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1)

合集下载

分离科学复习题

分离科学复习题

分离科学复习题绪论分离就是将某种或某类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使之与其它物质分开,以相对纯的形式存在。

分离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分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种是组分离;另⼀种是单⼀分离。

组分离时将性质相近的⼀类组分从复杂的混合物体系中分离出来。

如⽯油炼制中轻油和重油的分离。

单⼀分离时将某种化合物以纯物质的形式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如化学标准品的制备。

与分离紧密相关的⼏个概念:富集、浓缩和纯化。

富集:是指在分离过程中使⽬标化合物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加。

浓缩:是指将溶液中的⼀部分溶剂蒸发掉,使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的浓度都同等程度提⾼的过程。

浓缩是溶剂与溶质的相互分离,不同溶质相互并不分离。

纯化:是通过分离操作使⽬标产物纯度提⾼的过程,是进⼀步从⽬标产物中出去杂质的分离操作。

根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可以将富集、浓缩和纯化三个概念进⾏⼤致的区分。

富集⽤于对摩尔分数⼩于0.1的组分的分离,特别是对痕量组分的分离,如海⽔中中⾦属的分离。

浓缩⽤于对摩尔分数⼩于0.1~0.9范围内的组分的分离,这时的⽬标组分是溶液中的主要组分之⼀。

纯化是⽤于对摩尔分数⼤于0.9的组分的分离,特别是对痕量组分的分离。

这时样品中的主要组分已经是⽬标物质,纯化只是为了使其摩尔分数进⼀步提⾼。

分离科学是研究从某混合物中分离、富集或纯化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规律及其应⽤的⼀门学科。

分离的⽬的主要由以下⼏个⽅⾯:1. 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

2. 确认⽬标物质的结构。

3. 获取单⼀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

4. 除掉有害或有毒物质。

分离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1. 物理分离法(如离⼼分离、电磁分离)2. 化学分离法(如沉淀、萃取、⾊谱分离、选择性溶解)3. 物理化学分离法(如蒸馏、挥发、电泳区带熔融、膜分离)分离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1. 平衡分离过程2. 速度差分离过程3. 反应分离过程分离⽅法的评价分离⽅法的好坏理论上可以⽤⽅法的分离度、回收率、富集倍数、准确性和重现性等进⾏评价。

分离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分离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分离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种分离技术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A. 蒸馏法B. 水平滤纸法C. 离心法D. 结晶法答案: B2. 分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分离纯净物质B. 混合物的鉴定C. 物质的转化D. 实验室操作的简便答案: A3. 以下哪个分离技术适用于固液混合物?A. 撇渣法B. 吸滤法D. 蒸发法答案: B4. 下列几种分离技术中,哪一种属于物理变化?A. 固液分离B. 液液分离C. 固气分离D. 液气分离答案: A5. 分离技术中,通过浸泡和漂洗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合物的哪种分离?A. 固液分离B. 液液分离C. 固气分离D. 液气分离答案: A二、填空题1. 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是______法。

2. 水平滤纸法适用于______。

答案: 固体与液体的分离3. 蒸馏法适用于______。

答案: 液体与液体的分离4. 高度纯净的物质通常通过______法进行分离。

答案: 结晶5. ______是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答案: 过滤三、解答题1. 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固液分离的原理及方法。

答: 固液分离是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固液的不溶性或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过滤法、离心法和吸滤法等。

过滤法是通过滤纸等过滤介质,使固体颗粒被滤纸截留,而通过滤液流出。

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产生高速离心力,使固体颗粒向外沉积在离心管底部,然后从上方倒出悬浊液。

吸滤法则是在过滤操作时,利用玻璃棒或真空泵等将滤液迅速抽尽,加快固体颗粒的分离速度。

2. 请说明蒸馏法的原理,并结合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答: 蒸馏法适用于液体与液体的分离。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蒸馏操作将混合物中的低沸点液体蒸发并冷凝,从而实现分离。

蒸馏操作一般包括加热蒸发、冷却冷凝和收集等步骤。

例如,将含有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进行蒸馏分离,首先将混合物倒入蒸馏瓶中,加热瓶底使其中的酒精蒸发。

现代生化技术复习题

现代生化技术复习题

现代⽣化技术复习题. 第⼀章提取与分离技术⼀、名词解释1、机械破碎法2、物理破碎法3、温度差破碎法4、压⼒差破碎法5、超声波破碎法6、渗透压变化法7、化学破碎法8、酶促(学)破碎法9、⾃溶法10、抽提11、盐溶12、盐析13、沉淀分离法14、分段盐析15、K S分段盐析16、β分段盐析17、等电点沉淀法18、有机溶剂沉淀法19、复合沉淀法20、⾦属盐沉淀法21、选择性变性沉淀法⼆、填空题1、细胞破碎的⽅法有、和。

2、机械破碎法按照使⽤机械的不同可分为、和。

3、常⽤的物理破碎法有、和等。

4、常⽤的压⼒差破碎法有、和等。

5、化学破碎法采⽤的表⾯活性剂有和两种。

其中之⼀按其带电荷性质⼜可分为和两种。

6、根据抽提时所采⽤的溶剂或溶液的不同。

抽提的⽅法主要有、、和等7、常⽤的沉淀分析法有、、、、和等。

8、常⽤的⾦属盐沉淀法有和。

9、蛋⽩质盐析时,带⼊⼤量盐离⼦杂质,可采⽤、和⽅法脱盐。

10、要分离和提纯核酸过程中,常⽤来沉淀DNA和RNA。

11、常⽤的使蛋⽩质沉淀的⽅法有、、、和等。

12、三、是⾮题(对的打√、错的打×)1、渗透压变化法可⽤于⾰兰⽒阳性菌的破碎。

()2、有机溶剂破碎细胞主要是使细胞膜磷脂结构破坏,从⽽使细胞膜的透过性增强。

()3、⽤化学法破碎细胞提取酶时,经常⽤离⼦型表⾯活性剂。

()4、⽤化学法破碎细胞提取酶时,⽤⾮离⼦型表⾯活性剂最好。

()5、对于具有细胞壁结构的细胞采⽤酶法破碎时,应根据细胞壁结构选择不同的酶。

()6、酸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液中。

()7、在等电点时两性电解质溶解度最⼩。

()8、抽提两性电解质时应避开其等电点。

()四、选择题1、利⽤突然降压法破碎⾰兰⽒阴性⼤肠杆菌应选择期的细胞破碎效果最佳。

A 调整期B 对数⽣长期C 平衡期D衰退期2、提取膜结合酶采⽤法破碎细胞最佳。

A ⾼压冲击法B 突然降压法C 渗透压变化法3、超声波破碎法最适合于破碎。

分离技术复习题

分离技术复习题

分离技术复习题分离技术复习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离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环境保护、医学研究还是工业生产中,分离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分离技术的应用,并给出相关的复习题。

一、环境保护中的分离技术1.1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分离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请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分离技术,并列举其应用场景。

1.1.1 除尘技术1.1.2 脱硫技术1.1.3 脱氮技术1.1.4 VOCs分离技术1.2 水处理中的分离技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水处理分离技术,并列举其应用场景。

1.2.1 沉淀技术1.2.2 膜分离技术1.2.3 吸附技术1.2.4 活性炭过滤技术二、医学研究中的分离技术2.1 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请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并列举其应用场景。

2.1.1 凝胶电泳技术2.1.2 液相色谱技术2.1.3 质谱技术2.1.4 亲和层析技术2.2 细胞分离技术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对于研究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分离技术在细胞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请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细胞分离技术,并列举其应用场景。

2.2.1 离心分离技术2.2.2 流式细胞术技术2.2.3 磁珠分离技术2.2.4 免疫分离技术三、工业生产中的分离技术3.1 化学品分离技术化学品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化学品分离技术,并列举其应用场景。

3.1.1 蒸馏技术3.1.2 结晶技术3.1.3 萃取技术3.1.4 色谱技术3.2 石油炼制中的分离技术石油炼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分离技术在石油炼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分离科学基础考点及答案

分离科学基础考点及答案

分离科学基础考点及答案选择沉淀剂满意的条件:①对微量组分应有充分的共沉淀能力,有较好的选择性,携带一种组分或尽可能少的组分②不干扰微量组分的测定,或易与微量组分分别,或者易被除去形成混晶的条件:①有相近的化学性质②有相似的化学结构③有相同的晶形结构匀称安排定律和对数安排定律,可能考计算题,见课本31页例题2-1例题2-1分布系数为10,载体有50%沉淀时,求微量元素A的共沉淀效率。

解:D=10,设载体总量为1,当固相中有50%沉淀时,s=0.5,L=1-s=0.5ASALDBSBL100.5100.5所以AS10AL。

又因为AL1AS,则AS101AS100.90911有机沉淀剂相比无机沉淀剂的优点:①富集效率高②选择性好③有机载体简单通过高温灼烧除去萃取分别法:利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试液一起振荡后静置分层,一些组分进入有机相,另一些组分则留在水相中,从而达到分别的目的萃取分别法的特点:①设备简洁,操作快速②广泛用于干扰元素的分别和微量元素的富集③分别效果好④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⑤采取手工操作、工作量大萃取本质:将物质由亲水性向疏水性转化,而疏水性物质进入有机相萃取剂:能与亲水性物质反应生成可被萃取的疏水性性物质的试剂,如8-羟基喹啉,双硫腙,罗丹明萃取溶剂:构成有机相与水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醇、苯、四氯化碳助萃剂:萃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试剂,如SCN-盐析剂:增加萃取率的一类物质,如铵盐,硝酸盐、卤化物萃取分别的基本参数:(必考)安排系数:KDAOAW安排比:DcAOcAWDVr,有机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DVr1萃取率E:单次平衡,萃取后,有机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pq1DVr1,Ep100%多次平衡,E1q100%,n=5时,较为抱负。

例3-1见课本42页在6molLHCl溶液中,用乙醚萃取Ga3+,D=18,若Vr=1,求一次萃取率。

1np解:DVr18118DVr118111918100%94.7%19E萃取分别法的分类:无机共价化合物萃取、金属螯合物萃取、离子缔合物萃取、共萃取与抑萃取、熔融盐萃取半萃pH:萃取率为50%时其相应的pH,pH122,表示能分别nAnB 影响螯合萃取的因素:螯合剂的影响、萃取溶剂的影响、溶液的酸度、掩蔽剂的应用萃取分别操作:萃取操作仪器及其预备、萃取振荡、静置分层、乳浊液及其处理、洗涤离子交换分别法特点:①分别效率高②选择性高③适用性强,应用广泛④多相操作,分别简单⑤分别周期长耗时过多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骨架和活性基团交联度:树脂交联的程度,用加入树脂中交联剂的百分含量表示交联度的大小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中的活性基团数目打算了交换能力,单位体积湿树脂或单位质量干树脂中实际参与反应的活性基团数称为操作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唐南膜理论要点:①树脂在水中溶胀后,数值表面与外界溶液之间可以看做一个半透膜②树脂网状结构上的固定离子不能透过膜,而可交换的活泼基团电离出来的离子则可通过膜进行扩散③树脂中固定离子的存在,使能通过膜的可交换在膜的两边处于不匀称的平衡状态,即唐南平衡nRHMnRnMnH平衡常数:KMnHnnMrHsMrHsMMnnM选择系数:KHKnH(KH)nnMsHrMsHr安排系数:DMMr,离子交换平衡时,树脂中某离子的浓度与液相中该离子总浓度的比值。

现代分离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分离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分离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到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2、分离的主要目的?浓缩、富集、纯化、掩蔽与除杂。

3、对分离方法的一般要求?○1分离度大、回收率、富集倍数高、重现性好;○2设备廉价、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3所需能量或分离剂少;○4对分离组分的玷污和损失小。

第二章原料的预处理及固液分离1、生化发酵液有什么组成?最多的什么?水(70%-80%);菌体(细胞体)、碎片20%-30%;胞内外代谢产物;培养基残留成分。

固体颗粒:细胞、杂质、蛋白质絮凝体,催化剂颗粒。

可溶性杂质:金属离子、色素最多的是水(含有大量的核酸、蛋白质和多糖)2、原料液预处理的目的?A、改变发酵液及其中固形物质的物理性质,加快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效率;B、去除发酵液的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操作;C、尽可能使产物转入后续反应的相中(液相)。

3、预处理要求?①菌体分离;②去除固体悬浮物、金属离子、有机杂质、蛋白质;③改变发酵液的性质。

4、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加热、凝聚和絮凝、吸附、反应消除。

5、絮凝:使用絮凝剂(通常是天然或合成的大分子聚电解质),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的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6、凝聚:在特定的电解质作用下,破坏悬浮固形颗粒、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7、固液分离的方法:(沉降、离心和过滤)第三章多组分精馏1、什么是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的工程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2、易挥发组分(沸点低挥发性大饱和蒸汽压高轻组分)难挥发组分(沸点高挥发性小饱和蒸汽压低重组分)3、什么是饱和蒸汽压?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汽压。

《现代分离技术》练习题

《现代分离技术》练习题

齐鲁工业大学17 / 18 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现代分离技术得分:年级:2017级姓名:学号: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自行独立答题,字数不限,不必长篇大论,脉络清晰就行。

若有雷同,将视情节从严扣分。

答题完成后,暂不要求打印。

)1、透析、渗析、(正)渗透、反渗透、超滤、微滤、纳滤与普通过滤,辨析之。

2、欲对苦咸水进行淡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可以选用哪种(些)分离方法?3、你在此前的科研工作中,接触过哪些分离方法?请尝试对其中的一种方法予以简介。

4、试谈谈分离科学的重要性及你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5、计算题:某溶液含Fe3+ 100mg,用某有机溶剂萃取之,分配比D=99。

问用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和2次,溶液中剩余的Fe3+量各是多少毫克?若是萃取2次后,将分出的有机层合并,再用等体积的水洗涤1次,有机相中会损失Fe3+多少毫克?答:1、①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②渗析:又称透析。

一种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操作,利用膜对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性质溶质的分离。

即利用半透膜能透过小分子和离子但不能透过胶体粒子的性质从溶胶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③渗透是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它由高水分子区域(即低浓度溶液)渗入低水分子区域(即高浓度溶液),直到半透膜内外浓度平衡为止。

④反渗透又称逆渗透,在膜的两边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

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⑤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常州大学《现代分离技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常州大学《现代分离技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常州大学《现代分离技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现代分离技术》考试内容:《现代分离技术》;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_________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技术。

2.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根据孔径大小可分为微滤、_________、纳滤和反渗透等。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如CO₂)在临界点附近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的特性进行高效萃取。

4. 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其表面上的_________或_________基团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5. 凝胶色谱(GPC)是利用多孔性凝胶作为固定相,根据溶质分子_________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6. 在电泳分离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与其所带电荷_________的电极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7. 泡沫分离法是利用_________的差异,在液体中引入气体形成泡沫,使目标物质在泡沫层中_________,从而实现分离。

8. 蒸馏是一种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_________不同而实现分离的技术,常用的蒸馏方式包括简单蒸馏、精馏等。

9. 吸附分离技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气体或液体中某一或某些组分具有_________的特性,从而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0. 萃取分离技术基于溶质在两种_________溶剂中_________的差异,通过向混合物中加入一种溶剂(萃取剂),使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技术是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差异进行分离的?A. 蒸馏B. 结晶C. 吸附D. 离子交换2. 色谱法中,用于描述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能力的参数是:A. 分配系数B. 沸点C. 熔点D. 折射率3. 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 水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甲醇4. 下列哪种膜分离技术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A. 微滤B. 超滤C. 纳滤D. 反渗透5.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过程中,若树脂为阳离子型,则常用的再生剂是:A. 氢氧化钠B. 氯化钠C. 盐酸D. 硫酸6. 凝胶色谱(GPC)主要用于测定高聚物的哪种性质?A. 分子量分布B. 溶解度C. 熔点D. 密度7. 下列哪种电泳技术是基于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率与其分子量大小成反比的原理?A. 琼脂糖凝胶电泳B.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 等电聚焦电泳8. 泡沫分离法主要应用于哪种类型的物质分离?A. 重金属离子B. 生物大分子C. 表面活性物质D. 无机盐类9. 在选择色谱柱填料时,若需要分离非极性化合物,应选用哪种类型的填料?A. 极性填料B. 非极性填料C. 离子交换填料D. 手性填料10. 下列哪种分离技术通常不涉及相变过程?A. 蒸馏B. 结晶C. 吸附D. 膜分离(非热驱动的,如超滤、微滤)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现代分离分析法期末复习题

现代分离分析法期末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分离化学中的纯度概念是(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D. 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杂质多少2. 在常量分离中,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剩下( )时,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A. 10-3mol/LB. 10-4 mol/LC. 10-5 mol/LD. 10-6 mol/L3. 用8-羟基喹啉从水溶液中萃取Al3+,组成的萃取体系是( )A.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B. 中性络合萃取体系C. 螯合萃取体系D.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4. 下列体系中,形成协萃体系的是( )A. 乙酰基丙酮为萃取剂,萃取Al3+B. 用乙醚萃取FeCl3C. 形成高分子胺盐的萃取体系D. HTTA与2,2-联吡啶为萃取剂,萃取La3+5. 下列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 RSO3HB. ROHC.RNH2(CH3)OHD. RCO2H6.可以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中的交联剂的是( )A.苯乙烯B.丙烯酸C.甲基丙烯酸D.二乙烯苯7. 吸附层析分离是利用( )A.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B. 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C.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D. 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8. 层析用硅胶有不同标号,硅胶GF254代表( )A. 硅胶中不含粘合剂B. 由硅胶和煅石膏混合而成C. 硅胶中既含有煅石膏又含荧光指示剂D. 硅胶中只含有荧光指示剂9. 依据样品组分的分配系数和电泳速度的差别而分离的是( )A. 毛细管区带电泳B. 毛细管凝胶电泳C. 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D. 毛细管电色谱10.过滤粒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反渗透<超滤<微滤<一般过滤B. 反渗透<微滤<超滤<一般过滤C. 微滤<超滤<反渗透<一般过滤D. 超滤<反渗透<微滤<一般过滤11. 分离化学中的纯化是( )A. 分离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增加B. 溶液中溶剂蒸发掉,溶液中所有组分浓度同程度增加的过程C. 通过分离操作使产物纯度增加的过程。

现代分离技术习题

现代分离技术习题

现代分离技术习题1.化工分离过程按分离原理分为机械分离过程与传质分离过程。

2.有相产生或添加得分离过程,就是通过外加能量分离剂产生第二相或直接添加第二相得物质分离剂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得。

3.料液预处理得目得就是改善料液中非均相组成得分布特征及料液得流动特性,以利于非均相物系得分离,同时还除去杂质。

4.常用得料液预处理方法有:加热、凝聚、絮凝、反映消除、吸附等。

5.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物料得粘度增大,液体物料得粘度减小。

6.巴氏杀菌法就是指采用100℃以下得温度与比较短得加热时间来处理物料得灭菌方法。

7.解释凝聚微观机理得模型就是扩散双电层结构模型。

8.凝聚价就是指使胶体粒子发生凝聚作用得最小电解质浓度,凝聚价越大,则凝聚能力越弱。

9.絮凝剂得长链结构上就是具有大量得活性功能团,能与胶体粒子产生吸附作用,另外一个胶体又会同时与多个长链分子发生作用,从而产生架桥作用,形成网状结构得絮团。

10.影响固液悬混物分离过程及效果得主要因素就是粘液粘度、固形物得外姓尺寸以及固相与液相得密度差。

11.通过交替使用低速与高速离心,可以使不同质量得物质在不同强度得离心力作用下分级沉降,这种离心分离方法叫差速离心法,此法使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速率差别较大组分得分离。

12.过滤就是利用多孔介质对固形颗粒得筛粉截留作用来固液分离得。

常规过滤能够截留10~100 μm 得固型颗粒。

13.Nc就是指描述约束关系得独立方式得数目,这些约束关系包括:①物料平衡式;②能量平衡式;③相平衡关系式;④化学平衡式;⑤内在关系式。

14.不同设备得设计变量数尽管不同,但其中固定设计变量得确定原则就是共同得,既只与进料物流数目与系统内压力等级数有关。

15.任何逆流流动得分离设备得处理能力都受到液泛得限制。

若L/V越小,则液泛气速越大;若液泛气速增大,则说明处理能力越强。

16.雾沫夹带就是气液两相得物理分离不完全得现象。

雾沫夹带随着板间距得减小而增加,随塔负荷得增加而急剧上升。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的程度。

分离科学的意义:1.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之路 2分离是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提 3富集(分离)延伸了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4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5分离科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第二章1.分离熵与混合熵的计算:混合熵(?Smix )—将i 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熵变称为混合熵变(混合熵)分离熵(?Ssep )—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熵变。

Ssep =-?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Smix =k ∑Ni ln(N/Ni)=(R/NA)∑ ni NA ln(1/xi)=-R ∑ni lnxi xi= Ni/N k=R/ NA (气体常数R=8.31 J ?K-1 ?mol-1) ni =Ni/NA ? Ni =ni NA摩尔混合熵的计算: = ?Smix/n (n为体系的总摩尔数)=-R ∑(ni/n)lnxi=-R ∑xilnxi 摩尔分离功要使混合理想气体分开,需要对体系作功。

分离1mol 理想混合物需对体系做功为摩尔分离功。

分离理想气体或溶液的最小功( Wmin )Wmin = T ?Smix%欲回收总量实际回收量=回收率1000Q Q R BA B A B A B A Q Q Q Q R R S ,0,0,//==摩尔最小功 2.利用泡点方程露点方程的计算泡点方程露点方程 3.分配平衡相与界面:分离过程大多数是在两互不相溶的相中进行的;两相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重点:1.3 分离过程的本质1.5 分离方法的评价§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空间区域或者不同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分离科学研究内容:§1.3 分离过程的本质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组分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选择依据),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或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来实现组分间的分离或目标产物的纯化。

物理性质:分子形状、大小,溶解度、挥发性,分子极性即电荷性质,流动性等化学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识别,化学反应等生物学性质: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分子识别和特异性结合分离(separation)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实际上,分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不可能将一种物质从混合物中100%地分离出来。

富集是指在分离过程中使目标化合物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加。

富集是分离的目的之一,需要借助分离的手段,富集与分离往往是同时实现。

浓缩指将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剂蒸发掉,使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的浓度都同等程度的提高的过程。

浓缩过程也是一个分离过程,是溶剂与溶质的相互分离,不同溶质并不相互分离,它们在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不变。

纯化是通过分离操作使目标产物纯度提高的过程,是进一步从目标产物中除去杂质的过程。

纯化的操作过程可以是同一分离方法反复使用,也可以是多种分离方法反复使用。

纯度是用来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所含杂质多少的一个概念。

注意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纯度越高,则纯化操作的成本越高。

物质的用途不同,对纯度的要求也不同。

富集、浓缩和纯化的区分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1.4 分离方法的分类常用到得分离方法:萃取分离法(包括溶剂萃取、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剂微萃取等)、色谱分离方法、膜分离方法(包括渗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萃取、膜吸收、渗透汽化、膜蒸馏等)、电化学分离法、沉淀分离法等。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题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题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题第一章1、分离过程分类?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 反应分离分离装置中,利用机械力简单地将两相混合物相互分离的过程称为机械分离过程。

2、列举几种典型的机械分离过程: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除尘。

3、传质分离的分离过程如何分类?举例说明:平衡分离:蒸发、闪蒸、蒸馏、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萃取蒸馏结晶速率控制分离:气体渗透、反渗透、渗析、渗透蒸发、泡沫分离、色谱分离、电渗析4、几种典型的反应分离技术?可逆反应:(离子交换、反应萃取)不可逆反应:(反应吸收、反应结晶)生物分解反应:(生物降解)电化学反应:(双极膜水解反应)第二章1、按膜的分离原理及推动力不同,膜分几类?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膜的形态分类?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Flat Membrane)、管式膜(Tubular Membrane)和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卷式膜。

3、按膜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膜的孔径大小分类?多孔膜和致密膜。

5、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推动力是压力差。

渗析,推动力浓度差。

电渗析,推动力电位差。

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推动力是压力差。

液膜分离推动力是浓度差。

6、常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聚砜类、聚酰胺类、纤维素脂类。

7、醋酸纤维膜的优缺点?优点: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缺点: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膜的结构?是一种非对称的多孔膜。

表皮层、过渡层、支撑层(多孔层)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

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

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

1、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吸引力、溶解度、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亲和力)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沉淀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载体)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液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12)液膜分离,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现代分离技术试题

现代分离技术试题

现代分离技术试题填空部分:1、我们测定气相色谱仪灵敏度时,如果用102-白色担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固定液,此时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属于(气—液) 色谱;按固定相性质属于(填充柱) 色谱;按展示方式属于(冲洗) 色谱;按分离过程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属于(分配)色谱。

2、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以低压汞灯为光源,波长固定式的紫外(UV)检测器,它是以低压汞灯的最强发射线(253.8)nm做为测定波长。

3、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液相色谱可分为(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凝胶)色谱法。

4、固定相分为(液体)和(固体)固定相两大类。

固体固定相可分为(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化学键合)固定相三类。

5、保留值大小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大小,这些作用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作用力)等。

6、柱温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性质。

分析永久性气体,柱温一般控制在(50℃以上);沸点在300℃以下的物质,柱温往往控制在(150℃以下);沸点300℃以上的物质,柱温最好能控制在(200℃以下);高分子物质大多分析其裂解产物。

若分析多组分宽沸程样品,则可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可采用(FID)。

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钢瓶内贮存气体都有明显的标记,如氮气,瓶外漆(黑色),用黄色标写“氮”;氢气漆(深绿色),红色标写“氢”。

8、固定液按相对极性可粗分为(五)类,异三十烷是(非极性)固定液,属(0)级;β,β,—氧二丙腈是(强极性)固定液,属(5)级。

9、采用TCD检测器时,要注意先(通载气)后(加桥电流)并且(桥电流)不可过大,否则易烧损铼钨丝。

10、色谱基本参数测量与计算的关键是(控制色谱操作条件的稳定)。

11、气相色谱中,对硫、磷化合物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和硫磷检测器(SPD);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灵敏度的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12、某色谱峰峰底宽为50秒,它的保留时间为50分,在此情况下,该柱子理论板数有(57600)块。

2012~2013年《分离科学与技术导论》考试复习重点

2012~2013年《分离科学与技术导论》考试复习重点

1、分离方法名称2、分离方法的应用3、文献阅读与作业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文献阅读与分析题目10,35,40,15一、设计一种方案,将Ag +、Cu 2+ 、Al 3+ 、Ba 2+分离。

答案:(1)、加入0.3mol/L HCl ,生成白色沉淀AgCl ,沉淀过滤分离处Ag +。

(2)、酸性滤液中加入H 2S (实际操作为硫代乙酰胺加热水解),生成CuS 沉淀。

(3)、过滤,在滤液加入H 2SO 4,生成BaSO 4沉淀,溶液中剩下的为Al 3+。

二、名词解释:(1)100=⨯分离后待测组分的质量回收率%试样中原有待测组分的质量。

回收率是分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被分离物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是分离方法准确性的表征。

(2)穿漏量:在动态离子交换分离中,将试液加到交换柱上,控制一定的流速进行交换。

随着交换的进行,交界层逐渐下移,至流出液中开始出现交换离子时,交换柱上被交换离子的物质的量称为穿漏量或者始漏量(3)分配系数K D =[A]O /[A]W 其中[A]O 表示被萃取物A 在有机相中的浓度,[A]W 表示A 在水相中的浓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K D 为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分配比D=C O /C W ,C O 和C W 分别是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4)共沉淀:当一种难溶物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某些可溶性的杂质液被沉淀下来而混杂在沉淀中,称为共沉淀。

主要有:表面吸附、混晶、吸留和包藏。

(5)离子对色谱: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性离子对化合物,使其能够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阴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铵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或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对离子;阳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磺酸类,如己烷磺酸钠作为对离子。

三、写出十种独立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名称答: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1.蒸馏,2.升华,3. 沉淀,4. 离子交换,5. (各类)萃取方法,6. (各类)色谱法,7. 重结晶,8.区域精炼,9. 吸附,10.电沉积,11.离心,12.电泳,13.各类膜分离方法(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可分别作为是独立的方法),14.分子蒸馏,15. 磁分离。

现代分离技术课程考核

现代分离技术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第一部分:课程总结第二部分:综述论文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Application Prospect课程:现代分离技术姓名:学号:专业:化学指导老师:电话:第一部分:课程总结《现代分离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拓展教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的了解分离技术在化学以及其它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和掌握现代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在分析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了解现代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方向。

在第一章“分离与富集概论”中,讲述了现代分离科学的重要性、研究对象等一些基本知识点。

还介绍了分离科学与分析的联系、分离富集依据及方法、分离富集效果评价、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掌握以下三点:1.分离科学在化学及其它学科中的重要性。

2.组分进行分离的依据及必要条件。

3.分离科学的发展趋势。

从第二章“蒸发与挥发”中,我们学习到了蒸馏分离和挥发分离两种有效的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分离共存组分的方法,主要讲解了蒸馏类型及原理、相对挥发度、理论塔板数和芬斯克方程及蒸馏分离方法等内容。

第三章“沉淀与结晶分离”先讲述的是沉淀分离技术,沉淀分离法是在试料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某一成分以一定组成的团相析出,经过滤而与液相分离的方法。

沉淀分离是一种可以起到浓缩与分离的双重作用最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

并学习了沉淀的生成过程、晶形沉淀与胶体等知识。

第二节是结晶分离技术,这是化工、生化、轻工等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制备纯物质的精制技术。

第三节讲到了蛋白质的沉淀分离,无论是实验室规模还是工业生产,蛋白质沉淀法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溶剂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常用的单元操作,它不仅可以提取和增浓产物,还可以除掉部分其他类似的物质,使产物获得初步纯化。

它是利用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分配系数的差异,使物质达到相互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

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液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12)液膜分离,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

流动相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14),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15)泡沫吸附分离,以泡沫作分离介质,并利用各种类型对象物质(离子,分子,胶体颗粒,固体颗粒,悬浮颗粒等)与泡沫表面的吸附相互作用,实现表面活性物质或能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的物质从溶液主体(母液)中分离泡沫分离过程是利用待分离物质本身具有表面活性(如表面活性剂)或能与表面活性剂通过化学的(如配位反应)、物理的力(如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如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酶等),在鼓泡塔内被吸附于气泡表面,得以表面富集。

然后借气泡上升带出溶液主体并进行收集,再用化学、热或机械的方法破坏泡沫,将溶质提取出来以达到净化主体溶液、浓缩待分离物质的目的。

2、问答1)溶剂萃取过程的机理是什么?什么是萃取?选择萃取剂的原则是什么?常规液-液萃取是利用液液混合物各组分在另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即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1.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2.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萃取剂与溶质相似,相似相溶 3.萃取剂溶解极少量或完全不溶杂质 4.容易与待萃取物质分离5.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发生任何反应 6.萃取剂最好是无毒原则:1萃取剂的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萃取剂选择性越高,对溶质溶解能力越大,对于一定分离任务,可减少萃取剂用量,降低回收溶剂操作的能量消耗,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2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互溶度越小,越有利于萃取分离;3萃取剂的回收难以与经济性,萃取剂回收越容易,成本越低;4其他物性,萃取剂与被分离混合物有较大的密度差,界面张力要适中,较低的黏度和凝固点,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设备腐蚀小,来源充分,价格低廉等。

2)在液相色谱、溶剂萃取分离和蒸馏分离过程中,分别涉及的最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是什么?液相色谱设计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等。

溶剂萃取主要利用的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蒸馏分离主要是范德华力3)试述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简述当前萃取方法的新技术?常规液-液萃取是利用液液混合物各组分在另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萃取剂的选择性,温度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技术,凝胶萃取,膜萃取,反向胶团萃取,液膜萃取等等4)简述吸附色谱和凝胶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吸附色谱法是靠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吸附力的差异而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是基于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又称之凝胶过滤、凝胶渗透过滤、分子筛过滤、阻滞扩散层析或排阻层析。

5)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并简述其分离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也叫气体萃取、流体萃取、稠密气体萃取、蒸馏萃取,或称之为压力流体萃取。

是以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特定成分,以达到某种分离目的的一种化工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类似气体的扩散系数,以及类似液体的密度(溶解能力强)的特点,利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进行的萃取单元操作。

其特点是安全、快速、无毒、能耗低、产品分离简单,但设备投资较大。

6)何谓双水相萃取,影响双水相萃取有哪些?常见的双水相构成体系有哪些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影响因素:成相高聚物的相对分子量。

一般来说,蛋白等高分子量物质易集中于低分子量相;成相高聚物浓度——界面张力;分配物质的分子量;盐种类,浓度,电荷;pH值;温度;其它因素。

离子型高聚物-非离子型高聚物(分子间斥力)。

PEG(聚乙二醇)-DEXTRAN(葡萄糖)高聚物-相对低分子量化合物(盐析作用)。

PEG (聚乙二醇)-硫酸铵7)简述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的条件,影响结晶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要使固体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溶液必须呈过饱和状态;也就是必须有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容易析出其中过量的溶质而产生晶核;然后晶核长大,成为宏观的晶体。

要使晶核能够产生而且能够长大,需要有一个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是一种浓度差,也就是溶液的过饱和度。

产生晶核的过程称为成核或晶核形成晶核长大的过程称为晶体。

结晶成长。

由于过饱和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晶核形成过程和晶体生长过程的快慢,而这两个过程的快慢又影响着结晶产品中晶体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因此过饱和度是考虑结晶问题时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影响因素1、浆料的过饱和度,这个主要由温度来控制,温度越低过饱和度越低。

过饱和度越大,则,产生晶核越多,结晶体粒径越小。

2、停留时间,时间越长,则产生的结晶体粒径越大。

停留时间与液位有关,液位越高,停留时间越强。

3、容器的搅拌强度,搅拌越强,容易破碎晶体,结晶体粒径越小4、杂质成分,杂质成分较多,则比较容易形成晶核,结晶体粒径越小。

8)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及载气流速对色谱分析的影响,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

载气流速是气相色谱分析的另一重要操作条件,正确地选择载气流速,可以提高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缩短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快,出峰快,过快会造成各组分峰不能完全分开。

一般在气相色谱仪中利用转子流量计皂膜流速计等来测量载气的流速流动相是气相,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9)简述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成分复杂;悬液中的目标产物浓度低;生物活性条件相对温和;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获得高纯度的干燥产品;卫生。

10)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举例说明其应用。

膜分离是以天然或合成薄膜为质量分离剂,以压力差、化学位差等为推动力,根据液体或气体混合物的不同组分通过膜的渗透率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过程。

微孔过滤(MF)、透析(D)、电渗析(ED)、反渗透(RO)、超滤(UF)、气体分离(GP)和纳滤(NF)。

应用:海水淡化,中药提纯,果汁浓缩,血液透析,气体分离等。

11)简述各种膜分离物质的原理、过程及应用渗透是水通过半透膜,从低溶质浓度一侧到高溶质浓度一侧,直到两侧的水的化学位达到平衡。

而反渗透是在推动力作用下,溶剂(水)从高溶质浓度一侧到低溶质浓度一侧,克服的是渗透压。

反渗透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分离操作,其功能是截留离子物质而仅透过溶剂。

过程模型主要有微孔模型、孔隙开闭理论和溶解-扩散理论。

海水淡化。

微滤:当压力推动流体透过膜或其他过滤介质,从流体中分离微米大小的粒子时,这个过程为微滤。

筛分机理,液相澄清,蛋白质液澄清。

固相回收,酵母浓缩。

超滤膜是按分子大小而去除的压力推动膜过程。

一般孔径为2 - 50nm,能够截留分子量300 – 500000 Da的物质。

一般物质的大小相差10倍时,分离效果最佳。

所能除去的物质包括糖、生物分子、高分子聚合物、胶体物质。

超滤的一般操作压力为 2–5 bar。

筛分机理,果汁澄清,水处理,反渗透预处理。

纳滤(NF)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

过程模型主要有微孔模型、孔隙开闭理论和溶解-扩散理论制造饮用水。

12)简述各种超滤和反渗透膜分离物质的原理及过程。

见上题13)盐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破坏蛋白质分子水化层,电荷中和,使之聚集成更大的分子团。

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影响因素:溶质种类的影响;溶质浓度的影响,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共沉淀作用明显,分辨率低,蛋白质浓度小,盐用量大,分辨率高;PH值,影响蛋白质表面静电荷的数量;盐析温度。

14)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及载气流速对色谱分析的影响。

15)试述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简述当前萃取方法的新技术。

16)微孔膜过滤技术的应用?食品(果汁浓缩,除菌),医药(除菌,中药提纯,),饮用水,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查,水质检测,臭氧剂的鉴定)17)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带电粒子迁移率、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外加电位梯度、电泳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