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
客家风俗
客家风情1、补锅头客家人节俭,锅破了,补补再用,于是就有了“补锅头”的行业。
补锅人很辛苦,风风雨雨,走村串户,起炉火,推风箱,满面汗水,锅底煤灰一抹黑,好在大家都热情,倒茶水、送米菜,连小仔子(小孩)都搬椅搬凳,补锅师傅也“会出门”千恩万谢,伯姆长、大嫂短,嘴巴甜,手艺更好,补的锅平又滑,炒起菜来唔(不)挡铲(锅铲)。
2、放车筒围龙老屋门口有一个水塘,细仔子(孩子)们常往水塘“放车筒”,截一段麻竹来,捅穿竹节,唯留一底,往里放些蚯蚓,然后沉进塘底用石头压住,几天后再捞起来往簸箕里哗啦啦一倒,哇,什么滑哥(塘虱)、虾公老蟹、黄鳝鲫鱼等活蹦乱跳,十分喜人。
3、砻谷要将谷子变成米,就要去砻谷。
砻是客家一种传统的粮食脱壳工具,由竹丝编形、内填红土夯实,上面旋转的为盘,固定的为座,交接处多有竹齿,用以碎谷脱壳,使用时以长木勾推转可省力,速度宜快勿慢,可使谷壳分离匀称、米粒不碎,故有快砻之说。
4、放米要使谷糠与米粒分离出来,就要放米,“放米”的工具叫风车,纯木质结构,利用手摇风力原理去除尘土和谷糠的粮食净化工具,风车的前斗出精谷(或米)、二斗出瘪谷(或糠)、尾口出尘土杂碎之物,分类有序。
5、磨豆腐客家人逢年过节都要蒸粄磨豆腐,这些都离不开石磨,石磨是用麻石刻置而成的粮食碾磨工具,外形原理与砻相似,主要用于磨浆,著名的客家豆腐和发粄、味窖粄就是这样磨出来的。
与砻一样,使用时配用木勾可省力,而速度则宜慢勿快,磨出的豆浆或米浆才细嫩滑腻。
6、踏粄碓是客家传统的一种舂米工具,木质结架,末端有一石臼,装盛粮食,碓头包铁,另一端是踏板,上有扶架,使用时可扶手,配合脚用力踩踏,就这样利用杠杆原理舂米成粉,客家人过年必备的甜粄(年糕)就是这样打置出来的。
以前客家人主要的娱乐生活就是唱山歌,客家山歌用有几种基本因定的内典调腔版,但内容极丰富,有叙事或对话式,更多的是情歌对唱,当然也有俏皮逗乐,男女刁搔的歌,任由发挥,即兴而创,因此,客家山歌一般都是在山间劳作时,为放松情绪、排除疲劳时才唱的,故称山歌。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客家民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客家地区的风俗文化礼仪丰富多样,反映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将从婚俗、丧葬、节日等方面介绍客家风俗文化礼仪。
首先是客家婚俗。
客家人认为婚姻是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婚礼往往是非常盛大的。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骑着白马去接新娘,这被视为祈求美满姻缘的象征。
新郎接到新娘之后,伴随着锣鼓喧天的鞭炮声,阖家欢乐地前往新郎家。
在抵达新郎家后,双方亲友都要进行热情的互动,以表达美好祝福。
婚宴上,客家人还有自己独特的上新娘仪式,新娘要坐在红色布上,由家中长者领导,然后由新郎跪拜向新娘行礼,并敬酒,以示尊重和感恩。
其次是客家丧葬。
客家人对待丧葬非常重视,讲究礼仪和风俗。
客家家庭在有人去世时,会举行盖棺仪式和告别仪式。
盖棺仪式是指把逝者的遗体放入棺材,在家人和亲友的陪同下,将棺材盖好。
告别仪式则是在丧家设席,亲友来吊唁的场合。
客家人认为,告别仪式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安慰和告别,因此要烧纸、燃香,举行祭祀仪式,以帮助逝者在天堂找到归宿。
丧家礼仪非常注重,亲友必须穿上孝服,依照客家民间传统的规矩来安葬逝者,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心情。
此外,客家节日也是客家风俗文化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民热爱传统节日,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仪式。
例如,“赶坟节”是祭祖的一种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前的一天,家人会一起前往祖坟扫墓,祭扫祖先,烧纸燃香,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这是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敬和纪念的方式,也是一种家族凝聚力的表现。
另外,农历七月的“鬼节”也是客家人盛行的节日。
他们相信在这个月里,鬼魂会出来游荡,为了不惊扰到鬼魂,人们会在门口点上纸灯笼,烧纸钱,以示对鬼魂的尊重。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客家民俗文化,源于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客家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渊源,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向您介绍客家民俗文化的知识,与您共同探索客家文化的精髓。
一、客家围屋与客家民俗文化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也是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围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恩平县、广东省南雄市等地区。
围屋的建筑既体现了客家先民的智慧,又融入了客家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格。
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围屋的平面形状:围屋的平面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圆形,与客家先民的圆形崇拜和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相吻合。
2. 围屋的建筑结构:围屋的建筑结构独特,以横排或纵列的土楼为主,有的围屋还设有后围和四围天井。
这种结构既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又具有很好的防卫功能。
3. 围屋的装饰:围屋的装饰非常丰富,包括木质、石质、砖木质等。
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有石质门、木质墙裙、砖木质矮墙、石桥等。
二、客家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客家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客家人的人文精神:客家民俗文化强调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客家人的人文精神。
2. 客家民俗文化的生活智慧:客家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调在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科学、和谐、自然、环保的生活智慧。
3. 客家民俗文化的变异性:客家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条件,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形态,体现了客家民俗文化的变异性。
三、客家民俗文化的故事客家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故事资源,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1. 客家围屋的起源:据传说,客家围屋起源于唐代,是一位名叫何仙姑的道姑创建的,她根据地形地势建造了这座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围屋。
2. 客家民俗中的“吃鸡”故事:在客家地区,吃鸡寓意着“团圆、富贵”,因此,吃鸡在客家民俗中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
客家民间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
客家民间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客家人的文化传统至今依然流传着。
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不仅反映出了客家民间文化的内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民间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一直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研究。
一、客家民间文化(一)饮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是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客家饮食讲究营养、美味、艺术与健康。
著名的客家特色美食有客家酿豆腐、客家猪脚饭、客家荔枝肉等,在中国的餐桌上享有盛名。
客家人烹调食物有讲究,如烹饪猪肉时,他们大多数喜欢将血水洗净,油炸熟后才烹制,以去除异味和腥味。
客家人还有“蚝皇”的称号,因为他们善于烹制海鲜,特别是蚝类食品。
(二)建筑文化客家民居是客家民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地方之一,是一种古老、神秘、厚重和文化内涵丰厚的建筑形式。
客家人的民居通常建筑在山上或坡上,非常巨大,可以住进三百多个人。
坚固的厚墙、大理石石板、铜都和木精美雕刻的门窗,都是客家建筑特色的代表。
(三)服饰文化客家人的传统服饰也是客家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大多采用深色系的布料。
客家女子的服装多以蓝色或黑色为底色,衣袖注重防冷,裙摆呈锯齿形,这样方便行走和攀岩。
客家男子的服装也大多是黑色或深褐色的长袍,裤腰修长,袖口细长。
千百年来,客家人的服饰一直在发展和改变,但是保留了传统的风格和文化特色。
二、传统生活方式(一)开垦山地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大多是山区,他们在生产、生活和文化上与其他民族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为了积累更多的土地资源,客家人不断开垦山地,利用上山种植、下山放牧的方式生活。
他们保护自然,善待土地,将荒地开垦成农田、果园和茶园。
(二)民俗文化客家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离不开民俗文化。
他们信奉道教、儒教和佛教,有多种婚俗、死亡礼仪和节日习俗。
比如,他们崇拜太岁,每年都要祭祀太岁神;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客家人要赶集,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沐浴节,客家人将会吃粿、果子和清酒来祭祀祖先。
客家人的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客家人自古以来重礼,以讲礼著称。
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保持著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属之间,邻居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有一定的礼节。
这种礼节人人都很遵守,没有遵守就会被人耻笑,甚至会被骂“早死爷哀少教导。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客家人的礼仪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客家人的礼仪习俗侍客客人光临,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坐,敬烟、敬火,女人奉茶,不能“打赤膀”、“穿短裤”接待客人,亦不能随意弯腰曲背,驾二郎腿,抠鼻子、玩脚丫。
奉茶也有讲究,如人有一两位客人用手端茶,客人多时用托盘端茶。
单独奉茶给客人时要用双手端。
客人接茶坐着要起身,不起身要说:“对不起我没起身。
”主人回答:“不用客气。
”用右手五指,左手四指。
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生何处不相逢”。
共餐主人与客人进餐时,要让客人或长辈坐上席,宴席上给客人筛酒要按坐席的大小顺序。
以方桌、圆桌为例:陪客方桌坐第8号位,圆桌坐第10号位,筛酒则按坐位的大小顺序,方桌按照12345678的顺序,圆桌按12345678910顺序,这些规矩目前仍有讲究,尤其广大农村。
主人要给客人盛饭,请客人吃菜,不能侵卓腿俗唬荒芙盘け鹑说首雍崮荆胁耸敝荒芗凶约阂环降牟耍荒苣恐形奕寺姨簟筷子是用餐必不可少的餐具。
用它夹取食物和菜肴。
不品尝筷子,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食物,都不要去舔它,更不可以长时间把筷子含在嘴。
不跨放筷子。
当暂时不用筷子时,可将它放在筷子座上,或支放自己用的碗碟的边缘,不要把它直接放在桌子上,更不要把它横放在碗盘上,尤其是公用碗盘上,掉在地上的筷子不要再用。
不插放筷子,根据民俗,只有祭祀祖先才这样做。
不要舞动筷子,与人交谈时,就时放下筷子,切不可以敲击碗盘,不能把筷子停在空中,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去夹菜肴,不能用筷子代劳他事,比如剔牙、挠痒、梳头。
同一席的人吃饭的时候,不得离席,要把自己的筷子搁在自己饭碗上表示等候之意(如遇有全席人把筷子搁在碗上则表示不满或表示没有吃饱等意)或说一声慢吃,对不起我没有等你。
客家风俗习惯
客家人过清明必门插柳,头戴柳,以示不忘祖先,南方柳树稀少,即使改用插草 也不能无此内容.清明节用艾草做成的艾粄,翠绿的颜色,嚼起来有滋有味.客家话扫墓叫 做“挂纸”,客家人都会在扫墓时将黄色纸压在坟头上,因此扫墓又叫挂纸,表示子 孙已回来祭拜过祖先。
南迁到赣南的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即保留了中原传统的端午节风俗,也融入了赣 南本地土人的习惯,如作艾饭、挂蒲和艾、香草烧汤沐浴等,因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 端午节习俗。 阴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 赣南客家人则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按照客家惯例,出阁 的闺女这天都要挑上粽子和其他食品、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重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俗节日,始于战国时期,盛于汉代中原,后传至全国各地。 客家人因战乱及其他一些原因,自古南迁至岭南山多林密荒蛮之地,并将此民俗节日带 到新迁之地,常称之为“九月节”,又名“兜尾节”,认为它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且 素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 如此良秋佳节,客家人一般都要制作各种糕点,户户包饧,包灯盏糕,很是隆重,出门在外 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 客家人比邻而居,屋围成圈,宛若长龙卷腰,忙时各顾生活,闲时相互串门,在重阳佳 节之际,恰逢秋收农闲,更是探亲访友的良好时机,亲人团聚,族人联谊,互赠佳品,可以 交流谋生心得,亦可谈团结御敌之盛事。 所以,客家人过九月节特别隆重。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习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 ☆立春 ☆元宵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节 ☆冬至
除夕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分别办几付三牲果品,除 了用来祭祖之外,像土地伯公等神庙都要去拜祭。早上起来 还贴春联,而最隆重的是除夕下午敬祖公,男女老少都集中 在伙房屋、祖公神位前捻香祭拜,这时候可说是到处鞭炮连 天。除夕敬过祖公后,全家就欢庆团圆吃年夜饭了,饭后家 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家长的红包,也叫做压年(岁)钱。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 、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 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 素斋”。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 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 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三开始就走亲串 戚啦。初七的时候要吃七样菜。
客家人的传统文化
客家人的传统文化
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了语言、饮食、服饰、习俗、建筑等方面。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属于汉语方言之一,它在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
客家菜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以清淡、鲜美、健康而著称。
代表性的菜肴有客家酸菜炖肉、鱼头豆腐汤、芋头扣肉等。
客家服饰以深色为主,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的朴素和淳朴。
客家人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客家大拜年、三月三、堂会等,这些传统习俗历久弥新,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客家人的建筑风格也十分特别,以土楼为代表,土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客家人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各个方面,反映出客家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 1 -。
客家文化习俗(客家人的民俗文化)
客家文化习俗(客家人的民俗文化)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客家文化习俗,以及客家人的民俗文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2、客家的习俗有哪些?3、客家民俗具体有哪些4、请问客家人有哪些风俗?5、客家人有什么风俗特点?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1.建房习俗旧时建房要请堪舆“三定”,所谓选择“风水宝地”。
一是定地形;二要看当年兴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三是定动土与上梁的日期,“要择黄道吉日”,又说“最要日脚干净”。
初定以后,还要专程复核。
破土动工那天(或早几天)要安“杨公符”,杀雄鸡祭符,安好后,每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后还要供奉数年。
上梁立柱时要请工匠头人“喝彩”、“撒粮米”、“撒富贵耙”。
新梁上要悬挂装有五谷种子的红布袋。
亲朋要道贺,名曰:“送茶”。
朋友可随意赠送钱或物。
内亲则要馈赠鸡、鱼、肉、粉干或面条,还要出力相助,名曰“赠工”。
主人要设宴多次,即破土动工时的“落石脚酒”,上梁立柱时的“上梁酒”,竣工时的“圆屋酒”。
此外,每月初一、十五还要“做神福”,既为敬神,又为款待工匠。
由于陈规陋俗繁多,故有“买田容易做屋难”的说法。
建国后,迷信色彩渐少,但赠工、道贺、设宴仍然盛行。
2.迁居习俗民间迁居称“过火”。
迁居时间须在择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户主挑出火担子。
一头是锅,锅内装燃烧的火灰,并撒上糠,使之烟雾缭绕;另一头箩筐装有香炉、点燃的小蜡烛和祖宗牌位,香炉里还插着点燃的线香;主妇抱着饭甑,拿着锅铲,甑内用红纸包着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麦子),合称为“五谷”;子孙拿着火铲、捞勺之类的炊事用具,每样用具须贴上红纸。
出门时,户主走在前,主妇继后,放鞭炮。
户主边走边说:“请太公太婆到新屋来去住。
”左邻右舍也放鞭炮贺行。
走出新居门口,由事先安排的本家亲人放鞭炮接火。
进屋后,点燃蜡烛、线香,把祖宗牌位安放好。
迁居时,女儿家不随行,等天亮后才能进新屋,同时忌在“过火”途中碰到过路人,免得碰掉好运气。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婚习俗:客家人注重婚姻的家族传承,通常会进行严肃
的婚姻仪式。
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通常需要进行"上新
房",由长辈主持仪式,祈求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2.祭祀仪式:客家人信奉神佛,常常会进行家庭祭祀或庙会
祭祀活动,如除夕守岁、拜财神、祭祖等。
他们认为祭祀
能够祈求神明保佑家庭平安、丰衣足食。
3.客家茶文化:客家人热爱饮茶,将茶叶制作成压制的茶砖,
以便携带和保存。
茶艺在客家文化中已有悠久的历史,并
有独特的品饮习惯和传统茶具。
4.客家建筑:客家人的传统建筑是土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
筑形式,通常由土和石材料构成。
土楼外形宏伟壮观,是
客家文化的象征。
5.客家菜:客家人以农耕为主,他们的饮食习惯偏向简朴,
注重营养和口感。
客家菜以烧煮和腌涮为主,在烹饪方法
和调味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只是客家人的一部分传统风俗,并且因地域和地方习俗的差异,客家人的风俗也会有所不同。
客家民俗风情.
客家民俗风情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腊月二十五日“入年架”:锣鼓鞭炮从此日起天天不断,一直响到年宵过后;家家户户大搞卫生,屋里屋外全部打扫得干干净净,俗称“扫屋”;购置新衣新帽新鞋,腌制腊鱼腊肉腊肠,制作年糕煎堆甜角,俗称“办年货”。
除夕日:上午贴门神对联,敬天地祖宗和过往神灵,家家响鞭炮;午餐后洗澡穿新衣,俗传“年三十日不洗澡来年会变牛”;晚餐一般提早,一家汇聚一堂,餐桌上猪肉、鱼肉、鸡肉“三牲”齐备,并有大盆大盆“炒鸡姜酒”,隆重而丰盛,俗谓“团年饭”;临近入夜,家家户户灯烛辉煌,一直亮到子夜过后,谓之“接财神”;夜幕降临,每室起码要有一盏灯亮到通宵,谓之“点年光”;长辈们给小儿女发“压岁钱”,多少不等,取“人人有钱”的吉利;未过子时,大家都不入睡,谓之“守岁”;至子时,家家户户鞭炮烟花一齐鸣放,震耳欲聋,灿烂辉煌,整个天地为之沸腾,谓之“接新年”,节日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
大年初一:大家早起拜年,晚辈祝长辈健康长寿,同辈之间互相恭贺新禧,说新年如意、恭喜发财等吉利话,不争吵,不骂人,不讲粗话,取一年吉利;舞龙队、舞狮队大清早就出动,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拜年,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并馈赠红包。
年初二和年初四: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妇女们“转妹家”(回娘家)和新女婿上门,大路小路上人们来来往往,大家喜气洋洋。
年初三:“送穷日”,客家人初一初二不动扫帚,初三大清早即起来拿起扫帚扫除垃圾,谓之“送穷神”,取一年吉利发财。
年初五:“出年架”,从这天起,春节算基本度过,大家可以出门的出门,开市的开市,各奔前程了。
此外,年初七客家人还要吃七样菜,一般是葱、芹、蒜、芫荽、韭、豆腐、鱼,希望吃了后聪明、勤快、会划算、有缘分、幸福长久、年年富足有余。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家家户户吃汤丸,取团圆和睦之意;春节前生了男孩的家庭要备“三牲”到祠堂祭祖,希望祖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然后在祠堂前挂上写“丁”字的大红灯笼,以示添了新丁,中午或晚上宴请宗族亲朋,请大家以后对孩子多加照顾,这一俗谓之“上灯”(取灯与丁谐音);晚上,有些村庄或人家举办放焰火、烧烟架、舞狮头、舞龙灯等活动,男女老少围着观看,非常热闹。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风俗绝大部分是从中原地区带过去的,所以形成了客家民俗与中原民俗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现象。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篇1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篇2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
”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
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
客家习俗1
客家小伙伴
• 您是客家人的孩子吗?
说说你知道的客家故事。
注意客家人的特征
客家凉帽
• 客家凉帽是一种汉族特色民俗文化。300多 年前的明末清初,客家妇女要和男人一样 下田种地,那时的妇女不能随便抛头露面, 戴上有帽帘的凉帽外出就可避免违俗。此 帽经过不断改良,慢慢发展成今天的客家 女性专用的凉帽。
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这一 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 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 腐为主 。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这一天 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 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 为主,意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 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为勤劳致富发财。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 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 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带上香烛爆竹、 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家族人 便开始一家一家拜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 喝着滚烫的酒。这一天,新媳妇还要和丈夫一起 赶回娘家。正月初三,客家月十 。 五日的“游大龙
“游大龙”是起于明朝一种深受客家人喜爱的民俗活动。按当地习俗,每年农 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大龙出游的日子。这天,当地客家人以村为单位,进行舞 龙活动。每年“游大龙”者都由同一姓氏家族人联袂进行,一年一姓氏轮流 举办。被选中“游大龙”的姓氏家族,先抽签决定由谁家来制作龙头,抽到户 是荣耀的象征,这家人必须制作出高2米,长7米,直径80公分的龙头,龙 口大张,含一直径70公分的大红龙珠,以显示大龙吞云吐雾、威震山河气势。 其余同族每家至少须制作一节竹编纸糊龙身,龙身一般高2.4米,长四米, 游龙则是由一节节龙身相结组成,姓氏大,龙则长,姓氏小,龙则相对短。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风俗绝大部分是从中原地区带过去的,所以形成了客家民俗与中原民俗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现象。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风俗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
”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
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
客家风俗
客家主要节日客家习俗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或者端阳节。
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
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斋戒日:为少数客家人所有在4月20日【非回族斋戒日】主要礼俗婚姻礼俗说媒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
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
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
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
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
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
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
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
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
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
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门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客家民俗文化知识涵盖广泛,包括传统节日、婚礼、祭祀、饮食、服饰、艺术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的介绍:1.传统节日:客家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包饺子、舞龙舞狮等习俗,清明节期间有扫墓、烧纸钱等习俗,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婚礼:客家人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时的“拜堂”,新郎新娘会在堂上跪拜祖先,以示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外,客家人还有“送嫁”的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娘家人会选派几位有威望的长辈护送新娘到夫家,以示对新娘的关爱和尊重。
3.祭祀:客家人重视祭祀祖先,认为祭祀可以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在祭祀活动中,客家人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鸡、鸭、鱼、肉等,并烧香、上烛、敬酒等。
此外,客家人还会在祭祀活动中进行“做公德动作”,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4.饮食: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客家酿豆腐”。
这道菜是用豆腐和肉馅为主料,加入葱花、姜末等调料制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此外,客家人还喜欢吃糯米饭,糯米饭是客家人的主食之一,因其口感软糯、清香可口而备受喜爱。
5.服饰:客家人的服饰文化也有独特之处。
传统的客家妇女服饰以宽松为主,色彩较为单一,多穿蓝色或黑色的衣服。
而传统的客家男子服饰则较为简单,多穿白色或蓝色的衣服。
此外,客家人还喜欢在衣服上绣上各种图案和花纹,以示吉祥和美观。
6.艺术:客家人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客家山歌”。
山歌是客家人用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曲调,被誉为“客家文化的瑰宝”。
此外,客家人还有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以上是关于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的一些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客家文化。
客家民俗
走古事
走古事为客家人闹元宵的盛大活动,在连城、永定县区盛行,尤以连城罗坊蔚为壮观。当地九大房族,各出 一棚古事。每棚古事由房族挑选身体健壮、胆量大的十岁左右男童两名,按戏剧内容装扮,勾画脸谱,身着戏袍, 一名扮主角,一名扮底座的护将。领先的一棚古事是天官、武将,后面依次排列李世民、薛仁贵、刘邦、杨六朗、 杨宗保、高贞、梅文仲、刘备、孔明、周瑜、甘宁等。每棚须用22名抬夫。因竞走激烈,要三班轮流替换,故一 棚古事就要66名抬夫。走古事,着重于“走”。他们把三太祖师菩萨轿、彩旗、宝伞置于中间,古事列队抬在外 围,奔走在约400米的椭圆形的跑道上。每跑两圈,就休息十分钟,养精蓄锐。鸣一响神铳为号,又开始下一轮 竞赛,如此重复四轮。第五轮改跑为游,走“剪刀校”形(即剪刀把的字形)。第一圈顺走,第二圈逆走。此轮不 限定圈数,直走到抬夫精疲力尽,让领先的天官棚古事同第二棚古事脱节,方可鸣数响神铳走出屋背山坪,进村 中街道,游回本房宗祠。
龙南香火龙
龙南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制作材料 以当地所产的稻草、棕叶、楠竹、向日葵杆、特制的龙香为主,所用工艺也是当地传统的扎制工艺。舞香火龙的 招龙仪式在每年正月的元宵节前后夜间进行,有圆龙、扁龙还有特制的磺龙,长度分为7、9、11拱等,最高4米 多,最矮也有2.5米。其制作材料简单、制作工艺精巧、工艺流程复杂、造型威武、气势恢宏,展演程序清晰、 香火明丽、气氛热烈、场景壮观、群众参与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标志性文化。香火龙的表演程序上有,翻滚、 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睡眠等动作。“沉海底”和“吞食”表演技巧上难度较高。引路和尾随的两头狮子, 除各自作翻滚跳跃的动作外,还作些引龙和随龙“护驾”动作。
赣县五云柚子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 新娘出门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 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 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时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 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放声恸哭。到达男 家后,在一福命妇手捧盛着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园盘)的 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入门时,新娘跨 鸡而过,称“拦门鸡”。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 开始。深夜闹洞房,酣乐为止。
再见!
客家民俗你了解吗?
这 是 什 么
叩
迎
娘
亲
叩娘
女孩出嫁前一两个月,父母提上酒肉,领着女儿, 来到认作叩娘的女人家。快到门口时,父母便对 着屋内长声迢迢地说上些叩拜的话,话题大致是 “一拜某某为叩娘,前生你是我好亲娘;二拜某 某为叩娘,今生为我好亲娘;三拜某某为叩娘, 三生三世我的娘……”父母说一句,女儿跟一句, 随着叩拜还得一跪一拜,直跪到认作叩娘的女人 出来把女儿扶起,领进屋。
大祭龙首,必有“龙”。中国,被称为“龙” 的国度,“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大山孕育出 赣江,赣江承载着客家的厚重历史。演绎客家人尊 崇“龙”文化的独特民俗风情之一是“祭龙舟”。
祭龙舟”是竞龙舟的很重要仪式仪程主要有:请龙 王、祭龙首、装龙舟、举龙身、舟下水、安龙头、 装船舵、游江、热身、比赛等。“祭龙舟”仪式一 般在江边或龙王庙前进行。这时家家户户大人、小 孩穿着新衣,带着“三牲”和粽子来到现场,拜龙 王、摸龙须、沾龙气。祭典隆重、庄严、热闹。锣 鼓声,鞭炮声,唱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场面 壮观,声势撼人。龙舟游江所到之处都有乡亲摆祭 品、放鞭炮、行大礼,以示恭迎和崇敬。
春节
我们再去瞧瞧客家人的春节
客家春节
祈福
客家人过年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 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 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 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 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 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到了除夕这 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 夜饭。年夜饭最讲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主 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吃年夜饭前要先 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 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一家人才团 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 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 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正月 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 点香、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 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 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带上香烛爆竹、 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家族人 便开始一家一家拜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 喝着滚烫的酒。这一天,新媳妇还要和丈夫一起 赶回娘家。正月初三,客家人便开始走亲戚。
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这一 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 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 腐为主 。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这一天 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 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 为主,意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 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为勤劳致富发财。
在客家民俗文化活动 中,奇特而壮观者— —连城姑田镇正月。十 五日的“游大龙
“游大龙”是起于明朝一种深受客家人喜爱的民俗活动。按当地习俗,每年农 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大龙出游的日子。这天,当地客家人以村为单位,进行舞 龙活动。每年“游大龙”者都由同一姓氏家族人联袂进行,一年一姓氏轮流 举办。被选中“游大龙”的姓氏家族,先抽签决定由谁家来制作龙头,抽到户 是荣耀的象征,这家人必须制作出高2米,长7米,直径80公分的龙头,龙 口大张,含一直径70公分的大红龙珠,以显示大龙吞云吐雾、威震山河气势。 其余同族每家至少须制作一节竹编纸糊龙身,龙身一般高2.4米,长四米, 游龙则是由一节节龙身相结组成,姓氏大,龙则长,姓氏小,龙则相对短。
走进客家之民俗
民俗概述
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 频繁的迁徙中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 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她不仅保留了古老汉 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还吸收了畲、瑶 等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民俗文 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 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 赣南客家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民俗 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而它又以其古朴和 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著名 的有元宵盛会走故事、游大龙、客家娶亲、 春节、祭龙舟、客家民歌。
元宵盛会走古事
元宵盛会“走古事”,流 行于连城的罗坊、北团的 溪尾、下江坊、城郊隔川 等地。尤以罗坊蔚为壮观。 “走古事”,出七棚(棚者, 为扮演古事的一个轿台), 挑选体壮胆大的十岁男童 两人,按戏曲装扮,化妆脸 谱,身着戏袍。据传,昔日 常闹旱、涝,当地清举人 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 移传乡梓,以祈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兼兴元宵民间 娱乐活动,自此流传延续 至今。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 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 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 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 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 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 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 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 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 些都颇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