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认知模型理论
ICM(≈抽象域)
CM
≈
域
≈
辖域
≈
框架
≈
图式
≈
常规
≈
…
基体
侧面 脚本
第二节 心智空间和融合理论
心智空间
融合理论
2.1 心智空间(Mental Space)
1985年Fauconnier最早提出“心智空间”这 一术语,并将其描写为“小概念包”(Small conceptual Package, or Small conceptual Packet)。主要为当下临时语言服务。 心智空间主要是在短期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中运作的,形成确定的心 智空间(an Entrenched Mental Space)后就 被存储于长期记忆中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⑴视觉幻影。 (Optical Illusion) ⑵视觉滞留 (Optical Persistence)
因此,一个人所看到的不一定会与客 观外界完全相符,这样在事实和认识 之间就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
产生了两种SEEING的认知模型: ⑴SEEING模型:看到的就是事实,这是客观 主义的观点。 ⑵SEEING-AS模型:这是一种ICM,兼顾客 体和主体的模型。
2.复杂认知模型
较为 复杂的模型,也可能是几个基本认知模型的结合, 分类模型则是最常见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模型。 结合后的复杂模型又可分为两种: ⑴属于“结构性结合”,其构件成分可独立存在, 其结构整体的意义是其所包含成分的意义的函数。 ⑵属于“完形融合”,其构件成分不一定都能独立 存在,整体意义不能通过构件成分的意义进行简单组 合获得,而须通过心智的整合运作才能获得。
总结认知建构模型
总结认知建构模型引言认知建构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描述个体如何从外界获取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对环境进行理解和解释。
它涉及个体的感知、思考、记忆和学习过程,并通过这些过程来构建个体的认知结构。
本文将总结认知建构模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应用领域,并进一步讨论其在教育、心理学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性。
1. 认知建构模型的基本原理认知建构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个体通过感知、思考、记忆和学习等过程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包括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观念、概念和知识。
它们之间通过连接和关联形成一个整体,个体可以通过这个整体来对环境进行理解和解释。
认知建构模型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个体通过感知过程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 个体通过思考过程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形成认知观念、概念和知识。
- 个体通过记忆过程将获取的信息存储在脑中,并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使用。
- 个体通过学习过程不断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 认知建构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认知建构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感知、思考、记忆和学习等过程。
下面对每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2.1 感知过程感知过程是个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过程。
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感知过程涉及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辨别、分类和形成印象等过程。
2.2 思考过程思考过程是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过程。
个体通过思考过程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观念、概念和知识进行联系和关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思考过程涉及个体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2.3 记忆过程记忆过程是个体将感知到的信息存储在脑中,并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使用的过程。
个体通过记忆过程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脑内的神经连接,形成长期记忆。
记忆过程涉及个体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能力。
2.4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个体通过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来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什么是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是范丰会和宋文红在其新书《新视界心理学——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及其在学科教学、心理咨询和学习心理障碍辅导中的应用》中提出来的一个关于西方心理学的新理论体系。
作者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模型解决西方心理学“像灌木丛一样,流派林立、各说各话、相互矛盾”的现状,尝试进行西方心理学学科内综合,以便提高西方心理学对理论精华的继承性,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提出者简介范丰会,物理学科教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
1990年获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基础物理教育学硕士。
曾从事过中学物理教学、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软件及教学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家长培训等工作。
1990年完成硕士论文《大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定量研究》,之后工作28年来,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的发生发展、学科教学、学习心理障碍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和重要实践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颇有心得。
宋文红,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2008年在北京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精神科研究生课程,之后进入儿童保健和儿童心理专业,对儿童各类常见病、儿童发育性行为问题及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形成过程在《新视界心理学》一书中,作者从批评西方心理学各流派心理观和方法论缺陷出发,借鉴20世纪物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成果,确立了指导心理学理论探索的心理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秉持心理结构化和建构论的观点,沿着“用知识描述心理”的思路,创新提出了基于“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然后在这一理论框架基础上,继承各主流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成果,融合形成了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现行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和主要应用领域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套基本范式进行解释,从而初步实现了对心理学各流派理论的综合与创新。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容器或空间。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概述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是由美籍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提出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在之后几十年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探讨了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过程,以及知识组织和呈现的方式。
该理论强调个体对信息的主动建构和解释,将认知发展视为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调整过程。
认知结构的概念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对于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组织方式。
它是一个由概念、原则、范畴和模型等组成的整体,用于解释和理解特定的知识领域。
认知结构不仅是知识的存储方式,还反映了个体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习的三种表示形式根据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可以通过三种表示形式来实现:行动表示、图像表示和符号表示。
1.行动表示:行动表示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动作来表达和理解知识。
这种表示形式强调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认为学习应该基于实际的经验和反馈。
2.图像表示:图像表示是指通过图像、图表和图示来表达和理解知识。
这种表示形式强调学习者对图像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3.符号表示:符号表示是指通过语言、数学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表达和理解知识。
这种表示形式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和逻辑推理能力,认为学习应该基于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运用。
知识的结构和表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强调知识的结构对于学习和理解的重要性。
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对于某一领域知识的组织方式和关联关系。
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调整,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中,知识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征层和思维层。
1.表征层:表征层是指知识的外观形式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各种表示形式,如行动、图像和符号等。
表征层决定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获取途径。
2.思维层:思维层是指个体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思维层包括概念、原则和范畴等认知要素。
思维层决定了个体如何组织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展开全文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强调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2.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的发现法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
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
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3.强调内在动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
所以,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
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所以,他提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
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事实表明,对自己能力是否具有信心,对学生学习的成绩有一定影响。
布鲁纳在强调学生内部动机时,并没有完全否认教师的作用。
在他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何时、按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即要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如果错了,还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
让学生有效地知道学习的结果,取决于:⑴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接受到矫正性信息;⑵假定学生接受的矫正性信息的时间、场合都是合适的,那么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这些矫正性信息;⑶学生接受的矫正性信息的形式。
布鲁纳还认为,学生利用矫正性信息的能力与他们的内部状态有关。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认知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它强调个体对信息的组织和处理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认知模式。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它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组织方式和处理方式。
认知结构包括认知模式、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等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经验、知识水平、认知风格等。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来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注重对认知结构的认识和调整,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调整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总的来说,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了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关于学习方式和认知过程的新视角。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
结构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为提高学习效
果和学习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的认知结构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构建、组织和解释世界,以及认知结构对知识获取和学习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获知者”的建构主义。
他认为,人类知识不是通过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来获得的,而是通过个体主动地构建意义和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环境来组织信息,并不断地调整和重建认知结构。
布鲁纳将学习视为个体与外界之间的积极互动,认为学习是一个参与的、合作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布鲁纳认知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他指出,认知结构是存储和组织知识的框架或模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认知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核心概念、底层概念和表面概念。
核心概念是对其中一领域的基本理解,是认知结构的基础。
底层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具体例子和特定情境下的应用。
表面概念是对特定领域的具体细节或知识的理解。
布鲁纳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个体通过参与社交互动、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来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个体与他人分享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的建设和转化。
总之,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强调个体在知识获取和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该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如何构建、组织和解释世界,以及如何参与合作学习和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知识结构模型
知识结构模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知识结构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人类知识体系的一种理论框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知识就成为一项重要的问题。
知识结构模型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是如何组织和存储的,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1. 知识结构模型的概念知识结构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知识组织和存储方式的模型。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知识结构模型可以是理论上的,也可以是实际的,它们可以用来描述知识的层次结构、分类方式、关联关系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知识结构模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最常见的包括层次结构模型、网络结构模型和分类结构模型。
(1)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是描述知识按照一种层次化的结构排列的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知识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一定数量的知识单元,每一个知识单元又可以包含更细粒度的知识单元。
(2)网络结构模型:网络结构模型是描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知识单元之间通过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结构。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管理的日益重要,知识结构模型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结构模型将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知识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
知识结构模型也将更加关注知识的可视化表示和交互式应用,以满足用户对知识获取和交流的需要。
第二篇示例:知识结构模型是指人们头脑中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知识组织方式,是知识的组织结构。
知识结构模型可以体现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联的认识。
在教育领域,知识结构模型被广泛用于教学设计和评估学生知识水平。
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模型,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知识结构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知识结构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知识结构模型是指个人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所构建的知识框架或系统。
这种结构涵盖了个人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并通过相互关联和整合,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解决问题和应对新的挑战。
知识结构模型是个人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能力和智慧的重要来源。
本文将探讨知识结构模型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以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和未来展望。
通过对知识结构模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认知过程,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通过一个清晰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在本篇文章中,引言部分从概述文章主题,介绍文章结构,以及阐明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则围绕着知识结构展开,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结论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总结,探讨知识结构对个人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篇文章的结构旨在通过清晰明了的逻辑顺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结构模型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同时引发思考和讨论。
通过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信息传达效果,使读者更容易吸收和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知识结构模型在学习和人类认知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对个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结构模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
同时,本文还旨在引发对知识结构模型的思考和探讨,促使读者在实践中更加重视知识的组织和整合,提高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把握,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模型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2.正文2.1 知识结构的定义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对知识的组织和结构化方式。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简介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Bruner’s Cognitive Structure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张认知过程是以特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的,并且认知结构会对人们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对于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结构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将认知结构定义为人们对于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知识和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由多个概念和关系构成,这些概念和关系之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人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知模型。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实现的。
认知结构在人们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方式,以及人们对于新信息的接受和整合能力。
不同的认知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因此对于认知结构的理解和培养对于个体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认知结构的发展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的适应和调整而发展的。
在发展初期,人们会形成一种基于感知和操作的认知结构,称为行动结构。
通过行动结构,人们能够通过物体的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们逐渐形成了象征性和概念性的认知结构。
象征性结构是指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进行思维和认知的能力,例如语言和数学。
概念性结构则是指通过概念和理论来进行思维和认知的能力,例如科学和哲学。
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将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通过适应和调整来形成更加复杂和灵活的认知结构。
这种整合和调整的过程称为认知结构的重构,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教育应用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合理干预的理论准备
中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合理干预的理论准备
一、基础理论
1、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是一种研究学习者如何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理论。
它指出,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是由认知结构所决定的,而认知结构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的、系统性的、动态的认知活动网络,它由一系列的认知元素(如知识、观念、概念、原则、原理、方法等)所构成。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研究学习者认知发展
的理论。
它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性的过程,它不仅受到学习者的生理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影响。
3、认知干预理论:认知干预理论是一种研究学习者认知发展
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干预手段,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理论。
它认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干预手段来提高的,并且,这种干预必须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为指导。
二、研究现状
1、针对中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合理干预的研究,在国内外都
有较多的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干预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教材知识VS学生认知结构
教材知识
• 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律 法则定义) • 例子图表 •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法 步骤 • 科学方法、态度
知识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理论基础——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 • • •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内理论综合 1.对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理论的综合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限定条件 各流派理论 2.与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边界条件 各分支学科理论
• 详细参考: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内综合 -- 心理学空间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该理论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内综合 • 作者有归结为“1-4-2-4-2”理论
• “1”——一个心理结构,即认知结构 • “4”——认知结构是由陈述性知识、意象、程序性知识和策 略性知识四种知识构成的网络化结构。 • “2”——认知结构网络由以上四类知识构成的、相互依存的 两层网络——认知结构潜网和认知结构显网。 • “4”——认知结构有四种发展机制:同化、顺应、条件反射 和整合。 • “2”——根据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提出人类有两种基本思 维形式,即象征性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什么是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是范丰会和宋文红在其新书《新视界心理学——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及其在学科教学、心理咨询和学习心理障碍辅导中的应用》中提出来的一个关于西方心理学的新理论体系。
作者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模型解决西方心理学“像灌木丛一样,流派林立、各说各话、相互矛盾”的现状,尝试进行西方心理学学科内综合,以便提高西方心理学对理论精华的继承性,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提出者简介范丰会,物理学科教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
1990年获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基础物理教育学硕士。
曾从事过中学物理教学、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软件及教学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家长培训等工作。
1990年完成硕士论文《大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定量研究》,之后工作28年来,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的发生发展、学科教学、学习心理障碍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和重要实践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颇有心得。
宋文红,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2008年在北京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精神科研究生课程,之后进入儿童保健和儿童心理专业,对儿童各类常见病、儿童发育性行为问题及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形成过程在《新视界心理学》一书中,作者从批评西方心理学各流派心理观和方法论缺陷出发,借鉴20世纪物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成果,确立了指导心理学理论探索的心理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秉持心理结构化和建构论的观点,沿着“用知识描述心理”的思路,创新提出了基于“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然后在这一理论框架基础上,继承各主流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成果,融合形成了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现行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和主要应用领域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套基本范式进行解释,从而初步实现了对心理学各流派理论的综合与创新。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的主要内容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容器或空间。
布鲁纳认知结构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论布鲁纳认知结构论是认知科学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人类思维和知识组织的方式。
本文将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认知结构论的基本概念布鲁纳认知结构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基于一系列的认知结构进行的。
认知结构是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和理解的组织方式。
它包括概念、范畴、模型、图式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关联、互相作用,构成了人类的思维网络。
二、认知结构的层次布鲁纳认知结构论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个层次:表征层、解释层和传达层。
1. 表征层:表征层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最基本层次。
在表征层,人们通过概念和范畴来组织和分类信息。
概念是对事物的一般性认知,而范畴则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方式。
2. 解释层:解释层是在表征层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层次。
在解释层,人们通过建立模型和图式来解释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模型是对某个领域或现象的抽象和理论化表达,而图式则是对某种情境或事件的典型表达。
3. 传达层:传达层是人们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传达给他人的层次。
在传达层,人们通过语言、符号和图像等形式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传递给他人。
传达层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三、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布鲁纳认知结构论还强调了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他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逐渐形成和演化的,受到个体经验、文化环境和社会互动等因素的影响。
1. 个体经验:个体的经验对认知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感知,个体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个体的认知结构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2.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存在差异。
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语言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认知结构。
3.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认知结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个体的认知结构得以共享和协同。
社会互动促进了个体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共享。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要用探究的技巧去发现科学的基本定理。
(一)发现学习模式
布鲁纳所说的 发现学习,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指学生 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 知识的过程。他指出,发现不仅是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 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 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例1,他根儿童踩翘翘板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儿童调节砝码的数量 和砝码离支点的距离,以此让儿童发现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如3×6=6× 3。他先让儿童动手,然后使用想象,最后用字来表示。Fra bibliotek(三)对比变化定理
对比变化定理是指,从概念的具体表示到抽象表示,又运用对比变化的方法。
(四)联系定理 联系定理是指,数学中的每个概念原理和技能都是与其他概念、原理和技能密 切联系的。
四 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
贡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 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提倡"发现学习"。认为这种 形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 经验和方法。而且这种发现的经验和方法对将来从 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十分重要的。布鲁纳的学 习理论和教学论思想是既注重知识的理解,又注重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理论。这符合学习和教学的一 般规律和本质特征。因此.是正确的和有指导意义 的。
(二)映像表征
(三)符号表征
(一)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
动作表征 即指通过动作认知事物,它由一系列适合于得到某种结果的行 动 构成,具有高度操作性的特点。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 事物而学习表征它们。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在他 们最初生长的几年中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如怎样爬、走路、玩玩具,一 般地利用身体影响周围环境。在这个时期,儿童通过做和通过看别人做什 么而学习。告诉他怎么做,只有在儿童也能做出这个动作并看到别人也做 出来时才有帮助。这个阶段,动作将从内部再得到再现(这就是所谓再现 表象的意思)。 (二)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 映像表征 即指通过心理表象来认知事物,即用心理表 象作为某些客体的 替代物。它是比动作表征高一级的认知方式。 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 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 能根据可能再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这些表象之对于所却觉 的事物,很像照片与现实。因为照片是与现实的经验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的。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布鲁纳认知结构学说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于1956年提出的,他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的组织方式。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认知是通过建立符号系统来进行的,这些符号系统构成了人类的认知结构。
以下是布鲁纳认知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一、认知结构的本质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组织方式,它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
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等,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关系来组织和表示人类的思维和知识。
认知结构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它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认知结构的层次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由多个层次组成的。
最底层是感知层,它包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感觉,是人类认知的基础。
在感知层之上是概念层,它包括对事物的分类和归纳,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最高层是符号层,它包括语言、符号等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表达方式。
三、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的建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人类通过感知、学习和经验积累等方式逐渐建立起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人类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演化和发展。
四、认知结构的作用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认知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认知结构影响人类的思考、决策和行动,它是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基础。
五、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转变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可以变化和转变的。
人类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六、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布鲁纳认为,不同的个体在认知结构上存在差异。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它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不同。
个体差异是认知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反映了人类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七、认知结构与教育布鲁纳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进行。
布鲁纳认识结构
布鲁纳认识结构
布鲁纳是一位德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认识结构的理论,用于解释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由认知模式、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组成的。
认知模式是指人类在处理信息时所采用的基本方式。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认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直觉模式和分析模式。
直觉模式是一种快速、直观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获取信息,并从中形成判断和决策。
分析模式则是一种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取信息,并从中形成判断和决策。
认知策略是指人类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认知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是一种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直接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间接策略则是一种更加复杂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解问题、制定计划和执行步骤来解决问题。
知识结构是指人类在大脑中存储和组织知识的方式。
布鲁纳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两种:概念网络和认知图式。
概念网络是一种将知识以网络形式组织和连接起来的方式,每个概念都与其他相关概念相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认知图式则是一种将知识以图像或模式的形式组织和存储起来的方式,通过将知识形象化,使其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
布鲁纳的认识结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框架。
通过认知模式、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领域。
布鲁纳的认识结构理论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提高人类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美国 的心理学家J.S.布鲁纳。他们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 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 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他们认为,学习使新材料或新 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 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皮亚杰指出,这个结构是以图 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 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 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 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 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 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 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 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 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 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布鲁纳认知结构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于1995年提出。
该理论主张认知是一种结构化的过程,人们通过构建和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本文将介绍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教育和学习中的意义。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即人们对事物的观念、概念和知识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认知结构是人们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和解释,它由认知模式、认知框架和认知图式构成。
认知模式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模式化的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个体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认知框架是人们对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组织结构,它决定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相关的信息。
认知图式是人们对特定情境和经验的心理模型,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模式和认知框架的整体组织。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主要观点是认知结构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的。
个体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从而获取新的信息和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会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重构认知结构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在教育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该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信息。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还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提出了新的观点。
根据该理论,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评估。
评估应该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以及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
同时,反馈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理论基础——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 • • •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内理论综合 1.对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理论的综合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限定条件 各流派理论 2.与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边界条件 各分支学科理论
• 详细参考: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内综合 -- 心理学空间
• 教材知识VS学生认知结构
教材知识
• 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律 法则定义) • 例子图表 •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法 步骤 • 科学方法、态度
学生认知结构
• 陈述性知识 • 意象源自•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简介
• 该理论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内综合 • 作者有归结为“1-4-2-4-2”理论
• “1”——一个心理结构,即认知结构 • “4”——认知结构是由陈述性知识、意象、程序性知识和策 略性知识四种知识构成的网络化结构。 • “2”——认知结构网络由以上四类知识构成的、相互依存的 两层网络——认知结构潜网和认知结构显网。 • “4”——认知结构有四种发展机制:同化、顺应、条件反射 和整合。 • “2”——根据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提出人类有两种基本思 维形式,即象征性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