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状况
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
![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4a91fb998fcc22bcd10d7c.png)
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5 年 5 月 20 日我国婚姻状况的多元统计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号*****关键词: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图表分析一、选题背景婚姻统计是社会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析人们所处的不同婚姻状况, 了解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婚姻和生育状况、死亡率的关系, 婚姻和社会犯罪的关系等等, 对确定各项社会政策,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对贯彻婚姻法, 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都有近要的参考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2]在改革开放之前,受传统“家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婚姻家庭观念很强。
而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传统中国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和市场转型成为形塑家庭生活和婚姻观念的重要力量,人们的观念日益由保守趋向开放,各种网络社交媒介的兴起和流行使家庭的情感慰藉及性规范作用渐趋弱化。
与家庭功能变迁相伴而生的是婚姻状况呈现愈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未婚人数不断增加、丁克家族的出现和普遍、城市大龄“剩男”“剩女”结婚难的困境、由婚外情导致的中年婚姻危机、由于财产关系等原因而日益受到关注的老年人再婚问题等等。
婚姻关系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大陆婚姻状况总体趋势的变迁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于考察一段时期内登记结婚对数、离婚率、未婚、已婚人口比例变化等基本信息,并结合性别、文化程度、地域/城乡等人口学变量考查变迁背后的结构性特征;也有学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婚姻变迁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其中包括缔结婚姻基础的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使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改变以及人们对婚姻质量的强调和期望值的提高等。
2023中国婚恋报告
![2023中国婚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463d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2.png)
2023中国婚恋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和展示2023年中国婚恋现状及趋势。
通过对婚姻、恋爱和家庭结构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婚恋领域的重要发展动向。
婚姻状况统计数据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结婚率出现了下降趋势。
尽管仍然有大量的人选择结婚,但相较于过去几年,结婚的人数有所减少。
结婚年龄男性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男性结婚的平均年龄为28岁。
与过去相比,男性结婚的年龄延迟了一些。
女性相比之下,女性结婚的年龄略有提前,平均为26岁。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对事业和个人独立的重视程度增加,导致了结婚年龄的降低。
婚姻观念的改变恋爱婚姻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包办婚姻观念渐渐改变,恋爱婚姻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选择来确定未来的伴侣。
自由婚恋观念的兴起自由婚恋观念在2023年的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平等、相互尊重和个人发展的权利。
这一观念的兴起也为婚姻的稳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婚恋方式的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婚恋方式的多样性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特点。
线上婚恋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婚恋平台的兴起成为了许多人选择恋爱伴侣的一种方式。
传统的相亲方式被更加高效和便捷的线上平台所取代。
相亲角的存在尽管线上婚恋平台发展迅猛,但相亲角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婚恋方式。
许多人喜欢通过相亲角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的变化小家庭的增多2023年的中国,小家庭越来越受到青睐。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选择与配偶独立居住是追求个人空间和自由的一种方式。
多代同堂的减少相应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减少。
年轻一代更愿意独立生活,追求自我发展。
家庭价值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家庭的价值观也在逐步改变。
重视婚姻平等与传统观念相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婚姻中的平等问题。
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的权利得到极大的重视。
家庭责任的转变过去,家庭责任主要集中在男性身上。
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b95ad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e.png)
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报告一项历时4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安琪主持的中国婚姻质量调查日前结束。
这项调查采用入户访问的形式,对上海、甘肃、广州和哈尔滨4个地方各800对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
该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家庭社会学领域中一项高质量的研究。
人们可以通过对比数据资料,鉴定自己的婚姻质量处于哪种水平。
◆年龄差妻子年龄大于丈夫3岁的占1.8%,大1岁—3岁的占12.2%,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大于妻子1岁—3岁的最多,达56.8%,丈夫大妻子6岁以上的,也有8.4%。
◆夫妻受教育年数差妻子高于丈夫的只占8.5%;丈夫比妻子多接受教育3年—6年的占24.6%,多6年以上的有7.1%,而上下相差在2年以内的达59.8%。
◆丈夫的收入在夫妻总收入中的比重在24.5的家庭中,丈夫的收入占到了夫妻收入总和的70%以上,而占61%—70%的有19.2%,占51%—60%的有27.2%,也有29.1的丈夫收入与妻子相等或低于妻子。
◆与配偶父母的满意度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夫妻任何一方与自己父母的关系都比与配偶父母的关系更融洽些。
而女性自述与公婆相处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6.4%,男性对自己与岳父母关系较满意和很满意的达76.6%,可见婆媳关系不如岳婿关系。
◆结识途径父母包办的占14.4%,自己认识或介绍认识的占85.6%。
◆恋爱时间恋爱不到半年结婚的有73%,在认识半年到1年内结婚的占24.2%,恋爱时间在1年至1年半的为18.2%,1年半至2年的占13.9%,在2年以上的有21.9%。
◆择偶选择机会表示“无选择余地”的占14.7%,“选择余地不大”的为30.9%,“有不少机会”的达38.8%,“有很多机会”的占15.6%。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da04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8.png)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从古至今,婚姻家庭一直是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姻家庭的状况也在不断变化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婚姻家庭状况,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来详细分析当前的情况,并提出一些有助于促进婚姻家庭稳定发展的建议。
一、婚姻基本状态1. 结婚率和离婚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结婚率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
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600万,相较于2018年减少了2%。
与此相对应,离婚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2019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400万,较2018年增加了5%。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晚婚或者不结婚,也有一部分夫妻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离婚。
2. 婚龄、婚恋观念和经济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平均结婚年龄逐渐上升。
很多人选择晚婚或推迟结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随着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追求个人事业和自由的观念逐渐盛行,年轻人更倾向于建立稳定的经济基础后再考虑结婚。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影响婚姻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房价高涨和生活成本的压力使得很多年轻人无法承担起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二、家庭结构和子女教育1. 家庭结构多样化现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外,更多的人选择了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和同性伴侣家庭。
这种多样化的家庭结构给家庭成员带来了不同的责任和挑战,但也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尊重。
2. 子女教育的重视近年来,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兴趣发展,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此外,家长们也越来越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婚姻家庭问题与挑战1. 婚前教育与婚姻稳定调查发现,婚前教育在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婚前教育可以帮助夫妻了解婚姻的现实情况和责任,提前沟通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婚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因此,推广婚前教育对于维护婚姻稳定非常重要。
我国现存的婚姻形式及含义
![我国现存的婚姻形式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696d221214791711cc791786.png)
我国现存的婚姻形式及含义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婚姻形式,这这婚姻方式中既存在合法也存在不合法,细致研究这些现存的婚姻形式对于我国涉及婚姻的法律逐步走向国际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存在的婚姻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偶婚:一男一女按照婚姻形式结成配偶,但是不排斥与外人同居。
双方都可以随意离婚或分居。
二、单偶,或专偶:和单一配偶结婚,并排斥与外人同居,后面一点是这一制度的根本要素。
近代文明社会普遍采用这种婚姻制度。
三、婚外婚姻:主要是指在男方或者是女方已存在婚姻的情况下与第三者产生事实性关系,并且保持夫妻生活而未经法律认可的婚姻。
但是目前违背法律认可。
四、事实婚姻:男女双方在没有经过合法认可的情况下保持夫妻生活的婚姻状态存在于中国农村较普遍,一般是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婚姻年龄或者双方存在不适合法定结婚条件的。
五、幽会婚姻;男方或者女方在单方面情况下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法律认可,但另一方不知情。
这种婚姻实际上是不合法的,有相当数量存在于中国贫困农村。
六、走婚:男女双方在结婚以后男女双方各自住于己方家里。
少数民族存在较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新型的婚姻形式或结婚方式。
现存的80、90后已经出现的多种婚姻形式或名词包括以下几种:一、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
二、隐婚:是已经履行了结婚的法定手续,却并不对外宣称自己“已婚”身份。
都市里有很多已婚男女在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他们的无名指上没有戒指,像单身贵族一样出入各种场所。
现在的职场上有潜在的竞争法则,人们一旦贴上婚姻的标签,竞争力往往大打折扣,所以一些已婚人士选择了“隐婚”。
三、毕婚指大学生一毕业就闪电结婚。
近年,“毕婚”渐渐盛行,“毕业说分手”已成为过去。
大学生一毕业就得匆忙地迎接“职场”和“婚姻”的双重挑战。
四、素婚所谓素婚,是指简约、朴素、个性的婚礼,在节省开支,打破陋习的前提下,把婚礼还给要结婚的主人公。
我国离婚率变动趋势及离婚态人群特征分析
![我国离婚率变动趋势及离婚态人群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9fe50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d.png)
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21)02-0063-10我国离婚率变动趋势及离婚态人群特征分析□杨菊华1孙超2(1.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193;2.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北京100872))摘要:从概念辨识入手,利用权威数据,描述近几十年我国离婚率和离婚态的变动趋势及水平。
研究发现:我国的离婚率持续增长,超过日本与韩国;因年轻人口总量减少,可结婚人的比例下降,离婚结婚比持续上升。
数据分析显示,1982年以来,我国离婚态占比单调上升:就人群特征而言,35-49岁年龄组、男性、中等教育程度人群(1990年除外)、商业服务人员和办事人员(1990年除外)离婚态占比最高,女性的离婚态占比较之男性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就地域分布而言,各省处于离婚态人群的占比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趋势,东北地区及西部省区城市人群离婚态占比最高。
离婚率和离婚态的持续攀升是多重制度、城镇化与市场化结构、家庭与个体特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离婚不仅透视出家庭的不稳定性,损害(部分)家庭成员福祉,而且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负面效应。
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必须从源头、过程和后果上加强对离婚行为的社会治理,减少不必要的离婚现象。
关键词:离婚;离婚率;离婚结婚比;离婚态;家庭稳定2019年年初,有关我国人口离婚率超过38%、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一半的说法流行甚广①。
而民政部2020年公布的数据进一步显示,2019年结婚率为6.6‰,比上年降低0.7个千分点,离婚率3.36‰却比上年增长0.2个千分点;而且,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927.3万对,办理离婚手续470.1万对②,离婚与结婚之比超过50%。
由此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对婚姻的恐慌心态,认为我国家庭面临大面积解体。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数据之间的天壤之别从何而来?我国的离婚率究竟有多高?在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中,谁的影响更大或谁更可能处于离婚状态?将我国置于全球视野来看,我国的离婚率处于怎样的位置?为此,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采用多个指标,对我国离婚率的现状、变动趋势和基本特征进行白描,希望通过概念的辨识、数据的描述以及对数据背后意涵的简要阐释与初步的理论剖析,回应上述研究问题,纠正当下社会对我国离婚率的认识偏误。
中国婚姻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婚姻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eadd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b.png)
中国婚姻现状调研报告中国婚姻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婚姻状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模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婚姻现状的变化趋势和主要特点。
首先,目前中国的婚姻晚婚化趋势日益明显。
从调查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婚姻的时间。
他们更愿意先完成教育和事业的发展,再考虑婚姻问题。
对于女性来说,她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经济状况,追求事业和个人的自由。
这也导致了结婚年龄的整体上升。
其次,婚姻观念的变化也对中国婚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观念中,婚姻一直被视为社会地位和家庭责任的象征。
然而,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中的个人感情和幸福感。
他们对于婚姻的期望越来越高,追求婚姻的品质和质量。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婚姻的认知和态度。
另外,离婚率的上升也是中国婚姻现状的一个显著特点。
许多人在婚姻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惑,导致了夫妻关系的破裂。
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离婚率更高。
一些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婚姻观念的差异、社会压力和个性冲突等。
离婚率的上升反映出人们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和权衡。
最后,同性婚姻也成为中国婚姻现状中的一个新兴议题。
虽然中国目前没有合法化同性婚姻,但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开始在社会上公开自己的身份和关系。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互相认识和交往,希望得到公众的接受和尊重。
同性婚姻的出现也反映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包容。
综上所述,中国的婚姻现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晚婚化、婚姻观念的改变、离婚率的上升和同性婚姻的兴起都是这一变化的主要特点。
这些变化既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我们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同时,适应和接纳新的婚姻观念和模式,以促进婚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其变化趋势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其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ed515f4c281e53a5902ff6b.png)
中国当前的婚姻态势及其变化趋势近年来,有关婚姻问题的讨论日渐热烈。
一方面,结了婚的人增加了离婚风险,另一方面,青年越来越不急于结婚。
而城市女白领的“结婚难”现象,更是让家庭和社会都为之焦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老年人的再婚和同居问题又成为媒体关注的主要内容。
种种迹象表明,社会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家庭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不但在小型化,而且越来越趋于不稳定。
对此,我们要问: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的婚姻和家庭问题到底如何?中国人口的婚姻状态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1]离婚率的上升是否与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系?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对当前中国的婚姻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的可信资料。
再结合《中国统计年鉴》对以往历史数据的重新修订,我们基本可以对中国当前的婚姻结构变化和“离婚”趋势做出判断。
一登记结婚对数减少,离婚率逐年上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家统计局修订了以往的离婚率数据,改用世界各国通用的计算粗离婚率的指标,以当年每1000人中的离婚对数计算中国的离婚率。
新的数据,虽然调低了粗离婚率的数字,但仍然表示出了离婚率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在人口基数增加的情况下,中国每年登记结婚“对数”,在1992年之前,处于徘徊上升的态势,但在1992年之后,则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所以,1992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伴随中国人口转型的加剧——从人口迅速增长期向人口静止期的过渡,进入法定结婚年龄的人口开始减少——这使中国的结婚登记对数趋于降低。
在结婚对数1992年的957.5万对降低到2005年的823.1万对的同时,中国内地居民初婚登记结婚的人数也从1992年高峰拐点的1832.1万人开始波动式下降——1996年下降到1781.7万人,1997年下降到1726万人,到1998年下降到1675.4万人(比1992年净减少约156.7万人)。
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婚姻问题分析
![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婚姻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ea0094f46527d3240ce0e2.png)
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婚姻问题分析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婚姻问题分析----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调查资料的婚姻分析【摘要】人口调查时一般都列有婚姻状况项目,以反映某一时刻人们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
本文主要通过2010年四川省统计局全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的婚姻状况的比较分析,得出当今我国婚姻状况的新特点,并进一步的分析问题成因。
【关键词】人口调查;婚姻状况;婚姻问题一、比较分析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一)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婚姻状况《2010年全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将婚姻状况分为五类:未婚、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婚和丧偶。
其中未婚是指从未结过婚的人;初婚有配偶是指第一次结婚并处于婚居状态的人;再婚有配偶是指离婚或丧偶后再次结婚处于婚居状态的人;离婚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正式解除婚姻关系但没有再婚的人;丧偶是指已经结婚但配偶死亡,而本人并未再婚的人。
因为每一个人只有长大到一定年龄时才有可能结婚,所以在计算各种婚姻状况的人数时,一般都要规定一个年龄下限。
我国2010年人口调查资料中规定的调查人口年龄下限为15 岁,即只统计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
根据各种婚姻状况的人数便可计算各种婚姻状况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男女性别在生理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这就使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婚姻状况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婚姻状况资料进行分析时,要分性别进行分析。
同时,婚姻状况与当事人的年龄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同年龄的人所处的婚姻状况往往不同,所以除了分性别分析外,还要分年龄阶段分析婚姻状况。
根据我国人口调查资料,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如下表:表1 201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1)年龄15岁级以上人口未婚初婚有配偶男女男女男女有配偶人口数远少于男性再婚有配偶人口数,这是因为女性离婚后选择再婚配偶时受限,因此其再婚率低于男性。
丧偶人群中,女性丧偶者是男性丧偶者的3.07倍,这与婚姻中一般男性年龄大于女性、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相关。
中国离婚现状、特点及其趋势
![中国离婚现状、特点及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e6fd9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中国离婚现状、特点及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离婚现象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中国离婚现状、特点及其趋势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婚姻状况的整体概貌。
目前,中国离婚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约140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比上一年增长了近5%。
从性别比例来看,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从年龄结构来看,30-50岁的人群是离婚的主力军;从职业分布来看,白领和企业家占比最高。
离婚原因多样化:除了感情不和、性格不合、出轨等传统原因外,经济纠纷、家庭暴力、长期分居等因素也逐渐成为离婚的常见原因。
协议离婚为主流:在离婚方式上,协议离婚已成为主流。
不少夫妻在离婚时选择通过协议达成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的分配,以避免法庭诉讼带来的伤害和尴尬。
心态趋向平和:与以往羞于谈离婚不同,现代人对离婚的态度更加平和理性。
不少人意识到婚姻不是生活的全部,离婚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一种勇气。
离婚率持续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一步开放,预计未来中国的离婚率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再婚率降低:由于人们对于婚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及对感情独立的渴望,未来再婚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年轻化趋势:随着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社会对离婚观念的逐渐接受,未来离婚现象将更加年轻化。
年轻一代更注重自我实现和感情满足,对婚姻的容忍度相对较低,因此预计未来离婚率在年轻人群中将会更高。
中国离婚现象在当前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离婚原因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一步改变,离婚率将持续增长,再婚率可能降低,而年轻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对于即将步入婚姻的人们来说,应认真审视自己的婚姻观念,注重婚姻质量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对于已经步入婚姻的人们,当遇到困难时,应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必要时不应害怕选择离婚。
社会各界也应更加婚姻教育,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以期达到减少离婚率、提高婚姻质量的效果。
中国人口婚姻稳定程度
![中国人口婚姻稳定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244eda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f.png)
中国人口婚姻稳定程度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婚姻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人口的婚姻稳定程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婚姻的稳定程度,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婚姻登记率婚姻登记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婚姻登记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婚姻登记率为7.2‰,相较于2018年的7.7‰有所下降。
这一数据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婚姻的选择变化,以及对婚姻的认知转变。
二、晚婚化现象近年来,中国晚婚化现象日益明显,这也是中国人口婚姻稳定程度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转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个人发展和事业规划放在首位,导致推迟结婚的时间。
这种现象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也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密切相关。
三、离婚率的变化婚姻的稳定程度可以通过离婚率来衡量。
据统计,中国的离婚率长期以来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解除婚姻关系。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离婚率更高。
不稳定的婚姻关系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四、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人口婚姻稳定程度变化的背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婚姻的需求和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经济独立成为现代人选择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新一代的成长,事业和经济独立成为了更为重要的婚姻前提和条件。
另外,经济发展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婚姻选择机会。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在不同地区流动,增加了异地婚姻的机会。
这些都对婚姻稳定程度产生了影响。
五、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对于婚姻稳定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的观念逐渐被新的价值观所取代。
例如,传统的“相亲”模式正在逐渐被自主选择代替,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等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国外结婚中国算已婚还未婚
![国外结婚中国算已婚还未婚](https://img.taocdn.com/s3/m/9f2995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8.png)
国外结婚中国算已婚还未婚在国外结婚的中国夫妻回到中国后,他们在法律上算已婚还是未婚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夫妻,特别是那些打算在中国购房或办理其他涉及婚姻状况的手续的人们。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对相关法律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婚姻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中国结婚的夫妻应该进行婚姻登记,取得婚姻证书后才能被视为合法夫妻。
然而,在国外结婚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在中国进行婚姻登记呢?根据中国法律的解释,国外结婚的夫妻在中国不需要再进行婚姻登记,他们的婚姻关系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这意味着,他们在中国被视为已婚夫妻。
但是,这个问题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和限制,下面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对于在国外结婚的中国公民,回到中国后必须提供有效的国外婚姻证明文件。
这些文件必须经过公证和认证,并按照中国领事馆的规定进行翻译。
只有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文件,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才能在中国被承认。
其次,对于在国外拥有多个婚姻关系的情况,中国将遵循法定的一夫一妻制。
如果在国外已经结婚,但又在中国结婚,并且没有解除之前的婚姻关系,那么中国会将后一次婚姻视为无效。
因此,在国外已婚的中国公民,不能再在中国与其他人进行婚姻登记。
此外,在国外结婚的夫妻在中国享有与已婚夫妻相同的权益和义务。
他们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婚姻保障和福利,例如可以购买夫妻双人房,享受婚姻税收优惠等。
同时,他们也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夫妻的权利和责任。
尽管国外结婚在中国是被承认的,但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还是会存在一些法律上的问题。
例如,对于在国外结婚的夫妻离婚,涉及财产分割、抚养权等问题的处理可能会更加复杂,因为中国的法律和国外的法律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国外结婚的中国夫妻在中国被视为已婚夫妻,不需要再进行婚姻登记。
但是,他们必须提供符合中国法律要求的国外婚姻证明文件。
在享受已婚夫妻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等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上的困扰。
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
![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cbb0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8.png)
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婚姻状况:报告指出,中国的未婚人口数量仍然庞大,尤其是90后和00后的未婚人
口比例较高。
此外,离异人口比例也有所上升,这可能与现代社会中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婚姻稳定性的下降有关。
2. 婚育观念:报告显示,现代年轻人的婚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
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不再过分强调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传宗接代的思想。
3. 家庭关系:报告强调了家庭关系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亲子
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需要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4. 性别平等:报告指出,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男
女平等、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 家庭责任:报告强调了家庭责任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
夫妻双方应该共同承担家庭责
任,包括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维护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婚姻家庭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需要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性别平等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工作。
我国老年人口婚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我国老年人口婚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abd0ad960590c69ec37693.png)
状 况主要 包 括 四种类 型 : 未婚 、 有配偶 、 离婚 、 丧偶 。对 我 国老 年人 口婚 姻状 况 的分 析 , 本 文 将 从 整 体 上对 老
年 人婚 姻状 况进 行把 握 , 在 此基 础 上 进 一 步 了解 我 国 老年人 口在 不 同婚 姻 状 况 上 的分 性 别 、 分 年龄、 分 城 乡、 分 身体 状 况 、 分 主要 生 活 来 源 5个 方 面 的特 点 与
一
、
引 言
要性。
截 至 第六 次人 口普 查 我 国 6 0岁及 以上 老 年 人 口 总量达 到 1 . 7 8亿 , 占全 国 总 人 口的 1 3 . 3 2 %, 同2 0 0 0
以往 学者对 老 年人婚 姻状 况 的关 注主要 集 中在丧
偶 老年 人 身上 , 分 析 了丧偶 事 件对 老年 人心 理状 况 、 死
婚姻 状况 进行 整体 研 究 , 才 能 更 好 把握 不 同婚 姻 特 征
老 年人 的不 同特点 , 从 而为 我 国针对 性 了解老 年 问题 、 配偶 的 老
年人 在 身体 状况 较差 时 , 往 往 能 够 得 到 来 自配 偶 的 照
所在 。
亡风险以及不同性别老年人等方面所产生的影 响( 狄
文倩 等 , 2 0 0 9 ; 焦开 山, 2 0 1 0 ; 王莉 莉 , 2 0 1 1 ) , 而 老 年人 丧偶再 婚 现象 则是 其 关注 的热 点 ( 郑真 真 , 2 0 0 1 ; 姜 向 群, 2 0 0 4 ; 杜 鹏等 , 2 0 0 4 ; 王俊 宁等 , 2 0 0 5 ) 。同时也 有 少 数学 者对 老年人 婚 姻 状 况进 行 了地 域性 的研 究 ( 杨 宗
1981和1987年婚姻状况
![1981和1987年婚姻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26b3ea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c.png)
1981和1987年婚姻状况
198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状况也在发生变化。
1981年,中国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分别为7.95‰和0.5‰。
1987年,中国的婚姻状况有了更加显著的变化。
结婚率达到了9.53‰,离婚率也大幅上升至1.5‰。
这表明在短短六年时间内,中国的婚姻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结婚率方面,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198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19.4%,而到了1987年,城镇化率已经上升到了26.4%。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交流,增加了结婚机会,因此结婚率也得以提高。
离婚率方面,这一变化则与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物质条件或者传统观念的束缚。
此外,随着婚姻法的不断完善,离婚程序也变得更加简便和公正,这也促进了离婚率的上升。
总的来说,1981年和1987年的婚姻状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也预示着未来婚姻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进一步变化。
- 1 -。
中国结婚率计算
![中国结婚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bb32a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c.png)
中国结婚率计算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的结婚率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结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结婚率一直在下降,特别是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结婚率下降更为显著。
这种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很多人更倾向于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而不急于结婚。
同时,高房价和生活压力也成为了结婚的一大障碍,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第二,教育因素。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而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很多人选择先完成学业或者事业上的规划,再考虑结婚生子。
第三,后备选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很多人更倾向于先尝试同居或者恋爱关系,而不急于步入婚姻。
第四,娱乐因素。
现代社会中娱乐方式多样化,很多年轻人更喜欢花时间与朋友一起玩乐或者追求个人爱好,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家庭方面。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中国的结婚率不断下降,这也引起了一些人对中国家庭结构和人口发展趋势的担忧。
结婚率下降可能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降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这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影响。
然而,结婚率下降并不等于家庭观念的淡化。
虽然人们更追求自我发展和个人空间,但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依然重要。
很多人虽然不急于结婚,但对于家庭生活和孝道仍持有很高的价值观。
因此,结婚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家庭观念的消失,而是一种婚姻和家庭观念的转变。
为了促进结婚率的提升,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降低房价、完善婚姻法规、推动家庭教育和价值观的传承等。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结婚率的稳定增长,保障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结婚率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婚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对于结婚率的稳定和增长,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我国婚姻调查报告
![我国婚姻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50bed850e2524de5187e55.png)
对我国目前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我国是一个有着接近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之多,也就表明我国婚姻家庭数量之多。
婚姻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从50年《婚姻法》,到80年《婚姻法》,再到2001年《婚姻法》,我国不断完善婚姻法律制度,为的就是能够给人们的婚姻提供法律保障,提高我国的婚姻质量。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不得不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工作和事业中,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婚姻,其结果是婚姻和家庭亮“红灯”。
那么,现阶段我国的婚姻状况如何呢?就此,我组成员对我国目前婚姻状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我国解婚姻生活的现状,分析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
二、调查对象我国的已婚人士(主要以广州的的已婚人士为调查样本)。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访问调查对象及网上搜寻资料的调查方式。
四、调查时间2009年05月26日――――2009年06月21日五、调查结果及体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安琪主持的中国婚姻质量调查日前结束。
这项调查采用入户访问的形式,对上海、甘肃、广州和哈尔滨4个地方各800对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
该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家庭社会学领域中一项高质量的研究。
人们可以通过对比数据资料,鉴定自己的婚姻质量处于哪种水平。
下面是这次调查的一些数据资料:1、年龄差妻子年龄大于丈夫3岁或以上的占1.8%,大1岁—3岁的占12.2%,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大于妻子1岁—3岁的最多,达56.8%,丈夫大妻子6岁以上的,也有8.4%。
2、夫妻受教育年数差妻子高于丈夫的只占8.5%;丈夫比妻子多接受教育3年—6年的占24.6%,多6年以上的有7.1%,而上下相差在2年以内的达59.8%。
3、夫妻双方收入情况丈夫的收入在夫妻总收入中的比重在24.5的家庭中,丈夫的收入占到了夫妻收入总和的70%以上,而占61%—70%的有19.2%,占51%—60%的有27.2%,也有29.1的丈夫收入与妻子相等或低于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 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
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
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我来说两句]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古老中国,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
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
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
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
中国人的婚姻怎么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经营维护健康、文明、幸福、安全的婚姻家庭?①社会转型期的婚姻震荡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年龄段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上扬今年29岁的唐娜,2年前结婚,一年后分手。
“婚后我才发现找错了人。
婚前,他勇于担当的优点,婚后变成了独断专行;婚前,他善交异性朋友,以为他有"女人缘",谁知婚后半年他便出轨!”“一见钟情,婚了。
一怒之下,离了。
”北京市朝阳区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处近年来登记的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者超过一半。
其中,“80后”又占多数,“闪离”现象日益突出。
“有些人办手续时还在吵架,等拿到离婚证后,又抱在一起痛哭。
”不仅“80后”的婚姻多生变故,他们父辈一代的婚姻也亮起红灯。
“现在孩子大学毕业可以自立了,家庭责任已经完成,不再彼此凑合了。
”年逾50的项先生叹道:“结婚近20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北京宏健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文旭说,他代理的离婚起诉案中,中老年人约占三成。
“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发起的挑战,"新离婚时代"来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后30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动荡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
去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
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
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
陈一筠表示,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
“我国的婚姻趋势,发生了与西方国家趋同的现象。
”陈一筠介绍,婚姻家庭大规模的动荡趋势,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社会。
“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时代,一夫一妻制还适合富裕起来的人们,追求多样化的生活和享受吗?”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出质疑。
于是,西方掀起一场所谓“性自由”、“家庭革命”的社会文化浪潮,那就是同居文化、不结婚文化、不生育文化、离婚文化。
他们的初衷就是希望现代人,可以有更好、更方便、更自由、更快乐的生活方式。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上个世纪70年代末,这股思潮“东渐”中国,给我们这个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度带来巨大变化。
②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外在纽带脆弱现代婚姻更多的是靠情感、心理、文化等内在纽带凝聚夫妻作家池莉说:“家庭一直是一个激烈动荡的地带,是一个改弦易辙与时俱进最快的世界。
”当中国社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变革进入转型期时,婚姻作为家庭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会怎样“与时俱进”地“改弦易辙”?“30多年前,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经济合作社"和"生育共同体",加上"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的观念和大杂院式的群众监督,外在纽带对婚姻的稳固起着巨大作用。
”陈一筠说,“那时候,结婚是一生的大事,一辈子就一次。
从来没想过结了再说,不行到时再"跳槽、换届、优化组合"。
”“如今,男人有小金库,女人有私房钱,谁也不再离不开谁。
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血缘维系婚姻的纽带也脆弱了。
”陈一筠认为,“更重要的是爱情观变了。
今天的电影和流行歌曲在传播什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过去说不清楚,组织上要给你调查清楚。
现在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渗入婚姻家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再追求天长地久。
一个人有了婚外情,只要不去贪污、受贿,就没有人追究,成隐私问题了。
”社会转型期,婚姻困惑时。
当血缘纽带、经济纽带、传统观念和环境纽带等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重要外在因素解脱时,现代婚姻的凝聚力在哪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的世界很无奈。
”公司职员小张苦于跟妻子沟通难,“我们俩在一起很郁闷,话不投机就吵架,我宁愿留在办公室跟同事们多聊聊,也不愿意回家面对她。
”“我老婆其他方面还可以,就是版本不够,内存太低。
”公务员大李遗憾夫妻间的文化差异。
“过去,一位教授娶一个农民,一样过一辈子。
今天,婚姻家庭的凝聚力发生转移,更多关注夫妻心理和谐、文化般配、性生活的满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两性问题专家李银河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几代人完成核心家庭转变,即以亲子关系为轴心转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
在以往家族主义浓厚的空气里,婚姻起着父母侍奉、宗族承继的功效,而在“核心家庭转变”过程中,夫妻双方的感情越来越为个人所看重。
“现代婚姻更多的是靠情感、文化和性等内在纽带来凝聚夫妻,这样的婚姻关系被称为"心理—文化共同体"。
”陈一筠认为,与传统模式相比,它文明得多,进步得多,也脆弱得多。
为什么脆弱?富裕考验人。
“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考验着人的素质的提高。
当人没有建立起自律能力的时候,他律却松弛了。
”陈一筠举例说,深圳一公司老总的夫人找她咨询,后悔不该把自己的丈夫从四川绵阳的山沟里拉到深圳来当老总。
“他发了财,心就不在家里了。
我现在多么希望把他再拉回那个穷山沟里,"你挑水来我浇园"。
”许多女性都希望丈夫发大财,可是你要掂量一下他的素质。
责任考验人。
“现在很多人强调自由多,却忽略甚至远离了责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分析,他们非常重视自我利益而很少关注别人的感受,经济上的算计和功利主义是其离婚率高的更深层原因。
环境考验人。
陈一筠说,包括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在内的社会流动增加,工作紧张,出差频繁,夫妻相处时间缩减,再加上社会交往的扩大,文娱场所的开放,异性结识和沟通的机会增多了,婚外情成为婚姻的最大“杀手”。
③离婚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婚姻家庭的解体造成的悲苦更严重,它使孩子受到伤害,单身母亲的生活陷入困境,给社会底层承受力最差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恩格斯说,任何维系“死亡婚姻”的做法都是有悖人性的不道德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社会越进步、开放、民主,给予离婚的宽容就越多。
但是,离婚毕竟是婚姻破裂的结果,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是子女。
”陈一筠说,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
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
北京市曾对70所中学的5000多名初二学生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至少2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再对这些孩子的家庭进行追访,发现其中65%的孩子来自“问题家庭”,父母不和、分手或者分手过程中的“战斗”,给孩子心理留下创伤。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生长在父母不健全、不健康、不幸福的婚姻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等心理障碍问题。
一定程度上讲,在同样的媒体影响、社会环境、学业压力下,哪些孩子更容易患心理疾病,更容易犯罪,就看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层出不穷的青少年问题,追根溯源都是家庭问题。
”孙云晓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缺少这个环境,他们就会有问题。
如果说爱情确实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是有了孩子,这个婚姻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孩子。
离婚的受害者其次是女方。
北京市曾对100多对35岁以上的离婚夫妻做过一个5年跟踪调查。
这些家庭都有1个或者2个孩子,分手时,85%的孩子判给了女方。
5年之后,男方大多再娶,而女方再度进入婚姻的不到15%。
“"拖油瓶"的中年女人再嫁谈何容易。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朱明媚说,她们又当爹又当妈,心理透支、情感透支、时间透支、健康透支,一些人还经济拮据。
因为离婚时男方尽管给一定的抚养费,但是这个费用没有考虑到物价上涨和孩子生活学习费用逐年增加的因素。
所以,不少女性发现离婚是从一个陷阱掉入另一个陷阱。
现在都市里增加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单身母亲。
那么,离婚对男方是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最好办法?一项对5000个离婚者的调查显示,5年后,2/3的男性表示后悔。
就在国人遭遇近年来婚姻动荡冲击时,西方宣称那场持续30多年的“性自由”、“家庭革命”探索并不成功。
2009年,《时代周刊》发表文章称,“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婚姻家庭的解体造成的悲苦更严重,它使孩子受到伤害,单身母亲的生活陷入困境,给社会底层承受力最差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日前,美国最新畅销书《定终身》把婚姻定义为,“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
”④幸福婚姻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婚前瞪大两只眼,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婚恋讲堂、情感诊所、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出现,使得社会救疗成为可能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
很多人在事业上卓有成就,在婚姻上却一筹莫展。
恋爱、择偶、结婚、生儿育女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今天有多少人交了合格答卷?“怎样经营感情,怎样维护感情,怎样爱情存款,现代婚姻家庭关系已经成为一门学问。
”陈一筠表示,“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
”“当下,我国各个行当都讲究岗位准入证,做保姆、钟点工都要培训。
遗憾的是,唯有两门最重要的职业例外做夫妻和做父母,无论是成人教育还是学历教育。
”陈一筠指出,多数夫妻没有岗前和岗位培训,缺乏现代婚姻家庭观念和技能的指导,不能很好地胜任各自角色。
“"保卫婚姻"从教育开始。
对于个人,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对于社会,要发挥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
”朱明媚介绍,为推进新型家庭文化建设,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全国32个城市启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