单 探究 位 济的措施,使 : 经济发展,国 结合所学 万 力增强,社会 人 知识分析 安定,人口的 人口增长 数量有了很大 增长。 的原因。 ( )
29690
9845 4253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46f00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8.png)
P100 课后活动 1.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改变?这种改变是由哪些原 因造成? 参考答案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增加靠近35%)。 造成这种改变主要原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深入巩固 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感人民辛 勤劳作等。 2.从国外引进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 植。经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种植与清朝人口增加之间关 系。 参考答案 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 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引进和推广,提升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 解人口增加造成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增加。
3.影响:因为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步突出,深入垦荒垦田,使 很多 天然植被 和 原始森林 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地力 下降。庞大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 济 连续发展 。
第5页
提升点
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商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棉花、茶叶、甘蔗、药材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 工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业化组成部分。 (5)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江商南帮徽州
。这些商帮
活动,对当初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晋影商响。
徽商
第4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人口增加
1.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办法,使经济发
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数口量也有了很大增加。
2.表现: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到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 手工业工场 。
2.商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 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 个典型特点是( D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4.乾隆时期哪座城市拥有“十万烟火”“地值寸金” ( D ) A.北京 B.南京 C.杭州 D.苏州
5.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影响
(1)积极影响: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商品销 售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 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 续发展。
人口众多与水土流失
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 性,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答:(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 视农业生产。 具体措施:(1)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治理水利;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 等高产作物。
6.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②随之 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 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③庞大 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徽商大宅
晋 商 代 表
徽商代表
胡雪岩
三、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清初统治者措施 经济发展,国力 增强,社会安定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1.人口增长的原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 了很大的增长。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 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修建水利工程; 粮食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繁荣;推动了手工 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比较成熟 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等。
商业:陆路和水运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农村 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大城 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 帮(晋商、徽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
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表现 ①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 精良。
清朝纺织工场
表现:②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 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例子:如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 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 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 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 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 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清代 晋商 商铺 和住 宅代 表
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 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 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 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 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 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 大计”。
焦耕 秉织 真图
清 代 《 皇 帝 亲 耕 图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 》
重视农业生产。 措施:(1)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治理水利;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 等高产作物。 3.作用: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 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统计简表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康熙9年(1670年) 乾隆8年(1743年) 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统计数 1920万人 1939万人 15000万人 31000万人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6.88亩 康熙60年(1721年) 8.26亩 18 世纪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雍正 12年(1734年) 8.13亩 速度,因此人均粮食产量反而呈现回落趋势。 乾隆49年(1784年) 2.51亩
前 门 街 市 图
清 代 繁 华 苏 州
清代景德镇瓷器
表现③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 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 ,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清代苏州城西水畔戏台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的漕船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表现
花 卉
清 代 水 果
相关史事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 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 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 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 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 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的发展
(1)概况:清朝前期的 商业很发达。 (2)表现 ①陆路和水运的商旅 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 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 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 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 的商业网。 ②一些原来的农村地 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 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 县城的规模还大。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
经济的发展
请同学先欣赏一下清代徐扬的 《盛世滋生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是非常繁华的,各个 方面看着都是非常发达的,但是清朝作为中国 最后的一个王朝,清朝前期是我渐渐落后世界 脚步的阶段,肯定存着不少的不利于社会发展 和进步的因素。让我们一起走进19课,发掘下 其中的……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或原因)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 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答:这一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统治 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了人 口的持续增长;农业耕作的科技水平较低。
课后活动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 ,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 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 之间的关系。
相关史事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 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物,明代引 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 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表 现 (1)耕地方面:清朝 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 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 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 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 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 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 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 近3亿亩。
基础巩固
1.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 A.小农经济
A
)
B.工商业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 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 (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 化的原因是( B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答:明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国外引进了玉米、 甘薯、马铃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朝前期,在中国 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与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水稻、小 麦相比,他们耐干旱,耐盐碱,生长周期短,易于 种植,而且单位产量非常高,这就使得有限的土地 能生产处更多的粮食,也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所以说,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的推 广是促进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经济作物的种植也 有了较大的发展,品 种增加,棉花、甘蔗、 烟草、茶叶、药材, 以及花卉、水果等作 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 大。
棉花
甘蔗
烟草
药材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意义
(1)农业生 产的发展,有利 于社会的稳定和 繁荣。 (2)农业产 品品种和产量的 增加,也对手工 业和城镇商品经 济的发展起到了 推动作用。
手工业 和商业 的发展
人口的 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影响: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后活动
1.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年代 1661年(顺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积(顷) 5 493 576 6 078 430 6 873 914 7 414 495
清朝开荒执照
清朝治水图
(2)水利 兴修方面 对黄河 、淮河等大 河以及大运 河进行治理 ,还组织人 力修建了许 多堤坝、渠 堰、海塘等 水利工程。
黄河山东段至聊城至河口地区河汛图
(3)粮食种植方面
①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推广 玉米、甘薯等高产 作物,(作用)使 粮食产量有了大幅 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