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人文环境原理: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历史、社会需求,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设施,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2. 经济发展原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3. 生态环境原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提供清洁的空气、水资源和生态景观。
4. 交通运输原理: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5. 空间布局原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城市的紧凑性和功能分区,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6. 社会公平原理:关注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减少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应用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2. 总体规划编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框架。
3. 分区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细化的分区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用途、建造密度、建造高度等规划要素,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4. 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的具体区域或者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考虑人文环境、交通流线、建造风格等因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确保城市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城市群: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开发区: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统称。
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整体性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人口的迁移变动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涉及到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械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人口在社会构成上的变动。
主要包括: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来,商品生产的出现 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9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城市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 集中,是集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 结构利用为特点、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参考《注册规划师考试参考书》(P227)
18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22
2、世界各国设立城市的标准
从人口规模入手: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人口密 度的地方界定为城市 就职能而言:一个地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 人口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称为城市 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城市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 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 联合国人口组织 对世界40个主要国 家城市设置标准的 调查统计 联合国建议指标: 2万人
学习要求与方法
3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参考书目
[英] P.霍尔.
城市和区域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美] 刘易斯· 芒福德著, 倪文产, 宋俊岭, 译. 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 前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美] 伊利尔· 沙里宁, 著, 顾启源, 译. 城市: 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美] 利维, 著, 张景秋, 等译. 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美] J. L.麦克哈格, 著, 芮经纬, 译, 倪文彦, 校. 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美] 凯文· 林奇, 著,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 译. 城市形态. 北京: 华夏出版 社, 2001. [英] P.霍尔, 著,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译. 世界大城市.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1982. [英] W.鲍尔, 倪文彦, 译. 城市的发展过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2. [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 E, 金经元, 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0. McLoughlin, J. B著, 王凤武译. 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总体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条件分析;了解城市发展战略;掌握城市性质的确定;掌握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掌握城市用地评价和用地选择;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的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背景分析
(1)城市地理位置分析
(2)城市区域条件分析
2、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
(1)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2)城市发展战略
(3)城市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城市职能分类和城市性质
(1)城市职能的概念
(2)我国的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4、城市人口构成与人口规模
(1)城市人口及构成
(2)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计算
5、城市用地组成和用地选择
(1)城市用地组成和用地分类
(2)城市用地评价与用地选择
(3)城市用地规模与用地指标
6、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形态类型
(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3)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4)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
三、学习的建议
1、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规律;城市用地评价和用地选择;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规律。
2、本章学习的建议
着重领会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规律,注重结合城市规划实例。
四、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陈友华赵民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五、思考题
1、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城市人口规模的估算方法。
3、看图评价城市总体布局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活动。
它涉及到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等方面,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理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2.整体性原理城市规划要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虑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单个建筑或地区的规划,还要将其与周边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这需要城市规划师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3.适应性原理城市规划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即能够适应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4.公众参与原理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度。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1.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等。
2.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空间分析和评估、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等。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收集城市的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空间分析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 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依据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来指导城市的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绿化环境、土地利用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城市整体发展的目标。
2. 合理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功能,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提高城市的效益和效率。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4. 人本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出发点,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文化场所和社会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5. 可操作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规划方案要具备可实施性和可控制性,能够在实践中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资源利用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各类规划的组织、制定、实施及调整过程。
而城市规划原理则是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不仅涵盖了城市的物质构成,还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从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城市规划原理。
1. 城市空间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的管理和调整。
因此,城市空间布局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石。
在城市的具体空间布局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集中或分散的情况,要化整为零、建设城市内部的区域,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均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娱乐需求。
另外,城市规划也应遵循不同功能区划的原则,明确确定各自的作用和地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应分开,公园和绿地的设置要遵循生态科学原则。
2.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
因此,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降低城市拥堵和交通事故率,减少城市污染。
在交通规划中,应尽量优先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在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的建设上可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效率,使人们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 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到大自然的保护问题。
从城市规划来看,环境保护原则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绿地的规划。
公共设施建设可以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的美观,而绿地的规划可以起到净化城市空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三废”处理原则,即废弃物的减量、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减少污染。
总之,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应贯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在不断探索中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创造美好、宜居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5.1.3 Structure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的优化 结构即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活动)间的内在联系,与 城市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结构关系是规划目标实现 的保证
如:不好的结构关系如工业区对居住区的污染
城市结构:城市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位置关 系、相互作用关系),一种存在于一定秩序的组织体系, 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这种关系包括各要素的空间位置、 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等
18
2、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必 然的绝对的多样性和大 体上相对的类似性
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样 是可以转化的
城市规划学术界采用
“图解式分类法” ——直观、简单易行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19
(1)集中团块型(Focal Form) ——最常见的基本类型 子类型:方形、圆形、扇形等 特点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3
例2:英,Development Plan — Structure Plan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各类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
第一阶段的报告及城市更新的策略 内城开发政策 目标报告 规划说明书草案 进一步的协商与修订 可选择的相关政策
提出结构规划
环境事务大臣审阅结构规划 公众审查 审查专家组审阅并出具工作报告 环境事务大臣修订结构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批准结构规划
4
城市总体布局应体现
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 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 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 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
城市规划原理_06b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为了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搞好 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方 面: ( 1) 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 ( 2) 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 3) 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 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 政策。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 合实际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福州市市区总体布局
/ghgs_ztgh/20031204/155611 .shtml 福州市市区总体规划图 /ghgs_ghcg/20031231/09202 0.shtml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 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 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 实矛盾表明: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 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 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 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 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 布局的重要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二、城市上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1、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导向; 2、建设速度的协调; 3、开发总量的平衡; 4、发展方向的控制。
《城市规划原理》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局部地区规划建设合理与否也会促进和牵制 城市整体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关键部位和重 要节点,或带有全局影响的决策。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摘要城市规划是指规划员借助科学的方法,将城市未来的开展目标、方向和实施方式进行科学、有序和合理的安排,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的根本原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目标、方法和可持续开展原那么。
引言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开展过程中为实现城市目标而进行的方案和管理活动。
它涉及城市土地使用、建筑设计、交通、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的根本理论和方法,是城市规划工作的指导原那么。
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可持续开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城市开展的范围和方向,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2.交通便利: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堵塞问题。
3.生态保护: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社会公平:促进城市居民的平等权益,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供公共效劳设施和社区配套设施。
5.经济开展:提供适宜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开展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城市规划的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是指在实施城市规划工作中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手段。
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研和分析:通过对城市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可行的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
3.组织实施: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将规划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城市建设工程,并进行实施。
4.监测和评估:对已实施的规划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修正规划方案,以适应城市开展的需要。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开展原那么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城市时应遵循的原那么,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开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原那么: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城市开展的全面均衡。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1、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代表为:米列都城。
3、卫星城镇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4、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5、城市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7、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8、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9、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10、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11、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2、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地面积的比例。
1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线进行控制。
1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6、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1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环境。
2.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适度规模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公共设施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规划的总体方案和具体细则,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理论与方法
2、积极慎重的态度 迎接城市化高潮
•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应以积极 慎重的态度迎接城市化高潮的到来,并通过城市 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来解决目前及未来城市 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 题,城市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家庭轿车和住 房私有化问题,治理环境、减少污染、走可持续 城市发展道路等等。据此,加强城市化的政策研 究,强化政府对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能力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一项 重要任务。
8、重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 重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护重要的 景观、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迹,并促进其价 值提升,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城市污 染环境,降低酸雨、降尘、地表水质下降、 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噪音等污染的潜在危险。
9、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 为构建和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服务 • 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 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服务 •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9:05: 3819:0 5:381 9:0510 /21/2 020 7:05:38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21 19:05: 3819: 05Oct-2021-Oct-2 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9: 05:38 19:05: 3819: 05Wed nesday, October 21, 2020
总体规谁来审批?
• “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 众参与、科学决策”
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 (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论证) • 组织前期研究 •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提出审查,根据审查意见修改 •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 评审会 • 公示与公众参与 • 报批 • 实施评估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城市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要求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全面考虑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例如,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确定城市的布局,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环境、人口等因素。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 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关注人民的居住、工作、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例如,要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建设便利的交通系统,方便人民的出行。
4. 灵便性原则灵便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例如,要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容纳未来的城市扩张;要预留灵便的土地用途,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
5. 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追求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例如,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6.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条件,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商议,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和需求,灵便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例如,在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可以综合考虑综合性原则,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城市规划原理。
一、人本原则1.1 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1.2 人口分布均衡:合理安排城市内人口的分布,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或者分散不均,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1.3 人居环境优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控制等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2.1 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2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城市绿色化和生态保护。
2.3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空间布局原则3.1 合理用地: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城市紧凑化:通过合理规划建造密度和高度,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城市的紧凑性和交通便捷性。
3.3 城市分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结构更加有序和合理。
四、交通规划原则4.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2 步行和自行车便利性:提供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促进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4.3 交通网络完善: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五、文化保护原则5.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造、文化景观等,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2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创造多元文化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组成的三要素:人口、产业、行政。
3.城市化的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4.城市化的含义:1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农业生产转化为非农业生产;3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3城市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1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产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2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3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4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委托管理。
6.田园城市的评价(霍华德):1是现在城市规划的开端,是城市形体规划的第一个里程碑;2第一次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3田园与花园有本质的区别;7.卫星城(恩温)定义: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物。
8.现在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1提供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由中心向外围高度密度逐渐降低;2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图形,矩形和对角线道路交织在一起;3强调了大城市地铁、机场等交通运输的重要性;4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9.《雅典宪章》规划的是静态城市;《马丘比丘宪章》城市规划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10.城市规划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城市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非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2.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13.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社会、经济、法律属性。
14.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二、使城镇具有更为集中紧凑的核心
A
B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双向布置,城镇单向发展
工业单向布置,城镇单向发展
C
D
工业 工业集中单向布置,双向 A 工 发展;居住区呈弧形发展
工业
工业双向布置,城镇 向双侧发展
工业区
现有居住区
发展居住区
某大型水利枢纽城镇
有 集 中 紧 凑 核 心 的 布 局
2、建制镇按职能划分 3、村镇按国标的层次划分
村庄分:基层村、中心村 集镇分:一般镇、中心镇
三、小城镇规划的编制
1、建制镇的规划编制 总体规划
县城镇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镇域规划 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其 他 建 制 镇 总 规
镇域—指行政建制镇行政管辖的区域范围
镇区—指行政建制镇的建成区
镇区规划图
镇区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6-5
城镇发展和布局中应强调的问题
一、必须充分考虑城镇的发展 1、城镇发展中常出现的问题
A) 按 5 万人规模的城市形态
B) 重新规划按15万人发展方案
2、城镇规划布局的弹性问题
A、第一期 只有区内上、下班交通
工业用地 区内上下班人流
居住用地
区外上下班人流
4
交通运输条件
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城市对外交通设施是否高效服 务城市又同时对城市发展不形成障碍;城市道路系统是否 完整、顺畅、高效、合理
给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 结构、关键设备布局是否合理;高压走廊的走向对城市是 否有影响
5
城市基础设施
6 7 8
城市安全与环境 是否有利于城市抵御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火灾、 质量 空袭等人为灾害;是否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技术经济指标 城市开发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例等经济效率是否高效、合理 分期建设与可持 是否有利于城市的分期建设;是否留有足够的进一步发展 续发展 的空间
树的轮廓线
广场上看建筑轮廓线
◆
封闭的城廓线
◆ 高低起伏的树形线
绿荫环抱的小镇
◆ 建筑绿荫相互衬托的轮廓线
◆ 柱状建筑林立的轮廓线
曼 哈 顿 的 建 筑 群 鸟 瞰
尖塔耸立宛如神话般的威尼斯城
香 港 中 区 的 建 筑 群
◆ 建筑绿荫相互衬托的轮廓线
巴西利亚总平面
开阔的视野
开敞的空间
喷泉群
城市小品 微缩景观
晨练的人们
广场上的人与鸽 宗人 教们 活的 动大 型
2、城市景观规划要点 (1)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
首先充分考虑与地形的结合
利用高层建筑或挖土筑台
利用树、石、水
打破平地单调感 自然地形的利用 — 建在坡地上的住宅群
顺势建造的城镇 依山而建的城镇
南美某城镇
成片建筑随地势由低而高蔓延
(3)工业区集中,生活区分散布局 小城镇采用分片发展时应注意: ※ 工业区和居住区成比例地发展 ※ 各分区要有基本的公共福利中心 ※ 搞好各片之间的交通联系 ※ 集中一批公建形成城镇面貌
2
6
1、天安门 2、毛主席纪念堂 3、人民英雄纪念碑 4、人民大会堂 5、革命历史博物馆 6、正阳门 7、箭楼 8、国旗
7
北 京 中 轴 线
欧洲城市 中世纪建筑 华沙战后恢复的 中世纪建筑群
佛罗伦萨 传统街道
现代城市规划,强调利用历史文化传统、风 土民情,保持地方特色,创造独特景观。
古城墙
拆除古城墙后的“弥补”
3、操作方法
常用列表法: 将不同方案主要的可比内容制成表格,用扼 要的文字或数据逐项填写,以便比较
三、总体布局方案优化的实例分析
(课堂讨论)
方案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建设用地条件 2、建设投资情况 3、过境交通与城镇的关系 4、城镇发展后的总体布局形式 5、远期发展的余地 6、占用农田情况 7、工业、仓库、居住用地 的关系 8、与旧城区的关系
南非开普顿海滨老钟楼
城市更新—— 以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 地得以经济合理的再利用,并强化城市的功能, 推进社会福利,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健全城市 发展。 无论是需要保护的地区还是需要更新的地 区,都同样面临保护与更新两方面的问题
(3)天 际 线 与城市景观
远距离平视城市或其部分,其 轮廓以天空为背景所呈现的曲线
评价 与反馈 规划方 案实施 编制建 设计划
城市规划的 编制与实施过程
公共投资计划 民间投资引导
总体布局是在一定的总体规划工作的基础上, 综合制定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方案,并通过 总平面布置形成规划总图,再使各部门、各专业规 划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
§6-2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方法
一、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力求系统综合,城乡统筹安排; 增强区域观念,重在整体发展; 强化宏观调控,抓住主要矛盾; 注重整体协调,实现持续发展。
(2)历史条件与城市景观 在规划中,必须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以 保护和利用
归纳保护内容 各种建筑(广义)
历史地段
城市整体环境
皇
长安右门 天安门 千 步 廊 千 步
城
长安左门
廊
大清门
正阳门
清代天安门丁字形闭合广场
五 一 年 的 天 安 门 广 场
五 八 年 的 天 安 门 广 场
1
8
4
3
5 天 安 门 广 场 总 平 面
·年限:10 — 20年,近期:3 — 5年
·成
果
镇区现状分析图
镇区建设规划图(用地布局图)
镇区工程规划图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
其二、村庄建设规划 四、小城镇规划的技术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五、小城镇规划案例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总体规划
镇 域 现 状 图
镇 域 规 划 图
镇区现状图
城 市 总 体 布 局 方 案
城市发展方案
某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阶段的方案编制、分析和选择的程序示意
城市总体布局多方案比较内容一览表
序 号
比较类别
详细内容说明
1 2 3
地理位置与自然 城市选址(或发展用地)中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 1、比较内容 条件 地貌等是否适于城市建设 资源与生态保护 对农田等资源的占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最小 城市功能组织 商务、商业服务等城市中心功能,工业区等产业功能以及 居住功能等主要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城
市 城镇 乡 镇 (村镇)
>100万 100-50万
50-20万
<20万
县 城 建制镇
乡(集) 一般镇、中心镇 镇 村 庄
基层村、中心村
二、小城镇的类型
1、建制镇按规模等级层次分 县城镇
中心镇
一般镇
中心镇— 指在县(市)域内的一片地区中位置相对 居中、对周边农村具有一定经济带动作用的小城镇。 重点镇—指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政策上重点扶持 发展的小城镇。
城市总体布局
§6-1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概念
城市总体布局 —— 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 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 分进行合理布局,综合协调。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规划工作的核心 总体规划的中心任务
原 始 资 料 的 调 查 分 析 与 整 理
确定 城市 性质
城市形态和 发展方向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 分析 确 定 城 市 发 展 方 向 多 种 总 体 布 局 方 案 工业布局分析 商业行政文化 体育中心分析 园林绿地系统 分析 总体布局艺术 构图分析 工程管线规划 分析 综 合 分 析 择 优 方 案 落 实 用 地
6-4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一、产生多种方案的原因分析
其一: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发展方向不同 其二:城市中某一主导因素的布局不同 二、方案优化的方法与内容
综合比较
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一种最为常见而又 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向北
向 西
向 东
向南
发展用地的方向与选择不同
过境公路 布置不同
(一)
(三)
(二)
(四)
工业区布局方案
城市规划 基础资料
方案A
城市性质
城市发 展规模
着 手 布 置 总 体 方 案
方案B
方案C
方案D
适用性评定
城市用地
在 分 析 比 较 的 基 础 上 选 择 方 案
居住区布局方案 在 各 功 或择优 能 方案C; 分 或综合 区 出方案E 方 案 中 优 化
交通系统方案
公共中心布局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模
规 划 总 用 图
地 平 衡
各 项 专 业 规 划
远景 规划
用地 适用 性评 定
规划工作 的核心
划定城市 规划区
调查 分析
设定规 划目标
规划方案的 编制与确定
性质 规模 环境目标水准
形成多 种方案
方案收 敛选择
编制规 划成果
城市规划的编制
依托旧城拓展新区
跳出旧城发展新区
关系到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形态
杨 工农路
虞
公
路
杨澄 公路
新环路
某 城 镇 规 划 示 意 图
广东某城市新市政府
一般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集中 紧凑发展为好
§6-3 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并列为三足鼎 立、缺一不可的三大学科 ※ 城市设计充当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桥 梁纽带 ※ 城市设计是以物质空间形态为对象 ※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区域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
二、总体布局的思想方法 1、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遵循局部服从整体、整体指导局部的原则 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 2、联系与隔离的关系 总体布局时,既要考虑到各种要素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分 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