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调皮捣蛋、打架斗殴、撒谎偷东西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大困扰。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改进呢?接下来,我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浅谈。
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家庭中父母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关系不和睦,孩子就容易学会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学校教育缺乏足够的关爱和规范,孩子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个体因素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调皮捣蛋、难以约束,这也是导致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社会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孩子在成长中也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网络、影视作品、同龄人等都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措施那么,针对上述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改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他们需要学会合理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注重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关怀。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的榜样,不要给孩子灌输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对于学校教育的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及时进行规范。
学校要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个体教育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前途。
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每个家庭普遍的一个话题。
本文主要对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幼儿行为习惯成因对策一、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1.不遵守规则纪律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对于孩子比较溺爱,这就造成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唯我独尊”的环境中,而一旦到了学校,由于不甘心自身的地位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就会不遵守规则纪律,乱跑乱跳。
而面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则显得无所谓,甚至会有误解老师的状况,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会。
这种现象在当前幼儿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阻碍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2.在学校调皮捣蛋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识,或者由于在进入学校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往往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状况。
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往往会搞一些恶作剧或者小破坏。
比如就有学生将另外同学的学习工具藏起来导致另外的同学不能正常的上课、学习,也有的同学会用画笔将学校的墙壁涂得乱七八糟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过剩或者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策略造成的。
3.多动好问较严重好问是幼儿的天性,此时的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而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在面对孩子提问的时候大多采用不予回答或者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呵斥。
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将问题都摆到老师面前来,造成老师的工作量增大、特别是全班几十个同学一起向老师发问的时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困扰。
特别是在教师回答之后还有学生再一遍遍的问,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4.自制能力较弱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弱,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去报告老师、汇报家长,甚至是大哭一场。
幼儿行为纠正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纠正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孩子的成长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幼儿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调皮捣蛋、妄自尊大、缺乏社交技巧等。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及时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1. 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良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原因。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花时间观察、倾听和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以大声哭闹来吸引注意力,这可能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只有深入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纠正方法。
2.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这些规则应该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要求。
例如,可以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吵闹打闹、尊重他人等。
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
3. 奖励鼓励与惩罚教育相结合在幼儿行为纠正中,奖励鼓励和惩罚教育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增强积极行为的出现频率。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需要适时进行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然而,惩罚教育应该注意方式和程度,不能过于严厉或暴力,以免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4. 示范和引导正确行为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经常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时,应该先展示正确的行为,并引导孩子学习。
例如,如果孩子经常随地乱扔垃圾,家长可以主动示范正确的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并与孩子一起实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源于对情感和需求的表达不畅。
为了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习得不良行为习惯的阶段。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改进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1. 家庭环境影响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家庭环境混乱,缺乏管教,孩子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家长经常吵架、家庭成员间缺乏沟通、家中物品摆放混乱等,都会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
2. 同伴影响幼儿期的孩子开始接触同龄的小伙伴,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互相影响。
如果孩子身边的同伴都是不良行为者,孩子就容易受到影响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缺乏自控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控能力,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而表现出不良的行为。
比如在家里受到挫折失败后,孩子可能会以打破玩具或者大声哭闹等方式发泄情绪。
4. 缺乏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孩子缺乏社会化教育,那么他们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不懂得分享、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等都是因为缺乏社会化教育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和教育。
2. 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来帮助孩子改正。
要注意的是,惩罚和奖励要适度,不宜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强化自己的控制能力,比如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让孩子学会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幼儿时期需要进行有效的社会化教育,让孩子明白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的原则。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适合幼儿的社交活动,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拖拉、偷懒、不爱整洁、不尊重他人、撒谎、不思考、暴躁易怒、不听话、移情别恋、爱争吵、虚荣心强等。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宣传教育
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可制作宣传单、宣传海报等形式,宣传要求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2. 奖罚并施
在幼儿心理特征发展处于阶段的时间内,幼儿的行为习惯、心理行为等都是容易被影响的。
在教育幼儿实践过程中,应该采用奖罚并施的原则来让幼儿保持较正常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 深刻分析
教育行为习惯的重要事情在于如何发现、分析、划分不良习惯和行为、指导和指导改正。
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环境,发挥自己的潜力。
4. 精心策划
幼儿的生活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家庭生活、榜样、刺激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育者应该精心策划幼儿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引导训练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由家长和老师培养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行为习惯的引导和训练,掌握较好的行为和表现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出色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也应该注意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防止出现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
总之,针对幼儿教育中的不良习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注重根治,从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断给幼儿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小就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幼儿的成长才能更加健康、稳定和有质量。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 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幼儿提 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 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促进他们的 全面发展。
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
温和纠正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应该温和地纠正,避免过度严厉或责备,以免对孩子造成心 理伤害。
引导替代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采取替代行为,例如鼓励他们参加其他有益的 活动或提供其他玩具。
强化纪律
对于严重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适当采取强化纪律措施,例如短暂禁闭或取消某些特权等 。但是,这些措施应该与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相适应,并且不应该过度使用。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重 要影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父 母关系不和等,可能导致幼儿出
现不良行为习惯。
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 的养成至关重要。过度溺爱、放 任不管或严厉管教等不当的教育 方式,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不良
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暴力、 色情等内容的传播,可能对幼儿 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形成不良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01
02
03
表扬与奖励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时,家长应该及时表扬和 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 性和自信心。
故事与游戏
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 式,引导孩子了解良好行 为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 兴趣和好奇心。
社交互动
让孩子多与同龄人和成人 交往,通过观察和模仿, 学习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社 交技巧。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引言: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饮食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幼儿不良饮食行为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
因此,对于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表现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偏食:幼儿对某些食物产生厌恶情绪,只偏好特定的食物,对其他食物不感兴趣或拒绝食用。
2. 垃圾食品偏好:幼儿过多地摄入垃圾食品,如零食、糖果等,而忽视健康均衡的膳食。
3. 暴饮暴食:幼儿在饭前没有控制自己的食欲,在用餐时吃得过多,导致消化不良或肥胖。
4. 饮食习惯不良:幼儿不爱喝水、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容易导致缺水和维生素不足。
二、不良饮食行为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1. 营养不良:偏食和垃圾食品偏好会导致幼儿缺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2. 健康问题: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肥胖,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3. 免疫力下降:饮食习惯不良会导致幼儿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三、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长的饮食偏好和不良习惯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家庭中的饮食环境不健康也会导致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
2. 广告影响:儿童食品广告的普及,使得幼儿更容易受到垃圾食品的引诱。
3. 忙碌的生活方式:现代家庭的生活节奏快,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导致饮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不足。
四、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教育方法1. 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餐桌上不要放置垃圾食品,多准备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 做好榜样:家长要成为幼儿的饮食榜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
3. 多样化的食物: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让他们尝试各种口味的食物,培养他们的饮食兴趣。
4.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家长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的情况发生。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其成因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行为模式,如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纵容或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等,幼儿很容易模仿并形成相应的不良行为习惯。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幼儿园、托班等幼儿活动场所,以及所在社区等。
如果社会环境中存在着欺凌、暴力等不良行为,幼儿也容易受到影响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学习环境幼儿在学习环境中也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能力不足而产生焦虑、逃避等不良行为。
4. 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因素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情绪管理不当等都容易导致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
二、改进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应该注重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倡导和鼓励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能纵容,更不能使用暴力手段。
2. 社会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外,社会教育也需要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
例如在幼儿园、幼儿托管班等场所,应该加强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并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制度,让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心理辅导针对幼儿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饮食和睡眠情况,保证他们的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但很多孩子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打架、撒谎、捣乱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给孩子自身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周围人的生活。
因此,了解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于促进孩子良好的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绪障碍: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出现情绪障碍,如情绪低落、暴躁等情况,这些情绪障碍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二、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存在家庭冲突、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负面行为习惯。
三、社交压力:社交压力也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幼儿园或家庭聚会等场合,孩子可能会遭受到同伴的排挤、嘲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四、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对于过分呵护的家长或过于严厉的老师,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为了改进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情绪引导: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尽可能地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商,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处理。
二、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重视自身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孩子遵守家庭规则、独立自主等优秀品质。
三、正面认同: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对孩子正面的认同,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成功体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支持和认同。
四、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应该尽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尽量创造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成因,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幼儿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这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成因和改进措施两方面讨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个体因素。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
一些幼儿可能来自家庭条件恶劣的环境。
这些环境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积极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或者叛逆行为。
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竞争或者过于施加压力,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和不适应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教育者是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这些特点和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有些幼儿可能天生就比较活泼好动,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一些幼儿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或者过动症等特殊问题,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变化,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教育者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以激励为主、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
对于不良行为,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和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规则和礼仪,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幼儿出现特殊问题,比如注意力缺陷或者过动症等,教育者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给予他们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改善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常见的八个问题行为
幼儿常见的八个问题行为幼儿早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幼儿常见的八个问题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更加有效地教育孩子。
1. 发脾气许多幼儿经常会发脾气,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情绪容易失控。
这时候家长需要及时制止,让孩子冷静下来,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喜欢吵闹许多幼儿喜欢吵闹,在公共场合中过于嬉闹。
这时候,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告诉孩子何时可以适当地玩闹,何时需要保持安静。
3. 不愿意分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
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分享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 不听话幼儿时期的孩子常常不听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忽略家长的批评和建议。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的语言加以劝说,并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教育环境。
5. 喜欢独自玩耍部分幼儿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往。
这时候,家长应该通过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并适当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6. 控制欲强有些幼儿喜欢控制一切,喜欢指挥其他孩子,甚至包括家长。
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7. 吃异物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时会误食一些危险物品。
这时候,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防止孩子误食异物,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8. 色情行为部分幼儿会表现出一些色情行为,如触摸自己的身体或者其他孩子的身体等。
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适时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并通过例子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总之,在幼儿时期,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积极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引导,孩子的问题行为将逐渐得到改善,并成长为健康、快乐、自信的可爱小宝贝。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幼儿中,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说脾气暴躁、自私自利、抢夺欺凌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阻碍,也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阶段,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也可能会延续下去,给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造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长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和教育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儿自身和周围环境方面。
在幼儿自身方面,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眼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暴饮暴食导致消化系统不健康等。
不良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在与他人交往和解决问题时表现欠佳。
在周围环境方面,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家庭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给父母带来困扰和压力,影响家庭和谐。
在学校中,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影响班级秩序和教师教学积极性。
在社会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影响整个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及早认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找改进措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成因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孩子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期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往往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改进措施呢?一、成因1. 生理因素在幼儿的生理发育过程中,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较差,很容易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教育和管教,或者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模式。
3. 社交环境幼儿在幼儿园或者托管中心接触的其他幼儿,以及老师和管教者的态度和教育方式,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4. 教育方式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改进措施1. 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规范和界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需要建立起一套正确的行为规范,使幼儿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2. 积极引导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要采取积极的引导态度,引导他们通过正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当幼儿出现发脾气的情况时,不应该用暴力或者严厉的方式去制止,而应该试图理解他们的情绪,然后给予适当的引导。
3. 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是模仿学习的高峰期,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和态度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不仅要口头教育幼儿,更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示范给幼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4. 倾听与尊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和感受。
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简单地以指责和批评来对待。
5. 鼓励和奖励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这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改进不良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
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
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
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
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
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
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
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
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
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
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或行为,如任性、暴躁、不听话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纠正,将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
如果幼儿在这个时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了解和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还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养成了暴躁任性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他人与其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重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和培养,不仅是为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了解和重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只有我们认识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走向健康和快乐的人生道路。
2. 正文2.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第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幼儿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第二,同伴影响。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如果周围的同伴都有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形成类似的行为习惯。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和方法,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导致幼儿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情绪和心理因素。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幼儿遇到挫折或者不适应环境,容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不良行为幼儿不良行为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不良行为成为幼儿园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不良行为。
一、了解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的不良行为包括打、咬、抢、推、拉、踢、抓、吐口水、拍桌子、哭闹等一系列行为。
教师要了解这些行为的原因,知道行为背后的意图,帮助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帮助幼儿走出不良行为的困境。
二、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1.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食谱,让幼儿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2.设置适宜的活动区域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采用积极的奖励制度,用鼓励和赞扬来积极引导幼儿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4.建立家园沟通和家园协作机制,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5.在日常教育中要言传身教,向幼儿传递积极和阳光的情感。
三、正确应对不良行为1.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幼儿能够清楚地了解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要求。
2.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时冷静地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
3. 采用正面的语言,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指导他们选择更好的行为方式。
4. 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语言上的批评、眼神上的警示和行动上的限制,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5. 注意幼儿困难背后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四、加强家园合作1.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反映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2. 与家长建立合作机制,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不良行为带来的困惑和障碍。
3. 加强家园协作,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评价活动和活动,提高幼儿教育参与度和质量。
以上为幼儿园教师应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些基本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沟通和创新,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在成功的应对中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养成的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学习,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师需要重视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及时引导和纠正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就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拖延症拖延症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许多孩子在面对作业或任务时往往会拖延,不愿意立即开始或者无法按时完成。
这样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并且容易滋生懒惰和消极的心态。
针对拖延症,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2.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在孩子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树立积极的心态。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导孩子克服拖延倾向,树立耐心和毅力,培养坚持完成任务的习惯。
二、手机成瘾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孩子对手机上瘾,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等,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隐患。
手机成瘾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孩子的青少年期心理问题。
1. 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合理规划孩子的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
2. 陪伴孩子共同玩乐: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交流玩乐,增强亲子关系,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提高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3. 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困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口头粗鲁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孩子可能会养成口头粗鲁、说话冲动的不良习惯。
说话粗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还会造成家庭和学校的矛盾,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1. 从家庭教育着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自己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培养孩子说话礼貌的习惯。
幼儿园的不好行为教案
幼儿园的不良行为教案概述幼儿园是儿童的第一步教育基地,但由于年龄较小、经验较少、自制力较弱,幼儿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针对幼儿园不良行为教育方案。
不良行为类型1.打架斗殴2.抢夺玩具3.偏食挑食4.不听老师话5.不尊重师长6.任性发脾气7.胡言乱语、不文明言语8.不遵守班规、校规9.捣乱或破坏10.强行侵占别人的东西教育方法1. 正确引导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给予幼儿带着正确的行为习惯,即赞扬正确的行为,引导幼儿去模仿正确的行为。
同样在幼儿犯错误时,也应端正态度,引导幼儿审视自己的错误。
2. 重视表扬幼儿喜欢受到表扬和肯定,因此及时、恰当、具体地表扬幼儿做出的好行为,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
3. 惩戒措施幼儿在犯错误时,应适当采取惩戒措施,强调错误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满,还会对自己带来一定的危害。
但同时也要注重度的掌握,不能过于严格刻板,应在幼儿能接受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家长和老师应形成合力,相互配合,达到最好的效果。
4. 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方式,能够增强幼儿的益智能力、交际能力以及锻炼幼儿的协调性。
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悬疑寻宝等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积极性,增强幼儿的协作意识,建立团队精神。
总结教育对幼儿的正向引导是重要的,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处理,既要保护幼儿园其他幼儿的利益,也要保护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幼儿的人生中,相信通过教育引导与帮助是塑造良好性格习惯的关键。
孩子常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
孩子常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一、忘记洗手必纠理由:经常不洗手的宝宝可能会接触病菌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说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经常,并温柔地提示。
提醒她吃饭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厕所随后一定要洗手。
你不防在衣橱,或包里备些杀菌湿巾。
二、咬指甲必纠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会流血、感染。
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病原。
制止方法:大多数小孩子小朋友在无聊时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等。
三、挖鼻孔必纠理由:尽管看着孩子静静地的手指从鼻子游到嘴里很恶心,但是吃鼻涕并不会让小孩子孩子重病。
但是挖鼻孔还是多半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制止方法: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
给他本书或玩具,任何能占着手的东西都行。
向小孩子解释挖鼻孔会传染病菌。
随身携带纸巾,在他伸手挖鼻子之时立刻递给他。
让鼻孔湿润会减轻瘙痒感。
冬天在他的卧室里放个加湿器会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觉鼻涕变干。
四、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必纠理由:哮喘病毒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像肺炎、脑膜炎都是通过这些颗粒传播的。
制止方法:做个好榜样。
如果你在咳嗽、打喷嚏时能自己堵住鼻子鼻子或嘴,孩子非常可能会跟你学。
不要怕唠叨,要经常提醒孩子。
为防治病毒传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喷嚏。
五、打断谈话你的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面谈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著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
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好友聊天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能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
给他安排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
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谈完。
之后告诉他干扰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
六、攻击性行为孩子孩童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显然不一定会去管教,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的攻击性不法行为,比如拉倒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命令型——“吃呀,吃呀”。 (2)恳求型——“女孩子,再吃点吧”。 (3)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规矩”。 (4)催逼型——“快吃,快吃”。 (5)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 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 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 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 他越是不好好吃。 矫正的方法:
矫正方法: 1、从小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兴趣。在孩子小的时候,不 仅让他对玩具感兴趣,而且要让他对收拾东西、叠衣服、 码好玩具箱等感兴趣。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用“比赛” 的方式,同孩子一起收东西,整理玩具箱,把玩过的东西 放回原处。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假如家长马马虎虎,随手 乱放东西,家时乱七八糟,这种环境是培养不出孩子整洁 的好习惯的。因此,家里的衣服、用品、文件、书等都要 固定码放不整齐,并且用后及时放回原处。你生活得井井 有条,孩子自然会接受这样的要求。
4、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可以冷淡他,不要满足他的其他要求。如 果孩子发脾气、哭闹也不要去哄他,而是走开不理他,使他渐渐明白, 这样做得不到大家的喜爱,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5、家长做饭尽量注意营养和色香搭配,以增加食物吸引力。把米、面变 着花样给孩子吃,同样是面食,如果把馒头做成“小动物”样的,就 会增加孩子们的好奇和食欲,荤素鱼肉也要搭配得当。在餐桌上成人 之间的谈话也很重要,如果大人间谈论这个菜好,那个菜不好也会影 响孩子的食欲。有时孩子偏食是大人偏食的延伸。
1、 吃饭时家长不要过多关注孩子。平时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食, 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孩子自然就会有食欲。 2、对孩子的管教家长的态度要一致。吃饭时不要不停的问孩子喜欢吃这 个吗?专门把好菜挑出来让孩子自己吃,甚至父母要求孩子不要挑食, 爷爷奶奶却说:“这个菜是专门为你做的。”这种说法本身就会造成 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 3、对孩子不爱吃饭的行为,家长不要许也不要哄骗、威胁,不然孩子更 会将吃饭当做“武器”,用吃饭不与大人讲条件。对此,可采取“饥 饿疗法”,孩子不想吃,就先不让他吃,等他饿了再吃。不必担心, 一两次没吃好饭没多大关系,身体内部需要自动调节。这顿饿没吃好, 下顿饿必然会增加。
3、及时鼓励。不要在孩子起床后大声训斥,这样孩子会产生逆反情绪, 以后更不愿意起床或起床后不愉快。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孩子,起床 时多给他一些鼓励的话,亲切的动作,悦耳的音乐,可口的早点,让 孩子高兴起来。对孩子的行为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孩子有好的表现, 更要及时表扬,慢慢孩子就会自觉地这样做。 4、适当的处罚。学龄前孩子起床常需要家长督促帮助,这是正常现象, 但在7-8岁之后仍然不能自己按时起床,甚至早是醒了也不起床,就需 要一定的惩罚了。 处罚前,要给孩子制定是时间表,让孩子明白,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 目标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不可过重,也不可 说了不算。例如:因起床晚不能按时吃早点,就没有早饭吃。要让孩 子这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要只家长着急,孩子一点也不着急,家 长帮他做这做那,一旦照顾不到,孩子则手足无措。要让孩子适当吃 些“苦头”,避免将来栽大跟头。
二、幼儿不良习惯及其矫正 二、幼儿不良习惯及其 矫正
1、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 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 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 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 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根据 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 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 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培养训 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 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所谓定时而 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超过晚上10点, 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 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矫正的方法
一、儿童养成不良习惯的三大因素 二、幼儿不良习惯及其纠正 三、案例分析
一、儿童养成不良习惯的三大因素 一、儿童养成不良习惯的
三大先天因素
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并非 每一个孩子都幸运能够轻而易举地改掉。所以做家长的与 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 前了解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 得尤为实际而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 (遗传),主要有三: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 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 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 生受害的坏习惯。”
4、 乱扔东西
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 大人总是要跟在后面收拾。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 的东西放的整整齐齐的,不用家长操心。无论哪 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在2 岁左右是总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 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一般 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 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 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厌食:儿童厌食症是指由生理原因和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生理原 因,如体内缺乏某些元素、胃酸分泌减少以及各种疾病等。但的相当 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失去母爱、受到惊吓,生活环境突然变 化,家长教育方式不得当等。这种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也被称 为神经性厌食。 儿童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这对食物不兴趣,吃的很少,并且经常回避 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喂食,则可引起呕吐。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孩 子体质很差,常表现为体重骤减、面黄肌瘦、皮肤干燥、贫血、体温 下降、低血糖、乏力不好动、水肿、精神萎靡等。 儿童神经性厌食的原因很复杂,常易出现在以下类型的家庭中:父母 离异、家庭破裂;家长过分关注体重或相貌;母亲不接受自己的形象 和家庭角色;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等。同时,孩子的人格、自卑、虚 荣、敏感多疑、好幻想、追求完美、过分注重外貌和体形、过分注意 别人的评价,年龄趣大的孩子,性格因素的作用就越大。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 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 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 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 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 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 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 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 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 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
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 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 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 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 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 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 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 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 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 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矫正的方法: 1.孩子每天洗脸、刷牙的好习惯。当孩子第一次看到大人刷牙时先不 让他刷,一定等他特别盼望时再给他一条小毛巾、一个小牙刷让他试 着玩。这样从小培养爱清洁的习惯,长大后就不费心了。 2.大人和孩子一起洗脸,刷牙。孩子观察大人的行为后,不仅增加兴 趣而且能学会正确的洗脸、刷牙程序,洗漱完毕互相检查对方是否洗 干净了。 3.及时奖励。当孩子已学会独立洗漱之后,可以在墙上贴一张图表, 每次洗漱完后,在表上画一个小红星,积累一定数量后,要给予奖励。 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爱的毛巾、牙膏等物品,养成习 惯后,可逐渐减少奖励。 4.对不肯认真完成洗脸、刷牙的孩子,要每天监督其完成。如果仍不 见效果,可以带他去访问医生,参加防治牙病的展览。使他对不洗脸, 不刷牙的危害性有感性认识。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 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 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 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 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 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 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 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矫正的方法: 1.首先分析造成厌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假如是家庭的原因, 要进行亲子关系和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育。 2.做必要的人格测查,针对人特征和人格缺陷。通过“行动改变性格” 的理论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人格。 3.要多鼓励和带领孩子参加游戏和活动,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消化能 力好才能有食欲,吃饭才香。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力活动。最好 能在活动之后与小朋友一起进餐。 4.儿童进食之后,可进行“放松训练”。如听放松的音乐、讲故事或 生物反馈训练。让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要求按指示语重复做从头部 到下肢的肌肉放松,让其充分体验放松的意念,消除紧张焦虑和厌食 的不良情绪,这种家庭训练可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 5.神经性厌食症,可以请心理医生制定治疗计划,配合家庭训练共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