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讲解ppt课件

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讲解ppt课件
•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 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 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 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等。
最新版整理ppt
27
•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 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最新版整理ppt
14
最新版整理ppt
15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最新版整理ppt
16
孟浩然: 湖北襄阳人。
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先。他刻意学习陶 诗的艺术经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 受,创造幽雅、恬静的意境,塑造诗人的
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
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
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
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
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
,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
品的思想内涵。
最新版整理ppt
28
•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⑵把握描写景物之方法(绘形、绘声、绘色)
⑶说明描写景物之技巧
(①虚实结合②动静结合③点面结合④正侧结合⑤渲染等)
⑷弄清景情之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最新版整理ppt
30
解读王维 山水田园诗
最新版整理ppt
31
1、诗人简介
•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古诗赏析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赏析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赏析的【解题宝典】关键词:宝典口诀赏析方法经典范例程季子内容赏析类歌诀总纲(三十二字令)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托物言志,怀古讽今。

怀才不遇,功业豪情。

羁旅离愁,思乡怀人。

说明:古诗词的题材种类很多,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记忆,作者对某些类型加以概括综合,并编成“三十二字令”,希望大家细心体会。

下面分成四种类型为大家提高相应的解题宝典。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主要题材: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感类型:积极乐观型:欣赏美景、陶醉自然、爱春赏秋、超然物外。

平和安逸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安适愉快、悠闲自在。

忧伤抑郁型:见物伤情、惜春伤春、遗世独立、避世远俗。

情景理趣:见景思理、见物得趣。

常见范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表达其归隐山林的情趣。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3)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4)青春易逝的抑郁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

(5)宋人有很多的哲理诗,通过景物或者思考来表现人生的理趣。

如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宋诗的理趣往往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如朱熹《观书有感》。

【真题示例】(五)《元曲二首赏析》五元曲二首赏析[仙吕]后庭花赵孟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专题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专题

二、常见意象(一)
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 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 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 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常见意象(二)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 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林叟、伯夷、叔齐、幽人、樵 夫、寺僧、道人.....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绩《野望》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
东阜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了我对天下贫困百姓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作者宽阔胸襟和博大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诗复习山水田园诗课内王绩野望八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上陶渊明饮酒其五八上课外王维竹里馆七下韩愈晚春七下欧阳修采桑子八上李清照如梦令八上古诗复习山水田园诗一特点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
山水田园诗专题
4.下阕中,词人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闲适、 恬静、愉悦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及入寺所见。 B.颔联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寺的美妙、幽深和清寂。 C.颈联中诗人想借鸟儿之乐来排遣自已的苦闷。 D.尾联中以有声衬无声,烘托山寺的宁静气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一、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二、经典链接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年上海卷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四、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参考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参考答案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赏析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答:参考答案幽静;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答:参考答案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答:参考答案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赏析题解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这时杜甫结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活,靠亲友故旧的资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几间草房,暂时安居下来;浣花溪幽静美丽的环境和难得的安定生活,使饱经离乡背井苦楚、备尝颠沛流离艰虞的杜甫深感愉快、宽慰和轻松;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纵笔抒怀,优游愉悦之情实在难得;句解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得恬静安幽;首联以疏淡的笔调,点染出环境的清幽宁静,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抱”字,看似脱口而出,未尝用力,却赋江水以情态,将草堂临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置身于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现得形象而又生动;“事事幽”提挈一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诗眼;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中间两联在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尽可能避免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却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有重复之病;“清江”,指浣花溪;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自由飞翔、自来自去的,是那堂上的燕子;不离左右、相亲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鸥;颔联写物情之幽静;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这一联“见物我忘机”,在诗人看来,燕子与鸥鸟都有一种乐群适性、忘机不疑的意趣,衬托出诗人怡然自足的感情;在写法上,“梁上燕”应“村”,“水中鸥”应“江”;两句诗两个“自”字,两个“相”字,及“去”与“来”、“亲”与“近”,都属当句对,读起来轻快流畅,别具韵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闲来无事,老妻展开素纸,画着棋盘;无忧无虑的幼子敲弯细针,作成钓钩;颈联写人事的闲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犹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间,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历代评家一致赞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浅出,清真优美,但对颈联则褒贬不一;批评者贬其“琐屑近俗”,赞美者称其“亲切近情”,“尽其伦理之和”,“宜与智者道”;我同意后者;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周济一些禄米,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尾联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包藏着一丝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没有忘记,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痛点;一旦分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中间两联,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江村幽事,结句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一篇主题,很简净,很稳当;“故人供禄米”,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此联上句又作“多病所须唯药物”;不论需“药物”还是需“禄米”,都不免过于凿实;“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评解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寻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了;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答:参考答案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赏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过头的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索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答:参考答案幽深、宁静的特点;2你认为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加以赏析;答:参考答案“闲”字;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赏析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那优美的雨景中充满了诗意;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有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个个都很忙的情景.,兴味尤饶;这里的“闲”,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杨州禅智寺杜牧。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一、明确概念1.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 代表诗人:A. 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 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 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 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专题 古诗鉴赏经典6大题材(一)【山水田园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 古诗鉴赏经典6大题材(一)【山水田园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思维导图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 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 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 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 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 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典型例题】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 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解析:B “对世俗的厌恶”错误,诗句中没有表现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之情。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全 诗,可以看出诗中主人公是一位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6分)
①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句中的 “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 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 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 超脱和悠然自得。(3分) ②主人公是一位孤高的隐者。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动 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居生活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 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 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3分)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一、山水田园诗主题: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②厌恶官场,向往隐逸③淡泊宁静,志趣高远④生活闲适,悠然自得⑤感情复杂,不一而足二、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一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表现手法一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语言特点一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三、常见手法(1)留意描写景物之角度(高、低、俯、仰变化)(2)把握描写景物之方法(绘形、绘声、绘色)(3)说明描写景物之技巧.①虚实结合②动静结合③点面结合④正侧结合⑤渲染等(4)弄清景情之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四、案例鉴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诗人通过山雨初雾、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美奇妙,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诗中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I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 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描绘出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在着色之后,诗人更用“宿面来带出“落花”,而“犹眠”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国学欣赏: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与练习

国学欣赏: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与练习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例析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田园——生活恬然二、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专题06 山水田园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6 山水田园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Word版含解析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1、萌芽阶段《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

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

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出现的时代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

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03.山水田园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

03.山水田园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

。 处处随。
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内 心的宁静与淡泊。
3.无芳风草水:面指琉的璃是滑湖,畔的绿草,茂盛而生机勃勃。芳3机.草芳勃草勃:。的指芳的草意是的湖意象畔象的,绿,既草增,添既茂了盛西增而湖生的 生机与色彩,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
添不了觉西船湖移的,生微机动与色彩,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4.长与爱堤敬:畏与指。的敬是西湖畏边的。长堤,蜿蜒曲
了绿西杨湖阴春里天白宁沙静堤而。美丽的画面。
5.绿杨与白沙堤:绿杨成荫,白沙 堤静卧湖畔,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西湖春天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晚春》—唐—韩愈
意象
1.草树:在诗中,草树是主要的主意象题之一。它们感知到春意天象即将归
去,于是纷纷展现出自己的生命力,争奇斗艳,形1.草成树:万在诗紫中,草千树是红主要、的意象繁之
主题:这些诗歌常常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 无助。诗歌中常出现一些典型的意象,如驿站、客舍、孤灯、归雁等,以及节日、时 序的变化,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等,这些都能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原文背诵
意主象题
意象
1.庐结:庐代在表人诗境人,的居所,象征诗人与世无争、淡泊1征名.庐诗:人利代与的表世诗无生人争的活、居淡态所泊,名度象利
4.落牧日人:驱通犊常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与映往诗了。诗人人对对自时然光的热易爱和逝向
的感猎慨马相带呼禽应归。。
4.落日:通常象征着时间的
5.归相鸟顾:无代相表识着,归巢的鸟儿,触发了诗人对家的思流对念逝时和光和人易对生逝的的归短感隐暂慨,相生与呼诗应活人。
的向长往歌。怀采薇。。
5.归鸟:代表着归巢的鸟儿 ,触发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课件29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课件29张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问: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象意境:意象(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
响、蛙声阵阵) 意境(明丽活泼,清新自然、富有生机)
常 见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表达对山水的热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常 见
二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情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对现实的

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常 见
三、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情 诗歌中作者常常营造清幽、静谧、闲适的环境,表达对归隐生

术 2、常用抒情方法(景情关系):
手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法 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 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直接抒 情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 方式,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 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 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
思想感情:江南美景的喜爱,隐居生活的惬意 艺术手法: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对偶)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几如白话,生动活泼,含蓄隽永,清幽淡雅

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考诗歌鉴赏之⼭⽔⽥园诗【经典诵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转苍翠,秋⽔⽇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墟⾥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以接舆⽐裴迪,以陶潜⽐⾃⼰。

风光⼈物,交替⾏⽂,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的真切情谊。

开头⼆句写景,着意刻画⽔⾊⼭光之可爱,虽深秋,⼭依然苍翠,⽔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由⾃在。

五、六句⼜间写景致。

渡头落⽇,墟⾥孤烟,地道⼭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情。

接舆、五柳、洁⾝⾃好,⾼风脱俗。

风光⽆限,加之⼈物疏狂,怎不叫⼈情趣陶然?鸟鸣涧王维⼈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动态⽤以反衬春⼭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之幽静。

末句“⽉出惊⼭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惊”⼀“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声⾳的描述衬托⼭⾥的幽静与闲适:⽉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光流泻下来,⼏只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声,和着春天⼭涧⼩溪细细的⽔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若耶溪》)有异曲同⼯之妙。

⼭居秋暝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注释】1.暝:⽇暮,傍晚。

歇:⼲枯。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洗⾐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凋谢。

春芳:春草。

6.王孙:原指贵族⼦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此处指诗⼈⾃⼰。

【赏析】这是⼀⾸写⼭⽔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的⾼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联写⼭居秋⽇薄暮之景,⼭⾬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

颔联写皓⽉当空,青松如盖,⼭泉清冽,流于⽯上,清幽明净的⾃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渔⾈。

山水田园诗歌专题5篇

山水田园诗歌专题5篇

山水田园诗歌专题5篇第一篇:山水田园诗歌专题山水田园诗歌专题【知识点滴】一、田园诗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

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

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

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

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

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田园诗和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鉴赏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山水田园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一、何为山水田园诗?1.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2.开山鼻祖:谢灵运(山水诗鼻祖)、陶渊明(田园诗鼻祖)唐代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3.发展概况:源于老庄哲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画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2、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物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三、常表达的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典山水田园诗鉴赏

经典山水田园诗鉴赏

经典山水田园诗鉴赏导语: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宋·范成大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3、《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宋·范成大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题型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 提问方式: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要分析这 首诗表达的情感。
❖ 情与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情景交融 反衬
❖ 答题思路:
1.点手法
2.析意境(通过……景,营 造……氛围)
3.说感情
南湖早春 (白居易)
考纲内容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 行旅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
考查题型: 1.侧重形象、思想 2.技巧、语言
写景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常见主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1、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表达对归隐生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恬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的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 喜爱、向往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恬静优美、 清新明丽、 繁华热闹、生机勃勃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衬托、对比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动静结合 想象、联想 白描 渲染
雄浑壮阔
情感
多表闲适恬 淡、喜悦、 热爱之情
多表孤独、凄 凉、伤感之情 多表开阔胸襟 和内心豪情
写景诗常见题型
读懂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 )

古诗题材鉴赏:山水田园诗

古诗题材鉴赏:山水田园诗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①观察角度俯仰远近高低的变化与顺序;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四句远眺、近观。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②光、影、色,绘形、绘色的渲染,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常用的抒情方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情。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意境清新艳丽,以乐景写哀情,更 见其哀,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反问等。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②涵虚、 太清均指天空。③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 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 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 • 希望有人引荐的期盼。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④衬托(正衬、反衬:乐景写乐情、乐 景衬哀情)
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境凄清萧疏孤寂,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反衬:乐景衬哀情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⑤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登鹳雀楼·王之涣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鸟 维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一、明确概念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绘声绘色:“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

“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

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四、常用表现手法(一)描写: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

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②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说明诗人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静。

写出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

辽阔碧天,点缀几只白鹭,极其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小,白鹭的“上”,使蓝天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动;对仗。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远景是碧天横白鹭。

黄鹂鸣啭是栖止而有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声。

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

画出一幅上下、大小、远近、动止、喧(口音)对比的绝妙画图。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

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明暗、点面、大小、正侧、声色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远近对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声色结合: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3.细致程度:①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细节描写)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压和低,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更添蝶舞莺歌,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色彩异常秾丽。

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②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

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之乐。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②已逝之景之境,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③设想的未来之境,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