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讲教学导案模
初中语文试讲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吗?它的作者是谁?(二)新课导入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三)课文分析1.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
2.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特点。
3.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写作训练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XXX》一、导入1. 课文背景2. 作者简介二、新课导入1. 朗读课文2. 课文内容概括三、课文分析1. 文章结构2. 人物形象3. 修辞手法四、课堂讨论1. 人物形象分析2. 主题思想探讨五、写作训练1. 读后感2. 课后练习题六、课堂小结1. 学习内容总结2. 学习建议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2. 查阅资料3. 完成课后练习。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10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为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拿到题目后在20分钟备课时要明确自己重点讲什么难点在哪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设计哪些环节每个环节安排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花多少时间提什么问题板书什么内容通过怎样的授课方法怎样处理重点和难点问题各个环节应该如何过渡衔接等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
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第三课时
(一)、浏览全文,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
2、3)人格意义(
4、
5、
6、7)人生意义(
8、
9、
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教案模板)《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尝中进展哲理性思索。
2、体会文中比方修辞的奇妙运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理解含蓄而肤浅的感情,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把握的思路,学习运用比方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三教学难点品尝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会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尝、感悟文本,并进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现一组表达生命图片,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感受。
问:从这一组照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中国现代文学宏大作家冰心曾经说:“假设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设生命是有限的,今生已是满意的了。
”世纪老人冰心走过人生百年,对于生命的熟悉是怎样的深邃与特殊?今日教师和大家一起走近冰心,走进《谈生命》。
(二)、知人论世,解读关键1、走近作家,导入新课。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第一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超人》等。
“冰心”是她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起用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不仅是母爱和童心的抒写者、赞颂者,更是宏大自然的歌者。
2、预习检测,积存字词读准字音:巉岩(chán)羞怯 (qiè)枭鸟(xiāo)挟卷(xié)荫庇(y ìn bì)怡悦(yí)芳馨(xīn)骄奢(shē)朔风(shu?)云翳(yì)积存词语:起伏催逼心魂惊骇一泻千里飘翔吵闹悬岩峭壁3、配乐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主旨设计问题:听课文范读,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6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6第1篇:初中语文背影试讲教案初中语文背影试讲教案【篇1:《背影》优秀教案】《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法、勾画圈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作者简介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写“我”对父亲背影难以忘怀,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发亲之情。
2.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在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的情景如何?明确:两年前的冬天背景: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初中语文试讲辅导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作者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新课讲授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b.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解释其意思。
c.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a.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b.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 总结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a. 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b.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三)课堂练习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复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四、课后作业1. 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 总结课文,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写作手法的能力。
3. 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4.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资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卖油翁》。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卖油翁》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调。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倾听并评价。
三、讲解字词1.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如“熟能生巧”、“持油瓶”、“洒油”等。
2. 学生解释字词含义,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分析课文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点明文章主旨。
五、探究作者思想感情1. 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强调作者对“熟能生巧”的肯定。
六、感悟“熟能生巧”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1. 课后熟读课文,背诵文章。
2. 撰写一篇关于“熟能生巧”的感悟文章。
板书设计:《卖油翁》一、作者简介二、字词解释三、课文内容四、作者思想感情五、感悟“熟能生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卖油翁》的内容,感悟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
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一语文优秀试讲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
初中语文面试万能教案模板(共4篇)
初中语文面试万能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初中语文面试教案初中语文面试教案模板【篇1:初中语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渡荆门送别》李白一、作者介绍【创作特色】由于李白个性狂放、洒脱不羁、天真率直,傲视独立,使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首先,其诗以抒情为主,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感情的表达往往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是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李白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诗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李白的诗歌具有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出蜀辞亲远游,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文本分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初中语文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
初中语文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语文面试15分钟试讲教案 1.沁园春?长沙 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7.纪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旅程 1.沁园春?长沙上片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
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 1 / 21 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雨巷》好,时间到。
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分别是谁呢,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 2 / 21来讲,就有“我”和“姑娘”,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
教资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背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情深,体会亲情之美,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背影”的内涵。
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提问:你们认为,《背影》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件事?主人公是谁?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以下问题:(1)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2)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背影?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重音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背影”部分,体会父子情深。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 教师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学会珍惜、感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2. 预习下一课《荷塘月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提升解题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技巧。
2. 文言文实词解释技巧。
3. 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 准确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二、基本知识讲解1. 文言文断句技巧:- 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如:“夫、盖、凡、然、是以、故、于是、至于”等。
-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进行断句。
2. 文言文实词解释技巧:- 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 通过词义分析、词性推断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实词的含义。
3. 文言文翻译技巧:- 强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 讲解如何处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文言文短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断句、解释实词和翻译。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原因。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给予个别指导。
课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阅读辅导的质量。
初中语文试讲指导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试讲指导【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试讲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掌握试讲中的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试讲,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试讲的基本流程。
2. 试讲中的语言表达和教学设计。
3. 试讲中的互动与反馈。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
2.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3. 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试讲场景、评价表。
2. 学生准备:预习试讲相关内容,准备试讲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试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试讲的了解和期待。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试讲的基本流程:a. 准备阶段: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材料。
b. 试讲阶段:导入新课、讲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总结反馈。
c. 反馈阶段: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总结评价。
2. 教师讲解试讲中的语言表达和教学设计:a. 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生动。
b. 教学设计要合理、有序、有趣。
3. 教师讲解试讲中的互动与反馈:a. 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三、模拟试讲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学生进行模拟试讲。
2. 其他学生扮演学生角色,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
3. 试讲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试讲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模拟试讲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试讲指导的要点,强调试讲的重要性。
3. 学生提出自己在试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试讲流程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模拟试讲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互动与反馈等方面。
3. 学生对试讲指导的满意度。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自行组织试讲,邀请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教师试讲初中教案模板语文
教师试讲初中教案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作者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3)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6.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辩论赛的基本常识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辩论思维和辨证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辩论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赛,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幻灯片;2.辩论赛案例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为“辩论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参加过的辩论赛或观看过的辩论赛,并分享相关经历。
二、讲解辩论赛的概念和特点(约15分钟)1.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幻灯片,介绍辩论赛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幻灯片内容回答问题。
三、介绍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约20分钟)1.分析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引用论据、驳斥对方观点等;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角色分为正方和反方;3.学生展示辩论技巧,模拟进行一场辩论赛;4.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四、辩论赛实践(约30分钟)1.教师准备数个辩论主题,让学生自由组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辩论;2.学生根据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分配好正反方的角色,并准备好相关论据;3.各小组进行辩论赛,教师充当裁判员,评判学生表现;4.辩论赛结束后,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并给予评价。
五、总结(约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引导学生总结辩论赛的重要性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辩论赛,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辩论稿,并准备好相关论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辩论赛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通过实践辩论赛,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初中语文故事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故事,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作者及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这则故事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 故事概述(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概括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概述。
3. 人物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心理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物特点。
4. 情节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情节发展。
5. 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主题,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主题。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7. 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故事作者及创作背景。
(2)思考: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
初中语文试讲导入教案模板
课题:《春》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一幅春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春天有什么特别之处?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的美在哪里?春天的美又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3. 引入课题,揭示新课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春天美景的课文——《春》。
”二、新课导入1. 阅读课文,感知内容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然后提问:“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 分析课文,把握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品味语言,感受美教师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春天的美好。
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三、课堂小结1. 回顾课文,总结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
2.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或文章?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四、布置作业1. 课后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或文章,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含义。
2.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材料、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问题,准备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2.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三、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交流预习心得。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3. 教师总结,归纳讨论要点。
五、讲解分析1. 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学生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目的。
3.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七、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阅读,积累词汇、语句。
2. 撰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做到因材施教?2. 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试讲教案初中语文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情感的手法。
教学难点:1. 把握文章的抒情基调。
2.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荷塘月色》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2. 提问:同学们对荷塘月色有什么印象?请简要描述一下。
二、新课导入1. 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 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朗读描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描写手法。
四、分析文章1. 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写荷塘月色。
2. 分析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情感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总结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情感的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以“荷塘月色”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美景的感悟。
2. 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荷塘月色》一、主题思想1.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2. 对生活的感悟二、描写手法1. 比喻2. 拟人3. 对比三、情感变化1. 愉悦2. 感伤3. 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学设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特点、学情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所作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抓住教材中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3、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感悟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怀念
那花——菊
花
1、“我不去”
那人——母亲
索:看花 2、“什么时候”
那段经历——双腿瘫痪,母亲病
逝
秋天的线 3、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散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那人——
那段经历——
2、 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
回答课前思考题:那花——菊花
那人——母亲
那段经历——双腿瘫痪,母亲病逝
史铁生为什么特别怀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经历在他的一生中又起着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就会找到答案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
———————————————————————————————— 作者:
———————————————————————————————— 日期:
ﻩ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模
【篇一:初中语文试讲题目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秋天的怀念》。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⑶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爱花,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是为了我,没有精力和心情再养花)
⑷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扑,抓,两个动作,体现了母亲想让我离开绝望,让我必须好好活下去。)
⑸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挡”,挡住的不是落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复习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本段文字通过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把母亲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生讨论
明确:如:⑴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默默承受、忍耐着我的粗暴无理) ⑵“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多次要带我去看花,母亲希望看花能让我热爱生活,心情愉快一些,不再绝望。用心良苦的母爱)
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完成课前思考题:那花——
⑹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能让孩子出去散散心,母亲非常高兴,希望我开心和快乐。)
⑺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觉得自己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
⑻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
3、疏通文章结构
线索——看花,3次
1)、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答应
2)、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不能同去
3)、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
(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讨论:
(1),当我答应母亲去看花的时候,母亲的表现如何?
什么时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烦不烦! ——絮絮叨叨
(2)品味语言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1)、教师示范:喜欢某句,给人什么感觉,描写手法是。。。
3、速读第三部分,思考,讨论:
(1)、母亲为什么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能说说你自己的母亲吗?
4、男女生重读第四部分,思考,讨论:
(1)、“我”懂得了什么?
(2)、由末段的花,你联想到什么?
(四)、小结归纳
母亲就像史铁生无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样高飞在蓝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动听的,他的生活之花开得很灿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