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
超滤膜
浓缩液
超滤液
图 3.2-1 超滤膜分离原理示意图
三 预习与思考 (1)超滤组件长期不用时,为何要加保护液? (2)实验之前为何要进行系统检漏和清洗? (3)在启动泵之前为何要灌泵? (4)在实验中,如果操作压力过高会有什么结果?
四 实验装置及流程 (1)实验装置
视 镜
F11
膜
膜
组
组
精 滤 器
(2)实验流程 本实验将聚乙二醇水溶液通过泵从料液储槽经精滤器精滤后,由转子流量计控制流量,
输送到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经超滤膜将料液分为两部分:一是透过液,即透过膜的稀溶液, 经过一视镜汇集到储液桶中,二是浓缩液,回流到料液储槽 2。
本流程有两个膜,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串联或并联操作;高位槽 3 可以向系统加保护 液,阀 9 可以排放保护液。
件
件
1
2
F9
C1-清洗水储槽; C2-溶液储槽; C3-高位罐; C4-储液筒; F1、F2-C2 和 Cl 的排液阀; F3、F4-C2 和 C1 的出口阀; F 7、F8-组件 1 和 2 的入口阀; F9-排液阀; F10-保护液阀;
F1l、F14-组件 1 和 2 出口调节阀; F17-组件并联阀; F15-浓缩液取样阀; F16-浓缩液循环阀; P 一压力表; L 一玻璃转子流量计; Po 一液体输送泵 图 3.2-2 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实验工艺流程图
5)开始实验: 关闭阀 1,4,将约 35L 料液加入槽 2,并取出 l00ml 原料液待测。 开阀 3 灌泵,按操作要求打开相应阀门: 单膜操作(以膜 1 为例):开阀 7,14,16,阀 8,11, 17,9,10,15 关闭: 串联操作:开阀 8,17,14,16,阀 7,11,9,10,15 关闭。 并联操作:开阀 7,8,11,14,16,阀 17,9,10,15 关闭。(不建议采用) 流程确认后,通电,开泵,用出口阀门和泵频调节至流量和出口压力达到操作条件, 稳定运行 30min 后,收集透过液和浓缩液 l00ml,测量。改变条件用同样方法进行实验。 6)停止实验,放尽溶液,用槽 1 中水清洗 20min,方法同前,注意确保阀 3 关闭。 7)加保护液:如果两天以上不用设备,为了防止纤维膜被细菌“吞食”,从保护液槽 3 加入组成约 1%的甲醛水溶液,即开阀 10,7,8,11,14,16,阀 9 关闭,加约 350m1。之 后关闭阀 16,11,14,10,9,8,7 等,封闭系统,避免保护液损失。 8)分析原料液,透过液,浓缩液等的浓度: ●用比色法测量原料液,超滤液和浓缩液的浓度。 ●仪器:722 型分光光度计,使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开启分光光度计电源,将测定波长置于 510mm 处,预热 20 分钟。 ●绘制标准曲线:准确称取在 60℃下干燥 4 小时的聚乙二醇 1.00g 溶于 1000ml 容量瓶 中,分别吸取聚乙二醇溶液 0.5,1.5,2.5,3.5,4.5ml 稀释于 100ml 容量瓶内配成浓度为 5, 15,25,35,45mg/L 的聚乙二醇标准溶液。再各取 50ml 加入 10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 Dragendoff 试剂及醋酸缓冲液各 10ml,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放置 15 分钟,于波长 510mm 下,用 1cm 比色池,在 722 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光密度,蒸馏水为空白。以聚乙二醇浓度 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作图,绘制出标准曲线。 ●取试样 50ml 置于 100ml 容量瓶内,用标准曲线操作相同的方法测试样光密度值,再 从标准曲线上查取浓度值。 9)清洗分光光度计,放在指定位置。 10)切断设备和仪表电源,并闭水阀。
实验 膜分离技术(超滤技术)
一、实验原理膜分离技术指的是以压力为驱动力,依据高分子半透膜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在液体与液体间、气体与气体间、液体与固体间、气体与固体间的体系中,进行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
它主要包括超滤、微滤、反渗透、电渗析等方法。
超滤是膜分离技术类型之一,是指应用孔径 1.0~20.0nm(或更大)的超滤膜来过滤含有大分子或微粒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粒粒子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
它是一种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膜孔在常温下对溶液进行分离的膜技术,所用静压差一般为 0.1~0.5MPa,料液的渗透压一般很小可忽略不计。
1、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要求具有选择性的表皮层,其作用是控制孔的大小和形状。
超滤膜对大分子的分离主要是筛分作用。
超滤膜已发展了数代,第一代为醋酸纤维素膜;第二代为聚合物膜,如聚砜、聚丙烯膜、聚内烯腈膜、聚醋酸乙烯膜、聚酰亚胺膜等,其性能优于第一代膜,应用较广;第三代为陶瓷膜,强度较高。
其膜组件型式为片型、管型、中空纤维型及螺旋型等。
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1)膜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的物质,如果汁、酶、药品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2)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因此膜分离技术又称省能技术。
(3)膜分离过程可用于冷法杀菌,代替沿袭的巴氏杀菌工艺等,保持了产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4)膜分离过程不仅适用于无机物、有机物、病毒、细菌直至微粒的广泛分离,而且还适用于许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如溶液中大分子与无机盐的分离、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物系的分离等。
(5)由于仅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便,操作容易、易自控、维修,且在闭合回路中运转,减少了空气中氧的影响。
(6)膜分离过程易保持食品某些功效特性,如蛋白的泡沫稳定性等。
(7)膜分离工艺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维护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2、超滤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饮料加工经过超滤澄清的果汁可有效地防止后浑浊,保持果汁的芳香成分;茶饮料的澄清。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
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中空纤维超滤膜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测试,得出了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潜力,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言: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实验测试,旨在探究其过滤性能以及可行性。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中空纤维超滤膜样品、水样、溶液等。
2. 实验装置搭建:将中空纤维超滤膜样品装置于实验装置中,确保流体能够通过膜孔。
3. 实验参数设置:调整实验装置的操作参数,如压力、流速等。
4. 实验过程监测:通过实验仪器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评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中空纤维超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微生物等。
2.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效率与操作参数有关,适当调整压力和流速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3.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通量较高,能够满足大规模水处理需求。
4. 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耐污染性较好,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应用前景: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饮用水净化:中空纤维超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2. 工业废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的回用和资源化利用。
3. 海水淡化: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4. 医药领域: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血液透析等医药应用。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空纤维超滤膜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相信中空纤维超滤膜将在水处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超滤微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滤微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滤和微滤是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溶质和溶剂分离开来。
超滤
是通过压力差将大分子物质和水分离开来,而微滤是通过滤网将大分子物
质滤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超滤和微滤的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蛋白酶胰酶液、超滤膜和微滤膜。
方法:
1. 在2个应用超滤的实验管中各加入1ml含蛋白酶胰酶的液体;
2.各管盖上超滤膜,用放置于等温区的膜分离设备应用压力将溶剂透
过膜向下渗透;
3. 在2个应用微滤的实验管中各加入1ml含蛋白酶胰酶的液体;
4.各管盖上微滤膜,用放置于等温区的膜分离设备应用压力将溶剂透
过膜向下渗透;
5.通过分析分离前和分离后的溶液,比较超滤和微滤分离效果的差异。
结果:
在超滤实验中,分离后的液体中含有蛋白质,而微滤实验中的分离后
液体中则不含蛋白质。
结论:
超滤和微滤都是膜分离技术,其差异在于应用的膜的孔径大小。
超滤
和微滤的分离效果也不同,具体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
场合。
超滤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物质,例如蛋白质、多糖等,而微滤适用于分离颜料、细菌等较小分子量的物质。
此外,超滤和微滤还有一定的应用限制,例如超滤膜容易被堵塞,需要定期清洗换膜,而微滤膜则较容易损坏,需要小心使用。
总之,超滤和微滤均具有其独特的分离效果和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重选择合适的技术,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超滤膜分离实验
超滤膜分离实验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绘出溶液流动路线,标出所经部件所起的作用。
答:1-料液灌:储存一定浓度的牛血清蛋白溶液;2-磁力泵:给牛血清蛋白溶液提供动能;3-泵进口阀;4-泵回流阀:旁路调节,防止溢流;5-预过滤器;6-滤前压力表:记录过滤前压力;7-超滤进口阀;8-微滤进口阀;9-超滤膜;10-微滤膜;11-滤后压力表:记录过滤后压力;12-超滤清液出口阀;13-微滤滤液出口阀;14-浓液流量计:记录浓液流量;15-清液流量计:记录清液流量;16-清液灌:储存清夜;17-浓液灌:储存浓液;18-排水阀2.膜组件中加保护液有何意义?答:为防止灰尘,微生物等进入膜组件,造成堵塞,起膜的保护作用。
3.查阅文献,回答什么是浓差极化?有什么危害?有哪些消除方法?答:浓差极化:在超滤过程中,待浓缩循环液加压于膜面,由于小分子物质的透过和根膜管内壁边界层的存在,膜内表面形成圆筒状高浓区,以膜管中心为对称轴,均梯度地分布于膜内表面。
在高浓度区内附着于膜内壁形成一个新的“皮”,使小分子物质透过膜的阻力大大增加,从而产生浓度极差。
危害:影响小分子物质透过速率。
消除方法:选择更大流量,使流体流动状态处于或接近于湍流,扩大分子对流,破坏浓差极化的形成。
4.为什么随着分离时间的进行,膜的通量越来越低?答:随着小分子物质的透过,在膜内表面上形成一个高浓度区,浓度达一定程度时,形成膜内表面的二次薄膜,这层膜极大增加了小分子物质的透过阻力,也使膜的有效管径变小,变得更易堵塞,所以膜的通量越来越低5.实验中如果操作压力过高或流量过大会有什么结果?答:压力不仅是超滤的推动力,还增加浓差极化的程度。
所以超滤时,不能无限增加压力。
超过一定阈值的压力越大,流量越小,流体在膜管内的流动状态就越接近于层流,边界层就越厚,浓差极化程度越大。
6.简述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
答: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利用一定频率的紫外可见光照射待分析的有机物,引起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选择地被吸收。
超滤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滤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掌握不同类型膜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超滤膜:利用超滤膜孔径的大小选择性地过滤大分子物质,从而实现对水溶液中高分子物质的去除。
2. 纳滤膜:利用纳滤膜对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行筛选,从而实现对水溶液中小分子物质的去除。
3. 反渗透膜:利用反渗透膜对水溶液进行筛选,从而实现去除水中杂质和盐类等离子体。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等。
2. 超滤实验:将高分子物质加入到水溶液中,在超滤装置中进行过滤。
根据孔径大小选择合适的超滤膜,将水溶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过滤,筛选出高分子物质。
3. 纳滤实验:将小分子物质加入到水溶液中,在纳滤装置中进行过滤。
根据孔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纳滤膜,将水溶液通过纳滤膜进行过滤,筛选出小分子物质。
4. 反渗透实验:将含有盐类等离子体的水溶液加入到反渗透装置中进行过滤。
根据反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高压力使得水分子穿过反渗透膜而去除杂质和盐类等离子体。
四、实验结果1. 超滤实验结果:经过超滤后,高分子物质被成功地筛选出来。
2. 纳滤实验结果:经过纳滤后,小分子物质被成功地筛选出来。
3. 反渗透实验结果:经过反渗透后,含有盐类等离子体的水溶液被成功地去除了杂质和盐类等离子体。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对不同类型的膜进行了分离,成功地筛选出了高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和去除了水中的杂质和盐类等离子体。
这些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和品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 实验前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避免设备故障影响实验进程。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设备和材料,保持干净卫生。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 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二.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
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
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
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
微滤膜的孔径范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直径不大于0.1μm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1微滤与超滤微滤过程中,被膜所截留的通常是颗粒性杂质,可将沉积在膜表明上的颗粒层视为滤饼层,则其实质与常规过滤过程近似。
本实验中,以含颗粒的混浊液或悬浮液,经压差推动通过微滤膜组件,改变不同的料液流量,观察透过液测清液情况。
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
超滤膜分离试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
超滤膜分离实验
1、安装膜组件,配置好料液。
2、开启实验装置,稳定运行。
实验步骤与 数据处理
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所取样品。
4、结束实验,清洗膜组件,计算相关 的膜表征参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
超滤膜分离实验
超滤(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机械筛 分的原理选择性的从溶液中分离出大粒子溶质的 分离过程。 在压力作用下,料液中直径远小于超滤膜孔 径的物质分子由高压料液侧透过超滤膜到达低压 超滤膜分离原 侧,得到透过液;而直径大于超滤膜孔径的物质 分子将被膜表面截留或返回至料液主体成为浓缩 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
超滤膜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超滤膜分离原理
实验内容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
超滤膜分离实验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 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实验目的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 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
理
R=
c0 - c p c0
CR C0
× 100 %
J =
( L/m S •t
Vp
2
•h
)
N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
超滤膜分离实验
实验装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程
超滤膜分离实验流程示意图 1-料液灌;2-磁力泵;3-泵进口阀;4-泵回流阀;5-预过滤器;6-滤前压力表;7-超 滤进口阀;8-微滤进口阀; 9-超滤膜; 10-微滤膜; 11-滤后压力表; 12-超滤清液出口 阀;13-微滤滤液出口阀;14-浓液流量计;15-清液流量计;16-清液灌;17-浓液灌;18- 排水阀
练习_膜分离实验报告
1. 了解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掌握膜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膜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对溶液中的组分进行分离、浓缩或提纯的方法。
根据膜孔径的大小,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本实验采用超滤膜进行实验,其孔径大小约为0.1-0.5微米。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截留,而小分子物质则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模拟废水- 超滤膜- 滤瓶- 离心泵- 采样瓶- 实验试剂2. 实验仪器:- 超滤装置- 电子天平- pH计- 酒精灯- 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1. 准备实验材料:将模拟废水、超滤膜、滤瓶、离心泵、采样瓶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超滤膜预处理:将超滤膜浸泡在水中,用刷子轻轻刷洗,去除膜表面的杂质。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3. 装配超滤装置:将滤瓶、离心泵、超滤膜等依次连接,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
4. 实验操作:a. 将模拟废水通过离心泵泵入超滤装置,使废水在超滤膜表面形成压力差;b. 打开超滤装置,让废水通过超滤膜进行分离;c. 收集透过超滤膜的滤液,记录滤液体积。
5. 数据处理:a. 计算滤液浓度,分析超滤效果;b. 对比模拟废水和滤液,分析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滤液体积:根据实验记录,滤液体积为1000毫升;b. 滤液浓度:通过测定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出滤液浓度为50mg/L。
2. 结果分析:a. 超滤膜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滤液体积较大,说明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b. 滤液浓度相对较低,说明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对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膜分离技术,以实现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膜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膜过滤实验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了解膜过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膜过滤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膜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它利用膜孔的选择性通透性分离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溶剂通过膜孔,而溶质被截留在膜上,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膜过滤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工艺、环境保护等领域。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膜片、设备清洗干净,消毒处理。
2. 组装膜过滤系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膜片并安装在过滤设备上,确保密封不漏水。
3. 热水浸泡:将膜片放入热水中浸泡,以使其充分膨胀触水。
4. 开始过滤:将待过滤溶液缓慢倒入装有膜片的容器,开启抽吸泵进行过滤。
5. 收集过滤液:通过出水口收集过滤后的液体,定时记录所收集溶液的体积。
6. 换膜清洗:当膜片孔道堵塞时,可拆下膜片进行清洗,然后重新安装。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膜过滤实验,成功分离了待过滤液体中的溶质与溶剂。
记录并比较了不同时间内所得到的过滤液体积,发现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过滤液体积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溶剂逐渐通过膜孔,溶质逐渐被截留,导致过滤液体中溶质的浓度逐渐降低。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主要误差来源包括装置密封不严、过滤速度不均匀、膜片损坏等。
这些误差会导致实际过滤效果与理论值有所偏差。
实验改进方案: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1. 质量管理:对膜片、设备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确保装置密封完好、过滤速度均匀。
3. 膜片选择:根据具体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膜片材质和孔径大小,以提高过滤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膜过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膜过滤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操作技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膜过滤技术在分离溶质与溶剂方面的优势和应用优势。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案。
超滤膜分离技术
实验二超滤膜分离技术【实验目的】1.了解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超滤膜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在蛋白、酶类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实验原理】超滤技术是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当液体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流经膜表面时,小分子溶质透过膜(称为超滤液),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浓度逐渐提高(称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大、小分子的分离、浓缩、净化的目的。
超滤膜分离技术作为现代分离技术,因其具有设备简单、能在低温下操作、能耗小、生物活性物质不易失活、效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浓缩和纯化。
本实验以超滤膜分离浓缩α-淀粉酶。
【实验材料】1. 试剂(1)α-淀粉酶液(2)可溶性淀粉溶液(3)磷酸缓冲液(pH=6.0)(4)碘液:碘11 g,碘化钾22 g,少量水溶解后,定容500 mL,作原液贮存棕色瓶。
实验时,取2.0 mL,加碘化钾20 g,溶解定容至500 mL,贮于棕色瓶中。
(5)考马斯亮兰试剂:100mg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 mL 95%乙醇,加100 mL 85%(W/V)磷酸,加水稀释到1000 mL,过滤贮存棕色瓶中(6)标准蛋白溶液BSA(0.1 mg/mL)2. 仪器超滤器:截留分子量1万,膜面积50cm2;分光光度计,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操作】1.膜的清洗:在容器中加入200 mL去离子水,启动蠕动泵,直至去离子水全部滤过;将进液管、回流管和滤过管放入同一个盛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
启动蠕动泵,低速循环清洗30 min。
2.膜通量的测定:用烧杯接滤过液,同时用秒表计时,用滤过液体积除以相应时间和膜面积表示。
3.α-淀粉酶酶活及蛋白质(酶)含量测定(1)酶活测定:吸取可溶性淀粉液5 mL于试管中,加入缓冲液1 mL,摇匀后,于60℃恒温水浴中预热5 min。
再加入酶液1.0 mL(须作适当倍数稀释),立即计时,摇匀,准确反应5 min。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将不同大小的物质分离的方法,通过膜的孔径大小和膜的特性来实现精确的分离。
本次实验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膜及两种不同物质进行分离,旨在探究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用的材料有:纳米膜(聚酰胺)和超滤膜(纳滤膜)、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
实验的步骤如下:1. 将两种膜分别置于滤器中,并将两个滤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膜分离系统;2. 将膜分离系统加入葡萄糖酸钠溶液,将膜分离系统浸泡5分钟,使膜饱和;3. 用注射器将葡萄糖溶液注入滤器中,并进行过滤;4. 收集滤液,称重并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试验条件|膜类型|物质|滤液重量(g)||--------|------|----|--------------||试验1|纳米膜|葡萄糖|5.5||试验2|纳米膜|葡萄糖酸钠|5.5||试验3|超滤膜|葡萄糖|3.2||试验4|超滤膜|葡萄糖酸钠|6.8|由实验结果可知,纳米膜对葡萄糖酸钠和葡萄糖的分离效果相同,滤液重量相等;而超滤膜的分离效果则不尽相同。
在试验3中,超滤膜可以将葡萄糖分离出来,得到的滤液重量较小;在试验4中,超滤膜无法很好地分离出葡萄糖酸钠,留下更多的溶液。
这是因为超滤膜的孔径比纳米膜大一些,可以过滤掉纳米膜不能过滤掉的较大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酸钠;而纳米膜能够过滤掉大部分分子量较大的物质,但较小的葡萄糖分子则能够通过膜孔进入滤液中。
因此,超滤膜在分离物质时更有效。
结论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不同大小的物质,通过不同的膜类型可以实现不同的分离效果。
超滤膜可以分离掉大分子量的物质,而纳米膜则可以将分子较小的物质保留在滤液中。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膜过滤分离实验报告
膜过滤分离实验报告简介膜过滤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薄膜材料进行分离,实现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膜过滤分离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探讨膜过滤分离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膜过滤分离的原理;2. 熟悉膜过滤分离的操作步骤;3. 掌握膜过滤分离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与试剂- 膜过滤装置- 液体样品- 滤膜- 离心机实验步骤1. 准备滤膜。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滤膜,并进行预处理,如清洗、消毒等。
2. 装配膜过滤装置。
将滤膜固定在膜过滤装置中,注意保持密封性,避免泄漏。
3. 准备样品。
将样品取出,并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稀释等。
4. 进行膜过滤分离。
将样品注入膜过滤装置中,打开真空泵,通过负压力使液体通过滤膜,留下固体或大分子物质。
5. 收集分离物。
根据实验需要,收集滤液和滤渣,进行后续分析或处理。
6. 清洗膜过滤装置。
使用适当的清洗液进行清洗,保持装置的清洁。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含悬浮颗粒物的水样进行膜过滤分离实验。
经过对样品的预处理后,将样品注入膜过滤装置中,并进行真空泵抽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我们观察到滤液中的颗粒物明显减少,而滤渣中则集中了较多的颗粒物。
通过对滤液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使用了显微镜对滤液中的颗粒物进行观察。
我们发现滤液中的颗粒物已基本被过滤掉,滤液呈现出较为清澈的状态。
根据颗粒物的大小和形态,我们猜测颗粒物属于较大的悬浮颗粒。
实验讨论膜过滤分离实验可根据实际样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含悬浮颗粒物的水样进行分离实验,通过膜过滤的方式,成功将颗粒物从水样中分离出来。
然而,对于一些微小的颗粒物或分子物质,膜过滤不一定能够实现有效分离,此时可能需要选择其他分离方法。
此外,膜过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膜过滤装置的密封性,避免泄漏和污染。
同时,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滤膜材料和过滤条件也至关重要。
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膜分离实验报告引言:超滤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膜分离技术,通过超滤膜的孔径选择性分离溶液中的物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研究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和机制;2. 掌握超滤膜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3. 研究超滤膜分离在水处理、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原理:超滤膜分离是利用超滤膜的孔径选择性分离物质。
超滤膜的孔径通常在0.1-0.001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颗粒和悬浮物,同时保留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和溶剂。
超滤膜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膜孔径和操作条件。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超滤膜装置、溶液样品和实验仪器;2. 膜预处理:将超滤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去除膜表面的杂质;3. 膜装置组装:按照实验要求,将超滤膜装置组装好,并连接好进出口管道;4.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溶液样品注入超滤膜装置,调整操作条件;5. 膜分离:打开进出口阀门,开始超滤膜分离过程;6. 收集产物:根据需要,收集分离后的产物。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超滤膜分离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超滤膜的分离效果与膜孔径、操作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膜孔径较大时,可以分离较大分子物质和胶体颗粒;而当膜孔径较小时,可以分离更小的分子物质和溶质。
此外,适当提高操作压力和溶液浓度,也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
实验应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生物工程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水处理中,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和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在生物工程中,超滤膜可以用于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过程中的分离和浓缩。
在食品加工中,超滤膜可以用于乳制品、果汁等的浓缩和分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超滤膜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对溶液中不同分子物质的有效分离和浓缩。
同时,我们也发现超滤膜分离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研究了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和浓缩过程。
实验中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并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来实现溶质分离和浓缩的方法。
它基于膜的微孔、孔隙或分子筛效应,使溶质按照其分子大小、电荷、亲疏水性等特性在膜上发生渗透,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设备紧凑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生物医药、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超滤膜、纳滤膜、溶液样品、膜分离设备等。
2. 实验步骤:a. 将溶液样品注入膜分离设备中,设定操作参数。
b. 开始实验,观察溶液在膜上的渗透过程。
c. 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计算膜通量。
d.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较大孔径的膜,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如蛋白质、胶体等。
纳滤膜则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如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
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膜对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超滤膜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蛋白质的溶液注入超滤膜中,通过控制操作参数,观察到蛋白质无法通过超滤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则能够通过膜的微孔渗透出来。
这表明超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大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而纳滤膜则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离子的溶液注入纳滤膜中,发现纳滤膜能够阻止离子的渗透,使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得以分离。
这说明纳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小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通过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我们可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溶质分离和浓缩,且膜通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超过滤膜实验,熟悉超过滤膜的使用及其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超过滤膜是将物质按其分子大小分离的一种膜。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聚乙烯醇膜,其分子量截止值为10万~100万,用于分离大分子物质。
超过滤膜在分离过程中,可有效地分离细胞、酵母、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也可用于染料、水处理及医疗材料等领域中。
实验器材:超过滤膜、过滤漏斗、烧杯、吸滤器、离心管、超声波清洗机、称量器、紫外线灯、紫外线探头、显微镜等。
实验流程:1.准备超过滤膜,用超声波清洗机去除膜表面的杂质。
2.使用吸滤器将待分离物质加入烧杯中,待过滤以后将滤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3.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2000rpm离心10min,去除残留物质。
4.将上步得到的滤液倒入过滤漏斗中,过滤漏斗内放入超过滤膜,超声波清洗漏斗及膜。
5.开启吸滤器,将滤液边过滤边收集到烧杯中。
6.收集所有滤液,称重。
7.倒掉过滤漏斗中的残渣和超过滤膜,将超过滤膜放入紫外线灯箱中,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膜的变化。
实验结果:为了比较不同操作情况下的滤液收集情况,我们设置了以下3种实验组:实验组 I:使用未经清洗的超过滤膜进行过滤。
|实验组|操作情况|得到滤液质量/g|得到滤液体积/mL||I|未清洗的超过滤膜|1.12|100|从实验结果来看,使用清洗后的超过滤膜进行过滤能够得到更多的滤液。
同时使用多次过滤也能够增加滤液的得率。
另外,在观察膜变化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放入紫外线灯下的超过滤膜会产生蓝色光芒,说明膜中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
超过滤膜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使用超声波清洗后的超过滤膜可以提高滤液的得率。
另外,观察膜变化可以发现膜中存在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可能是超过滤膜材料自身的特性。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二、分离机理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
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Fick 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 W 及溶质通过速率F S 方程。
1、 透水速率'()()w w M w D c V p F A p RT ππδ∆-∆==∆-∆式中22332/;;//;;;/w w w M w w MF g cm s D cm s c g cm V cm mol p atm atm R T K cm D c V A g cm s at RT πδδ-⋅-⋅--∆-∆-----⋅⋅’透水速率,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浓度,;水的偏摩尔体积,膜两侧的压力差,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气体常数;温度,;膜的有效厚度,;膜的水渗透系数(=),。
2、溶质透过速率2323()()s s s s s D K cD K c c F B c B c c δδ∆-===∆=-式中2/;s s D cm s K B c ---∆-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溶质渗透系数;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
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所示。
取假设条件:(1)径向混合均匀;(2)A BX π=A ,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AB N N ,31A X ,B 组分优先通过;(4)/AM D K δ⋅,1A X K 同或无关; (5)0U LPeB E==∞,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
由连续性方程:和总流率方程:可推出013[()]w V l r c c du dx h--= (1) 式中,h 为装填系数。
实验五 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
实验五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膜分离技术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法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与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膜分离法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它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膜分离包括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微孔过滤等。
膜分离过程具有无相态变化、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能耗少、适应性强等优点。
目前,在海水淡化、食品加工工业的浓缩分离、工业超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
超过滤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掌握这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分离机理通常,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液相膜分离方法有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和微滤(MF)等方法。
图1为各种渗透膜对不同物质的截留示意图。
对于超滤(UF)而言,一种被广泛用来形象地分析超滤膜分离机理的说法是“筛分”理论。
该理论认为,膜表面具有无数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孔径不同的孔眼象筛子一样,截留住了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最简单的超滤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当含有高分子(A)和低分子(B)溶质的混合液流过被支撑的超滤膜表面时,溶剂(如水)和低分子溶质(如无机盐类)将透过超滤膜,作为透过液被收集起来,高分子溶质(如有机胶体)则被超滤膜截留而作为浓缩液被回收。
应当指出的是,若超滤完全用“筛分”的概念来解释,则会非常含糊。
在有些情况下,似乎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唯一支配因素,但对有些情况,超滤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起到决定性的截留作用。
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剂分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小,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仍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二、分离机理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
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Fick 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 W 及溶质通过速率F S 方程。
1、 透水速率
'()
()w w M w D c V p F A p RT ππδ
∆-∆=
=∆-∆
式中
22332/;;//;;;/w w w M w w M
F g cm s D cm s c g cm V cm mol p atm atm R T K cm D c V A g cm s at RT πδδ-⋅-⋅--∆-∆-----⋅⋅’透水速率,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浓度,;水的偏摩尔体积,膜两侧的压力差,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气体常数;温度,;
膜的有效厚度,;
膜的水渗透系数(=
),。
2、溶质透过速率
2323()
()s s s s s D K c
D K c c F B c B c c δ
δ
∆-=
=
=∆=-
式中
2/;s s D cm s K B c ---∆-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溶质渗透系数;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
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
所示。
取假设条件:
(1)径向混合均匀;
(2)A BX π=A ,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A
B N N ,3
1A X ,B 组分优先通过;
(4)/AM D K δ⋅,1A X K 同或无关; (5)0U L
PeB E
=
=∞,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
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
由连续性方程:
和总流率方程:
可推出
013[()]w V l r c c du dx h
--= (1) 式中,h 为装填系数。
对于圆管h=R/2,R 为管半径。
0w A P
V c
⋅=
0Al
r P
π=
由溶质A 的连续性方程
'
A A A
c divc u P t
∂+=-∂ 可推出
31w
c V duc dx h
-=
(2) 实际工作中更关心的是回收率,0
1u
u ∆=-
,因此需要将式(1)和式(2)转化为∆,1c 的方程。
13[1()]d du h du
r c c dx dx V dx
∆=-=-=-- (3) 331111113()
w w
c V c V dc dc du du u c u c dx dx h dx dx h
dc du u c c dx dx -=-=→-=-→=--
1311c c dc d dx dx
-∆
→
=⋅
-∆ (4) 由流率方程可推出1c 与3c 的关系,为
133311
{1exp[]}(5)()
c c rc rc θλθ=+
⋅⋅⋅⋅⋅⋅++
//AM D L
D K λδ
=
式中
/AM M
D K V δ
θ=
式(3),(4)为非线性方程,一般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求得数值解。
但当r=0时,则化为线性微分方程,可求得解析解。
三、实验设备、流程和仪器
1. 主要设备:
中空纤维超滤组件如图所示。
中空纤维超滤器示意图
组件技术指标:
截留分子量:6000;膜材料:聚砜;流量范围:10~50L/h ;操作压力:<0.2Mpa; 适用温度:5~30℃;膜面积:0.50.5m 2;组件外型尺寸:ф50×640mm; pH:1~14; 材质:全不锈钢(1Cr18Ni9Ti );装置外型尺寸:长×宽×高=960×500X1800mm; 泵:磁力泵(严禁空转)电压:380V,50Hz ;精滤器滤芯:材质为聚砜,精度5~10µ,阻力增大,可以反吹。
2. 工艺流程
C1-储槽C2-产品储槽C3-储液灌F1、F2、-C2和C1的排液阀
F3、F4-C1 和C2的出口阀F7、F8-组件1和2的入口阀F9-排液阀F10-保护液阀F11、F14-组件1和2出口调节阀F11-组件串联阀F15-浓缩液取样阀F16-浓缩液循环阀F17-排放阀P-压力表L-玻璃转子流量计P0-液体输送泵
工艺流程图
3. 主要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用于分析聚乙二醇浓度。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
将预先配制的聚乙二醇料液在0.04MPa压力和室温下,进行不同流量的超过滤实验(实验点由指导老师指定);30分钟时,取分析样品。
取样方法:从料液贮罐1中用移液管取5ml 浓缩液入50ml容量瓶中,与此同时在透过液出口端用100ml烧杯接取透过液~50ml,然后用移液管从烧杯中取10ml放入另一容量瓶中。
两容量瓶的样品进行比色测定聚乙二醇的浓度。
烧杯中剩余透过液和贮罐10中透过液全部倾入贮槽1中,混匀。
然后进行下一个流量实验。
2.操作步骤
(1)722型分光光度计通电预热20分钟以上。
(2)放出超滤组件中的保护液。
为防止中空纤维膜被微生物侵蚀而损伤,不工作期间,在超滤组件内加入保护液。
在实验前,须将保护液放净。
(3)清洗超滤组件。
为洗去残余的保护液,用自来水清洗2~3次,然后放净清洗液。
(4)检查实验系统阀门开关状态。
使系统各部门的阀门处于正常运转的“开”或“关”状态。
(5)将配制的聚乙二醇料液加入料液槽1中计量,记录聚乙二醇的体积。
用移液管取料液5ml放入容量瓶(50ml)中,以测定原料液的初始浓度。
(6)泵内注液。
在启动泵之前,须向泵内注满原料液。
、
(7)启动泵2稳定运转20分钟后,按“实验方法”进行条件实验,做好记录。
数据取足即可停泵。
(8)清洗超滤组件。
待超滤组件中的聚乙二醇溶液放净以后,用自来水代替原料液,在较
大流量下运转20分钟左右,清洗组件中残余聚乙二醇溶液。
(9)加保护液。
如果10小时以上不使用超滤组件,须加入保护液至组件的1/2高度。
然后密闭系统,避免保护液损失。
(10)将仪器清洗干净,放在指定位置;切断分光光度计的电源。
五、数据处理
1、按下表记录实验条件和数据。
压力(表压): MPa ,温度: ℃,日期: 年 月 日
2、数据处理
聚乙二醇PV A 的脱除率;
×100%f -=
原料液初始浓度透过液浓度
原料液初始浓度
附:聚乙二醇分析方法
(1)分析试剂及物品。
聚乙二醇:MW20000,500g ;冰乙酸:化学纯,500ml ;次硝酸铋:化学纯,500g ;碘化钾:化学纯,500g ;醋酸钠:化学纯,500g ;蒸馏水;棕色容量瓶:100ml ,二个;容量瓶500ml,一个,1000ml,一个,100ml ,十个;移液管:50ml,一支5ml,二支;量液管:5ml ,一支;量筒:250ml 一个,10ml ,二个;工业滤纸若干。
(2)发色剂配制。
A 液:准确称取1.600g 次硝酸铋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冰乙酸20ml ,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B 液:准确称取40g 碘化钾置于100ml 棕色容量瓶中,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Dragendoff 试剂:量取A 液、B 液各5ml 置于100ml 棕色容量瓶中加冰乙酸40ml,蒸馏
水稀释至刻度。
有效期为十年。
醋酸缓冲液的配制:称取0.2.mol/L醋酸钠溶液590ml及0.2mol\L冰乙酸溶液41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PH4.8醋酸缓冲液。
(3)分析操作。
用比色法测量原料液,超滤液和浓缩液的浓度。
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是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开启分光光度计电源,将测定波长置于510mm处,预热20分钟。
绘制标准曲线:准确称取在60℃下干燥4小时的聚乙二酸1.000g溶于1000ml溶量瓶中,分别吸取聚乙二醇溶液0.5,1.5,2.5,3.5,4.5ml稀释于100ml溶量瓶内配制成浓度为5,15,25,35,45mg/L的聚乙二醇标准溶液。
在各去50ml加入100ml溶量瓶中,分别加入Dragendoff试剂及醋酸缓冲液各10ml,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放置15分钟,与波长510nm 下,用1cm比色池,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光密度,蒸馏水为空白。
以聚乙二醇浓度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作图,绘制出标准曲线。
取试样50ml置于100ml溶量瓶内,用标准曲线操作相同的方法测试样光密度值,绘制出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