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神分裂症病例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享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享ppt课件
案例分享
1
深秋的早晨,已是凉意袭袭,看似明 媚的阳光穿过希希散散的枝叶,曝光了试 图隐藏的霾雾。眼前这一切不禁让我感慨, 20多年的精神科执业生涯,还是不能让我 看透患者的内心,照不亮让他们迷失方向 的霾雾。
2
刚走进诊室,患者就一哄而入,注定又 是一个忙碌的上午,号子一个个叫下去,倾 听一个个不同而有相似的故事。不知何时已 然到了41号,这时进来一对青年男女,男子 稍显邋遢、不苟言笑,女子则处事相对沉稳。 女子说:“不好意思,请大家出去一下,我 们想单独和医生聊聊。”
20
资料什么的。 答:我比较会思考,不用去查资料也能想出来。
7
问:那为什么不脸也不洗,衣服也不换啊? 答:没起床干嘛要洗脸,不出门就不用换衣服呀,
又不用见人。今天来医院我就洗脸换衣服了。 问:你最近为什么老是一个人嘀嘀咕咕?在说些什
么呢? 答:没有啊,我是在跟人说话,有个老师在指导我
做毕业设计,我在跟他讨论。 问:能不能透露点,你做的什么毕业设计呢? 答:你们应该都知道吧。不然那个人怎么会知道我
10
问:你有没有觉得周围人都在议论你? 答:有的吧,我比较内向,不合群,他们可
能会议论我。每个人都在背后讨论过别人, 对吧? 问:……… 答:………
根据精神检查,该患者存在哪些症状?
你还要补充哪些精神检查内容?
11
该患者最好能住院治疗,但患者觉得自 己没有必要住院,你将如何劝说患者住院 治疗?
最终患者还是不同意住院治疗,根据 《精神卫生法》,如果要强制住院,还需 要哪些条件?老师可以代办么?
的想法,剽窃了我的毕业设计。
8
问:那个人怎么会知道你的想法呢? 答:我哪知道,可能是我在跟老师讨论的时候他偷
听的,也可能是其他什么高科技手段吧,现在科 技这么发达,也说不定。 问:你一直在说这个老师,你见过么? 答:没见过,听声音个男的。 问:你相信这个老师么? 答:相信的,他给了我很多指导。上次他让我打那 个人,说那个人太坏了,剽窃我的毕业设计,侵 犯知识产权,见一次打一次,后来我就打了。

精神分裂症病例分享

精神分裂症病例分享

精神检查及辅助检查
• 1)精神检查: • 2)影像检查: • 3)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 1)精神检查: • 2)影像检查: • 3)实验室检查
患者意识清晰,年貌相符,仪表尚整洁,丈 夫陪同下进入病区。定向力完整,知道这是 金华二院,陪自己来的是丈夫。能说出自己 的名字,年龄。说来这里是“看病的”, “全身不舒服,手臂上有疼痛感,东西碰下 就很疼的” 。“这手臂不是我自己的,我 老公经常叫人拿电触自己。用仪器控制 我” 。“不能讲,不能被发现” 。情感反
称自己动一下身上就很痛,并说活着没意思,2006年3月在家吞服80片氯硝
西泮(0.5mg)被急送中医院洗胃后送入我院。诊断同前,继续给予“氯氮
平、舒必利”等药物治疗及MECT治疗,好转出院。在家人督促下能坚持服
药,缓解期仍经常说身上不舒服,疼痛,生活被动,简单家务劳动能胜任。
消极观念加重,躯 体不适症状多,纳 差,乱语。意志力 下降明显,自我生 活能力进一步下降。
治疗方案调整
1、加强基础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及肠外营养。督促进食,管饲,静脉输液治疗等。 2、抗精神病药物选择 患者老年女性,病史30多年,消瘦明显,基础状况不佳, 既往曾给与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 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病情反复,目前以阴线症状为 主,并有阳性症状的残留。。。。 选择药物:利培酮、齐拉西酮、奥氮平、氨磺必利。 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考虑患者高龄,基础状况不佳, 故首选单一用药。
治疗方案:奥氮平单一药治疗。
1、根据2015《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推荐: 治疗以阴线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氨磺必利证据 充足,推荐级别更高,(A级证据,1级推荐)。 2、以阴线症状为主的患者,目标治疗剂量相对较低。

精神分裂症病例模板

精神分裂症病例模板

精神分裂症病例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
主要症状:
1. 幻觉表现:患者出现各种幻觉,如听见声音、看见不存在的人等。

2. 妄想表现:患者对自己或周围的人、事、物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如觉得自己是上帝、被追杀等。

3. 失语表现:患者言语少、内容含混、不易理解、不连续,不能适当回答问题。

4. 思维障碍表现:患者思维减速、思维内容混乱甚至停顿。

5. 情感淡漠表现:患者对周围人、事、物的情感反应减少或缺乏,自我感情也不丰富。

6. 行为异常表现:患者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有舞蹈、跳跃、摆姿势等,也有怪异的避免行为。

病史:
患者某日出现神秘感,并对周围人产生猜疑、不信任感,后出现幻觉和妄想,以为自己被追杀,常常守在家中不出门,言语不清,情感疏离,行为古怪。

家人发现后带患者就医,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治疗方案:
医生会以药物治疗为主,针对患者的症状和状态给予相应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安眠药等。

同时还会适度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恢复行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注意事项:
1. 患者需长期用药和规律复诊,药物使用期间应注意营养平衡、避免饮酒、保持充足睡眠。

2. 患者需加强家庭支持,给予温暖、爱护、理解和包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角色和社会功能。

案例 精神分裂症

案例 精神分裂症

案例:患者:女、20岁,大一学生。

此次咨询前一年,患者读高三,学习很紧张,出现失眠,多疑等症状。

认为门外的行人和楼上的邻居故意弄出声音来影响她,让她不能好好地复习功课。

别人的咳嗽声、走路声音都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为此,常无故发火,冲到邻居家,大吵大闹。

读书时不能在房间里读,要到卫生间里才能读,说卫生间里更安静。

当时,她父母发现她精神不好后,带她到一家医院求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改善。

之后,患者继续读书上学并考上大学。

她上大学后,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病史,会影响她的名誉,就自行停药。

患者停药后不久,开始出现失眠,多疑,认为有人在她宿舍安装了监视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范围,她无论是在做什么,楼上的同学就马上会知道,并发出一些声音来暗示她,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她现在在做什么等等。

为此,常常半夜里不睡觉,拿着一个手电在宿舍里照来照去,看房间里到底有没有监视器,同宿舍同学认为她的行为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她却觉得这是同学是和她过不去。

对同学态度差,认为老师也对她不好,成天疑神疑鬼地,认为别人都是针对她,不能安心学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看她精神状态不好后,通知其父母。

患者在她父母要求下来到医院求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遭遇事件。

精神检查: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有思维被洞悉感,觉得自己想什么别人都会知道,有被监视感,紧张、情绪激动,不承认自己有病,不配合治疗。

经过检查,患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3个月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临床治疗案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环境、生物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失调等。

西医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为抗精神病药。

下面是一个西医临床治疗案例:病例: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来诊,主要症状是听到声音,看到幻觉,同时出现情感失调,表现为抑郁情绪和行为迟缓。

根据患者的症状,医生诊断其为慢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方案:医生首先采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其中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具有控制幻觉和妄想的作用,但常常会出现副作用,如运动障碍、口干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利培酮等,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对情感失调的治疗效果不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旨在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工作和学习能力,降低精神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长期持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反应来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用药方式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产生。

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通常是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结合针灸、推拿、气功等辅助疗法。

以下是一个中医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案例:患者,男性,32岁,患有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怪异等症状,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转向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为“肝火上扰”,即肝经气滞,火盛烦躁,影响了心神。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黄芩、柴胡、青皮、枳实、泽泻、茯苓、半夏、人参、甘草。

治疗过程:每日一剂,水煎服,持续治疗一个月。

同时采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辅助调节心身状态。

治疗效果: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言语逐渐清晰,行为趋于正常。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成功地走出了病痛的阴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1. 张女士,女,28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一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2. 王先生,男,35岁,因情感混乱、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两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3. 李女士,女,30岁,因妄想、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三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4. 张先生,男,40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四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5. 王女士,女,25岁,因情感混乱、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五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6. 李先生,男,30岁,因妄想、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六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7. 张女士,女,35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七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8. 王先生,男,45岁,因情感混乱、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八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9. 李女士,女,40岁,因妄想、幻觉等症状就诊。

经过九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10. 张先生,男,50岁,因幻觉、妄想等症状就诊。

经过十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独立生活。

这些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表明,精神分裂症是可以治愈的。

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用药、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就有望摆脱病痛,重返正常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精神分裂症标准化病历

精神分裂症标准化病历

精神分裂症病历摘要场景:心理卫生科门诊病人资料:女性,21岁,大学生主诉:怀疑有人议论自己1月,怀疑被人害,听到语声1周现病史:患者前三月因没入选学生会,闷闷不乐,总说因为自己思想脏才落选,反复洗头、洗衣物,有时半夜起来到卫生间清洗,经常清洗数小时,有时看到同学们说话,就认为在议论自己没当选,走路要避开熟人,上课时老师看自己的眼神都含有嘲笑的含义,近一周加重,认为竞选时的对手和老师串通好设计自己,对面寝室有同学负责监视自己,有时候能听到脑子里有声音在说“你真笨,你太脏了”,自己想什么事情,声音就说什么。

情绪低,总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哭泣,说别人都不理解自己。

病程中睡眠差,饮食欠佳。

学校老师及父母带病人就诊。

既往史:1.2岁时曾患中耳炎;2.无外伤史;无手术史;3.无肝炎史,无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4.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1.生于吉林市,系第二胎,足月顺产,病前性格敏感多疑,孤僻胆小;2.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3.月经史:13;4.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姑姑曾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体格检查生命体征:T:36.7℃P:76次/分R:18次/分Bp:115/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欠合作。

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肢体运动、感觉正常,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无脑膜刺激征。

植物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被动,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表情紧张,对周围环境怀有戒心,情感反应欠适切,矛盾情感,拥抱母亲,流泪,又说母亲和学校是一伙的,有言语性幻听,说“脑子里总有个女人说我笨,让我去找老师谈”。

援引观念,被害妄想,被洞悉感,内容荒谬,有泛化倾向,如自诉:“对面寝室总有人监视我,也看不到人”“今天报纸上都暗示我了”。

精神科专业病例

精神科专业病例

精神科专业病例一男,42岁,已婚主诉:反复洗手10年,自笑、伤人毁物2个月现病史:病人10年前开始每天反复洗手,即使手洗的苍白。

有时洗1-2小时,不洗就心烦,自己无法控制,感到苦恼。

洗后心里舒服一些,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近2个月来,表现行为异常,经常自笑,自言自语,声音低微,别人无法听清内容,问他说什么?答:“没说什么”。

时而发呆,有时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手机,打父母。

有时不在床上睡觉,在家地上睡,称周围人都议论他,说“自己想事不用大脑,用小脑想事”,时而磕头,无故的大喊大叫。

既往史: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家族史:阴性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强迫入病房,衣着不整,生活不能自理,接触被动。

问:“为什么不在床上睡觉,在地上睡?”答:“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以我喜欢在地上睡觉”。

问:“为什么打父母?”答:“父母和邻居仪器合伙坏我、议论我。

”问:“为什么砸东西?”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砸的。

”问:“为什么摔手机?”答:“经常听到手机里有人骂我,手机里有窃听器。

”时而自笑。

1.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2.诊断依据:(1)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逐渐进展,无缓解期(2)思维逻辑障碍: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以我喜欢在地上睡觉(3)思维内容障碍:关系妄想、被害妄想(4)情感障碍:自笑(5)行为异常如冲动行为: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东西等3.鉴别诊断:强迫症:虽然疾病早期有典型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行为,反复洗手,可以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但逐渐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思维内容障碍、逻辑障碍和情感行为障碍,可以排除强迫症4.进一步检查:(1)头CT或MRI(2)精神症状(阳性症状)评定量表5.治疗:(1)抗精神病药物(2)治疗强迫症药物(3)ECT6.现场答辩精神科专业病例二男,58岁,离婚,工人主诉:饮酒几十年,有人要害他、看到天上有气球十余天现病史:患者18岁开始饮酒,逐渐变得性格粗暴,经常因为饮酒而耽误工作,受到处罚,心情不好。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_陈昌惠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_陈昌惠

作者单位:100083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陈昌惠、沈渔、张维熙、李淑然、黄悦勤);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医院(王金荣、王德平);湖南省精神病医院(涂建、宁佐喜);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付力牧、纪丽萍);辽宁省精神病防治院(刘志广、吴化民);南京脑科医院(罗开林、翟书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严和、孟国荣)#论著#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陈昌惠沈渔张维熙李淑然黄悦勤王金荣王德平涂建宁佐喜付力牧纪丽萍刘志广吴化民罗开林翟书涛严和孟国荣=摘要>目的动态观察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于1993年在1982年调查过的7个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1982年基本相同。

结果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为6.55j,时点患病率为5.31j,与1982年比较有增高趋势(P>0.05);将经济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以下等经济水平者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高。

结论1993年出现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变化,可能源于抽样误差,但不排除患者预期寿命延长因素,提示今后在制订精神卫生规划时需予重视。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患病率预期寿命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schizophrenia in7areas of China Chen Changhui,Shen Yucun,Zhang Weix i,et al.I nstitute of M ental H ealth,Beij ing M edical Univ er sity,Beij ing100083 =Abstract>Objective T 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 he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of schizophr enia in seven areas in1993,11years after the1982psychiatr ic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se changes.Methods T he same as that used in the1982psychiatric epidemiolog ical sur vey over12areas.Results T he1993survey uncov ered a life-t ime prevalence of6.55j and time-point prevalence of5.31j for schizophr enia.Either the life-time rate or time-point rate w er e all of slig htly hig her than t hat of1982(P>0.05).A dditionally,there w as a clear social drift process of schizophrenics to the neg at ive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C onclusion T he slight higher but no statistic c s difference in the above co mparison data is possibly due to either the sampling error or the cases accumulated and the extended life ex pect ancy of schizo phrenics.It is needed to urge more attent ion from the health administration to be paid to schizophrenics in the public health planning.=Key words>Schizophr enia Epidemiolo gy Pr evalence L ife ex pectancy为揭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发展趋势和规律,我们于1993年4月1日零时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12个地区中的7个地区(北京、大庆、湖南、吉林、辽宁、南京和上海),进行了第2次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并与1982年相同7个地区进行比较,报道于下。

精神分裂症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精神分裂症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精神分裂症病例书写基本规范(正文开始)【病例编号】:SZ2021-001【病例主诉】:患者自述:被人追踪,有人在监视我。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男性,36岁,初次就诊。

主要症状为幻觉、被迫思维和情感淡漠,病程持续3个月。

【个人史】:患者无家族精神疾病史。

无药物滥用史,无特殊不良嗜好。

【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被人追踪的幻觉,感受到有人在监视自己的举动。

此后,患者认为他的思维被外界控制,被迫产生特定的想法,并体验到不寻常的情感波动。

患者情感淡漠,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情变得冷漠,不愿与人交流。

患者担心被他人伤害,开始疑神疑鬼,常常听到陌生声音的指导和评论。

患者对外界环境产生了改变的感知,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特殊解读。

此外,患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下降。

【既往史】:患者在精神及行为发育过程中无特殊情况,身体健康。

【体格检查】:患者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温、血压、心率相对稳定。

【精神状态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检查显示情感淡漠,自言自语,情绪平淡但易于激惹。

对谵妄症状呈现阴性,厌食、失眠、烦躁,思维活动显著减弱,言语浮夸、散漫,时而自言自语。

行为自知力减低,精神正常,多数精神指标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2. 脑电图(EEG):未见明显异常波形。

3. 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

4. 精神量表评估:阳性结果。

【诊断】:患者经临床综合评估与检查,考虑以下诊断:精神分裂症(简单型):患者符合《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被迫思维、幻觉、情感淡漠,并伴有社会功能的丧失。

排除其他与幻觉和妄想相关的病因。

【治疗计划】:1. 药物治疗:开始予以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口服,以改善幻觉、被迫思维及情感淡漠症状。

2. 心理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以及家庭支持治疗(FST),帮助患者适应病情,减轻焦虑情绪,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病例

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病例

精神分裂症案例变得邋邋遢遢的“校花”刘小莹(化名),现年24岁,某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某外贸部门搞财务。

其身材苗条、面容姣好,虽未身着名牌服装,因会搭配穿着和修饰,故穿着打扮非常得体,显得贤淑且端庄秀丽,在读专科学校时被同学誉为“校花”,整天被充满爱慕之心的男同学捧着、追着。

20岁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开始颇受单位的男士们(尤其是未婚者0的“关注”。

但近2年来,同事们渐渐发现刘小莹不再像以前那样那样梳妆打扮,穿着也不再得体,常常是邋邋遢遢的,身上也发出一阵阵浓烈的汗臭味,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且总是出差错,对领导、同事与家人、朋友的关心、询问不理不睬,对年老多病的父母漠不关心,不论谁问她问题均回答极为简单。

刘小莹的姑姑(一位医务工作者)来广州出差,发现其种种异常并详细询问了其父母以后,怀疑其可能有“心理问题”而带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科就诊,经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精神检查,精神科的专家诊断刘小莹患有“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点评】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对人们心身健康影响甚大,致残率甚高,但病因迄今仍未明了的严重的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及精神(心理)活动的不协调。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意思往往是清晰的,智能不受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迁延,且反复加重和恶化。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将精神分裂症分为:①单纯型;②青春型;③紧张型;④偏执型;⑤未定型或未分化型;⑥缓解型;⑦残留型等临床类型。

刘小莹是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的病人。

单纯型常在青少年期发病,起病潜隐,发展缓慢,临床表现以思维贫乏(概念减少,病人自觉脑中空空如也,回答问题虽然切题,但极为简单)、情感淡漠(对外界的刺激,甚至是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也无动于衷,反应平淡或缺乏要求)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整个精神活动趋向衰退。

刘病人缓慢发病,应答问题简单,情绪反应平淡,对家人,对自己漠不关心,缺乏生活的动力,社会功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受到影响,因此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一例精神分裂症护理病例讨论

一例精神分裂症护理病例讨论

入院后情况
入院第一周
入院时表现情绪激动、要 出院,辱骂社区工作人员, 反复纠缠医护人员要手机和 皮带,情绪容易激动,爱发 脾气,敏感多疑,劝说无效 后遵医嘱予保护性约束,第 4天情绪平稳,遵医嘱停保 护性约束夜眠均6-8小时。
入院第二周
入院第三周
入院第四周
患者表现敏感多疑,要求
患者表现被动,偶有要求出 患者表现孤僻,不与人
住院期间诊断治疗过程
主要诊断
精神分裂症
诊断依据: 症状标准:接触被动,表情紧张, 应答切题,定向力良好,思维贫乏, 易激惹,意志活动减退,记忆力减 退,无自知力; 严重标准: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社 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及严重标准 15年。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鉴别诊断
1.器质性精神障碍:患 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无颅脑外伤史,暂不考 虑。
患者于十六年前起病,从小比较胆小,对父亲极为依赖,从初中开始 无明显诱因下渐起病,表现敏感多疑,总是担心有人针对他,害怕外面有 人会劫他钱,时常紧张不安,每天只要下课都会给其父亲打电话,不管有 事没事每天都会打十几个电话,待在家时也不爱出门,总是让父母陪着他, 后精神症状渐加重,有时总说外面下水道里面有人,感觉外面有液化气的 味道,在家必须要把门窗都紧闭,害怕外面的有毒气体进来,偶尔有自言 自语的表现,家属询问他在说什么,他总说没说什么,有时说心脏不舒服, 感觉心脏里面有虫子爬。随后带其到南京脑科医院就诊,以“精神分裂症” 住院治疗。
检查计划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尿、 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脑电图、头颅CT等,排除器 质性精神障碍。
治疗计划
精神科监护,行为观察和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阿立哌唑抗精神病及稳定情绪, 丙戊酸镁,碳酸锂稳定情绪, 复查甲状腺功能;心理疏导, 联合工娱治疗、音乐治疗、放 松训练等。进行健康宣教,督 促个人卫生,嘱规律作息,住 院期间不得擅自离院,防冲动 防外逃。

98例分裂样精神病阴、阳性症状的对比分析

98例分裂样精神病阴、阳性症状的对比分析

符合 C MD一 I S P诊断标 准 18例 , 2~4年 的随 访观 C 3t F ] 3 经 察, 维持 S P诊断 9 F 8例 , 中, 4 其 男 0例 , 5 女 8例 ; 年龄 为 1 7

4 岁, J D 平均 ( 5 1±62 岁 ; 2. . ) 病程 0 3~1个月 , . 平均 ( .9 0 8
认定。统计 S P与精 神分裂症 阴、 F 阳性 症状 出现 的频率 , 经 卡方检验 , 进行各项症状 的对 比分析 。
2 结

的意识朦胧和情感症状 , 癔症或偏执 色彩 , 程短预后 良好 ; 病 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 患者则 具有 较为 经典 的慢性 和衰退 病
程, 虽经 几十 年 的研 究 , 各种 观 点分 歧较 大 , Ma a 但 J如 kn
状 中妄想前 者显著多 于后者 , 幻觉 、 异行 为为 阳性思维 而 怪 形式 障碍 两者并无 显著 差异 ; 阴性症状 中情 感平淡 或迟 钝 、
思维贫乏 、 意志减退及兴趣 或社交缺乏 等症状后者 明显多于
分裂症组 12例 (4 2 % ) 二者无显著差异 ( = .7 P> 3 9.9 , o2, Oo ) . 5 。但前者妄想显著 多于后者 ( 00 ) P< .1 。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 中国精 神疾病分类 方案与诊断标 准 ( 第
由表 2显示 , 阴性症 状 S P组 8 有 F 6例 ( 7 7 % ) 精 神 8 .6 ,
分裂症组 16例 ( 28 %) 二者无 明显差 异 1 8. 6 , = .4 P> 05 ,
± . 3 个月 , 随机抽取 同期首次住 院符合 C M 05 ) 再 C D一3精神 分裂症诊断标准 10例 , 中, 6 4 其 男 6例 , 7 女 4例 ; 龄为 1 年 6

精神分裂症病例

精神分裂症病例

[临床类型]精神分裂症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若干类型。

分型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偏执型、单纯型、青春型的紧张型。

此外,尚有其他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

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

情感障碍表面上可不明显,智力通常不受影响。

患者的注意和意志往往增强,尤以有被害妄想者为著,警惕、多疑且敏感。

在幻觉妄想影响下,患者开始时保持沉默,以冷静眼光观察周围动静,以后疑惑心情逐渐加重,可发生积极的反抗,如反复向有关单位控诉或请求保护,严重时甚至发生伤人或杀人。

患者也可能感到已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已无力反抗的心境下,不得已采取消极的自伤或自杀行为。

因而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

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

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病例]患者男性,34岁,已婚,工程师,因怀疑被毒害半年入院。

病前个性:孤僻、多疑、沉默、敏感。

平素健康,无重病史。

母患精神病已20年。

半年前患者在工作中与人发生过学术争论,以后出现失眠、少食,怀疑单位领导存心与他作对,每次在单位进餐后均有头昏、手胀、喉塞。

疑是领导布置在食物中放毒加害于他。

为寻找“解毒剂”,翻阅很多医学书籍,买了“海藻精”,食后自觉很有效,近一月来,怀疑领导串通医务室医生用“中子射线”控制其思想和行为,有时听到“中子射线”与他对话,评论他“老实,知识丰富”,命令他“不许反抗”。

走在街上发觉“处处有人跟踪”。

疑毒剂失效,买了两只馒头送防疫站化验。

在家一提及单位事即很激动,指责家人“你们都不知道,当心上他们的当!”。

吸烟加多,满面愁容,同事劝慰则更反感。

到处求医,查肝功、心电图、拍胸片,认为身体已被搞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类型]
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偏执型、单纯型、青春型的紧张型。

此外,尚有其他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

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

情感障碍表面上可不明显,智力通常不受影响。

患者的注意和意志往往增强,尤以有被害妄想者为著,警惕、多疑且敏感。

在幻觉妄想影响下,患者开始时保持沉默,以冷静眼光观察周围动静,以后疑惑心情逐渐加重,可发生积极的反抗,如反复向有关单位控诉或请求保护,严重时甚至发生伤人或杀人。

患者也可能感到已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已无力反抗的心境下,不得已采取消极的自伤或自杀行为。

因而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

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

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病例]
34岁,已婚,工程师,因怀疑被毒害半年入院。

病前个性:孤僻、多疑、沉默、敏感。

平素健康,无重病史。

母患精神病已20年。

少食,怀疑单位领导存心与他作对,每次在单位进餐后均有头昏、手胀、喉塞。

疑是领导布置在食物中放毒加害于他。

为寻找“解毒剂”,翻阅很多医学书籍,买了“海藻精”,食后自觉很有效,近一月来,怀疑领导串通医务室医生用“中子射线”控制其思想和行为,有时听到“中子射线”与他对话,评论他“老实,知识丰富”,命令他“不许反抗”。

走在街上发觉“处处有人跟踪”。

疑毒剂失效,买了两只馒头送防疫站化验。

在家一提及单位事即很激动,指责家人“你们都不知道,当心上他们的当!”。

吸烟加多,满面愁容,同事劝慰则更反感。

到处求医,查肝功、心电图、拍胸片,认为身体已被搞垮。

近日连续写控告信,并去公安局要求保护。

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言答切题,表情紧张,所谈多为上述内容,
但进一步追问却说不出道理,否认有病。

二、单纯型(Simple type)青少年期起病。

经过缓慢。

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但求医心情不迫切,即使求医也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

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

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

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

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

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病例] 男,21岁。

未婚,军人。

因生活逐渐疏懒,不遵守纪律一年而住院。

患者自幼胆怯,沉默少言,不合群。

据称:既往学习成绩一直名列茅台,高中毕业后在当地工厂做工,入厂第一年被评为车间先进工作者,第二年则表现一般,不久入伍。

入伍当天即发现其注意涣散,出操时心不在焉,学一个动作,别人一学就会,他要学几遍才行。

晨懒于起床,出操常姗姗来迟,对领导批评也若无其事。

平时很少和战友接触,总是孤单一人,往来踱步,大家议论他是个“怪人”。

半年后,更加懒,入晚即睡,对文娱活动不感兴趣,双亲来信懒得过目也不复信,理发、沐浴、
更衣等均需战友一再催促,洗衣服也仅往水中一浸了事。

站岗时席地而坐,闭目养神。

一次,外出巡逻,经过瓜摊,他擅自取西瓜一片,咬一口放下就走,说是“不甜”他不是团员却坚持缴纳团费,说“缴与不缴一个样。

”常照镜子,认为自己“鼻子变高,眼晴变大。

”经常独自发笑。

定向良好、仪态不整、衣脏发长、接触被动、多痴笑。

对住院表示“没意见,住长一点也不要紧”。

对双亲及个前途均无考虑,并说:“人懒一点,纪律差一些不要紧”。

情感淡漠,无主动要求,思维贫乏,但坚信自己“眼睛变大,鼻子变高。

”一般记忆、计算、判断及常识等尚好,自知力缺失。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

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

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

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病例]
17岁高中生。

平素身体健康。

病前性格:喜沉思,寡交友,胆怯腼碘,不苟言笑。

无恋爱史。

其母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父患“神经衰弱”常就诊于精神科门诊。

现失眠、上课时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老母,言语粗鲁。

定向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步杂乱无章。

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欢熊猫的人,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

”无自知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